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主管,说话算话不算话

主管绝对不能对CEO说的话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主管绝对不能对CEO说的话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团队管理]我的下属说话不算数
团队管理]我的下属说话不算数
作者/转载者:商振&&&发表时间: 23:29:00
  无论是下属能力不足以执行还是他不愿意去执行,其实都反映出管理者自身的不足。  执行力不是下属的错?
  “这就是你们部门拿出的计划?”老总皱皱眉头说,周海知道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上周二,周海作为市场总监到老总办公室汇报,老总提议:“2008年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咱们企业虽然不是赞助商,但是否可以也借助这个机会开展一些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你们拿出个方案下周一咱们开会讨论一下。”接到了任务,周海马上叫来了品牌主管,把这项工作安排给了他,并再三叮嘱在周五之前要交给自己,也好利用周末时间把这份方案修改完善一下。品牌主管当时答应得挺痛快,可到了周五,周海却没看到方案。打电话去催,说马上就好了。到了下班时间仍然没看到,品牌主管说周末加班,一做好马上打电话给周海。可当周海看到方案的时候已经是周一早上上班的时间了。一份完全陌生的方案,周海在向老总汇报的时候,也是边看边想边说,东一句西一句地说得自己都觉得别扭。而且方案中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经常被老总打断仔细询问。周海就知道,这次肯定要挨批了。周海在心里埋怨品牌主管:说话不算数,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执行力真的是差。
  周海因下属未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而受累挨批,但他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一样很多管理者也经常有相同的遭遇。下属在接受工作任务时总是信誓旦旦,但要么不按时完成,要么就是不了了之。问题发生在哪里?管理者自己?员工没执行力?
  执行力这个词目前正在成为一个借口,一个管理者的借口。现在有个很不好的现象:管理者交代一件事情,下属没完成,就是他执行力不够,和管理者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如周海一样,他在最后总结问题的时候,不一样把问题归结到“品牌主管执行力不够”吗?
  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执行力不够,无非两个原因:不能执行和不想执行。无论是下属能力不足以执行还是他不愿意去执行,其实都反映出管理者自身的不足,因为让下属能做事、想做事正是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所在。那管理者应该如何提高下属执行力,让他们说话算数?
重结果更重过程
  如周海一样,临开会了才开始着急、抓瞎,品牌主管有问题,其实周海自身也有问题。现在“结果导向”很受管理者的欢迎,管理者总是喜欢对下属说:“不要和我讲过程,我只关心结果。”可当结果不是管理者想要结果的时候,再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就如周海一样,直到周五才知道计划不能按时出来,想补救都没有办法。
  管理者向下属要结果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管理者的上司也是向他要结果的,但管理者仅仅关注结果本身是不足以得到结果的。
  管理者想获得想要的结果,可以参考父母教导孩子的办法。例如孩子的成绩好,是体现在中考(高考)上的,这是最终结果。而期间还是很多如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的测验等等。父母通过这些期间考试,能够及时地了解目前的过程,也容易把握对孩子的过程进度的监督与敦促。同样,一份计划书是最终结果,如果管理者只关注这个,肯定对计划的制作过程没有任何的掌握,掌握不了就无法控制,那就容易失控,会出现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
  因此管理者要学会要结果还要过程。把一个最终结果分解成过程结果,在强调最终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结果。以计划书为例。周海在安排品牌主管“周五交计划书”这个最终结果的同时,还应该给出一些过程结果:“周三交计划大纲”“周四交计划初稿”“周五交最终计划书”。这样周海可以“名正言顺”地每天敦促其完成任务,而又不会落得一个“做点事情天天盯着”的埋怨。同时,当过程结果形成以后,周海可以马上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改,例如大纲一出来,计划的方向和雏形就已经出来了,周海对这个方向是否满意?对结构框架有哪些意见?这些都可以马上提出来进行修改。如果这个过程都做好了,周海也就不用周末加班了。
别让员工跟自己过不去
  下属不想执行的表征就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他不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看不到做这个事情对自己有什么利益。人对利益的追求分为:既得利益和守成利益。所谓既得利益,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可以得到的利益;而所谓守成利益,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保证哪些利益不失去。
  以周海为例,他在做计划书上能为品牌主管提供哪些既得利益?给他一份奖金,显然是不可能,那将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其实,利益不见得就非得是真金白银。其实周海完全可以把品牌主管推向前台,例如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就告知:“下周一,老总要开会研究这个计划,到时候就由你来进行计划汇报和讲解。”向老总直接汇报工作,这无疑是为品牌主管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对他就是一个利益点。而同时,由于他要自己做汇报,他就不会敷衍了事,肯定会尽心尽力,不用周海去催促,他也会加班加点地把计划书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这样做的话,品牌主管就不会认为做这个事情对自己一点益处都没有,就不会产生为做事而做事的抵制情绪。而这样做对周海也没有什么损失,自己的下属在老总面前出了彩,也说明了自己领导有方。有些管理者总是害怕下属在老板面前有所表现,仿佛这样就是对自己位置的一种威胁。其实老板只关心这个事情是否做成了,做成了他只会把成绩算在部门负责人头上。难道老板会不知道事情不是负责人亲自安排的吗? 
