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开盖值不值 归不归怎么解开封印的的瞬间什么都值了

游戏CPU选8700K还是1700X游戏CPU选8700K还是1700X金牌烧友百家号近段时间固态和显卡都或多或少的降价了,很多准备装机的朋友也开始行动起来。但是关于CPU的选择,倒是让很多人犯难,尤其是在AMD锐龙2系列发布之后,一代锐龙的价格非常喜人,于是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Intel的i7-8700K和AMD的1700X,看看用哪个玩游戏更划算!先来说说两款CPU的价格,i7-8700K现在官方盒装在元左右,AMD Ryzen7现在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和8700K散片价格差不多。这两个CPU很明显的差距就是一个主频更高,一个核心数更多。i7 8700K有着多核4.3GHz,单核4.7GHz的傲人主频,采用6核12线程设计。而Ryzen7 1700X有着3.4G主频以及3.8G动态加速频率,配备8核16线程强悍规格。我们先来看看CPU-Z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到单核成绩i7-8700K优秀,而多核成绩R7 1700X则反超了i7-8700K。我们接着来看3DMARK的跑分成绩:在3D测试中,i7 8700K可以说是全面领先来形容,虽然两者的差距最大的也只有3.4%,基本可以说是误差级别了,但纵观全体分数来看,Intel在3D性能方面就是领先AMD一些。最后我们来通过游戏测试一下:这一组数据是在GTA5中测试的,在GTA5游戏中,i7 8700K继续发挥其高主频的优势,95%以上的游戏时间帧率都比Ryzen7 1700X高。最后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是游戏为主的玩家,Intel i7-8700K无疑效果更好,不管是在理论还是游戏实际测试中,i7-8700K都要比Ryzen7 1700X更胜一筹。但是1700X胜在多核能力优秀,配套主板价格更实惠,当然游戏性能也还可以的。(文中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金牌烧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敬请关注,新鲜有趣的科技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CPU开盖值不值?解开封印的瞬间什么都值了CPU开盖值不值?解开封印的瞬间什么都值了中关村在线百家号关于这颗8700K开盖的过程与前后温度测试内容我们已经有相关文章解决硅脂U的烦恼 i7 8700K 开盖换液金实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观看。另外预告一下,我们已经在最近为i9-7980XE进行了开盖更换液金的操作,后续测试等内容成熟后我们会发布多篇文章,敬请期待。那么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8700K的体质问题以及实际使用的性能表现,目前正值Ryzen 2000系列上市,大家在看完本文后应该就会知道8700K的价值所在了。早在8700K上市前ZOL评测室便拿到了测试版产品,不同于过去许多CPU的测试版体质优良,8700K的测试版普遍表现不如盒装正式版产品,但许多关注8700K的玩家对于这颗处理器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早期ES版的表现上的。ZOL所拿到的那颗ES处理器在超频5GHz时电压需要给到1.42v才能保证稳定通过各类测试,相比于七代酷睿产品来讲表现比较一般,但当时我们在1.5v内继续尝试却能够冲击到5.3GHz开机,这个表现已经印证了八代酷睿在风冷/水冷极限频率方面的强悍实力了。i7 8700K测试版CPU的发热量与主频之间是呈指数式增长的,当达到5GHz及以上的高频时,CPU的核心电压对于最终的温度表现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那颗ES版本的8700K即使在1.38v的电压下仍不能稳定运行,这也导致了我们当时所使用的280mm冷排水冷都无法在高压测试环境中保证压制住高温。不过8700K ES版的性能表现却仍旧带给了我们震撼,毕竟六核心处理器达到5GHz以上还能够正常跑分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对于后续正式版全面上市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一款英特尔用来对抗AMD Ryzen处理器的利刃,势必会在市场上掀起一波激烈交锋。8700K盒装正式版上市后不久,我们便购置了板U套装,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这颗盒装正式版的体质表现当时十分出乎预料,因为有ES版的前车之鉴,我们对于它的日常使用频率并没有非常高的期待,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喜人。CPU外部已经被烤干的硅脂这颗8700K在5GHz@1.25v便能够开机运行,1.28v能够稳定通过各种测试,而日常的绝对稳定使用则需要1.3v。相比于ES版来说,超过0.1v的电压下降令它能够保证日常使用70度以内,以及主流游戏温度80度基本以内,真正做到实用。而超频潜力方面,这颗处理器的极限超频上限也是5.3GHz@1.45v,能够运行部分测试,但是即使电压给到1.52v也无法做到5.4GHz开机,极限与ES版基本一致。