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力》的校本课题

传承学校特色项目
构建OM校本启蒙课程的研究
传承学校特色项目
构建OM校本启蒙课程的研究
摘&& 要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简称“OM”)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国际性青少年创新活动,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动脑又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曹光彪建校以来一直将OM活动作为品牌特色项目,获得过辉煌的竞赛成绩,有面向部分高年级学生的兴趣课程,本课题力求从一个OM竞赛活动指导者、OM普及活动倡导者的角度收集“OM创新”课程的相关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提炼教学方法;开展课程实施;综合分析课程实施的意义。最终梳理、发掘适合低年级的OM创新活动内容及内涵、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的OM课堂模式及教学策略,开发OM启蒙课程,让“以创新与合作”为精髓的OM活动惠及更多的孩子。关键词:OM &启蒙 小学低年级& 课程& 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学生的需求、学校的特色项目发展催生新一轮的OM启蒙课程的构建: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根据学校的情况,在原有中高年级OM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试点性教学,发现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他们比高年级的孩子更具想象力,OM的氛围让他们很开心的进行创新活动,合作能力在活动中等到很好的培育。学校在课程调查问卷中发现,喜欢OM课程的学生数名列前茅。&&& 近年来我们区学校教育一直围绕着“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学生问卷中“同伴关系”位列学生喜欢学校的理由首位,“合作精神的培养”正是OM的精髓之一。学生喜欢OM课程,学生期待需要OM那样充满快乐、充满自由创意的课程。2、OM竞赛与普及的需要:“OM活动”全称是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它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国际性开发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1988年起以每年一次的竞赛形式引进中国已25年,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活动项目。但通常一个学校至多只能有14位学生能参与。由于OM活动形式独特新颖、内容生动趣味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渴望参加,于是十年前上海开始举行普及性的万人大挑战和OM擂台赛,近两年还推出了OM亲子擂台赛。但普及竞赛每年只有两次,仍存在着开展的时间不长、涉及的面不广等问题。于是一些OM特色学校开始尝试开设OM兴趣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如光启小学,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上海市曹杨中学编写的《头脑思维与创新》一书在1999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编写的《头脑漫游》一书在2006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但这些拓展课程大多以兴趣班、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校中,在小学中一般在中高年级中开设,主要目的是为OM的竞赛队建立梯队。3、曹光彪小学与OM特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以“正气、和气、&灵气、&大气”为校风、“好学会玩&善于合作”为学风的曹光彪小学在建校初期学校就选择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OM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抓手,参与至今已19个年头。曾8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7次捧杯5次夺冠,如今“OM”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特色项目,连续多年被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授予“OM特色学校”称号。“如何更好地开展OM普及活动”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问题。2004年曹光彪小学决定开设“OM校本课程”并进行了“OM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课程两周一次,面向全体三~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2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老师结合课堂实践参与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主编的《头脑奥林匹克——小学版》(2003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一书的编写。学校一直设想在低年级课堂开展OM普及活动学校并形成课程。&二、课题的界定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简称“OM”)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国际性青少年创新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竞赛,赛题新颖有趣,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动脑又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课题所指的“OM校本启蒙课程”是指以OM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内涵为载体,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想象力丰富但不敢表达、不善与人合作等特点,收集“OM创新”课程的相关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提炼教学方法;开展课程实施;综合分析课程实施的意义。最终梳理、发掘适合低年级的OM创新活动内容及内涵、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的OM课堂模式及教学策略,最终开发OM启蒙课程,让“以创新与合作”为精髓的OM活动惠及更多的孩子。