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践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个问题,关于口头证据

审计证据的证据分类_百度知道
审计证据的证据分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了使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更为有效,也为了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人们加深对审计证据的了解,这里结合审计具体目标阐述审计证据按其存在形式(或称按其外形特征)的分类,即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测试程序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所获取的以书面资料为存在形式的审计证据,诸如: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各种明细项目表、各种合同、会议记录和文件、函件、通知书、报告书、声明书、程序手册等。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收集的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证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基本上都以书面证据为基础。书面证据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数量多;第二是覆盖范围广;第三是来源渠道多样化;第四是容易被篡改。根据这些特点,注册会计师在大量收集有关的书面证据时,还要注意对书面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定和分析,运用专业判断,辨别真伪,充分正确地利用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按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亲历证据、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三类。⑴亲历证据:亲历证据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包括助理人员、外聘专家)通过运用专业判断和相应的程序与方法,对被审事项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而得到的证据,包括注册会计师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对于书面证据而言,亲历证据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对有关基础资料(证据)必须进行重新加工,按照既定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进行计算和分析,因此,它具有较其他来源形式证据更为可靠的证明力。⑵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与被审事项有一定联系的第三者提供的相关证据。外部证据除有关单位提供的业务询证证据和书面证明以外,还包括有不在书面证据范围内的有关实物证据和外部人员的陈述等。具体地讲,外部书面证据形式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应收账款的回函、被审计单位的律师或其他独立专家关于被审计单位资产所有权或负债的证明函件、保险公司的证明函件、寄售企业或代售企业的证明函件、证券经纪人的证明书等。这些外部书面证据一般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者直接提供给注册会计师,而没有经过被审计单位职员之手,不存在被涂改和被伪造的可能性。因此,是证明力较强的一种审计证据。第二类外部书面证据诸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顾客订货单、有关的合同和契约等。这些证据都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单位所出具,但是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保存和处理,难免存在被涂改甚至伪造的可能性。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价其可靠性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把这类证据确定为其证明力略低于第一类外部书面证据,并对这类证据中有被涂改或伪造的痕迹予以高度的关注和警觉。⑶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并提供的有关书面证据。内部书面证据的可靠性一般不如外部书面证据强,而且内部书面证据由于形式的不同其可靠性也不尽相同。根据内部书面证据可靠性的强弱,可以划分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由被审计单位外部组织或部门规定统一格式和填制要求的,而由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员填制并提供的有关书面证据,如由税务监制的销货发票(含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统一印制的各种支票和汇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财政收费收据等,这类证据的可靠性对各种内部证据而言是最强的,因为这类证据资料的填制情况往常要受到相应管理部门突击性或定期检查监督,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有效时,这类证据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性强的审计证据。第二类是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编制和填报用于对外公布但无格式和规范要求的内部证据,如经济业务合同、文件和内部定额标准等。这类证据虽不一定要接受外界的监督检查,但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有关业务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制约,经过他们的审批,对其的公正性、严肃性和科学性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当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时,第二类证据仍具有一定可靠性,但始终较第一类内部书面证据可靠性低。第三类内部书面证据是那些既无规范要求或者无任何外部单位制约,且无需公开的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填制并出具的资料,如自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记录等。这类证据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经手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的有效制约程度,因而它的可靠性程度为最低。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当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而且相关的内部证据能相互印证时,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信赖其可靠性。内部书面证据从其反映的内容来看包括:反映会计核算处理情况的会计记录,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责任、态度和意图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的书面文件。其中会计记录包括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试算平衡表、科目汇总表、项目明细表等。