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里还真吃播真的能吃这么多吗迷信的来?不相信科学?那用百度知道干什么?用手机干什么?这些都是科技科学创造的

拒绝访问 | lusongsong.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usongsong.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bfb18f003f4fa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他们发现了什么?-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他们发现了什么?
来源:wukong &责任编辑:小易 &
RT:我想知道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他们发现了什么?用户回答1:首先,高度反对高票答案中,提到的所谓联合国多年前用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发现多位大科学家笃信宗教的结论。首先,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是一套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全美各州按比例选择测验对象,派调查员面访,然后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并作出说明,提供给用户。盖洛普民意测验是一种观点的民意测验,它常常被各大媒体用于代表民意的一种表现方式。盖洛普调查方法是以美国数学家乔治?盖洛普(Gallup,GeorgeHorace,)命名的,他几乎是民意调查活动的代名词。Gallup,GeorgeHorace盖洛普这种调查方法显然不可能对许多已故的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是否信教做出调查。事实上,绝大多数当代的大科学家,都不信教,很多科学家晚年也并不信神。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原教旨基督教势力最强大的一个,然而调查表明,美国杰出的科学家中不信神的占绝大多数,而且在20世纪的三次调查中不断上升。191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路巴(James H Leuba)的调查发现,400名美国大科学家中,接近70%的人不信神;20年后,他重复了这个调查,发现数字上升到了85%;1998年,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公布了对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调查结果,发现以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几乎都不信神,信神的比例只有约7%。《自然》杂志是1869年创刊的经典科学杂志,以科学严谨、可读性高著称,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最高的科学期刊之一。另外,神学非常喜欢攀附、造谣大科学家晚年信神,尤其以爱因斯坦和达尔文为代表。实际上,爱因斯坦晚年明确宣布自己不信仰宗教。日,一位技工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到他读到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爱因斯坦在24日回信说:“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仰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最近发现了一封爱因斯坦在1954年写给一位犹太教哲学家的信,信中对这位哲学家的著作表示了不同意见,指出“对我来说上帝一词不过是人类弱点的表达和产物”,而《圣经》则是“原始”和“非常孩子气的”,不管后者对《圣经》做如何精巧的诠释,都“不能改变我的这个看法”,因为这些诠释和《圣经》的原文几乎毫无关系。爱因斯坦虽然是犹太人,但并不信犹太教,也不特别看重犹太教,在信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对我来说犹太教和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最幼稚迷信的体现。”而造谣达尔文信神谣言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叫赫普(Hope)的美国修女。达尔文死后不久,她在麻省的一次布道中声称,在达尔文临终前,她访问了他,达尔文向她做了忏悔,后悔自己创建了进化论。教会组织对赫普的谣言如获至宝,迅速传播开来。在1922年,达尔文的女儿亨里雅塔Henrietta为此发表了声明:“在我的父亲临终前,我守在他的身旁。在他重病不治时,或在他得其他病时,赫普修女都不在。我相信我的父亲从未见过她,她对我的父亲的思想、信仰没有任何的影响。他对他的任何科学观点,不论是当时的还是早些时候的,从未反悔过。我们认为有关他忏悔的故事是在美国编造出来的。整个故事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达尔文十个小孩中有三个于童年夭折,其家族的62名后人中,38人没有孩子。其中,达尔文最宠爱的长女安妮在十岁时因患肺结核死亡,安妮去世前的一个月里,达尔文彻夜守护在她的床边,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在自己的怀抱里去世。后来,这位生物学家在书中写道,“整个家庭因此失去了欢乐”。 安妮的妹妹玛丽出生后23天便夭折,她的弟弟查尔斯一岁半时感染了猩红热而去世。活下来的孩子大多体弱多病,其中三名子女在婚后多年不育。 达尔文除了感叹世事的不公,也直接导致他放弃神的信仰。达尔文年轻时搭船环游世界,本为了见证神的伟大,然而随着不断地发现和深入的思考,让他洞见了生物进化的科学依据。到了晚年,在结合亲身的体验,对神的信仰已然荡然无存了。而达尔文孩子的早夭,依然要从科学中寻找原因。达尔文和妻子是表兄妹结婚,他们的子女早夭是近亲结婚的结果。这个结论已经被很多科学研究所证实了。不可否认,历史上的著名科学家们多信神,牛顿就是其中之一。但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当时的西方,公众普遍拥有宗教信仰,科学家并不可能突破时代的窠臼。在科学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神学不断退却,科学不断进展的进程。这是历史的趋势。今天,我们生活的所有一切的一切,从汽车到手机,从高铁到飞机,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不是神的恩赐。我们已经无比适应了科学所带来的舒适享受,却要到头来否认科学的地位,向神寻找心理的慰藉。宗教与神也许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份内心的恬静,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回答我们内心的诘问。而人生的终极答案,正如已故哲学大师冯友兰所言――以哲学代宗教,寻找人生的更高境界。用户回答2:这篇三声回答有点跑题了,但前两天正好看到一篇演讲,贴在这里,或许能对你有启发。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2016年的“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我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卵子很聪明,一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进来后就被降解,然后精子的细胞核和卵子的细胞核结合,形成双倍体,受精卵开始发育,逐渐分裂为2个细胞、再分裂为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此时受精卵还在子宫外面游逛,还没有着床。继续分裂下去,形成64个细胞、128个细胞,这时它快要找到着床地点了。着床之后,继续发育。你们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个礼拜,胎儿开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经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开始发育,通过细胞凋亡,开始形成手指头。到四五个月的时候,胎儿开始在母亲肚子里踢腾。出生之前,胎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快,各种神经突触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受精卵。生命开始之后,生命的历程很漫长,这里面有很多苦恼。我记得我看过一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0岁闪亮登场,10岁茁壮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拼命打闯,40岁基本定向,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我们生命的历程饱受挑战,有很多来自于疾病,其中三类疾病和人类有很大关系。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杀手,仅在中国每年就有303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32%。第二种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们身边的人常常被癌症夺去生命,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癌症,占28%。第三类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对人的困扰很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这类疾病的折磨。此外还有34%的人死于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传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去接受生命的挑战。在古代,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说当代的屠呦呦为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药学得到灵感,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后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已经是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索。