&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1、 通过OM启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促进曹光彪小学OM活动的普及低龄化和校本化,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曹光彪小学的OM课程体系。2、 以OM启蒙课程为重要抓手,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落实学校创造教育的理念,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学校的OM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3、 通过OM教学中引入OM的创新、合作、实践等因素,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的OM普及活动的题库、资料信息及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类比较,吸收有用的成分。2、调查法:对参加“OM启蒙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研究哪些内容合适、哪些方法途径好。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不断完善探索方案,创新工作方法与机制,通过不断地调节完善研究。4、 经验总结法:分析课堂实践的资料,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疏通,提炼、总结成果。&五、实践与研究 (一)梳理了OM校本启蒙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1、从低年段儿童特点出发,制定了符合OM创新与合作精神的课程目标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简称“OM”)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国际性青少年创新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竞赛,赛题新颖有趣,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动脑又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合作和创新”、“动手动脑相结合”是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精髓和理念。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但由于年龄特点,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在思维流畅、表达自信大胆、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上有所欠缺。鉴于OM活动的特点和低年段孩子的特征及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OM课程的课程目标:?走进OM活动,了解OM活动以及学校开展OM活动的历史。?通过“脑力热身操”等语言头脑风暴环节敢说、会说、能说、创造性地说。在活动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求异思维、提高思维流畅性和语言表现力。?通过“灵机一动”、“激流勇精”等动手实践环节的创意活动,鼓励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想象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家一起做”环节,在OM 活动中感悟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2、以课堂实践为基础,“一波三折”设计了适合低年段学生的内容框架“OM活动”的内容分为解题期半年的长期题和当场出题解题的即兴题。OM课程的内容来源于OM活动,课题组选取了二年级4班(当时的)作为蹲点班级,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定时听课、课上统计学生参与课堂回答的频次、课后问询学生喜欢哪个活动,评课中讨论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最终将整个课程内容定为语言、通信、结构、传递、测量五个板块15个内容,每周一节的OM课35分钟。框架的制定可谓是“一波三折”。课程开发初期,我们从OM竞赛题中选取一部分的语言类即兴题作为主体加上与学校环保活动相结合的内容。实践后发现学生很喜欢语言类的头脑风暴,表达与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一学年下来动手能力的提高不够显著,小组合作意识进步也不明显。课程实施的第二年,尝试从OM竞赛题中选取更多类型的即兴题(增加了传递、测量、通信的内容),加强了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由于传递、测量、通信这些强调小组合作内容的加入,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也暴露出竞赛题内容对于两年级过深、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内容单独分离在几个单元等问题。通过两年多的课堂实践我们不断调整-----从OM即兴题中选取元素降低难度重新编排出符合两年级年龄、心理特点和经验水平的教学内容:(二)确立了OM校本启蒙课程的基本课堂活动模式。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因此,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OM课堂必须为学生创设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另一方面,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作为启蒙性质的OM课堂必须设计循序渐进的创新体验环节。我们尝试在每堂课都设置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脑力热身操——灵机一动——激流勇进——大家一起做”固定教学模式。1、 脑力热身操,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但是正是由于年龄小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与内容相关的脑力热身操,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奇思妙想就一个问题发挥想象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例如“传递”一课中让孩子们说出了很多传递乒乓球的办法:直接扔、利用斜坡、利用反弹,为了激发他们的思维我还和他们分享了别的班级的答案利用汽水的喷射等。又如,“站立的纸”一课则让学生说出各种纸的作用,开始时大家只能说出画画写字等一般用途,几轮过后思维被激发了,有人说出了当书签、撕开当雪花等答案。我们发现只要引导得法,坚持为学生提供机会,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2、 灵机一动、激流勇进,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低年段的孩子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因此,OM启蒙课堂上需要循序渐进地设计可以动手操作的“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每节课上的“灵机一动”环节是整节课的基础活动,通常学生很容易做到。