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国内医疗还没香港,台湾发达还是香港发达?

多少人误解了香港免费医疗【其实政府不是只懂养医院的呆瓜
最近发表的一篇作品:这个世界很奇怪,每一个地区的医疗改革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香港地区也不例外。一说到香港,大家就知道“免费医疗”,“政府主导”。实际上,香港并非免费医疗,政府需要拿出一般税收来补贴香港居民医疗费用,香港居民也需要在就诊中自己负担一部分费用;香港医疗服务体系也并非政府主导,公共医疗和私人医疗开支平分秋色。
2000年以来,人口结构和就医需求变化,逼得香港不得不做出另一种选择——进行市场化改革。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先用最简练的一段文字回顾香港的医疗历史。香港的医疗始于殖民时期,在二战前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疗体系,既有政府医院,也有慈善医院。在1941年至1945年日本统治期间,香港医疗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50s香港医疗才恢复。1974年,香港医疗体系的基调形成。《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白皮书问世,修订后的医疗政策目标是——保障及促进整体的公众健康,以及确保向香港市民提供医疗及个人健康设施,特别是那些须依赖资助医疗服务的广大市民。【3-6】
公私营协作良好,也算一段金玉良缘
香港的医疗公共政策一直都以“确保不会有市民因为经济困难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为宗旨。所以,香港政府从一般税收中拨付公共医疗支出,没有任何社会保险承担风险。在世界其他地区,英国等福利国家也如此。【1】
香港给香港市民提供公共医疗补贴,非市民在香港公立医院就医,医疗花费虽然是医疗服务的成本价格,但价格有可能是前者的好几倍。举个例子,香港公共医疗急诊服务部分,每次服务香港市民只需要自付100$,非香港市民需要自付990$,由于政府补贴,香港市民只需要自付100$,非香港市民支出的部分是医管局基于成本核算而开支的成本价格,利润率很低。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民在公共医疗服务方面的待遇是平等的,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自付比例不同。
尽管政府对公共医疗进行了大量补助,但从体系看,香港医疗系统是公私营并行的,只是公营和私营承担的功能不同。在香港,我们也见不到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字样,只能见到公营和私营之分。截至目前,香港公共医疗服务开支和私人医疗服务开支几乎是对半儿开。香港卫生署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总开支中,公共医疗卫生开支占48.3%,私人医疗卫生开支占51.7%【2】。
公营医疗机构承担了大部分住院服务。2014年12月,香港《自愿医保咨询文件》指出,香港约88%的住院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约27400张病床,占全港病床总数约88%。
私人开业机构则承担了多数基层医疗服务。2010年12月公布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指出,“约有7成门诊服务由私人基层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诊费主要由有负担能力的市民自付”。卫生署《卫生医疗服务人力资源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香港有48.3%的注册医生在私人医疗机构工作,受雇于私营医疗机构的医生数量已从2007年起超过医院管理局。这里强调一下,香港医疗体系里没有什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之分,可以说每个合格的医生都是有开业资格的,开业资格并不附庸于医院。香港基层医疗服务,绝大多数仰赖这些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
香港私人基层医疗一直发展都很好,而住院为主的公营医疗服务体系却开始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先来看看,公营医疗服务体系如何管理的。
公营医疗机构的法定大管家:医管局
在香港公私营协作体系中,香港医管局在公营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管局的成立,也奠定了当今香港医疗服务结构的根基。它是管理公营医疗机构的金主。就像一个big
firm,它是一个依法成立的法定机构,而不是一个行政机构。
为什么说医管局像一个公司呢?举个例子,香港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由医管局聘用的(而不是医院自己聘用),医管局负责制定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以及薪酬福利。比如,香港的顾问医生、副顾问医生、驻院医生都是医管局赋予医生的岗位。医管局的雇员已经超过7万人,共拥有27440张病床,香港每千人拥有4张公立医院床位。
“医管局是公营医院出资人的代表”——在香港官方文件上没有见到类似和所有制有关的定义。香港的公营医院虽然是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但公营医院的公共性质非常突出,很少强调所有制归属:公营医院是可以接受社会捐赠的,甚至在法律的框架下可以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而大陆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官办医院,强调所有制归属,医院不能接受捐赠,如果公私部门合作,这会被视为违反医院所有制性质(公有制)的行为。