它是注册会计师取自被审计单位内部的一种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审计证据,其可靠性关键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注册会计师在取得这类证据时往往要相互联系、按其钩稽关系相互印证地寻找和评价,必要时应视被审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审计环境状况,按其会计业务处理过程顺查或逆查所有的详细资料,甚至要进一步审查业务发生时各种获准手续文件作为审计证据。对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由于它涉及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所做的重要陈述或保证,是一种态度或意图的反映,主观色彩十分浓厚,因而其可靠性较低,这便要求注册会计师不能一味地信赖这份声明书,而应该通过实施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判断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贯性程度如何。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获取内部书面证据不仅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的审计程序,而且它将花费整个审计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审计工作的重心和核心过程。 口头证据是经注册会计师询问而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就以下事项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①被审事项发生时的实况;②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过程;③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理由;④对舞弊事实的追溯调查;⑤可能事项的意见或态度等等。通常,口头证据本身不能完全证明事实的真相,因为被调查或询问人可能有意隐瞒实情或由于对过去事情记忆上的模糊或遗漏而导致口头证据不准确、不完整。因此,获取口头证据的同时,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往往,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印证某一结果是否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相一致。其二,注册会计师获得口头证据的目的在于发掘一些新的重要审计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有关事项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时一定要讲究技巧性,不可逼供,更不可恫吓威胁,但应讲明原则和要求,循循启导,对各种重要的口头答复做好笔录,注明被询问人姓名、时间、地点和背景,必要时应要求被询问人确认并签名。虽然口头证据可靠性较低,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和佐证,但如果不同的被询问人员对同一问题在同一时间所做的口头陈述一致时,其可靠性则显得较强,可以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 环境证据亦称状况证据,是指影响被审事项的各种环境事实。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基本证据,不能用于直接证实有关被审事项,但它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事项所处的环境或发展的状况,为判断被审事项和确证已收集其他证据的程度提供依据,因而,环境证据仍然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判断所必须掌握的资料。具体地划分,环境证据包括:反映内部控制状况的环境证据、反映管理素质的环境、反映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的环境证据。环境证据最突出的特点是它能帮助注册会计师正确评价有关资料所反映信息在总体或大体上的可靠程度,亦即它对证实总体合理性这一审计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通常,运用调查、询问和观察等手段是注册会计师获取环境证据的有效途径。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计调查表、记录询问观察事项等方式来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发表审计意见依据的环境证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什么是口头证据/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的提问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必须将口头证据作成书面记录。
  由于口头证据会带有个人的观点、感情、倾向性等,因此这类证据可靠性较差,证明力较小,审计人员在使用这些证据时必须十分谨慎,一般应通过一定手段予以证实。口头证据有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便于取得更为可靠的,提高的效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佐证作用。
口头证据的要点/口头证据
  在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就以下事项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①被审事项发生时的实况;②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过程;③采用特别和方法的理由;④对舞弊事实的追溯调查;⑤可能事项的意见或态度等等。通常,口头证据本身不能完全证明事实的真相,因为被调查或询问人可能有意隐瞒实情或由于对过去事情记忆上的模糊或遗漏而导致口头证据不准确、不完整。因此,获取口头证据的同时,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
  往往,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印证某一结果是否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相一致。其二,注册会计师获得口头证据的目的在于发掘一些新的重要审计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有关事项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时一定要讲究技巧性,不可逼供,更不可恫吓威胁,但应讲明原则和要求,循循启导,对各种重要的口头答复做好笔录,注明被询问人姓名、时间、地点和背景,必要时应要求被询问人确认并签名。