而激流勇进则是在前面基础上的递增,是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例如,传递一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勺子、纸、剪刀、绳等材料,要求他们运用材料取出盒子里的乒乓球,“灵机一动”环节孩子们就已经想出了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用写字的纸可以包乒乓球、也可以做成铲子、平时吸的吸管可以造型成为铲子、剪刀的柄也成了铲子等方法。这时候我又拿出了“橡筋”、“绳子”让学生想办法,由于第一个活动的铺垫,学生将橡筋、绳子变成了剪刀的圆柄、吸管的圈勺等。由于“灵机一动”和“激流勇进”是相关联且递进的动手操作环节、在一次次的反复操作时间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 大家一起来,创设合作机会培养合作意识。OM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每一堂OM启蒙课都会有一个要求大家必须合作完成的任务。例如,在“OM变变变”中要求小组合作用肢体表现出字母O和M。又如在“测量”中要求的测量任务时间很短,必须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另一方面,我们深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学生喜欢上OM课,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每学期结束我们都通过《成长记录册》的互动留言栏进行调查,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设定。调查显示:每年都有超过60%以上的学生最喜欢人人参与的“脑力热身操”和“灵机一动”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因此35分钟的OM通常有20分钟是组织这两个活动的。(三)总结了OM校本启蒙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1、鼓励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OM课上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我们有一堂课叫“建高楼”,在脑力热身操环节要求小朋友畅想未来的校园,他们有的说要给大楼装上翅膀,那样地震的时候就可以立刻飞走,也有人说未来的校园是一个生态园,到处有植物有世博会瑞士馆墙外那样的太阳能电池;未来的校园充满高科技,里面有各种各样三维的教室;未来的校园的外墙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变换美丽的图案……课堂上七嘴八舌讨论异常热烈,我决定零时改变计划,35分钟让孩子们尽情畅想,本以为这下孩子们该满足了,可是事情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参加《少年报》小记者班的哈哈把OM课上同学们“2050未来校园”的畅想计划写在了记者班的日记里引起了少年报社老师的极大兴趣,一则约稿电话打到了我办公室。“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全家总动员尽情畅想呢”!一封倡议书通过班网发了出去。一周后我收到了50多封畅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畅想经过家长的润色变得流畅,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引发讨论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他们的奇思妙想被刊登在《探秘》杂志,孩子们个个得意洋洋。家长们都说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说长大了他们一定要把畅想变为现实。我想:只要给孩子们插上创造的翅膀,总有一天他们会梦想成真。2、鼓励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回去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此,OM课上非常鼓励读题后的提问、讨论后的质疑,在宣布题目和方案讨论之后老师都会安排质疑的环节。在《站立的纸》一课上,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张长10厘米的纸做一个20厘米的结构,当场就有学生质疑:怎么可能?几秒沉思之后有学生提问:是不是可以撕开纸?立刻有人回答:为什么不可以,题目没有规定。整个质疑过程老师冷眼旁观、学生自问自答,思维火花频频闪现。3、 鼓励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对检验创造性思维的正确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发明家都从小自己制作各种模型。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筝等,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实验。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各种学具,对特别爱好者要给予重点培养。OM课上的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材料,例如纸、橡筋、橡皮泥、牙签、吸管、绳子等,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人人动手外,意犹未尽的还可以课后自己找来玩一玩。4、 鼓励小组合作“OM”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因此,要特别注意抓住小组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渗透教育,让每个团队明白合作的内涵。例如,在小组获得成功时要帮助学生总结诸如文明合作、取长补短的合理分工等成功的经验,在学生失败时要帮助他们总结失败,找出合作中的问题。教师还要特别视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指导,注意组长人选的培训,帮助组长学会合理分工,发挥组员特长,懂得协作,善于交流,形成团队。5、 关注存在差异&“OM”活动课的形式、内容相对开放,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以及动手能力存在差异,课程实施时应关注学生差异,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传递”这课,一般学生只要他们想出办法利用材料把乒乓球从一个盒子传递到另一个盒子就应该及时肯定鼓励,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应要求他们改变吸管、剪刀、橡筋的一般用途和使用方法来传递乒乓球,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激励他们想出更合理的方法,挑战绳子等材料。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四)挖掘了OM校本启蒙课程的意义与内涵。