1985年以后,由于戈尔茨坦和布朗发现了低密度脂肪颗粒的受体(LDL受体),开启了真正的征服心血管疾病的历程。人类始终用科学在应对挑战,从简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到最后通过基础研究驱使药物的发现。我有三个例子在此分享。第一个例子就是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管形成斑块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受体结合以后会被细胞内吞,内吞以后低密度脂肪的颗粒会被降解,而受体会回到细胞表面,可以重生,再去把新的低密度脂蛋白拉到细胞内去,从而减少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1985年,戈尔茨坦和布朗两位科学家,(也是在座的王晓东的博士后导师),就是因为发现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在戈尔茨坦、布朗和日本科学家Endo Akira等一大批人的努力下,很多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问世了,包括1987年问世的第一个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迄今为止,最有名的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在座的就应该有人服用过这种药。在它于2011年专利过期之前,全球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堪称药神。我们一直在用基础研究去探索最前沿的和疾病做斗争的方式,我们虽然有很多他汀类药物,但是很多高血脂的人仅仅靠吃他汀类药物,并不能阻止心血管软斑块和硬斑块的形成。为什么呢?科学家发现,是因为这些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逐渐被降解得找不到了,如何把他们的受体的数量恢复出来,就是问题的核心。几年之前,科学家找到了PCSK9蛋白,它可以结合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受体。结合到受体以后,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被受体一起拉到细胞内内吞了,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被细胞内吞的同时就牺牲了,也就不能再把流淌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解掉,这样低密度脂蛋白大量堆积,就形成了软斑块和硬斑块,最后带来致命的心血管疾病。这个过程是基础研究发现的,而发现这个过程的著名科学家海伦,是一位女性,获得了2015年的生命科学的突破奖。第二个例子我们讲讲治疗癌症的新的曙光,也就是大家听过很多次的“免疫疗法”。这个免疫疗法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向所有世界上关心他的人宣布,自己得了晚期黑色素瘤,而且当时已经有4个2毫米大的肿瘤在脑子里,已经扩散了,他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而短短3个月以后,日,他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告诉人们,通过分子疗法,他脑子里的4个肿瘤已经完全找不到了。他的分子疗法就包括一个很有名的免疫疗法,就是针对PD-1表面受体的单克隆疗法。免疫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疾病的斗争方式。这种疗法的创始人,也是这一概念的发现者James Allison同样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对这一过程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还包括一位中国人,就是陈列平博士。第三个例子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非常遗憾,至今人类根本不知道病因,尽管我可以告诉大家很多的理论、数据和实践,但我们只是大概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现在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预计2050年时,每3秒钟就有一个新的病人出现,我们会有超过一亿三千万人受它的困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得这个病的病人很痛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晚期的患者大脑里面有一个个很可怕的洞,大脑被吞噬掉了。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痴呆症,但是大家公认,如果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老年痴呆症,也许会为治疗带来曙光。我自己的实验室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去年在原子分辨率上首次报道了与老年痴呆有直接关系的人源γ分泌酶的结构,这个人源γ分泌酶被认为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必不可少的一个致病蛋白,所以也许通过后续的深化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办法。认知生命有极限我举了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的例子,最后过渡到大脑。不要说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对大脑这样一个神秘的器官我们也知之甚少,我们基本上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尽管我们有很好的学习记忆的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出学习记忆的过程,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真的不知道。我甚至认为包括我们的电信号记录的神经冲动电位,只是一个表象,不一定是学习记忆的本质。为什么?因为我们确实是这样一个生物人,是一堆原子构成的人在理解生命。我们在用我们的五官,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是不是客观的呢,肯定不是客观的。我们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后,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脑,但是我们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叫客观。我们人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人是怎么样处理信息的呢?我们先来对信息也就是物质做一个定义。我们有三个层面的物质:第一个物质是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直觉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物质,房子也是一个物质,天安门、故宫都是物质。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叫微观,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感知到、测量到,从直觉上认为它存在,比如说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说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第三个层面,就是超微观的物质。对这一类,我们只能理论推测,用实验验证,但是从来不知道它是什么,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尽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级、能量,但是我们真的很难通过直觉理解,这就是超微观世界。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想一想,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我们人是什么?人就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我毫不怀疑我就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个生命形式、一个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么解这个方程,不知道思维是怎么产生的,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应该相信,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构成的。所以,我们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构成的原子,如此之简单。我们有多少原子?大约有6×10^27个原子,形成大约60种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较多的元素,不过区区11种。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体,然后形成小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你会觉得,不管你怎么做研究,都无法解释人的意识,这超越了我们能说出和能感知的层面。我认为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量子纠缠是可以进化的现象吗?所以我想班门弄斧讲一讲量子纠缠。1935年,当爱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尔斯基(Podolsky)以及罗森(Rosen)一起,写出了著名的EPR佯谬之后,提出了量子纠缠。