医管局管理医院可不是随心所欲,甚至它的设立都有法可依。该局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于1990年成立,自1991年12月起负责管理全香港公立医院及相关医疗服务,通过“食物及卫生局”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食物及卫生局”则负责制定医疗政策和监督医管局的工作【历史参考7】。
《医院管理局条例》可以说是管理医院的基石。该法共24条,除了明确医管局的管理框架,还明确了盈余资金投资、医院服务收费、免税、医院是公共场所等关键问题。整个香港是法治社会,和医疗服务体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抗生素条例》、《危险药物条例》、《诊疗所条例》、《医生注册条例》、《医院管理局条例》、《药典条例》等30部法律。
现在,医管局管理着42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7间专科门诊和73间普通门诊。这些医院和医疗机构又分为7个联网。在每个联网体系内,患者发病、治疗、辽阳、康复、出院后的小区护理都可以得到连续性的服务。这7个联网分别是:港岛东联网、港岛西联网、九龙中联网、九龙东联网、九龙西联网、新界东联网、新界西联网。
香港医管局管理架构非常复杂。香港医管局下分为:医院管理局大会、大会下的委员会、医院管治委员会和区域咨询委员会。其中,医院管理局大会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设立的,成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大会每年约召开12次正式会议,如有需要亦会召开特别会议。大会下设11个委员会,分别是:审计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紧急应变策导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信息科技服务管治委员会、中央投标委员会、医疗服务发展委员会、公众投诉委员会、职员上诉委员会及支持服务发展委员会。香港医管局下设有慈善基金,用来接收社会的捐助,基金于1996年成立。2013年~2014年全年,基金收入总额67,708,745港币。如果医管局要募集慈善捐款,它就需要通过慈善基金运作。
在香港医管局的世界里,政府的财政拨款非常重要。每年,医管局都会做出预算开支用于公营医院运行。政府则从每年的一般税收中拨款给医管局,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财政拨款方式一直是香港公营医疗的生存模式。
财政钱袋子不够花怎么办呢
看上去,财政负担公共医疗,刚开始一切都很好,公平、可及。可是大家渐渐发现一些严重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营医疗机构里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花去了大量医疗费用,财政医疗负担加重;同时,就医需求增加,轮候时间变长。而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大,职业生存环境恶劣,医务人员流失严重【下表】。
公共医疗财政负担的加重是有数据说明的。卫生署历史数据显示,1989年~2000年这段时间,政府公共医疗开支一直是上升的。香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开支不断加大,从2007年到2014年,香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开支从320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公共医疗开支现占政府经常开支总额约17%。预计到2025年,香港公共医疗开支将达到1270亿元。2015年,香港医管局大会文件记录显示,该局2015年预算为542亿元,比2014年增加3%(单位均为港币)。
2000年左右,香港人口结构逐渐开始发生变化,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激增。香港2014年施政纲领预计,香港65岁及以上的老人数将由2012年的102万人(占人口的14%),大幅上升至2041年的256万人(占人口的30%)。另外,疾病谱的变化也是医疗负担增加的原因,香港所有死亡人数中,约有2/3是死于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加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成本上升。
这些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来算算医疗负担这笔账。2008年,香港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香港政府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变成5:1,20年后将3:1。这意味着,老龄化社会里,能够分担医疗费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果是人均医疗负担加重。如果政府继续依靠一般税收出资公共医疗服务,居民的税收压力将相当大。香港政府预计,到2033年,当地公共医疗开支会比2008年时增加4倍,但国民生产总值只增长不足两倍,人均医疗开支增长高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个人医疗费用增加将快于工资增加。
香港医疗系统市场改革和融资改革
改革势在必行。这时候,最紧急的事情是怎么保证医疗体系可持续发展。明显,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单靠过去财政,政府是无力承担的。这个痛点正是香港医疗改革的动力。
