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和购置税一样吗还是照样加给中国,就只是放中兴一把而已

中兴的自救与他救中兴的自救与他救朝阳财富说百家号4月18日晚间,一张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拖着拉杆箱现身机场的照片,在中兴通讯新老员工的朋友圈疯传。在这张照片中,年过七旬的侯为贵,后面跟着中兴董事长和CEO。有人为这场照片配上的说明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76岁的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老爷子临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侯为贵在2016年已从中兴退休,为中兴工作了30年。在中兴通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兴上下已无旁观者。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时间长达7年,禁令立即生效。一位芯片公司高层透露,芯片行业的库存周期一般是两个月。若中兴通讯库存周期也是行业平均水平,那么留给中兴通讯管理层去斡旋的时间也只有两个月。显然,中兴问题已演变为大国棋盘上一个博弈的劫点,该如何应对?中兴紧急“自救”任谁也没有想到,中美贸易战中最先倒下的,不是所谓要被淘汰的传统产业或者外贸企业,而极可能是一家在中国改革开放特区引以为豪的标签式高科技企业:中兴通讯。从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份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价值 6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开始,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在中美之间你来我往交锋一阵后,随着博鳌论坛上中国表态将扩大对外开放,中国领导人在主旨演讲中推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更具开放性的四大开放举措后,贸易战稍微降温。舆论也一直依据过往经验,习惯性认为这些表面的剑拔弩张,不过是美国政客为应付中期选举的一些间歇性作秀而已,会随着中国的象征性让步与利益集团的游说而很快偃旗息鼓。但这次很明显是个例外。美国昨晚突然宣布封杀中兴通讯,令看似舒缓了的形势彻底变味,陡转急下。美国商务部在美东时间4 月16日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日,并对中兴通讯处以 3 亿美元罚款,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中兴通讯AH股随后均宣告紧急停牌。隔夜美股中兴通讯主要供应商股价大跌,此外,A 股多家科技板块公司股价走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盘中股价触及跌停。战场之上,人人自危。中兴对于美国禁止出口令的第一反应是,必须立即停止涉及受美国《出口管理条约》管制产品的交易。中兴内部邮件做出了如下指示:要求中兴通讯和康讯不得购买任何受《出口管理条例》管制的产品,包括受管制的商业软件、补丁或升级或技术;不得发送、随身携带、提供、转移出口或再出口任何受《出口管理条例》管制的产品;不得提供技术支持、测试及售后服务,不得接受退货,参与商业谈判等等;不得处理涉及含有超出“可忽略微量”标准(最小美国物料占比)的受控美国成分的产品的任何合同或交易;不得就《出口管理条例》项下的出口许可或许可豁免进行任何交易。中兴公司的子公司及关联企业则不得以中兴名义从事上述类型活动。如不清楚某项活动是否被禁止,须向公司合规或法律相关人员寻求指导。对于被禁一事,中兴通讯于4月17日公开回应称,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中国商务部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中也表态——商务部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有中兴通讯内部员工表示,此次事件非常令人意外,目前大家也在等候公司进一步指示。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在发给全体人员的内部信中写道:“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团队一直在攻克难关,公司也在积极沟通,并做出最大努力,来促进危机的解决。”鉴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外界认为,此次事件大概率需要通过商务部或有关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协调解决。留给中兴的时间不多了?这并不是中兴第一次在美遭遇“制裁”,但美国一纸技术禁售令发出后,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老牌通信厂商可能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营危机。中兴通讯以通信设备制造起家,后为拓展电信运营商市场逐步进入手机制造领域。根据其2017年年报来看,以通信设备为主的运营商网络营收占总营收的58.6%,而以手机业务为主的消费者业务占比为32.4%。其中,中兴的电信设备部分的关键组件,比如说光传输的发送器与接收器等,还是以国际大厂作为零件供应主要来源,电信设备中的零件亦有不少来自美国的供货商。整体来看,外来零件占其料件比例至少有 6 成以上,而来自美国供应商的料件至少占了这 6 成的一半以上。而在手机产品方面,高通目前是中兴最大的应用处理器来源之一,占其手机产品约 6 成。而遭受制裁之后,中兴不论在通信设备,或者是手机产品,都将面临断炊的危机,通信设备虽可能在零组件取得一部份中国本地供货商的支持,但缓不济急;而在手机产品上,由于往后就无法拿到来自Google 的安卓系统授权,这意味着中兴手机不只是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是连其他市场都无法进入。除非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头牌”科技公司一打就死的尴尬而出手“养”着它,否则,从商业运营角度,这家公司已陷入事实上的“濒死”状态。而如果美国政府制裁持续过久甚至扩大化,引发整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单中兴,整个整机产业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中国靠科技最短板的核心——芯片而言,若失去国产整机厂作应用支撑,又谈何发展机会?我曾经说过,特朗普不只是一个普通商人,从战略和大局观角度,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高段位棋手,在我们眼里看似的无理手,前后勾连后,已赫然成势,此时再投出精准的胜负手。你问何谓胜负手?如果你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命门被对方一把拽住并掐死,你认为这算不算胜负手?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兴自己已经无能为力,能救中兴的只有中国政府:看中国愿意放弃哪些利益,保留哪些利益。一个中兴对美国无关紧要,将中兴惩罚致死是一种姿态,通过谈判放行中兴是另外一种姿态。中兴问题已演变为大国棋盘上一个博弈的劫点,区别只在于,对中国,是一个舍谁的负劫,对美国,则是一个取谁的无忧劫。中国的“缺芯”之痛我们真正、一直缺乏的,不是内心的拳拳爱国心,而是那份科技创新领域的匠心。我们空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荣耀,却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核心基础——中国“芯”上,无比脆弱和落后。3月23日商务部宣布拟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24日表示,继宣布第一批中止减让产品清单之后,中国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单,比如飞机、芯片领域。而且,中国可以采取的措施不仅限于商品领域,旅游业等其他行业也有可能。然而,事实上,拿科技产业的核心要件——芯片开战,我们并没有什么胜算,因为掌握芯片这枚武器的扳机,根本不在我们手里。