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换了固态硬盘经常死机缩水了

您的位置: >
  过去一周,不少媒体都放出文章说当SSD不上电时,数据就可能在几天时间内丢失。尽管这一说法有些道理,但这个问题已经在很多论坛上造成了喋喋不休的讨论,也给一些用户带来了困惑,所以我想试图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解释,希望能够解决读者的困惑。
  首先,我们看到的报道来自于固态技术协会(JEDEC),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来自希捷&&这份报告实际上来自于固态技术协会的JC-64.8小组委员会(即SSD委员会)的前主席Alvin Cox,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比较客观的意见,但是是这样吗?事实上,需要说明的一点是Cox先生还有另一个职业身份:希捷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但这并不值得特别的关注,因为固态技术协会的目的本来就是将各个制造商集中起来开发开放标准。该协会的成员和主席都是来自各个公司的员工,目前JC-64.8小组委员会由来自HGST的Frank Chu领导。
  在我们进入实际的探讨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制造商需要满足的SSD耐受力要求。首先,硬盘驱动器的容量不能缩水,也就是说其存储模块不能过多失效而导致存储容量下降。其次,其必须满足UBER(不可修复的错误比特率)的要求和功能性错误的要求(FFR)。最后,硬盘驱动器还必须维持一定的不上电数据保存时间,至少要达到JEDEC的标准。注意所以这些条件必须在写入最大量的数据时也要满足,比如说,如果一个硬盘的规格是100TB,它就必须在写入100TB数据后满足这些要求。
  上表总结了客户端和企业版SSD需要满足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客户端SSD的数据留存标准是30℃下维持一年时间,这一温度高于平均室温。数据的留存也确实和温度有关,让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数据留存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注:本表中的数据来自于英特尔提供的材料,而非希捷
  在工作温度为40℃,断电温度为30℃时,客户端SSD的数据留存时间为52周,约1年时间。如上表所示,SSD的数据留存时间正比于工作温度,反比于断电时的温度。其中最糟糕的情况是工作温度为25-30℃,而断电温度为55℃,此时,SSD的数据保留时间就仅有一周了,这就是那些媒体宣称&SSD数据可能会在几天内&丢失的依据。当然,这确实有可能发生,但正常的坏境却恐怕不是这个样子吧?
  对于我们这样的用户来讲,断电温度要达到55℃也并不现实,因为我们的硬盘大都放在室内&&柜子里、箱子里&&,温度也是室温,一般低于30℃。而工作时的温度则一般会高于40℃,因为硬盘和其它相邻的组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热量。
  接下来我们从更为专业的角度解释一下数据留存时间的变化问题。半导体的导电率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这对于NAND来说却是个坏消息;因为按我们的需求,当断电时,其中的电子不应该移动,因为这会改变存储单元中的电荷分布。换句话说,当温度上升时,电子能更快地从浮动栅极逸出,并最终改变存储单元的电压状态,使其中的数据变得不可读取。
  而当硬盘工作时,又呈现相反的效果。因为温度越高,半导体导电能力越强,于是程序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器件中的电流也越大,使得沟道氧化物的受力更小,从而提高了存储单元的耐受性,因为其耐受性实际上就和沟道氧化物保留浮动栅极中电子的能力有关。
  总而言之,只要你使用SSD的坏境是一般的居住和工作坏境,你就没必要担心SSD的数据留存性问题。另外还要清楚,这里给出的数据是已经经过耐受性测试的数字,如果你购买的是全新的固态硬盘,数据的留存性能还会更高一点,一般基于MLC NAND(多层单元闪存)的固态硬盘都有10年以上的数据保留时间。如果你今天就购买一个硬盘,然后将其储藏起来,那实际上你会发现硬盘换代的速度比其中数据丢失的速度还快。
  另外,考虑到现在SSD的价格,将数据放到SSD中并在阴凉处存储实际上并不划算,如果你需要将数据保存或者归档,我还是推荐你使用机械硬盘,毕竟便宜多了。
非常好我支持^.^
不好我反对
相关阅读:
( 发表人:吴攀 )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提 交
Copyright &
elecfans.com.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SSD固态硬盘,你不需要知道的 &(&197&)1 / 14 页
-&&第 1 页&&-
15-6-13 19:44
本帖最后由 音频销售 于 15-9-19 11:27 编辑
1 先来说说现实版的硬盘自毁
先以ssd为例,各大牌子基本都有自毁机制(除了三爽)
ssd的颗粒擦写次数越多,准确性和可靠性越差,数据存进去和读出来不一样,文件存入即损坏,,,
所以,标称颗粒之外,要留备用颗粒,把寿命耗损较大的颗粒屏蔽替换掉
这还不是全部,还有自毁机制,也就是主控会综合评估颗粒的写入寿命耗竭程度,
在特定的情况下直接让盘无法被识读,无法使用,彻底自毁
譬如,500TB门槛,很多大牌都是这么设定的,写到500TB,自毁。
(忘说前提了,所谓的500TB门槛是三年前128G版的门槛,而且是针对日常使用状况)
也有用了更踏实的非鸡血主控,更多的备用颗粒,更多的SLC回转余地,
可以写入到1PB不至于出错程度超过可容忍范围,因而无需自毁,被称之为PB俱乐部。
能“加入”PB俱乐部的ssd,一般都略贵或很贵。
三爽是仅有的不设定自毁门槛的大牌,放任数据出错率曲线越来越陡峭,
(对于用户而言,体现为蓝屏率越来越高,文件好好的就损坏了)
如果只读取不存入是不是可以延长其寿命
极限测试的耗损没有日常使用大,所以死亡测试的结果大多可以轻松1PB,更不必说大容量的ssd
以日常使用500TB自毁的ssd为例,在极限测试的情况下可能撑到700TB
因为总写入量并不是唯一标准,
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算法,参考其他情况
所以无法准确地描述现在某一ssd的寿命是多少tb,因为这本身是个参考
闪迪的十年保系列和intel的730系列,已知可过PB,
你看极限测试的记录,一定要看错误率
不强调错误率的死亡测试都是耍流氓
这就要提到掉速的多种实际原因了
一般测试都有给这个图,但是都刻意忽略
因为三爽在这方面很糟糕,说太多会引战
三爽看上去寿命长,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自毁门槛
按照其他大牌的自毁标准来卡的话,三爽短命的情况就暴露了
2 然后说下ssd的主控限速
有时候会遇到掉速,对吧,掉速的原因很多样,大家对掉速的感知程度也不一样,
其中有一种是因为厂商希望产品要撑过保修期再坏
譬如某盘保修5年,并且未明确申明保修的写入量限制,
那么,截至前一周自毁跟截至后一周自毁,对于厂商而言天差地别
厂商是由衷地希望过了保修之后再自毁的
靠降低写入速率可以延缓这个过程
给前期写入量过大的用户降速,把总寿命摊开,
但是又不能同步监控各个用户的硬盘使用情况
于是主控的使命感就来了,剩下的不需要我多说了
为何有些牌子的有些型号掉速严重,或者前期后期使用感受区别过大,这是原因之一
买的不如卖的精,看似漏洞的东西,实际上是圈套也尚未可知
毕竟又有几个人懂主控级的知识呢?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3 再说说容量和擦写集中度的问题
ssd容量越小,颗粒的擦写越集中,寿命越短,这很容易理解
延伸开来,越小的容量,可剩余的部分越小, 缓存预读的写入也会越集中,这也不难
譬如你的ssd只剩20GB,我的ssd剩了200GB,
那么你日常使用的时候,是集中在1个特定的颗粒反复擦写的,而我的则在五六个颗粒当中擦写,,,
同样2k次擦写,平摊到了更多颗粒,寿命就更匀
这就是为什么建议优先上大容量ssd的原因了,目前建议240GB起步,
这还不算完
还要补充一点:建议随时空余40GB以上空间,切不可全用光
4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品牌对480GB跟960GB的保修写入限制是一样的呢?
照刚才的理论,后者的写入限制应该远大于前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就涉及到一个附加问题,ssd的“内存缓存”的寿命
各家各自点科技树,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类似于缓存内存的芯片是必备的,
MLC的颗粒无法担当这个任务,一般都是SLC担当的,而这个小芯片自己容量并不大,可能只有256MB或者512MB而已,
每个数据都要透过它来经过和分配,这写入擦除是很夸张的
那么问题来了,几PB的写入,没有把那一堆储存颗粒擦坏,却先把那孤零零的缓存颗粒擦坏了
这东西是有上限的,就成了整体保修限制的瓶颈,所以480GB跟960GB的写入限制一样大,原因就是这个
5 为什么硬件方面的真内行不爱用三爽的SSD?