  当然,既得利益并不是随时都可以给的,那么就要考虑守成利益。还是以周海为例子,他如果在部门建立了相应的考核体系的话,品牌主管在接到任务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守成利益在哪里--即如果我不能及时完成任务会损失些什么。
  他如何知道的?通过部门考核指标。
  部门考核一般由管理者来做,如果在指标体系中加入“任务执行”这一项,任务执行就会转化为守成利益。简单地加入一条:“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每有一次没按时完成或不符合领导要求扣2分。”这样,如果他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处罚起来也有依据,这总比管理者自己在那生气或者大声斥责下属办事不利有效果得多。毕竟员工不会和自己过不去。(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188号
E-mail: 电话:010- 传真:01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作为主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胸? - 简书
作为主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胸?
回忆职场,主管必是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今天就写写职场生涯最早期的两位主管。1.第一位主管独自创业那会刚毕业,机缘巧合,进入这家二十来人的小小通信公司。老板是该公司的创始人,西北人,名校硕士毕业,三十出头吧,也就比我大六七岁。老板人挺好。我们有时没钱花了,就向老板叫苦。老板说,这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没钱花?发钱!发钱!正是通信行业的黄金时代,公司经营效益相当好。刚从穷学生过来的我,捧着从没见过的一大把钱,可真是喜不自禁!老板也是性情中人。有时工作不忙,就将大门一关,与我们“锄大地”,一种当时很流行的牌局。兴致一高,下班也不回家。若老板娘来电话,就听他说正忙在开会呢。我们就在一旁偷着乐。老板青年才俊,也颇有些侍才傲物。他对于人的评价往往就两方面:聪明与笨。也因为老板对人评价简单片面,导致树敌不少。我初进公司正赶一个业务挑战,受命于危难之时,拚尽全力,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任务。老板赞赏有嘉,待遇迅速提升,让初入职场的我自信满满。我自然归于老板眼里的聪明人那一拔。但形势发生逆转。总公司安排一位副总加入公司。老板认为副老总没啥能力,属于笨之列,硬是看不上。正副总之间开始滋生矛盾。副总也不是吃素的,颇有心机地整了一份告发材料,找了一些员工签字,送到总部。副总当时也找过我,我看看材料,所列罪证其实并无大事,再看签字的也都是被老板平时归于笨之类的员工。念及老板才华卓绝又如此器重我,我当然拒绝签字。再后来听说情况是这样的:总公司老大找老板沟通,老板只回一句:“要么我走,要么他走。”老大说:“两个人都不要走”。老板回复:“那我走。”老板就自个离开另行创立公司,而副老总得以成功上位。前老板独自创业,仍做着同样的生意,据说当年的销售额与我公司居然有得一比。而靠造反上台的副老总,公司经营情况可想而知,不几年就关门大吉。回头想想,老板真是有才、有胆,还有骨气之人,居然不带走一名老员工,就独自创业。如果当时老板吆喝一声,没准我,还有他人或许都会跟随而去,那我们人生之路就是另一番态势了。这些年,老板仍继续当老板,还一直保有联系。而那副老总却杳无音讯,我也真是没兴趣也不愿去打探。现在回想,老板虽才气卓越,但确实欠缺管理艺术,导致人心失散。而副总心术不正,最终害人害己,咎由自取,也算报应!在某些地方,如国企与政坛,权谋或许是行得通。但在市场浪潮中,得真枪实弹。真正有能力的人,将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芒!2.第二位主管被调走承接上面的故事。因为上家公司原老板走了,谋反上台的副总管理不善,公司经营越来越差,我又没站好队,自是憋屈,于是心生去意。正好看到一家知名大公司在招聘,就递了简历,很顺利被录用。加入的是一个新部门,负责一个新产品,正处于发展期,前无古人,部门都是新员工。上头就安排另一个部门的主管来管我们。这主管话不多,说话慢条斯理,总觉不够爽快不够明晰,永远似乎话里有话,常让人颇为费解。作为新员工,对主管自是尊重,倒也相安无事。最初,主管待我还算好,再说,我确实表现不错。但一年之后,不仅是我,周边的人都看得出,主管在憋屈我,我终于领教什么叫穿小鞋。想着自己资历尚浅,也就忍着,只是更加聚焦工作,认真努力,希望主管终会认识到我的价值。但当获知季度绩效评估结果时,我却再也无法忍受。因为主管给了我一个非常差的评估,差不多该末位淘汰了。我开始反思哪里出了问题。