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第一次小便刚开始带血,小便有时候正常,有时候小便红茶色是什么原因,带血,医院做的B超,是这原因吗

小便的颜色有点像红茶的颜色是什么原因_百度知道
小便的颜色有点像红茶的颜色是什么原因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可能是小便出血病因如下:一、泌尿系结石:其中包括肾、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结石。二、肾炎:其中包括急慢性肾炎、局灶性肾炎、良性急性出血性肾炎等。三、泌尿生殖系肿瘤: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等。四、泌尿生殖系感染: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等。五、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肾下垂、游走肾、先天性多囊肾等。如果排尿开始就出现血尿,而后段尿液正常,一般多为尿道疾病,比如排尿开始为正常,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现血尿,多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为全程血尿,血色暗红,一般多为肾脏的疾病引起。
今天颜色又淡点了
可能是上火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水喝少了,上火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乐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郝现军中医文化微信【296】
微信12401方鸣谦神乎其技的治癌医案【2】病例四:唇癌万男,54岁,唇下方生有蚕茧状物,起薄皮,作烧作痒,亦无微痛。脉沉细,舌质红,光亮苔。为茧唇。若增重。齿颚全烂,为难治之侯,误治将死。为心火用事,应标本兼顾。治心肾之阴,方可有效。内服滋阴降火汤加味:熟地黄3钱,干地黄3钱,天冬3钱,麦冬3钱,盐知柏各3钱,当归4钱,酒白芍3钱,陈皮2钱,生白术2钱,灸甘草1钱,人参2钱,生姜3片,大枣4枚,山萸肉3钱,制龟板4钱,天花粉5钱,石斛2钱。水煎服,7剂。外用:烂口神效方:煅人中白5钱,儿茶4钱,青黛3钱,薄荷2钱,炒黄柏2钱,雄黄1钱,冰片3分,烧青果核4钱,铜绿1钱,枯矾1钱,制鸡内金2钱,硼砂1钱5分。研极细。每用少许,日日上之。烂者干末上,不烂加香油调上。二诊:脉弦细,舌质红,薄黄苔。病人疼痛减轻,稍有精神,但急躁易怒。为肝胆三焦之火。病之根本是肾阴虚火旺,用滋阴降火汤合柴胡清肝汤:柴胡2钱,黄芪1钱,人参1钱,川芎1钱,连翘1钱,桔梗1钱,生甘草1钱,熟地黄3钱,干地黄3钱,天冬3钱,麦冬3钱,盐知柏各3钱,当归4钱。水煎服,7剂。外用照一诊治疗。三诊:脉弦细,舌质红。薄黄苔。症状:口燥咽干,易怒,诊为:阴虚火旺,肝郁血虚。应滋阴降火,疏肝解郁。用滋阴降火汤合逍遥散加减:柴胡2钱,当归4钱,白芍2钱,白术2钱,茯苓2钱,生甘草1钱,熟地黄3钱,干地黄3钱,天冬3钱,麦冬3钱,盐知柏各3钱,陈皮2钱,人参2钱,生姜大枣,水煎服,7剂。外用方照旧。3个方子来回用,共治4个月痊愈。病例五:手指癌毕男,48岁,左手手指有空,孔外有痂皮,手指随时出血不止,西医诊断手指癌。有诊断黑色素瘤者。有的要求切掉,有的冷冻,治疗不一。吾检查,脉虚大,舌质红,有瘀血点。诊断为血管瘤。用神灯照法(灸法之一种):朱砂2钱,雄黄2钱,血竭2钱,没药2钱,麝香4分,共为末。纸卷成碾,蘸油燃之。一天3-4次,化腐解毒,活血消肿。内服西黄丸、小金丹,一日2次,一次各2钱。外上红升丹(红升丹亦为剧毒药,现不易买到),用少许香油调上。月余痊愈。病例六:乳癌刘女,四旬开外,面貌尚正常,但焦虑情况溢于言表,烦躁不宁。左乳上有2个核很硬,有棱角,经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乳癌”。劝其开刀。诊脉弦细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诊断为乳岩。宜清心寡欲,少于问事,让精神快慰从而解除烦琐,战胜疾病,然后配以药治:辅正保元、开痰化瘀、宽胸减毒。药用十全大补汤:人参2钱,肉桂1钱,川芎1钱,生地3钱,熟地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灸甘草2钱,黄芪5钱,当归3钱,白芍3钱,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10剂。外用紫金锭外敷。以螃蟹盖2斤炒黄研粉,每次2钱,以黄酒送服。二诊:病人脉弦,舌质淡,薄白苔。精神很好,以大栝楼饮治之:大瓜蒌1个,升麻1钱,当归3钱,知母1钱,青皮2钱,穿山甲1钱,柴胡2钱,川芎1钱,元参2钱,白芷1钱,天花粉5钱,桔梗1钱,元胡1钱,木通1钱,木鳖子1钱,黄酒2两。酒水煎服10剂。另外早上加服小金丹2钱,晚上加服西黄丸2钱佐之。三诊:病人脉细,舌质淡,薄白苔。症状没发展,但不见大消。以人参归脾丸日2次,每服1丸。早晚还继续服小金丹、西黄丸。丸药药引:当归4钱,瓜蒌5钱,乳香3钱,没药3钱,金银花8钱,生甘草5钱,蒲公英1两,黄酒4两。水、酒同煎服。大碗多服,服后微汗。睡觉前再服用螃蟹盖炒黄研粉,每次2钱,以黄酒送服。外敷紫金锭,用醋磨研,外上乳癌处。四诊:病人脉弦,舌质淡,薄黄苔。核已见消,再以加味
四诊:病人脉弦,舌质淡,薄黄苔。核已见消,再以加味逍遥散日2次,另用螃蟹盖法内服。紫金锭外敷。前后2个月痊愈。方老按:此病得之忧心忡忡,志不得伸。成核成块,或长或圆,形状不一。块核颇硬,有棱有角,坚实如岩石,若有根样,此为凶险★一张简单的缓解癌痛的外用中药方:这是一个肺癌患者临终前用过的一张小方子,该患者家属提供给笔者,该患者在用这个方子的同时,另外三个病人也在用这个方子止痛,其中两个达到了较好的缓解癌痛的效果。处方:硼砂10g,枯矾15g,冰片45g,75%的医用酒精500毫升。用法:先将冰片溶于酒精,再将硼砂和枯矾溶于以上溶液,用时用棉签蘸取,何处疼痛搽何处。硼砂为天然硼酸盐硼砂族矿物硼砂经提炼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又称月石、盆砂、蓬砂。性味甘寒凉,归肺胃经。硼砂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消肿止痛,硼砂有毒性,很少内服,外用时硼砂能够很好的保护皮肤粘膜。古方中也有用硼砂和朱砂一起外用,治疮疡肿痛的。硼砂外用时一般需要研成细末,干撒在患处或者用沸水溶解冷却后,冲洗创面。也可以如本方中一样用酒精溶解。枯矾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结晶体,色白、透明、质硬而脆。不容易溶于酒精,但在冰片与酒精的混合溶液里可溶。枯矾味酸、性寒,有小毒,主要功效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古本草书籍中亦多记载其有治疗疮疡肿痛的作用。外用较为安全。冰片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主要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冰片有毒,临床使用时应慎用。这个方子中的三味中药均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酒精溶解后外用较为安全,注意不可内服
微信12402[转载]滋阴降火法治疗肺腺癌迅速缩小肿瘤病案一例:任某,74岁,女性。因肺腺癌求诊。初诊日期日,肺癌靶向治疗后,齿痕舌,胸痛彻背,口干,口苦,骨蒸、潮热,虚喘,鼻子不能正常呼吸,要靠嘴巴呼吸,经常出鼻血,睡觉时爱流口水,且口水中带血丝。脉沉细数。肺部肿瘤大者2公分余。综合辨证,属于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用鳖甲青蒿汤加味,并配合知柏地黄丸、西黄丸内服。初诊处方:青蒿9g,知母6g,桑叶6g,制鳖甲15g,丹皮6g,天花粉6g,黄精15g,猫爪草30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10g知柏地黄丸一日2次西黄丸一日一次,睡前服,一次6g,温水送服,服后盖被助汗,出微汗为佳。服药一周,停药一周。患者服药后各种症状减轻,后反应停药后胸痛等症状难以控制,要求连续服药,遂嘱其服药五天停药两天。5月5日复诊肿瘤已从2公分多缩小至0.9公分。不再有骨蒸、潮热、口鼻出血等现象,但是服用西黄丸时恶心、呕吐。已能以鼻子呼吸,体力改善明显,脉沉细,不数,双肺少许炎症,因靶向药造成慢性肝损害表现。治疗见效,患者及患者家属开始对笔者治疗树立信心。配合度很高。知柏地黄丸过于苦寒,不宜久服。肿瘤尚在,西黄丸不可停用。二诊将知柏地黄丸改为六味地黄丸,汤药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做了些改动,以健脾、益肾为主。处方:黄芪15g,太子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甘草6g,白芨15g,柴胡10g,黄芩10g,青蒿10g,制鳖甲15g,知母6g,桑叶6g,猫爪草30g,牡丹皮6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沙菀子10g,金荞麦15g,绞股蓝15g,鱼腥草6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10g,焦三仙各30g,片姜黄6g,僵蚕10g,蝉衣6g六味地黄丸一日二次西黄丸一日一次,用量用法同初诊。嘱患者服药两个月后复诊,中间有不适随时来电咨询。此患者的治疗见效迅速、明显,是因为患者的症状属于典型性症状,易于寻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很多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治疗起来较为棘手★[转载]对终末期癌症患者放弃治疗是一种人道主义
癌症到了终末期,任何治疗手段所能起到的作用均是有限,起死回生的希望渺茫,但是很多患者家属仍然不死心,还是希望治愈患者,四处求医问诊。以前每当碰到这类情况时,我总会劝说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因为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继续治疗没有任何意义,不但浪费钱财,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尤其是一些创伤性的治疗,更是让患者苦不堪言。但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多抱有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依然不放弃各种无望的治疗,这往往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很不人道的伤害。在我自己的母亲人生的最后时刻,我是冷静的。也许凭借现代科学,凭借我自己的医术,我还能有办法让她再多活几个月,可是这多活下来的几个月,除了忍受最深的苦楚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知道她将受尽各种折磨,最终痛苦的离世。所以这些年我虽然为自己的母亲没能得救而悲伤过,但是却也为她没有受太多的罪而感到很安慰,她在离世前的两天,还能出去看人打打牌,离开人世就像是突然之间的事情。没有遭遇多数癌症患者人生最后的阶段的种种更为严重的折磨,无论是于她自己,还是于我们家人,这都是一种最大的安慰。我的岳父离世前,我亲手拔了插在他身上的胃管和氧气罩。我既是他的女婿,也是在他眼前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一个医者,眼见他已无回生之希望,我不愿意再看着他遭受人生这最后的一场罪。我岳父临终前,含笑而逝,他是我见过的对待自己的死亡最洒脱的一个人。如今我常常要面对一些在绝望中做最后的挣扎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他们来咨询我的意见时,有时我会直言不讳的劝说他们放弃任何抢救性治疗,让患者尽早自然的结束生命,因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是让患者受罪最少的方案。但是这种建议不容易被人采纳,所以后来我逐渐只对那些对我本人极为信任的患者家人说这类话,因为那些不信任的人,会觉得一个医者提这样的建议,非常的残忍。我的堂伯母突发中风,我赶回去看望她时,她已经在我们湖北省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里,没有办法自主呼吸,要靠各种精密的医学仪器支撑她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我极力劝说我的堂哥放弃这昂贵而又残忍的治疗方式,但是他认为这是不孝,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我的伯母受了不少罪,半个月后终于还是离世了。我们中国人有种愚孝的精神,这种精神常常会发展到不理性的程度,这样的愚孝并不值得鼓励。敬畏自然规律,尊重生命本身,需要更多的从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而非近乎愚昧的孝道上去考虑
