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编者编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书,比如语文,那一篇篇课文内容是编者编出来的吗?各科书上的内容都是用心编写

140余编者耗时5年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改了什么
  日,福州市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展示刚领取的语文统编教材。张斌(福建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漫长的改革
  16开大小的书页上,&天地人&&你我他&六个黑色楷体字分两行横在正中间,占据了纸张的1/3。其他部分,几乎留白。
  近一个月前,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识字课里,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新生捧着课本,跟着教师耿玉苗学习了这六个生字。课本竖在课桌上,足够遮挡住孩子们的大半张脸,斗大的字周围没有拼音,他们望着这些笔画构成的汉字没有陌生感,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教育部统编的新教材,从今年9月1日开学后全国通用。这次一起统一改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是义务教育一年级和七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三门科目的课本。出版发行单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
  先识字再学拼音,是语文新教材的一大改变。此外,一些曾经被取消的老课文复出,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文篇目也相较先前增加了60篇。
  在统编的历史教材里,辛亥革命从以往&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表述,被改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另外,教材完整介绍了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并突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教育。关于道德与法治科目,在小学的课本里涉及到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课本则有50多部。
  这些教材的编审过程进行了五年。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根据中央要求,统一组织调集140多位全国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团队开展编写工作,最后以&编审分离&的方式审核。根据教育部规定,2018年统编教材将覆盖到二年级,2019年则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都将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国家认知
  《我们是中国人》和《升国旗》是耿玉苗在一年级上册课本里翻到的两篇爱国教育课文。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穿着节日服装,汇集在天安门前&&这个插画被孩子们打开后,耿玉苗给他们讲述了有关祖国的概念,再由此过渡到母语的介绍。
  日,福州市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在阅读《道德与法治》课本。由中国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张斌(福建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在备受关注的语文课文内容选取方面,除了这样的题材,鲁迅的文章也成为焦点。
  统编新教材中的鲁迅文章,在小学阶段出现两篇,初中阶段选用了七篇。被任命为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反复回应着舆论&&并没有所谓的&鲁迅文章大撤退&。而诸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一些最近十年从教材中被舍去的经典老课文,这次又被重新启用。
  编写过程中,温儒敏感到过压力。他公开谈到,&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它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时又要讲教学的规律性。&
  研制大纲、编写样章、编写教材、试教试用、修改完善,这是一般编写教材要经过的大致程序。教育部教材局在对《中国新闻周刊》的回复中,以编写样章为例,提到了遵循一定编写规范的过程:全体编写组共同讨论教材的呈现方式、栏目功能和设计、图文搭配、文字风格等。先由四至五位核心编者分别撰写教材样章,之后大家一起比较、加工、讨论,并请一线教师到课堂上试讲,最后集中力量编写出一个样章供编者参考使用。
  而统编历史教材的遴选依据,除了&点线结合&的课标要求编排方式和初中生初次较为系统地学习历史的认知水平外,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另一方面,教材需要体现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比如,强调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改变,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等。
  &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国家认知,也是要从国家认知的角度来认识。&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曾公开表示。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教育部先行在2007年就开始启动。已故的历史学家齐世荣曾在那时被聘请为总顾问,并担任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总主编。部分教材初稿上交后,他曾逐字修改,甚至重写重要的课文。
  据叶小兵的追忆文章,关于&文革&爆发的背景,齐世荣依据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文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法治教育的加强,则是落实到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时,编写组进行过反复讨论的。最终,编写组确定了专门教授和渗透相结合,在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设置了法治专册,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材制度沿革
  耿玉苗是在8月14日拿到新课本的,她跟同事们在那之后的一周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和开学前的常规备课。这是她教书17年里见过的开本最大的语文教科书,此前她用了十几年人教版教材,教过六年长春版教材,也接触过苏教版和粤教版。
  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日,福州市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到校注册的一年级新生在领取统编教材。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被插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
  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中共有129篇,初中是132篇。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
  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尊重认知规律
