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Neo VR一体机 基础版怎么玩steamVR游戏一体机

SteamVR玩家眼中的Vive Focus:我们如何看待这款VR一体机?
和竞争对手相比,HTC的动作似乎又慢了一拍,但还好为时未晚。
日,HTC在北京召开VIVE开发者峰会(VDC2017),正式公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VR一体机Vive F和之前的HTC Vive相比,这款采用了高通骁龙835芯片的新设备自然不会沿用Windows平台。换句话来说,公布了Vive Focus之后,HTC从之前的“支柱级PC端VR设备厂商”,一步站在了“高端移动VR平台领袖”的门前——从87870前方记者的实机体验来看,后面这个头衔应该还是可以一提的。
由此一来,对于众多PC端VR用户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如何看待这款“轻量级”新设备?
这种“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价值何在?
PC平台的VR玩家从此应该何去何从?
别急,我们已经看过了不少来自媒体的分析解读,今天不妨让我们放平身段,一起来听听C端VR用户的观点意见吧:
Q:既然身为PC平台的VR用户,那我就开门见山直接问了:你看好Vive Focus吗?
A: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两句概述就能回答清楚的。首先,从PC端VR玩家的角度来看,作为游戏乃至体验平台这款设备显然意义不大——既然已经舍得付出可观成本购买HTC Vive乃至Oculus Rift这种所谓的“高端VR设备”,既然已经认真领略过VR的真面目并对这个概念的核心魅力产生了直观的认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诸如“便携性”“易用性”乃至“性价比”一类只存在于宣传文案当中的广告词自然不会有什么吸引力——直白一点来说,对于真正的PC平台VR玩家而言,他们关心的只有两个概念:内容质量,体验深度。
不过,在另一方面,尽管对于死硬派PC端VR玩家来说这款一体机几乎勾引不起什么购买欲望,但并不意味着Vive Focus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事实上,如果HTC真能兑现发布会上宣传片所展示的功能,那么这款设备的存在价值恐怕要超过不少人的预期。
Q:解释一下?
A: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那个“教师使用htc vive讲课,学生佩戴Vive Focus听课”的VR协作模式——虽然乍看之下这不过是电化教学的又一个迭代版本,但我相信思路灵敏的朋友马上就能意识到弦外之音:如果把适用范围扩大到虚拟课堂之外,那么这种模式显然是当前VR直播的最佳解决方案,几乎没有之一。
众所周知,现如今要想提升游戏乃至其它项目的曝光度,视频直播的效果要比传统广告更胜不止一筹;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虚拟现实内容来说,我们很难期望这种手段最终达到预期中的成效——原因很简单,即便是能够保证全屏显示并且尽量消除广角畸变影响,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画面也很难重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这是两代显示界面相互竞争的必然结果,与内容的制作水准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说,要想让更多人见识到VR的魅力进而让整个行业摆脱“寒冬”的魔咒,一款价格合理、便捷易用并且软硬件自底向上得到开发商技术支持的VR“观看”设备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想象一下在VR版的《精英:危险》当中扮演乘客亲历一场深空探索之旅吧,想象一下在《Hover Junkers》的载具后座近距离观看一局“疯狂麦克斯”风格的生死决斗吧,想象一下跟随着《Rez Infinite》那个飘逸的发光人形迷失一回霓虹幻梦吧——参与互动全然不是重点,身为“搭车客”的我们需要的仅仅是VR观察的一方视野罢了;而从VDC2017展会上Vive Focus的官方演示来看,至少在技术层面是有可能实现的。
Q:奇怪的观点。好吧,让我们换个话题:在你看来,机能有限的VR一体机到底前途何在呢?
