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密度,白矮星会影响时间吗?

白矮星与中子星的区别及两者的存在意义_外星探索
白矮星与中子星的区别及两者的存在意义
文章作者:蓝色鸢尾
字体大小:
白矮星是一种,一般为恒星发展到末期的一种恒星状态,随着恒星的聚变反应逐渐结束后,恒星星体上的物质大多数变成碳物质,并且在外部覆盖氢气和氦气,白矮星是一种比较暗,并且密度高、温度高的一种星体,并且由于白矮星一般呈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矮星,白矮星是在恒星由于自身的核聚变反应完成,导致星体坍塌,因此白矮星的体积小,质量大导致其密度非常的高。
白矮星的形成过程
白矮星由中低质量的恒星过渡而成,我们知道恒星是一种通过自身的核聚变来释放热量,比如我们认识的太阳,当恒星结束聚变反应之后,恒星会变成一个红巨星,并且红巨星会一直膨胀,由于氢核收到反作用力而向内收缩,星体上的物质不断变热,温度能够达到一亿摄氏度,此时恒星会变得极度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星体的内部密度能够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在这种不稳定达到极限之后,红巨星就会发生爆炸,把星体核心以外的物质抛离恒星本体,残留下来的星体就是白矮星,并且白矮星的内部也不会再发生核聚变反应,此时的恒星也不会又能量产生,白矮星由高密度的物质所产生的电子来支撑,白矮星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矮星的温度会冷却,最终会变成黑矮星,但是根据形成时间的推测,目前宇宙中应该不会有黑矮星的存在。
何为中子星
了解中子星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何为脉冲星,脉冲星是变星的一种,脉冲星首次发现在一九六七年,脉冲星又称波震,也是中子星的一种,脉冲星能够周期性的发送脉冲信号,自转非常的快,最初我们对于恒星的认识,一直认为恒星是恒久不变的星球,但是随着对恒星研究的发现,恒星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因此有时候对恒星发展过程形成的星球称之为变星,脉冲星就是恒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变星,恒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向宇宙中发射一定的脉冲,并且体积越小,质量越大的恒星发射的这种脉冲越大,就跟地球的磁场一样,并且脉冲星需要极高的自转才能发射这种脉冲,一般只有速度极快的中子星才能形成脉冲星,中子星就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的一种变星,中子星就是一种介于白矮星和之间的星体,并且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的密度都大。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区别
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一种变星,是恒星发展到末期形成的一种星体,质量比较小的恒星会发展成白矮星,但是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会导致的爆发,爆发之后留下的恒星主题部分,当其质量超过太阳的1.4倍之后,由于星体内部的原子压缩,将电子和质子进行结合,形成中子,最终形成中子星,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区别和特点如下:
白矮星的质量一般小于太阳质量的1.44倍,但是中子星的质量下限是太阳质量的0.1倍,上限是太阳质量的3.2倍,不过这个数据是根据理论计算得来,实际情况还需要具体的研究。
白矮星的半径比较大,半径比较接近行星的半径,能够达到十的三次方千米,但是中子星的直径却比较小,一般只有十几公里。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圆圆超过白矮星的密度,并且根据研究,这种密度在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够达到,中子星的密度能够达到每平方厘米一亿吨左右,甚至是十亿吨,但是白矮星的密度只有每平方厘米一顿左右,虽然两者的差距比较大,但是对于普通的理解来看,这梁总星体的密度都非常的大。
中子星的温度远超过白矮星,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子星的质量密度比较大,其压缩产生的温度非常的大,根据研究,中子星的表面温度能够达到一千万摄氏度,中心温度更高,能够达到几十亿度,但是白矮星的温度只有几万摄氏度左右。
5:星体磁场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磁场都非常大,白矮星的磁场强度能够达到十万到一千万高斯,而中子星的磁场强大能够达到一万亿高斯,甚至更高。
6:中心压力
中子星的压力能够达到一万亿亿亿个大气压,这种数据已经不是我们普通概念上能够理解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能够将原子压扁的概念。
白矮星的光度非常小,白矮星就是恒星走向黑矮星的一个前期阶段,只有普通恒星的千分之一。
8:脉冲信号
白矮星不会发射脉冲信号,但是中子星会发射无线电脉冲。
对白矮星及中子星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中子星,中子星具有生成新星的高密度内核,能够生成新的重金属元素,比如我们猜测,地球上的黄金和铂金等重金属元素,可能就是来自于太阳系诞生前几亿年的中子星大爆炸,通过对中子星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重金属元素的形成;并且中子星是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许多物理学家在构想一种武器,中子星武器,通过科技手段,将中子星的功能应用在科技研究上。
Copyright &
外星探索www.ufo-1.cn 版权所有白矮星会演化到中子星吗?什么样的白矮星会演化到中子星? - 知乎5被浏览457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苹果般大小的中子星掉落在地球上,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中子星应该是恒星发展过程中,主序星阶段以后的最终结果。如果质量过小,不足以将电子并入质子中,因此他的质量下限是太阳的10%,太大则形成黑洞,他的上限是太阳的2倍,苹果大小的中子星是否存在,不敢断言。
假如存在着这么大的中子星的碎片,按照中子星的密度每立方厘米10的5-9次方吨来计算,他的质量应该非常可观,如果撞击到地球上,应该就象白垩纪晚期的那种灾难一样!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不堪设想!
