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14nm低压U笔记本待机功耗的待机功耗是多少

酷睿i7 8550U性能如何?Intel第八代酷睿i7 8550U低压处理器全面首发评测
互联网 & 08-24 09:53:53 & 作者:佚名 &
Intel第八代酷睿本周解禁,此次酷睿8代处理器分别有i7-8650U、i7-8550U、i5-8350U和i5-8250U四款处理器,本文下面就带来了第酷睿i7-8550U的性能评测,大家参考下
前一阵随着8代酷睿的消息放出,所有人都对这个i5就拥有4核心的CPU充满了期待。是因为AMD放的大招吗?此次发布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分别有i7-8650U、i7-8550U、i5-8350U和i5-8250U四款处理器,本文下面介绍是8代酷睿i7 8550U测试。
2017年注定是PC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AMD 锐龙出海给活力逐渐丧失的PC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时至年中,笔记本端的&核战争&也蔓延开来。Intel 第八代酷睿本周解禁,首发的移动低电压处理器全线升级到四核心八线程规模,为用户带来了非常明显的进步,非常厚道。
相关阅读:
4核8线程PK标压HQ!8代酷睿i7 8550U测试
周一我们已经放出了,不过由于功耗墙和温度等原因掣肘,成绩并不理想。今天我们从其他渠道拿到了i7 8550U 的笔记本测试平台,将为大家带来Kabylake U Reflesh 完全体的性能对比测试。直白的说在前面,默认状体下i7 8550U 性能比i5 8250U 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在一些条件下确实可以同HQ i7相提并论了!(反之解开功耗温度限制后i7/i5 U的差距幅度减小很多)
Tick-Tock 节奏一直运行到14nm初期
自2006年Tick-Tock的架构/制程轮换节奏确立以来,Intel一直在CPU领域占有优势,但随着摩尔定律逼近失效,这种技术演进路线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先是14nm自身难产导致第四代酷睿延寿衍生出了Haswell Reflesh家族,后是14nm的排头兵Broadwell几乎缺席桌面阵营(服务器大量存在,桌面仅有两款PGA型号),Tick-Tock有夭折的危险。
Kaby Lake U Reflesh 内核
面对扰乱路线图的后果和10nm制程研发方面的困难,英特尔迅速调整了技术路线,决定将14nm制程延伸使用,采取优化迭代的方式,连续推出KabyLake(含Relfesh)与Coffee Lake两代新架构处理器。
10nm的Cannon Lake 将与Coffee Lake并存 中间插入了KBL-U
第八代酷睿移动首发版就属于KabyLake Reflesh 家族, 相比KabyLake主要优化制程的特点,Kabylake Reflesh/Coffee Lake 的变化在于增加核心数量。桌面端i3 8000系列将解锁四个物理核心的新成就,i5、i7 系列将化身六核心处理器,获得大幅度的性能增强。在移动端,首发的i5/i7 8x50 U 低电压系列破天荒地在15W功耗基础上加入了完整四核心八线程规格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实惠。
i7 8550U等CPU规格
根据Intel本周发布的相关白皮书、PPT信息,我们将第八代酷睿移动低电压系列的信息为您汇总如下。
KabyLake Reflesh -U (此前误认为的Coffee Lake)规格惊人
同此前一样,KabyLake Reflesh -U 全系列都是低电压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均为15瓦。与之前不同的是,KabyLake Reflesh -U 已知四颗X50结尾编号的处理器全部都是四核心八线程的&真i7 &规格,其中两颗i5 的三级缓存为6MB, 两颗i7 的三级缓存为8MB。
官方宣传整体进步百分之十五
低电压系列八代酷睿官方认为最高提升百分之四十
KabyLake Reflesh -U 系列中,i5 8250U到i7 8650U 依次提升100MHz 基准频率,i5 8250U 的单核睿频为3.4GHz,i7 8550U 的单核睿频为4.0GHz,体现出Intel 惊人的制程工艺水平。
Kabylake U Reflesh 渲染图
