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圈共治”让毛里湖又让传统焕发新生光彩了吗?

当前位置: &
【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
扫描到手机
15:55:05 & & &
  治理后的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 华声在线5月13日讯(记者 刘涛 潘梁平)湖南最大的湖,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洞庭湖。如果问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的媒体团走进常德津市,泛舟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微风拂面,怡然自得。若是在五六年前污染严重的时候,恐怕在湖上泛舟就不是这么享受的事情了。通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毛里湖在2016年双喜临门,不但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填补了津市国家A级景区的空白。  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 污染严重的时候,牛都不到湖里去洗澡 毛里湖位于津市东南部,属洞庭湖水系,由100多条溪河沟汊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湖泊总面积达6250公顷,流域面积387.63平方公里,常年蓄水1.38亿立方米,集饮水、调蓄、养殖、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是典型的综合型湖泊。毛里湖养育了一方人,域内孕育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周边农耕文化、佛禅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自古沐浴在浓郁的湖湘湿地文化之中。这些深厚而久远的文化底蕴,既是先人留给津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传承未来的重要载体。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毛里湖镇樟树村书记欧阳高平告诉记者,80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直接到湖里打水喝,“烧开喝也行,很多年轻人直接喝。”欧阳高平说。后来毛里湖承包给了一家公司用于养鱼,为了让水中产生供鱼吃的浮游植物,该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刚开始的时候,一大船一大船的往湖里投肥,一天不知道投几船。”欧阳高平说,“厉害的时候,水中都是绿藻,能见度几乎为零。”大规模的向湖中投肥,最终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村里的人看到后就骂,说这事搞得很缺德。”欧阳高平回忆说,“白鹭也不来了,来了找不到鱼吃。”更严重的是,连农民家里的牛都不下水了,“赶都赶不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下去洗了身上痒。有时候牵牛去喝水,牛到水边闻一下调头走开。”
就差一点点!男子当街欲顺走男童 自称:逗他玩
警方通报空姐遇害 死者父亲:女儿被发现时下身赤裸
专家:首艘国产航母将比辽宁舰更快形成战力
云南私挖走私冻肉调查:村民与执法人员玩猫鼠游戏
惊悚!女子谋杀9名情人 还做成人肉烧烤招待邻居
揭秘日本“地下偶像”:60元可买一分钟亲密接触
英19岁少女遭生父强奸后自杀 死前留下这份铁证(图)
中兴事件或现转机 特朗普:快速恢复中兴业务【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央广网百家号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 华声在线5月13日讯(记者 刘涛 潘梁平)湖南最大的湖,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洞庭湖。如果问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的媒体团走进常德津市,泛舟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微风拂面,怡然自得。若是在五六年前污染严重的时候,恐怕在湖上泛舟就不是这么享受的事情了。通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毛里湖在2016年双喜临门,不但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填补了津市国家A级景区的空白。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 污染严重的时候,牛都不到湖里去洗澡 毛里湖位于津市东南部,属洞庭湖水系,由100多条溪河沟汊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湖泊总面积达6250公顷,流域面积387.63平方公里,常年蓄水1.38亿立方米,集饮水、调蓄、养殖、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是典型的综合型湖泊。毛里湖养育了一方人,域内孕育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周边农耕文化、佛禅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自古沐浴在浓郁的湖湘湿地文化之中。这些深厚而久远的文化底蕴,既是先人留给津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传承未来的重要载体。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毛里湖镇樟树村书记欧阳高平告诉记者,80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直接到湖里打水喝,“烧开喝也行,很多年轻人直接喝。”欧阳高平说。后来毛里湖承包给了一家公司用于养鱼,为了让水中产生供鱼吃的浮游植物,该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刚开始的时候,一大船一大船的往湖里投肥,一天不知道投几船。”欧阳高平说,“厉害的时候,水中都是绿藻,能见度几乎为零。”大规模的向湖中投肥,最终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村里的人看到后就骂,说这事搞得很缺德。”欧阳高平回忆说,“白鹭也不来了,来了找不到鱼吃。”更严重的是,连农民家里的牛都不下水了,“赶都赶不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下去洗了身上痒。有时候牵牛去喝水,牛到水边闻一下调头走开。”除此之外,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水体污染严重。另外还有湖边养猪养鸡的,废水、动物粪便直接往湖里排。“臭啊!刮北风南边臭,刮南风北边臭,不刮风周围都臭。气温异常的时候,臭气熏天,难以忍受!”说起过去的严重污染,欧阳高平痛心疾首。80年代能够饮用的毛里湖水,在污染中渐渐降为劣V类水。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 开创“四圈共治”模式,给毛里湖“解毒”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重现毛里湖优美环境成为了津市人民和津市市委市政府的不二选择,给毛里湖“解毒”则成了重中之重。