好在地球附近数百光年内没有这种物质,要有的话可能就是地球掉在它的上面了。
别说苹果那么大,就是小弹球那么大就相当数万氢弹同时爆炸,地球万劫不复了。
如果你为白矮星的巨大密度而惊叹不已的话,这里还有让你更惊讶的呢!我们将在这里介绍一种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 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对比起白矮星的几十吨/立方厘米,后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 事实上,中子星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但是,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决不只是生成它们的恒星质量不同。它们的物质存在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地说,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而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简并电子压再也承受不起了: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中子星同白矮星是非常类似的。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
中子星(neutron star),一名波霎(pulsar,脉冲星)。质量高於太阳数倍的?a星当核心的氢於核融合反应中耗尽,完全转变成铁时便无法融合成更重的元素...
黑洞的质量和引力远小于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极点,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假设,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许问问霍金,能过知道一些假说,黑洞里面的真实情况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白矮星,一类低光度、高温度、高密度的简并态恒星。根据对200多颗双星中的白矮星的实测数据推算,其半径接近于行星,质量约为同光度主序星质量的1.5倍(根据简并电子...
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这种档次的酒店房间里不会有保险箱。可以早上出门前将笔记本寄存在前台,一般酒店前台都可以寄存贵重物品。
答: 无定论,>=45亿年。
答: 分别是:明月,新月,圆月,残月
答: 没下雨!好闷热!在房间开着空调仰望天空!我相信有流星但我看不到!因为污染太大了
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在玩家中颇有争论,其实真正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早有定论,头十位依次为:
头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许(许楮)六张飞,七马(马超)八颜(颜良)九文丑,老将黄忠排末位。
关于这个排名大家最具疑问的恐怕是关羽了,这里我给大家细细道来。赵云就不用多说了,魏军中七进七出不说武功,体力也是超强了。而枪法有六和之说,赵云占了个气,也就是枪法的鼻祖了,其武学造诣可见一斑。至于典韦,单凭他和许楮两人就能战住吕布,武功应该比三英中的关羽要强吧。
其实单论武功除吕布外大家都差不多。论战功关羽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抢军马已经得手正在后撤,并不想与人交手,没想到赤兔马快,被从后背赶上斩之;文丑就更冤了,他是受了委托来招降关羽的,并没想着交手,结果话没说完关羽的刀就到了。只是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后来将关羽神话化了,就连日本人也很崇拜他,只不过在日本的关公形象是扎着日式头巾的。
张飞、许楮、马超的排名比较有意思,按理说他们斗得势均力敌都没分出上下,而古人的解释是按照他们谁先脱的衣服谁就厉害!有点搞笑呦。十名以后的排名笔者忘记了,好象第11个是张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三国演义》已是多次修改过的版本,笔者看过一套更早的版本,有些细节不太一样。
要有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办理卫生许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要到税务局买定额发票,不过奶茶店一般人家消费是不会要发票的巴,要买设备,要联系供应商备一些原料,就好啦,没啥难的,不过要赚钱的话就得选好开店地段。
办理手续的程序(申领个体执照):
1、前往工商所申请办理
2、根据工商所通知(申请办理当场就会给你个小纸条)前往办理名称预核
3、拿到名称预核通知书,办理卫生许可证(前往所在地卫生监督所办理)
4、拿着名称预核通知书和卫生许可证前往工商所核发营业执照。
一般都是对着电视墙,这样的感觉有一些对私密的保护..