相比于前代i7 7000U 系列,i5 8000U 系列同定位价格要稍微低一些,核心数一概增加两个,频率基本维持一致,属于近年来稍有的加量降低价格的诚意定位。
测试设置和内容方法
由于NDA限制,i7 8550U测试平台的细节我们不能透露,对比平台包括联想潮7000 13英寸笔记本、微星GT75VR 十热管旗舰游戏本等平台。
测试平台信息
本次测试分为理论测试、渲染测试、转码测试和应用测试四个方面:
一:理论测试包括Wprime 圆周率计算、3DMark Firestrike 物理测试、国际象棋整数运算和CPU-Z 1.80.1 X64 Benchmark。
二:渲染测试包括X264 HD Benchmark、X265 HD Benchmark、Adobe Media Encoder 2017 HEVC转码测试(将 分辨率46Mbps 2.39GB视频转为p65编码 1080P 5Mbps视频)。
三:解压缩使用Winrar 5.40 x64 将Adobe Photoshop CC 2017的安装文件打包计时对比;Photoshop 环节使用14张D750 RAW 文件导出加堆栈降噪处理,计时对比。
注:微星GT75 VR 加入的缘由是i7 7820HK相比i7 7700HQ 更容易降频到2.8GHz以下,游戏本平台双通道有加成,所以我们将其一组对比频率设为略低于i7 8550U的2.7GHz。
处理器频率功耗考察
由于目前的AIDA 64等软件对八代酷睿支持有限,睿频规则读取不准确(Aida 64 只能读出最大睿频)。我们使用多款评测工具和HWINFO 工具对i7 8550U的频率功耗进行考察。
AIDA 64 读取处理器信息
AIDA 64 读取处理器信息
CPU-Z 规格信息
Winrar 解压 实时频率约稳定2.67GHz(衰减后的结果 四分之三压缩时间)
Wprime 2.4GHz 1024MB百分之八十时间比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经验30926 米
威望131 米
在线时间1180 小时
版本8.4.26
陪MIUI度过漫长岁月...
机型红米Note3
签到次数81
MIUI版本8.4.26
本帖最后由 耗子1996 于
16:41 编辑
今天中午,高通正式发布了全新芯片——骁龙450移动平台,是骁龙435的升级版。骁龙450处理器定位中端智能手机平台,采用14nm制程工艺,相比之前28nm效率大大提高,功耗减少。
1.jpg (24.73 KB, 下载次数: 6)
骁龙450采用14nm制程,是骁龙400系首款采用该工艺的产品。
2.png (28.15 KB, 下载次数: 0)
和骁龙435类似,作为性能最强的骁龙400系列处理器,骁龙450处理器依然采用Cortex A53核心,但使用14nm制程工艺,另外高通也将核心的频率由骁龙435的1.4GHz提升到骁龙450的1.8GHz。新的Hexagon 546 DSP相比之前的骁龙400系列DSP快5倍,想必是加入了一些骁龙600和800系列处理器中的技术。
高通骁龙450处理器支持60FPS视频拍摄和回放,支持最高1300万像素双摄像头,USB3.0和QC3.0快充。另外和骁龙435一样,支持X9 LTE modem。
骁龙450处理器配置了修改过的Adreno 506 GPU,添加支持Vulkan和DirectX 12,这款GPU实际上师从骁龙625处理器,这也是一款性价比超强的处理器,采用14nm工艺(Adreno 505 GPU是28nm工艺),带来不错的性能和功耗表现。
3.png (24.52 KB, 下载次数: 0)
综合来看,骁龙435几乎可以视为降频版的骁龙625,后者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高通最热卖的明星级中端SoC。
4.png (37.96 KB, 下载次数: 0)
另外,高通表示,骁龙450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出货,所以最快10月份见到相关手机,大家认为小米哪款手机会首发搭载呢?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有删减修改,仅为分享、传递内容和信息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UGC转载小组及MIUI论坛。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经验21139 米
在线时间536 小时
版本V9.5.14.0.OEICNFA
机型红米Note 5
MIUI版本V9.5.14.0.OEICNFA
红米五最有可能!