仔细想想,可能原因是,作为新员工,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大部门总裁也注意到我,似乎有意想裁培。比如,不仅在公开场合表扬我,甚至一些比较高层面的会议都让我列席参加。我也注意到与会人员多是部门主管或老员工骨干,象我这般新的员工还真没有。但其实,我那时初进公司,主要精力都聚焦技术能力提升,对于参加那些管理会议并无兴趣,再说进公司时间尚短,对公司政策文化所知甚少,并无法献计献策发挥实质性作用。或许正因总裁器重,直接主管可能觉得我对他造成潜在威胁,于是心生排挤。而当时无论从客户层面,还有内部同事层面,凭良心讲,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回想,那个评价结果真觉得太冤!彼时,正年轻气盛,思前想后,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干得既不爽,何必勉强?因为老板而加入,因为主管而离开。真是如此!于是递上辞职报告。但总裁却给作出了我始料未及的决定。居然将那位主管调至外部门,并力劝我留下。念及总裁知遇之恩,遂收回辞职报告。虽留下来,却又心生内疚,这并非我的初衷,觉着是自己害了那位主管。之后特意留心那位主管后续状态,希望他能一切顺利。侧面了解到,他在新部门表现一般,又被调至另一个部门。再不久,他辞职了。即至几年后,我自己真成了部门主管,开始带团队,团队也越来越大,职位也越来越高。所不同的是从一开始就很注意培养提携新人。当时并未受过正规管理培训,只是一种本能的天性使然。而且越来越有这种感觉,听别人夸奖手下员工,比夸自己还要高兴得多。就象母亲,肯定希望别人说自家孩子好。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而团队的能力是巨大的。只有给别人机会,自己才有可能有持续上升发展的更大空间。我想,这该是作为主管起码应具备的无私胸怀吧!回头再看这位主管,想是缺少这种胸襟。他因进公司早,成了主管。但江山代有才才出,想靠打压下属保住自我,绝对行不通。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则是一种能力。没有人能阻止你前进的道路,阻碍你前进的最大敌人是你自己。战胜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不断超越自我,这是唯一永久能做的!创造永远最富魅力,它是让人摆脱终极束缚的唯一途径。而想毁灭别人,则可能自取灭亡。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观念决定道路!回顾职场故事,这是我最为深刻的领悟!
我是艳子。当心灵遇上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不醒的游荡。走着、看着;读着、写着;想着、悟着。关于生活,关于职场,关于人性,关于烟火流年。我手写我心,一切均为原创,只求灵魂相遇,分享成长!公众号ID:shelleyhaoca (艳子微时光)
责任: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1 责任是一种使命........................ ...........2 工作意味着责任........................ ...........5 点燃热情,全...
就爱读书 www.92to.com/book/ 最大的中文图书库,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 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_分节阅读_1 最快最全的小说文库,尽在就爱读书 www.92to.com/book
根女白领的私企奋斗史: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 作者:...
第一章我如何做好销售团队的整体组织规划 依靠优秀销售团队的努力,可以为下级经销商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销售服务,以获得协同和配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增值性,从而建立争夺市场优势的基础。同时,市场不可预测的快速多变,也要求销售团队保持快速的响应能力,以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使销...
世界上总有一些品牌,让我们为之倾倒,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们,成为它们的忠实粉丝,无怨无悔地充当它们的义务推销员。这些品牌无一不是有故事的品牌,而且是会讲故事的品牌。这样的品牌不止有产品,还有魅力。它们的产品和故事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气质。事实上,一个成功的品牌也是...