A:我的观点依旧没变——指望通过一两部爆款游戏或者App让VR一体机迎来崛起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对于现如今的VR行业来说,能够带来转机且成功率最高的项目,除了WebVR几乎别无他选。
当然,这里的WebVR并不是直接用虚拟大屏幕把浏览器窗口投进VR视野那么简单。理想中的WebVR可以视作微软混合现实门户以及SteamVR Home的网络化延展,用户可以在全景画面中自由浏览、交流并留下自己的痕迹。摆脱屏幕的桎梏,身心全面沉浸在互联网之中,唯有如此,才能吸引那些已经对网络产生严重依存心理的3C硬件消费者,进而让他们重新对VR概念产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以目前为数不多的线上实例来看,诸如“分辨率”和“拟真度”之类对于传统VR内容而言攸关成败的关键参数,在WebVR当中相对来说反而无需苛求过甚——只要合理规划资源,哪怕是颗粒分明的像素风格(姑且可以理解为《Minecraft》的那个调调)也可以打造出令人神往的效果,色调分明平滑度更甚的Low Poly风格更是不在话下。毕竟,从传统认知层面上公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就是“有别于现实”,天马行空的视觉印象并不能阻碍我们的探索欲望。
Q:那么,即便如此,你依旧选择PC而不是VR一体机吗?
A:暂时来说,这个答案是不会有变的。至少在目前,无论是VR社交还是WebVR,初具雏形可以体验的例子依旧集中在PC端VR平台上;当然,考虑到Facebook等社交巨头开始逐步在轻量级VR平台上发力,这种局势在未来很可能会迎来改观——不过即便如此,在那个多元化虚拟现实互联网成形的未来,我们也很难想象PC端和一体机之间会出现互相割裂的VR网络平台服务(AR和VR之间倒是有可能呈现这种局面,这点对比一下产品形态就不难理解)。既然如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注重前卫体验和内容深度的VR玩家继续固守PC平台,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结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随 Oculus 和 SteamVR 首发的 VR 游戏体验如何? - 知乎72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分享邀请回答zhuanlan.zhihu.com/p/20757053首批VR游戏初体验:令人震撼Oculus和Vive已经在上月末正式发布了自己的VR设备,作为一个VR开发者和狂热玩家,当然第一时间安装了最新的驱动,顺便还把系统升级到了Win10。由于预定的Vive还没到货,先用手头的Oculus进行了测试。即便当前的Oculus在整体体验上并不能和Vive以及PSVR相提并论,然而VR游戏带来的体验依然令人震撼。EVE:Valkyrie最早立项的VR大作之一,也是Oculus平台目前的独占游戏,EVE:Valkyrie可谓是万众瞩目。作为EVE老玩家,我对于这部游戏也寄予了厚望,而实际的成品应该说至少在视觉效果上令人震撼。飞船准备就绪,跑道上的灯由近至远依次亮起,主人公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和震动飞向宇宙。这一幕曾经在无数的电影和动画片中上演过,而在VR技术的支持下,这一切让我感觉如此地真实,离年少时的那个梦想似乎又更近了一步。而游戏中这场盖伦特联邦与艾玛帝国的遭遇战更是满足了我对太空大战的全部想象:当艾玛帝国的泰坦舰队出现在战场上并且施放末日武器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逃命了......游戏对于VR的优化可以说非常不错,我连续玩了一两个小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眩晕感,只是在飞船横滚时会有一些短暂的不适。游戏的飞船内视角提供了明显的参照物,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的频繁转动也大大降低了眩晕感。导弹的自动锁定依靠玩家的视野,也充分利用了VR设备的特性。然而游戏的最大问题是,PVE部分的内容实!在!太!少!了!EVE主打的是PVP战斗,所有的PVE内容连教学关加起来大概只有一个多小时,这场史诗级的大战总共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样子,而打完这场战斗后,你唯一能做的PVE内容就是在几张地图里飞来飞去观光,或者玩一下1VN的生存模式而已了。PVP内容的深度也不够,并没有能让人长期玩下去的动力。但是无论如何,作为首发的VR游戏应该说EVE已经完成了任务,制作精良的太空战斗也完全不输给任何传统的飞行类游戏。无论你是不是星战和机甲的爱好者,这部游戏都是值得体验一下的。Elite:Dangerous精英:危险对VR的支持也是早就在进行中了,实际上很早以前就可以通过一些修改玩到VR版本。和EVE相比,Elite的内容显然要丰富不少,当然上手难度要高于EVE,太空战斗的表现也只能说基本合格,和专注于空战的EVE还是要差不少的。精英:危险对于VR的优化也相当不错,各种UI也针对VR的特性做了优化和重写。唯一的问题是部分文字尺寸太小,在分辨率不够的VR中看不清楚(当然这也可能是Oculus本身硬件问题)。精英:危险的眩晕感同样不强,但如果玩家没有在飞船上安装自动空间站停靠装置,转而进行手动停靠时,狭小空间中的各种频繁起降和转向让人天旋地转。Chronos和EVE一样是Oculus平台的独占作品,固定视角的动作类游戏。VR带来的视野提升使我可以在游戏中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而固定位置的镜头则完全不会带来任何眩晕感。因此可见,即便是传统类型的游戏,放到VR当中也一样可以产生出众的效果。然而,从动作游戏的角度出发这部游戏是不合格的。糟糕的关卡设计,奇怪的操作,在游戏中几乎起不到任何帮助的UI,想抄黑暗之魂却完全没有哪怕一点抄对的战斗系统......槽点太多,总之不要入手。