手抖是帕金森手抖吃什么药好吗?

当前位置: >
手抖是不是帕金森?怎样区分哪种情况属于帕金森呢?
| 作者:尹丰 | 发表时间: 14:54:19
手抖是不是帕金森?怎样区分哪种情况属于帕金森呢?
1、帕金森病:如果你现在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同时出现一侧手脚不能控制的抖动,并且该抖动以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则要高度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该病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出现拇指与食指每秒3-4次的对合动作,专业上称为
“搓丸样”动作。同时该病还可随病程的延长出现表现减少,肢体僵硬、 动作减少,行走不稳等症状。
2、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相反,如果你抖动以肢体活动时明显,静止时减轻或消失,同时家族中有相似患者,并且引用少量饮酒可减轻抖动的话,则应首
先怀疑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震颤及原发性震颤)。
3、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你在手抖的同时,伴有消瘦、多汗、突眼、心跳加速等症状,则应到医院及时行血清甲状腺素及甲状腺B超检查,因为甲亢亦是引
起肢体抖动的常见原因。
4、酒精戒断症状:如果你有长期大量的饮酒史,此时因主动或被动原因处于酒精戒断期间,那么你此时出现肢体抖动震颤则多可能为一种戒断症状,该种抖动多为全身性,较粗大且同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精神异常、
幻觉等瞻妄表现。
5、小脑病变:该类患者可出现意向性震颤,所谓意向性震颤是指患者约接近目标物体其抖动约明显。并且小脑病变患者还可出现眼球震颤、言语改变以及站
立行走不稳等共济失调表现。
6、心因性震颤:该种肢体抖动震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该种抖动最显著的特点为一种发作性抖动,尤其多见于在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后,可在情绪平复后自行减轻或停止。需强调的是,在诊断该病前首先需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肢
7、药物性震颤:很多药物都可引起肢体抖动,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如该药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副作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且不可擅自加量、停用及延长服药疗程。如果因上述情况出现了该种副作用,也不必惊慌,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停用该类药物或替换药物,症状多能自行停止。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阅读(343)|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已成功预约数: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同专业最新在线专家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颅脑外伤、脑震荡、脑肿瘤、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三叉神 ...
副主任医师
脑性瘫痪(脑瘫)、小儿脑瘫、脑瘫FSPR手术及矫形手术、脑瘫的术前康复、脑瘫的术后 ...
副主任医师
立体定向手术及原发性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垂体瘤经鼻内镜治疗等。偏 ...
尹丰专家最新文章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硬脑膜下积脓
硬脑膜动静脉瘘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脊膜外脓肿
颅骨骨膜窦
小脑扁桃体下疝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脊髓空洞症
痉挛性斜颈
脑血管畸形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硬脑膜外脓肿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脊液鼻漏
外伤性癫痫
手足徐动症
颅内转移瘤
松果体细胞瘤
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
少突胶质细胞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特发性震颤
颅内动脉瘤
颅内胆脂瘤
垂体泌乳素瘤
痉挛性截瘫
生殖细胞瘤
锥体外系疾病
蛛网膜囊肿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尹丰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尹丰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尹丰专家的患者,请手抖一定是得了帕金森吗?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插图 关印H252
  手抖现象在老年人当中比较常见,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年老之后的小毛病而已。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以及医疗常识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这类&小毛病&也越来越重视。一旦发现自己手抖了,就忍不住急切地询问医生,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了?
