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空调开启后应该养成何种习惯

在使用空调时应养成什么习惯_百度知道
在使用空调时应养成什么习惯
我有更好的答案
空调本身就是一种家用电器,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使用习惯,只要按照正常的家用电器的使用就可以了。不过如果非要问一些对自己或对空调保养有好处的使用方法的话,倒可以推荐一些给你:第一:室内外温度差越下,空调的耗电越少,所以尽量保持室内外温差小一些。第二:当夏天制冷的时候,室内外温度差在10度以上时,人从较热的空间里,一下进入温度较低的空间是,容易因为这样的冷冲击,引起感冒,特别是抵抗力相对较低的人。同时冷空气下沉,如果有风湿等病人 ,最好不要将温度开的太低。第三:一般空调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启动,都会在压缩机一侧有保证油温的设置,比如电加热丝等,这样的设置,即使冬天温度较低时,空调也能随时启动。所以如果您的空调不是常时间不开启的话,最好不要断开空调的电源。第四:如果您的空调是变频的,建议您不要频繁开关空调,这样对机器是一种损伤,同时更浪费电。如果是老式的定频空调,可以根据您对空调的使用时间,开关空调。最重要的第四点:作为一个空调的直接使用者,请定期清理您的空调滤网,并保持室外机的通风条件良好,散热翅片相对干净,以保证您的空调的运行效果。差不多就这些吧
采纳率:37%
关好门窗,温度26度,几天不回家要拔掉电源插头。
温度设定的不要太低 夏季开始用的时候要把过滤网拿下来洗洗 不要频繁的开机关机 室外机不要划伤他的翅片并且保持干净通风
空调不宜久开,正在使用空调时应关窗关门,开一段时间后关了空调。长期在空调的空间里容易得空调病,所以不宜久在空调下。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空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牛津英语)
(逗逗逗儿)
(曼珠沙华)
第三方登录:炎夏空调节能实践 是调高1℃还是26℃以上(图)-搜狐新闻中心
炎夏空调节能实践 是调高1℃还是26℃以上(图)
时间:日22:33  来源: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是调高1℃还是控温26℃以上?
  本报记者 杨振东 文/图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夏天。从上月底开始,以“将空调调高1℃”为标志的一系列节能倡议从中央到地方迅速铺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节能如此紧迫?在“空调升温”的实践中人们何所做何所思?在“空调升温”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现实?记者的调查欲解开这一系列疑问。
  暗访:谁把空调当风扇?
  “一个大夏天多花上几百元电钱不算啥,没必要在空调上‘死抠’”。温度是咋设定的,一刘姓朋友说:“20℃呗,设定得低,温度降得快,汗立马就落了,感觉多好。”
  7月12日下午4时许,炎阳高照,城市街头气温37℃。与所有传统的多层楼宇一样,位于郑州市黄河路上的某局办公大楼几乎每个窗子旁都有一个空调的排风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一直关心空调的记者发现,在两个开着的窗子旁边,空调排风机正轰轰地工作--既开空调又开窗,不是把空调当风扇吗?记者迅速会同该局办公室人员来到这两个办公室里查看。
  走进其中一个办公室,室主人、该局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很尴尬地一边关窗一边说“室内新置了一件办公用品,漆味太大,开窗是为了通风排气,自己也知道开空调不应该同时开窗。”但记者并没有闻到什么刺鼻的气味。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一测,室内气温26℃,算正常温度。但看其设定温度,却是23℃。“刚进门刚开空调,想让温度快速降下来,一会儿我就设置温度高一些”,这位负责人见状忙着解释。当记者问知不知道国家提倡设定温度不低于26℃时,此人说知道,下不为例。但当记者走到另一间开窗开空调的办公室门口时,听到了一声急促的关窗声,果然,进门后窗子紧闭。其内的几个人对节能的提问应答如流。
  走访多家政府机关,记者发现都有少数办公室里存在设定温度低于26℃和开空调同时开窗的现象。
  商场情况如何呢?记者来到花园路上的中环百货,发现商场每个楼层都有温度计,一楼显示26℃,二楼显示27℃。据负责气温调节的工作人员老宋介绍,商场使用的是中央空调,空调机房的设定温度是25℃。“只有这样,商场温度才能保持在26℃左右,消费者人体感觉凉爽舒适。”宋说。
  与几位呆在家里消暑的朋友联系,他们大都说,一个大夏天多花上几百元电钱不算啥,没必要在空调上“死抠”,问温度是咋设定的,一刘姓朋友说:“20℃呗,设定得低,温度降得快,汗立马就落了,感觉多好。”
  已是子夜时分,记者逡巡在郑州街头,发现许多写字楼里都灯火通明,不知是人们在“挑灯夜战”还是在玩儿“空城计”,记者无从核实,因为保安要求非有具体联系人不可。对我“下班不关灯”的怀疑,这位经三路一写字楼的保安说“人走灯灭人人知道,他们肯定在加夜班。”
  华灯溢彩,夜如白昼,这一切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看上去没有能源之忧的城市。
  实践:26℃,无法操作的号召
  “室温控制,全靠自觉,单位不可能给每个房间配一个温度计,也不可能天天检查。”一名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说。“所以,我想国家提倡的‘空调温度调高一度’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什么基本上调高?是不是必须调高到26度以上?不是太模糊就是一刀切,是不是有点不实事求是?”