实际上“量子纠缠”这个词并不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而是薛定谔提出来的,当时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量子纠缠的意思是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既然存在于客观世界,我相信它会无处不在,包括存在于我们的人体里。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量子纠缠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命,其实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们可以用直觉去感受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Matthew Fisher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那怎么证明呢?他说我一定要在实物上证明,要寻找量子纠缠的实体。很多科学家找了很长时间,发现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但是微管的时间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远远小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但是他通过理论的实践,以模拟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进行实验验证。比如把磷和钙放在一起,也就是磷酸,当磷酸钙以波斯纳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量子纠缠时间可以长达105秒!能把这样一个极其脆弱的,对声、光、电、热都极其敏感的量子纠缠现象的持续时间提高15个数量级,那么如果再提高5个数量级,就可以达到年的水平,以年为单位来保存量子纠缠现象。那么依此类推,你们觉不觉得,有一天我们人类会发现量子纠缠也是一个可以进化的现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就是说,量子纠缠,它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在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我要问你们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相信有第六感官吗?很多人会说不相信。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两个人会以未知的方式进行交流?你会说也许,不会像第一个问题那样肯定地说不信。第三个问题,量子纠缠是否存在于人类的认知世界里面?存在于大脑里?我相信听了我的讲座,你会觉得很有可能。第四个问题,量子纠缠是不是适用于地球上的物质呢?你一定会说一定适用,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但其实简单讲,这四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倒推回去就说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们无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那么我们人究竟是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这么简单。其实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它。我每呼吸一次会摄入10^22次方的氧原子进入我的身体,进入共价结构。这一口呼吸至少有10^4次方以上的氧原子,被处在世界上一个很遥远角落里的,我没有见过的人呼吸过至少一次,这在一个月内就会做到,人一辈子一直在这么做。而两个人在一个房间里的时候,一天可以有63克的氧气在彼此的肺当中交换。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自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那么盲人摸象般地认识世界是科学吗?一定是科学。每个人摸的都是真实存在,而且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我们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后背,还是尾巴,还是耳朵。我认为人类的认知极限就在于,我们是一堆原子,我们处在宏观世界,但我们希望隔着两个世界去看超微观世界。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极其美妙的世界。谢谢大家!用户回答3:说起科学家信仰宗教,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牛顿。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数学家,晚年的他沉溺于宗教,怠慢了研究,让人痛心不已。其实,牛顿信仰宗教不是晚年“突然”转变,而是早就存在的情况,他的一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准确来说,就是牛顿认为研究物理和数学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方式。牛顿生活的17世纪,虽科学之光渐渐明亮,可整个欧洲大陆还是处于基督思想的统治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思索,很难不被影响。有人统计过牛顿一生的著作,其中关于神学的论述占了80%之多。晚年牛顿与牛顿相似的情况,还有哥白尼和布鲁诺。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打破固有的“地心说”的窠臼,让大家记住他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的身份。可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神父。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布鲁诺,同样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神学教育。他曾进入修道院学习,获得过神学博士学位和神甫的教职。在16-17世纪,科学家自小接受的教育不可能绕开神学,也只有神学院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神学院被人诟病的地方,是他们对科学思想传播的敌视与阻止。并不反对上帝的布鲁诺,因其学说与思想动摇了神学院的权威,最终被烧死。历史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它还有更幽深、复杂的一面。晚年牛顿沉迷于神学与炼金士,也无损他的伟大。作为科学家的同时,他自小接受的神学教育,也会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用户回答4:首先,现在并没有很多科学家晚年信神学,题目所提到的是,通过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对300年间的科学家们信仰问题的调研结果,从而得出大部分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的结论。请看清楚前提是300年间,你要是再往前300百年,调查300-600年前的人,那肯定都信神。而多次被提及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是,英国自然杂志对现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调查,90%以上的科学家表示是无神论者。如果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调研,相信比例会更高。所以,题目中的“很多科学家”,来源于300年间的跨度。很多人还会不断提及牛顿,在多篇问答中已经写过,牛顿生活在相当于明清交替的时代,他本身成长在宗教家庭,怎么可能没有宗教信仰,不能要求拿几百年前的牛顿时代和现在的人相比。还有爱因斯坦也不断被提及,可爱因斯坦的言行表明他根本不信神学,爱因斯坦作为贯通时间和空间的大神,对宗教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家们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真挚追求,就是一种信仰,但这种信仰和信仰任何拟人化的上帝或者其他的神是完全不同的。爱因斯坦讲自己的体会就是理性的研究而又对新的科学发现狂热和惊喜。爱因斯坦认为一切科学,宗教,艺术都是一棵树的各个分枝,宗教可以在道德和文化发面继续发展,而科学是解释自然背后的规律,探索宇宙中的内在和谐。两者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发展。量子实验室,专注趣味科学,欢迎评论和关注。用户回答5:中国有很多的神话故事,我小时候也一直觉得天上有神仙,经常会望着天空好久,希望自己能看到神仙,后来长大了,慢慢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后,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是要相信科学的。但是在很多年前联合国曾经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最近300年间著名的科学家们是否相信神的存在,其中38位因为无法查明其信仰而忽略不计以外,其余的262位科学家中,神信者有242人,不信神的有20人。其实这个调查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让人不禁想问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嘛?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嘛?我们大多数人因为科学家的存在,慢慢的抛弃了神学而选择相信神学,然而大多数的科学家反而越来越相信神学了。其实大部分的科学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某个领域已经是疲惫不堪透支生命了,它们大致了解到有涯随无涯的痛苦。而某些天才或者狂人则不同,比如艾萨克牛顿,他在金融、数学、哲理、物理等各个学科都已经是登峰造极了,能前人之不能,引领一个时代额进步,便陷入了已而为之者的境况。他以为终于找到了揭示宇宙万物本源,比起三大力学定力更加完善的理论系统,所以他花费了自己后半生用来研究神学。爱因斯坦曾接受记者的访问,请他谈对神是否有存在的看法,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朋友,看着桌上的糖果、饼干、咖啡杯,对记者问“记者先生,您知道是谁将咖啡等物安放在此处的吗?”