微信12403黄教授肝癌的中医治疗验方:肝癌的治疗当以养阴血、补阳气为主,酌加理气活血、以毒攻毒、清热、通便【基本方】黄芪30g生地20g
山萸肉15-20g 当归10g龟板15-20g蜈蚣2条莪术10g 八月札15g椒目15g 桂枝10g 白术10g
鸡内金20g龙葵20g 蒲公英12g
壁虎1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肝区痛者加郁金15g、白屈菜30g、鼠妇40g、元胡15g。黄疸者,加茵陈15g,配合芒硝1g、枯矾1g冲服。低热者加青蒿15g、地骨皮15g、银柴胡15g或安脑丸1丸,每日2次。腹水者予细辛10g椒目15g龙葵15g桂枝10g二丑各10g、黄芪30g研细末取少许醋调敷脐部,外置生姜灸,每日1次,每次2小时。腹泻去生地、八月札加炙甘草30g、山药30g、赤石脂20g或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部。便秘加大黄10g、炒莱菔子20g。便血或呕血加土大黄20g、蒲黄炭15g、血余炭15g、烧干蟾10g;出血急量大者急予善得定、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洛塞克静脉推注,凝血酶和肾上腺素加入冰盐水频服等处理。马男,42岁,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胃脘胀痛、腹胀、双下肢浮肿,未引起重视,继而尿黄、目睛黄染而就诊,入院时见腹胀、双下肢浮肿、黄疸、疲乏、纳少,口干,胁痛,舌暗红,苔黄,脉细滑,查全身肌肤及巩膜黄染,面部满布蜘蛛痣,肝大,于锁骨中线肋下5cm可及,中等硬度,无结节,触痛,蛙状腹,移动性浊音,腹部CT示1:肝左右叶大片轻度不均匀强化灶,门脉期消退,考虑为肝癌;2:门静脉癌栓形成;3:脾大,腹水。此证属肝阴不足、血瘀水停,治当养阴活血、温阳利水
【处方】生地15g、沙参15g、山萸肉15g、莪术10g、凌霄花12g、椒目12g、当归10g、黄芪40g、桂枝10g、郁金10g、龟板15g、大腹皮10g、茯苓皮15g、茵陈15g、炒栀子10g、龙葵20g,配合应用爱迪注射液、金龙胶囊、华蟾素片,并予细辛10g、椒目15g、龙葵15g、桂枝10g、二丑各10g研细末,取3g醋调敷脐部,外置生姜灸。7日后腹水明显减少,黄疸渐退,胁痛、胃脘胀痛消失,纳可,但见午后低热,上方加银柴胡10g、青蒿10g、知母10g、丹皮10g后热退。40天治疗黄疸,腹围89cm,肝于锁骨中线肋下2cm可及。腹部增强CT示;1:肝脏在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考虑弥漫性肝癌可能;2:脾大,少量腹水。6月6日腹部B超示:1:肝内回声不均匀,肝大,早期肝硬化表现;2:脾大,少量腹水。AFP29ng/ml。6月20日腹部增强CT示1:脾大;2:肝损伤。与老片比较,低密度病灶消失,考虑脂肪肝。8月初已重新恢复正常工作。12月2日腹部CT未见异常★门纯德芍药钩藤木耳汤治疗神经诸痛症
&芍药钩藤木耳汤系已故名医门纯德自拟得意名方。主治阴亏津伤,筋脉拘急,疼痛痉挛等神经系统疾患。包括西医的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肢端静脉痉挛症、癔症、癫痫小发作以及拔牙引起的神经痛等等。多年来我对此方子进行一一重复验证应用,除了没有癫痫、癔症病例外,余皆经得起重复,疗效不菲。一【基本方】:白芍30克、钩藤30克、炙甘草9克、全蝎6克(冲服)、天麻6克、僵蚕9克、白苣子10克、郁李仁6克、黑木耳15克。二【加减】1。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加柴胡10克、没药10克。2。拔牙引起的神经痛加生石膏20克。3.多发性神经炎、末梢血管痉挛,加桑枝15克、乳香9克。4.癔症,加百合30克、麦冬15克、红枣4枚。5。癫痫小发作,加二丑5克、琥珀6克(研面冲服)。三【方义】方中以白芍钩藤为主,两药均入肝经,白芍和肝血养肝阴,柔肝而解痉;钩藤疏肝风,调肝气,解痉而止痛。白苣子、郁李仁一苦一甘,甘苦相须,利五脏,疗伤损,破瘀血,润燥结,以通经脉。木耳天麻,一柔一刚,刚柔相济,益精气,濡经络,祛风化痰而止痛。僵蚕全蝎,一缓一急,缓急相的,驱风邪缓拘挛以定痛。甘草调和诸药,延长药效,同芍药配伍,酸甘化阴,养阴益气,缓急而止痛。九味药主辅和谐,标本同治,共通起着濡润经脉,通经活络,解痉而止痛的作用。以上就是门老先生的原方原意,下面就个人的应用经验发表一点浅疏看法。一。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时,一般重用全蝎10-20克,蜈蚣2条,同煎,止痛迅速而效高。缺点就是现在蝎子的价钱太贵,盐放的太多,有时用土鳖虫6-10克代替全蝎。三叉神经痛还经常加川芎10-30克,但是风火型的就不能加了,这的医者自己掌握。二。郁李仁这味药药房一般不愿意备用,一是不常用,二是易生虫变质。一般用桃仁代替,效果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有郁李仁就更好了。三。白苣子,对于很多中医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药房一般没有货。它又叫生菜子、莴苣子。主要的功能就是活血化瘀,利尿通乳。有的药方中用于治疗骨折。实在没有的时候本方可以用当归代替,效果略差一点。四。天麻一般加到10克以上,或研末冲服。因为现在的草药质量非比从前。五。钩藤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后下,它降压的主要成分在挥发油中。六。肢端动脉痉挛症一般和当归四逆汤并用,特别是寒症,疗效明显。七。此方还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和失眠,加百合30克、夜交藤30-5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热像明显加生地20-50克。
门老先生不愧是一代宗师,所自拟的方子一般都味数少药量轻,而功效卓著。并且提倡使用经方和小方治疗疾病,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附【歌诀】芍药钩藤木耳汤,李白草麻蝎子僵;神经之病皆可治,雷诺癔症亦可痊
微信12404被埋没的古老良药-金蝉花-最古老的虫草:金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而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花。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征类本草》及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国内外研究表明,蝉花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抗肿瘤、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神奇的古老中药。人工培养的蝉花含甘露醇2.18%、多糖21.73%,氨基酸19.76%,虫草素0.005%,腺苷0.05%这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但砷、汞、铅等有毒重金属没有检出,这比天然冬虫夏草安全。因此蝉花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同样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1.滋补强壮作用:陈万群等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蝉花与多种虫草中的主要成分氨基酸种类相似,含量较一致。学者们公认多种氨基酸是滋补强壮的物质基础之一,药理实验证明蝉花与多种虫草的氨基酸都有不同程度的补益作用。2.抗疲劳抗应激作用:蝉花水煎剂能明显延长实验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提高常压缺氧状态下及在高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证明蝉花具有抗疲劳抗应激作用。3.镇静催眠作用:蝉花组小鼠给药1h后测定10min内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蝉花还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戊巴比妥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蝉花亦能增加小鼠在单位时间内的入睡率。由此证明蝉花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研究证明人工培养品与天然蝉花作用近同。4.解热镇痛作用:蝉花对正常及人工致热大鼠在用药后2h内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用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蝉花对小鼠化学及热灼刺激性疼痛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证明蝉花具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与陈祝安等人实验均证明蝉花人工培养品亦有相同的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将蝉花菌株进行人工发酵产生蝉花菌丝,从中提取蝉花多糖,并以冬虫夏草多糖为阳性对照,灰树花多糖参比试验,对小鼠进行淋巴转化试验、Ea及E玫瑰花试验、特异性免疫玫瑰花试验(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蝉花多糖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6.改善肾功能: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以平教授等临床应用证实,金蝉花具有降低血、尿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血清蛋白含量,减少尿蛋白的排出等功能。因此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经进一步研究证实:蝉花对肾间质小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保护肾小管细胞Na