诚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芯片,而且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但是,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这2300亿美元芯片,要么是客户指定,不能更改的芯片,要么是中国不能自主设计生产,必须要进口的芯片。想要用芯片来要挟和制裁美国,一丁点胜算都没有。然而目前,全球芯片仍主要以美日欧企业为主,高端市场几乎被这三大主力地区垄断。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食物链的顶端,基本还是美国公司:英特尔和AMD的CPU,高通的手机处理器,英伟达的AI芯片、博通的光通信、无线通讯等芯片。日,IC Insights公布全球2017年Fabless(小编注:无厂半导体公司)情况。美国企业占全球份额约53%,加上即将迁回美国的新博通,美国占比约69%,可谓一家独大!中国大陆2017年占全球比约11%,低于台湾地区的16%,排名第三。而我们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芯片,大部分集中在电源,逻辑,存储,MCU,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中低端产品。除了海思麒麟芯片还可以勉强和高通顶级对决,龙芯的CPU,展讯处理器+基带芯片,同创国芯的FPGA,长江存储的Falsh,Vanchip的RF芯片,汇顶科技的指纹芯片等等,都还在追赶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业、医疗以及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的大批量应用中,国产芯片距离国际一般水平差距尤大。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关键器件: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规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核心领域,还完全依赖美国供应商。国产替代,目前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中国芯片自给率之低,甚至远低于石油: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不仅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更关键的是,我们所谓的“高科技”,更像是纸糊的风筝,徒有其表,稍有风雨,直线坠落。在这里,即使中国人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勤奋,也极难赶超。高难度的产业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利益和商业价值。集成电路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除了对国家和行业安全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商业价值上同样是予取予求。美国Linear,ADI等企业的综合毛利率接近70%,而我们A股的芯片公司,平均毛利仅约30%。2017年开始,存储芯片涨价超过100%,MLCC涨价超过10倍,中国制造业成本整体上涨5%-15%,但无力反抗。这就是被人捏住命门,你没有太多反抗的余地。中兴一打就趴的脆弱,只是一个缩影。而这一切,都拜我们长期追赶中的拿来主义(其实就是机会主义),只学习,不创新,也极度缺乏创新的文化、机制与土壤。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看35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宝钢公司的题词,或许会深谙其中深意:“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在美国宣布对中兴全面封杀的几乎同时,中国商务部宣布了对原产美国的进口高粱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个画面的画风,颇显滑稽和诡异,一个业内大咖在他的朋友圈是这样评述的:美国打"芯片",中国打高粱。中兴如果最终逃不过此劫,基本可以说是咎由自取。现在我们应该至少明白两点∶现代战争早已不是靠飞机军舰打赢的,以及大国崛起不可能靠央视的喧嚣与文宣爱国口号的浮夸,而是核心高科技领域的匠心与日积月累的寂寞积累与投入!哪怕我们真的要和美国人打一架,总不能靠高粱,石头,瓦块以及没来由的大国自信?然而,可悲的是我们诸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还迷糊在模式创新的游戏里,几百亿投了一堆破单车和外卖。中兴事件注定将成为中国崛起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自家的头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多少显示了大国崛起的成色。这或许令我们难堪,但绝不是坏事,因为它能给我们所需要的疼痛的清醒。以中国今日之经济体量与弹性,只要我们知耻而后勇,断然放弃那些有用没用、自我迷醉的“爱国情怀”与那些纯粹着眼赚钱的“学习”与抄袭,扎扎实实去做科技研发投入与积累,时间最终会站在我们这一边。靠送外卖,我们永远赢不了未来的竞争。综合自:格隆汇、全天候科技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朝阳财富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资本市场产品研究、评价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美国再放中兴一马:从隐性损失看中兴存在的价值?
日前,倍受业内关注的中兴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中兴通讯公司已与美国签署一项原则性协议,将取消美国商务部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禁令,从而使得该公司恢复业务运营。作为条件,协议里也列出了对中兴的处罚措施。其中包括中兴30天内需更换董事会和管理层;新增罚款10亿美元;另缴4亿美元保证金;美国政府向中兴派驻合规监督团队,为期十年。对此,又有部分业内人士站出来欢呼雀跃,不过我们认为,已经是屡屡不仅公然违反契约精神,更为严重的是还为了违背契约精神而公然造假的企业,其苟且偷生的价值何在?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一言一行要保证自己股东的利益,更要为企业的员工负责,而作为极具国企业色彩或者说代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中兴理应在关键时刻除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商业价值,还应为中国产业本身添加正向的筹码。但不幸的是,中兴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起到正向筹码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很难确定此次所谓中兴的“生”的代价是什么?毕竟前述的解决协议只是显性的,那么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我们的政府为此在此次协议中付出了多少隐性的代价,也许作为局外人很难搞得清清楚楚。不过有些在中兴“东窗事发”后的系列事情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与中兴事件有关。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据称,中国大幅降低进口汽车关税,多少和中兴事件有关,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算一笔账,仅因为中兴事件,国家在关税政策方面的妥协,一年下来会给国家及中国的相关企业产业带来多少损失?中兴一家的存活可以弥补这些损失吗?还有就是业内一直存有争议的高通是对于恩智浦的并购。此前有业内分析,高通对于恩智浦的并购一旦获批,未来对于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的冲击明显,而期望中国政府能够否决这一并购,但从中兴事件后,分析一致认为,这起并购将会得到批准。我们这里暂不说高通并购恩智浦是否真的会冲击中国未来的汽车芯片市场,至少在获批的附件条件上,中国政府不得不降低标准,那么这种仅降低附加条件本身会给未来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带来多少不应有的损失,中兴一家可以弥补吗?