1、实现OM创新精神与人文传统教育的融合“勇创新、乐合作”是人文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包括保持好奇心、想象力,敢于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对待问题的不同观点,勇敢的面对挫折和逆境;友爱同学、互相互助,善于倾听、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能与好朋友一起完成一个小任务,学会在竞争中合作。“OM”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轮流担任组长、裁判,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发表见解、大胆提问、互相质疑。“OM”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参与活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制作的作品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队员不怕挫折,善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走向成功。活动中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获得成功。这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记得《通讯任务》一课要求各小组用道具发出信号指挥蒙住眼睛的同学把小动物的货物贴到正确位置。这不但要发出的信号简明扼要,更需要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记得有一个冠军小组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中就说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七嘴八舌,谁也不愿意听谁的,后来时间到了我们连信号都没有讨论好结果输了。后来第二次,我们就听一个人的,然后大家补充,抓紧时间合作练习,最后我们赢了”。所以说,“OM”活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渗透人文传统教育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OM”活动中创新品质的培养与人文传统教育息息相关。除了“OM启蒙课程”之外,学校每年都组队参加全国的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20多个全国冠军、4次获得世界冠军,在曹光彪“OM”不仅仅是金牌和锦旗,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蕴含着很多的故事。2、OM没有失败者,抓住挫折教育的契机。从1996年起,曹光彪小学OM参赛队在世界OM决赛场上先后获得过5个冠军、1个亚军和1个季军。2011年,学校OM对在全国古典类比赛中失败,2012年OM队员不言放弃继续挑战古典获得全国冠军,但在国际比赛上名落孙山。这批队员在小学最后一课的毕业典礼上,邀请教练一起用情景剧的方式勇敢地向全体五年级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讲述了他们的挫折经历和从“悲哀——坦然面对——再燃斗志”的心路变化。老师将OM队员不怕失败的故事做成了数字故事在OM课上播放,告诉当时二年级学生OM没有失败者。2013年学校获得古典类冠军,四年级的小孙回国给老队员发消息报喜:OM没有失败者,只要有梦想,就会成功。3、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OM课常常鼓励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答案、大胆地说出各种答案,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和解答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曾在2011年抽取二年级15个学生,利用“吉尔福创造力量表”在学习课程前后进行问答式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致性测试(由于二年级能力有限无法完成书面测试,原表中的英语单词被替换成学生熟悉的词语,去除了个别两年级无法完成的题目)统计结果如下(表格中呈现的是四舍五入后的平均值):&从数据来看,“OM”课堂没有统一答案,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解决问题,学生考虑问题不再单一局限,而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将这种思维方式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比如:作文的“一题多写”,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等等。另外,他们还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解决办法,并通过尝试验证得出结论。(五)问题与思考二年级的OM启蒙课程经过实践与研究,日趋成熟,成为学生特别喜欢的课,对学生的发展也呈现出促进效果。但是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与研究。1、丰富评价的内容,提高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本课题在课堂评价方面有所欠缺,大多停留在活动后的交流评价。如何即时扑捉、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反馈量化,有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作进一步的探究,我们不仅要制定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具体目标,还要有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评价标准,从而保证活动课的教学质量。2、加强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使课程更有生命力。目前两年级OM启蒙课程的教师人数已经1人增加到3人,为了让课程更有生命力和辐射性和推广性。应考虑建立完善教师参考资料、收集更多的学生作品、案例,形成素材库,形成课程教师的校本培训材料,让更多的“新手”教师快速适应OM启蒙课程。&六、附件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附件四:&七、参考文献:1、中国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一年一度举行,本科目的教学内容就是基于其中即兴题竞赛的竞赛题。2、吉尔福特思维测试量表
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用这个方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远远甩开其他人!不看亏大了!
常常有家长在微信上和课代表聊天时都会说到一句话:“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数学?”
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数学,收获什么能力?