  关于选文的取舍、教材的新变化,以及习题涉及等细节方面,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组都有过激烈的讨论。其中一次,是对于语文教材中拼音和识字的教学顺序。
  目前的统编教材,是先学一个单元的识字,再学习拼音。而在商定时,编写组呈现了不同的看法。因为汉字本是没有拼音的,此前有教材做过这方面的探索试验,编写组的成员认为效果很好,能让学生在识字单元先缓解语文学习压力。教育部教材局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经过讨论实验之后,教材确定了先识字后拼音的安排,&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识字与拼音的关系,即: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先识字后学用拼音,强调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强调拼音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读书的兴趣。&
  在以往教学和此次开学一个月的实践中,耿玉苗对学生现状的看法是,&很多小孩学拼音会受到英文的干扰,而在生活中出现的更多是汉字。他们就是先学会了汉字,回头再来学拼音。&她觉得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像以往非要把拼音学到什么程度,是很为难孩子的,有些形近的,比如&U &和& V &,好多小孩搞不清,就在小时候形成障碍了。现在降低难度,孩子学得轻松一些,也更容易对母语产生兴趣。&
  对全国各地教材关注多年的深圳园岭小学语文教师李祖文,也理解此次汉字在前的教学安排,&是尊重了现在孩子的情况,他们其实不是零起点,也不一定要从一二三四开始念。&
  诸如此类,编写中出现的重要和疑难问题,编写组会试行集体会商,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对于分歧较大的,由总主编邀请更大范围的专家商讨定夺。
  一个例子是,在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使用的字体处理上,编写组内部也曾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用宋体,使用更规范,有人则觉得楷体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还有人提议选择仿宋。最后,作为总主编的温儒敏提出,教材是给孩子编的,要从孩子的识字习惯出发,最终选择了与手写体最为接近的楷体。
  教材编写依据的始终是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接受水平,确定相应的框架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育部教材局由此还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了写作专题在不同年级中的难易程度:七年级强调基础性,主要进行一般写作能力的训练,侧重记叙性文章的写作;八年级强调实用性,突出语文跟生活的联系,主要进行游记、演讲稿、消息等实用性文体的写作,侧重说明性文章的写作;九年级强调思辨性,主要进行议论性文章的写作。
  这些递进的难易程度,针对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统编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弹性与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课后练习部分,编写组此次编排了&选做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也要求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和表扬鼓励,去激发学生做这些题的兴趣。
  李祖文却表达了一个自己的顾虑,&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这种传统的文选加练习的方式,这给老师和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这其实缺乏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和关注。似乎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在练习中得出的结果,而中间应该隐含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材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东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申继亮表示过,会有三方面来保证统编教材后续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踪研究机制,编写的主要专家去一线了解使用过程的适宜性,同时建立研究基地,鼓励专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专门的平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定期修订机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毛翊君
责编:王雪纯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画画的亲们是不是对以后能干嘛很困惑_百度知道
画画的亲们是不是对以后能干嘛很困惑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画画的人才需要的地方多得是,你自己上网搜搜有多少绘画设计作品,没有人提供饭碗怎么会有人画出那么多东西
一点都不 美术这方面路子多得是
不我一点都不困惑
看自己的规划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语文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语文有什么作用
学习语文/古文,除了可以学习生字和语感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次,语文是一门艺术,平时交谈中一些称谓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精炼准确,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与知识素养的标准。
采纳率:52%
语文以前又称国语国文,即是中国的语言文章,学习语文,是学习中华民族自身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华民族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习惯,要讲学习语文有什么用?主要是学习、认识、理解、运用和欣赏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方法,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魄力,作为中华子孙,自然要认真学好中国语言文字,学好语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二、语文学习方法(一)怎样读总体语文材料许多同学说,学别的学科,知识结构很清楚,循序渐进的学就是了,学语文,不在知该怎样学,学些什么,别的学科少上几节课,心理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语文呢,多学几节课和少学几节课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多听一个月课和少听一个月课区别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没有一张语文知识结构图,以至思维的列车一进入语文知识的原野,就迷失方向,找不清道路,东一头,西一头乱撞,不知该驶向何方,自然就产生了学跟不学没什么区别的心理。哪里有语文知识结构图呢?教材里就有,不过要靠你自己去归纳,怎么归纳,先把几册初中语文教材都集中起来,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向高年级的同学去借,有了教材就可以着手进行分析归纳了。