经验9341 米
在线时间152 小时
版本8.4.26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86
MIUI版本8.4.26
红米5低配版
经验3646 米
在线时间40 小时
版本7.9.21
积分 40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7 积分
积分 40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7 积分
机型红米手机4 高配版
签到次数45
MIUI版本7.9.21
红米5标配吧
经验5447 米
在线时间80 小时
版本8.4.26
积分 61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78 积分
积分 61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78 积分
机型红米手机4 高配版
签到次数78
MIUI版本8.4.26
经验140 米
在线时间25 小时
版本V8.2.2.0.LAICNDL
积分 1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积分 1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机型红米手机3
MIUI版本V8.2.2.0.LAICNDL
是不是625的对手
经验5402 米
在线时间70 小时
版本7.11.23
机型红米手机4 高配版
签到次数298
MIUI版本7.11.23
这款处理器比联发科p15绝对秒杀啊!魅族手机也用了联发科p15处理?
经验5402 米
在线时间70 小时
版本7.11.23
机型红米手机4 高配版
签到次数298
MIUI版本7.11.23
红米5高配版和红米note5很有可能采用骁龙626,标配版采用骁龙400系列的最新骁龙450
在线时间81 小时
积分 1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积分 1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机型红米手机4 高配版
MIUI版本7.6.8
通过手机发布
红米5低配,高配626
经验11548 米
在线时间149 小时
版本8.3.15
机型小米Note3
签到次数62
MIUI版本8.3.15
怎么不跟820比??
MIUI七周年
新版论坛APP
更新新版APP
小米7周年勋章
2017米粉节晒单赢专属勋章
UGC内容产出
“澎湃S1 ”芯片纪念勋章
参与活动回帖可得
参与红米Note 4X活动
灵魂画手勋章
参与灵魂画手活动
2017年小金鸡勋章
回复2016年度评选活动贴
APP 1000万
MIUI论坛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纪念勋章
小火箭勋章
神舟11号 话题活动
MIUI 300周
MIUI 300周更新纪念勋章
为奥运加油勋章
为奥运加油勋章
MIUI 8纪念勋章
MIUI 8纪念勋章
小米六周年
小米六周年米粉节
MIUI 7纪念勋章
小米商城购买纪念勋章
论坛APP购买小米商品获得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已关注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六周年
MIUI六周年纪念勋章
2018新年勋章
参与回帖活动
2017圣诞节勋章
参与回帖活动
MIUI3亿用户纪念勋章
参与回帖活动
感恩节勋章
参与回帖活动
万圣节勋章
参加回帖活动
米兔月饼勋章
参加回帖活动
MIUI 9纪念勋章
MIUI七夕鹊桥勋章
圣诞节勋章
参与圣诞活动
全局搜索纪念勋章
参加全局搜索内测
小米众筹2周年
参加回帖活动
优秀解答组
优秀解答组员专属勋章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14nm&Broadwell-U的发布意味着Intel新工艺终于开始普及了,第八代核显的进步也非常明显,那么经过了连续几年要么不到10%、要么简单提升频率凑数之后,今年能看到多少性能上的提升呢?能够刺激消费者升级吗?具体如何还要等待未来拿到新品后实际测试,这里不妨先看一些理论上的数据。14nm时代了&Intel的性能提升多少?这一代因为以新工艺为主,CPU架构并未做太大变革,但也有一些改进,涉及乱序调度器、载入存储、二级缓存、TLB、浮点乘法器、Radix-1024除法器、分支寻址预测、加密指令加速等等。总的来说,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可以提升大约5%。