学数学,单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事实上,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计算,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锻炼孩子大脑,培养孩子掌握逻辑推理的能力。
所以,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加强孩子逻辑推理方面的训练,才是最重要的。
而让孩子接触数独开始,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
通过玩数独,孩子能收获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收获数感和专注力,可谓一举多得。
课代表强烈建议家长们让孩子接触数独相关课程,有条件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数独,在愉悦的亲子时光中,尽情享受逻辑推理带来的乐趣。相信无论对您还是孩子来说,这都是思维能力上的一大提升。
数独是什么?
What is Sudoku?
数独是一种逻辑推理游戏,最早起源于瑞士,英语叫Sudoku。数独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3×3)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的要求,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
陈岑老师,学而思培优竞赛部益智组负责人,《最强大脑》数独项目顾问
高智商的人都爱玩数独!
I HOPE YOU LIKE IT
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你身边高智商的人都特别爱玩数学益智游戏。其实何猷君挑战的“数字华容道”并不常见,但有一个游戏跟它非常类似,既好玩儿、又益智、普及率还高,可能您已经猜到了,没错,它就是数独!
“数独”(sudoku)被称为“聪明人的游戏”,在很多人眼里:会玩数独=高智商
数独游戏看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轻松玩起来,规则也极其简单,但却变幻无穷,充满乐趣,越玩越上瘾!
胡宇轩,15岁
6岁开始学习数独,10岁成为全国初赛冠军。日在《最强大脑》中战胜了中国数独选手海外最好成绩的陈诗雨。3月17日在《最强大脑》中,胡宇轩对战日本选手森西亨太,最终以3:2获胜。
胡宇轩说:“玩数独不仅能享受思考的乐趣,体验到追求速度的刺激,完成题目时还能获得成就感。”
2017年的重庆高考生刘之铭,数学得了149的高分,但从没补过课!她说:“为了放松,课余常常玩爸爸教她的数独游戏,长期的推理、演算,也让她的逻辑思维得到提升,这一点在数学成绩上得到了最好体现。”
戴潭潭,18岁
曾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被美国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录取。这所大学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第三!近现代外交家宋美龄女士和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以及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都毕业于韦尔斯利学院。
戴潭潭说,韦尔斯利虽然很看重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更看重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投入和付出。因此,她多年来参与数独活动,参加国际数独赛事的经历就成了她提交申请文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数独,如何玩出孩子的聪明大脑?
I HOPE YOU LIKE IT
1、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感
培养数学思维、培养数感,为将来的数学成绩打下好基础: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发现算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数独采取了最简单的规则,能让孩子开始理解什么是数学的规则,从小培养数学思维和数感。提高做题速度,减少出错率。
爱玩数独的孩子,逻辑非常严密,大脑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数学的做题速度、减少出错率,是很有帮助的。
2、数独是非常棒的逻辑游戏
提升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做事更有章法:逻辑思维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强的人,做事更加井然有序。
数学不仅仅是算术,计算或者巧算根本不重要,不是根本目的,重要的是逻辑推理的能力。而数独就是一种纯逻辑游戏,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我们通过玩数独培养出的最重要的能力。
3、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反应力
提升专注力: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存在写作业拖沓、做事丢三落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细心观察我们周围那些学习优秀、工作效率特别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专注力非常好的人。玩数独能很好地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不仅如此,数独还能磨炼孩子的耐心,提高意志力,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观察力。
提高反应力:数独的练习能够锻炼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锻炼大脑的思维灵活度,全面提高反应力,这些都能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远。
4、数独,已经入选小学选修课
数独已经进入国家教育部益智教具目录,很多小学会把数独作为选修课,北京已有80多所中小学把数独作为校本课程引进课堂。甚至有些学校的考试中,会涉及数独题目。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告诉学生这是三角形……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误会: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画的是三角形。其实不然,数学中的三角形是图形,不单指老师拿的三角板,也不仅仅是画出来的图形,这仅仅是具体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也就是说,这样的直观教学法虽然生动、直观、形象,但颇失数学化。其实,教师用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的三角板,但应注意生活化教学向数学化――数学模型的过渡。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细细思考,显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像三角板一样,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样的概念和定义才是数学化的定义,才是严谨的、科学的。