记着回答“当然是阁下”。爱因斯坦接着便说“小到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请想想,宇宙有多少星球,而每一颗星球都按照某一轨道运行无间,此种安排运行的力量就是神!”也许阁下会说“我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到过神,那么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嘛?爱因斯坦说,人类一直已知的是一个有限的圆,未知的是圆外的世界,是无限的。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的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些物体的存在。对于爱因斯坦,作为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的先驱,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近接物质真相的人,他完全有资格理解为最接近神的人。在神奇的原子和亚原子的世界,迥异于我们生活的领域,一切的可能性都在向他打开。哲学和自然科学再也不是两个平行单轨,自然优美的交集使他们相信了神性的存在。神学真的可信嘛?人类具备了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是这五种感官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五官,所以看到的东西是这个样子,假如人有六官,那么所看到的世界将又会不一样。反正还是那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作者:@皮皮宠pppet (立志让每个宠物都赚到自己的罐头钱)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长期分享交流宠物知识、宠物故事、混熟技能和皮总喜欢的小玩意,以及大量高清搞怪好玩的萌宠照片。本头条号文章均为原创,其版权归本头条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勾搭,谢谢!用户回答6:很多西方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这个不用质疑。很多推崇科学至上的朋友之所以会质疑这个问题,是因为科学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而神学则是他们所鄙视的。他们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自己所敬仰的科学家竟然会信神学这种迷信糟粕。科学家是在宗教氛围浓郁的环境下成长的整个中世纪,从公元476年,到公元1640年,1000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神学是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唯一的存在。我们所敬仰的西方科学家从小就是在这种宗教氛围极为浓郁的环境下长大的。西方人每餐饭前祈祷:感谢主赐给我食物每餐饭都要饭前祈祷,每周都要去教堂做礼拜、查经,聚会时还有牧师或神父或长者做异议解答。不管是个人、组织、团体,还是社会与国家,宗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有的重要时刻,生、教堂婚礼、法庭做证、葬礼……到处都是宗教的影子。科学界众多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如:科学革命先驱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西方自然科学始祖、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物理学鼻祖牛顿、进化论奠基者达尔文、科学发明家爱迪生,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再如我们所熟知的:伏特、安培、欧姆、库伦、伦琴、法拉第、马可尼、莫尔斯、居里夫人、巴斯德等等都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长大的,都是基督信徒。信科学与信神学不是非黑即白的说西方科学家只相信科学,不相信神学,或晚年时候只相信神学,而没有一点科学的理性逻辑思维,是一种幼稚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万物皆太极。“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亦白亦黑、亦黑亦白”才是常态。科学革命先驱哥白尼()科学的基本精神是“怀疑一切、追求实证”,宗教的基本精神是“相信顺从、虔敬礼拜”,这两者原本是截然相反、决然对立的,可为何众多西方科学家尽管在年轻时科学情结重一些,而越是到晚年的时候,其宗教情结却越来越重了,都相信神学了呢?信神学是因为西方哲学对本体无解理性认知自然之奥和生命实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宇宙意识和自我意识,尤其是有所成就的科学家。晚年之际,科学家对自然认知的越多,越是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理性解读终极问题原本是哲学家的事,但西方哲学对宇宙本体无解,使西方科学家只能从神学中来寻找答案。比如400年前当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年)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上帝,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科学革命先驱伽利略1637年,笛卡尔发表了《在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提出了“普遍怀疑”的认识论主张。用“怀疑一切、追求实证”的科学基本精神,来反对“相信顺从、虔敬礼拜”的宗教神学,突破了宗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禁锢。但笛卡尔在面对哲学本体论的时候,依据其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认为能够思考的“我”,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因此,他提出了心物二元本体论,即精神与物质二元本体论。笛卡尔奉行唯理论,是想理性认知宇宙之奥的。但西方哲学对本体无解,本体是完美实体,是精神与物质浑然一体的,而精神和物质则是有限实体。最后,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来让我们得到这个概念。即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西方自然科学始祖、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众多科学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之所以会在晚年的时候相信神学,他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不是看到了神,而是发现了自然的神奇。而由于西方整个的知识体系无法解读宇宙自然本体,所以,从小在宗教氛围下长大的科学家,最后只能从将犹太神学和古希腊哲学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之中来寻找答案了。伏羲在7000年前就认知到了宇宙本体那么,难道全人类都对宇宙本体无解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文始祖伏羲在7000年前就已经认知到了宇宙本体!7000年前,伏羲一画开天、以一拟太极,创立先天八卦,开启了华夏族群的原生文明。太极八卦尽览物性、穷极天理、洞悉人事,解读了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当今世界,科技如此发达,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对宇宙本体无解,还生活在蒙昧时代的伏羲,哪有什么高科技的设备啊,怎么有可能解读宇宙之奥呢?大道至简!伏羲解读宇宙本体采用的是修真入道的方式,即调息导引、至虚守静、静心净心、抑识兴元、入静入定,人就可以开启灵魂之眼,观看到宇宙本体元气的运行情况了。何为宇宙本体?《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宇宙万物之奥何在?《老子》第62章曰:“道者,万物之奥。”何为道?宇宙本体元气为道。如何观看宇宙本体道即元气?《老子》第16章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在这里就是在说修真入道的方式,调息导引、至虚守静、静心净心、入静入定,人就可以观看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运作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形而上的本体状态。6500年前的太极八卦考古证据有没有什么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伏羲在7000年前就认知了宇宙本体呢?现收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在甘肃临夏永靖出土的双耳彩陶壶上有墨韵古双龙太极图,经碳14检测,距今已有6500多年。收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的双耳彩陶壶太极图表现的是什么?太极图表现的是宇宙本体元气的工作运行示意图。宇宙万物发展演变的内在力量,就是一阴一阳两种相对力量的共存、互动和交感。我们可不要小看阴阳律,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尽在一掌中。青墩遗址出土的6500年前的麋鹿角八卦高能物理学研究到极致,发现有6种夸克:上、下、顶、底、奇、粲,两两对应,遵循阴阳律;分子生物学研究到遗传基因,发现31.6亿个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是两两对应、遵循阴阳律的;信息时代的理论基础是二进制,二进制的0与1本身就是阴阳律的应用。2007年大规模发掘的江苏海安的青墩遗址,出土了刻绘在麋鹿角上的东方第一卦,经碳14检测和树轮校正,为6500年前的产物。7000年前的伏羲八卦为三爻单卦,6500年前的麋鹿角八卦为六爻重卦。说明伏羲的气本体论历经500年已经有了发展。