  的确,帕金森病是目前老年人中较常见的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是1.7%。它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手抖,医学术语叫震颤。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的一只手经常抖动,越是放着不动越抖得厉害,干活拿东西的时候反倒不抖了。遇到生人或激动的时候也抖得厉害,睡着了就不抖了。&
  那么,手抖就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吗?当然不是。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颤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颤,但大多数都因为太轻微而不被察觉,这称为生理性震颤。而震颤最常见的就是运动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这两类。
  第一类叫运动性震颤,病因尚不明确。震颤是唯一的症状,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可加重,静止时减轻或消失。运动性震颤主要又分两种:一种是动作性震颤。患者进行任何形式的自主运动时出现的震颤。医生在检查时可让患者完成任意动作来评估,比如书写或画图;或让患者喝水、拿东西等简单动作来观察。第二种叫姿势性震颤。患者身体某一部位在自主的对抗重力的姿势时发生的震颤。检查时可使患者双上肢保持在向前平伸的姿势,或者使患者将两手手指在胸前进行对指动作,观察有无震颤。
  第二类叫静止性震颤,发生于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在该部位放松或得到支持可完全抵抗重力时出现的震颤。它在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帕金森病的震颤就属于此类。
  哪些手抖可能是得帕金森呢
  那么,哪些手抖的患者需要考虑帕金森病呢?帕金森病患者在手抖的同时,还伴有肌强直,患者会觉得肢体发僵发硬、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患者典型的诉说是 &我很怕自己一个人走路,别人稍一碰我或路上有个小石子都能把我绊倒,最近我摔了好几次了,以至于我现在走路很小心。&)等明显症状,且帕金森病手抖多为一侧。
  医生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饮用咖啡、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会出现震颤;甲亢和低血糖也会出现震颤,都需要到正规医院帕金森门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总之,手抖不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发现手抖应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和诊断,再采取相应措施。
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健康到我家
健康大讲堂
资讯点击排行榜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患上帕金森并不一定手抖 身体僵硬面无表情要当心
日 08:39:5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曾经我长得很帅,一米八的个子,身材匀称,在军营做过队列示范员;如今我人到中年,脸上没有皱纹,但已不喜欢照镜子,更不爱照相,怎么看都像一张&面具脸&,走路也没了往日的姿态。&前天,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43位帕金森病友代表,相聚杭州吴山,参加&关注帕金森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公益宣传活动。其中,中国帕友之音论坛的一位患者,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患病历程,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群体。
  腰酸失眠误以为颈椎病
  苏阿姨是浙江磐安人,今年50岁,得帕金森已有12年。
  &2004年,我开始出现失眠、便秘、手臂、腰部肌肉酸胀痛。走路时腿部无力、拖地,手臂也不会摆动。&苏阿姨说,自己做一些细微动作会抖动,转身困难,拿水杯容易溢出,但因为症状都不太严重,医生并没有明确诊断。
  &当时,我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腰椎膨出,生理曲度变直,我还以为是脊椎出了问题,想着锻炼锻炼就会好。&苏阿姨说,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身体无法保持平衡,经常无缘无故跌倒。最喜欢跳的广场舞,也因为跟不上节奏,不得不放弃。&有时我走路不到500米,就会因为双腿无力蹲在地上。&
  这一拖拖到2009年,这时苏阿姨已经无法独自站立,身体晃动,一整天肌肉都无法放松。这时再求医,才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在服药抗病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帕友之音论坛,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的患者。
  病友群最小的患者才12岁
  &很多人对帕金森病不了解,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实际上它的发病年龄已越来越年轻化,症状也越来越重。而且我们的病友,许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企业老总。&帕友之音志愿者谢永康,也是一位帕金森患者。他说,在病友群里,年纪最小的才12岁。这种病与老年痴呆相同,病因都在中枢神经,且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服药,但现在得到的关注还太少。
  北京中日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症研究中心的顾卫红博士说,世界上70%的帕金森患者在中国,目前我国的帕金森患者有300多万人,近年来正快速上升,50岁为高发年龄,但她遇到的不少患者还是青少年。
  &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谢先生说,服药可以控制症状,但费用昂贵,每天吃四五种药,一个月需要1000多元药费。药效持续时间也只有两三个小时,服药久了还可能产生耐药。
  腰背僵硬面无表情应及早检查
  得了帕金森,一定会出现手抖症状吗?顾卫红博士摇摇头。她说,老年痴呆的症状为认知障碍,但帕金森的症状则是运动障碍。起先会表现为肢体僵直、不灵活、易跌倒、焦虑抑郁、失眠、多汗、便秘等,但患者的智力没有问题。