  虽然口头证据可靠性较低,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和佐证,但如果不同的被询问人员对同一问题在同一时间所做的口头陈述一致时,其可靠性则显得较强,可以作为的依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59:5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一、获取审计证据与实现审计目标的关系  (一)选择正确的取证方法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基础  1.检查法。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的审阅与复核。审计的目标是真实性与合法性。在审阅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时,注意有无涂改、伪造、漏缺的现象,记载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审批是否有符合授权规定,各相关文件之间是否一致,包括日期、金额、数量等内容方面相互勾稽。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和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2.监盘法。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一般情况下,盘点应由被审计单位自己进行,审计人员只进行现场监督,对于贵重的财产物资,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对监盘结果进行抽查复盘,采用监督盘点的方法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有形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且与账面记录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监盘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监盘之外,,应对资产的计价和所有权另行审计。审计目的是确认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的存在。&&& 3.观察法。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有形资产和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工作,以及对企业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观察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进而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生产状况、业务运行情况及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证据。审计目的是让审计人员综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为形成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提供依据。例如:在某次对某供电所审计中,该所账面上反映没有库存材料,经观察发现所里有专门的仓库,仓库里有不少材料,经审计,发现该所存在私自对外施工,自行购置材料,工程收入不入账等违纪问题。&&& 4.询问法。询问是审计人员以提问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有关人员获取书面或口头答复,取得审计证据。询问常在运用其他方法发现疑点或问题后加以运用。例如,审计人员发现书面资料未能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或书面资料存在不足之处时可以通过询问来弄清事实真相,并取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询问必须做成书面记录,并有答询人签字盖章。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函证法。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有关信息和现状的声明,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函证时应注意,审计人员必须对整个函证过程加以控制,以保证函证的质量。如函证未得到回复,审计人员应采用其他替代方法予以查证。&&& 6.计算法。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的审计证据。例如:复算财务报表时要懂得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复算预测、计划等资料时,要熟悉预测、计划的方法及有关指标的涵义等。审计目的是复核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7.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项目和异常变动予以重点关注和调查。分析性复核可以运用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以及审计完成的全过程中,透过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反映出的相关信息,调查异常变动情况。&&& (二)灵活运用取证的技巧是顺利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  1.第一个技巧:确立科学的查账思路。&&& 首先,应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我们在审计工作前和审计过程中,应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中有关被审查对象中存在问题,只不过尚不知道其具体表现形态以及存在的业务环节。通过这一假设,我们可能以审查的态度和眼光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每一份所需要检查的会计资料,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和有关事项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疑点。&&& 其次,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和评价。&&& 我们不能在审计伊始便埋头于具体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中去,应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来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然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来判断并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突出审计工作的目标。&&& 第三,正确处理好顺查和逆查的关系。&&& 在审计查账工作中若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顺序依次进行检查为顺查;若按其反方向为逆查。顺查简便且能把问题查彻底,但费时费力,它适用规模小、资料少、经济业务简单以及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已发现在重大会计错误案件的被审计单位。逆查省时省力且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但有遗漏重大问题的风险。在审计查账过程中应将顺查和逆查进行变换运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又及时抓住了审计的目标。&&& 第四,正确处理好详查和抽查的关系。&&& 对被审计单位一定范围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称为详查;有重点地抽取其一部分进行检查的称为抽查。详查与抽查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顺查与逆查的相同或相似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2.第二个技巧:在审阅会计资料时,搜索其中奇异的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单位、业务内容以及科目应用关系,及时、准确的找到疑点,捕捉审计目标。&&& (1)奇异的数字是指将某个数字与特定的经济业务内容相联系时的异常。①根据数字的大小,如单价3 000元,在&固定资产&账中记录是合理的,如果是&管理费用&账中的记录便是奇异的数字;②根据数字的变化趋势或范围,如某运营单位的1~11月份生产成本在4 000万元-5 000万元之间变化,而12月却为9 000万元,那么该9 000万元就表现为奇异数字;③根据数值的正负,如大多数&应收账款&账户在某一个时点均为正数,如为负数则表现为奇异的数字;④根据数字的精确程度,如某人的工资单上的工资为2 000元就应视为奇异数字。