《人生如路,快上车吧。》 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 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 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
西装革履的职场白领,有着让人羡慕的体面工作,但是在大城市快节奏的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激烈的竞争压力,很多人因此会犯上假期恐惧症。他们时不时会担心自己的电话响起”,有的“下班后还处在紧张状态,放假也不能全身心放松和休息,放假前加班加点赶完手上的工作,休假中也时时担...
最近有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内网搭建一个Git平台,最后选了GitLab社区版,这里记录一下。 安装 基于Ubuntu LTS 16.04 注意使用国内安装源镜像,加快安装速度,修改/etc/apt/sources.list.d/gitlab-ce.list,添加以下行 相关命...
那是自由的感觉
有时候,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深深地触动我们。也许我们与那个触动自己的人从未谋面过,却单纯的生出一种心疼。 比方说,今天早上我在单位门口遇见的一件事儿。 单位在3楼,没有电梯。我准备上楼的时候,一送水小哥已经背对着我立在第一节台阶那里,估摸着是听见了有脚步声,便左右各拎...父母对付孩子说话不算话的高招_新浪育儿_新浪网
   面对说话总是不算数的宝宝,常会让父母感到无奈。专家提示,要巧妙地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约定要。宝宝只有从小养成了诚信的好习惯,将来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另外,有时不靠谱的是爸妈――当爸妈和孩子约定了某事时,却临时变卦,怎么和宝宝说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宝宝的消极影响呢? 分享:
  【案例】方方爸爸最近感到十分困惑,因为那个3岁的调皮儿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刚刚答应好的事情转眼就改变了,根本不履行诺言。
  譬如,方方看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视了,该到洗手吃饭的时间了,但是方方怎么都不肯关电视。爸爸想了个主意,用猜拳头的方法决定关不关电视。方方答应了。结果爸爸赢了,想去关电视,方方却急忙跑过来又打开。爸爸说“咱俩不是说好谁赢谁关电视吗!”便再次关掉电视,可方方就是不答应,又伸手打开电视。两个人开开关关地闹了一阵子,方方就躺在地上耍赖,弄得爸爸只得无奈地随他去了……
  【专家解析】年幼的孩子不遵守约定有两方面因素:一跟年龄有关。3岁的孩子一般刚开始建立社会交往原则,遵守约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理念,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也需要反复的实景练习才能确立。另外,父母在给孩子建立规则过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方方违约,但爸爸既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坚持原则,也没有采用语言来安慰和劝解方方,而是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这就让孩子觉得爸爸拿自己没辙,无能为力,以后也就不必再遵守规则了。
  【专家设计情景游戏】可以用一盘方方最喜欢吃的草莓,邀请他参加游戏:打保龄球。谁打倒了几只球瓶,就能往自己的盘子放进几个草莓。爸爸该以身作则,向方方示范如何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每次轮到方方放草莓,他都一定要多放一两只。这时爸爸应该警告方方,如果继续破坏规则的话,草莓将被端走,游戏将中止。如果方方嚷着试图把草莓盘子夺回来时,爸爸就要对他提出条件:只要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继续,方方才能吃到可口的草莓。
  小贴士:教BB“说话算数”的好方法:
  1.制定简单的规则。简单易守的规则给孩子自信,让他们感到遵守规则是件愉快的事。
  2.家长以身作则。向孩子示范如何做才能够达到遵守约定这个准则。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他们没有掌握好方式方法。
  3.不要轻言放弃。坚定的原则给孩子安全感,摇摆不定则让孩子无所适从。
  4.承担不愉快的后果。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当中,必须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场景1:不能带宝宝去动物园
“哭什么?动物园有什么好玩的!一股子臭味儿;再说啦,你又不是没去过,动物表演也是老一套。”或者“想不想骑马?想不想看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乖孩子,咱不去动物园了,下个礼拜天,等妈妈有了空,带你去牧场玩好不好?”