其次就是包括华为、联想等在内的中国国际化的代表企业再次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即“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业进行商业间谍活动”,以提高中企竞争力并促进政府利益。在该报告中,中兴、华为、联想三家中国企业被点名。这份报告名为《美国联邦信息通讯技术(ICT)供应链应对中国的脆弱性》,探讨中国对美国通讯科技的影响,并提出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建议。与此同时,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也开启了针对华为的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尽管美国调查上述中国企业的理由纯属虚无,但中兴事件无疑又给了美国送上了一个“无理狡三分”的合理借口。那么由此产生的后续影响,例如华为多年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是否被严重打折?联想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后续势必要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ICT企业是否同样在遭到无端的调查和阻碍?这些现在隐性和未来可能变成显性的损失,谁来负责?
再次,自中兴事件之后,当下颇有起色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也似乎成为了美国关注的对象。近日,Facebook证实,至少与四家中国手机厂商存在数据分享合作伙伴关系,分别是华为、联想、TCL和OPPO。
对此,Facebook准备终止与中国公司的数据共享协议。而实际的情况是,Facebook与大约60家设备生产商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而此次唯独中国的手机企业被点名和排除在外,更让业内担忧的是,美国借此已经要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Twitter提交与中国厂商签订的数据共享协议信息。当然核心的理由还是安全。我们不能预测中兴事件后,美国的激进措施会进行到哪一步?毕竟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中几乎所有企业的生存还是依靠美国的企业。而此前中兴事件爆发后,美国相关企业(例如高通、谷歌)对于中兴手机的暂停供货,已经让中兴手机的库存所剩无几,甚至在某些电商网站已经因为无货而下架。可见此类事件一旦被利用和发酵对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影响。
除上述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中兴的所作所为给中国企业在美国,甚至是海外市场的拓展带来的极大没有诚信的负面形象,而这种负面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远非对于中兴一家的罚款可以弥补的。一个中国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在未来10年中要接受美国人的监管且时间之长,这难道不是对中国企业诚信的一种极大侮辱吗?不幸的是这个先例让中兴开了。
在此,我们想补充说明下中兴的员工。不要认为此次中兴的“生”是中兴一家的努力,就像前述,这是以政府及相关中国产业及厂商隐性价值的牺牲作为代价(远非中兴自己的罚款可以衡量),而员工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据统计此次协议中的罚款,相当于2年中兴的净利润)瞬间化为乌有。而一个企业明知违反契约精神的后果,却屡屡为之,员工的利益何在?这样的企业还值得为之努力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中兴再次死里逃生,既有幸的一面(主要是无辜的中兴员工),不幸的是像中兴这样的企业,政府再次的出面拯救,是否会让其错误地认为政府始终是自己的保护伞,是否就可以借此不计损失地连基本的契约精神都可以不遵守?毕竟中兴此前已有前车之鉴,但依然未改。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央广国际对此事件的一段评论作为结束(央广评论:中国政府为了民众考虑,力挽狂澜,帮中兴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以后出了事都找政府来扛。国际市场做生意,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规则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国企业这几年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但出门在外,关键要靠自己把国际规则法律吃透弄明白,给自己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国际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走出去就不能当“巨婴”,祖国再强大,自己的事儿还要自己做、自己扛)。希望中兴此次能否真的接受惨痛的教训,毕竟经历过死亡的人,更知生的可贵和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兴被制裁: 前欧美市场员工的一些理解和认识_量化精灵_传送门
中兴被制裁: 前欧美市场员工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Achim何老师
最近几天,有关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制裁的新闻铺天盖地,可见事件影响之大。各路大V、网红、博主纷纷发表评论,一时间网络上充满了爱国主义、民粹主义、国际主义、理性主义,阴谋论、牺牲轮、咎由自取论、反思论等等,莫衷一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些评论对中兴通讯企业以及国家政策、战略提出了过于偏激的否定:有否定中兴通讯企业的,认为其是自作孽的;有否定中兴通讯换帅的;有否定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否定国家开放战略的。还有一些评论站在意识形态高度,鼓吹以牙还牙和全面对抗。 笔者曾经是中兴通讯的一员,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特别是在欧美市场工作了很长的时间,亲身经历了欧盟对华为中兴的无线设备“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深度参与其中。 笔者以这样的身份,对中兴被制裁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两个极端方向的评论,有话要说。本文包括四部分:1: 中兴存在问题,但仍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2: 美国制裁别国企业,是一种常态;美国人的规矩,要严肃对待。3: 知耻而后勇、发展是硬道理,爱国需要理性。4: 前景预测 一、中兴存在问题,但仍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很不幸,中兴通讯二进宫,又一次站在了美国制裁的聚光灯下。很多网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中兴通讯二进宫不能原谅,认为中兴通讯未能吸取足够的教训,咎由自取。中兴通讯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风险控制方面。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之心,二是对国际政治风险估计不足。