正如香港政府自己反思的:“香港医疗改革目的是检讨公共医疗系统的服务模式,并制定融资方案。改革的主要重点是加强公营及私营医疗机构合作,以解决公共医疗需求与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2008年3月,针对上述问题,香港政府发表了《掌握健康掌握人生》的第一阶段医疗改革公众书,提出了医疗体统可持续发展的3项建议:
第一是服务改革:改变现时以医院护理为主的服务模式,更着重基层医疗服务,特别是预防性护理,藉以改善整体市民的健康,以及减少对处于下游的住院服务的需要。医疗服务改革具体有4项: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推动公私营医疗合作,发展电子病历互通记录,强化公共医疗安全网。
第二是市场改革:改变现时医院护理主要由公营界别(也就是公立医院)提供的市场架构,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善用医疗资源,提升公私营医疗界别的整体效率。
第三是融资改革:改变现行的医疗融资安排,在现有融资来源以外引入辅助融资,藉以提升医疗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配合服务及市场改革。针对融资改革,香港政府提出了6项辅助融资方案,包括:强制社会医疗保障、用者自付费用(提高自付费用)、医疗储蓄户口、自愿私人医疗保险、强制私人医疗保险、个人健康储蓄账户(强制性储蓄及保险)。
上述融资计划在市民中存在争议,2010年,香港政府接着又发表了题为《医保计划由我抉择》的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提出自愿医保计划,为有能力和愿意使用私营医疗服务的人士提供更多选择。其实,香港在1990s就打算融资,计划调整医疗体系内公营和私营的比重,包括增加公营医院的服务收费,建立医疗储蓄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因香港市民的反对,这些改革措施并未实施。
香港公私营医疗正在有序地推开
2010年第二阶段公众咨询以后,香港进一步推动了公私营医疗服务的协作,最典型的就是公营医疗机构为患者购买基层医疗服务。
举个栗子,香港透过“天水围”基层医疗合作计划,为需要接受“公营医院普通科门诊诊所”服务的特定病人购买私人基层医疗服务,推行公私营慢性疾病共同护理计划,为公营医院后期肾病患者购买私营血液透析中心服务,以及推行白内障手术计划,为在公立医院轮候进行白内障手术病人提供部分资助,以便他们在私营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这个实验在2014年扩大到3个地区,2015年将在其余15个地区推开。
香港从日开始,推行“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这个试验计划为期3年,为每位70岁或以上的老人提供每年5张面值50元的医疗券,以资助他们使用私营基层医疗服务的部分费用,推行“钱跟病人走”的概念。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还在进行,每年资助金额不断上升,2014年,长者医疗券的每年金额由1000元增加至2000元(单位均为港币)。
除此之外,香港进一步发展私家医院,在黄竹坑、将军澳、大埔及大屿山这四个地方,为私家医院预留了土地。为了保证私家医院收费透明,香港政府规定须以套餐式收费(当中应涵盖医生费用、住院费用、诊断程序、外科手术等)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当然,为了应对医疗需求,对公立医疗资源进行了扩充,兴建天水围医院和香港儿童医院、扩建基督教联合医院,以及重建广华医院和玛丽医院。
在2008年的改革方案中,香港计划在年建立电子健康记录互通平台,连接所有公立医院和私家医院。2015年,香港将继续推行第一阶段电子健康记录计划,建立一个涵盖全港、以病人为本的系统。该系统有助公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上传、浏览、获得电子健康记录,立法会通过《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条例草案》后,系统即可推出。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香港在公营医院体系引入内部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明智的。在大陆,有人(一些公立医院工作者)指责市场化就是卖医院,显然是偷换概念。
很多计划经济学者都说:“我们要加大公立医院投入!香港是免费医疗!”其实,大陆所呼吁的免费医疗、加大投入,恰恰是香港头疼的地方——单靠一般税收,财政投入无法满足公共医疗需求。
从香港的医疗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呼声并不符合它发展实际,也不符合大陆的发展实际。香港是在老龄化背景下做出的市场化选择,大陆当下面临的挑战与香港并无不同——中老年病人增加,慢病负担严重,劳动力减少,征税压力大,医疗技术进步下医疗成本大幅增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想免费,就要提高劳动力的赋税,纳税人等候公共医疗资源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显然,当医疗体系效率低下已经影响公平、可及的时候,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公共医疗费用的分担无非分为3个部分:政府、社会和个人,只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其实就是钱从哪儿来的问题。香港医疗改革中多次提及融资问题,在政府财政投入之外,引入社会筹资(自愿医保)。但大陆把financing一词翻译为政府补偿,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天生让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吗?