初中教材有几百篇课文,编者的意图,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较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教材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等方面,文言文中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等方面,这是第二层,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识点,如修辞就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这是第三层次。把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把握了一、二、三层次这些主要的知识结构,总体语文教材怎样读,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进行在语文知识的原野上,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的征服语文知识目标,这样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学习无从下手了。(二)怎样读一册语文教材有的同学学语文缺乏整体观念,说不清从一册教材中应主要学些什么。这样,学每篇文章的时候,深浅度就掌握不好,该认真学的没有认真学,课文中不需要研究的地方却用了很多时间去纠缠,怎样从整体角度去学一册语文教材呢?一般来说,每当放假前,学校都要提前发下一学期的书,拿到新书以后,首先该做的事就是学教材分析。1、列生字表。生字一般讲是指教材下面加拼音的字,要把现代文生字和文言文生字分开列表,如果有兴趣或有时间,也可以再找一找没有注音的字还有多少不认识的,也列入表中。2、列新词表。把课文中加注解并要求掌握的词列成表,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必要的名词也列入表内,现代文、文言文要分列。3、列文学常识表。按照年代顺序列出这册教材涉及的文学常识简表,包括作家姓名、生活年代、作品名称、结选何处等栏目。重要的作家还应加上备注栏目,写上他们的字、号、代表作品、名言等。4、课文归类。分析统计本册书共几个单元,记叙问、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各占几个单元。5、习题归类。统计后写清本册书各篇课文后一共有多少道思考题,多少道练习题,再将练习题分成4种类型:字词句练习题多少道?语法、修辞、逻辑题多少道?听说练习多少道?读写训练多少道?6、知识短文归类。本册教材知识短文共多少篇,其中听说读写短文几篇?汉语知识短文几篇?7、书后附录分析、写清本册教材的书后附录是什么,分析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教材分析写完了,假期再订一个自学时间表,每天拿出半小时学语文,学什么?首先学习在教材分析中所列的生字表、生词表、文学常识简表。这些知识老师不讲,自己也都能学会,自己学会文言文字词,这些文言文,大部分都能自己翻译,然后,自己读知识短文,书后练习有的可以做,要求背诵的课文,开学前就开始背,这样没到开学时,一本新教材中主要的知识大部分都能学会,开学后,一边巩固已有知识,一边听老师讲课,效果就更好,学习也越来越主动。(三)怎样读一类文章中学生掌握各类体裁文章的基本特点,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将同类体裁文章比较着读,按其特征列表,是一种高效率的读书方法。(四)怎样读一篇文章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很多,有“浏览法”、“设疑法”、“五步读书法”、“十步读书法”、“圈点摘要法”等等。本文介绍魏书生“四遍八步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第一遍跳读。完成第一步识记作者及文章概况;第二步识记主要的人、事、物或观点。每分钟达到1500字或更快。第二遍速读。每分钟1000字。完成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层次的任务。第三遍细读。每分钟200字,完成第五步掌握字、词、句;第六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第七步归纳中心思想的任务。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色的任务。一、学好语文的意义(一)语文是考试的工具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人的眼里,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强调某一学科重要,稍离开考试人们更不信。语文这个工具,考试确实离不开,不仅中考、高考要占很多分,就连考工、考干、转正、升级考试,语文是必考科,语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二)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只有识了字,读懂句子的含义,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才能有可能读得懂其他学科教科书,这也是每位同学都明白的道理。(三)语文是做人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认识自己的勤与懒、公与私、制约与放纵、追求理想与及时行乐在自己心灵上所占的位置及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然后因势利导、扬善抑恶、扶公去私,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与社会的人。(四)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只要活着,就要用它与外界交往,每天睁开眼要看书看报,看各种文学材料,这是读;每天打开收音机,或与人交谈就要听,听新闻、听评书、听别人说话;每天张嘴就要说,说日常用语,说自己的意见;每天提起笔就要写,写字、写条子、写应用文。听说读写能力增强了,这个工具用好了,人们就会觉得生活充满欢乐、充满阳光。(五)语文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这是人们追求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要,认识自己的生活世界必须通过语言、文字。同样,人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有可能表达自己对改造这个世界的看法。
中国的语文课设置不好.学习汉语说实话主要是课外而不在课内.课外多读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比读课本好多了.同时我也告诉你阅读、写作能力强的人往往更成功,也更容易成功。个中道理自己体会。有言: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个阅读者。(煤老板不能叫成功者)
让你学会欣赏,同时提高你学习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还有与人交往的能力 还有很多 以后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会发现 语文很重要
往往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学的什么啊,似乎都没用;可一旦需要却发现当初没学好,这最可悲.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语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童馨苑——江西省南城县第一小学邱远工作室
当前位置:&&&
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上传: 邱远 &&&&更新时间: 11:35:29
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为什么说今年9月为统编教材起始年,大家知道通过国家审定的教材有12种,因为一些利益原因,有些地方去年依然没有用统编教材,今年9月必须使用。首先先了解统编新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是空前雄厚的。为什么说是空前雄厚的?这套教材是一个国家集全国教育之力做的一件事。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之前,我们语文教材,编辑不超过十人,或者扩大点说绝不不超过二十人,但是这次编写组成员来自各行业,另外人数也倍增)人教社中语室、小语室也参加了,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说白了会编教材的还是编辑们,人教社他们有丰富的编写经验,只是说调集这么多的专家学者、老师,是为了提供一些一线的经验、资源、资料,真正编写还是人教社中语室、小语室的编委,因为他们是专业的。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先后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副主任:陈宝华(教育部部长),黄坤明(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朱之文(教育部副部长),委员各部委副部长各名校教授。三十多轮是什么概念,编好了,坐下了研讨修改,审核审查,修改三十余次包括呈送刘延东委员审查,最后还有可能呈报习近平总书记审阅。)