-ATP酶,减轻细胞溶酶体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故认为蝉花能够改善肾功能。蝉花适宜人群1、冬虫夏草适宜人群:呼吸困难、肺纤维化、血管硬化、各类肝病、各类肾病、心衰、阳痿、阴冷、肤干、脏躁、失眠、肿瘤、代谢综合征、红斑狼疮、脉管炎、前列腺炎、易感冒等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多病,产后体虚者和亚健康状态者是一种难得而有益的营养补充食品。2、冬虫夏草不适宜人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感冒发烧、脑出血人群不宜吃,有实火或邪胜者不宜用。虫草素的作用机理,是对小鼠肿瘤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虫草素可渗入到RNA中,在细胞内可磷酸化为3-ATP,因而势必导致mRNA吸收和成熟障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虫草素对人的鼻、咽癌(KD)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虫草酸多用于脑水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调节心、脑、血管的作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
北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12.8克,而野生为7.0克,虫草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是:促进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产生各种免疫活性因子,促进骨髓干细胞、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心、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虫草多糖的药理试验证明:虫草多糖具有抗肿瘤、抗传染病的功效、增强性功能、补肾壮阳、益精气、防止衰老、延年益寿;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功效。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到扶肝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贫血的患者用于补血,增强脾脏的营养性血流量,虫草多糖、生物活性强,适应性广,还具耐缺氧、镇痛、镇静的作用。金蝉花味甘性寒、具有补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飞蚊症、白内障、夜盲症、视力模糊等。蝉花的功效1.高免疫力;2.改善肾功能;3.抗疲劳;4.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5.抗肿瘤;6.明目;7.改善睡眠;8.抗辐射;9.镇痛、镇静
微信12405黄芪应用医话1、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2、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3、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5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服。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药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近代名医范文虎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脉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全于300g)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4、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配白术、茯苓等。5、(1)使用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肚脐深陷。黄煌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2)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并可伴有水肿等。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3)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黄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黄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黄芪用至500g。但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4)张仲景用黄芪有一个剂量段: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100g,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5)黄芪证的脉象没有特异性。防己黄芪汤用于脉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则主治脉沉,所以,使用黄芪不论脉浮脉沉,关键是看体型和肌肉是否松软
微信12406[转载]怎样的中医才是好中医?
【1】中医的本质与衡量好中医的标准:中医是中华古代圣贤们对生命探索和体验的集大成。中医是生命规律的揭示和内证修炼的结晶。中医不是近代简单机械思维逻辑推导和叠加的产物,更不是近代科学名词所能够简单地对应和说明的。由此衡量中医和中医医生的标准就是生命的体悟和证验,这也是学习、参悟和掌握的终极方法。从有形的标准来论:好的中医必定是菩萨心肠。“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非有此誓愿而难成良医。好的中医具有顺应生命自身的规律,依照圣人经典所示范的准则来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身体与情志等多方面疾病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根据生机变化的实像对人体气机的状态和趋势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正确的思辨进行诊断的临床实证能力。好的中医对所有病症的诊断都是要依据经典示范的准则进行因果的推断后,从显现的病象求得病因,从病因下手治疗。即所谓“上工治未病”,是依靠身体正常的功能,顺应生机变化的趋势,引导和推动生命自身调整和治疗已有的偏差。从“因”上着手而不是消灭“果”。好的中医对任何病症的治疗都是以保护和推动生命本身的生机为目的的,而不能够简单地消灭症状。病象指标往往会是生命自身对于偏差进行纠正的显现,一味地消灭和压制症状通常是对生机的消伐和对病因的掩盖。好的中医要能够通过一对一的长期互动交流,不仅从身体上更能够从脾气秉性和情志上对病家进行指导和调整,通过对生机的提携和推动而使病人达成身心的健康。对大众判别好中医的建议:有一些特征和表象大家可以参照用来衡量一个中医医生的好坏。但这些标准都不是绝对的标准,即使所有这些表象都符合的中医大夫如果不能够做到上面所讲述的几条标准也会是非常危险的!大夫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如何。这条八成可靠。通常一个好的中医大夫看上去都会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感觉上差10岁20岁不奇怪。这是明白中医的道理自我调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结果。好的中医通常个人的生活习惯也很好,没有熬夜嗜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所谓恬淡虚无。这条标准的例外情况多是因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甚至是人生使命使然,会有一些好中医在学医之前或者某些特定环境下有一些不良习惯,或者先天有一些重大的疾病的情况。大夫周围最亲近的亲人朋友是否找这个大夫看病。这条七成可靠。在现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如果这个大夫周围的亲人朋友基本上都围着他大病小病都找他,其水平应该不太差。远方来的病人多那只是慕名而来或有病乱投医的结果,没有日复一日的亲身经历做基础,是不可靠的。所谓医不自治多是庸医的托辞罢了。是否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医生。这条六成可靠。这不是说做医生就该什么病都能够治好,而是说好中医应该不象医院里面那样分科的,如果他说能治胃病不能治肾,擅治腰痛不会治腿痛,那么他距离我们讲的好中医就相距甚远。这里不排除他治某种病会效果很好,所谓偏方大夫,或者他有祖传的某种方法,但不是通理的明白中医。即使同样是明白的好医生由于经验和因缘的因素治病效果也有好坏之分,但是否什么病都能治关系到中医医生的医理是否通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这里需要排除某些骨伤科大夫不治内科杂病和开方子的大夫不会治骨伤的情况。说这条只有流程可靠的原因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中医即使完全不同医理但由于教育体制的缘故也是什么病都敢开方子的,这条标准要和上面两条合到一起判断才行。是否能够讲明白患者得病的原因和治病的道理。这条五成可靠。不是所有的好中医都能够给病人讲明白医理,这是中医传承的缺憾和每个人的特质差异。但基本上,都应该能够用比较通俗简单的交流告诉患者得病的原因,治病的道理和应该小心注意的事项。对于某些疑难杂症大夫大夫也不一定见过或说得清,但普通疾病或者医生擅长治的病应该是能够做到这点的。如果大夫只会治某种病而讲不清道理,其水平需要大打折扣。一个好中医通常还会告诉你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不适的反应。这条标准的例外在于病人其实很难判断医生讲的对还是不对,另外有些很善言辞的医生也会误导大家。看病是否认真仔细负责任。这条五成可靠。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对病人态度傲慢(好像病人是来求到自己的自己是病人的救命恩人),诊病(尤其首诊)望闻问切不能够仔细详尽(不能详尽了解各种症状,或者只依靠各种检测指标,或者把脉30秒都不够,或者只问个当前哪里难受就开药等等)的话,就算是可能是个好医生也是很难真正治好病的。这条标准一定和前面大的标准相结合,如果医道不通,态度再好也是不够的。需要客观理性看待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会被大家当作好中医的标准,但当今社会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是不够可靠的。大家需要注意!中医是否只用中医的手段。原则是主要的辩证思想方法一定是中医的思维方法,治疗以中药和非药物疗法为主,但对急救和长期用西药的病人也不排斥配合西药的治疗。如果随便哪个病人就开上一堆西药或中成药就是有问题的。