Adr1ft应该说这是目前为止在VR的交互体验上做得最好的一部第一人称视角冒险类游戏了。游戏非常聪明地把视角设定在太空服的面罩内部,移动和转向的速度基本上恰到好处,游戏也提供了太空服复位的功能,避免了玩家和宇航员一样在太空中失去方向感的问题。一个细节是,当太空服复位,或玩家和某个物品互动而产生较大转向时,面罩会自动变黑,只剩下一个小孔供玩家观察外部,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眩晕的问题。游戏本身并没有太多内容和深度,关卡设计和玩家引导上也有一些小问题,但是VR下的太空行走本身已经令人惊艳,所以值得入手。SteamVR RoomSteamVR Room是Steam做的一个VR虚拟桌面,严格上来说不算是VR游戏,然而它的影院模式可以让玩家在VR环境下玩所有的普通游戏:我个人的感受是,由于可以隔离外界的干扰,用来玩一些画面简单,比较风格化的独立游戏体验比较好,看电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要拿来玩DotA或者P社四萌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分辨率比较捉急。这个虚拟桌面甚至还可以用来看游戏预告片和逛知乎:Steam上也有一个Virtual Desktop的软件出售,不过个人觉得没有价值,Steam自带的桌面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如果真的要用桌面办公的话还是老实点用显示器吧......Lucky‘s TaleOculus独占的平台跳跃/动作类游戏,而且免费下载。实际上我对这类游戏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只是因为免费才下载试玩了一下,而这部游戏的表现令人惊喜。实际上,它的主要玩法参考了3DS上的超级玛丽3D大陆,本身的制作质量也完全不输给超级玛丽。然而在VR环境下,游戏内的一切都栩栩如生,你甚至可以移动头部发现一些本来难以看到的沟壑。一些玩法(例如投掷炸弹)同样利用了视角位置,这种针对VR特性作出的玩法创新是传统主机和掌机游戏所无法实现的。游戏镜头采用了传统的跟随主角移动,刚开始会有一些眩晕感,然而习惯了镜头移动的速度以后就会得到减轻。游戏的镜头大部分时间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总体而言影响不大。Lucky‘s Tale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上,它更充分证明了即使是传统类型的游戏,也可以在VR下获得更好的表现。它使我回想起了第一次在3DS上玩马里奥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甚至比3D马里奥更加令人震撼。相比之下,做出马里奥大陆、马里奥赛车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任天堂,在VR大潮到来之际却因循守旧、毫无建树。我想,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希望能在VR下玩到这些优秀的游戏,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在玩过了这些首发的VR游戏之后,虽然它们各有各的问题,然而毫无疑问的是,VR必将成为未来游戏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乎上关于VR的话题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VR只能用于主视角射击、飞行和赛车等有限的游戏类型。Lucky‘s Tale的成功推翻了这种狭隘的视角,实际上,VR的想象空间还很大。任何主流类型的游戏,随着硬件的成熟和开发上的探索,假以时日,必定能有所收获。(其实我个人也很不喜欢在文章后面加个公众号二维码的做法,而且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导流的效果其实并不好。然而知乎的评论区和微信公众号比起来对作者实在是太不友好,所以只能委屈一下各位的眼睛了,感谢各位的支持和谅解。)微信公众号:全球游戏评论 (二维码自动识别)261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9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从 Oculus Rift 到 Pico Neo:碎片化的 VR 产品歧途(上)
作为一枚负责报道 VR 行业资讯的专职科技编辑,自从入职我厂以来,浏览并译介国外知名 VR 门户网站的新闻就成了我每日例行的工作——至于为啥不把国内的行业资讯作为经营重点,那恐怕就是个需要诸位公关与营销老师解释的复杂问题了。用孙文的名言来说,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咱们共勉。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把新闻视野限定在国外 VR 资讯网站上,也并不意味着会与国内的 VR 行业彻底绝缘。例如说,上个月 26 日 HTC 的那场 VR 生态圈大会就刷遍了国外的虚拟现实新闻门户站——说实话,在满屏幕的英文当中看到一张背景里有中文的照片还真是挺亲切的,至于报道内容……好吧,我承认当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照片上了,真惭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HTC 这种一线大厂之外,国内非一线厂商被国外 VR 资讯网站报道也不是没有例子——譬如说,就在今天上午,当我例行公事地浏览挑选译介新闻时,一个醒目的关键字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The Chinese hardware……没错是国货无误,不过等等,这个标题里的 Pico……这家厂商的产品我在上个月不是刚刚写过测评吗?