【1】香港与其他个别经济体的医疗卫生开支比较。
【2】2011年~2012年按服务功能分割的公共及私人医疗卫生开支比重。
【3】1894年,香港暴发了严重的鼠疫,当时香港的医疗体制不能大规模应对疫情,政府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不足、人手短缺。鼠疫风波过后,香港政府开始调查医疗机构的架构和人手分配,训练医护人员。
【4】1858年,香港性病医院的创办。1872年,在一些华人领袖的支持下,东华医院兴建,成为全港第一间私人慈善医院。1897年,政府在临时天花医院的旧址上建立了一个附属于国家医院的产科部。1922年赞育医院的成立,该医院最先由华人西区公立医局管理,1934年作为礼物转交给政府。1925年,香港在九龙创办了九龙医院,按照政府规划这是一家有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1937年玛丽医院建立,拥有床位546张。
【5】政府于1938年把位于荔枝角一家旧监狱的下层改建为一家拥有300张病床的救济医院。同年,在政府的资助下,广华医院增设能够容纳200位病人的四个临时帐篷病房。1939年,政府批准在四个难民营分别设置临时棚屋医院。根据政府报告,这些临时棚屋大概总共有80张病床,而且颇受难民欢迎。
【6】1857年,香港颁布了《传染病条例》,1910年颁布了《助产士条例》,1936年香港颁布了《护理院和留产院注册条例》。
历史参考7:1964年,香港政府发布了《香港医疗服务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公布了政府的医疗政策,“直接或间接向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得医疗服务的广大市民提供低廉或免费的医疗及个人健康服务”。1974年,《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白皮书问世,修订后的医疗政策目标是“保障及促进整体的公众健康,以及确保向香港市民提供医疗及个人健康设施,特别是那些须依赖资助医疗服务的广大市民”。1985年发布顾问报告书《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建议当局设立独立管理的医院制度、收回医院服务的成本、增设较高级的病房(乙级病床)等,继而研究成立脱离政府框架和公务员体系的医院管理局,接管公营医疗服务。1989年,临时医院管理局发表报告,提出收回医院服务成本15%至20%的建议。次年,《人人健康展望将来:基层健康服务工作小组报告》出台,重申政府医疗卫生政策,“不应有人因缺乏金钱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治理”。同年12月,医院管理局成立,成为政府以外的第二个最大的公营机构。1991年12月起,医管局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及相关的医疗服务,并透过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
本文参考了大量官方文献资料,文中数据和图表来自:1.自愿医保计划咨询文件;2.香港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3.2008年、2014年、2015年香港施政纲领;4.香港医管局大会会议记录;5.卫生署立法会质询的答复(2008年-2014年);6.卫生署统计数据;7.2008年、2010年医疗改革咨询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内医疗水平比美国落后20年?那香港呢......
近年来,随着国人经济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信息交流逐步增多,以及国内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家庭,或是患上国内缺乏治疗手段疾病的病人赴海外就医,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
大部分人认为,国内医疗水平比不上国外,甚至还有人说:国内的医疗水平比美国落后20年!!