微信12407怎样的中医才是好中医【2】外治法包括艾灸针刺刮痧火罐正骨推拿等等很多,不包括那些用注射器向身体里直接输药物的方法,那是纯粹西医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有害(急救除外)。中医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治疗不是以消除症状为目的,不能够见症治症,头疼开治头疼的药,发烧开退烧的药,彼此没有关联和整体的判断。这种分离的治疗思维就是挖肉补疮。治病的反应和复杂程度。首先中医是应该见效很快的,无论是针灸还是汤药,通常慢的2-3次应该见到效果,快的当场或当天见效。需要注意的是,见效并不一定就是感觉好,很多时候治疗的反应不一定感觉舒服甚至症状暂时加重,但医生应该会事先告知。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只有吃了药就症状好转的医生才好。很多的医生由于所处环境和水平的原因开的药方都很大,几十味药都常见,这样的医生还是远离为好,中医高手应该是用小方子精准解决复杂的问题。但也很难一概而论,如果只会背方子的医生不明了医道,即使是小方子也会误人性命的。无论是治病的反应还是方子大小,都只能作为判定的参考,综合前面大的标准来看才行。但记住有一种医生看不得:不望闻问切,听到病人说得了某一个病的名字,就下手开一个中成药或固定的方子说包治,通常不靠谱。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还有一些标准用来评判中医也是相对不可靠的,需要注意。如学历(读书考试和治病救人是两回事,读书多的人未必有时间给人治病)职称(太多的人为和非专业因素起作用,不足为凭)社会职务头衔(如果很多精力都在人际关系上的大夫看病的时间也应该受影响。)祖传(由于历史原因,能够有完善传承的很少。这个只能做半个指标,视上述其他标准而定。不能单独成为判断的标准)大众媒体的宣传(尤其危险!背后通常是资本而不是口碑的推动)年龄(好中医和经验多少相关,但不是绝对一致,年青中医悟性高也有很多高手,年纪大的中医不通医道一样治不好病)讲了这么多,其实判断一个好中医是要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来做前提条件的,判断的正确与否是要以自己的疾病和生命作为代价的。所以,珍爱生命,佛法的修行和中国文化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人参可以当“饭”吃了
《 健康时报 》(
日)新闻背景:9月4日,卫生部网站发布2012年第17号公告,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这意味着人参这一珍贵的传统中药材换了身份,从药材正式变身为食品。以往人们都把人参当做是名贵药材,而现在卫生部批准人参为食品,意味着人们可以把人参当成“饭”而不是“药”来吃了。著名人参专家张连学说,在韩国,平均每人每年食用4两人参,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连1克都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室主任郭靖介绍,目前国内野生人参很少,大部分为人工种植的人参。人参作为食品,老百姓食用到的也大多为来自吉林的人工种植人参。鲜干人参都营养。目前老百姓在市场上能买到的主要是鲜人参和经过加工的冻干人参。鲜人参有一定的保质期,保存不当容易腐烂,老百姓要是购买鲜人参,可以用青苔或白菜叶包裹,这有助于保鲜,这类参用来泡酒比较不错;冻干人参保质更方便一点,营养成分都差不多。参龄越长的人参越好,购买人参的时候可以挑那些枝根少,主体长,须根有珍珠点的,这类人参生长年数较长,营养成分也更高。体虚乏力更适合人参进补。中国保健协会孙树侠介绍,人参适合体虚的人吃,乏力、感觉疲倦、精力不够的以及经常在空调屋里,爱吃冷食的人群,可以吃一点人参。根据卫生部的公告,推荐人参服用量是每天小于或等于3克,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郭靖提醒由于每个人耐受剂量不一样,在进服之前,可以少量试吃。孙树侠也指出,人参虽好不要吃多,过食反而对身体不好,有些人会出现流鼻血,甚至头疼的症状。而韩国人被称为是“吃着人参长大的人”。孙树侠介绍,韩国人吃参的方法很多,比如做人参鸡汤,把鸡处理干净,然后把参、米及其他配料都放入鸡肚内,放入有汤的锅内在小火上慢慢炖;还有些韩国人会在白酒里兑上人参粉,据说这样喝酒不但养生而且不伤胃。除了参照韩国人的吃法,孙树侠说,国人口含参片的用法也挺好的,由于口腔有多种酶,含服能充分利用口腔和食道部分的酶促营养吸收。名词解释:新资源食品是指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今宁:把出门七件事改成“柴米油盐酱醋茶”改成“柴米油盐酱醋参(姜)”可以改善中国人的寒性体质,延长寿命
微信12408[转载]现代医学之父的生活哲学【1】本书简介:作者【英】威廉·奥斯勒。类型:医道哲学【关键词】人性关怀、人文修养、生活哲学、医道哲学【恒哲笔记】一、主要思想:威廉·奥斯勒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他毕生研究医学,同时致力于解决科技发展与人性关怀之间的不平衡。本书收集了奥斯勒的二十篇演讲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人文涵养,他的触角遍及医疗伦理、医疗与人道关怀以及医患关系,字里行间洋溢着他睿智的生活与行医哲学《生活之道》超越了医学范畴,具有不分国界、不分行业的普世价值。奥斯勒极力主张,医师之教育首重医术的养成,但由于医学知识的有限,应辅以人文的修养。他坚信,人文修养有如酵母之于发面,可以催化医疗的关怀、同情心与同理心。二、医学教育:奥斯勒的医学教育理论基础,是将心灵当做一部运转的机器,妥善加以控管,使之积渐成习,收发自如有如行走,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奥斯勒敦促学生培养三种习惯。首先,是要在功课上培养善独的艺术或自律;其次,有条理地安排功课、研究与观察;第三,则是要培养彻底,尤其是在医学科学原理原则的融会贯通上,只有做到彻底,才不至于沦为庸医。三项习惯之外,奥斯勒强调谦卑与尊重事实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认为,应该追求思路的清明、心地的善良与心灵的平静。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教学思想,奥斯勒说:“学问之道无他,专精与彻底而已,并应保持面面俱到。”1、对所有的病例,有系统地勤作笔记-以从经验中得到成长,有助于增长自己的智慧。2、随时吸收新知,并学以致用于自己的病例。3、身为一个开业医师,每隔五年,应放下工作重返医院或实验室,以恢复活力或“清醒头脑”,此事虽然不易但极为重要。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学生,多少都会具有某种程度的神性。他们具有三个特征:全心追求事实的欲望、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一颗开放、诚实且能免于猜疑、欺骗与妒忌的心。一旦全心全意地开始追求,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抱持永不满足的心态、欲望与饥渴去追求真相,灵魂必将得以提升!这样的一股热情,应是其始也一,其终也一。三、生活之道:对于“生活是什么?”这个一再被人提起的问题,奥斯勒可以大胆回答:我不去想它,我活出它来;唯有这种生活哲学,让你触及生活的真正价值,掌握生活的潜在意义。蜕脱绝望,通过疑惑之城与巨痛,身怀此一护身符,乃能到达喜乐山,在那儿得遇心灵的牧者-知识、经验、警醒与真诚。奥斯勒叮嘱学生在日常要进行灵修、祈祷、读经,这些行为可以使人明白,尽管世事多变,爱、希望、恐惧、信心与悲悯始终是不变的“日密舱中宁静过,心自轻灵,乃可负载自己与旁人的重担”在谈到“快乐的秘诀”时,奥斯勒说,秘诀就是献身于一份能够让心灵满足的工作而已;在这里,对于生命,我们只加一分自己之所能,绝不取一分自己之所欲。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早年养成的一种习惯-生活在“日密舱”中。他所强调的智慧是,不要活在昨日的错误与失意中,也不要担忧明天可能带来的不安与恐惧,而应该使出自己全部的心力来承担今日,因为“昨日的负担,如果再加上明天的,只会使今日更加举步维艰”。对于焦虑的病人或身陷痛苦中的人,这个法门同样有效;痛苦若只见于今天,自然得以纾缓一些。四、作者箴言1、培养沉稳与宁静,以善处成功与挫折。所谓沉稳,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与专心,是暴风雨中的平静,是在重大的危急时刻保持清明的判断,是不动如山,心如止水。2、读书所产生的疑问,一定要自己动身去检验。书呆子是不可能成功的;钻在书堆里,知识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实际的效果。但是,失败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因为知人太少。3、旅行不仅可以拓宽眼界,可以亲身印证各种传闻,他山之石更可以攻玉,而从别人的机会与局限反观自己的幸与不幸,又可以更深一层地观照人生。4、忙中求序,闹中求静,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但是“宁静中自见智慧”要持续不断追求高远的目标,就非得沉潜不可。5、忠实地实践我们的任务,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严谨,收入不丰,工作繁重,只有很少的时间进修,更不用说休闲娱乐了-所有这些都可以使你们百炼成钢,打造成高贵的品质。6、在饮食上养成了漫不在乎的习惯,那可是心理健康的大敌。我自己一贯的生活规矩是:任何食品,凡是无益于我的健康的,必定毫不犹豫地予以杜绝。7、在人类演进的过程中,基于共同的福祉结合起来,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8、一个医师若要寓学于医,至少要有三样东西用来激励与维持他的自我教育。哪三样东西呢?一本笔记、一间书房,以及每五年一次的充电。9、专注是学习有成的秘诀,只要能够专注,自会逐渐生出力量。不管多么迟钝的心灵,持续不断的努力自会发光。10、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定是一个世界公民。人生在世,没有比忠于自己更重要的,又哪里能够只拘于一国一族呢!伟大的心智、伟大的作品超越时间、语文、种族的限制,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不能从天下一家的观点去思考生命的问题,绝不可能集思广益,成一家之言。真正的学者必定毫无偏见,能够以开放的心灵与果决的态度承认并接受一切知识应有的地位。11、将自己关在“时密舱”中,全心专注于手中的事情,工作量自然会增加,熟能生巧也自在其中。这种心理习惯一旦建立,生活可以无虑矣!12、人之所以受到病痛的折磨,是因为对自然的规则无知,而不是因为有罪。13、人,个别地来说,自成一个自足的小宇宙,在隔代遗传的长链上快速地跃进,祖先的软弱意志与强烈欲望,全都继承接收了下来,血液与大脑全都不干不净,因此在人生旅途上,激烈的竞争,重重的障碍,一路上总不免跌跌撞撞,如果没有一个庇护所让他可以复原,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14、进步来自于永无休止的竞争、永无休止的天择与淘汰。如果没有持续存在的天择压力,高等形式的生命就一定会反转倒退。15、可以为人所用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真知识之中自有生命与成长,并可转化成为实用的力量,其余的皆有如灰尘之悬于脑际,或如雨点之干于岩石。16、现世的救赎有三大要件:食物、睡眠与愉快的心情,有了这三样,再加上适当的运动,你们也就掌握了健康之道。说到健康,并不是一件老是放在心上勉强去求来的东西,而是养成一种特质,好让“健全的身体培育健全的心理”,惟其如此,生活之乐与工作之乐才能合而为一。17、正如许多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反而更好也更能持久。最重要的,莫过于每天都能跟各个时代的伟大心灵神交,品赏人类最优美的一面。18、我们的存在并不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要让别人的生命得着更大的快乐。19、一定要跟年轻人一起生活,并对人间的问题与思考,能跟得上时代。20、无常乃是存在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来去自如的游牧精神