i7-8700K在去年冬天的单拷FPU表现北京11月的冬天其实并没有冬日的感觉,标准的办公室室温使得8700K的极限拷机温度只能用还好来形容。因为负载的不完全均匀以及内部硅脂的导热差异,六个核心达到了最大9度的温差,虽然最热的核心也能够保持在89度,但这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了。5GHz的六核十二线程处理器性能表现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多线程方面与十几核心的处理器有明显差距,可单线程的性能表现却已经是目前的最顶级水准。单核性能对于目前电脑的运行表现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无论是日常开启各类大型软件、多个弹幕视频直播,还是玩一些RTS/MMORPG类游戏都能将这5GHz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能够做到最佳的流畅度。但当半年时间过去以后,由于CPU内部硅脂老化严重,在拷机时虽然部分核心能够维持90度附近,可是却有一个核心瞬间达到100度,虽然日常的使用和游戏娱乐温度仍旧可以接受,但为了后续进行一些高压力测试,开盖事宜也就提上日程了。开盖更换液金后的拷机表现开盖后的拷机温度表现在预料之中,相比于开盖之前来说整体下降了10度出头,基本控制在80度附近,但重要的是各核心之间的温差有了明显下降,开盖前瞬间100度的问题被解决了。既然温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我们便再次进行了超频潜力方面的测试。很遗憾的是这颗处理器仍旧无法冲击5.4GHz,并且1.28v下使用了两天后仍旧出现了一次蓝屏,看来开盖操作对于温度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善。在高室温环境下达成1702cb的多线程成绩比较可喜的是,虽然五月前公司室温达到了30度以上,但这颗8700K仍然在Cinebench R15中以5.2GHz@1.39v加上双通道DDR4 4000MHz CL18内存达成了超过1700cb的多线程性能,也算是对得起这顿折腾了。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要说明的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开盖的操作我们仍旧不推荐,虽然8700K的开盖操作并不是非常难,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有意冲击高频跑分的玩家进行尝试,在极限高频下温度或许是最难冲破的壁障,DIY的乐趣尽在其中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关村在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看科技资讯、查数码报价就在ZOL中关村在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当前的位置 :
CPU开盖值不值?解开封印的瞬间什么都值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内容提要:笔者拿到的那颗ES处理器在超频5GHz时电压需要给到1.42v才能保证稳定通过各类测试,相比于七代酷睿产品来讲表现比较一般,但当时我们在1.5v内继续尝试却能够冲击到5.3GHz开机,这个表现已经印证了八代酷睿在风冷/水冷极限频率方面的强悍实力了
早在8700K上市前笔者便拿到了测试版产品,不同于过去许多CPU的测试版体质优良,8700K的测试版普遍表现不如盒装正式版产品,但许多关注8700K的玩家对于这颗处理器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早期ES版的表现上的。
笔者拿到的那颗ES处理器在超频5GHz时电压需要给到1.42v才能保证稳定通过各类测试,相比于七代酷睿产品来讲表现比较一般,但当时我们在1.5v内继续尝试却能够冲击到5.3GHz开机,这个表现已经印证了八代酷睿在风冷/水冷极限频率方面的强悍实力了。
CPU的发热量与主频之间是呈指数式增长的,当达到5GHz及以上的高频时,CPU的核心电压对于最终的温度表现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那颗ES版本的8700K即使在1.38v的电压下仍不能稳定运行,这也导致了我们当时所使用的280mm冷排水冷都无法在高压测试环境中保证压制住高温。
不过8700K ES版的性能表现却仍旧带给了我们震撼,毕竟六核心处理器达到5GHz以上还能够正常跑分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对于后续正式版全面上市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一款英特尔用来对抗AMD Ryzen处理器的利刃,势必会在市场上掀起一波激烈交锋。
盒装正式版处理器带来了远超ES版的优良体质
8700K盒装正式版上市后不久,我们便购置了板U套装,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这颗盒装正式版的体质表现当时十分出乎预料,因为有ES版的前车之鉴,我们对于它的日常使用频率并没有非常高的期待,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喜人。