好吧,还是很微弱,但大家也应该看到了,Intel现在不会刻意追求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因为一则“性能过剩”是有道理的,二则更关键的是功耗、能耗比。Intel&Broadwell的原则是2:1,即要提升2%的性能,功耗增加不能超过1%。&14nm时代了&Intel的性能提升多少?当然,更多的提升在GPU方面。Intel给出的数据是,Core&i7-5600&HD5500(24个单元)相比于Core&i7-4600U&HD4400(20个单元),3D图形性能提升最多22%,视频转换性能提升最多50%,办公性能提升最多4%,电池续航延长1.5个小时。这种官方数据自然有很大水分,但至少说明新核显的图形和视频性能会有明显的进步,整体功耗也更低了。14nm时代了&Intel的性能提升多少?而如果拿18W&Core&i5-5300U去对比四年前的15W&Core&i5-520UM,那进步幅度就更令人瞩目了:3D图形12倍、视频转换9倍、办公2.5倍、电池续航2倍、唤醒速度9倍。14nm时代了&Intel的性能提升多少?刚才说到功耗和电池续航,这无疑是现在更重要的地方,也因此Broadwell主攻笔记本移动平台。Intel也给出了两组数据,称在Windows&8.1待机、高清视频播放两种状态下,i7-4600U续航分别可坚持10.1、8.7小时,分别比上代延长一个和一个半小时。顺带看一些相关资料:Smart&Sound技术:芯片组内整合专用的音频DSP,支持MP3/AAC解码、Waves/DTS后期处理、语音唤醒,而且是完全可配置、可编程的,有点类似AMD&TrueAudio,Intel也在考虑开放SDK。14nm时代了&Intel的性能提升多少?WiDi&5.1无线显示技术:可以支持DX9/11全屏游戏,以及4K超高清输出,还提供WIDi适配器“Actiontec&Mini2”,HDMI接口,40美元。Wireless&AC-7265无线网卡:新的M.2&1216规格(12×16毫米),直接焊接在主板上(BGA),号称峰值速度比AC-7260提升了15%,并改进了连接稳定性,还说待机功耗降低50%、工作功耗降低3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的博客: http://my.pconline.com.cn/206399/
思多雅源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质朴哲学与古希腊思辨哲学的结合,代表着严密与严谨的思想与行动。
,但首批仅限超低压版本Broadwell-Y,而且仅有区区三款型号,虽然起了个特别的名字Core&M也没有掀起多大风浪。今天,第二波来了,是低压版的“Broadwell-U”,按照Intel的世代划分方法,Broadwell家族都属于第五代酷睿。除了新工艺,这次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核显升级到了第八代,拥有一系列架构和技术上的革新,规格也大大提高(稍后详细解读)。根据核显规格不同,Broadwell-U系列中分为四种不同配置:-&28W&GT3:Iris&6100,48个执行单元,比上代顶级Iris&5100多了五分之一,不过没缓存,得等更高级的的Iris&Pro&6200。-&15W&GT3:HD&6000,也是48个执行单元,但是频率略低一些。-&15W&GT2:HD&5500,执行单元减半至24个,而低端i3是奇怪的23个。大概是因为良品率的缘故,但奇数个核显单元如何管理暂时不详。-&15W&GT1:最普通的HD&Graphics,其实还是Broadwell家族的,12个执行单元。正是因为核显的不同,Broadwell-U有两个芯片版本,其一是48单元的完整版(6×8子区块分布),19亿个晶体管,内核面积133平方毫米;其二是24个单元的精简版(3×8子区块分布),13亿个晶体管,内核面积82平方毫米。可以看出,Broadwell-U的核显采用了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每一部分24个单元,用了差不多6亿个晶体管、41平方毫米。相比之下,上一代22nm&Haswell-U的晶体管是最多13亿个,面积是181平方毫米。换言之,晶体管数量增加了46%,&面积却减小了26%!这就是14nm的魅力。24个单元对比20个单元的,晶体管则增加了2.4亿个。完整版内核图完整版内核结构图完整版芯片照:左边大的是CPU,右边小的是芯片组,仍然胶水封装精简版芯片照:可以看出左边CPU小了很多合个影,对比更明显Broadwell-U这批处理器共有多达17款不同型号,分布在Core&i7/i5/i3、Pentium、Celeron等几个品牌,均以字母“U”结尾。它们都是双核心,酷睿家族支持超线程,三级缓存i7&4MB、i5/i3&3MB、Pentium/Celeron&2MB,内存支持DDR3-1600、LPDDR3-。