近代三大理性主义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莱布尼茨二进制鼻祖莱布尼茨研究过《易经》八卦,二进制是否源于伏羲八卦,学术界尚有争议,但莱布尼茨尊称伏羲为“世界科学始祖”。伏羲是复兴中国文化的王牌!由人文始祖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论,即元气本体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知宇宙本体的哲学本体论。伏羲可不仅仅是中国人文始祖,更是世界人文始祖。我们应该珍视之!文喜有话说 .用户回答7:人的大脑70%未开发,而神是完全开放的――神的大智慧,人的小聪明未触及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多年前,联合国曾经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信神者有242人,占92.4%;不信神者仅有20人,占总数的7.6%。除了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外,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信神者亦非罕见。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神的伟大。世上到底有没有神?爱因斯坦曾接受记者访问,请他谈对神是否存在的看法。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朋友,看着桌上的糖果、饼干、咖啡杯,对记者发问:“记者先生,您知道是谁将咖啡等物安放在此处的?”记者回答:“当然是阁下。”爱因斯坦接着便说:“小到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请想想:宇宙拥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按照某一轨道运行无间,此种安排运行的力量就是神!”“也许阁下会说:‘我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到过神,那么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是的,您具备了五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这五种感官是有限度的,例如声音,只有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范围内的波长,人才能听到……”视觉也是一样,人只能看到能发出可见光的物体,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大家族的一个小小波段。现代宇宙学用动力学方法研究星系得到的星系总质量总是远远大于所有可见的星系质量之和,而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宇宙中暗物质比看得见的物质高出至少是数十倍、上百倍,几乎主宰了宇宙中的运动和演化。科学家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精确而有序。一切自然常数如电子电量、质子的质量、相互作用力的耦合常数等等,若稍有一点不同,原子就不会聚在一起,恒星就不能燃烧,行星、地球、生命都无法存在。所以剑桥大学名物理学家John.polkinghorne说:“当你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不可思议地精密地协调在一起,从而制造出我们看到的这个宇宙,你就会有如此的想法:这个宇宙不是碰巧存在的,而是有意创造的。”▲牛顿晚年致力于神学研究,并留下了长达百万字的《炼金术》巨作爱因斯坦说,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的世界,是无限的。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的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大科学家牛顿就曾接待一位固执的无神论者,请他观赏自制的太阳系星体运行仪,客人惊叹于其运行之精确。自然问道:“谁制造,怎么制造的?”牛顿幽默地说:“自发地随机产生的。”无神论者认为这不可能,牛顿反问道:“既然你认为小小星运仪都不可能自发地、随机地、偶然产生,那阁下为什么坚持认为这庞大的宇宙及一切是随机、偶然地产生的呢?”牛顿说: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呢?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从何而来呢?宇宙万物为什么井然有序呢?行星的作用是什么?动物的眼睛是根据光学原理设计的吗?岂不是宇宙间有一位造物主吗?虽然科学未能使我们立刻明白万物的起源,但这些都引导我们归向万有的神面前。这一尽善尽美的包括太阳、行星、慧星的大系统,惟有出于全能的上帝之手……就像一个盲人对于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于上帝理解万事万物的方法简直是一无所知。▲伽利略比如400年前当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年)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上帝,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爱迪生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年)一生拥有二千多种发明,但当记者问他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发现耶稣是人类的救主。他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立了一块石碑,其上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发现X射线的威廉.伦琴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年)在发现射线后,并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去命名,而是根据《圣经》希伯来书第四章第十二节的内容,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射线,或称为X光,即基督耶稣之光。▲华纳.冯.布劳恩被称为火箭之父的德国科学家华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年)曾说过,每逢他感到无能为力之际,他总是要向上帝祈祷。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博士(Arthur Holly Compton,年)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曾在1946年转载入上海英文《科学文摘》的文章中写道:要紧的是具有对上帝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告诉我们,人是上帝的子女,他有权力得到更多的享受,一方面在现世,一方面在来世,信仰足以使我们的生活具有高贵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在常人中的佼佼者走上了信神之路?或许现代天文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学权威、法国科学院院士勒普兰斯.兰盖(L. Leprince Ringuet)所言可以提供一个答案:信奉神的科学研究人员,在现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特征前面――注视世界和拥有世界――感到非常舒服自在……因为这两个特点符合其信仰的深层反响,正属于其科学家使命的范围之内。具体说来这是有幸所参与的天之主创造世界巨大工程的延伸。也许这些大科学家们的信仰和见证,让迷茫中的我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多了敬畏,让我们真正思考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将到哪里去。▲哥白尼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当人类看见上帝管理下宇宙的庄严秩序时,必定会感受到一种力量,催迫自己趋向规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种道德,并可以从万物中认出造物主上帝确是真善之源。”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人们对神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但这些认识都公认:神是能力和智慧远远高出人类的高级生命。东方西方都一样,人类自古都信神;两千多年前,都有神下世传法度人。东方来了释迦牟尼,来了老子,西方来了耶稣。释迦牟尼能从一粒沙里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见人所不能见,他是神。耶稣被钉死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为人所不能为,他是神。老子把世人不可名状的“道”说得头头是道,言人所不能言,他是神。他们是背负天命从天上下凡,把天理传播人间,使人心向善,给人留下修炼文化的伟大的神。 ▲伏羲演卦伏羲,是大家熟知的神话人物。大家看看这个伏羲多有意思,真是天作被,地为床,青石如意作沙发,沙发上鲜花盛开,巧遇神龟造访。他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于是八卦生焉。今天人读不懂八卦,是因为现有那些公式、定理和仪器,根本对不上号。人没有那样的思维,没有那样的头脑。现代科学也发现,人的大脑有70%是被锁著的,而神的大脑是完全开放的。相对神的大智慧,人的能耐不过是小聪明。咱们中国有个美名叫神州,对神的信仰,神话传说,神名神号,神像神迹,神传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周易、八卦、河图、洛书、太极,这些中国古老的大学问,全世界都在研究,也研究不出所以然――充其量知道点皮毛吧。为什么?因为它远远超出现代人类的实证科学,下头悬着地,上边通著天。这些大学问,多少西方信神的科学家都摸不着大门,就更别提不信神的大陆科学家了。用户回答8: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以下发言纯属个人臆断,仅供娱乐。神学为什么会出现?说的通俗一点:人目类前的认知对许多现象(甚至部分超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诉诸于神造论!比如,人为什么出现――女娲造人(上帝造人);为什么会有陨石――得罪神灵,天火惩戒;为什么打雷下雨――雷公电母老龙王……为什么科学家信神学?