&&& (2)奇异的时间是指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正常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有关时间。①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或记录的时间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对于季节性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资料反映发生的时间必须符合特定的季节。否则就表现为奇异的时间,例如在夏季发放的劳保用品、冬季的防寒用品;②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界限,如基建大修计划一般必须在该年内列支,如果超过了正常的时间界限,它就是个奇异的时间。&&& (3)奇异地点是指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符合正常情况的地点。①根据有关距离的远近,如材料的采购业务,有的材料只能到外地采购,有的则不能舍近求远,否则就表现为采购地点的异常现象,例如在外省购入普通计算机耗材等;②根据物质流向的合理与否,如果经济活动涉及的地点与经济业务无关,甚至相矛盾,也应视为异常现象,例如:某房屋建筑单位从某运输单位购入油漆的业务。&&& (4)奇异的往来单位是指经济活动中不应发生或一般不发生而实际去发生了业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①根据往来单位的各自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反映的经济活动超出了该单位和所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精力范围,则可视为奇异往来单位,如在某单位会计资料中发现一张购买办公用品的发票,而其所盖公章却是&与狼共舞&专卖店发票,我们应该分析出该专卖店专门销售服装,然后,以此线索查明是经办人员开弄虚作假,贪污公款所为;②根据往来单位之间的有关关系,发生业务往来的双方,需要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两个单位或部门,有的单位为了转移资金来制造会计弊端,达到非法目的,例如:某单位与某家属委员会签定了某技术革新项目的劳务合同,然后,以此线索查明该单位以此方式套取现金,给予对方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发放有关劳务费,将科研经费转化为消费资金,且发现经办人员在此弄虚作假,贪污部分公款;③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后是否构成复杂的多角关系,如:应该只涉及两个单位或部门的经济业务,却涉及到多个单位,如:在某建筑单位多种经营的会计业务中,购买地砖却挂列某专科学科的往来账上,以此线索查明该单位与学校实为拆借资金行为;④根据应收应付款项中的有关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发生结算业务的客户是否存在,有无虚设客户的情况,有无挂账时间较长且金额较大的情况,有无与本审计单位一般不发生往来却与之发生了业务关系,以此判断有无形成经济业务的奇异往来单位。  (5)奇异的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是指记录或反映在特定账户中的不正常的经济业务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与所涉及的科目(账户)形成不正常的对应关系。①根据所在的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对照会计制度,分析其是否构成奇异的科目对应,如:某建筑单位多次用自己生产的涂料粉刷办公楼,将库存涂料直接增加成本支出,却未作收入处理;②将发生时间长、金额较大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调出,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分析其是否构成奇异的科目对应,通过审阅能够反映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账簿记录分析是否存在奇异的科目对应关系。&&& 3.第三个技巧:运用核对法,检查有关内容是否相符,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证证、账证、账实、账表与表表之间的核对,可以发现其中某些内容不符的问题。&&& (1)证证核对是指会计凭证与原始凭证相核对,如:在某火车站,审计人员发现多处会计凭证与原始凭证不相符现象,经查为出纳采用抽取以前发生且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重复报销,以达到贪污公款的目的。&&& (2)账证核对是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核对,查明账证在金额、业务内容、所用科目等方面是否相符,可能存在少记、多记、重记、漏记、错记等现象。&&& (3)账实核对是账与相应实物之间的核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会造成账实不符的问题,如有价证券与实存账面金额不符、库存现金与现金不符、有关存货账面结余数量、金额与实际盘存数量、金额不符等。&&& (4)账表核对是账与相应的报表之间的核对。会计报表中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账簿记录,进行账表核对,可以发现当符不符的问题。&&& (5)表表核对是有关会计报表之间的核对。各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表表核对,可以发现其中不正常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疑点进一步查证。&&& 4.第四个技巧:运用复核法,检查会计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是否真实、正确。&&& 现实中,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达到非法目的,故意在有关计算中进行了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或者由于工作疏忽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结果不实。如:某单位的&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中发现,年底计算其分摊时与实际发生相差很大,经查,该单位为了完成目标利润和保证个人效益资金取得,采取少分摊方式来增加当期利润。&&& 5.第五个技巧:重视&账&外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问题发生后,有的会在相关的会计资料中直接反映出来,而有的却只能间接反映出来。利用&账&外信息捕捉疑点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在听取单位领导、会计、保管、业务等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时,可观察有关当事人的各种反应,了解异常表现,在综合的基础上可判断是否存在假账;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激励有关知情人进行举报或提供情况、线索;根据有关人员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正常收入对比寻找贪污、挪用、索贿受贿的疑点;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软化、组织纪律的松散、职工工作态度消极等情况,有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虚增利润;根据无意观察的有关异常现象或表现,进行联想等。&&& 捕捉到疑点或线索后,接着就需要查证,如果捕捉疑点或线索需要技巧的话,那么对其进行查证就更需要操作技巧与策略。&&& 6.第六个技巧:科学推理,跟踪追击,查实问题。