很多小白,被跑分忽悠了,以为跑分名列前茅就意味着该厂商技术牛逼。
甚至很多不求甚解的前辈也以自己过来人的身份,推荐三爽的SSD,进一步加剧了误导性。
三爽啊三爽,这些年你都干了些什么,,,跑分作弊也就罢了,这还不止,,,,实际使用起来一泡污,这还不止,,,用一段时间还掉速,越用越慢,这还不止,,,为了掩盖短命TLC的缺陷,不设置自毁,放任错误率攀升,让重要数据频繁丢失,让你的宿主软件频繁崩溃,这还不止,,,把自家的短命TLC吹得比别家MLC还好,这还不止,,,,当自己用MLC做高端的时候,又按照SLC来吹了!-----------感受不到半点诚意,反反复复只会靠作弊的跑分骗小白,靠水军营销拿销量冠军,,,毕竟是小米的老师。
其实我很想仔细说说三爽跑分作弊的事情,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吧,有心的人自己去了解。
对于这样一个只知道买水军造势,每次被戳破都大规模洗地。
对于这样一个只知道拿作弊的得分忽悠小白,为自己的品牌制造信仰加成,然后把垃圾SSD卖出天价的厂商,
有什么可说的?!!!
—————道理我懂了,可是有啥推荐的么?———————
我自己现在用的是intel的730k,480GB版,很不错,才1k5
同样1k5价格,其次推荐sandisk 10年全球质保的 至尊超极速480G sandisk extreme pro
当然,都得是海淘,,,,好在全球联保服务很规范,行货水货的售后没区别,
自毁貌似老早就有,不止SSD
15-6-14 11:02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5-6-14 11:08 编辑
英特尔730K不是说官网查不到吗?楼主解释下
官网上确实查不到,但730k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这其实是常识了,
k与非k,是指分销渠道不同而区分出包装类型的不同,
730是彩盒零售包装,730k是环保牛皮纸简包装,
我致电过intel中国总部,客服称:两者产品本身无任何不同,保修政策也无不同。
因为传说 简包邮写入总量限制,彩包对写入无限制(intel客服及官网通告已证实这是谣言)
所以,买彩包图个安心的人很多的,
其实,当两者价格相同的时候,我也会买彩包(因为拍平了收纳更不占地方),,,
那么,我为什么要收纳保存包装呢?理论上这货保修不需要提供盒子,
但是这玩意儿保修五年,时间跨度太大,
虽然SSD质量方面intel独步天下,很多人就是为了这质量和稳定才买intel的,
我虽然也是因此才看好它的,但是我不信它不会坏,
假设用到第四年,intel改了保修政策,而第五年盘出问题了,我找谁哭去?
怕保修政策有变,注意保存盒子,方便保修,
随手拿了两个保存好的盒子对比下,
这俩都是从美亚海淘回来的,也以网站SN码跟intel自家软件的方式验过,都是正品,
我还蛋疼地每次都会打客服电话口头查询一次,都没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5-6-18 14:40
镁光也是如此!
我手里有3个镁光240GB,俩M500,一个M550,其他型号和容量的没接触过,
使用久了也明显会掉速,但远远没三爽那么离谱夸张,
当时买来是打算当主力的,但是现在挪用到了比较次要的电脑里,譬如给老丈人组的电脑。说到底还是intel稳定可靠,不掉速不出错,,,,
平心而论,镁光的质量其实还算可以的,但就是保修很困难很费劲,用户但凡遇到一次,基本一生黑。
有一次启动异常,实际上是主板的问题,被我判断成SSD故障了,
心想买来才俩月,还在三包期,于是就联系镁光的售后,结果,,,,,,,,
事后虽然镁光并没啥问题,但是我后怕啊,,,
要真出了问题,自己不是掉坑了么,然后才铁了心地加钱上intel,
有些硬件论坛里看到,很多镁光的用户吃过售后亏之后,直接就转化成intel的用户了,毕竟intel的售后要多爽有多爽。
售后这事儿,平常的时候相安无事,不显山不漏水,遇到一次就知道厉害了。
15-11-11 21:44
工匠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
你说的以前大部份硬盘的 写入极限,自毁门槛,是500T,你还提到sandisk ...