(大家看到没有一次培训是需要教育部的副部长来讲话的,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是国家级的,国家对它非常重视,朱部长明确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知道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意识形态,更关系到国家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之前,有传言,或真或假,网络上的东西不可完全相信,但事实大家肯定意识到我们的)今天的教育,是为培养今后二十年、三十年接班人的问题,这样一个高度。因此,统编教材在我国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意义重大。 这套教材还调集了各省的一些特级教师,我们省也调集了五位参与,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江西南昌承担二上,九江承担二下的试教任务。 基于前教材,超越前教材 这套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首先它是基于前教材,超越前教材的一套新教材。我们江西先后使用过5套教材,有的也很不错,教育部也没有一概否定以前的教材。 &&&&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做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温儒敏语)(教材从意识形态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修正和调整的,并不是说统编教材,国家行为就100%服从,不能出现一点变动,为了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也可以作些改进。(温语)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从四方面来说)目录: 一、编写背景 二、编写理念 三、主要特点 四、重要观点(温儒敏总编、陈先云执行主编) 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背景 &体现国家意志。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统编本&的教材是大势所趋,国家为什么要统编新教材呢?因为国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也就是国家行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知道,学校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是每个国家的共性。所以我建议你们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树立国家意识。因为我们老师传达给学生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比如说《麻雀》一课,有的老师认为老麻雀不该救小麻雀,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老师认为小猴子有创造性,这就是价值取向有问题,这是从小的方面来说。从语文课程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指挥德国军队打败法国的元帅毛琦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普鲁士最终的胜局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刚刚在朱副部长的讲话中也说了当年的陈水扁想搞台独,就做了重编教材,所以不是我们国家,而是所有国家编写教材都是国家行为。因为他涉及到就像朱副部长所讲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个国家培养的人,如果他叛国卖国,不爱国,这本身就是教育出了问题。所以说教材就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基于这样的理念,所以就要进行一个统编三科教材啦。) 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 编写理念之一体现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观什么意思,就是要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这是一套&守正创新&的新教材。&守正&大家很容易理解,刚刚说了这套教材是基于前教材的。&创新&朱副部长讲话中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所以说这套教材无需再质疑,在意识形态方面是没有问题,教师可以大胆放心的使用。之前的教材,是一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有问题,那是出版社的行为,我们也负有连带责任,因为我们使用教材的人。现在教师不需遴选思想,质疑选文有没有问题等,出了文化汉奸,有些美化西方,丑化中国。现在谁也不会再来质疑教材了,因为它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国家行为。)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作为&统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随着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避免&表面文章&、&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减少说教。(但不要把语文上成政治课,我们教师教学生国旗依然是国旗,天安门仍然是天安门,不需要讲核心价值观,不需要讲教材编写理念,要有机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许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 (1)往课外阅读延伸 &(2)往语文生活延伸 前面说调集了五六十名一线教师、邀请专家学者组成编写组,百名特级教师审读,所以说它是接地气的,而不是一些专家学者或者政治人士闭门造车出来的。这套教材既保证了核心价值观体系非常正确,又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优秀教材。这套教材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同时,又实事求是,正视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偏向。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统编本&语文教材还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几乎每一课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和大人一起读&编选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如《小兔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等,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这个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师生共同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不断增加阅读量,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小学生课外阅读量100万字,有多少教师指导了学生读课外书,教师一听100万字,就吓倒了,其实就是几本书而已。