&&& 核算与监督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是建立在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的,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客观上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形成特定的科学的对应关系,同时也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以及业务、统计等经济活动资料形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因此,人员可以根据会计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资料的内在规律或经济活动的内在变化的规律,运用逻辑推理,就可追踪查证问题的具体形态以及形成或制造的过程。如:审计人员在审阅某单位多经的会计资料时,发现其有出租救援车的租金收入,根据逻辑性关系,救援车属主业的固定资金产,以此为线索跟踪追击,后查证该单位有截留收入、隐瞒利润、偷漏税款等舞弊行为。&&& 7.第七个技巧:调查询问、盘点实物、鉴别测定。调查询问作为一种审计查证的方法,包括观察和询问,观察要求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或某一环节,以及制作或传递过程进行察看,以收集证据;询问要求审计人员以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有关情况的真象。&&& 盘点实物是将有关实物进行盘点,核对有关账实。如:某单位化整为零的方式购入一套计算机挤入生产成本,针对此项弊端,可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鉴别测定是将有关实物进行技术鉴别和测定,以证实问题是否存在。如:在审阅某单位的发放发工劳务费签收单时,发现其签收人员的笔迹极为相似,经鉴别均为一个所写,从而查证是经办人员弄虚作假,贪污公款所为;又如:为了证实某单位所列在建工程成本是否真实,特别邀请有关工程师运用专门技术对其实际工程造价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存在大量的虚计价现象,后查明是经办人员弄虚作假,收取巨额回扣,收受贿赂所为。&&& 二、新形势下获取审计证据的几点建议  (一)依照法定的取证程序;  (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  (三)认真严谨、深入细致。&&& 总之,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其他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目标、发表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佐证材料。审计证据的这种内在联系性越强,证明力就越强,证据的质量就越好。与审计事项无关的资料和情况不能成为审计证据。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的关联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验证获得审计证据与要实现审计目标是否关联。二是证实各证据之间是否关联,能否相互印证。如果证据之间相互矛盾,就应收集更多的相关证据加以判断;对那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资料应予舍弃。在确定审计证据对审计目标是否有用时,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以下三点:首先,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其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再次,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为了达到审计目标,获取审计证据必须目标明确、及时准备、客观全面、科学细致、严格依法。审计人员应利用合法、合理的改进建议,切实履行审计评价、监督、控制的职能。【】 责任编辑:zoe
&&&&&&&&&&
实务课程分类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Tiramisù 的个人空间
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做好沟通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有效沟通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反之,则影响审计工作开展。要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是关键。沟通既是内部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从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有效性、沟通的及时性展开探讨。
  一、内部审计沟通的方式
  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根据实施的具体途径,这里把沟通方式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一)口头沟通方式
  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例如: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来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谈,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取得口头证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善于处理对方提出的各种异议,迅速作出反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等等。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口头沟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沟通技巧,可能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沟通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业务环境、运营状况,还包括了解沟通对象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明确沟通目的,第一次沟通主要目的在于与面谈对象建立关系,在今后的审计过程中通过沟通收集证据,从而较好的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二是获取面谈对象的信任。取得面谈对象的信任,使之愿意提供信息是面谈成功的关键。如果缺乏信任,沟通就会像挤牙膏,双方都会觉得痛苦。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如果缺乏耐心,急于得出结果,可能会让面谈对象感到不舒服,反而影响沟通效果。面谈结束后,总结所取得的信息对审计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是巧妙设计提问。内部审计人员就要提问什么主题进行充分准备,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环节等细节,需要准备一个提问提纲以便提高沟通的效能。提问时的措辞是很重要的,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出面谈对象的谈话;探询性的提问使面谈对象明白我们作了准备并且乐于倾听;舞弊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某些会使对方恼火,但有益于得出事实真相。
  四是善于倾听保持耐心。尽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需要被当作一个纯粹的倾听者,但倾听也是极其重要的。应该去多“听”,“说”有时并不是必要的。理想的情况下,谈话应该有80%的时间是对方在谈。突出倾听,可以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也可帮助确认了解到的信息。