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中兴通讯所独有的,凡是开始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由中国的市场环境决定的,不是某一个企业的特定问题。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是市场经济的纯度不够,体现为政商关系交织较多,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由政府而非市场在主导。有这么一种意见,说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有40%程度的市场经济。这也正是欧美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并频繁以此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各级政府手握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以各种名目主导发放。这也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很多企业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就靠政府补贴活着。二是缺乏法治,体现为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不强。所以假货横行、货款难收,欺诈盛行、信用缺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有的很多企业以及企业家都带有“原罪”,也正是这个原因。环境如此,适者生存,迫不得已,不然也走不到今天。这些都不能怪企业以及企业家。而契约精神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两个核心要素之一(另一个为私有产权保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带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走向国际市场,在遇到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亚非拉形形色色的政治经济体制时,再加上跨文化碰撞,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产品的、销售的、合同的、财税的、人事的、法务的、政治的等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产品方面存在各式各样的产品认证与技术壁垒;销售方面存在反腐败反贿赂限制;合同方面存在各类合同条款陷阱;财税方面存在各种资金进出管制以及复杂的国别税务问题;人事方面存在劳工法律以及企业工会问题;法务方面存在知识产权问题;政治方面存在政党轮替带来的合同履约问题等等。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遭遇的国际化陷阱不胜枚举。这些问题的最深处都是如何对所在国的规则进行遵从的问题,特别是对规则的敬畏之心,绝对不能以投机取巧的心态去钻空子、耍小聪明。但这恰恰是很多中国企业或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因为在国内搞惯了。 中兴被美国第一次制裁也正是由于中兴试图以各种方式绕过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中兴作为较早开始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上述问题都经历过。我举一个很小的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次我发通知要求大家收集CI(竞争对手信息),马上有一个外籍员工回复说这是违法的。当时幸亏有一个同事站出来说我们要求的是合法的收集CI。这才解了围。我以前在讲授《跨文化沟通》的时候,经常举这个例子。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中国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西方人眼中存在着严重的认知不一致。我们对国外的各种大小环境认识不足或不同或者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规则的认识,是造成我们国际化风险的根本原因。上面这个例子从反面也证明使用外籍员工从事敏感岗位,要慎之又慎。 中兴美国事件的发生正是聘用的美国员工向FBI举报的结果。因为双方的认知不一样,对规则的理解不一致,何况他面对的还是一家外国企业,没有那么多忠诚度。 也正是这些问题倒逼中兴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就像中国加入WTO倒逼国内市场改革一样。应该说在经历了各类合规问题后,中兴的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建立的还算不错的,在中国企业中我认为是领先的。但中兴最大的问题在于思想意识上缺乏对规则的真正的敬畏之心,有耍小聪明的嫌疑,导致同一问题反复发生。以反腐败反贿赂为例,见诸报端的有:2007年菲律宾贿赂事件;2008年Telenor(挪威电信)贿赂事件;2013年蒙古行贿风波;也许有人会说贿赂是电信行业公开的潜规则,朗讯、西门子、爱立信等都曾经发生过贿赂丑闻,并遭美国调查。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兴的同城兄弟华为在这方面见诸报端的却很少。正是这样的企业基因,导致美国制裁事件再次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这也是最不可原谅的地方。尽管美国人本次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拿中兴当靶子,小题大做,但中兴确实存在重大失误,又一次被美国人抓住了把柄,给了美国人借口。中兴的这个问题,在美国这个最难缠的对手手中,加上当下敏感的中美关系环境,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成为了致命的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艰难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兴今天碰到的问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然结果,即便没有“中兴事件”,也必将会有其它大公司事件。但这也必将推动中国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并倒逼中国市场加速改革和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学费交的有点大。欣闻中兴全员学习考试合规管理,这是很好的事,有助于从思想深处,真正改变对国际规则和风险的认识,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百利而无一害。 尽管如此,中兴仍然是一家伟大的值得尊敬的企业。这是一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公司,是一家为8万名员工、全球客户、全球供应链以及股东和社会贡献着光和热的公司。作为一家产值超千亿的深港两地上市企业,他的企业经营管理在中国众多企业中仍然是出类拔萃的,尽管他跟同城兄弟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大。他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通过自身艰辛的实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经验,培养和输出了国际化人才,不论中兴通讯的国际市场做的怎么样,存在多少问题,在经验积累和人才培养上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对中兴,我们需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苛责,少一份取笑。 