这颗8700K在5GHz@1.25v便能够开机运行,1.28v能够稳定通过各种测试,而日常的绝对稳定使用则需要1.3v。相比于ES版来说,超过0.1v的电压下降令它能够保证日常使用70度以内,以及主流游戏温度80度基本以内,真正做到实用。而超频潜力方面,这颗处理器的极限超频上限也是5.3GHz@1.45v,能够运行部分测试,但是即使电压给到1.52v也无法做到5.4GHz开机,极限与ES版基本一致。
i7-8700K在去年冬天的单拷FPU表现
北京11月的冬天其实并没有冬日的感觉,标准的办公室室温使得8700K的极限拷机温度只能用还好来形容。因为负载的不完全均匀以及内部硅脂的导热差异,六个核心达到了最大9度的温差,虽然最热的核心也能够保持在89度,但这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了。
5GHz的六核十二线程处理器性能表现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多线程方面与十几核心的处理器有明显差距,可单线程的性能表现却已经是目前的最顶级水准。单核性能对于目前电脑的运行表现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无论是日常开启各类大型软件、多个弹幕视频直播,还是玩一些RTS/MMORPG类游戏都能将这5GHz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能够做到最佳的流畅度。
半年后核心间温差过大,开盖进入日程
但当半年时间过去以后,由于CPU内部硅脂老化严重,在拷机时虽然部分核心能够维持90度附近,可是却有一个核心瞬间达到100度,虽然日常的使用和游戏娱乐温度仍旧可以接受,但为了后续进行一些高压力测试,开盖事宜也就提上日程了。
开盖后的拷机温度表现在预料之中,相比于开盖之前来说整体下降了10度出头,基本控制在80度附近,但重要的是各核心之间的温差有了明显下降,开盖前瞬间100度的问题被解决了。
开盖更换液金后的拷机表现
既然温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我们便再次进行了超频潜力方面的测试。很遗憾的是这颗处理器仍旧无法冲击5.4GHz,并且1.28v下使用了两天后仍旧出现了一次蓝屏,看来开盖操作对于温度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善。
比较可喜的是,虽然五月前公司室温达到了30度以上,但这颗8700K仍然在Cinebench R15中以5.2GHz@1.39v加上双通道DDR4 4000MHz CL18内存达成了超过1700cb的多线程性能,也算是对得起这顿折腾了。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要说明的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开盖的操作我们仍旧不推荐,虽然8700K的开盖操作并不是非常难,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有意冲击高频跑分的玩家进行尝试,在极限高频下温度或许是最难冲破的壁障,DIY的乐趣尽在其中。
CPU外部已经被烤干的硅脂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早在8700K上市前笔者便拿到了测试版产品,不同于过去许多CPU的测试版体质优良,8700K的测试版普遍表现不如盒装正式版产品,但许多关注8700K的玩家对于这颗处理器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早期ES版的表现上的。笔者拿到的那颗ES处理器在超频5GHz时电压需要给到1.42v才能保证稳定通过各类测试,相比于七代酷睿产品来讲表现比较一般,但当时我们在1.5v内继续尝试却能够冲击到5.3GHz开机,这个表现已经印证了八代酷睿在风冷/水冷极限频率方面的强悍实力了。
CPU的发热量与主频之间是呈指数式增长的,当达到5GHz及以上的高频时,CPU的核心电压对于最终的温度表现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那颗ES版本的8700K即使在1.38v的电压下仍不能稳定运行,这也导致了我们当时所使用的280mm冷排水冷都无法在高压测试环境中保证压制住高温。不过8700K ES版的性能表现却仍旧带给了我们震撼,毕竟六核心处理器达到5GHz以上还能够正常跑分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对于后续正式版全面上市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一款英特尔用来对抗AMD Ryzen处理器的利刃,势必会在市场上掀起一波激烈交锋。盒装正式版处理器带来了远超ES版的优良体质8700K盒装正式版上市后不久,我们便购置了板U套装,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这颗盒装正式版的体质表现当时十分出乎预料,因为有ES版的前车之鉴,我们对于它的日常使用频率并没有非常高的期待,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喜人。这颗8700K在5GHz@1.25v便能够开机运行,1.28v能够稳定通过各种测试,而日常的绝对稳定使用则需要1.3v。相比于ES版来说,超过0.1v的电压下降令它能够保证日常使用70度以内,以及主流游戏温度80度基本以内,真正做到实用。而超频潜力方面,这颗处理器的极限超频上限也是5.3GHz@1.45v,能够运行部分测试,但是即使电压给到1.52v也无法做到5.4GHz开机,极限与ES版基本一致。