因为一般人在自己家里是比较随便的,有时来了客人也来不及收敛,但是如果正对的是电视墙,就给了主人一个准备的时间,就不至于显得很尴尬..
光设置自发光是不能看到这种效果的,正确操作步骤如下:
1:在材质编辑器中选择一个新的材质示例球,将其命名为灯筒(就是你上面那个发光物体).
2:在(明暗基本参数)Shader Basic Parameters展卷栏中设置材质的明暗器为(胶性)Blinn,在(胶性基本参数)Blinn Basic Psrameters展卷栏中设置材质参数(环境光)Amhient,(漫反射光)Diffuse,(高光反射)Specular均为白色,并设置自发光为100.
3:在视图中选中上面物体,在材质编辑器中单击赋予按钮,就可将材质赋予该物体了
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计算方法:举例说明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的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我们来讨论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离职率。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合计期初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期末人数-1.
压力大,收入高。适合有资源或肯拼的。四大行压力好一点,收入也低一点。信贷经理从业要求:1.三年以上银行信贷工作经验,有客户资源者优先考虑,AFP/CFP优先考虑;2.熟悉银行业务和财务知识,有较强的分析能力;3.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5.有良好的仪表形象,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6.正直诚信,重视职业操守。
这需要公司的业绩,经营状况,还有大众对公司认可度的高低决定的。刚上市的时候行情的好大家也愿意买公司的股票的话翻倍很容易。但如果行情不景气,或者大家对公司认可度不高的话,上市跌破开盘价也是可能的。至于公司之后涨多少,就要视公司的质地等各方面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股价定价较高,成长性较大;大型企业的话股票定价较低,股价会平稳增长。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原始股”一向是赢利和发财的代名词。在中国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级市场上以发行价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企业股票,投资者若购得数百股,日后上市,涨至数十元,可发一笔小财,若购得数千股,可发一笔大财,若是资金实力雄厚,购得数万股,数十万股,日后上市,利润便是数以百万计了。
那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 的。
做为一位局长,又要管内部的事,又要管外部的事,我想第一部,是跟手下的人打好关系。
先会做人,再慢慢学者去做事
.我个人觉得 成都铁路职业学校的话就是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比较好,很大,3000多亩占地,三个校区,我感觉是真的很大了,风景也不错,交通也方便,铁路方面的专业也挺火的。你可以去看看,也挺方便的。
永隆厂家专业从事于高档彩盒包装哦,我看到很多高档彩盒都是永隆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障,抗破碎,抗压力强,一流的厂家一流的产品。
这个就多了,我就跟你推荐一个比较好的吧,我个人觉得 成都铁路职业学校的话就是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比较好,很大,3000多亩占地,三个校区,我感觉是真的很大了,风景也不错,交通也方便,铁路方面的专业也挺火的。你可以去看看,也挺方便的。
只要没有大问题都是容易过得哈,成都铁路学校的招生条件是这样的,我就拿成都机电工程学校的招生条件来说吧,高铁、动车乘务,女生:身高163cm-172cm,男生:173cm-185cm,铁路客运员,女生:160cm-173cm,男生:170cm-184cm。当然还要身体健康啦,到时候会体检的哦。
成都铁路学校就 四川工程机电学校是成都比较好的机电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四川省特色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范本学校,是中国西部极具品质、极具特色、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职业学校。学校交通便利,在犀浦就有高铁站和地铁站,公交也很方便。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典型中子星的直径为20公里,质量约等于太阳的质量。因此,它们的密度极高,约为水的10的14次方倍,大体相当于原子核内部的密度。在某种程度上,中子星可以认为是由其自身引力吸在一起的巨核。在密度最大的中心处,物质据信主要是超子和介子。在中介层则多为中子,而且可能处于“超流”状态。尽管温度可能达到百万度的高温,最外面的1000米还是固体的。外壳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简并的自由电子气所组成。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在这层中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μ介子。
对于中子星内部的密度高达10的16次方克/立方厘米的物态,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超子流体;②固态的中子核心;③中子流体中的π介子凝聚。在极高密度下,当重子核心彼此重叠得相当紧密时(这种情形有可能出现于大质量中子星的中心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何,是一个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子星的质量下限约为0.1太阳质量,上限在1.5~2太阳质量之间。中子星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公里。密度最低的固态表面是高密度的铁。