二、美国制裁别国企业,是一种常态;美国人的规矩,要严肃对待。 中兴这次被美国制裁,主流意见都上升到中美贸易战,中美战略博弈的政治高度。笔者的意见,有政治考量的成分,但微观层面的因素也不要选择性忽视。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不宜过度拔高解读。美国制裁别国企业是一种常态。 大家还记得前几天美国制裁俄罗斯铝业(俄铝),导致俄铝股价当天大跌50%,紧接着又跌30%。一个现金流良好和竞争力明显的健康公司活生生被整的这么惨。(我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同在香港,为什么中兴立即停牌了,俄铝不停牌?金融人士给解答一下。)俄铝被制裁主要是政治因素。 但美国人以法律问题制裁了大把的公司。美国有几个著名的法律制裁,是美国以国内法制裁国际企业的武器。一是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如《防止向伊朗、朝鲜和叙利亚扩散法》等;二是232调查和301调查,232调查是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301调查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三是《反海外腐败法》; 四是基于《爱国者法》等法律的反洗钱制裁。 下表列出了年因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遭美国制裁的国际性银行及被罚金额。
从中可以看到,中兴因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而被罚10亿美元,跟其他国际企业相比,并没有因为其中国身份而被区别对待。反而是法国巴黎银行被罚了90亿美元的天价,连法国总统求情都没有用。长期以来,中国有大批企业因为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而被制裁,特别是军工企业,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精密仪器进出口公司、保利公司等。 232调查和301调查被美方频繁使用,成为贸易保护的“核武器”。最近特朗普政府出台的钢铝关税就是基于232调查。 而美方对中国清洁能源如光伏行业发起的就是301调查。本次美方对中国500亿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也是基于301调查,此外京东方出现在了美国301调查名单中,导致股价大跌。美国威胁限制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也是基于301调查。这两个调查打击面都非常大,都是全行业的。 在《反海外腐败法》方面,先后有以下案例:2008年,西门子承认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支付3.5亿美元罚金。2011年,德国电信及其子公司匈牙利电信因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被罚款9500万美元;2016年2月,荷兰电信运营商VimpelCom同意支付7.95亿美元,以了结美国与荷兰当局针对其在乌兹别克斯坦行贿问题进行的调查。这是全球反腐败历史上第二大罚单。2016年爱立信遭美国司法部及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可能与该公司在中国的腐败问题有关。 从上面可以看出,美国利用其国内法制裁其它国家企业,针对的是所有国家的企业,不单单针对中国。那么多公司被制裁被处罚,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待法律是严肃的,是不容置疑的。在法律面前,美国人是不会区分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是盟友国家企业还是敌对国家企业的,一视同仁。中国的企业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中国人的那点小聪明小伎俩逃不过美国人的法眼。美国利用国内法实施国际制裁,是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但是美国拥有一超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科技霸权,能够把美国的意志强加给全世界。这一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被改变,全世界的企业只能选择遵从,向美国这个“黑老大”低头。因此认真对待被美国制裁的风险,认真对待美国人制定的“规则”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以来,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以“美国优先”的规则,通过单边主义和经济霸权,强力改变国际社会普遍规则,给全世界经贸秩序带来了极度的震荡和混乱。特朗普政府退出了TPP协议,重谈北美自由贸易,重谈与韩国的自由贸易,推出钢铝关税并强迫盟友选边站,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特朗普这条疯狗,在全世界乱咬。在这个失序的世界,强权就是公理,此时此刻,对于国际化企业来说,尤其需要小心,避免撞上枪口,成为特朗普与全世界博弈的牺牲品。 三、知耻而后勇、发展是硬道理,爱国需要理性。 中兴被制裁,中国人被美国人卡了脖子,无“芯”的局面再一次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心,已经被美国人刺痛了太多次。银河号事件、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南海撞机事件等等。 被炸的南联盟大使馆,2007年我去过。站在被导弹击穿的三层小楼面前,无名的怒火燃烧在心中。这是公然的挑衅、赤裸裸的羞辱。但是我们只能化悲痛为力量,蛰伏前行,以积聚力量。
1:不宜鼓吹对抗。我们没有跟美国全面对抗的实力和资本。看看朝鲜,看看伊朗,看看俄罗斯,在美国一超独霸的情况下,选择跟美国全面对抗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包括在通讯领域,实现了局部的崛起。但这种崛起还很脆弱,经不起风催雨打。而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建立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韬光养晦”,才主动融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中,参与了经济的全球化,收获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红利,并维持了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大局。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建立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上,建立在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和秩序上,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已经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中美作为G2成员,中美关系决定了世界秩序。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对抗,则新冷战开始。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大局出发,维护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大局是中国的唯一选择,保持战略定力,非常重要。