2011年3月,毛里湖被正式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治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湖南省政府支持下,于2013年将毛里湖水域功能类型由渔业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全面禁止投肥养殖。2014年8月,津市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争取国家资金5.1亿多元,地方配套8.7亿元,全面推进43项生态治理工程。回顾6年多的创建过程,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之所以能成为全省湿地公园建设的“领跑者”,主要取决于成功开创出了津市特有的“四圈共治”新模式。“四圈共治”首先是认知“决策圈”,高站位布局,实行“四化”领治。津市市委市政府把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首位战略”,列为“一号工程”。其次是探悉“治理圈”,全要素运作,以湿地湖区为核心,实施水源提质、种植水源涵养林、增加湖滨缓冲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第三圈为追踪“保护圈”,建立防洪排涝保护网、环境卫生保护网、畜牧养殖保护网、环湖流域保护网。最后一圈是解码“生态圈”,实施“三建”大治,为毛里湖湿地公园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撑。包括“绿色津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牛又在湖中悠闲地吃草了。 工作做了一箩筐,终于又见牛下水 为了把毛里湖治理好,津市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首先,经过多轮谈判,与承包毛里湖的公司达成协议,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不再投肥,让最大的污染源“刹车”。“现在绝对不能投肥了,只能天养。这个谈判过程很艰难。”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告诉记者。其次是拆网拆围栏。据悉,毛里湖共拆除湖体中全部网箱1.19万口和围栏1.7万米,拆除湖汊拦坝9处,拆除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藠果加工企业10家。边拆还要边退。就是实行退塘、退田、退养,累计退还水面15000多亩;退养沿湖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企业258家。“开始的时候老百姓意见非常大,工作很难推进。”欧阳高平说,“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家一家上门。你想想,其中有一家,养猪场刚建好,一头猪都还没开始养,我们就要他拆了,他肯定不愿意啊。我们只能从容易说服的开始,一家一家做通工作,最终让他们全部退出。真是工作做了一箩筐。”好在艰苦的工作最终取得了成效。经过治理,毛里湖水质已经从劣V类提升到III类。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治理的好处,“当初反对的人,现在都说政府做了件好事,再也不用闻臭气了。他们说宁愿少赚点钱,也要多活几年。”欧阳高平说。“现在白鹭也回来了,它们来的时候是非常壮观的。”而就在记者与欧阳高平在船上聊着毛里湖的现状时,远处的一头牛正站在湖边的水中,悠闲地吃着草。经过有计划的科学治理,以及圈圈保护,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江南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典范。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改头换面,成为津市市第一处国家A级景区。当然,毛里湖的目标不止于此。彭敏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让毛里湖的水质达到I类。“这有难度,毕竟投肥这么多年,底泥都被污染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行。”彭敏说,“但现在政府重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他们现在都会主动把垃圾带走,还有志愿者主动参与保护和治理,我们有信心把毛里湖治理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
09:40:43来源:
字号:大中小
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华声在线5月13日讯(记者 刘涛 潘梁平)湖南最大的湖,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洞庭湖。如果问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的媒体团走进常德津市,泛舟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微风拂面,怡然自得。若是在五六年前污染严重的时候,恐怕在湖上泛舟就不是这么享受的事情了。通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毛里湖在2016年双喜临门,不但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填补了津市国家A级景区的空白。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污染严重的时候,牛都不到湖里去洗澡毛里湖位于津市东南部,属洞庭湖水系,由100多条溪河沟汊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湖泊总面积达6250公顷,流域面积387.63平方公里,常年蓄水1.38亿立方米,集饮水、调蓄、养殖、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是典型的综合型湖泊。毛里湖养育了一方人,域内孕育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周边农耕文化、佛禅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自古沐浴在浓郁的湖湘湿地文化之中。这些深厚而久远的文化底蕴,既是先人留给津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传承未来的重要载体。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毛里湖镇樟树村书记欧阳高平告诉记者,80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直接到湖里打水喝,“烧开喝也行,很多年轻人直接喝。”欧阳高平说。后来毛里湖承包给了一家公司用于养鱼,为了让水中产生供鱼吃的浮游植物,该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刚开始的时候,一大船一大船的往湖里投肥,一天不知道投几船。”欧阳高平说,“厉害的时候,水中都是绿藻,能见度几乎为零。”大规模的向湖中投肥,最终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村里的人看到后就骂,说这事搞得很缺德。”