微信12409[转载]医生的自我修养【1】打算写这篇文章,其实蕴酿已经两年,一直认为,我只需做好自己就行了,别人如何与我不相干。然而,自从建立"秃针综合疗法研讨群"之后,改变了我的想法,几百人加入群里,众说纷纭,我常常看到同仁们没教养的表现,越来越感觉,作为一个医生,真的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所以写了本文,一方面时刻警醒自己,以人为镜,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也期盼此文能提醒同道中人注意检点。作为一个民间针灸师,我很重视自身的修养问题,与患者接触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礼节和语言表达方式,我认为互相尊重是行医的前提。毕竟都是中国人,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很注重礼节的。虽然对方是患者,但医生的一些细微处的礼节和语言表达方式,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是不可忽视的。我称自己为"游医"意思是游走于患者的症状与患者的躯体之间,审视两者之间的规律现象,调整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人。我算不上是"医生",因为常规意义上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是要给与患者生命重生的,这我无法做到。我的意识里面,只认为自然规律的衰老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平素里只有气血的思路,没有"病"这个概念,所以我认为自己最多只算一个气血调理师。既然只是气血调理,所以调理环境和双方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患者的语言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治疗效果。遇到那些尊重、信任、配合度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的患者,我给他们的疗效往往非常好,很多患者疼痛麻木多年,到处都久治不愈的所谓顽疾,经我之手一次两次就治愈的也屡见不鲜。当然,真正腐烂的朽木,我还是无法雕琢的,因为我不是骗子,也不是神人,我的意识还比较清醒。而遇到一些没礼貌、多疑、配合度很差的患者,我表情上也许没什么表现,但内心的本能会油然而生反感,所以即使他们的病痛并不算多复杂多难治疗,我也会尽量拒绝给他治疗,即使治疗了,疗效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患者的这些表现,会严重影响到我的心情和医术的发挥,我的修行,还远远没达到已经失去个性的程度,我还是一个凡人。欲正人,先正己,所以我会特别注重自身的修养。可能是习惯了,我也很留意观察同行们的素质和修养。对于想跟随我学习的弟子们,我曾经从命理、悟性、言行等各方面去挑选,后来才突然明白,选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应该是选人品,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我后来要求他们首先是要先学会如何做人,然后再谈学医,否则,即使十倍努力,将来终究也难有成就,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实中,感觉到特别是在医生这一领域,大多数的人,除了与人交往不注重礼节以外,在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低下。知识浅薄,这不要紧,人都是需要经历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成长过程,只要为人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其实知识学问方面是很容易得到快速提升的。但在自身修为方面,比如浮躁、急躁、焦躁等等,这些就很难改变了,这是每个人的性格问题,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我就不好多议论了,谁都有缺点,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性格。只是我认为太浮躁的性格,其实对于学医行医的人来说,十分不利。医生浮躁的后面,隐藏着的是急功近利和一知半解。如果行医学医,是为了想发财致富的话,最好早点转行,从我十几年的观察总结和自身体会,医生靠行医治病成为富翁的概率,比买彩票中千万大奖大不了多少。恰恰很多人学医,是因为贫穷才来学的,因为吃饭上顿不接下顿,他们急需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这类人,我很难相信他们能够安静下来施展仁心仁术,而学医这行业,回报是建立在医术和名气之上的,老师领进门之后,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积累过程,任何老师都不可能让你立地成为神医。而一知半解则是学医之人的大忌。对一件事物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断然的定下结论,明讥暗讽"不过如此""是骗术""收费太黑坑人"等等,结果不但你自己失去了很多获得知识的机会,还因为你的浮躁,也影响了很多人失去学习提高的机会,可谓罪孽深重。因为事实上未必就如你所说的那样呢,也许由于你的浮躁冲动,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所以一知半解的背后,其实还包含着以下词语:窥一斑而知全豹、断章取义、闻风而动、杯弓蛇影、自以为是...等等陋习,在学医行医的人群里,太常见了。在这种治学态度下成长起来的医生,其医术"精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呵呵。在为人处事方面,是学医人必须注重并且不断修正的。因为太多的不良习气,其实也会让别人接受不了你,也因此,你的处境也会显得举步维艰,事业当然也很难谈得上成功二字。比如没礼貌、自私、多疑、心胸狭隘、不懂得感恩等等,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修养与教养问题,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前段时间遇到一位网友,知书达礼,素质不错,修养也不错,聪慧好学,可惜她不是医生,也不是从事健康调理工作者,但她身体不太好,非常喜欢中医,所以常在网络上跟医生们聊,寻求治疗保健之道。我问她对这些医生们的感受如何?她说:"在网络上,我看到的尽是人性的弱点!"呵呵,可怜的医生们,给患者留下的居然是如此这样说。说到一个人没礼貌,这应该是很多人都亲历的一种陋习
微信12410医生的自我修养【2】比如进门不敲门,直接推门而入,也不管别人介不介意。经常有不相识也不曾交往过的人在网络上给我留言,说要来重庆拜访我,我感觉很奇怪,我们又不认识,何来拜访之说?甚至有的人还不期而至,根本不管你是否尴尬,是否方便,对于这些"礼节",我绝对不接受。问路问事不用“请”字,也是最常见的,张口就问“到某某地方怎么走?”,目中无人,似乎别人就应该回答你一般,我要是被问者,根本就不理你,谁知道你问的谁呢?我主动回答了岂不显得我低贱?当然也有带着称呼的,可是由于教养里缺少尊重人的意识,表现得大呼小叫,盛气凌人的感觉,如果不是很熟的关系,你这样会让被呼者立起反感的,呵呵,与其这样,我建议你还不如不要带着称呼的好,因为,与不称呼人这两者相比,你明显带着刻意的轻视与藐视。自私则是学医人的普遍行为。只想收获,不愿付出,这种人,在追求学问的医生里面,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常见了。很多人通过网络免费学到了别人讲解的不少知识,可是欲望太大,不知足,于是穷挖不舍,不但没礼节,还咄咄逼人,如果得不到更多东西,就理直气壮的指责别人保守,言下之意中医发展不好就是因为别人太保守造成的,似乎人家就应该把学问免费告诉他,否则就是阻碍了中医的发展,这罪名可不小。呵呵,我经常在想,这种人的祖上,兴许是土匪恶霸之类的吧,将祖上的流氓习气继承下来了。大家想想啊,这家伙免费学到不少知识,不但丝毫不懂得感恩,反而怪罪别人贡献不够彻底,这种人算什么东西呢?我再善良,心再仁慈,也实在不愿意帮助他。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莫说涌泉相报,只消你默不作声也行,就权当别人对你没有任何帮助,那也勉强算你是属于善良之辈了,我相信99%的老师都能够接受你的行为。另一些人则还讲点道理,也鄙视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认为有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语言说得很好听,而实际上,买别人的黄金却只肯支付废铁的价格,转身却琢磨着怎样把自己的废铁卖出黄金价,呵呵,这样的人,其实更让我感动得欲哭无泪。以至于遇到个别比较通情达理的医生,趁此机会拿话来安慰两句,我心里居然会油然而生感激。其实自私本来是很正常的,古语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这是指相对于一个人自己的小环境来讲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人际关系方面,如果你处处表现自私,那就很难与人相处了,很容易招惹别人对你产生反感。特别是在一个团队里面,你的自私表现,只能让你逐渐感到孤独。作为医生,你的自私行为,最终也会演变成别人在你面前展现自私行为,这对于你,有什么好结果?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因果因果,还必须是先有因才有果的啊。多疑这一缺点,则是学医路上最大的障碍。一个医生的性格多疑,会链接出来方方面面的缺陷,比如心胸狭隘,自以为是等等。性格多疑的医生,往往非常信任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坚信自己看到的或听说的,都一定就是那么回事。多疑的性格,往往很容易被人利用。因为在你内心本来就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度,总觉得对方对你充满敌意,这时候外人稍微几句挑拨离间的刺激话,就会令你原有的一点自控力消失殆尽,变得人云亦云,成为别人伤害对手的帮凶。