带着尚未消散的记忆以及刚刚产生的疑惑我点开了这条新闻,噢……懂了,此 Pico 确与上个月测评过的那个 Pico1 出自同一家国内厂商无误,只不过这次登场的产品是新型号的 Pico Neo,外型是这个样子:
确认了关键字,接下来的资料收集工作就简单得多了——不费吹灰之力,我就从这款新产品的国内官方网站上找到了介绍信息:暂且不提那略显微妙的手柄造型,就整体定位来看,这个和升级版 PS4 一样冠上了「Neo」名号的 VR 头显确实比之前的手机盒子更像那么回事——内置的处理运算单元和液晶屏幕取代了用户自备的手机,外接的手柄提供了更像样的操作体验;同时,除了可以打着「VR 一体机」的名号摆脱外接设备直接看视频玩游戏之外,还可以作为 PC VR 头显连接我们的个人电脑使用,咦,这看似有点意思……
平心而论,作为一名标准的原教旨 PC 玩家,在对所谓的「手机盒子」和「VR 一体机」不以为然之余,对于那些可以作为廉价合理 PC VR 设备解决方案的产品,我向来是好感有加的——在我看来,倘若这个 Pico Neo 能够省略那些多余的「一体机」运算单元来控制成本,在确保产品素质能达到宣传文案七成水准的同时把自己纳入 SteamVR 的生态圈中,那么我是绝对有兴趣自掏腰包来一试究竟。毕竟,相比于老不发货的 Rift 以及贵得要命的 Vive,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平价 PC VR 头显无疑符合我这种普通电脑游戏玩家的需求,不是吗?
但是且慢……这又是啥?
理想的意淫持续了不到三十秒,向下滚动的商品页面就把我拉回了现实:
是不是很眼熟?
不不不,我丝毫没有追究这款造型猥琐的控制器有没有抄袭 PS MOVE 的嫌疑——今天的重点不在于此。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我把这个产品页面反反复复看了三遍,又打开京东上的 Pico Neo 预约产品页面仔细读了读那个排版一塌糊涂的「规格与包装」清单,总算确认了一个事实:
这款造型设计明显属于汉阳造的追踪手柄——以及配套的追踪摄像头和充电底座——并不是标准版 Pico Neo 套装中的组件。
讲真,认清了这个事实之后,我对这款国产头显的兴致立刻丧失了九成五不止。没错,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种营销策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Oculus Rift 把头显和体感控制手柄分两步发售的套路——然而,这种拆分设备套件发售的行为无论是迫于形势还是主动为之,最终酿成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结果:
开发者群体的碎片化,外加玩家群体的碎片化。
这个结论或许有点难懂,简单解释一下:设想一下你为一款崭新的硬件设备开发游戏,除了利用最基本的机能开发中规中矩的作品之外,还可以针对这款硬件额外选配的附加套件来开发更独特更好玩但也更昂贵的游戏——那么,作为开发者来说,你会选择循规蹈矩的方案,还是脑洞大开充分利用所有硬件设备的另类神作呢?