很简单,不同厂商的保修规则又不尽相同,
技术类型/寿命/保修 等方面说法和措辞各有各的含糊方式。
譬如,擦写寿命划分为好几个阶段,保修条款在提到这方面的时候最含糊,甚至不提。
但是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所以就会出现些通用的测试方法和说法,来划分和衡量。
第一个阶段是:保用写入量。——保修
意思是说,保证你至少能用到这么多擦写量不会坏,
如果还没到这个数值(而且没有超过保修期)就坏掉了,则保修保换
这个门限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有些人钻保修期空子:
“买来SSD拼命BT或者用于服务器高强度擦写,,,一旦写坏就去找代理换新的,”
第二个阶段是:参考写入量——不保修
1 告诉你一个理论,说“理论上可以擦写这么多”
2 告诉你一个参考,说“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用到这么多擦写量”
但是,,,,,并不以此作为保修或保用承诺。
第三个阶段是:极限死亡测试。——不保修
是第三方搞的大比拼,看谁撑得住更多擦写,看谁错误率低,看谁掉速慢,,,等等等等,
直到最后,,,看谁实际死于多少写入量,死前什么状况。
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上文中所说被计入是否能进PB俱乐部的那一类数值。
16-6-27 13:41
个人认为值得推荐的SATA3固态硬盘是 intel 535 480GB,
测试情况良好,读取速度够快,写入速度稍慢但是胜在稳定耐用。
我自己在2016年6月连续屯了4枚,单价855元,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535这款过阵子可能就要停产断货了,后继型号540换成了TLC颗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6-7-6 00:02
SSD可不可以分区?
SSD分区会不会带来消极影响?
有时候不会,有时候会!
主要看主控固件如何统筹垃圾回收啦磨损平衡啦诸如此类的一大堆底层算法解决方式,
如果主控固件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完美,分不分区,影响其实不算大。
但如果是主控固件水准未知的情况,,,
我说:“最好别分区,而且最后始终保持3成以上空间不要用掉”
,,,,你们听到后又不高兴,
===========
嗯,希望以后技术进步了,让这个问题普遍消失。
让所有的SSD都能毫无顾忌地分区,,,,,
到时候就只有一个问题了:
才多大点儿空间,分啥子区呦!
打个比方:
就算是给480GB的SSD分区,,,额,又能分成多大呢?
更不必说有些人,买了个128GB的SSD还要分好几个区,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提醒各位不要小看操作系统对容量的需求量,
你给C盘分区40GB,用用看好像也够,没有溢出,但是效率会降低。
16-7-24 02:28
关于SSD的推荐
关于SSD的推荐,可谓更新最频繁的部分。
起初我推荐 intel 730 480GB
然后过了两三个月,丫涨价了,,,而且是大涨价!!!
然后我推荐 Sandisk extreme pro 480GB
就这么又过了半年,它虽然没怎么猛涨,
但是当别的同级别SSD降价的同时,它每个月十几元地往高里加价。
目前鉴于intel 540 480GB开卖了,用的是短寿命的TLC颗粒,
(是啊,连intel这么浓眉大眼的,都叛变MLC了,,,)
我一度很狐疑,难道intel掌握了TLC的黑科技?让TLC的寿命得以比肩MLC?
我于是下单了,好奇心驱使,想要自己做个实际些的测试,
,订单号: 元(算是个不错的价格了)
然而我最后还是取消了订单,虽然有intel加持,但毕竟TLC,
如果证明TLC果然还是不行,那么相当于我白扔799元,
如果证明TLC已经OK了, 难道它就成首选了么?
当然不是,毕竟intel 535还没卖完呢。
我于是立刻入手了3块 intel 535 480GB,
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稳定好用,
然后查了一查,投产至今没有负面消息,也不曾有缩水的反馈,价格平易。
写入虽然没有intel 730和Sandisk extreme pro猛,但是音乐制作过程主要需求的是读取速度,
而535的稳定性也不会比这俩差多少,
以前我施展买买买大法,海淘intel 730和Sandisk extreme pro的时候,
正眼也不瞧intel 530和intel 535一眼,
现在的感受,却像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使了劲地抓住,
以后,等比TLC更坑的QLC颗粒广泛投产了,
也许,我还会拼了命抓住TLC颗粒 的intel 540?
想起当年MLC取代SLC,成本的降低,好歹真的让SSD价格断崖式降低了很多很多,让我等努力赚钱的草民能够愉快地购买。
如今TLC取代MLC,寿命缩减,以及寿命所带来的长期可靠性降低,已经到了比较让人切肤之痛的地步了
(其实并不意外,U盘领域的颗粒缩水,更早之前已经提前演练过后果了),
而随着颗粒成本的缩水,销售价格却并没有像上一轮缩水时所带来的实质上的降价,
上一轮缩水好歹还有可观的让利,而这一轮缩水索性直接坑爹了。
intel 535 480GB,目前来说是我个人认为还算比较值得推荐的。
使我和诸位能以平易的价格入手比较可靠的SSD,用于个人工作站级别的用途上。
但是,等535的库存清掉,恐怕就彻底是TLC的天下了,
相信后续如果发布5系列,如545和550,只怕也会是TLC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轮回么?
到时候,,,我推荐什么呢?
加钱上intel 750?
再之后呢?