当然要塑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少不了博弈与碰撞。网上各种民粹主义的口号,实在不可取,除了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外,于事无补。 2: 蛰伏与低调 近些年来,中国人特别陶醉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并到处炫耀,造成了一种自大的心态。从《厉害了我的国》受追捧就可见一斑,这种心态要不得。在企业层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我就举华为中兴的例子。在华为中兴快速崛起后,欧美通讯制造企业就快速衰落,到2011年只剩下爱立信、阿朗、诺西以及华为中兴5家主要企业了。这个时候,华为喊出了“2+1”,即两家欧洲企业,一家中国企业(华为当然指华为),中兴紧接着喊出了“1+2”,即一家欧洲企业,两家中国企业(华为+中兴)。 从战略上来看,是好事。可是不能到处宣传啊。这让美国人情何以堪,美国人心里想我是零啊。然后美国人祭出了杀手锏:不准玩了。 所以大家看到了,华为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中兴这次被制裁了。特朗普想要让美国人在5G领域重新伟大起来。我举这个例子不一定准确,但是我们确实需要蛰伏,需要低调,少去刺激美国人。美国人面对自己的相对衰落,已经很焦虑了,他们已经在焦虑中选出了一个不正常的特朗普。在国家层面也是这样,快速高调的推动了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这些对美国人的刺激都很大。中国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仍然左右不了世界,反而是很容易被别人左右。 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全社会层面,都需要继续蛰伏、继续低调前行。 3: 抓住有利时机,真抓实干表面上我们要低调,暗地里要真抓实干。美国这次对中兴的制裁,对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首先,帮忙中国社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那就是“自主可控”。 这必将推动中国政府和社会加速投资研发各种被卡脖子的领域。其次,特朗普这次捅破了通讯行业既有的生态系统,将加速生态系统重构,这一重构过程中,将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美国。 本来美国人占据通讯行业的制高点“芯片”,中国和欧洲占据中低端,大家在一个产业链上和谐共存,分享盛宴。美国人对中兴的制裁,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大家看到了:Facebook宣布要自造芯片,并组建了半导体团队;阿里巴巴宣布要自造AI芯片;小米宣布要与联发科合作(小米主要采用高通芯片)这对于芯片独立制造企业来讲,是非常大的利空,是釜底抽薪。在这个过程,开发适合自身的芯片,就给中国的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一宝贵的时间窗口,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供应链优势,以及在AI领域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芯片行业,加大投入,早日占领制高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全产业链的公司,也没有全产业链的国家,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产业链往价值高处攀登,占领制高点,掌握别人的命运。
四、前景预测
本次被制裁对中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即便不死,也是重伤。福布斯甚至给出了破产的预测。首先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该事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美国人在贸易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对华遏制的意志不可低估。特别是按照外交部的说法,目前中美双方都是隔空叫阵,但是却没有开启谈判。在国家层面都没有谈判的情况下,何来谈判中兴被制裁这个问题呢。因此中兴事件不会短时间内解决。
其次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公告,禁令已经立即生效,没有任何时间缓冲的余地。对中兴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抢救不及时,在短时间内无法摆脱制裁的话,则全球的客户将流失殆尽。即便摆脱了制裁,估计美国人仍然会故伎重演,仍然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兴头上。这对于中兴的全球客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中兴第一次制裁被解决,对中兴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某种程度上有加分作用,给客户的感觉是中兴有能力解决问题。但是第二次,就不一样了,客户会思考会不会还有第三次、第四次? 把网络交给一个供应链随时可能出现问题的企业是非常不理智的。中兴的国际客户流失不可避免,加上中兴的国际市场不算成功,中兴很可能收缩为一家国内市场企业。 多难兴邦,知耻后勇。我们要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兴公司的智慧,相信中国政府能够挽狂难于既倒,也相信中兴通讯能够壮士断腕、浴火重生,真正开启合规化经营。更多信息,请加小号延伸阅读:赵楚:反思中兴事件,要避免这几个误区 近日,中兴公司(全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缩写:ZTE Corporation;00063/ SZ,1997; 00763/ HK,2004;本文简称中兴公司)遭美国商务部制裁事件成了公众舆论新热点。美国商务部门宣布的处罚极为严厉制裁,除了面临差不多3亿美元天价罚款(根据2017年协议已缴纳8.9亿美元罚款),还宣布拒绝中兴公司在美国的出口许可,而且,在全球范围内,7年之内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公司有进行业务合作。实际上,就是禁止一切美国公司与中兴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由于中兴公司通讯类产品所需要的美国进口核心部件,以及2012年以来美国处罚在公司利润表现方面的例证,顶着中国全球型企业史无前例的最大一笔因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而遭受的罚单,因此,有业界评论者直言,这几乎意味着中兴公司的灭顶之灾。时值中美贸易战烽火正盛。消息公布后,中兴,这一中国号称规模最大和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全球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果然在深圳A股市场和港交所同时停牌,其被封杀遭遇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引发纷纷热议。在已有的讨论中包含各种视角的反思,这些思考都有相当的启发和参考价值;然而,由于国内常见的观念局限和误导,更由于不同利益动机的相关方推波助澜的意见引导,在有关的讨论中不乏值得严重辨析的基本观念。新兴高科技产业是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动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变故,对于国家和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对这些观念的讨论关系到人们如何更深入地认识中兴事件,并从中汲取真正的教训。