  &许多人得病后出现腰、背僵直,动作慢,会首先到骨科看病;还有人失眠抑郁、不爱笑,会求助心理科。等到确诊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得很严重。有时患者吃饭时突然发病,一口饭含在嘴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非常痛苦。&
  顾卫红博士说,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现手抖,就担心自己患上了帕金森。其实帕金森的确诊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还需要进行药物实验。单纯手抖,可能是特发性震颤,属于良性震颤。
  她提醒大家,帕金森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但有一定的遗传与环境因素,平时不要过于疲劳。如果出现腰背、脖子发僵,走路缓慢,无缘无故抑郁,面无表情,一定要及早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记者 柴悦颖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手抖就是帕金森?别闹了~
一提起帕金森,“手不由自主地抖动”的画面就会映入脑海里,帕金森病与“颤抖”像是孪生兄弟。的确,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状之一。但,手抖的人不一定是帕金森,有可能是吵架、生气等情绪诱发的心因性震颤,有可能是紧张、焦虑、疲劳、饥饿引起的生理性震颤,还有可能是小脑病变、甲亢、酒精戒断、某些药物副作用等。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4月11日还是世界帕金森病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0年前(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药剂师James Parkinson发表论文,首次对帕金森发病症状进行描述。目前,全球有超过450万帕金森患者,其中近一半(约220万人)在中国。这种疾病有没有办法能防治?今天熊小知就来好好和大家说说。九个问题揪出帕金森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有年轻化趋势。帕金森最被人熟知的症状是发抖,它还可能表现为走路慌张(“慌张步”)和写字越写越小等症状。但还有很多患者因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下面这套国际上常用的自测题,能帮助早期发现帕金森,争取治疗时机。(以下每个问题,如果答案为“是”,计1分,“不是”计0分。)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2.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6.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如果总分超过3分,建议立即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并遵医嘱治疗。越晚就诊越难治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患者出现症状后,平均延迟半年以上才就诊,近半数超过一年才能确诊。除了和其他疾病一样,越晚发现病情越重、越难治以外,帕金森如果不及时用药,还可能面临一个大麻烦:用药剂量大,但症状控制得不好。例如治疗、用药晚的帕金森患者,易出现剂末现象(吃药后管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吃药后期还出现症状恶化)、异动症(手脚像跳舞一样不自主运动)等。以目前治疗帕金森的常用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例,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往往需要加大剂量,副作用风险随之增加,可能出现“开关”效应。一旦出现“开关”效应,“开”时,患者肢体僵硬消失,活动自如;“关”时,突然肢体僵直,就像机器人断电一样不能活动(有点像小时候玩的游戏“一二三,木头人”)。帕金森病人在这一“开”一“关”之间的心理落差,也让人感到心疼。探索药物治疗之路从未停止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发病病因仍不清楚,但人们一直未停止对治疗药物的探索。1961年,维也纳大学的Hornykiewicz和Walther Birkmayer为了治疗帕金森症,给患者服用多巴胺前体物质——左旋多巴。几小时后,患者可以正常运动,且效果持续一天。直到今天,左旋多巴仍是减轻帕金森症状的黄金药物。但左旋多巴随着用药时间增加,“开关”效应等不良反应随之出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微球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微球技术是一种长效给药技术,药物以溶解或分散的形式包埋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基质微粒中,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实现2周、4周、8周或更长时间的药物释放,保持长效、稳定的药物浓度。2015年,全球第一款治疗帕金森的微球产品,由绿叶制药研发的“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在美国完成了两项1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药物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人体内稳定释放,开启了长期产生持续多巴胺受体刺激素(CDS)的帕金森治疗新模式,给减轻包括“开关”效应在内的不良反应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让用药更方便,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希望它能早日给帕金森患者来带治疗新选择。除了不断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在克服帕金森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人文关怀。无论是多么有效的药物,都需要周围人用“心”这个“药引子”,和帕金森患者一起对抗病魔。▲本期编辑:张瑾
美编:靳丰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抖是帕金森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