为什么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
国外药物更先进
在药物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美国的药企均有几百年的历史,研制一种药品的成本一般都要几十亿美金,效药显著,但很多美国研制出来的新药不能在国内上市。
下图列出的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大部分在中国没有上市。
举个例子:
有记者曾在美国麻省总医院采访了一位正在接受牛皮癣治疗的中国女患者。她表示,她将一份国内大医院专家开的药方给美国专家看,专家看完后表示:
你用的这些药都没错,也全部是允许使用的,只不过这是我们二十年以前使用的了。
我们现在采用靶向疗法,就是先找到牛皮癣的基因,把这个基因“关”起来,一周后它又会出来,然后通过每周打一针的方式给它上一把“锁”。
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做了七周的治疗,也就是49天,当时她身上的牛皮癣基本全都干净了。
医疗服务更优质
相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美国医疗的服务水平优势显得尤为明显。
在美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为病人服务的时间,更多地让病人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美国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病人的初诊时间约为45分钟,复诊时间约为20分钟,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会延长时间。
而且,美国医生的收入与药品、诊断、实验检查无关,只与医生的专业行为有关。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美国的医院基本都有志愿者,尤其是一些癌症治疗医院,许多已经康复和正在康复的癌症的患者,他们愿意无偿去帮助那些做治疗的癌症患者,甚至为此感到自豪。
相对而言,中国医疗资源十分紧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说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医疗资源。而只占全球人口4.5%的美国却占用13.6%的医疗资源。
当然,导致国内医疗资源紧缺的原因还包括了政府的医疗投入不足,例如:美国的医疗费用支出是13.6%,英国是6.8%,日本是7.2%,德国是10.7%,而中国仅为2%。(数据来源于医药观察家报 日 第434期)
同时,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重要原因。先进医疗设备和资源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造成全国各地的病人蜂拥至北上广的三甲医院,病人数量过多,常常出现排队1、2个小时,问诊的时间不过5分钟的现象,这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根本得不到好的治疗。
治愈率更高
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中美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有着显著差距,甚至低至30%对比66%,这是国人选择出国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肺癌:在中国和美国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以上报告中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但因为美国在早期筛查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因此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但是,乳腺癌现今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的“头号杀手”,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因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美国在乳腺癌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而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查出时大多已经转移或扩散。
所以,国内外医疗的差距,就以上三个问题是最为直接而且突出的原因。
相反的是,大多数人对于香港医疗却是称赞有加,而且越来越多外国人、内地人选择到香港就医,哪怕只是打疫苗、生孩子也选择香港。为什么呢?香港的医疗水平到底有多先进呢?一起来看看。
香港医学历史始于1887年香港华人西医书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杰出成就。一直以来,香港的医疗水平受备受认可,甚至有望成为世界级医疗枢纽。
一、获得最佳排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香港男性平均寿命为80岁,全世界排名第一,女性为86岁,全世界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日本非常接近。
婴儿夭折率也得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香港的幼儿(五岁以下)夭折率为千分之二,在世界上最低;婴儿夭折率千分之三,与婴儿最低夭折率的新加坡十分接近。
另外,香港的癌症治愈率也非常高。