性格多疑的医生,往往还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在学术问题上一旦遇到不同观点的争论,很容易就会失去理智,立刻站起来反对别人,去咒骂封杀对方,甚至在学问面前转身走掉。结果,一场闹剧,白白的增添了很多尴尬,除了多树一个敌人,你还得到了什么?其实修正多疑之心并非不容易,你只要遇事换位思考就行了,如果觉得对方伤害了你,不要立刻冒火,一定要冷静,冷静!先假设对方并非敌意的,或者偶然犯错,甚至考虑对方只是无意之中的行为,然后多观察一下再做决定,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更多人是睚眦必报,学医之人有诸此种种表现的,简直是愚笨至极!因为真正有学问有绝技的人,多半自恃清高,性格都比较孤傲,决不会在自己的敌人面前低头,轻易贡献自己的秘密。你这样去打击攻击讥讽,对他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反而使你自己失去一次提升学问的机会。因为由于你的攻击,原本你可以见识到的,不管是好的差的,对你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总之都是有助于你成长的吧,这一下子就在你面前不再展现了。长此以往下来,你永远还是一个缺少见识的人,无法成熟起来。聪明人就不会这样做,他们在一件不明究里的事物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会是使劲鼓掌,不管自己听没听明白,都一个劲的夸奖别人"好!"就一个字,却能够激励对方讲出更多好东西。这种人会得到更多,因为许多人是经不起夸奖的,他们一受到夸奖和赞美,热血就澎湃了。我们观察一下吧,那些成功人士,在众人的一片赞颂声音中,有几个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呢?这时候你要是再美言恭维几句,那么你刨根问底问什么他都愿意告诉你,说不定不需你开口,他主动都会倾囊而出。如果你骨子里根深蒂固存在有一种假清高,假矜持,不愿意干那些阿谀奉承的事,那就闭嘴,任何思想都别表露出来,站一边静静的旁观,悄悄吸收别人的见解,然后用“信解行证”这四个字来决定是否吐纳,这样的话,你也是聪明人。医生同仁们,以此修养来左右自己的行为吧,假以时日,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得失比非常高,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很多
微信12411[转载]接诊技巧浅谈~论坛里很多朋友发帖讲治疗方法和技术,但很少有人谈临床经验,我个人的理解,临床经验比技术手法重要多了,尤其是接诊技巧,对于初入医道的朋友们来说,掌握一定的接诊技巧,对于开业行医非常重要。我告诉大家的接诊技巧是我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部份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有人会认为比较浅显,不以为然,也许在你的眼中觉得很好笑,但这里边有很多却是我用教训换来的,对我后来行医帮助很大,我写出来也许对那些初入医途的朋友们能有点帮助吧,对我们的疗效提高或多或少是有些帮助的。1:先调心: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在这种环境下人特别容易急燥、焦虑、内分泌失调,有的病人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引发的疾病。接诊病人,先别急着治疗,首先调心,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善于察言观色,望诊在这里就用上了,首先我心里通过望诊对患者有了大概了解,然后我们用平缓温和的语言与对方交谈,以理解同情的方式劝导,或伴以玩笑的方式缓和气氛,让病人放松。有很多病人经过调心这一关之后就已经感觉病好了许多,调心做好了可以让病人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性。2:询问:很多医生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疾病时不太注重问诊,或简单问一下,或者根本不问,病人来了一说腰痛就让他趴床上开始治疗了。其实问诊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不问清楚患者的详细情况,贸然施治,有可能会惹上麻烦,我们应该特别重视。首先要问病程长短,起因,有无其他病史,外伤史,有无治疗史。另外患者的居住条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种类也要问一下。这里边有无外伤史很重要,未察明之前切勿轻易动手;有无治疗史也必须问清楚,谨访患者在别处就医造成的医源性伤害转嫁给我们。居住条件也有关系,长年居住潮湿环境的人群体内寒湿必然重。生活习惯,有的人喜欢躺床上看电视,或坐姿不良,贪凉,纵欲,缺少运动,这些对疾病的治疗康复也有影响。饮食习惯,有人喜食辛辣味重,有人爱酗酒,对疾病也有影响。工作种类,比如打工者和坐办公室的领导,的士司机与卖水产的小贩,致病因素就可能不同,治疗时也要考虑这一因素。其次问清楚血压高低,以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有没有其它方面的病,睡眠情况,大小便正常与否等。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患有糖尿病的人相对来说疗效要差一些,有的妇科病也会引起腰腿疼痛,癌症转移也可能引发骨关节疼。睡眠情况,有失眠的要首先解决,睡眠好了病自然也轻松一些。大小便正常否,有便秘的人也会引起一些腰腿痛症状。3:行医五不治:1傲慢无礼、刁钻蛮横者不治;2重财轻命者不治;3疑信不决者不治;4病重身体极度虚弱者不治;5超出自己能力的病不治。临床中凡是来我诊所里举止大肆、跟我命令口气说话、抬杠挑刺的人,不管他多有钱,咱行医者也要有傲气,不治!凡是把钱看得比命还重,宁死也不愿花钱治病的人(穷人除外),不治!来找我治病,又半信半疑害怕上当受骗,经过我耐心解释仍疑信参半者,不治!凡遇到骨关节变形严重,或已病入膏肓者,早干吗去了?不治!临床遇到白血病、癌症之类大病重病,已经超出我们自己的能力,治疗极易惹火上身,不治!我的这行医五不治是受扁鹊的“行医六不治”的影响,这是多年前一位老师叮嘱我的,也是我临床体会验证得来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这“行医六不治”的经验,我认为当医生的都应该谨记。我们行医的,都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或蛮横不讲道理,或重财轻命,或不能遵医嘱坚持治疗下去。如何对持这样的病人?不妨学学扁鹊的做法。我们做医生的,并不是生下来就会治病,世上也没有能包治百病的“神医”,医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性的科学,不管它多么先进,都有其未知的东西。医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疾病是人类解决不了的。然而很多病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平素不注重身体保养,有小病不医,直到拖成大病重病,待病重之后却指望医生能一下子治好,如果治不好或久不见效便会把一切责任怪罪于医生,当今社会医疗纠纷是很常见的,所以为医者须谨记“行医六不治”,这对我们自己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4:注意几种人⒈控他型:〔如领导人群等〕这类病人尽量不接治。⒉他控型:〔没主见的人〕接治。⒊自控型:〔有主见的〕先调心,视情况接治。⒋失控型:〔精神病状〕病人能配合的也可接治。⒌敏感型:类似自控型,但上手后治下来有感觉〕接治。⒍极敏感型:〔神经兮兮的人〕接治。⒎不敏感型:〔治几次都没明显好些的〕不接了。⒏不配合型:〔工作或性格不能配合治疗的〕尽量不接治。⒐迟钝型:〔治一次啥效果都没有的〕不接,不要钱让他离去,走快点!5:初学者注意:行医者随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病人安全我们才安全,千万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做试验。行医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干针灸推拿行业,不管你心有多慈悲为怀,多想济世救人,你一开始千万不要接手治大病重病,否则有百害无一利,像中风都偏瘫十几年的和癌症白血病之类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都不是你现在该做的事。我们这些干个体医生的,时时要记住:一定不要去做超过自己能量的事
微信12413[转载]素心比素食更重要~吃素可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净化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我随喜你吃素多年,说明你有坚定的道心。但在修行上来讲,光有道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具备智慧。吃素,只是助道修行。吃素本身并不等于修行。如果吃素就是修行,那牛羊是不是都能成佛了呢?现在的修行人,动不动言吃素。“我吃素了…”成了口头禅,成了时尚。如果别人不吃素,好象别人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我们常说要无分别和执着,过于执着吃素,就不好了。如果说,我们吃素给家人、给他人,吃素变成了给别人制造麻烦、制造烦恼,就不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持一个中道-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吃素本是一件好事。但发展到今天,就开始走火入魔了,可见凡事不宜太过。吃素不能吃得古怪、作怪,老是这样不可以、那样也不能。如果家人为你的吃素,要改变膳食习惯,甚而强求别人也要跟着你吃素,搞的令人反感,怨声载道的。那你就是以吃素为名在造业。佛家不是有句话: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奉行戒律应当圆融通达,否则为教条所束缚,反而失去了佛法的精神《华严经》讲能随顺众生者,即是随顺供养诸佛如来;能对众生尊重承事者,即是尊重承事诸佛如来;能令众生生欢喜者,即是令一切诸佛如来欢喜。为什么?诸佛如来以大悲而为体故。慈悲啊!学佛就是要学活的佛,绝不是学死的道。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吃素也是如此,如果为了你的修行,你的成佛,变得格格不入,让别人对佛教徒、修行人产生了误解,就不好了。学佛是要智慧成就,不要误会学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学佛,学佛与吃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学佛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吃素,真正的学佛,“吃”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心意清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满口的慈悲、仁爱,心里却充满著贪、嗔、痴和各种邪见,就是终日吃素,也不是真正的佛弟子。讲个故事: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佛教交流也多了起来。有一年,中日友好佛学交流。中国派了个佛教代表团前往日本,日方安排中方四众,住在一个五星级宾馆。早餐是一种套餐,每盘皆价值不斐。