这时候尤其应该温习一个历史上反复被忽略的教训——反思,经常也是一件充满误区,非常危险的思想历程。摆脱空洞的阴谋论泛政治化思维中兴公司此次遭处罚的详细情节已有广泛报道。仔细梳理中兴公司此次被处罚的缘由,正如国内顶级合规专家王志乐的总结(参见《周说》公共微信号,i-zhoushuo:《合规专家王志乐这要看中兴被美国制裁:合规已成全球型企业核心的软竞争力》):非常简单,就是中兴公司忽略了国际化营运中的合规问题,在对待美国有关部门调查及其后的落实和解协议过程中不诚实。换言之,美方处罚是有严格的法律依据的,是对中兴海外公司及总公司调查应对行为的法治回应。虽然中兴是一个体量庞大的高科技企业,但接受业务开展国法治约束,包括接受其行政监管,这与中国政府和法治对驻华企业的权力对等,是天经地义之事。同时,这件事也是一桩目前仅涉及中兴公司的个案,并无更复杂的国际政治或两国关系背景。据媒体报道资料,位居中国500强企业第150名的中兴公司不仅是一家已经全球化的国际性高科技大企业,由于其源于中国的根基,该公司还是一家在国内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布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公司。中兴公司是中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和863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承担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IPv6路由器平台、国家信息示范网(3Tnet)等多项863重大专项课题;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色彩浓厚。信息化时代的通讯产业本身是当代具有特殊军民两栖意义的高科技基础性产业。因此,在本次制裁令面世后,一种很有影响的议论随即在国内互联网出现,认定美国此举意在摧毁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智造2025计划”,是类似教科书上当年苏联撤回专家,停止技术援助的“掐脖子”行动。更有甚者,更有人大力宣扬此举所谓对华冷战政策内涵。冷静观察,必须说,这种泛政治化的阴谋论思维并无根据,而且实为误导。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本次美国激活的对中兴公司制裁令并非源于眼前政治现实。美国商务部门对中兴公司的最初立案调查始于2012年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直接缘由是中兴公司在知晓美国《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的情况下,“仍将包含有美国制造的受限类配件和软件产品出口到伊朗,以获取伊朗公司的合同,并参与当地庞大的通讯网络的供应、建设、运营及服务,这些 合同金额达到数亿美元”。到2016年,依然是奥 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才正式将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并采取具体管制措施。。其间,2012年,美国德州一家法院对中兴通讯发出传召函件,而2013年,中兴公司继续以一家无锡隔断公司为手段,继续与伊朗有关业务。2014年,美国调查人员在中兴公司高管随身携带的电脑中发现公司两份“规避方案”文件,因此获得公司违法证据。(王志乐,周说)2016年,美国从处罚措施形成。2017年,中兴公司出于对美国业务的重视和美国核心部件的依赖,提出和解,但拒绝配合美国派驻第三方调查者进入公司,于是导致串谋非法出口、阻挠司法与虚假陈述,也即是伪证三项刑事指控,据此判处8.9亿美元罚金,暂缓额外3亿美元罚金,视中兴承诺的内部措施执行情况决定是否启动7年制裁令。但中兴公司并未良好执行与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签署的和解协议,包括承诺处分有关涉案员工。可见最初美方的处置没有赶尽杀绝,本次激活制裁令是中兴公司自身执行协议不力招致的。从这一时间过程看,美国历经三任两届分属两个政党的政府,政治的氛围虽有变化,但要说其中有包含一贯政治和政策理念的因素,这是难以说通的。中兴公司的作为与中国政府要求驻外企业遵守所在国法律的精神也是完全相悖的。这一切都与政治关联甚少,与中国自身的高科技产业政策也难说有可坚实论证的直接因果联系。中兴公司的核心芯片来自美国出口许可,公司在美国设立有分公司,有不小的业务规模,目前制裁主要对象涉及的也包括美国出口企业与美国可能的相关公司。而此前,此类制裁也曾针对日本和其他国家公司。因此,将这一美国内部的司法和行政个案处罚行动归结于中美政治关系,以一种冷战式的阴谋论思维予以诠释,这是有人在运用一种别有用心的搅浑水舆论策略。泛政治化的冷战思维无助于认识本次事件的真实情况,也导致无从总结本次代价高昂的事件所包含的真正教训。简单的时间线梳理还可以表明另一点,本次的激活制裁与目下的中美贸易战纠纷也并无直接的关联。事实上,拒绝中兴公司出口许可实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消除赤字的要求相反,因为,无论中兴公司的在美芯片采购,还是对美投资,都是有利于消除中美贸易赤字的。本次制裁令暂未涉及其他同类的中国公司也是一个旁证,表明美国在可能引发的政治猜疑方面相当克制。这也意味着,此后如果仍有类似的涉华案件,美国仍将循个案合规处理的方式进行。美国不希望因此类事件对微妙的中美政治和经济战略关系火上浇油,中方公众舆论对此应予特别注意,不能持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因为,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敌意是互动和传染的,一旦演成全面对抗,则对双方,尤其对于中国有关企业,可能意味着不下于中兴公司的灾难和代价。这不应该是负责的言论者愿意看到的。更进一步,应该看到,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对华政策的传统政治议程正在减弱。尤其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总统,其对外政策,无论中俄,还是伊朝,都更聚焦于标志性的务实政策目标,而不是美国传统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目标。这是今天人们观察和讨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全盘关系必须注意到的基本现实。认清国家、跨国公司和公众利益界限本次中兴公司制裁令的讨论中,最令人们激动的是制裁带来的得失问题。人们不假思索地将制裁造成的公司损失等同于中国的国家利益损失。这种认识是基于未经反思的重商主义传统观念,而无视了现当代全球型企业的独特运行逻辑。关于过去30年来成长为国际化巨型企业的中国公司,评论者往往容易注意到两个基本的动力,即中国本身的巨大市场推力,以及高科技软硬件较有好的国际采购环境。容易为人们忽略的是长期以来传统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企业观念。其实,这种观念既为现实的政策所推重,又是这类企业成功后作为自身公众形象宣传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鲜少意识到,相对于个体和国家,公司,更不要说跨国的全球型公司企业,他们自身本是有特别自我认知和利益的非国家实体,有其自身的利益扩张诉求。每一间大公司,中兴也罢,微软也好,乃至麦当劳,肯德基,苹果,他们固然都有与母公司所属国各种国家和公众利益一致的地方,但不可讳言的是,这些国际化的巨人考虑发展与业务更多地是其自身的切身利益,尤其自身行动理念和逻辑,这其中经常地与国家及公众的利益是不尽一致的,甚至在许多情境下是互相冲突的。这在现当代关于跨国公司的论述中已是老生常谈,这在最近美国关于脸书(Facebook)公司的泄密案件中也可以清楚得到证明。