中子星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强度极高的磁场,超过10的12次方高斯,它使表层的铁聚合成长长的铁原子链:每个原子都被压缩并沿磁场被拉长,而且首尾相接,形成从表面向外伸出的“须状物”。在表面以下,由于压力太高,单个原子不能存在。它使中子星沿着磁极方向发射束状无线电波(射电波)。中子星自转非常快,能达到每秒几百转。中子星的磁极与两极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极恰好朝向地球,那么随着自转,中子星发出的射电波束就会象一座旋转的灯塔那样一次次扫过地球,形成射电脉冲。人们又称这样的天体为“脉冲星”。1967年发现了脉冲星,首次证明了中子星的存在。现已发现1620多颗脉冲星,普遍认为它们就是旋转的中子星。蟹状星云脉冲星和船帆座脉冲星的脉冲周期极短,说明它们不可能是白矮星。据认为,脉冲星是由于它们的旋转和强磁场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力学现象,就像发电机的情况一样。另有证据表明,某些双星X射线源也包含着中子星,它们似乎是由于压缩从伴星吸积到它们表面上的物质而发出X射线的。中子星据信是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在该过程中,随着核心密度增至10趵15次方/立方厘米,中子压力便会顶住中心核的坍缩。若坍缩中心核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2倍,则不能形成中子星而可能变成黑洞。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典型中子星的直径为20公里,质量约等于太阳的质量。因此,它们的密度极高,约为水的10的14次方倍,大体相当于原子核内部的密度。在某种程度上,中子星可以认为是由其自身引力吸在一起的巨核。在密度最大的中心处,物质据信主要是超子和介子。在中介层则多为中子,而且可能处于“超流”状态。尽管温度可能达到百万度的高温,最外面的1000米还是固体的。外壳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简并的自由电子气所组成。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在这层中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μ介子。
对于中子星内部的密度高达10的16次方克/立方厘米的物态,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超子流体;②固态的中子核心;③中子流体中的π介子凝聚。在极高密度下,当重子核心彼此重叠得相当紧密时(这种情形有可能出现于大质量中子星的中心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何,是一个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子星的质量下限约为0.1太阳质量,上限在1.5~2太阳质量之间。中子星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公里。密度最低的固态表面是高密度的铁。
中子星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强度极高的磁场,超过10的12次方高斯,它使表层的铁聚合成长长的铁原子链:每个原子都被压缩并沿磁场被拉长,而且首尾相接,形成从表面向外伸出的“须状物”。在表面以下,由于压力太高,单个原子不能存在。它使中子星沿着磁极方向发射束状无线电波(射电波)。中子星自转非常快,能达到每秒几百转。中子星的磁极与两极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极恰好朝向地球,那么随着自转,中子星发出的射电波束就会象一座旋转的灯塔那样一次次扫过地球,形成射电脉冲。人们又称这样的天体为“脉冲星”。1967年发现了脉冲星,首次证明了中子星的存在。现已发现1620多颗脉冲星,普遍认为它们就是旋转的中子星。蟹状星云脉冲星和船帆座脉冲星的脉冲周期极短,说明它们不可能是白矮星。据认为,脉冲星是由于它们的旋转和强磁场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力学现象,就像发电机的情况一样。另有证据表明,某些双星X射线源也包含着中子星,它们似乎是由于压缩从伴星吸积到它们表面上的物质而发出X射线的。中子星据信是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在该过程中,随着核心密度增至10趵15次方/立方厘米,中子压力便会顶住中心核的坍缩。若坍缩中心核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2倍,则不能形成中子星而可能变成黑洞。
中子星的外壳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质子、电子所组成的超密恒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1967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伊什和贝尔等发现了脉冲星。不久,就确认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它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约1千米,密度为100万~1亿吨/厘米3,主要是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自由电子气。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其密度大约为1亿~10亿吨/厘米3,在这一层中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μ介子。对于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达10亿吨/厘米3以上的物态,目前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超子(一种质量大于核子质量的粒子)流体;
(2)是固态的中子核心;
(3)是中子流体中的π介子凝聚。子、电子和μ介子凝聚。
中子星不仅密度高达1亿吨每立方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磁场强度也高达1亿特斯拉以上。中子星的体积很小,它的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千米,质量下限约为0.1太阳质量,上限为1.5~2个太阳质量.