再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教师只教给学生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列式计算、简便运算等,没有对“数学化”而有所揭示,忽略了顺序化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正数的加法是“量的增加或增多”、减法是“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学生在计算时,会根据加号、减号而初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64+24=40的情况不罕见,因为学生把“+”看成了“-”,而在检查时,只要稍微观察题目,就会发现64+24一定得大于64,这样,学生学会的不是解决一个计算题的问题,而是掌握了数理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小红第一天看了20页书,第二天看了32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容易列出算式20+32=52(页),而如果有学生写成32+20=52(页)的话,有同学就会认为是错的。原因就是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数学式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单线”思考。但如果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能理解a+b=b+a,而在实际运用时,则又显得“短板”。
二、凸显“凝聚”性――突出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凝聚”在数学中领域,是新名词,是指由“数学过程”向“数学对象”的转化而构成的算及极其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如加减法在最初的计算作为“过程”而运用,如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的“凑十法”,教师注重过程的讲授,即如何“凑十”,如8+6的计算,将6分为2和4,8+2=10,10+4=14,从而得出8+6=14,这样,凑十法的计算作为一个过程而引进教学中,但不能就此止步,应转化为其他运算,在其他运算中,实施进一步的加减运算,如8+6=14,由此再让学生举一反三14-6=8,14-8=6,也由8+6的凑十法的计算,再给出更多的6+7、9+4、8+9、5+8等等的计算,让学生熟能生巧。另外,加减简单计算,也是为了以后的更为复杂的计算。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加减计算,被作为计算的过程而渗透和引进,即代表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相加,得到结果是和,两个数相减,得到的是差。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过程被视为特定的数学对象,由这个对象,去研究其各种性质,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心理表现形式,也是数学的思维表现的基本形式,就是“凝聚”。再如,对于分数的教学,教师们从分数的形式而定义为“两个整数相除的值”,而不是“两个整数的比”。这就要求我们把分数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整数的除法的层面,而应该把分数当作一个数来研究。如2/3,不能单单理解为是2÷3,而就把它当作一个特殊的数――非整数而研究,再在此基础上将它们看作“一个数”――“一个对象”而实施加减乘除等运算。三、注重“互补与整合”――突显数学思维的重要特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一些概念、定义等方面的东西,学生们容易借助于最初的物体形象而去理解和解释,如对于分数1/2,上课时,教师呈现一个大西瓜一分为二的情境,然后引出1/2的概念,呈现一个圆形的月饼,将月饼分为四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一块,占总体的1/4……这样,再提到分数,学生脑海中马上意识到分数是圆的一部分。这样的理解显然与分数的概念相差万里,其实,这样的教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则停留在某种特定的解释中,而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将这种解释全盘否定,视为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经过实践证明,局限于“分数是圆的一部分”的方法,会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新课改下,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作为教学的重点,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方法也必然各异,如凑十法的教学,教师教学了8+6=14之后,给出8+7、8+9的计算,学生们会仍然采用凑十法,将7和9分别2和5、2和7再计算,也有学生会在8+6=14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8+7=8+6+1=14+1=15,8+9=8+6+3=14+3=17,这样的思维,教师不能因为不合教学的要求而断然“断之”“斥之”,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事实上,这样的想法的学生,也是“互补与整合”的思维优化的方式。数学以思维和逻辑而凸显出其数学化,数学教学应改变重视知识、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式,应凸显其思维形式和思维特征,只有落实这一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赵辉 单位:邳州市赵墩镇柳园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加快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加快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是就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比较呆板、单一,一般难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性、独立性、灵活性和多向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探索规律,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习方法。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能力,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总结、归纳数学问题和知识,属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性,加强数形结合的运用,深化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形成学习思维和方式,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
[2]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6).[3]谭劲.小学特色科技教育体系探索与创新[J].创新人才教育,2015,(4).