  五是注意闲聊的适当性。闲聊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这取决于沟通者的目的和面谈对象的性格。沟通开始时最好是非攻击性问题,或者采用尊重的态度,进行非正式的谈话,如昨晚的球赛或者天气。要尽量避免进行私人话题的讨论,特别是第一次与某个人进行沟通时,应紧扣即将涉及的业务事项。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时,必须避免与面谈对象建立某种个人关系,以免影响独立性。
  六是注意身体语言。研究表明,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对沟通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不仅要注意一个人所说的话,还要注意他的语速、语调和身体语言。沟通者必须注意到自己的身体信号也在向外传递,尽量避免表现惊奇或任何形式的疑问。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重要的是通过身体语言表明真诚,表明要提供帮助而不是进行责备。如果能表达出诚实公正的态度,大多数人愿意合作。
  (二)书面沟通方式
  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审计通知书、问卷调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书;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如有必要还可就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事项向组织负责人、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提供中期报告,以便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纠正失误等等。书面沟通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但是这种方式对客观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所沟通的信息内容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应该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心理素质、业务技能、交往技巧、坚持原则、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提高心态平和能力。平和的心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首要前提,而沟通交流的前提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作支撑。现实工作中,多数审计人员认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有权对”你“审计,”你“必须接受审计”等等。有时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越是这样,被审计单位逆反心理越反感,有可能越不配合工作,造成恶劣的人际关系,审计工作越难开展,结果适得其反。这时候需要审计人员调整心态,搞明白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真正关系,不能一味强调审计如何如何。应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坚决克服“警察与犯人”的错位心理,将被审计单位视为“合作伙伴”关系,“他”不合作,工作就较难开展,尤其在个别问题上,观点不同时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研究中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恶劣的人际关系防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却有利于审计的完成。一个例子是内部审计师采用冷漠和孤立的方式进行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审计,这项工作的潜在收益较大。然而审计完成后的8个月后,被审计部门并没有实施审计建议,被审计部门人员明显是把内部审计师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建议撇在了一边。而另一个随后进行的审计中使用了合作的方式。被审计部门主管打电话给审计部门主管,告诉他被审计部门人员对实施审计建议充满热情。这足以证明不同的审计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使用和谐、互助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比冷漠、保守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好的多。
  二要提高业务技能。复合型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动力源。俗话讲“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业务不精通、技术不高明,就很难在查深、查透和查出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上有所表现,再加上“指手画脚”、“指鹿为马”、不懂装懂,怎么能以“理”服人?所以,要抓住这个“理”,就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功底作后盾。只有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学习,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手段“说话”,不断增强自己的“善变”能力,才能不“理亏”、不“吃亏”和“对症下药”。
  三要提高沟通技巧。沟通交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求同存异的交流平台。从表面上看,沟通技巧似乎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其实不然,沟通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已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实现与被审计单位友好型的沟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应当深入学习交往沟通技巧,掌握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方法。尤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讲话要有理、有据、有力、有自信;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发生争执时,要保持镇静,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理服人,从而让被审计单位人员口服心服和心悦诚服。
  四要原则控制。坚持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工作底线。审计人员只有依法行政,廉洁从审,坚持原则,才能做到防微杜渐,腰板直,说话硬气。俗话讲:“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假如自身不廉,借审计之机“吃、拿、卡、要”,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就会出现“说话嘴软”。自然无法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尊重和理解,审计沟通更无从谈起。需要强调的是,沟通交流需建立在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否则审计沟通交流毫无意义,也不存在审计的沟通交流。
  五是提高内部审计师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敌对情绪是指:被审计人员不配合或不接受审计活动;指责内部审计师干扰审计领域的工作;拒绝对中期审计发现进行讨论,反而认为自己行事的方式是更为正确的;被审计单位派遣无关紧要人员参加退出会议,该人员仅仅是旁听而不发表意见等。遇到上述情况时,可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不要在被审计人员发火、疲惫、心烦意乱时与其沟通。