热设计功耗方面,配备Iris&6100核显的四款都是28W,可调至23W,其他的都是15W,可调至7.5/9.5/10W不等。所谓可调,其实就是根据负载降低频率,性能也会受到一些影响。i7-56x0U、i5-53x0U系列支持vPro博锐技术,打配核显HD&,但是没有Iris&6100。具体就不一一细说了,看图表:随着14nm&Broadwell-U的发布,Intel核芯显卡也进化到了第八代,目前已有Iris&6100、HD&等不同型号,最多达48个执行单元,那么除了规模增大之外,技术上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呢?首先在API支持上有DirectX&11.2、OpenGL&4.3、OpenCL&2.0,特别是最后一个可用于并行计算,而且这一代支持CPU/GPU之间共享内存一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异构计算。Intel还宣称,新核显其实已经做好了支持DirectX&12的准备,只等微软的新规范最终落地。换句话说,微软已经公布的DX12技术现在都支持了,未来有什么变化也都可以调整兼容。HDMI输出不算很先进,还是没有HDMI&2.0,仅支持到HDMI&1.4b,因此4K输出的刷新率局限在24Hz。新的多媒体编码器支持VP8、VP9、H.265(HEVC),但最后一个并非全程硬件加速,而是软硬件结合的方案。以上就是新核显的架构图,可以看到48个执行单元其实分成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所以能砍掉一半用在中低端型号上),并且各自又分成了三个子区块(sub-slice),每一块里8个单元。如果配置为128×SIMD8&32-bit,每个单元可以同时执行最多7个线程。同时,每个子区块的像素、Z轴填充率也都得到了提升,前端几何单元也加速了。如果你还记得Haswell的核显架构,会发现每个子区块的单元数其实减少了,以前有10个。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线程分派、数据端口、一级和二级缓存采样都要随之调整,而且由于数据带宽压力降低了,不同子区块对共享内存的争夺减轻了,会有利于提升整体执行效率。三级数据缓存也分成两块,对应每个部分,各自的容量都是576KB,其中384KB用于三级缓存内部通信,每个子区块得到64KB。这是各级缓存的架构图,注意右上角的128MB&eDRAM嵌入式缓存,还是存在的,但依然仅限于最顶级的Iris&Pro,暂时还未现身。第八代核显还原生支持半精度的16位浮点、整数,而根据Intel给出的计算规则,可以算出不同型号的32位浮点、64位浮点、32位整数性能如下:48单元的规模更大,频率也更高,性能自然在24单元的两倍之上。更多介绍可以参考此前的。&&&&&
16:31:58 修改
  官僚贵族化,员工奴隶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业绩保密化,竟聘内定化,检查形式化,待遇民工化……加薪?那是TMD的神话!!!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bbs4/logo/.gif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如何评价 Surface Book 变形式笔记本电脑?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86,505分享邀请回答207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tigergopro.wordpress.com。重量:Surface Book 我第一感觉就是轻。加键盘作为笔记本总重1516g,相对macbook pro retina 13 (1580g)重量要轻一些。但Surface Book的优势是可以作为tablet用。当我拆下屏幕拿起来时,顿时觉得这么轻(725g),和ipad pro(723g)重量一样,比surface pro (786 g)还轻,但屏幕更大,性能更好。手上拿着一点都不觉费劲,可以长时间手持做笔记,当个大pad使用。我之前用过一段时间surface,感觉这个重量出行还是挺轻便的。Surface Book比较新颖的一点是屏幕可以完全拆卸,然后反着装在键盘上,这样作tablet用时,持握手就不会再碰到键盘了。我试了一下这种方式,手是摸着舒服,但感觉还是沉,比较厚,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因此我的感触是,单屏幕可以作为tablet长时间使用,作笔记本长时间操作时还是要和键盘连在一起。想既当tablet又想有长待机时间的同学,那只能牺牲使用体验了。