《昆虫记》(10&&20万字)现在一线教师不读书,语文教书不读书,已成常态。所以,统编教材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一方面是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课内,另一方面将来可能会把课外阅读量纳入考核。(没办法的事,因为现在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那都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我只想做个普通老师,不要考的不去教。因此只有把课标里要求达到100万字的阅读量纳入考核,只有到了那一天教师才来让学生读。)这也是部编教材的一个进步,把十多年难以落实的纳入到教材中。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教材编写需要听取意见,但不能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颠覆。要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1)&百年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中。比如新编小学语文增加了很多童谣、儿歌,能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节奏的感觉,提升学语文的兴趣,有些素材就是从民国国文课本中取来的。(一上P9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家看过这幅插图吗?外面的花儿不要摘,不要摘,从孩童的衣着可看出是民国的。 P78《拔萝卜》、P102《猴子捞月》之前拿掉了,现在又回来了。这篇课文较长,就安排和大人一起读体现出来。) (2)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上P52(字词运用&生子开花&)&车&字组词。一年级孩子组词,一般取决于第一个孩子怎样组词,摩托车,轿车,自行车-----分类,运用了思维导图,一个字,从三个方面组词第一类是车的分类,第二部分是车的部件,第三部分是车的动作。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组词,不要压着学生的思路。 &P64 展示台&&正面(班级,姓名,反面写兴趣爱好,不会写的就画画,爱踢球的画个球,喜欢唱歌的就画个大嘴巴等。这样加快了师生之间的认识、了解、加强交流,大家很快就熟悉了;最重要的是识字,生活中识字。一个名字两、三、四字,一个班50个孩子,抛去重复的,也能多认识五六十个字) &P76园地五、100园地七,&我的发现&指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而我们部编教材强调多途径识字,以往我们多是借助拼音识字,拼音的两个作用是学习普通话和识字。现在拼音教学明确到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我们要鼓励学生生活中多识字,还可以教给孩子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因为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形声字。园地5很多木字旁的字都跟树木有关,你还认识哪些带草字头的字?园地7形声字又来了,泡泡说,带&日&的字的意思与时间有关,让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重视学界认知规律。)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40%。教科书编写语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 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我们识字第一课《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天地人&取材于《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之道&出于《周易&说卦》,&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和谐&二字,《天地人》这一课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篇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谈国学,后面的讲稿会讲为什么不该叫国学。古诗文教育小学129篇,占36%;中学132篇,占48%。)民族团结教育,打开书的第一页便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画面,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与法制教育。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 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教材的特色与思路,也是为了帮助老师把握结合各自的实际,用好新教材。下面,我从7个方面介绍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处,我们一线老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 1.彰显了统编新教材的特点。 2.语文教材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 新教材和以往教材比较,编写思路是: 一、主要特点 1.&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 之所以要统编教材,就是要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教材融入了许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关爱同学、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意识有机的渗透在教材之中。如一上《我是中国人》以蝴蝶也开篇,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集在一起的画面,张张笑脸传达出快乐、幸福的情绪。背景是庄严的天安门、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孩子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情感。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2. 保护天性 幼小衔接 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儿童对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在一年级得以延续,借助学生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面语的过渡。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主要体现在拼音教学的后置,如一开始教学拼音,孩子可能会害怕。统编教材启蒙就让先让孩子接触汉字,感受汉字的方方正正,如识字1天地人,你我他;2.金木水火土;3.口耳目;4.日月水火。这些汉字在孩子学龄前就知道或认识,大大降低了孩子对学习的为难情绪,并对汉字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亲近感;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现在我们举办了许多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让学生写端端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人一起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小兔乖乖》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编排了一首孩子耳熟能详的儿歌。孩子可以借助听一听、唱一唱的方式,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激发学生阅读书面语的兴趣。 3. 