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职称有哪些大国,属有什么的职称

吴亦侠副部长在全国农业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亦侠副部长在全国农业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我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业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把各省、区、市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农垦厅局,部分省市农委,以及解放军总后勤部、司法部、烟草专卖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请到一起,共同研究农业职称改革工作。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社会重视和加强农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仅去年一年,就召开了六次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面的会议,先后发了十七个政策性文件。今年3月,继去年10月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后,时隔不到半年,又再次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农村工作。刚才,传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即中发[1994]4号文件精神。这对于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较之前几年边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我国农业再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肩负着重任。科技要上去,重要的是要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刚才,刘江部长就如何稳定、提高、发挥农业科技队伍作了重要讲话,人事部蒋冠庄副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系统科技人员的职称改革工作,使农业科技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再做新贡献。对农业职称改革工作,国务院十分重视,人事部的领导一直很关心,人事部蒋冠庄副部长亲临我们这次会议指导,并对全国农业职称改革工作做出部署,我代表农业部向多年来支持农业职称改革工作的人事部及其他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并望进一步得到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加强和稳定农业科技队伍,深化农业职称改革工作讲四点意见。先简要谈一下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一、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总的看,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是好的。去年农业增加值达到6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
粮油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总产量达到45644万吨,比上年增长3.1%,登上了新台阶,油料总产1761万吨,比上年增长7.3%。麻类、蚕茧、茶叶等产品均增产。棉花、糖料因面积减少,总产分别比上年下降16.6%和13.4%。
“菜篮子”产品持续增长。肉类总产量达到3780万吨,比上年增长10.2%;禽蛋总产1091万吨,增长7%;奶类总产600万吨,增长6.4%。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8%。水产品总产达到1785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养殖产量占总产的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到52.2%。蔬菜、水果产量增加,品种增多,质量提高。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东部地区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9万亿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比上年增长四成以上;完成出口商品总值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约占全国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的45%;职工人数达到1.12亿元,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支援农村各项建设资金达290亿元,对社会贡献日益增大。
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1.4元,比上年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993年,中央明令取消和停止执行了37个集资、基金和收费项目以及43项达标升级活动,这些措施在全国各省〈区、市〉基本得到落实。去年仅中央和省两级取消的项目落实后,全国就可减轻农民负担100亿元以上,人均减少10元。除此以外,农民合同内的负担也有所减轻,据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负担的承包费、提留款比上年减少2元,人均实物性负担比上年减少2.6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隐忧,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工农产品剪刀差继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改革初期,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使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曾一度缩小。1985年以后,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价格上升缓慢,剪刀差又重新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0年到1992年,在农业与其它部门交换产品过程中,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幅度分别为18.5%、22.6%和25.4%。1985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已经连续九年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1993年农民实际收入只增长3.2%,增长幅度比上年回落了2.7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实际增长10.2%相比,相差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1992年的2.33:1扩大到1993年的2.55:1,已经超过了1978年的2.37:1的水平。
第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继续拉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上的差距。1980年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村社会总产值之比只有1.88:1.47:1,而1992年却达到5.04:2.51:1。二是农民收入的差距。1983年东、中、西部农民收入之比为1.44:1.26:1,1993年扩大到1.85:1.21:1。
第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目前我国农村约有富余劳动力1.2亿人,今后每年还将新增1300多万。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延缓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1993年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约有5000万人,其中跨省区流动的农民工约2000万人,形成了空前规模的“民工潮”,并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冬闲、初春季节趋向常年化,急需正确疏导和加强管理。
第四,对农业的引导、支持、保护、调控手段不够,农业基础地位仍不稳固。一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技资增长缓慢。“五五”期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同期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2%,“六五”期间下降到9.5%,“七五”期间进而下降到8.4%(绝对值还是逐年增加的)。1993年,国家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8%下降到2%左右。二是粮棉等重要农产品供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和有效运转,农村经济信息体系不健全,对农民缺乏迅速、有效的市场引导。
第五,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下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不稳。建国以来,全国共培养出农业大中专斗技人员150万,目前只有75万人留在农业战线。前一阶段一些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脱钩”、“断奶”,导致一些地方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网破”、“人散”。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稳定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后,有所好转。据去年部里组织的百县蹲点调查,农业科技经费平均比上年削减33%,有16%的县级农业机构和18%的乡站被撤掉,部分地方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无人抓,严重影响了现有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由于农业科研经费紧张,不少国家级科研单位经费主要用来保“吃饭”,影响了科研项目的进展,使推动农业上新台阶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撑,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下降。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继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今年全国“菜篮子”和粮棉油工作会议之后,今年3月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农村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各地正在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工作起色较大。据最近国务院派出的六个调查组对11省、区、市春耕生产情况的调查,各地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农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把稳定粮食生产、恢复棉花生产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行动比较迅速,措施比较得力,成效比较明显。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春耕生产总体形势不错,早稻面积有所恢复,棉花面积有所回升,夏粮和夏油苗情比冬前有所好转。
春耕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l)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据国务院六个调查组对13个省的调查,今年一季度化肥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以上,进口化肥涨价幅度更大。(2)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优质化肥供求缺口较大。由于库存普遍下降,进口化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到位不快,化肥总供应量偏紧。仅山东、河北、四川、陕西四省就缺优质化肥近200万吨。(3)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大,棉花计划面积难以完成。由于粮棉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今年粮食面积仍呈减少趋势,棉花面积目前只落实8100万亩左右,低于国家计划900万亩。(4)中央的一些政策如扶持商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的专项贷款等
落实较慢。