总结一下:重量上Surface Book (tablet)& iPad pro& 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 Macbook Pro Retina 13待机时间:因为是在store里面,我没法完整测量,只是通过平常操作,4K视频等来进行观察。作为一般办公和休闲来说(运行大型程序的先暂且搁置),主要耗电量应该就是在播放视频上,无论是上网看还是说本地播放,电池电量都会刷刷往下掉。Surface Book官网上说的待机10小时,这个应该是说作为笔记本进行视频播放,但是没有具体的视频数据,水分还是值得怀疑。作为笔记本:我这次用edge和chrome开了youtube上的4K视频来测试,大约播放了10分钟,电池显示的待机时间由10小时调整到3小时(应该是系统根据最近的功耗重新计算),电池也下降到90%。一但关闭4K视频播放,待机时间就又恢复到9小时。作为tablet:店里的工作人员说是3小时,感觉可以满足上个课,开个会做个笔记等,但如果想只带屏幕出去一天,还是洗洗睡吧!毕竟这个不是当做笔记本电脑用的。总结一下:直观上感觉如果用Surface Book作为笔记本电脑来进行长时间网页视频浏览,待机时间差不多能撑过两个国产电影。如果作为日常办公,比如office处理和上网搜寻资料到可以撑一天。NOTE:需要注意的是surface是有两块电池的,电源管理器也会分别显示两块电池的电量。作为tablet使用,消耗2号电池容量。作为笔记本,系统如何分配利用这两块电池电量,我这次并没有搞明白,会否出现2号电池电量耗尽,而1号电池仍有电量的情况?那这时剩余电量没法在tablet时使用,相当于是一种浪费。一个电池是否会向另一个电池充电?但充电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也会造成浪费。因此,系统应该会自动调整电池消耗,让两个电池电量尽量均衡比较明智,但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原则还不清楚。大牛们可以来回答!10月9日更新-------------------------------------------对于电源管理,找到了一些信息。Surface Book总电池容量,屏幕占1/4, 键盘占3/4。当处于笔记本状态时,系统会首先使用键盘电池(电池1),当电池1快用完时,转为用屏幕的电池(电池2)。充电时候,@说优先充屏幕部分电池,然后再是键盘处电池。这样充放电设计算是比较合理。As , a Microsoft employee said that “three-quarters of the battery is in the base, one-quarter is in the top, so you get about three hours of runtime in ‘clipboard’ mode.”More interestingly though, when in laptop mode and not connected to a power source, the Surface Book first uses the battery in the dock, so that the user can still detach the top and use it as a tablet.“It appears to use the battery of the dock first, since it’s much bigger, then it switches and uses the very last part of the battery in the tablet as it winds closer to zero,” a Microsoft employee said on Reddit.对于充电接口的问题,键盘右侧有一个接口,屏幕上方也有一个接口,因此两者可以分别充电。-------------------------------------------散热+噪音:散热和待机时间是我放弃上一代surface的原因,这次Surface Book感觉做的还不错。Surface Book主要散热是在tablet中下方,这个位置本身设计还算巧妙,当作为笔记本用的时候,放在腿上,手掌手腕处都不会觉得热。作为tablet用时,手一般拿tablet上部,机身放在小臂上,散热源会贴着小臂。拿普通操作来说,无论作为tablet还是笔记本都没有任何热的感觉,基本上算是比较冰凉。当我这次看4K视频的时候,用手去感触屏幕中下方发热源,会比较明显的感受到散热,如果作为tablet拿,会有一些微热感觉,并没有不适感。键盘处没有什么热的感觉。噪音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算是安静。屏幕尺寸:当微软从surface 3到4时把屏幕变宽就可以说明大家还是需要一个像A4纸一样的屏幕,而不是一个16:9的屏幕。