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 全面启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的启蒙,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启蒙,行为规范,优秀品质等方面的启蒙。 4 .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 教材以书面语零起点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一年级具有特殊性,因为初入学儿童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教学常规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梯度,容量适中,难度适宜,内容合理有序。 教材努力处理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拼音、识字和阅读的关系。考虑到汉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学儿童的语文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集中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前面提到的园地五、七。(试卷命题,借助语文园地) 5.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口耳目手足,分别能做什么?识字加油站P36园地二:课程表;P100园地七:哥哥、伯伯、奶奶------。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高考,得语文的天下,尖子生,理解能力;生活必需的,与人交流,留个言,写个条等。 6. 引导发现 倡导自主 园地中有&我的发现&栏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能力,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生活中去发现。 倡导自主,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但我们的教师把重点搞错了,重点放在合作上(优课赛&&搞个四人小组合作&&糟糕);这三个词是有层级的,自主最重要,它是前提,合作是自主的补充,最后才是探究。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将来个人会优秀,会合作的,能适应社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探究,一个班有几个就不错了,会探究的,有创新能力,将来会举个旗,当领导。(南昌二中一文科生648,高一、高二不是很拔尖,进步快,原因自主学习能力强,在网上选辅导老师、课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老师应关注,(老师做自己的事)不要让不良因素由量变到质变,一个孩子变顽皮不是突然之间就变的,是有一个过程,而我们教师应在孩子变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救,这就是名师。(扁鹊给蔡桓公治病,这就是名医)引导有效倡导自主,决定因素在老师,课改也好,课标改也好,千改万改,教师不变,一切无功。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端正教风,多读书多学习,知识不丰富可以多读书,字写得不会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如写字教学,可跟着学生一起练。要求会写的字,首先盯着看几分钟,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占格情况,再观察起笔和其他笔画的位置与衔接,关键笔画与笔画变异是如何处理,合上书,脑海里有了影像,每一笔位置不差地写到田字格中,久而久之,字就写好了。如果一个班,有五六学生写字不好,在情理之中,如果大多数写不好字,那就是老师的问题了。写字一定要在课堂上,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教师必须一个个示范地写在黑板上。在一二年级,识字、写字是尤为重要的,哪怕少读一两遍课文,我们的老师也一定要给时间让学生写字。(10分钟,编者没办法)所以说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其次,最后是探究。一个班具有5个探究精神的孩子就很不错啦。不是每个人都能考清华的。自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合作能力强的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强;探究能力强的孩子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说这三个是有层次的。 7. 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教材中的课文是极其有益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强 调四个标准;(二)单元结构体例;(三)重建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五)课外阅读;(六)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一)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29篇,占所有选篇的36%,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等。 《肥皂泡》、《泪水茶》等有意思不等于没有教育价值,有意思的文章同样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爱读了,读懂了,教育价值自然也就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了。能将一些值得咀嚼、涵咏,可读性强,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选编进教科书,不仅是编者思想的一次解放,是全社会对&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再认识的结果,也是对&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板块的增加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拼音教学的变化 1.&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2. 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课),然后才学拼音。 以前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刚上来就学拼音,难度大,对学语文的兴趣可能会损伤。这些年学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位置效能问题有调查研究成果,总的是要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据此做了调整,减少难度,往后挪大概一个多月,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让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更好地结合。 基于&汉文化&,汉字才是根本,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而已。 学习拼音的教学建议 1.能拼读音节即可。拼音字母表要求熟记,但也不必再一年级强求背诵默写。 2.声母韵母和音节能正确书写即可,是否写得工整不必讲究。一年级要求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一些。 选文的变化 1.课文数量减少(一上由20篇减为14篇,一下由34篇减为21篇)。 2.教学类型增加。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3.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 4.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于选外国作品 为什么必须选用一些外国作品? &&&&除了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面向世界,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持开放的态度。 