中子星爆发之前的表面
中子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银河系中著名的气体星云──蟹状星云的中心星就是一颗中子星(脉冲星)。蟹状星云通过X射线发射的能量比它在光学波段的能量高100倍左右。尽管如此,即使在可见光波段,这个星云的光度也是非常巨大的:它的距离为6,300光年,这样它的视亮度对应的绝对星等就是-3.2等左右,超过太阳光度的1000倍。它在所有波段的总光度估计是太阳光度的100,000倍,也就是5*10^38尔格/秒!
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恒星中最小的。由于中子星的体积很小,所以不能用热辐射接受器观测到。但接收到它们的射电脉冲,在研究脉冲星和双星X射线源时发现了它们.
日光明网-光明日报: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借助强大的“Integral”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迄今转速最快的中子星,每秒旋转1122圈,比地球自转快1亿倍。
最先观测到这颗星的西班牙天文学家库克勒说,早在1999年便已发现了这颗代号为J的中子星,但不久前才通过望远镜算出它的转速。
这颗中子星的直径约10公里,但质量却与太阳相近,其密度惊人,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其巨大引力从临近恒星不断夺取大量炙热气体,并不断诱发热核爆炸。
天文学家正是通过这种现象发现了它。此前的中子星自转纪录是每秒716圈,恒星转速一般在每秒270-715 圈。700圈曾被认为是天体旋转极限,按目前的物理学理论,转速超过此极限,恒星将被强大离心力摧毁或化 为黑洞。但最新发现否定了这一看法。
理论上,每秒1122转并不是旋转极限,大型中子星转速有可能高达3000转。令天文学家困惑的是,为什么天体在高速旋转的强大离心力下,却依然会不断收缩,而且不损失自身物质。
中子星又称脉冲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同黑洞一样,也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那是1967年8月,剑桥射电天文台的女研究生贝尔在纷乱的记录纸带上察觉到一个奇怪的“干扰”信号,经多次反复钻研,她成功地认证:地球每隔1.33秒接收到一个极其规则的脉冲。得知这一惊人消息,她的导师休伊什曾怀疑这可能是外星人——“小绿人”——发出的摩尔斯电码,他们可能在向地球问候。但是,进一步的测量表明,这个天体发出脉冲的频率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并没有电码的明显丰富信息。接下来,贝尔又找出了另外3个类似的源,所以排除了外星人信号,因为不可能有三个“小绿人”在不同方向、同时向地球发射稳定频率信号。再经过认真仔细研究,1968年2月,贝尔和休伊什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新型天体——脉冲星的发现,并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超级致密的、接近黑洞的奇异天体,其半径大约10公里,其密度相当于将整个太阳压缩到北京市区的范围,因此具有超强的引力场。乒乓球大小的脉冲星物质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山的重量。这是20世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探索自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然而,荣誉出现了归属争议。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只戴在导师休伊什的头上,完全忽略了学生贝尔的贡献,舆论一片哗然。英国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爵士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谈话,他认为,贝尔应同休伊什共享诺贝尔奖,并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授奖前的调查工作欠周密提出了批评,甚至认为此事件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桩丑闻、性别歧视案。霍伊尔还认为,贝尔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但她的导师竟把这一发现扣压半年,从客观上讲就是一种盗窃。更有学者指出,“贝尔小姐作出的卓越发现,让她的导师休伊什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著名天文学家曼彻斯特和泰勒所著《脉冲星》一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乔瑟琳·贝尔,没有她的聪明和执著,我们不能获得脉冲星的喜悦。”
  关于脉冲星真正发现者的争论和对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质疑,已经历了40年。40年后的今天,它再次成为关注话题。回首往事,作为导师的休伊什获得了诺贝尔奖,无可厚非,但贝尔失去殊荣,却令人感到惋惜。如果没有贝尔对“干扰”信号一丝不苟的追究,他们可能错过脉冲星的发现。若把诺贝尔奖“竞赛”比作科学“奥运会”,那么,40年前的“裁判”们显然吹了“黑哨”,至少是误判,这玷污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公正权威性。