加更多钱,数据中心系列?
如我两个月前猜测的,535急需停产退市,以便给540让路。
但是暂时还没完全卖完的535怎么办?当然是设立价格差异咯。
于是,535果然涨价了,而540果然降价了。
16-8-18 23:29
广告做到这份上也是太拼了
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一个好办法,
可以在:“个人设置”--“我的好友”--“我的黑名单”里,把我的id(工匠)添加进去,
这样,以后就不会浪费你们的时间看我写的“广告”了
16-10-19 20:41
要把 ssd用到 报废&&估计要不少时间吧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随意选择ssd。最后他们多半都哭了。
把颗粒擦坏的确实少见,
ssd即便再差的颗粒,也未必是颗粒先坏。
因为越差的颗粒,所配的主控也就越差。
而主控坏掉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不少见。
理论上,你永远也用不光颗粒的理论寿命,原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那就是掉速的机制。如果你认真看过,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买一块随着使用过程,慢慢掉速掉到并不比机械硬盘强多少的固态硬盘吗?
固态硬盘坏掉了,保修期之内你还可以退换货。
比坏掉更可怕的是,它没有坏,但是慢的很,慢到不能置信。
这才是这个论坛上那些牛逼的人物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费那么大心思去研究过如何选购ssd的原因所在。
17-1-19 15:48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7-1-19 15:52 编辑
intel的固态盘(SSD)全球联保政策,现已沦陷。
今后只对大陆行货提供保修,,,,,
intel最为专业用户所赞誉的两个因素:
踏实可靠稳定耐用的质量 和 超赞的全球联保售后服务,
如今,,,去掉了“全球联保”的部分,
影响其实不算太大,顶多就是以后别再海淘intel的SSD了,
另外,鉴于有些渠道实际上是海淘来卖的,所以还需再三确认是否大陆渠道行货。
据说,新规则的执行有个起始时间,但是我暂时没在intel官网找到印证,大家自行确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5-6-13 19:46
转我一篇旧文至此
15-6-13 20:23
赞,科普 受教了
15-6-13 20:51
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不幸错误黑到幼儿园体育老师的话就罪过了...
话说我手里给拿着一个500G机械硬盘我算它迟钝的总是用约摸2分钟写入完毕一个约摸10G大小的小电影~
然后一直写入到1PB的话大约得用上2百万分钟的样子~ 大约就是45个月的样子?马达磁头神马的全部都完全停不下来的样子~?
啊,我现在非常感性和主观的觉得和那个三星矬SSD对干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15-6-13 21:12
SSD 一直习惯倾向于考虑 Intel /浦科特,三星从不考虑。
三星 840 evo 大量用户反应明显掉速(掉到近似普通传统硬盘),坛里有朋友 2011 年 MacBook Pro 用三星 840 Pro,Cubase 容易崩溃,换回原装硬盘没问题,而后换浦科特 M5P 也没问题。
950 Pro NVMe 一樣瞎。
15-6-13 22:17
1t的SSD有什么牌子推荐?我目前用的镁光还不错。其他牌子不清楚,当然性价比也很重要。
15-6-13 23:13
三星830~~~MLC颗粒的用户飘过·~~表示使用近2年一切正常安好~~~~840才是TLC颗粒~~
15-6-13 23:22
今天才知道SSD还有这么多讲究
15-6-14 00:55
英特尔730K不是说官网查不到吗?楼主解释下
15-6-14 08:12
三星是很糟糕,但个人认为糟糕的点并不是寿命,而是性能都依赖缓存,又没有掉电保护,停电重启就等哭吧。
觉得自己电脑里数据比SSD本体值钱的,尽量选个有掉电保护的。
15-6-14 11:19
mac book 的ssd硬盘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apple ssd sm0512f media,这是三星产的
15-6-14 11:25
mac book 的ssd硬盘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apple ssd sm0512f media,这是三星产的
会比三爽供给零售市场的SSD好很多,
因为,三爽唯独在给苹果直接代工供货的时候,不太敢耍滑头。因为验收标准是苹果订立的。
15-6-14 12:09
一直 用英特,也一直相信英特。不相信那个高防的国度。
15-6-15 18:10
&&&&&&&&&&&&
&&&&&&&&& &&&
&&&&&&&&&&
软硬件产品/器材分类讨论(按字母顺序排序)
主题数: 323202, 帖子数: 3115774,
&会员人数:固态硬盘变小了怎么办_百度知道
固态硬盘变小了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的U盘也试过变小,清空了再装还是不行。最后格式化就恢复了容量
采纳率:8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坏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