2、内部审计师尽力找到与被审计人员可能达到共识的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才是坦诚的开始。
3、邀请被审计人员详细阐述他们的立场,倾听他们的阐述,理解他们的观点,同时要开阔自己的思想。
  4、做出积极的努力,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诚地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5、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当内部审计师理解被审计人员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之后,被审计人员会接受审计师提出的观点,认为与他们的观点能达成一致。
  如果上述方法都失败了,被审计单位缺陷严重且风险较大时,内部审计师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问题,以化解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沟通的及时性
  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及时、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做到既敢于坚持原则,又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减少对审计的抵触情绪。主要做法是:
  一是审计进点时,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召开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进点会,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与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宣布审计工作纪律,公布审计部门工作的办公地址和举报电话,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双向承诺书,在被审计单位公示栏或网爷上张贴书面公示,便于被审计单位群众反映情况,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
  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做好具体事务的衔接工作。要求被审计单位指定1名职务较高的人员作为联络人员。审计组需要了解情况,直接请联络员帮助联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看法,定期沟通,减少误会。同时,严格遵守纪律,不提审计工作之外的其他要求。沟通时,要求言行恰当,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不讲伤害他人感情的话;举止文明,耐心听取解释,做到法治和德治并重,克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盛气凌人的工作态度。
  三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报告初稿意见时,耐心听取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意见,改变机械照搬照套法规的做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辩证、客观地分析审计情况和问题,采取灵活方式处理,对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等问题,不死抠条款。对缺点的说明不应言过其实,吹毛求疵的审计发现不应出现在正式的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应在报告中流一席之地加以肯定。
  四是审计结束后,在被审计单位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均组织召开审计通报会,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层、涉及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通报的审计结果要求被审计单位在10日内反馈意见。通过召开通报会,化解了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强化了被审计单位的财经法纪意识,促进了问题的整改。
  五是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管理建议书后,到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采纳情况,以达到预定的审计效果。
  总而言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沟通交流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从审前调查到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回访的各个工作阶段都离不开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只有切实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有效交流,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求同存异,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意见的切实执行,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及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第二部分 谈话准备
一、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在我们审计查证活动中,当某一些事项的取证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时,一般需要进行调查谈话。这就要求我们在谈话开展之前,充分做好以下有关准备工作:
(一)根据初步掌握的有关信息,确立谈话的目的,将已掌握的初步证据及线索梳理好辫子,理清思路,拟好谈话提纲。
(二)确立主谈和记录人员。一般情况下,安排直接参与并熟悉该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担任主谈人,其他共同参与的审计人员协助谈话,要求主谈人不但要熟知该审计事项,还要对审计业务、法律等知识比较熟悉,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思维反应敏捷,逻辑缜密。记录人员一般要参与该审计事项的审计员担任,要求有熟练的谈话记录能力。所有参与的人员要严肃认真,端庄正直。
(三)选择好谈话的场所。做好审计调查谈话,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场所,一般而言,这个场所要显得严肃、庄重,无外界干扰,且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条件。
(四)准备好一定的工作器材和设备。要配备一定的录音、录像设备,使取得的证据种类更全面,证明力更高。
(五)对身份特殊的当事人(如职务较高)或重大审计事项(如从初步掌握的信息看,被调查人有重大违法违纪嫌疑)进行调查谈话前,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工作预见性,或请求审计机关领导人参与现场谈话,或事先向纪检、检察、公安等机关通气,以求必要时,要求其协助介入。
二、了解谈话对象的心理动机
被调查人在谈话中的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拒不配合的供述障碍和配合调查的供述动机两种。