  最近,贝尔访问北京期间,笔者与她谈起脉冲星的发现经历和对诺贝尔奖的看法,她说,脉冲星发现后不久,她就被迫离开了剑桥大学。沉默稍许,她直言,上世纪60年代,科学机构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贡献的倾向,特别是女学生。导师经常以“上级领导”自居,将学生成果窃为己有,然后想办法把学生一脚踢开。然而,1993年,两位美国天文学家因发现脉冲星双星而荣获诺贝尔奖时,诺贝尔奖委员会格外精心,邀请贝尔参加了颁奖仪式,算是一种补偿吧。1968年,离开剑桥后,她和休伊什没有再合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相见,并握手言和。脉冲星发现以来,除了诺贝尔奖,她荣获了十几项世界级科学奖,并成为科学大使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任何冷恒星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都必须收缩,这里说的冷恒星不一定是冷的,而是指核反应已经停止的恒星.当恒星的质量在太阳的3倍到8倍之间时,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无法支持恒星对抗引力,电子就会进入原子核,和里面的质子结合成为中子.加上原来核里的中子,就成了一团全由中子组成的物质.而中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可以和引力平衡而使恒星停止收缩,中子星就产生了.
太阳是一颗主序星。
但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说太阳是一颗主序星就像说刘翔是一个青年人。刘翔现在是青年人,但是他曾经是幼儿、少年,将来也会变成一个中年人、老年人。准确的说法是刘翔现在处于青年阶段。同理,关于太阳准确的说法是,从演化角度说,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
如果太阳未曾并且将来都只是一颗单独的恒星(太阳现在就是一颗单独的恒星),不属于一个双星或者多星系统的话。那么目前的研究认为: 太阳形成于45.6亿年前,形成的过程可称作原恒星阶段。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50-60年后,太阳将转变成红巨星。红巨星阶段之后,由热产生的强烈脉动会抛掉太阳的外壳,太阳的外壳形成行星状星云。失去外壳后剩下的部分只有极为炽热的恒星核,这部分将会成为白矮星。白矮星将在数百万年内缓慢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去,最后变成黑矮星。太阳曾经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子星(脉冲星)、超新星、黑洞。 中子星(脉冲星)、超新星、黑洞这些都是质量大于太阳质量的恒星才可能经历的阶段。
-----------------------------
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满意答案被人们现在公认的大行星有八颗: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但是,太阳系中还有许多未知的小行星,比方说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那里有n颗行星,但都在行星的范畴之内,所以,还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
中子星的威力?不太明白楼主的意思
不过中子星都是由中子构成的,一般来说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中子星的引力非常强大,以至于把原子核都挤破了,原本原子核中的中子不变,而质子与原子核外的电子结合成为中子,所有的中子紧紧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中子星也叫脉冲星。
我想楼主也可能想问的是中子弹的威力吧。
中子弹要看是小型的还是大型的。中子弹和氢弹,原子弹都是杀伤性很强的武器,不过和后两者不同的是中子弹只杀伤生物,而对建筑没有什么伤害。后两者则是对所有物体都造成极大破坏
中子星的特征:有超高压强,超高温、超流、超导、超强磁场等性质。一颗自转着的中子星不仅发出无线电波,还发出所有类型的辐射,和可见光脉冲。它的结构和地球类似,是分层的,最外一层是固体。它的表面温度有1000万℃,比太阳的表面温度高1000倍。
中子星的表面被认为是由富含中子微粒的结晶层,是一种固体坚硬的外层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质子、电子所组成的超密恒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1967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伊什和贝尔等发现了脉冲星。不久,就确认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它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约1千米,密度为100万~1亿吨/厘米3,主要是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自由电子气。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其密度大约为1亿~10亿吨/厘米3,在这一层中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μ介子。对于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达10亿吨/厘米3以上的物态,目前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中子星结构图
  (1)认为是超子(一种质量大于核子质量的粒子)流体;(2)是固态的中子核心;(3)是中子流体中的π介子凝聚。子、电子和μ介子凝聚。
  中子星不仅密度高达1亿吨每立方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磁场强度也高达1亿特斯拉以上。中子星的体积很小,它的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千米,质量下限约为0.1太阳质量,上限为1.5~2个太阳质量.