i7-8700K在去年冬天的单拷FPU表现北京11月的冬天其实并没有冬日的感觉,标准的办公室室温使得8700K的极限拷机温度只能用还好来形容。因为负载的不完全均匀以及内部硅脂的导热差异,六个核心达到了最大9度的温差,虽然最热的核心也能够保持在89度,但这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了。5GHz的六核十二线程处理器性能表现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多线程方面与十几核心的处理器有明显差距,可单线程的性能表现却已经是目前的最顶级水准。单核性能对于目前电脑的运行表现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无论是日常开启各类大型软件、多个弹幕视频直播,还是玩一些RTS/MMORPG类游戏都能将这5GHz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能够做到最佳的流畅度。半年后核心间温差过大,开盖进入日程但当半年时间过去以后,由于CPU内部硅脂老化严重,在拷机时虽然部分核心能够维持90度附近,可是却有一个核心瞬间达到100度,虽然日常的使用和游戏娱乐温度仍旧可以接受,但为了后续进行一些高压力测试,开盖事宜也就提上日程了。开盖后的拷机温度表现在预料之中,相比于开盖之前来说整体下降了10度出头,基本控制在80度附近,但重要的是各核心之间的温差有了明显下降,开盖前瞬间100度的问题被解决了。
开盖更换液金后的拷机表现既然温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我们便再次进行了超频潜力方面的测试。很遗憾的是这颗处理器仍旧无法冲击5.4GHz,并且1.28v下使用了两天后仍旧出现了一次蓝屏,看来开盖操作对于温度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善。比较可喜的是,虽然五月前公司室温达到了30度以上,但这颗8700K仍然在Cinebench R15中以5.2GHz@1.39v加上双通道DDR4 4000MHz CL18内存达成了超过1700cb的多线程性能,也算是对得起这顿折腾了。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要说明的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开盖的操作我们仍旧不推荐,虽然8700K的开盖操作并不是非常难,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有意冲击高频跑分的玩家进行尝试,在极限高频下温度或许是最难冲破的壁障,DIY的乐趣尽在其中。
CPU外部已经被烤干的硅脂
(责任编辑:韩一冰_NT3945)
*客户端信息流(头图/列表图270*202/三图列表图304*228)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8/82/82af8b45f50ac3c442ddee.jpg电脑CPU又爆大漏洞,你的电脑何时能安全?电脑CPU又爆大漏洞,你的电脑何时能安全?跟我读书评人生百家号北京时间5月4日上午讯,德国电脑杂志《computer technik》在本周四披露称,研究人员在电脑CPU内找到数个容易受攻击缺陷,这些缺陷与Metldown、Spectre有些相似。该杂志还说,英特尔准备发布补丁,修复缺陷,RISC微处理器的也受到影响,至于RISC微处理器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缺陷,研究人员正在调查。《computer technik》杂志没有披露信息的来源。1月份,研究人员发现了Meltdown和Spectre缺陷,谷歌Project Zero也发现这个问题。这一次,其中一个缺陷也是Project Zero发现的,因为90天之内禁止公开,所以在5月7日之前不能公布自己的发现。英特尔代表拒绝对德国杂志描述的漏洞发表评论。在官网声明中,英特尔说它正在与客户、合作伙伴、其它芯片商、研究人员合作,一旦问题得到确认,会寻找办法缓和,整个过程牵涉到CVE编号保留块。声明称:“我们相信协作披露有着巨大的价值,在缓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潜在问题,我们会及时披露的。”对于新发现的缺陷,《computer technik》杂志没有透露过多的细节。当Spectre、Meltdown出现时,研究人员曾说过,可能会有更多相似的缺陷冒出来,需要用补丁加以修复。硬件安全公司Eclypsium CEO、前英特尔安全研究员尤里·布里金说:“看看Metldown和Spectre造成的冲击,新缺陷可能会触动新一轮升级态势,时间较长,过程艰难,甚至可能牵涉到性能和稳定性等不可预料的事情。况且打补丁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希望在Metldown和Spectre的指引下,过程能变得更易于操作一些。”布里金还说,在现实世界里,还没有发现有黑客利用Spectre、Meltdown发起攻击,但是于此相似的攻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新领域,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可能已经开始研究新攻击方法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跟我读书评人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跟我读书评人生,解读风云人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不归解开了封印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