中国的佛教徒都是食素的。于是盘子中的草本植物被一扫而光。尽管没吃饱,但盘中的肉及海鲜绝不食之,以此表白自己是个真修行人“我是吃素的”再美之食我也绝不为之所动,以此表白自己持律如何严谨。一盘套餐,只要有人动食过后,不管你吃没吃,都要倒掉。于是,餐厅服务人员,就将诸位修行之人所剩的肉啊虾啊,等恶罪之源,统统倒在餐厅边特设的桶里,不下十数桶之多。全餐厅,唯一长老宿德,出家修行几十年、在国内外非常有声望的老修行,没有放筷,而是把肉放进嘴里。他当时八十多了,没有牙齿,肉没咬烂便吞进喉咙,噎得眼泪当时就淌了下来。就这样,老人家嘴里嚼着肉,眼里淌着泪…如是者,才是真正的食素者也!那么吃素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说那个当年与达摩祖师话不投机的梁武帝了。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国不可一日无君”,满朝文武,不知开了多少大会小会,进行过多少紧急磋商。讨论来,研究去,惟一的办法,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于是马上从国库提出现款,找同泰寺洽商有关赎回事宜。同泰寺见有利可图,当然进行配合,就一次又一次地创收了…作为皇上,不专心国事,不造福臣民,最后误国也在情理之中。这个梁武帝,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里规定“戒杀生”于是他就突出奇想:就杀生管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看你杀生还有什么用?!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汉地修行人的吃素就这么来了。素食确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优秀传统,出家人理应坚持自不必说。佛陀所制在家众戒律中,乃至出家众戒律中,并未禁断肉食。至于《楞伽》《楞严》《梵网》等经中戒肉食之说,那是对法身大士和闭关专修三摩地的人而制的。所以我们汉地佛教界素食之制,乃梁武帝敕定,并非佛制。当然很多同修会不同意我文中的观点,所以我声明下:我没有提倡吃肉的意思,也希望同修们不要误解我意。你想吃素,我就随喜于你;你吃素却能工作生活的很好、身体也没问题,那我就更随喜于你。但我希望同修能正确吃素,更要做到“心素”,而不是仅仅是口素。如果条件不允许,身体吃不消,就不要执着、勉强自己了,可吃三净肉-就是不亲自杀、不专为自己杀、杀时不在现场。不要修佛没修成,反而修出了病,害了自家性命。如果你吃素,把身体搞坏了,说明你智慧不够;如果你贪食肉荤,也把身体搞坏了,也说明你智慧不够;如果因你的吃素,搞得怨声载道、鸡犬不宁,那就是在造业。到底素与不素,随缘就好。注意,我说的是随缘。健康有健康的因果,平时种下健康的因,才能收获健康的果。健康的因,简而言之,就是因天之序、合道而行。行善积德不会错,恬淡内守总是真。自古医道不分家,日子过得有“道”,身心自然健康。请牢记治病原则: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谨慎用药
微信12414[转载]学好中医,该如何读书【1】一位听众对我说“我是真的想学中医的,而且想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学习传统的、原汁原味的中医。我也知道,中医的背后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现在依然在听您讲《论语》我想问,学习中医本身,应该读那些书?”我于是打算写一篇文章,用心地给他一个完整的答复。中国的传统学问是多维的,文字只是传承学问的一个维度。所以书必须读,但又不能完全企图通过读书获得你需要的一切。因此读书重在过程,要通过这个过程兼及其他维度。所以,不仅仅是该读哪些书,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去读这些书。有人认为书买回家了,书里面的东西就是他的了;有人认为书读过了,书里面的东西就是他的了。实则不然。何况,中医是一门应用之学,书本更不能承载中医的全部,书本中记载的又不一定能运用到实践中。好比读兵书战策,不在多,而在熟读;不在读,而在运用。衡量一个将军的水平,就看他打了多少胜仗。医书太多了,你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关键是如何读,掌握好一个次第。要学好中医,读书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精读老师让你读的那几本书。这类书因师承门派而异,要反复读、读通读透。中医是注重师承的。历代名医国手,数不胜数,你也能从他们的著作中学到很多东西,但能手把手教你的,是你的老师。因此,对于这位老师推荐的书,无论是什么书,都要重视,放在首位。这就好比佛家总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始劫一来,佛有很多,但在我们这一劫,亲自教授我们的,是释迦牟尼,所以在寺庙的大雄宝殿,要把他供在中间,就连阿弥陀佛都得靠边。而学佛之人,在修行上,首先要听自己皈依的师父的,这叫“具弟子相”是修行的第一步“依师求法”,进步才快。法门无量,各家入门的方法都不同,要读的书也不一样。即使是在同一师门,师父也会因材施教,根据大家的功底、资质,拟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所以在第一步,千万要专心,第一,不要太喜欢交流,看看张三在学什么,李四是怎么学的,然后再看看自己,起疑心了,心想我这样学能学好吗?一旦你这样想,那我告诉你,肯定学不好。因为你分心了。不但学医,武门也是如此。练功夫是不让人看见的,怕别人看了分心,也怕自己看了别人的练法而心有旁骛。第二,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这都是些什么破书呀?我要读《内经》,我要读《伤寒论》,其实你看不懂的。你先走好第一步,以后再研读经典,会事半功倍,何必如此着急呢。第一步要在三年内完成。过去学一门手艺,一般都是在三年内出师,学医也是这样。不能太短,唯恐学得不扎实;也不能拖得太长,唯恐不懂得珍惜时光,太疲沓。我在学医之初,师父让我读的是姚国美的《病理学讲义》、雷少逸的《时病论》和何廉臣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我都认认真真地读了多遍。当时《病理学讲义》还没有出版,我根据师父的手抄本抄了一遍,又做成电子版,反复批阅;《时病论》的各种版本、注本我都搜集到了,加上师父的讲解、我自己的心得体会,编成一本《时病论集注》;《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是大部头的,我读得又慢,往往读一遍需要半年时间,我也读了好几遍,书中批注无数。这一番功夫是没白下的,它奠定了基础。师父的路数也是从这里面来的,师父的师父也是重视这几本书的,这也让我跟师学起来更深入、更迅速。这一步完成以后,就得马上开始第二步了。第二步,读经典。即《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要精读。中国的学问,在道的层面是圆融的,不是发展的。经典的境界,后人只能高山仰止;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上,人们会有很多创见,但在道的层面却超不出经典。医学也是如此。经典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我们围绕着他,不断体悟,不断阐释,总能开出新知。由于人生阅历、知识结构、阅读经验、思维方式、个性气质的差异,不同的人读经典体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先不论这些体会是对还是错,只要是有体会、有新的都是值得鼓励的,有了心得体会,你会在应用中去验证,去粗取精
微信12415学好中医,该如何读书【2】一边是经典,一边是实践,一来二去,你的学问会陶冶得越来越精纯。经典可以无限地启发你的思维,开拓你学问的境界,善于读经典的人,越读越觉得学问之广阔,自己之渺小。所以,如果某人说,他完全弄通了某部经典,那么他就完蛋了。这说明,他未免太狂妄了一点;也说明,他已经固步自封,难以有什么进步了。经典,除了上面所列的书之外,还可以考虑这些书,魏晋皇甫谧的《甲乙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朝王冰《外台秘要》、孙思邈《千金方》,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它们也有经典的性质,可根据具体需要选读。至于《本草纲目》只是集明以前本草用法与研究之大成的一部著作,鸿篇巨制,罗列庞杂,可以作为工具书,供查阅,而不适合作为经典来精读。之所以现在人们提到中医就想起《本草纲目》是因为外国人推崇这本书,我们也就跟着嚷嚷这本书好了(包括四大发明,也是由外国人提出来并备加推崇的,因为这四个东西帮助了他们的航海、侵略和文化传播。其实相对于整个中国文化来说,四大发明只是几个“小玩意儿”而已,更精妙的东西外国人看不见。)如果说,第一步是入门、夯实基础,那么,第二步则是深入,提升境界。当然,在书目上,这两步可能有重复。读经典,至少先要读一遍原文,然后可以参看各家解释。在参看各家解释,又难免结合各家临床经验,此时,你就不知不觉开始第三步了。第三步,就是读各家医书。可精读可泛读,也没有具体的篇目要求,随缘而读即可。各家医书,类目繁多,有医论、医话、医案,有对经典的阐释,也有经验的汇编。怎么读,是个问题。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大家都不愿意说的问题:中国的医家写书的特点、目的、心态,都是很复杂的。那种写来沽名钓誉、写来赚钱的书,必然粗制滥造,我们无须看,也无须评论。即使是作者真心写来传世的书,也要仔细分析:中医有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书写得再全,也都是在言传的层面,不可言传的东西依然未能言传。遇到能说会道的医家,可能会表达得多一些,如果遇到茶壶里煮饺子的医家,那他能写出来的就更少了。即使某位医家善于言传,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全部写出来,他会有一个选择。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跟我们需要的东西就会存在不对称。有的东西,他认为很重要,写出来了,不幸的是,我们也早已知道,不用他津津乐道地重复;而有的东西,他认为不重要,懒得说了,可要命的是,这恰恰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接着,还要看他愿不愿意传。就连师父教徒弟都喜欢“留两手”,何况写书以教天下人?为什么要留两手?因为“道不可轻传”。那么轻易就把绝活传给你了,你必然不懂珍惜,不珍惜,就学不好。留两手,你就会去琢磨:老师留的究竟是哪两手呢?我得仔细留意留意。这样一来你学得就深入,想得就透彻。所以,不传是为了更好地传;而留两手,是为了毫无保留。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处,根本就不是自私,而是紧紧抓住了人的心理。当然自私的时候也有,那就是对外人,所以,在写书的时候,就不是留两手的问题了,可能有很多保留。越是嚷嚷“我把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传给大家”的人,越有所保留,内行人从他的书里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他又不可能什么都瞒着,这就不能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本事了,甚至还会招来嘲笑。所以他在书里面还是要写一些真东西的。最后,在他好不容易传下来的这点东西里面,适合你用的,有所很少一部分。因为你和这位医家所处的年代可能不一样,面对的患者人群也不同。