今年初中央下发了[1994]1号文件,明确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党工作的大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三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三项基本任务:一是力争农业稳定增长,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9000亿斤以上,努力实现棉花总产9700万担的计划,增加“菜篮子”产品生产,保证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力争达到和超过实现小康目标所要求的年均增长5.6%的目标;三是解决好农村存在的热点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农业系统的各个部门,包括人事劳动部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三项任务,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村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为基本平衡;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4%,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总数;三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十五年间,扣除物价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目前的8000万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保障了社会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世界农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经济对国民收入年均增量的贡献份额由改革前的37%提高到目前的三分之二左右。1978年到1992年,我国农业产值以年均5.9%的速度增长,同期世界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8%。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总量中,我国约占三分之一左右。1978年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第一位的仅有烟叶一项,目前除烟叶外,还有谷物、棉花、猪牛羊肉、水产品、水果和油料。
  农业和农村经济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生产力;一个是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八十年代中期以杂交稻、玉米、棉花以及畜禽、水产等优良品种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对农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与我们这支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分不开的。
十六年来,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在农业战线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改革措施,对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农技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据1978年的科技人员普查,从建国初期到1979年,全国农业院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69万人,而留在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岗位的只有28万人,仅占40.6%。1978年之后,同其它自然科学队伍一样,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重视,培养和管理措施得到加强。特别是通过评定农业技术职称和聘任专业技术职称等重要的管理手段,对稳定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农业系统中已有科技干部7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2.9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由1978年的1.02%上升到3.9%,中级职称16.8万人,由15.7%上升到22.5%。
(二)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得到加强。
现代农业技术性很强,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能起中坚作用的高级技术人员,在生产第一线就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动植物良种选育、病虫防治等进行技术指导。县乡是发挥农业技术专长的广阔场所,同时,也只有在基层,在实践中,才能造就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十多年来,这两个层次的科技队伍都得到了发展壮大,特别是乡镇这个层次,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1978年前,全国县级基本没有高级农艺师,极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把高级农艺师的岗位设在了县级,鼓励科技、教学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工作。截止1992年底,在县级农技推广单位17.3万名专业技术干部中,已有高级农艺师5407人,占总数的3.1%,农艺师42477人,占24.5%。尤其是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也评聘了494名高级农艺师、1.5万名农艺师。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县乡高级农艺师总人数已占全国高级农艺师总数的59.7%,比1988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县乡农艺师人数已占全国农艺师总人数的81.8%,比1988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可以说,大多数高级农艺师和绝大多数农艺师已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事业。
(三)农业科技人员的地位逐步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强了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通过评定职称、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价值、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承认,在技术上有了合理的评价,在政治上有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工资待遇和其它福利有所提高,一些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比如家属农转非等,为广大科技推广人员创造了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些成绩突出的农业科技人员被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有些被选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增强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吸引力。十几年来,一大批从事教学、科研、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走向黄淮海平原、深入到大别山、武陵山区等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技术开发、蹲点扶贫。他们走千家、串万户,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据统计,1987年到1993年,全国共实施国家级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47项,参与项目实施的各级科技人员22.1万人次,培训各类人员1.7亿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2亿份。七年间推广粮棉油种植业综合技术覆盖面积10.5亿亩次,饲养优良畜禽3.6亿头(只),科学饲养鱼虾贝类397.5万亩,新增总产值268.1亿元。
(四)初步建立丁一套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所接受的技术职务管理制度。
自1984年国务院颁布第一个《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后,农业技术职称评定就成为农业科技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称改革工作开始后,中央职改领导小组又于1986年颁布了《农业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八年来,这个制度已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所遵循。十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目前全国已拥有一支既熟悉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又了解农业科技和技术推广工作特点,掌握农业科技人员管理政策的管理队伍。
但从整体来看,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与稳定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农业科技队伍普遍存在人员收入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目前部分地方仍存在着撤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削减事业经费、平调财产,实行“脱钩”、“断奶”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网破”、“人散”,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
三、农业再上新台阶,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把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业再上新的台阶,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问题的最终解决靠科学技术。江泽民总书记说:要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农业稳定增长的主攻方向。李鹏总理说: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
九十年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到本世纪末,改革的任务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发展的任务是要全国实现小康。按照这两项基本任务,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满足全国人民小康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00年,粮食产量要达到5亿吨,棉花产量达到525万吨,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和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要持续发展;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农业总产值达到12100亿元,年均增长4%,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2900亿元,年均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年均增长5.6%;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途径主要有二条:一是加强农业的综合开发,一方面扩大耕地,一方面大力开发和综合利用荒山、水面、滩涂、荒沙、草原和庭院等非耕地资源;二是改造中低产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当前地减人增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依靠提高单产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还有不少宜农荒地,但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的财力还难以达到。不论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还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离不开手科学技术。事实上,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增产途径,基本上是依靠提高单产,不仅如此,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的负贡献。提高单产关键在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农业资源的短缺,而且可以提高物质投入的有效性。