明了这一点,对于本次中兴公司事件的得失会有不同于一般的认识。中国公众习惯于为源于中国的全球型企业感到自豪,因此视此次美国商务部门对中兴公司的处罚为对中国的惩罚,然而,应该看到,就目前报道的事实看,中兴公司的有关作为,正是损害中国公司商誉和动摇全球对中国商业信心的事情,是国家与公众利益的损害者,而不是建树者。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和资金提供者,中兴公司的被制裁在全球以十分醒目的方式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负面,而不是正面形象。本次事件这种附带的负面效应及软力量损失是不能忽视的。即使从实质部分说,中兴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研发使命,但这些任务是以国家公共投入为代价的,国家投入的前提是公司将合法合规地推进自身的业务发展,顺利完成重要的技术研发任务。然而,目前的中兴公司危机现状表明,该公司并不是一家可以有效运用公共投入与资助,顺利产出公共科技研发任务的公司。当然,作为上市公司,公司经营上的不法和不当,直接地危害了包括国有资本的公司投资者利益。对这样的论述有异议的读者可以从此前关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一号”的过往报道中自我印证。换言之,目前由于该公司自身行为不当所带来的公司危机,也同时把重大公共投入项目带入本应避免的危机状况。这也可以说,该公司的行为直接和间接地危害到公共利益。这与脸书公司不当保护个人用户资料,导致美国公共选举遭损害,几乎如出一辙。对此,传统自豪感话语是无法掩盖的,也为未来公共投入与资助政策的厘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就像奥特曼不是澳大利亚,中兴公司也不能等同于中国。信息化时代的跨国公司与上一波全球化时代的巨型国际卡特尔在有一点上是一样的,其利益边界经常超越于国家和公众之上,无论在公共舆论,社会塑造,还是在国际政治议题上,它们都有不可轻忽的自身议程,是国家和公众务需时刻警惕、规制和驯服的对象,而不是一国之内打特定国旗的超级圣诞老人。本土经验不足以支撑全球型企业营运回到中兴公司本身的行为和遭遇。本次事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自2012年事发到今次激发制裁令的日,前后迁延4年,中兴公司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采取必要措施,亡羊补牢,纾解这一关系公司生死存亡的危机,但该公司没有这样做。这一令人惊奇的失误何以至之,具体内幕尚无详尽资料描述,但从已有报道中不难窥见一斑——简而言之,即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的本土观念与经验对当代国际化营运与生存并不适应。纵观中兴公司一类快速成长的高科技全球型企业,在其成长的基础方面,中国特色市场的积累和国际核心部件采购的可行性,都是其决定性的因素,而国内市场的巨大积累则是其基本的根基。基于特色市场带来的企业文化中一个很显著缺点是,缺少规则和法律意识。充满成功体验的本土市场给这些企业一种胎记般的本土观念和经验:只要有足够的体量和能量,一切危机都是可以靠拖延、敷衍和玩弄三十六计式的“智谋”予以“摆平”的。急功近利的眼前利益诉求战胜了本应具备的现实感和危机感。一个核心软硬件完全依赖美国特许出口的全球型企业能置美国执法和行政于不顾,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公司决策和指导者对包括来自内部法务合规部门提出的应对要求不予重视,继续侥幸地从事明知有严重后果的交易!大公司经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从前不久脸书创办者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表现,可以对比中兴公司在美国事发后的作为。中兴公司忽略美国司法与行政的严肃性,无论在和解协议前,还是之后,都没有真正采取重大措施,应对这一牵涉公司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机。据报道,在2012年危机初起时公司内部应对研讨时,竟然有所谓“主战派”,即主张强硬拖延和对抗的意见占上风。这种触目惊心的失误,如果熟悉国内大公司公关,人们不应对之感到惊奇;因为,这正是危机情境中它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一句话,中兴公司这样因中国市场成功和社会支持而迅速成长的全球型中国企业,虽然体量已达到国际化的级别,但其思维和大脑却仍局限在中国本土的观念和经验之内。其危机应对迟钝和无理,充满侥幸心理,以为花钱可以消灾,以为大而不倒,以为公众及国内舆论的支持可以作为王牌。可以大胆地断言,这样的心态和做法,绝不会仅仅是中兴公司的专利,在同期成长的类似中国全球型企业中,这样的观念和经验绝非没有影响,有的,只是程度深浅和危机显隐之别而已。在这种本土化观念和经验局限的深处,实际上是中国全球型企业更深层的决策和人才危机。这些公司虽然已经具备全球性市场的业务能力,但在人文素养和知识方面,在相应必备的国际化政治与社会了解方面,这些体量如同泰坦的大公司尚没有自觉的意识,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团队和有效决策研究与辅助系统。这些企业往往都是科技和营销导向的,主导这些企业的往往是来自理工教育背景的人士,甚至其他更不相关中国本土经历的人士,毋庸讳言,在他们心目中,他们的成功本身就是无往而不利的不容置疑的终极决策资源。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平常言论中对内的民族主义主流话语与企业实际置身的全球化环境有任何矛盾之处。他们以为,在一个信息完全全球化的时代,这种内外有别,公共形象与企业实际操持有别的两面政策永远可以令他们内外通吃。他们对于公司业务实际和燃眉的国际技术采购依赖失去了现实感。全球型企业人才团队和基本观念都必须是全球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中兴的遭遇确实可以如部分论者所说是好事,因为,此后,任何中国全球型企业都必然会在自我意识,合规合法行为,乃至国际化决策和人才团队等方面给予特别的重视,进行刻骨铭心的自我反思,从而更新有关政策和操持。这会为中国全球型企业更扎实地适应全球化发展与生存提供新的起点。已有报道指出,中兴公司本次被制裁的情节其他著名公司亦有所牵染,我相信,中兴公司如此触目惊心的覆车之鉴会令其他公司汲取教训。诚然,当代民族国家竞争与大国竞争是确实存在的政治现实,对于全球型企业来说,不仅中国企业,也包括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都面临如何适应这种竞争必然带来的各国安全关切问题。从长远看,大国经贸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大国政治和安全关系的缓解与升级,从现实着眼,只能说,企业能做的首先是国际化的合规和守法操作。历史上从来没有绝对无限定的国际化企业运营环境,今后也不会有这样的环境,国家军事及综合安全需求会局限外国企业经营者,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本应具备的起码常识。与那些三十六计式的“作弊勿被捉住”思维相反,只有中国全球化企业在驻在国的模范守法合规行为才是中国经贸进一步全球成果的保证——合规守法和促进全球科技合作,进而促进经济与良性社会与产业合作交流,这是中国全球型企业的时代使命,也是有利于其自身成长的必修功课。如此思维才会带来更有利和友好的国际技术采购与市场环境,才能更有利于这些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即将打开""小程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量化精灵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量化精灵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关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