这样一来,每位医家的书里,都只记载了他全部学问很小的一部分(这就是读书和跟师的区别,跟师,你是要学到师父的很大一部分东西的)这一小部分东西,能对我们有一些启发和补充就很不错了。所以,读各家医书的前提是自己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问体系,然后和各家对话,吸收其精华。各家医书,首推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他们的书很值得一读。然后就是明清医家,民国医家,现当代医家。其著作都有可取之处。有人说什么解放后的人写的中医书就不读了,也是一种偏见。第二步和第三步,在时间上必然有重合。因为读经典是一辈子的事情,读各家著作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当然,还有很多人问:“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不想深入学习,读什么书呢?”“很多中医书都是古文,我读不懂,怎么办呢?”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在去年就写过一篇文章,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获得一个答案,并且有所启发,该文如下:谈谈中医入门书的阅读。书有两类,一类是迎合人的,一类是提升人的。迎合人的书,你读着会感觉很简单,很惬意。你会对他很赞赏,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一定能收获到多少东西,提升多少境界。提升人的书,读来会有难度,或者有你不认同的观点,或有逆耳的忠言。你读的时候可能没那么惬意,甚至有一丝疲倦或不悦。但就是在这种心情中,这本书跟你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不知不觉地,你受到了它的影响。这就是书对人的潜移默化。读书会让人有涵养,有气质。但并不是读所有的书都会有这个效果。只有书作为一位诤友,在磨你、驳你、影响你,你的气质和涵养才能培养出来。老是被书宠着、惯着、附和着的人,久而久之,会变得狭隘,偏激,容不得不同意见,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气质和涵养可言了。以读中医书为例吧。很多朋友都有学中医的想法和行动,让我推荐入门书,我推荐的当然是最经典的中医入门书,号称“四小经典”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然后是《医学心悟》《药鉴》《医家四要》之类的小薄本儿,内容精,阅读量小。但即使是这些书,还是遭到大家的抱怨,他们都说“是文言文,看不懂”又一次我较起真来了,拿来一本《医学三字经》说“咱们从头读,你说说哪句不懂?”谁知,读了好几段,这位朋友居然没发现不懂的。他也承认,自己是没静下心来好好读就抱怨不懂的。因为一看到是文言文,就没有信心也没有耐心去认真读了。我说:“这就是浮躁!”浮躁让人无心认真读书,但要对治浮躁,最简单的方法却偏偏是认真读书。正是认真读书,让人化解了浮躁的心理,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涵养,还提高了气质。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也只有读书人自己心理清楚。何况,中医书,尤其是中医入门书,都是非常浅易的文言文。当时读这些书的小学徒,一般也就是读了两三年私塾,去药铺学徒,连药斗上的字都认不全的小孩,你能指望他读懂什么深奥的文章?当年这些小孩都能读懂的文章,现代这些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居然嚷嚷读不懂,其实都只是没耐心罢了。一本书,即使你看不懂,但只要你去看,去认认真真、心平气和地读它,它都是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的,不是知识,而是耐心,是涵养;对生活、对健康、对他人,有了耐心,有了涵养,你才能从容应对。一个人有“学中医”的冲动,往往出于对健康的热爱,还有对内心涵养的追求。的确,中医,哪怕是最初级、刚入门的那一点中医知识,都能赋予人们这些东西,同时还有无尽的启发。那么,让我们从入门的中医书籍,开始提升身心境界之旅…
微信12416[转载]老 赵 十 不 治1.
不信中医者不治。古语讲:“求医问药”,“千金易得,良方难求”。“求医”就是请求医生诊病,是由中医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医诊断的时候,全靠心意用功夫。医生输出的是一种心能,这种心能是靠几代人的传承和医生本人几十年的修炼积累才能具备的。诊断时医生输出的是一种信息,一种软能量,作为患者,此时也要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叫“恭敬态”,恭敬态是这个行业对求医者最起码,也是最特殊的要求。医生发出的诊断信息就像发射机发出的信息,病人低位进入,处于恭敬态时,就好像打开了接收机,医生诊断的信息以软能量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病人体内,病人将自己的疾病信息以及身体的所有信息以“证”的形式输送到体表,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辨证过滤,为施治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心诚,抱着怀疑的态度找中医诊治,无论医生多么地认真,输出的信息有多强,由于你这个接收机的开关是关闭的,无法接受到医生的信息,那么医生就不可能了解到你的疾病信息。无法辨证,施治何来?西医的仪器诊断则不同,仪器输出的是一种硬能量,不管你信与不信,机器不受患者情绪的影响,一切按仪器设定的指令给你对号入座和计算检查结果。一切都是机器说了算,但机器不为病人负责,它反映的只是身体的表象,不探究本质。就像一面红旗在飘扬,机器可以诊断出红旗在飘扬,至于红旗飘扬是风吹的还是人摇的,机器并不知道。实际上机器检测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百出,只是人们听信了那些广告宣传,更迷信所谓的“科学仪器检查”,其实这些都是机器制造商为了满足人们崇尚西方现代医学的心态而已。还有,患者对于医生,切忌以貌取人,以龄取人,以社会地位取人。恭敬医生,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如果你不相信中医就不要看中医,不相信这个医生就不要找这个医生看病。如果你不懂这些,去找中医看病,遇上良医他不会给你诊治,遇上庸医他会把你治得一塌糊涂,结果还是害了你自己。2.
相信西医者不治。相信西医是你的权力。既然相信西医就不要来找中医,因为找也白找,他不会给你治,你是属于墙头草两边摇的那种人。中医治不好就怪中医这不好,那不好,却不检讨自己有哪些不好。而看西医时态度就会完全两样,像一条哈巴狗,喂什么就吃什么。锯胳膊锯腿、切肝、切肺也不会有意见,还签字保证是自愿,出了事也决不找西医的麻烦。就算被西医治死了,家属还不知所以然地给西医写感谢信,感谢西医的医术高明,让病人当初没有死在手术台,多活了30天。3.
狂傲无理者不治。狂妄之人无法治,信息无法交流。此种人奉劝看西医为好。现代医学对付狂妄之人自有一套办法,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被治得面目全非,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狂气自消。4.
不能服中药者不治。中医治病以服中药为主。健康的恢复要靠服药来完成,如果胃气已绝,胃不受纳,不能服药也就无法再疗。此时应以具体情况而论。如果患者嫌中药太麻烦,不好喝、不科学者,就不要诊治。中药煎一次30分钟,一日两次,也就是一个小时,10秒钟就可以把药服下去,省时省力且不妨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西医就不一样了,打一瓶吊针2-3小时,一天5-6瓶10多个小时,患者反而不嫌麻烦。手术、化疗,一般10天或半个月,多者半年一年,兴师动众,全家动员,却心甘情愿受折腾。此类人中医不要治,西医自会科学处理。5.
轻身重财者不治。医疗体制弊端,使健康长寿的治疗不报销,损寿害命的治疗报销90%。中医中药是为健康服务的,需要自己掏腰包,如果你觉得保费比保命更重要,还是按国家的医保目录选择治疗为好。许多病人用西医治疗花费几十万、上百万元到医死也毫无怨言,在中医这里花上一、二万元如果没有治好,往往说中医、中药不好,中医骗人,中医不科学。在他们心目中,往往把中医中药贬得一钱不值。要知道,把脉时医生输出的是心能,回收的是病人的各种信息—“证”,然后迅速汇集、处理、判断。此时医生付出的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而不是像西医那样按一两个仪器开关就OK,所以把脉要比CT检查值钱多了。据说在西方发达国家,把脉就比CT收费高很多,因此要尊重中医的劳动。对于中药,现在的收费已经够低了,不要以为树皮、草根不值钱,把这些植物组合成药,是一个中医师几代人的心血,它的价值是任何西药都无法相比的。6.
服药疑神疑鬼、怀疑中药有问题者不治。中药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得起实践检验。医生辨证施治,对证下药。今日许多患者宁愿被西医治死,也不相信中医、中药,而西药明明写着有严重的副作用,还是照吃不误。西药几年就淘汰一次,为什么?副作用太大,怎么知道的?患者使用当中发现的,很多患者宁愿成为西医的大白兔、小老鼠,而对几千年证明过的中药却疑神疑鬼。有些患者拿西医权威对中医进行评价,其实这个权威连一个病人也治不好,还以为中医与他们一个样。相信这样的权威,怎能恢复健康呢?
微信12417[转载]劝君一天喝一杯柠檬水!柠檬色泽橙黄、气味芬芳,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都极高的水果。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被誉为“柠檬酸仓库”。柠檬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除了糖类以外,还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等,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的健康食品。人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吃它,如果切上2-3薄片柠檬放在杯子/容器里,并加入饮用水,就会变成
“碱性水”每天饮用,既养生又美容,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也许你在美容、健康方面遇到了问题,那就让每天一杯柠檬水解决你的问题吧!一,柠檬片泡水的功效与作用柠檬片泡水有着许多令人惊讶的好处1美白:柠檬是美容妙品。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B1B2,被美容界视为制作美白护肤品的重要成分。内服外涂柠檬不仅有美白功效,对皮肤中已形成的黑色素也有淡化作用,对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令肌肤光洁细腻也都十分有效。2防治心血管疾病:喝柠檬水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柠檬水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所以可预防和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茶 高血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