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听力障碍人数 人在无锡

无锡聋儿手术重建听力可享政府救助无锡聋儿手术重建听力可享政府救助遥远的诗歌百家号上天对听障儿童按下静音键,但他们依然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全国“爱耳日”刚过,一条关于深圳市从5月1日起,将人工耳蜗正式纳入医保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这意味着此前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治疗成本有望实实在在地下降。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级行政区将人工耳蜗器械列入医保报销范畴,还有些省市,虽然暂未将其纳入医保,但在无锡,符合条件的聋儿通过评估后安装人工耳蜗最多可获各项减免8.5万余元。小伍 图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听力重建成可能“那一刻,才明白什么叫心如刀割。”2016年女儿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的那一刻,小欣悦(化名)的妈妈至今仍不忍回忆。医生说必须植入人工耳蜗,孩子才有恢复听力的可能。但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数十万的治疗费用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要不,再等等吧。”这一等,事情还真迎来了转机。滨湖区太湖街道周新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原委后,帮忙联系了无锡市康复医院,为小欣悦做了听力评估。确诊病情后,通过街道、区、市残联,申请了专项救助,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小欣悦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不管是听力还是言语和正常孩子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顺利的话明年就能进入普通小学正常读书。“孩子长期听不见,认知各方面都受影响。而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等干预手段,将改变孩子的一生。”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卫东作为本市该项目的负责人,像这样的手术从2005年至今差不多做了100例,目前来看,效果都非常好。“关键要早。三岁前是言语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通过干预能让聋儿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拥有完整的人生。而一旦过了14岁,效果将大打折扣。”周卫东表示,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经济能力。近些年无锡在这方面出台了不少救助政策,其目的就是不让这些不幸的孩子再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阻断了听力康复之路。政策红利不断,无锡努力扩大听障救助面记者从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目前无锡市登记在册的持证听障人士有8161名,但其中大部分是成年人。近些年,从人工耳蜗、助听器适配到言语康复训练,从幼童到成年人,无锡一直在努力扩大对听障人士的救助面。“相比某些地区单纯地按比例报销医疗费,无锡在救助力度上更大、救助面也更广。”无锡市残联康复处工作人员顾鑛向记者介绍。人工耳蜗项目上,14岁以下儿童,只需通过无锡市康复医院听力残疾评估,提出申请后,就能在市人民医院享受到5万元的康复救助外加1万元的手术费减免。形式上除了直接采用由中国残联认定、政府统一采购的人工耳蜗外,也可自行选择同种类的不同产品。如果是后者,超出5万元救助标准外的费用,需自行承担。“上述救助政策前些年还只是针对个别贫困家庭,如今已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患儿。”顾鑛表示,不光是救助力度在加大,救助面也在持续拓宽。除了14岁以下儿童可享受人工耳蜗相关救助外,目前,由市残联开展的“耳聪畅听”行动,还在为通过残疾评估的儿童以及持有残疾证的听障人士免费适配指定型号的助听器; 对自行配置定制助听器者,给予5000元的资助。光这一项政策,去年就惠及了130余人,资助金额将近70余万元。此外,在术前,来自市儿童医院、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以及梓旺康复医院的专业康复人员,会就孩子今后的言语康复训练事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这块费用上,根据不同年龄,每个孩子最多还能获得残联25300元的额外救助金。患者知晓率低、医师队伍不足,耳聋康复之路任重道远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据了解,先天性听障发病率约为2.19‰。而根据2016年统计显示,无锡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大约在75000人左右,换言之,每年光是新生的听障患儿就超过160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类后天因素造成的听力障碍。尽管植入人工耳蜗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但真正通过手术重建听力的,平均下来,每年不过七八例。人工耳蜗在无锡的普及率算不上高。除了费用方面的考虑,很多患者及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一大原因。据周卫东介绍,其实人工耳蜗并无明确的年龄限制,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是语后聋且符合手术麻醉要求,都可以植入。2016年,我市首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在人民医院取得成功,和儿童耳聋相比,成人语后聋患者的听力、语言能力更容易恢复。然而,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知晓。除此之外,目前我市仅有人民医院具备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资质。医生们也面临很大的紧迫感,一方面先天性耳聋的孩子耽误不起,错过了三岁以前的黄金治疗期,再学说话就很慢了。同时每年又有新的聋儿降生,老龄化也会带来更多老年耳聋患者。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看到,单靠一家医院、几名医生,作用实在有限。因此,在这方面,亟待将人工耳蜗术标准化和流程化,培养更多掌握精准植入技术的医疗人员。(黄人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遥远的诗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生活的好味道,看到生命的无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无锡市聋哑学校地区: 学校管理中心类别: 省示范特校校长: 谢 骏电话: 地址: 无锡市德溪路349号网址: www.wxlyxx.com简介: 无锡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40年,是无锡市区唯一的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4255㎡,校舍建筑4522㎡,现有教工56人,学生204人。我校在聋教育办学体制、学制规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言语能力训练、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为听力和言语障碍儿童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和语言障碍学生在看话、说话、手语和书面语运用上基本符合与健全人正常交往的要求。&&&&&&&&&&&&&&&&&&&&&&&&&&&&&&&&&&&&&&&&&&&&&&&&&&&&&&&&&&&责编:《中国无锡》编辑部
&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简繁转换本页链接:
第1个回答:
聪茂仁寿中心
