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题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书 事黄宗羲①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小题1: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小题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5分)书&事黄宗羲①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小题1: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分)小题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3分)
小题1:山路泥泞,寒风凛冽。或: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小题2: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衬托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诗人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3分)。从语言表达角度上戏,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试题分析:根据“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两句,可知写的是雨后的环境,根据“泥路”“ 蹒跚 ” “骨亦寒”便可分析出环境的特点是难走、寒冷。“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两句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塑造了黄花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首先要理解诗词大意,然后要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特点、人物的喜怒等等。对于诗歌的写作手法,则要首先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写作背景、诗人处境作进一步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物)抒情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题金陵渡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③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小题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阅读欣赏。(5分)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小题1:请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和“鸣”二字的精妙之处。(3分)&&&&&&&&&&&&&&&&&&&&&&&&&&&&&&&&&&&&&&&&&&&&&&&&&&&&&&&&&&&&&&&&&&&&&&&&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的感情。(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小题1:这两首词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宋祁写的是&&&&&&时的景物,晏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时的景物。这两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小题2:评注是—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诗词的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请对画横线的语言进行品味赏析&&&&&&&&&&&&&&&&&&&&&&&&&&&&&&&&&&&&&&&&&&&&&&&&&&&&&&&&&&&&&&&&&&&&&&&&&&&&&&&&&&&&&&&&&&&&&&&&&&&&&&&&&&&&&&&(2分)&(二)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默写填空(15分)小题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小题2:_______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小题5: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小题6: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小题7: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小题8:《〈论语〉十则》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小题9:《〈论语〉十则》 中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10:生,亦我所欲也,义,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小题1:汴水流,泗水流, __________。(白居易《长相思》)小题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小题3:古代生产力低下,出行不便,必须早早起床赶路,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商山早行》中即有体现“早”的句子:“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小题4:正值秋高气爽,周末你去爬山放松心情,一路攀登,风景不断变化,幽深的小道差点使你迷路,你不由得感叹:“真是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啊!”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歌赏析(6分)阅读明·袁凯《客中夜坐》一诗,完成题目(6分)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①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注】①故园:故乡,家乡。小题1:诗人因看到“落叶萧萧江水长”之景而生哀思,更因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而添悲愁。(2分)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雁”常是古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之一,请你再写出含有“雁”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默写(6分)小题1:&&&&&&&&&&&&&,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题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题4: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小题5:&&&&&&&&&&&&&&&&&&,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小题6:&&&&&&&&&&&&&&&&&&,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芙蓉楼送辛渐第一、二句是怎样突现出送朋友辛渐时的离别情绪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知识点 & “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浙江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分析: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主要考察你对“语文趣谈 文“饭”诗“酒”——诗与散文的情感变异”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语文趣谈 文“饭”诗“酒”——诗与散文的情感变异
与“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相似的题目:
诗歌鉴赏。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古诗文默写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雷芋蓉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写到了极致,这两旬诗是:&&&&,&&&&。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了自己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词答问题。(8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①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珍羞:精美的菜肴。&羞,现在写作“馐”。B.直:价值,现在写作“值”。C.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D.今安在:今天会在哪里安宿呢?②诗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意思是:&&&&。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诗前四句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又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B.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用四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生动表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C.“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突发的惊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D.这首诗反映诗人盼望游遍祖国的高大山川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矛盾心理。&&&&&&&&
“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古诗文阅读(28分)(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出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