  “基本上每天我都要转几个办公室,看看是不是有人开空调时开窗,或者将空调温度降得很低,随见随纠正。”金水区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周广平说。“来,将空调放到中档上,别老是高档。为政府省点电钱嘛。”进了一个办公室,他笑着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
  “我一凭感觉、二看档位,”周广平说。因为是中央空调,没法设定出口温度,所以对温度的控制没有绝对的依据。“其实人体的感觉最敏感,一进门感觉太凉我就会让他们调高些。后来,我就直接要求他们,不是天气奇热一律不得开高档,开中档室温肯定是控制在26度以上的。”
  这是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如果有人不关灯不关空调,一经发现,该办公室是要受通报批评的。入夏以来,整个金水区政府办公大楼,已有8个办公室受过通报。“现在大家节能已养成习惯了,我的‘突然袭击’往往无功而返。”周广平说。
  “我们用空调抠得很呀,房间空调是开一小时关一小时,就是会议室,不到会前半小时是不会开空调的,会后就关。连电梯我们都不坐了,改爬楼梯了。”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办公室吴楠说。
  记者随吴楠来到了该局八楼会议室。走进这个能容纳几十人的会议室,感觉又热又闷,看看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指向30℃。会议室温度这么高,怎么开会?管理人员笑着说,会议前半小时,他们会开启中央空调旋钮,会议一结束就关闭空调。
  记者想看看办公室的空调是否“调高一度”,工作人员说,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们的空调旋钮只有低、中、高三种档位,但我们也有节约的办法:不要将空调和门窗同时大开,使用空调时都是开一小时、关一小时,根本不用别人监督催促。楼梯里似乎也比一般机关更忙碌、更热闹一些。因为许多工作人员在楼内办事,都不坐电梯,走楼梯上下。
  据介绍,为节电,该局规定,除有外事活动外,一般会议提倡与会人员不穿西服,不系领带;减少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的待机时间,下班关闭电源。
  “室温控制,全靠自觉,单位不可能给每个房间配一个温度计,也不可能天天检查。”一名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说。“所以,我想国家提倡的‘空调温度调高一度’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什么基本上调高?是不是必须调高到26度以上?不是太模糊就是一刀切,是不是有点不实事求是?”
  其实这样的疑问几乎笼罩着这个夏季所有的空调享用者。从7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上,记者看到了关于空调温度控制的最权威指示:“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关于26℃的提法则起于民间,6月26日,国内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在北京代表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 、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6个民间组织向全社会发起“26℃空调节能行动”的倡议。这是继去年夏季之后,北京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第二次空调26度节能行动, 该行动得到全国各地51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响应。通过媒体的宣传,26℃几乎成为人们对空调控温的一致标准了。
  这个26℃到底是什么温度?是空调设定温度还是室内实际温度呢?从廖晓义于日在北京《“26℃空调节能行动”倡议书》上,记者看到,“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如果夏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6~27℃,相对湿度为40%-60%。这样,既舒适又节能。”看来,26℃指的是“室内实际温度”。但从实际操作上讲,如何测定室温是不是低于26℃却需要温度计的支持。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办公室都没有温度计。“没有温度计,只能靠自觉了。高一两度,低一两度谁在乎呢?我觉得这样的号召是不是无法操作。”
  背景:大小三本账
  “个人不在乎、集体小节余、国家连叫急,大小三本账,各有各的算法呀。”省家电协会副会长朱江华说,“现在是国家叫急,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时日用于开源节流,如果到‘个人都叫急’的地步恐怕离‘世界末日’不远了。因此,节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今天做起,绝对不能‘不见棺材不掉泪’。”
  “天这么热,在用电上那么抠没什么必要,哪年夏天我家不在空调上多花几百块钱,就是省上一两度电有啥意思?”家住明鸿新城的王先生说。
  王先生是个大块头,妻子和九岁的孩子也都属于“肥美型”的,一家人见热就怕,在家的日子里,几乎除了早上,空调一直都开着,客厅一个,卧室书房各一个,三个空调同时启动,“家里凉快得简直就像水晶宫”。“作为个人,只要不是经济问题,都不会刻意为省电费才将空调温度调高。因为区区几百块钱,他们不会太在乎。”
  作为一个集体就大不一样了,在金水区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周广平屈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单单金水区政府办公大楼一栋楼,去年6月份的电费是19.8万元,今年6月份的电费是18.47万元。之所以省近万元钱,就是包括前文所提的通报批评下班不关灯和空调者在内的“节电新政”的硕果。“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既是一个集体,就一定得有集体观念,大家都俭省节约,节省下来的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钱节省下来了,就能多做些公益事业,多为人民做点好事。建设节约型政府首要的就应该是节电。”金水区宣传部杜海营说。
  作为一个大省,节电已不仅仅是省钱与否的问题了。记者从省电力公司了解到,2004年夏季,我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429万千瓦;今年夏季,省网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将达到1680万千瓦。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省网实际发电能力约为1559万千瓦,这样,省网高峰时段还有约1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一方面是电力缺口,另一方面个别地区季节性、时段性缺电依然存在,电力供应形势不容乐观。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中兴说,“好在从今年7月1日起,华中电网、华北电网、西北电网通过河南电网联为一体,使得我省用电的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但电力供应不足是个全国性的大问题,节电也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要求。”