我估计肯定会有朋友选择后者,且从人数比例来看还应该不是小众——然而很遗憾,从专属游戏发展史的记录来看,选择仅供强化硬件设备使用的大部分作品都死得很惨。少数在历史上留名的杰作要么确实具备出类拔萃的素质,要么搭上了硬件平台销量海啸的顺风车,要么具备不使用扩展附件依靠基本款的设备也能畅玩的机能,要么纯粹是运气使然撞上了大运——一言以蔽之,对于如今的 VR 游戏行业来说,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
或许会有朋友对这个定论表示质疑,没关系,下一章就让我们做出抽丝剥茧的证明。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坏香橙 撰写,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欢迎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VR人,欢迎微博搜索关注VR人,一手资讯,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Pico Neo基础版评测:逐步靠近PC体验的6DOF一体机
【摘要】全球首款头、手6DOF VR一体机Pico Neo性能如何,究竟值不值得购买。
  本文由83830评测编辑"无恙"原创,转载需保留出处及作者。
Pico NeoVR一体机
全球首款头、手6DOF VR一体机Pico Neo,预示着一体机的性能正在逐渐靠近PC头显。
inside-out
高通骁龙835
  近日随着《头号玩家》的热映,这款口碑爆棚的科幻电影让VR变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VR行业也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很多观众在观赏过电影之后都有想尝试VR体验的欲望,而选购什么样的VR设备就成了萌新们的一个大问题。
  而恰巧近期83830收到了去年年底发布全球首款头、手6DOF VR一体机——Pico
Neo,这款设备当时可是深受业界与玩家们的关注。那么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就来看看基础版的Pico Neo性能如何,究竟值不值得购买。
  此次83830到手的设备是Pico Neo基础版,产品外包装十分简洁,内部主要由头显、一个3DOF手柄、电源适配器及数据线,以及一些配件构成。
  头显部分,不得不说Pico的一系列VR产品外观上的设计都比较有时尚感,从最早的一体机Pico Neo
DK上就有所体现,当时DK橙黑的配色就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外观印象。此次的Pico
Neo机身采用黑白灰三种简单的基础色调为配色,仿布纹的机身更添舒适又柔和的触感。
  头戴方面告别了以往的头带设计,采用了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环形头箍式设计,能够更好地分散设备重量的压迫感。一体机的通病就是设备重量较大,容易在佩戴时给玩家面部造成很强的压颇感,而头箍式设计正好可以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达到更舒适的佩戴效果。
  贴面部分采用与PS
VR类似的硅胶设计,全包围式的面罩更加贴面,鼻翼处的遮光设计也做得很到位,佩戴时不会出现任何漏光现象。贴面处预留的空间很大,支持用户带镜使用,并且支持自适应瞳距,无需手动调节更便捷。
  头显前端分别有两个定位摄像头以及三个超声波发射器,摄像头是用于inside-out空间定位系统,而超声波发射器则是用于6Dof手柄定位的装置。此次基础版所配备的3DOF手柄是采用九轴姿态传感器实现定位。
  基础版仅配有一个3DOF手柄,手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有返回键、触控板以及Home键等配置,机身侧面有音量控制按键,背部有扳机键。为了操作的便捷,手柄上除了扳机键之外,其余的功能按键在头显上也有体现,分别在环形头箍的两侧。
  手柄总体的配置与VR头盔的控制器类似,功能按键齐全,在诸多一体机配置中显得格外出众。
下一页:硬件配置
  简单来说,Pico Neo
VR一体机的核心配置与三星S8与小米6的手机配置一样,作为手机端来说,这样的配置算是中高端领域的机型了,但在VR一体机领域,骁龙835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配置了。
下一页:实际体验
  佩戴方面,贴面处遮光效果极好,没有丝毫漏光的现象产生,但鼻部的硅胶设计似乎对鼻子不够高挺的用户不太友好,在佩戴时容易贴近鼻部呼吸处,造成些许的不适。
  头箍设计分散了头显的大部分重量,使得面部压强减轻许多,同以往的一体机佩戴体验相比要好上许多。我们实际测得头显(含头箍部分)重量为618g,而佩戴时面部并没有明显的压迫感,就是头箍固定部分稍微有些紧绷感。