欧阳高平回忆说,“白鹭也不来了,来了找不到鱼吃。”更严重的是,连农民家里的牛都不下水了,“赶都赶不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下去洗了身上痒。有时候牵牛去喝水,牛到水边闻一下调头走开。”除此之外,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水体污染严重。另外还有湖边养猪养鸡的,废水、动物粪便直接往湖里排。“臭啊!刮北风南边臭,刮南风北边臭,不刮风周围都臭。气温异常的时候,臭气熏天,难以忍受!”说起过去的严重污染,欧阳高平痛心疾首。80年代能够饮用的毛里湖水,在污染中渐渐降为劣V类水。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通讯员 &卢祖华 摄开创“四圈共治”模式,给毛里湖“解毒”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重现毛里湖优美环境成为了津市人民和津市市委市政府的不二选择,给毛里湖“解毒”则成了重中之重。2011年3月,毛里湖被正式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治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湖南省政府支持下,于2013年将毛里湖水域功能类型由渔业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全面禁止投肥养殖。2014年8月,津市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争取国家资金5.1亿多元,地方配套8.7亿元,全面推进43项生态治理工程。回顾6年多的创建过程,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之所以能成为全省湿地公园建设的“领跑者”,主要取决于成功开创出了津市特有的“四圈共治”新模式。“四圈共治”首先是认知“决策圈”,高站位布局,实行“四化”领治。津市市委市政府把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首位战略”,列为“一号工程”。其次是探悉“治理圈”,全要素运作,以湿地湖区为核心,实施水源提质、种植水源涵养林、增加湖滨缓冲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安装监控系统等措施。第三圈为追踪“保护圈”,建立防洪排涝保护网、环境卫生保护网、畜牧养殖保护网、环湖流域保护网。最后一圈是解码“生态圈”,实施“三建”大治,为毛里湖湿地公园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撑。包括“绿色津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牛又在湖中悠闲地吃草了。工作做了一箩筐,终于又见牛下水为了把毛里湖治理好,津市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首先,经过多轮谈判,与承包毛里湖的公司达成协议,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不再投肥,让最大的污染源“刹车”。“现在绝对不能投肥了,只能天养。这个谈判过程很艰难。”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告诉记者。其次是拆网拆围栏。据悉,毛里湖共拆除湖体中全部网箱1.19万口和围栏1.7万米,拆除湖汊拦坝9处,拆除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藠果加工企业10家。边拆还要边退。就是实行退塘、退田、退养,累计退还水面15000多亩;退养沿湖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企业258家。“开始的时候老百姓意见非常大,工作很难推进。”欧阳高平说,“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家一家上门。你想想,其中有一家,养猪场刚建好,一头猪都还没开始养,我们就要他拆了,他肯定不愿意啊。我们只能从容易说服的开始,一家一家做通工作,最终让他们全部退出。真是工作做了一箩筐。”好在艰苦的工作最终取得了成效。经过治理,毛里湖水质已经从劣V类提升到III类。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治理的好处,“当初反对的人,现在都说政府做了件好事,再也不用闻臭气了。他们说宁愿少赚点钱,也要多活几年。”欧阳高平说。“现在白鹭也回来了,它们来的时候是非常壮观的。”而就在记者与欧阳高平在船上聊着毛里湖的现状时,远处的一头牛正站在湖边的水中,悠闲地吃着草。经过有计划的科学治理,以及圈圈保护,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江南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典范。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改头换面,成为津市市第一处国家A级景区。当然,毛里湖的目标不止于此。彭敏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让毛里湖的水质达到I类。“这有难度,毕竟投肥这么多年,底泥都被污染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行。”彭敏说,“但现在政府重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他们现在都会主动把垃圾带走,还有志愿者主动参与保护和治理,我们有信心把毛里湖治理好。”
责编:夏丽娟【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_综合_新闻频道_株洲新闻网
【美丽中国长江行】毛里湖:“四圈共治”为水“解毒”,总算又见牛下水
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通讯员 卢祖华 摄)
华声在线5月13日讯(记者 刘涛 潘梁平)湖南最大的湖,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洞庭湖。如果问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的媒体团走进常德津市,泛舟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微风拂面,怡然自得。
若是在五六年前污染严重的时候,恐怕在湖上泛舟就不是这么享受的事情了。通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毛里湖在2016年双喜临门,不但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填补了津市国家A级景区的空白。
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通讯员 &卢祖华 摄)
污染严重的时候,牛都不到湖里去洗澡
毛里湖位于津市东南部,属洞庭湖水系,由100多条溪河沟汊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湖泊总面积达6250公顷,流域面积387.63平方公里,常年蓄水1.38亿立方米,集饮水、调蓄、养殖、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是典型的综合型湖泊。