父母常常发现用“咱们下回换个新地方”来解决孩子的失落感并不奏效,孩子会哭着闹着去“老地方”,并对你的爽约耿耿于怀。何况,旧诺未践又许新诺,是最冒险也最犯忌的,要是下次连牧场也没空去,宝宝基本上就不会相信你的话了;即使你下次去了牧场,你也会发现,孩子对牧场的兴趣没有动物园那么大,你还欠他一次去动物园的承诺。
你不妨“伪造”动物明星们的来信(用饲养员的口吻来写),说最近小猴淋了雨,生病了;或者猩猩贪吃太多的香蕉,拉肚子,“希望宝宝等他们病好了再来!”这样一来,推迟去动物园就成为宝宝们的主动选择,“爽约”的不快也不会影响母子俩的情绪了。
场景3:暂不能去香港迪斯尼
“迪斯尼有什么好的呀!梅梅他们回来都说,晒死了,走得又累又渴,那些米老鼠唐老鸭全是人装的,没劲透了,还不如回家看看《米老鼠》的碟片呢!怎么样,咱们来看《米老鼠》吧,回头妈妈抽空给你去买一只米老鼠的小书包!”
在小宝宝的心目中,卡通片中的米老鼠唐老鸭,是他的伙伴,是有生命有喜乐哀愁的,因此,千万不要为着一己之便去戳穿“迪斯尼的真相”。幻想是动画故事赋予孩童的美妙情感,这种情感对大多数人而言,会因年龄增长而自然破灭,但不等于说,曾经存在的幻想是多余的。一个印有米老鼠图案的书包或一件T恤,并不能解这种“幻想成真”的渴。
你可以将计划推迟的消息告诉宝宝,并转移其注意力,让他的情绪不要纠缠在“下次不行,我这次就要去”上。你可以对宝宝说:“听说米老鼠要回美国去了,不知下个月咱们去迪斯尼的时候它还在不在,马上打个电话问问米老鼠吧!”你可以让一个朋友模仿米老鼠或唐老鸭的腔调跟宝宝通话,告诉他,它们都要等见了他,才会回美国休假哩!这样宝宝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见了米老鼠,该送它什么小礼物”上了。
场景2:妈妈病了不能去海边
“你这小人怎么一点儿也不体谅人、没有孝心呢!妈妈不是不想带你去,妈妈发高烧呢,这个样子怎么去踩水堆沙?”
三四岁的宝宝还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他们普遍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认为大人是不会生病的,只有宝宝才会生病。因此,听到妈妈指责他“没有孝心”,“不疼人不体谅人”,宝宝茫然不知所措。宝宝体谅父母的意识不是天生的。你可以趁此机会让他了解大人也会生病,爸妈生病时乖宝宝应该怎么做。如果他把给娃娃盖的小毛巾盖到你身上,你要向他致谢。与此同时,别忘了你还欠他一次“玩沙”的机会。
“上次宝宝想去充气城,因为咳嗽没去成,妈妈等宝宝病好了一起去;这次妈妈病了,宝宝虽然很想去海边,但能不能等妈妈病好了一起去呢?”你这样问,十个宝宝有九个会点头。同时,你会发现海滩对宝宝的吸引力,同楼下的沙坑是差不多的,宝宝还要过个好几年,才能感受到自然景观的美,现在,他的小心眼儿里只装着好玩的沙。
场景4:让保姆陪宝宝打防疫针
“你真是个小磨人精!打针哪有不疼的?爸爸妈妈陪着去就不疼啦?笑话!是医生打针又不是爸爸妈妈打,谁陪还不是一样!这样吧,给医生打个电话让她轻一点儿打,好不好?”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打针、看牙这样的压力时,都有一种本能,就是扭身往爸妈怀时钻。这说明小孩子需要亲情的守护来面对例如疼痛、不适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爸爸妈妈陪打防疫针,相对“不疼”些。令孩子伤心的是,本来,是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他们竟还这样理直气壮地不耐烦!
“爸爸妈妈本来是要陪你去的,但是听打针的护士阿姨说,这一回她们正评选‘勇敢小宝贝’,凡是没让爸爸妈妈陪着去,打针又能不哭的宝宝,都会发一个奖章(小玩具、大棒棒糖等),爸爸妈妈真是好希望宝宝能当上这个‘勇敢小宝贝’,所以让保姆阿姨领你去啊。”为了把这个善意的谎言编得更“圆”些,爸爸妈妈可以给打防疫针的护士打个电话,让她在打完针后给宝宝“颁奖”,当然,奖品可以由保姆事先“偷递”给护士。(陪伴你是我最长)
(安琪拉的啦)
(灵犀单身蜜恋)
(声马荡子)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话不算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