所谓供述障碍,是指阻碍被调查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心理因素。如畏惧心理,担心供述违纪违法事实会受到党政纪和法律追究;侥幸心理,有的被调查人怀疑和低估审计机关的调查能力,不予配合,企图蒙混过关;不愿供出同伙关系人的心理,有的被调查人惟恐自己供出涉及的其他关系人,或怕遭打击报复,或者出于“友情”、“义气”、“私情”的情感考虑,搞攻守同盟;对立心理,有的被调查人对审计人员抱有成见,认为审计人员属故意找岔,思想上反感,态度恶劣;破罐破摔心理,有的被调查人自知错误性质严重,认为供述之后会受到严厉制裁,因而顽固抵抗。
所谓供述动机,是指可能支配被调查人如实供述其违纪违法事实的内心起因。如争取从轻从宽处理的愿望,在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的违纪违法被调查人都存此种愿望;醒悟悔过自责的认识,有的违纪违法当事人,在强大的攻势下,在环境舆论的压力下,有觉悟起来积极配合的可能;自知违纪违法行为已无法再隐瞒下去,当抱有侥幸心理的被调查人,在与审计人员的过招中,有的认为自己的问题确已曝露,不得不供述;对感化的回报,有的被调查人通过组织苦口婆心的谈话之后,认为组织找他是组织上还在关心他,没有放弃他,特别是调查人员处处尊重他时,有可能会消除对立,供述错误;解脱的愿望,当被调查人拒不配合供述,而审计机关将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两规”或“两指”,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时),被调查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长期的心理紧张,迫切希望得到解脱,从而抵抗的防线崩溃,彻底供述了。被调查人只有当供述动机彻底克服了供述障碍之后,如实供述才成为可能。
审计人员只有在正确把握个体特征和时机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解被谈话人的心理动机,谈话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取得成效。
第三部分 审计调查的谈话技巧
审计谈话在审计调查中运用比较普遍,也是审计调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日常审计调查中的谈话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谈话,包括证人、被调查人、知情人或检举揭发人。谈话技巧的高低,运用是否得当,是检验审计调查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和掌握谈话的方法,提高谈话水平,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获取谈话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一、获取信息的方法技巧  1、重复谈话。对较复杂的重大问题进行反复地提问,让被调查人反复陈述;如果他的陈述是假的,那么总会出现前后陈述矛盾,调查人员就从矛盾中获得了其编造的假内容,以及掌握他想掩盖什么问题等信息,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  2、利用矛盾。由于被调查人在违纪违规中的角色、地位不同,面对调查的作用不同,他们互相之间会存在矛盾,其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推诿、指责,查清所需要澄清的问题。  3、“容许”编造谎言。在某种情况下,调查人员可允许被调查人自由陈述他想说的一切和编造的谎言,并如实作好记录,从谎话的侧面完全可以弄清楚他想回避什么、注意的什么,在适当时机揭穿谎言,促使其作出真实陈述。  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技巧  1、自由交谈。对于那些对谈话感到压抑,用矢口否认对待谈话的被调查人,调查人员要改变谈话的威严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顺从和接受调查人员的谈话,,把谈话内容逐渐引向实质问题,取得谈话效果。  2、声东击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声东”阶段,在谈话中,调查人员要隐蔽主攻方面,表面上与主要问题“无关”的情节谈起,向次要问题发起进攻,使其产生错觉和思想麻痹,觉察不出调查人员的真实意图;第二“击西”阶段,当被调查人的注意力已被转移,防御出现漏洞,便立即扭转锋芒,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其觉察时败局已无法挽回。  3、四面出击。当被调查人想隐瞒问题、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无法集中时,调查人员精心选择出击点,谈话提问转得突然,使被调查人猜想不到审计人员所针对的是哪个问题、忙于应付,造成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局面。  三、促使被调查人形成一定观念的方法技巧  1、连续使用证据。在谈话中调查人员针对被调查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选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连续使用证据,使其内心产生巨大压力,自信感、有效进行攻心,为其如实提问打开通道。   2、揭露谎言。重点是对谎言要揭得准,掌握确实的证据,选择不同的时机,在其表演“精彩”时,迎头痛击,从整体上进行揭露,使被调查人形成“靠撒谎是不能混过去的,调查人员是不容易被欺骗的”的观念,把被调查人引导到如实回答问题上来。  3、跳跃发问。当一些被调查人熟悉审计的谈话方法,知道将要问些什么内容,怎样发问等防御计划,调查人员在常规的问话过程中和适当的时机突然跳过其防线,直取其尚未防御的要害问题。  4、引而不发。就是调查人员发出一种信息,让被调查人明显地意识到已经掌握的问题,但又不清楚是掌握了哪些问题,使他感到不回答又“滑”不过去,又不知该回答哪一个问题,最后迫使把问题全部供述出来。  四、影响思想情绪的方法技巧  1、消除对立。对立情绪在被调查人员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被调查人对审计检查不理解或调查人员执行政策有偏差等。消除对立情绪,首先要认真执行政策;二是要进行文明审计、说话要文明、语言要谦虚、平等待人,注意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  2、造成紧张。调查人员应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使其思想“紧张”起来,可以突然出示具有一定份量的证据,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举动会很快造成被调查人的紧张,使得被调查人既搞不清他的哪些问题暴露了,也无法马上用编造的谎言欺骗调查人员,狂妄自信的气焰和侥幸的心理必然有所收敛和转变,从而达到谈话目的。  3、减轻压力。在谈话中,被调查人由于惧怕暴露问题,或矢口否认或即不拒绝问话,又不进行回答,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应从被调查人愿意谈的话题谈起,使双方先实现心理上的接触,建立起共同谈话的基础,相互产生信任感,消除双方的心理隔阂,就会使谈话取得进展。  4、加快谈话速度和减缓速度。其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员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不让被调查把人编好的供词讲出来,及时打断笼而统之的答话,使其回答不偏离问话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加快或放慢谈话速度,被调查人不可能沉思熟虑、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减弱被调查人急于结束谈话的情绪,取得明显效果。  5、出其不意。对于那些事先已有准备的被调查人,调查人员骤然地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打乱被调查人编造和准备好的对答,为谈话顺利进行打开缺口。  总之,谈话的方法技巧一是在实际谈话中,应注意各种方法技巧的结合运用,防止“单打一”,不然则难以获得成功;二是谈话技巧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或
有志者事竟成
浏览: 4154
评论: 0 次
6SQ质量日刊
服务号: Lsqdnet
6SQ质量周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