因为科学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通常而言,科学研究的越深入,科学家对事物的了解就越细致。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科学家的困惑就会越来越少。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错,而且大错特错!事实情况是,人们的研究越深入,就会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而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少!可能有点拗口,举个栗子吧: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之初,人们天真的认为只要破解了人类基因组,什么癌症啊,生死啊,疑难杂症啊都是毛毛雨啦。然而破解了之后呢?我们发现我们真的是图样图森破啊,因为编码基因仅占一小丢丢,而非编码序列才是基因组的主流啊!不仅没搞清楚什么问题,反而冒出来更多问题,有多少我很难形容,就列一下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诸多学科分支吧: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等等。概括一下我的观点:科学家了解的比普通人多,科学家的困惑比普通人更多~所以科学家信神学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更像是对自然界神奇而又精妙的事物的一种臣服!用户回答9:世界上第一本介绍人死后旅程的书是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得度法》,作者为八世纪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全书依照佛教义理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演变情形。特别介绍了“出胜”、“入胜”的一些概况与方法,人离世后处于中阴的该阶段最长49天,然后开始下一期生命。如果有正确方法的引导,灵魂在此期间可以得到解脱、出离轮回。这本书在一千多年来备受重视,当这本西藏佛学名著传播到西方以后,许多西方科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探寻死后的世界,科学家研究天堂是什么,上帝告诉你天堂怎么去,《生命后的生命》---一本读了想死的书。但愿生命后的生命不是真的,但愿灵魂是一个伪命题......现代科学之所以不承认有灵魂存在,将灵魂视为只有宗教才有的非科学思想,不承认神和灵魂的存在。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类精神与心,会随着肉体死後一切均告消灭。在他们的心目中,脑是制造精神机能的物质,一旦脑细胞停止活动,当然精神机能也会同时停止。  事实上,人死后人类本体,也就是灵魂这种灵生命体会脱离肉体,在死後的世界继续生存,要证明灵魂存在非常困难,但有关灵魂存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证实科学的尽头是神学。1977年在美国灵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兼精神科医生雷蒙.A.姆迪.JR,发表了窥视死后世界。姆迪在这份花了他十一年的时间,收集150件临死体验加以分析、检讨所得的报告中,提出了提出许多共通点,用以证明灵魂与死后世界存在的可能。在同一时期,从事未期医疗工作的伊莉莎白.丘布拉.罗丝,根据长年接触临死体验者与末期患者的经验,写成死亡瞬间。她和姆迪一样,主张有灵魂和死後世界存在。以姆迪和丘布拉.罗综的主张为契机,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死后世界,其中包括肯尼斯.林格、麦克.塞波姆、艾迪.非幼尔、莫里斯.劳伦斯、文尔篮道.哈拉尔德森、马格特.格雷等等。临死体验的报告--的确有另一个世界存在。 在美国艾莫里大学心脏学助教麦克,塞波姆。过去坚信人死后一切均告消灭,绝对没有死后的生或死后世界的存在。既使是在看过姆迪所写的窥视死後世界后,仍然认为绝对没有这种事情。为了证明姆迪所谓死後的生与死後世界根本不存在,塞波姆开始收集有关临死体验的资料。但是,根据一些有过体验的患者所提供的情报,他发现多数临死体验者,都有和姆迪报告相同的体验.如此一来,就连塞波姆也不得不承认姆的报告是正确的,改变立场确认有死後的生和死後世界真实存在。科学家还做过一项特别的实验,在濒死的病人身上安装精密的测重仪器,观察人在死亡过程中体重的变化,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开始时病人的体重一直平稳的下降,且幅度不大,但是就在病人生命体征消失的瞬间,其体重突然间大幅下降,一部分体重消失后稳定不动。实验可以确定的是,人体确实有被称为“灵魂”的一种物质或一种能量的存在,至于它存在的部位或者形式,目前还无法确定。灵魂的重量:1901年美国第一例灵魂测重实验,数据21.26克。随后2年半5例测试数据从10.6至42.5克重量并不稳定。1996年秋,墨西哥灵魂研究7人小组测试了一百位死者的体重变化,得到以下结论是:证实灵魂是附着于身体上,属于一种物质有一定的重量,他们实验灵魂的重量是35公克。201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由一名研究生和两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高维物理兴趣小组对30位18岁至30岁的人进行灵魂称重实验,通过对深度睡眠时的重量和(用音乐逐步唤醒)清醒后的重量进行精确对比测量,结论是:灵魂的重量在18克至25克之间。灵魂新观点有几种:1)意识是由于量子效应产生的;2)意识是由于形态共振效应产生的;3)意识是独立于大脑而独自存在的,就像电磁场可以独立存在一样;4)“精神”本身就是一门末来科学。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先提出了相对论和(光)量子(即微小的粒子)理论,而这两种理论基本上是以背叛现有经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为人类进入四维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相对论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速度挣脱时间的束缚进入到四维空间里,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在理论上是存在连接口的。那么在人类目前的科学基础机体及其保护措施下,人类理论上也有可能进入四维空间。人类脑电波、人体磁场、量子波或者其他末知的能量体系因某种末知状态作用下,进入四维世界,我们的意识就会看见三维世界无法看见的灵魂事物,发生“见鬼”现象。而当我们的灵魂或者暗物质暗能量等等某种末知形式进入四维空间时,我们就有可能拥有超凡的灵异能力。佛家所说的六通即有可能就是四维世界的基础能力。以下介绍摘自巴夏末来信息:灵魂是能量本质,并不是个人。即在非物质的状态里,你并不是个人类:你是另外一样东西。你是个本质二三种能量意识的原始理念――是一个存在,或是你愿意,可以称为灵魂将自身按照其希望投射为任何形式、象征或理念。当在非物质状态时,你们并不是人类,而人体只是灵魂的物质反映而已。对非物质生命而言,你们只是类人类。但所有的灵魂,真的都不是人形,它是超越有限的定义之上的。因此,当你们由第三移至第四纬度,并且更加了解意识是什么的时候――你们会开始从并非人类的观点去看事情。基本上那是存在的观点,是作为意识的你,不只可以为人,你们也同时存在于人体、类人类及非人之内。也可以是许多其它事物。你们可以开始由既是一切,又同时什么都不是的物质感受里去了解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原则、一项理念、一个本质。在由第三纬度转形进入第四纬度时的所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呈现崭新的清晰度――在第四纬度中的人类形态会与第三纬度不同。再一次,就线性而言,在中段稍过之后,一直到第四纬度循环的终点,你们将完全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形。在第四密度的存在里,大多部分你们仍然会专注于自己是人形的观念里,你们意识的碎片,仍能通过称为人体的人造的人格结构三棱镜来作为管道,就仍会具有人形。如果你们由半平面的物理实相进入到非物质之存在时,由第四进入第五纬度,你们将允许自己有机会,体验到成为全是的物质能场内之专注意识的能量基质,事实上你们就是「全是」.........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每个人身上有圣灵,科学家研究灵魂发现了圣灵可能存在物理重量,天堂和西方极乐世界或许也将在末来被发现,科学的尽头又回到了必须研究神学才能知道答案。用户回答10:这个话题已经重复很多遍了。网络上经常流传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但是我要说:别去相信!都是妄言!至于是不是有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了神学?事实是:很多科学家不信神!并且随着时代的交替,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科学起源于西方,而西方的宗教思想是很厚重的,所以不要拿几百年前的科学家说事,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宗教氛围就非常浓厚,但仍然为科学的发展打通了道路。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敬佩他们,而非借题发挥,大肆宣扬宗教意义上的神。我记得刚进入头条的时候,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宗教、科学的关系。以爱因斯坦为例,他曾在一封信里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大意为:对于人格化的神,我是绝对不会信奉的。那么什么叫做人格化的神呢?很简单就是上帝之类的神,对于《圣经》里故事,说破了,每一件都是人编的,人的主观意志占比很多。不过宗教也是一种精神信仰,人总是对未知充满恐惧,神学出现,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科学则是截然相反,每一个定理,每一条公式,都是对自然客观的反映,来不得半点“人情”。宇宙的每一条自然规律,就是科学层面上的“神”。祝工作顺利~期待您的点评!右上角关注哦!用户回答11:佛教和科学殊途同归。多年前,联合国曾经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20人,占总数的7.6%;信神者则有242人,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神者竟占93.27%。