香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治愈癌症专家,与欧洲和北美的癌症患者相比,患有乳腺癌,子宫体癌和前列腺癌这些香港跻身前十名最常见的癌症的患者,享有更高的五年相对存活率。
在香港患乳腺癌的相对存活率是89.8%,仅以0.2%的微弱差距排名美国之后。在治疗胃癌方面以五年生存率高过13个百分点击败了欧洲和美国城市。同时,香港治疗肺癌和子宫体癌的存活率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香港的心脏移植一年和五年存活率在2007年分别为85%和80%。到2011年,一年存活率提高到92%,超过美国。
香港的肺移植医疗技术也全球内名列前茅,一年和五年存活率分别高达100%和78%。
二、拥有最佳医学院
香港第一间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887年,来自亚洲各地的医学研究人员前往香港汲取热带医学专业知识。在年的临床、临床前和健康大学排名中,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将香港大学医学院排名22,意味着该医学院在亚洲独列前茅。
香港的医学研究成果同样是各个领域的先驱。香港大学医学院有超过140篇论文在国际期刊上被广泛引用,这样的成绩在世界排名1%以内。这些研究成果对医学上的重大突破有深远影响,如发现利用中国中草药枸杞子来缓解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症状等等。
另外一间著名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拥有一个强劲的医学研究团队,同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如发明新的工具来检测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疾病。今年四月,在第4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亮相中的1,000项发明成果里,香港的医疗发明夺走了三个奖项。
三、医疗服务物超所值
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素质的医疗服务才是最高的医疗成就,香港的人均医疗开支在发达国家中属最低之一,仅占美国的三分之一,英国的三分之二,但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却不亚于这些国家,甚至更胜一筹。
四、病人满意度极高
调查显示,香港的公立医院服务备受病人好评,医管局在2010年发布的「病人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指出,整体医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达80%,95%的病人满意医院设施,88%病人表示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有信心。
所以说,医影响医疗水平的,不仅仅是体现在医生的医疗技术上,更体现在医疗体制上。面对国内与国外如此明显的差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旅医网】由香港执业专科医生团队提供最专业的医疗服务,是香港最大型连锁医疗机构的官方指定预约机构,侧重于海外精准医学临床应用,拥有强大而专业的跨境医疗服务团队,服务于中国30多个省200多万用户,致力降低跨境医疗门槛,让国人享受全球最先进医疗资源。如果有任何健康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旅医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旅医网致力于整合全球先进医疗资源
旅医网致力于整合全球先进医疗资源
今日搜狐热点台湾发达吗?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07,811分享邀请回答301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K3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客观评价香港医疗
要明白医疗的水准,首先要明白医疗水准如何评价。一般人认为,把别人治疗不好的疾病治疗好就是水平高。但,实际医疗里却没那么简单。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发热为主要表现,无其他症状。在某个水平差的乡村医生那里就给激素退烧,还真把烧退了。但换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做了很多检查还没弄清楚发热原因,因为没清楚病因,所以也没有强行退烧。你以为谁水平高?后来发现,原来这个病人出现了皮疹/关节肿痛/全血细胞减少,原来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恰恰激素就是治疗该病的基础性药物。而那个低水平乡村医生水平高不?那如何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准呢?其实并没有公认的客观水平。因此我在这里谈客观,其实是我所了解下的主官看法。毕竟这种八卦话题让我一个医生来做还是相对靠谱点。香港有良好的医学教育体系,良好的医疗体系制度,这保证香港的相对高的医疗基本水准。香港在2008年起开始帮助内地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全中国最早在北京协和医院推行,此后在国内一直得到良好的推行。但到mnad时期,这个制度被废除。此后内地医生的专业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香港师承英国,英国上百年来的医学教育体系让香港医学教育质量得到保障。1990年代香港医学界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毕竟回归在即)。