因此要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一)继续创造条件,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只有保证并逐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才能稳定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对于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是十分重视的。《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在去年和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在讲话中也反复强调科技对农业增产的重要作用,强调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必须有稳定的科技队伍和必要的经费作保证,要切实帮助农业科技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近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机构改革中,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机构要稳定,力量要充实,手段要加强,切不可简单地撤并,更不得‘脱钩断奶’。要抓紧落实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定编定员,稳定农业科技人员,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中的骨干作用。”朱容基副总理昨天还强调,农业部要抓好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和提高。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要真正落实农业“两法”和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切实为农业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几年来,在完善农业职称评定,建立激励机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通过评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解动了高级农艺师享受正高级待遇问题。这是人事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强有力支持,是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重要步骤之一,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二是通过建立“国家农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评价标准问题。按照《科技进步法》和《农业生术推广法》规定的原则,国务院职改办提出在农业行业建立国家技术资格评定制度。我部邀请部分省市和国内有关专家已完成农业行业九个专业(农学、园艺、土肥、植保、畜牧、兽医、中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国家标准的论证,并对标准中提出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算。这个标准的颁发,对进一步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进行农民职称评定,激励和调动农民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技术人员是农村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国务院已批准农业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这对于激励广大农民学科学、用技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是一个重大举措。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精神,我部颁布了《农民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暂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绿色证书”是通过培训使农民具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知识,农民技术职称则是表示农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技术技能的具有激励机制的标志和称号。最近我部又决定和各省市共同投资、联合抓好100个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示范县,以进一步推到这项工作。今后除进一步完善农业职称评审工作,逐步建立起配套、科学的评审制度以外,还要建立奖励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日前,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在听取农业部技术推广工作汇报时指出:对农业科技进步有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科研院所以及农民技术员都要进行奖励。对培育成功的重大好品种,可以发明人个人或发明小组来命名。对国家制定的有关鼓励科技人员的政策,我们一定要贯彻执行好。
(三)加强对农业科技队伍的管理。
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及职称改革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职称工作是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龙头”,职称工作中所反应的问题,具有队伍建设方面的普遍代表性。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熟悉农业内部机构、工作情况,了解农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抓好农业生产,而且要抓好科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了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部里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农业部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是农业技术职称工作的主管部门。目前,需要指出的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确定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和地区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建立“两高一优”农业示范、扶持商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等重大项目时,要把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情况、人才结构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及潜力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促进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农业职称评定工作的领导
(一)要重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并把它纳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关系到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关系到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我们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强领导,精心指导,以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为
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重点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称问题。
要认真组织好全国农技推广研究员的评审工作。从今年起,部里将组织在全国评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各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应精心组织,妥善安排,严格按照实施办法,对申报人员进行考核推荐,真正使有水平、有能力的同志评聘为推广研究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同人事职称改革部门的联系,主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和帮助。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工作。国家已有文件规定,离退休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也不例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战线的一大批老专家,为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讲明政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要按照农业部和人事部文件中提出的原则,制定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投身和从事推广、开发工作的具体办法,保证从事推广开发工作人员的成绩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能充分得到重视。
要积极研究和把握国家农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农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专业分得细,指标的科学化、专业化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推广机构要主动研究这个问题。农业部正在和人事部研究,准备在全国试行专业评审点制度,由评审点组织本专业同行专家进行技术资格的评审和实际技能的鉴定评价。专业评审点设在学术水平高,高中级人材数量、试验场地、技术装备、计算机设备等条件符合规定要求的农技推广机构中,同时评审点的建设与推广机构基本建设投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保证评审点单位技术水平、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另外,现有的评审条件,没有包括农业科技管理人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的评价。各有关部门要从自身科技队伍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积极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便农业部和人事部共同研究。
(三)努力完善农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完善农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既要解决农业科技人员聘任使用中引入激励机制的问题,也要从政策上努力保护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保证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得到正常发挥。这方面,各地已有不少好的经验,大家可以交流,相互学习。总体目标是要保证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保证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生活待遇得到提高,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四)抓紧研究乡镇企业职工技术职称评定办法。
  乡镇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有国家干部、全民工人,也有集体职工和农民;有自己培养的、有学校分配的,也有引进的;有在职聘用的,也有离退休人员返聘的。目前全国乡镇企业职称评审有的省搞了,有的省还没有搞,有的省搞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极不平衡。对此农业部正在同人事部进行调研,力求制订出既有利于乡镇企业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进步,又适合我国乡镇企业专业人员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
(五)严格按照农业技术职称许定的有关标准、办法和政策开展工作。
开展农业技术职称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评定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把握标准,按照有关实施办法进行评审。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共同研究农业职称改革问题,为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振兴农村经济而共同努力。这里,对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对农业职称改革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预祝这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职称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