中子星爆发之前的表面
  中子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银河系中著名的气体星云──蟹状星云的中心星就是一颗中子星(脉冲星)。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恒星中最小的。由于中子星的体积很小,所以不能用热辐射接受器观测到。但接收到它们的射电脉冲,在研究脉冲星和双星X射线源时发现了它们.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恒星能量生成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成为研究恒星演 化的理论基础。不过在那个时候,恒星的演化即使在天文学家的心目中,也只是指主序星阶段 的演化。这个时期的恒星,能量的“收支”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的。对于核燃料消耗完后的恒星 晚期将如何演化的重要性,很少有人认识到。人们所知的主要是关于白矮星的知识。在赫一罗 图上,白矮星位于主星序的左下方,它们的主要代表,也是最初确定的一颗是天狼星的伴星。根 据它同天狼星相互绕转的轨道运动的分析,知道这颗伴星的质量同太阳差不多,但光度却只有 太阳的2%,说明它的体积只有地球那么大,因此,它的密度达100千克/厘米3。
这样大的密度在地球上是难以想象的,一时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奇闻。直到20世纪20年 代量子力学的提出,人们才认识到这种高密度物质状态的本质。
原来,在恒星稳定地燃烧核燃料时,是靠着核反应产生的辐射和热压力同它自身的引力相 抗衡来维持平衡的。核燃料烧完之后,恒星是不是会在自引力作用下无限制地收缩下去呢?不 会的,当星体收缩到一定程度,在那样的高密度下,会出现一种叫作电子简并压的压力,只要恒 星的质量小于1.3倍太阳的质量,这种压力就能成功地抵抗住恒星的自引力。
白矮星虽然得到了人们理论上的认识,但在多数人看来,它好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作 为恒星最后的坟墓,有着罕见的超高密度,可以供猎奇者惊叹,却并没有什么启发人的实际 意义。
但是有少数物理学家却不是这样想。1932年发现中子以后不久,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就 猜测,既然中子和电子一样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那么由于中子的简并压同引力相平衡也将形 成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是关于中子星的最初预言。
1934年,美国的巴德和茨维基根据天文观测指出,宇宙中有时会发生一种“超新星”的现 象。他们在一篇简短的文章中指出,“超新星代表了普通恒星向中子星的过渡阶段,中子星在其 最后阶段是由紧紧挤在一起的中子组成的。”这样,他们把中子星同超新星联系起来,正式提出 中子星的假设。
1939年,奥本海默等人对中子星的结构作了详细的预测。根据这些预言,中子星的直径只 有几十千米,质量却比太阳还要大一些。这样的夫体密度比白矮星又高一亿倍以上。
对于许多人来说,白矮星的密度已经使他们惊叹不已了,中子星这样高密度的天体更加是 想都不敢想的了。所以在那些预言发表以后的几十年间,很少有人认真地对待它们,它们被当 作异想天开的物理游戏而受到人们的讥讽,渐渐地被科学界所遗忘了。
但是事隔30年之后,原来受到讥讽的预言却得到了证实。中子星真的被找到了!