网络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猜你感兴趣儿童听力筛查:让“无声天使”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听力筛查:让“无声天使”早发现早治疗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医生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作为精准扶贫医疗团队成员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筛查。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筛查。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在看片子。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与听障儿童家长进行交流。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精准扶贫医疗团队成员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筛查。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为听障儿童写诊断。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医疗团队为一天的筛查结果做统计。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正在进行检查的疑似听力障碍儿童。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医生通过医疗器具对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焦急等待筛查结果的母子俩。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潘小明有听力障碍的左耳。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因为耳朵不舒服而哭闹。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家庭一家四口。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与哥哥和妈妈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与哥哥在家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在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与父亲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与爷爷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家庭住的院子。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儿基会儿童听力视力筛查及治疗资助项目”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儿基会儿童听力视力筛查及治疗资助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儿童。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国工商银行向当地小学捐赠的《眼-儿童视力保护读本》。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作为精准扶贫医疗团队成员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筛查。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我国听力障碍2000多万 儿童就占了1/10
  豆豆1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但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他跟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样:别的孩子这会都已经在咿呀学语了,可豆豆还只是会用&啊-啊-啊&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经常对爸爸妈妈的呼唤不理不睬的。直到近期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才发现:原来豆豆是因为听力出现了问题,所以才继而导致了语言发育迟缓。
  据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存在有的人约2000多万,仅儿童就占了1/10左右,其中7岁以下的孩子约有8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
  引起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先天染色体/基因异常,宫内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婴幼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奎宁、阿斯匹林等。3.新生儿期核黄疸;4.感冒、擤鼻涕方法不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腮腺炎;5.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的环境当中;6.耳外伤:家长不正确地给孩子淘耳耵聍(耳屎),掌掴耳部、鞭炮在耳边爆炸引起的气冲伤,跳水时耳部先接触水面等。
  聋儿在最初的两三年内如果被剥夺了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在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难以获得语言功能的良好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以后的社会交往、精神发育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但又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咿呀学语时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听力问题,因此,使得儿童听力缺失显得非常隐蔽。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家中听力异常的宝宝呢?
  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观察孩子行为,当出现下列情况,则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1)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2)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3)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4)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5)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6)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旦确定是存在听力问题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轻、中度的耳聋患儿,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后听力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对于重度、极重度的耳聋患儿必要时需要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来改善听力。在经过相应治疗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治疗后患儿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了,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知道如何分辨声音,所以,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力障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