  此言不虚,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就透露,今年我国电力供应偏紧状况仍难根本缓解,最大电力缺口估计在2500万千瓦左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更发出警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就郑州这么一人城市而言,一个小小的空调对电力使用都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郑州市电力部门统计,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预计全市空调降温供电负荷有80万千瓦时至100万千瓦时,约占全市最大供电负荷的30%至40%。在空调使用集中的市区,空调负荷甚至占到了整个市区用电负荷的一半左右。根据业界的共识,把空调在习惯温度的基础上调高1℃,大致可节约6%的用电负荷。空调在制冷时,比设定温度高2℃,可节电20%。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所有空调都调高1℃,郑州将会降低5万千瓦时左右的空调电力负荷。这省下来的电可供5万个人用电热水器洗一次澡,也可供一个月均用电130度的市民三口之家用电30多年。
  “个人不在乎、集体小节余、国家连叫急,大小三本账,各有各的算法呀。”省家电协会副会长朱江华说,“现在是国家叫急,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时日用于开源节流,如果到‘个人都叫急’的地步恐怕离‘世界末日’不远了。因此,节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今天做起,绝对不能‘不见棺材不掉泪’。”
  “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带头。”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工作。7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专题研究。今后,我省要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要首先创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机关。”
  前景:如何才能成为习惯
  “从倡导到立法,从引导到习惯,几乎在每一个关乎全民利益的个人行动规范上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节能也不例外,但愿政府从空调控温到依法用能源的苦心引导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一个全面开启了全民节能意识的夏天。”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建伟博士如是说。
  “无论将空调调高一度,还是控温在26℃以上,都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其实质是提倡节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的鼓励用电到如今的号召节电,我们国家走的是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路。以空调控温为标志,国家自上而下提倡的是节能。这也是西方国家走了几十年的路。”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专家樊明教授说。
  对节电乃至节能,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希良有着更深切的认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作为全国人大刚刚通过并将在日起施行《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人之一,他对节能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空调控温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向人们表明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张教授指出,之所以我们遭遇电力危机,是因为在中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给不足和中国能源消耗构成的不尽合理,已经日益凸现。同时,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占很小的比重。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在国内各种能源载体发电比率的统计中,煤炭占据80%左右,水力占16%到18%之间,其他再生能源都只是在0.1%左右徘徊。在煤炭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电力吃紧势在必然。同时如今,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约在40%,其进口的量和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市场。无论煤炭还是石油安全都面临挑战,节能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面对有限的能源,‘天下共此凉热’呀!”
  我省节能何处去?在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处处长徐跃峰向记者透露,我省即将出台《河南省节能条例》,从法律上对能源的节约利用进行规定。但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教授康艳兵指出,在节能立法上,我省明显落后于沿海省份,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节能法》1998年1月起实施。其后不久,北京、江苏、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市陆续出台了《节能条例》。从国际上讲,在过去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统观这些立法,将节能从道德引导上升到法律钳制,从生产环节上如何严控耗能产品、对使用节能产品给予如何奖励、优惠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使节能者有利可图、不节能者有罚制约,对节能的推动善莫大焉。从立法方面来看,我省没有抓着先机。在资源叫紧的今天出台条例,但愿开源节流会有大的起色。但在全国范围内,从9月1日开始,国家对产品进行的强制措施正式启动:上市销售的空调、冰箱必须贴有“中国能效标识”,低于5级能效比的空调、冰箱将被禁售。这在入口上把紧了高耗能的关口。“今后,类似的禁令还会更多。”康艳兵说。
  “从倡导到立法,从引导到习惯,几乎在每一个关乎全民利益的个人行动规范上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节能也不例外,但愿政府从空调控温到依法用能源的苦心引导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一个全面开启了全民节能意识的夏天。”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建伟博士如是说。搜狗()搜索:“”,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国内 新闻推荐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07/08 09:10)(07/07 23:58)(07/05 01:40)(06/28 16:26)(06/27 08:34)(06/18 21:41)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