毛里湖养育了一方人,域内孕育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周边农耕文化、佛禅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自古沐浴在浓郁的湖湘湿地文化之中。这些深厚而久远的文化底蕴,既是先人留给津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传承未来的重要载体。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毛里湖镇樟树村书记欧阳高平告诉记者,80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直接到湖里打水喝,&烧开喝也行,很多年轻人直接喝。&欧阳高平说。后来毛里湖承包给了一家公司用于养鱼,为了让水中产生供鱼吃的浮游植物,该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刚开始的时候,一大船一大船的往湖里投肥,一天不知道投几船。&欧阳高平说,&厉害的时候,水中都是绿藻,能见度几乎为零。&大规模的向湖中投肥,最终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村里的人看到后就骂,说这事搞得很缺德。&欧阳高平回忆说,&白鹭也不来了,来了找不到鱼吃。&更严重的是,连农民家里的牛都不下水了,&赶都赶不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下去洗了身上痒。有时候牵牛去喝水,牛到水边闻一下调头走开。&
除此之外,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水体污染严重。另外还有湖边养猪养鸡的,废水、动物粪便直接往湖里排。&臭啊!刮北风南边臭,刮南风北边臭,不刮风周围都臭。气温异常的时候,臭气熏天,难以忍受!&说起过去的严重污染,欧阳高平痛心疾首。
80年代能够饮用的毛里湖水,在污染中渐渐降为劣V类水。
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通讯员 &卢祖华 摄)
开创&四圈共治&模式,给毛里湖&解毒&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重现毛里湖优美环境成为了津市人民和津市市委市政府的不二选择,给毛里湖&解毒&则成了重中之重。
2011年3月,毛里湖被正式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治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湖南省政府支持下,于2013年将毛里湖水域功能类型由渔业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全面禁止投肥养殖。2014年8月,津市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争取国家资金5.1亿多元,地方配套8.7亿元,全面推进43项生态治理工程。
回顾6年多的创建过程,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之所以能成为全省湿地公园建设的&领跑者&,主要取决于成功开创出了津市特有的&四圈共治&新模式。
&四圈共治&首先是认知&决策圈&,高站位布局,实行&四化&领治。津市市委市政府把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首位战略&,列为&一号工程&。其次是探悉&治理圈&,全要素运作,以湿地湖区为核心,实施水源提质、种植水源涵养林、增加湖滨缓冲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第三圈为追踪&保护圈&,建立防洪排涝保护网、环境卫生保护网、畜牧养殖保护网、环湖流域保护网。最后一圈是解码&生态圈&,实施&三建&大治,为毛里湖湿地公园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撑。包括&绿色津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
牛又在湖中悠闲地吃草了。
工作做了一箩筐,终于又见牛下水
为了把毛里湖治理好,津市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首先,经过多轮谈判,与承包毛里湖的公司达成协议,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不再投肥,让最大的污染源&刹车&。&现在绝对不能投肥了,只能天养。这个谈判过程很艰难。&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告诉记者。
其次是拆网拆围栏。据悉,毛里湖共拆除湖体中全部网箱1.19万口和围栏1.7万米,拆除湖汊拦坝9处,拆除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藠果加工企业10家。边拆还要边退。就是实行退塘、退田、退养,累计退还水面15000多亩;退养沿湖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企业258家。&开始的时候老百姓意见非常大,工作很难推进。&欧阳高平说,&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家一家上门。你想想,其中有一家,养猪场刚建好,一头猪都还没开始养,我们就要他拆了,他肯定不愿意啊。我们只能从容易说服的开始,一家一家做通工作,最终让他们全部退出。真是工作做了一箩筐。&
好在艰苦的工作最终取得了成效。经过治理,毛里湖水质已经从劣V类提升到III类。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治理的好处,&当初反对的人,现在都说政府做了件好事,再也不用闻臭气了。他们说宁愿少赚点钱,也要多活几年。&欧阳高平说。&现在白鹭也回来了,它们来的时候是非常壮观的。&而就在记者与欧阳高平在船上聊着毛里湖的现状时,远处的一头牛正站在湖边的水中,悠闲地吃着草。
经过有计划的科学治理,以及圈圈保护,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江南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典范。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改头换面,成为津市市第一处国家A级景区。
当然,毛里湖的目标不止于此。彭敏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让毛里湖的水质达到I类。&这有难度,毕竟投肥这么多年,底泥都被污染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行。&彭敏说,&但现在政府重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他们现在都会主动把垃圾带走,还有志愿者主动参与保护和治理,我们有信心把毛里湖治理好。&
欢迎关注“株洲新闻网”公众号
欢迎关注“株洲发布”公众号
责任编辑:守拙
主管: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 株洲日报社 | 株洲新闻网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新闻路18号&在线咨询Q Q:
株洲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湖南德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律师 石爱莲 电话: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传统焕发新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