Surface Book当竖着持握时,宽度更宽,并没有感觉过大,方便软件操作,尤其是像我这种重度onenote用户。厚度来说也挺合适的,不觉得笨拙。-------------------------------------------10月10号更新这次Surface Book的屏幕其实是挺不错的,13.5寸、227dpi 、3000 x 2000的PixelSense。Mac book pro retina 13.3寸是227/232 dpi(见下有两个来源)、2,560 x 1,600。所以两者从数据上是相当的,我跟人的感受上也是一样(自己用的是就是MBP retina 13寸最新款),之前吐槽PC上屏幕比较糟的可以有点慰藉。可观看视角也挺大的,这个从微软发布会当时就能看出来。对于是否有软件不支持高分辨率屏,我昨天用的时候原生软件都是支持,其它的没试,不好评判。-------------------------------------------整体:外观:外形设计感觉很简洁,很有mac的感觉。能看得出来是制作精良的产品。正反面都是一个整体,背面有橡胶垫防止磨损。正面:背面:hinge和muscle wire部分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当合上屏幕时muscle wire部分有空隙,但再实际体验中感觉还好,并没有什么用起来不顺手的。反倒是开合屏幕的时候无法通过单手在中间提拉完成,算是一个遗憾,但两只手从两侧打开还算方便。对于通过muscle wire来拆卸屏幕这点,其实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要长按键盘(就是上图del左边的那个键,可以看到右上有一个小点就是指示灯)上一个键(1-2s),当指示灯变绿后就可以拆下。安上时,直接插进去即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屏幕分离后mussle wire是无法弯曲的,之后当连接上屏幕,才可以弯曲来调节屏幕角度。对于电源设置,@提到,键盘电源口设计在右边,而两个USB接口都在左侧,用有线鼠标时需要从左边绕一下。我也觉得这个确实是有点不方便,mac的电源是在左侧右侧各有一个usb,用起来比较方便,一个可以优盘,一个鼠标,不会存在距离过近,插拔不方便的情况。虽然未来主要是无线鼠标,但在某些情境下(灵敏度)或者用户现有条件下,有线鼠标还是需要的。微软当初工业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不太清楚。键盘:对于键盘来说,是有背光。手感方面,我专门输入了一段文字试了一下,觉得还挺好的。输入不累,键深合适,反馈也比较舒服。之前印象中有人提到微软也开发键盘很多年了,想必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这方面应该会比较有保证。对于有人提到的机身有塑料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光源的关系,外加键本身是银白色的,不像mac是黑色。整个机身还是金属材质的,看上去并没有廉价的感觉。笔:自带的笔,是通过磁力贴在屏幕上,重量算轻的,握起来中规中矩,灵敏度和反应时间虽然不能说是无延时,但整体算不错。当时工作人员演示的时候貌似会出现连接不顺畅的问题。手写笔与onenote配合,我主要是进行了绘画,点击按钮,做笔记,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当按压笔端按钮时,onenote没有响应,我一直以为按一下就可以打开onenote立马记录笔记,这样会方便很多,不知道微软会不会把这个加进去。总结一下:整体来说Surface Book相比surface pro 4来说感觉作为tablet的易用性要好。相比macbook pro retina 13,性能上官方说是更加强劲,重量上更轻,能作为tablet是一大优势,但跟大多数大众用户相关的用户体验,如电源优化,触摸板手势等还是跟系统win 10最有关,这次我并没有好好研究所以也就不说了。Surface Book对于商务人士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比较粉mac外形的window用户也可以考虑。学生党应该也算是目标人群,当然是在你有钱的前提下,毕竟1499美元的起售价还是很高的。我的个人网站: (貌似国内无法上wordpress)里面有我关于医疗领域(尤其是疾病诊断)和创业的一些想法,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讨论。微博@之后会更新。7681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信机顶盒待机功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