本人读研究生期间,香港外科学院帮助在读医院开展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虽然我是内科医生,对外科试点式的香港式考试/评价还是有所听闻。最大的感受是:香港住院医师培训/评价体系规范全面,强调医生跟病人的良好沟通,强调医生诊疗行为的规范性。比如举例,胃癌手术,规范培训下的胃癌手术从开腹到关腹,每个步骤都是统一规范的。其结果就是低并发症,长期随访的高生存期。而内地医生呢?不同医生做同类手术却有不同的步骤,甚至该切的不切,该清扫的淋巴结不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位。而同时没有长期随访,病人到底活了多久,多久后才复发?统统不知道。当然,北京上海不少顶级医疗中心这方面还是比较规范的,但大多数并不如此。香港的医学教育规范统一,香港从小的英语教育让香港医生拥有更好的跟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总的来说,香港医疗普遍水准高,但由于香港病例数量有限,香港医生在很多专科方面的临床经验有限。这严重制约了香港医生的水平。比如我所从事的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东亚人发病率较高,但也仅仅0.07%。香港总共700万人。也就是SLE病人总数约4900人。那么SLE诊疗相关的并发症等等,香港医生就不熟悉。所以尽管香港风湿科医生在SLE的诊疗方面做了不少世界认可的研究,但他们自己也明白内地的北京上海的风湿科中心水平比他们高。香港一些得SLE的明星、名人都选择在北京、上海诊疗。类似的专科还很多,血液、神经科等等如此。所以根据我个人的了解所知:在世界范围内来说,美国肯定第一,欧洲、日本第二、第三。中国大陆第四。
为什么说台湾、香港不如大陆。关键是他们在某些领域可以领先大陆,但整体上做不到。当然,你不能算普通人得到普遍水平。这点大陆不如台湾、香港。
不信看领域:
1,神经科,世界三大神经外科中心在美国、瑞士、中国。北京的天坛、上海的华山说世界领先不为过。神经内科方面,中国基本上也是世界顶级。这点日本都不如,台湾香港就更不用说。
2,心脏:日本的心脏内科水平很高,但中国也不差。相对台湾香港不行。台湾在心脏移植方面很好,但除此外的小儿心脏外科不如中国大陆。这点中国大陆基本上亚洲领先。除心脏移植外,心脏外科大陆是亚洲领先。
3,呼吸、胸外科。这点台湾香港不用比。日本在呼吸内科方面比大陆强,但胸外科不如。
4,肝胆外科:日本领先。台湾香港水平很高,这点大陆最近几年来赶上。
5,胃肠外科:日本、台湾水平很高,大陆要继续努力。
6,消化内科:日本领先。台湾香港不比内地水平高。
7,泌尿系:泌尿外科基本上大陆领先。肾脏内科,日本水平较高,台湾也可以。但台湾不比内地水平高。
8,风湿:这点台湾香港就别出来比较了。日本跟内地水平差不多,都亚洲领先。
9,血液:中国大陆亚洲领先。日本、台湾都得仰望。
10,内分泌:中国大陆领先亚洲。
11,皮肤:中国跟日本领先亚洲
12,医学影像:日本领先。但台湾、香港不如内地
13,病理:日本领先。但内地比香港、台湾好。
14,口腔:日本跟大陆领先亚洲
15,耳鼻喉:这个我不太熟。据说台湾耳鼻喉水平较高。但听说跟内地差不多。
16,眼科:内地亚洲领先。亚太眼科联盟永久驻地是广州
17,精神医学:这个不好比较。整体上内地学欧美,日本看不上。
总的来说,亚洲医学,日本领先。内地跟随。台湾、香港在局部学科领先内地,其他方面要不跟大陆差不多,要么落后。整体上,内地领先台湾、香港。
再强调下:这里只是比较医学顶级水平,不考虑普通人得到的普遍医疗水准。如果比较后者,内地远不如台湾香港。 实际上香港医学界能在仅仅700万人的城市里有这样的医学成就已经说明香港医疗制度、医学教育体系的巨大成功。香港医学界要进一步提高,只有进一步拥抱大陆,让大陆的病人能更自由的受惠与香港医疗,这样香港医疗水准才能更上台阶。但可惜的是,香港整个城市在走向自我封闭,可怜可叹!
你说的医学水准是高干医院的水准吧
引用1楼 @ 发表的:你说的医学水准是高干医院的水准吧
说话怎么这么酸呢,你不能挂三甲医院的号吗,北京协和拒绝给你看病了吗?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你说的医学水准是高干医院的水准吧
。。。你去大医院看病会不给你看?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
你说的医学水准是高干医院的水准吧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的水平比香港高。内地其他城市都不如香港。天津、广州也不如。
想去香港行医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5楼 @ 发表的:
想去香港行医
那你要到香港培训学习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毕竟人多,实战经验丰富
引用7楼 @ 发表的:
毕竟人多,实战经验丰富
病人多,经验多,这是好事。但,应该学香港。香港那么点病人都可以得到如此高水平,大陆的体制下只能让北京上海高,其他都不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38人参加团购279.00元&599.00元
435人参加团购88.00元&299.00元
548人参加团购329.00元&799.00元
893人参加团购385.00元&1199.00元
477人参加团购109.00元&569.00元
489人参加团购179.00元&299.00元
591人参加团购428.00元&1099.00元
640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9.00元
596人参加团购258.00元&499.00元
688人参加团购119.00元&399.00元
631人参加团购550.00元&1299.00元
1099人参加团购299.00元&6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人发现大陆很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