  在视频体验上,我们观看了《拾梦老人》等全景视频,以及几部大屏模式下的电影及电视剧。首先大屏模式下的电影、电视剧在画面清晰度与流畅度上都表现良好,观影效果十分舒适。在全景视频体验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画面质量的提升,与过往的诸多一体机相比,Pico
Neo的画质得到了很好地提升,并且视角被动移动的情况下并没有明显的晕眩感。
  此次评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设备的6DOF头显搭配3DOF手柄的操作体验,想必也是用户们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
  初次进入设备时会有一些简单的设置,适配手柄以及空间规划等,采用了inside-out空间定位系统的Pico Neo
VR一体机已经具备了同头盔一样的空间定位功能,并且推荐在4×4m范围使用,所以在使用时玩家们还要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摆设。
  头显前端的两颗摄像头能够实时捕捉用户周围环境的相对运动,另外三个超声波发射器对应手柄上的传感器,完全接收用户移动以及手柄操作的轨迹。官方称整个定位过程延时低于10毫秒,在建议使用范围内,传感误差低于1%,精度可达毫米级。
  在游戏体验中,我们测试了系统内预装的适配手柄体验的《破晓唤龙者》和PICO自己内容团队制作的射击游戏《恐龙危机》,此外还在游戏商城下载了《水果忍者》、《魔杖》等多种类型的VR游戏。
  实际操作中,预装游戏能完全适配手柄的操作,动作上的反应没有明显的延迟感,打击反馈方面也做得很到位。偶尔会有虚拟界面手柄与实际位置稍有偏差的现象,只要长按“Home”就能重新定位,不会对游戏体验造成影响。
  设备中的内容都能支持手柄的操作控制,就是部分游戏不会有震感反馈。
  体验过程中能感受到inside-out系统的无盲区空间定位优势,即便是游戏时进行180°转身,定位追踪也不会产生偏差或停顿的情况。而在PC头显的空间定位中,有时候就会出现玩家转身之后画面飘走的情况。Pico
Neo能够保证在游戏空间中自由移动,并且不会对游戏流畅度造成影响。
下一页:颠覆认知与总结
  不得不说,Pico
Neo的外观并不像以往那样给人带来很大的新鲜感,但深入体验之后就能感觉到它的不同。对于inside-out空间定位,仅管已经在MR头盔上体验过,但这项技术对于VR一体机来说就是一场概念的颠覆。
  过去的一体机设备一直卡在手机盒子与头盔之间,以往对一体机的评价无非就是将手机与VR盒子相结合的产物,实际用途并没有比手机盒子好多少。而比较头盔来说,不仅没有丰富放入资源,也提供不了好的操作体验,尴尬的境地也让一体机体验在原地打转。
  Pico Neo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一体机的僵局,尽管手柄操作体验还不够完善,但已经是一体机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首先,Pico
Neo无需环境搭建,并且不需要任何外置设备,也不需要连接电脑或主机,就可以让你体验到在游戏中自由移动,甚至来回行走的乐趣。,没有线缆的束缚才真正做到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其次内容方面也告别了一体机资源匮乏的状态,就Pico
Store上的游戏数量就有150余款,今年预计上线的游戏还有100多款,支持目前3DOF手柄的游戏也有多达80余款。更重要的是Pico还与Viveport合作,并兼容Viveport平台上的全部游戏内容。
  而视频方面除了支持爱奇艺、优酷等VR视频应用之外,Pico
Store上也有超万部影视资源,并且也支持Viveport平台上的视频内容及应用体验。
  不管是技术还是内容上的进步,都已经颠覆了过往对一体机设备的认知。而事实上一体机才是未来VR发展的趋势,我们终将告别各种繁琐的设备装置,迎来只要一个头戴设备就能实现即戴即玩的时代。
  平心而论,此前Pico产品中给人留下最多印象的是去年上市的一体机Goblin,它以两千元相对亲民的价格带来了不错的VR体验,并且也因为此它成为各大电商上卖的最好的几款VR设备之一。
  而本次评测Pico
neo基础版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在体验上确实有了新的惊喜,并且你能明显感觉到设备的整体体验效果在与高端的PC头显逐步靠近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上市的双6Dof商业版设备会带来更大的不同。Pico
neo基础版售价3999元,官网已有销售,对一体机抱有怀疑的玩家不妨试试这款新鲜出炉一体机。
  今年,HTC、Oculus的等大厂相继研发了自己的一体机和无线设备,各种VR外设备也相继登场,说不定真的等到2045,《头号玩家》里的游戏内容都会变成现实。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一体机电脑哪款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