行星际闪烁同我们常说的星星“眨眼”现象有点类似。当星光通过地球的大气时,由于大 气中的不均匀起伏现象,使星星发出的光一闪一闪的,看起来似乎在眨眼睛。这种闪烁现象同 发光体相对于我们的角尺寸(我们观察发光体时视线所张开的角度)有关。恒星离我们很远, 基本上是一个点,因而易发生闪烁;而行星较近,望远镜中看起来是一个圆面,因而不容易看到 闪烁。
在射电波段也有类似的现象,不过这种闪烁不是大气造成的,而是由充满行星际空间的太 阳风引起的。行星际闪烁也同射电源的角尺寸有关,甚至可以提供计算射电源角直径的方法0 1967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学家制造了一架射电望远镜。这架新望远镜是为了利用行星际闪 烁现象来研究射电源而设计制造的。因为行星际闪烁在低频段较显著,所以望远镜的工作波段 为81.5MHz。又因为闪烁是很快的,所以望远镜应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但这样一来,信号与 噪声比就较小了,于是只能增大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落成后的望远镜占地将近20000米2,是一 个由16 x 128个偶极天线组成的天线阵。
望远镜从1967年7月开始观测,每天得到七八米长的记录纸。记录纸本来可以用计算机 进行分析,但因为仪器刚投入运转,为了检查它们是否正常,所以决定由一位叫乔斯琳o贝尔的 研究生进行人工分析。
几星期之后,乔斯琳o贝尔从记录上看出有一段不易辨认的记录,不像是闪烁,也不是其他 干扰,而且出现的赤纬都是+23°,赤经也大致相同,约为19时20分。
这段记录虽然只在一百多米的记录纸上只占一二厘米,却引起了贝尔的注意。她把这件事 告诉了指导老师休伊什,他们便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快速记录。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在11月末获得了第一个快速记录。记录笔描下了一连串脉冲,每 两个脉冲的间隔都是1.33秒。进一步分析,又发现它同其他射电源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通过 天线束,它是按恒星时运动的——每天提前4分钟出现。
进一步的记录证明信号的脉冲周期保持得非常准确而且稳定,同时发现在其他频率处也有 类似的脉冲。低频处的信号比高频处的要晚到一些时间,这是天文学家熟知的星际介质的弥散 作用所造成的。从弥散的量,他们算出了脉冲信号源离地球的距离是212光年,远在太阳系之 外,但在银河系之内。看来,这像是天外的“人”发来的信号。
地球外的有理智的“人”早就是幻想小说的常用主题。有的科学家设想,由于其他行星上 的引力很大,或者因为文明的高度发展而使体格退化,这种别的世界里的高等动物也许体形很 小,而且他们也许能不通过植物而直接利用恒星的光能,因而他们的肤色是绿的……于是,“小 绿人”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
可是,很少有人认真对待这种幻想。然而,剑桥的望远镜却收到了这种难以解释的信号。 也许,o“小绿人”正在敲我们的门!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发现呀!
休伊什和他的学生继续仔细观察。他们想,如果信号果真是“小绿人”发出的,他们应当居 住在某个行星上,行星绕它的“太阳”转动,应该引起脉冲间隔时间的变化,然而实际上却没有 这样的变化。
到1968年1月底,进一步的记录和对以往记录的详细检查使他们确信,另外有三个信号 源也会发出类似的脉冲信号。于是“小绿人”的假说只得靠边了,因为不能设想,天上相距如 此遥远的四个地方的“小绿人”会约好了在同样的频段上,在同样一段时间里给地球发出 信号。
于是,寻求答案的努力方向又从理智的生命转回到自然界。什么样的天体才能发出如此快 速而又稳定的脉冲信号呢?
第一,天体的尺度应当很小,否则的话,天体上距我们不等的各个点发出的脉冲会相互重叠 而使我们无法分辨出一个个的脉冲。根据观测到的脉冲宽度是16毫秒,可以断定天体的发射
区尺度小于3000千米。这样小的尺度看来只能是白矮星或中子星。
第二,脉冲周期为1.3372275秒,而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天体上的周期性过程无非是三 种:轨道运动、脉动和自转。轨道运动在考虑“小绿人”这种可能性时已被排除,后来的精密测 量又排除了脉动的可能性,因而观察到的周期脉冲只可能是自转造成的。
第三,所发现的脉冲周期是一秒的数量级,既然这是自转造成的,说明星体要在一秒多一点 的时间内自转一周。
计算表明,白矮星在这样疯狂的转速下早就被扯得粉碎了。于是结论只有一个——这种被 人们称为“脉冲星”的天体就是快速自转着的中子星!
到1978年,人们已经找到了 300多个脉冲星,它们的周期短到0.033秒,长到3. 7秒,新的 观测事实进一步证明了它们都是自转着的中子星。由于这一重大发现,休伊什获得了 197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30年代一项不引人注意的,甚至受到嘲笑的纯理论预言,到60年代 终于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矮星 中子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