这长长的信佛神科学家的名单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物理学之父牛顿、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大天文学家哥白尼、近代力学之父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电报之父莫尔斯、火箭之父范伯郎、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诺贝尔奖创办人诺贝尔、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伦琴、发明无线电通信的马可尼、发明种牛痘的琴纳、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现代航空之父和火箭之父冯布劳恩、现代实验科学创始人培根、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昆虫学界泰斗法布尔、生物学界泰斗巴甫洛夫、现代原子能大科学家普赖特。 除了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外,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信神者亦非罕见。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佛菩萨神的伟大。比如,400年前,当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佛,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情。” 发现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光色原理等的物理学之父牛顿,深深意识到创造浩瀚的宇宙者的伟大。他曾说:“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呢?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从何而来呢?宇宙万物为什么井然有序呢?行星的作用是什么?动物的眼睛是根据光学原理设计的吗?岂不是宇宙间有一位造物主吗?虽然科学未能使我们立刻明白万物的起源,但这些都引导我们归向万有的神面前。”“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事物是绚丽多彩的,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出于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神的自由意志。”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拥有2千多种发明,但当记者问他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点亮希望,祭奠生命“我发现佛菩萨是人类的救主。”他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立了一块石碑,其上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被称为“火箭之父”并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布劳恩曾说过,每逢他感到无能为力之际,他总是要向佛菩萨祈祷。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康普吞博士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曾在1946年转载入上海英文《科学文摘》的文章中写道:点亮希望,祭奠生命“要紧的是具有对佛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告诉我们,人是佛的子女,他有权力得到更多的享受,一方面在现世,一方面在来世,信仰足以使我们的生活具有高贵感。”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量子论的发明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于1945年信教,他曾说过:“我们无论看何处或调查我们以为距离很大的地方,宗教和科学之间是不可能找出一个矛盾来;而对最大的问题,却看出完全的意见一致。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库尔德?阿尔德在二烯合成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即所谓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他始终虔诚地相信佛菩萨,并且终身未婚。人们一直赞美他虽然富有但生活俭朴的美德。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在常人中的佼佼者走上了信神之路?或许现代天文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学权威、法国科学院院士勒普兰斯?兰盖所言可以提供一个答案:“信奉佛的科学研究人员,在现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特征前面――注视世界和拥有世界――感到非常舒服自在……因为这两个特点符合其信仰的深层反响,正属于其科学家使命的范围之内。具体说来,这是佛菩萨有幸所参与的创造世界巨大工程的延伸。” 也许,这些大科学家们的信仰和见证,让迷茫中的我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多了敬畏,让我们真正思考“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将到哪里去。”而且中国的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也是一个信仰佛教的科学家。  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  他也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  他就是当了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的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  “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消极的、甚至迷信的。”  “这类误解现在仍然很普遍。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一旦看不开就出家当和尚、做尼姑,让人们以为佛教是避世的、消极的宗教。看见很多婆婆拜观音菩萨求福及借库,就认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其实那些只是附会于佛教的民间习俗,并不代表佛法,甚至应该说和佛法无关的。”  “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我深刻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佛’是觉悟了的人 ,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  作为一位理性的科学家,潘宗光皈依佛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偶然,亦非退休后修身养性的寄托,而是长期思考体验的必然。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十五吃斋,焚香供佛,以为这就是佛教。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  “读书时,我上的是教会学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但是听不进去,心里没有感应。”  “后来我去英国读书拿博士学位,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  “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1年,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便应邀前去听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他从医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讲得非常好,非常有道理。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  “当时我就有很奇异的感觉,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陈家宝医生介绍一些佛学方面的书籍给我。”  从此,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潜心研读佛经。他去“明珠佛学会”听“佛学初阶”,去“普明佛学会”听佛学系统讲座,“各种初级班,中级班,都去听……”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证明它。  “在这之前我对佛教是不了解的,认为它可能是迷信的、消极的、不科学的。看了很多佛经之后,我开始认识到,佛教完全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我看来,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或者说,佛教与科学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义理。”  “我越读越觉得佛法的精妙。在我看来,佛教的基本理论‘缘起性空’,本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佛陀就是觉悟到宇宙的本质及其自然规律的真理。”  “佛教讲究信、解、行、证,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得到证悟。”  随着对佛学理解的深入,潘宗光亦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1995年,潘宗光来到台湾佛光山,参加“七日短期出家”。  “按照当时规定,男众弟子都要剃光头。这让我有点犯难,我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又是一校之长,如果光头返校,人家不理解短期出家之义,岂不要误会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就不妥了。