[4]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王粉坛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也是难点科目。培养孩子数学思维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让后细致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是一门最基本的个工具学科,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家里来人吃饭添加碗筷,大到商品交易。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可以将数学模型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培养小学数学思维对于孩子后续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例如,动画《猫和老鼠》中啄木鸟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切割木杆的角度,正好砸晕了要吃掉老鼠的猫。这是个卡通动画,但是其反映出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
(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典型的理性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事严谨。当遇到问题时,会分析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可以避免遇到问题时让情绪左右思维而无法跳出困境。
(三)数学兴趣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深入理解数学计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有利于培养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在听数学课时兴趣盎然,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会大幅度提高,进而解决了小学数学成为教学难点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数学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并呈现有趣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将动画片中的有关数学的内容剪辑下来,在课前或者课间播放,既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又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套构的方式强化数学模型:套构的方式与类比的方法类同,是根据两类或两个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点,推断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类比思想可发现新问题,所得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可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思维指明方向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有利放而类比是数学发现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结构特征上、数量关系上、算理思路与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教学。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这个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各个加数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构。也可以用加法交换率将算式进行加数上的调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构加法交换率在连加算式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套构既定数学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其次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惯常思维过程中。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张兰在暑假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一周,他阅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少40页,在第二周,他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他阅读了30页,至此全部看完。问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利用逆向思维来解答,第二周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阅读了30页看完,即30页加10页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页;剩下的书页数是80页;第一周阅读了书的一半少40页,即比80页少40页,也就是第一周阅读了40页。所以这本书总共是80页加上40页,等于120页。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堆。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生,最终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套构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要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让学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要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素材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激发潜能,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作者:余慰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茶亭镇中心校西华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也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加快我国发展的速度,并提高综合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维能力;联系生活
伴随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运用非常高效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数学课程成为学生获得快乐的学科,同时也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特定的思维,它要求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能够将数字形象化,从而形成数学运算。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够归纳总结、推导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具备发现各种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时候运用数学思维。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良好的联想,并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思考,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图形进行,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长方形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画下长方形,并将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个边之和进行实际演示,在演示之前让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力都得到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是教师只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叙述和讲解,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具有怎样的特性等,这样就会使学生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而且在头脑中也不会将全新的事物构建出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实践课,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进行随意的拼接,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良好地运用在教学之中,并在教学的时候进行举例说明,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羊圈中有一定数量的羊,第一次将羊放出去的数量为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百只,第二次放出的数量比总数量的一半少一百二十只,第三次放出三百二十只,羊全部放完,问羊圈中的羊一共有多少只?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假设法,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其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整体质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另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8).
[2]王廷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校长阅刊,2015(2).
作者:韩福善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二朝鲜族中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认识到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实现有效的学习与发展。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进行思考,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体的阶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形象思维也开始向着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此来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将自己不同的观点提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与精神,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谈话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保证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在课堂中还要选择好教学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展现自己,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推出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思维的深刻性来说,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这样也就使得自身的思考能力不足。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从表面问题上进行分析,透过复杂的表象来找出数学规律。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时,常常难以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深刻性进行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
1.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是从数上开始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为学生演示出数的组成。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找出数的顺序,从而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与意义。
2.让学生掌握好推理的方法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好推理的方法,而这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如,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选择典型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出相应的工具,以此来让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出数学的规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逻辑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遵循逻辑的规律以及层次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训练,尤其是对于专业的数学语言来说,而这也就成为思维上的载体。所以说,语言与思维两者是相互依存与发展的,通过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这也就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出发,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组织好语言,编制出相应的应用题型,以此来进行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
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好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不能局限于教材中,而是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长期影响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聂霞.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
[2]娄秋丽.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关爱明天,2014(10).
[3]冯凤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8).
作者:王孝中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红旗小学
阅读次数:人次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论文投稿&&&&&&&&&&&&
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