最后,我得到了星云大师的谅解和同意,是唯一留发参加短期出家的。”  “在短期出家的那段时间里,晨钟暮鼓,清风明月,300多位同修,无论各自的背景和地位如何不同,全部平等相待,过着同一种庄严、朴素、守戒的清净生活,给我至今难忘的深刻体验。”  其后,潘宗光参加了台湾法鼓山和缅甸宣隆寺等道场的禅修训练。从那时起,潘宗光养成了每天早起打坐的习惯。  “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使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  “坐禅使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拓展心灵空间,处事的态度亦较前客观和包容。”  “2001年初,当了校长十年的我,提出让校董、教职员及学生代表150人,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校长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评核。评核结果是81分,别人认为最终的成绩很好,在我来说,我是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的。在香港我是第一位亦是唯一这样做的大学校长,原因是我学佛之后,已经不太看重个人得失。评价好,固然好。不好,就要去改善。”  佛教与科学殊途同归  当年在英国求学时,潘宗光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这样的经历,使得这位科学家如今在研习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看到人世间有很多苦恼不能解脱,他离开王宫,经过长时间修行后觉悟。他彻底明白宇宙的本质及其自然规律。人是宇宙的一份子,应该跟着自然规律来运作。可是人们基于他们的贪嗔痴,经常不跟着自然规律来做,所以产生烦恼。”  “现在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一个原因是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砍伐了很多森林,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减弱了。这些都是我们破坏了自然,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就有这样的烦恼。佛陀教导我们宇宙的自然规律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规律和规则来做人,烦恼也就慢慢少了。”  “科学对宇宙自然规律理解的表达方式,是用理论、方程式及实验。佛教对自然规律的表达方式,是佛理及做人和做事的实践。自然规律的本质只有一个,科学与佛教虽然角度不同,但是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如今的科学研究,是基于经验世界的推理。对于超经验世界,很多人认为是迷信,大多持排斥与否定的态度。潘宗光认为这恰恰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他说,佛教不仅与科学相契合,甚至有许多超越科学的智慧理论。为此,他曾以科学的推论,来演说佛教的六道并非迷信。  “在我们的经验世界里,有一个长、宽、高的三度空间。我们的科学(除最新的“弦论”及“M论”外)也是以这三度空间为准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认为时间是第四度空间,但是无论如何在同一时间内,只有长、宽、高三度空间。在此三度空间里,我们只能看见‘人界’和‘畜生界’。那么佛、菩萨及其他四道众生是否存在于另外的三度空间呢,或者在超越我们认识的四度、五度空间而不被我们所察觉呢?”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海是它们的生活空间,它们却不了解,还有一个陆地上的三度空间。同样,陆地上的动物,也无法知晓深海里这另外三度空间的存在。但是我们人类可以透过科学和聪明才智,穿梭于海、陆、空在内的三度空间。那么宇宙中是否只有一个三度空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只是不知道,但不知道不等于它肯定不存在。”  “佛教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三千大千世界。用现在的话语来讲,一个太阳系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国土。这样的表述,和当下发现的宇宙非常一致,甚至要超出我们的认识。”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也就是说,在离我们很远的太空,有另外一个阿弥陀佛的世界。”  “我们目前的科学只知道在太阳系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太阳系和星云。我们无法知道其他星系与星云的情况,亦无法否定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可容纳诸佛、菩萨和六道众生。”  “我们也不能否定还有许多另外的三度空间,与我们的世界并存于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四度空间。假如真有一个另外的三度空间里有佛、菩萨的存在,而这个三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的三度空间是可以相融相通的。佛、菩萨便可以透过这两个三度空间的会合处穿梭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了。”  “这样的推论与科学并无冲突,因为我们目前的科学不能否定(或确认)其他三度空间或四度、五度空间的存在。在2500多年前,佛陀的宇宙观已经超越了现在的科学。佛经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当时没有任何科学仪器,佛陀已经认识到小小一钵水里有无数微生物。可见无论是宏观或微观的层面,佛陀的智慧都是不可思议的。”  上世纪以来,包括爱因斯坦、杨振宁等在内,许多顶尖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都曾或多或少地关注过佛教。杨振宁曾经说过:“物理学研究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尽头是宗教。”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这个宗教一定是佛教。”  对此,从事科学研究几十年、潘宗光亦有精妙的观点和感受。  “当下对物质世界的科学研究,由最早的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至以霍金等为代表的弦论,科学的脚步仿佛在印证佛教的正确。在我们的世界里,牛顿定律曾经规限着我们的思维。任何可触摸到的东西,也可以准确测量其长度、高度、重量和速度。其实任何东西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更细小的原子、粒子组成。到了很微小的领域,牛顿定律就不适用,要用量子力学才能了解它的运作。”  “量子力学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物质的二重性’及‘不确定性原理’。在处理很细微的粒子时,根本不可能测量到它的真正位置、方向、大小等。他们亦受测量者所影响,它的存在是‘或然率式’的存在,是变幻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可见,在极微观的空间里,物质是无常的、无我的。”  “在极大的空间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无常和无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当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整个宇宙在不断缩小。而物质的质量会增大而体积会缩小。我们认识的宇宙会依我们飞行的速度而变幻。”  “既然微观与宏观是无常、无我的,中间便不会恒常不变。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世上很多事物和现象,也确是能量、质量互变而产生出来的,例如核电。所以世界是变幻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一切事物是无常无我。”  潘宗光说,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物理学研究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它表达出来的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理解,与佛教讲的‘空’是很近的。但还没有像佛教那样的深入。”  关于弦论与佛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在听完霍金讲座后,专门撰文进行了阐述,部分内容引述如下: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在弦论之前,组成物质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它们被当作是物质实体,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前沿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佛家讲空,是至高的智慧,是非常科学化的,”潘宗光说,“它并非一切虚无,这就像我们对‘0’这个数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0’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在100后面加个0,马上增大十倍。如果你把一个数目乘以0,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以‘0’除一个数字,则它又变为无限大。‘0’又可以对其他数目保持中立,不作干预,任何数目加0或减0,都不会改变其数值。‘0’就像空一样,富于包容性、可变性。但空远远超越‘0’,是不可以用任何文字解释透彻。真能证悟明白空,我们就不会执著,思想境界也大大超越,更没有任何烦恼。”  关于科学与佛教的关系,潘宗光喜欢用朱清时的那句话来总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图文转自网络。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播真的能吃这么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