这和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相悖,不用当非此即彼。 (二)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系。 &统编本&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1)&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2)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因为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这是前些年实施课改,提倡人文性的结果。但主题单元结构有问题,只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那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所以&统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有的则是文体组织单元,还有,就是适当淡化单元的主题,以便把必要的语文教学的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课文+识字写字+汉语拼音 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致依照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也可以灵活一点,穿插进行。 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就设计了课堂的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 单元设计:包括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的语文园地(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等,有的还有书写提示),此外,就是&和大人一起读&,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和大人一起读&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具体说就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这套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通过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来走向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还可以练习速读,读整本书是我们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这个栏目要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课堂上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把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都用上,都来为语文课加油;也能带动全民阅读。(上17、39、53、65、78、92、102、114) 教学建议:教师演示; 布置家长&作业&;家庭一起读。 &一起读& (朗读为主,表演为辅),可以一起朗读,也可以对话式朗读,但都要围绕书面语言阅读这一基础来进行。 &&&&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还可以找些别的优秀作品读。 &&&&&&&&&&&&&&重在&培养阅读兴趣&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十多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现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十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例如总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诵&,从一二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思考题中总是见到诸如&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力&之类要求,可是如何让学生怎样去&抓&、去&发挥&,也不见方法交代。看不到其中可以模仿练习的方法,看不到教学的梯度。现在的教材的确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统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部编本&语文教材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的四个渠道。 1.教师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2.单元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 3.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二道题是按照相关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4.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教师们使用统编本教材,要注意这四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时注意一(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备课时注意二(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研究这些&要点&,即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阅读技能的习得 目前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 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 (四)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阅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两种课型不同 精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略读课主要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 &&区分两种课型 &统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改&精读&为&教读& &&&改&略读&为&自读& 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读课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新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或者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思考题中,或者在教师用书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 &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统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纵向线索清楚,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说到教材的螺旋上升,讲一个例子&&复述 & 创新之处: &&1.为了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习作的策略,教科书专门编排了一些特殊形式的单元。如,借鉴国外阅读教学研究理论成果,在中高年段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四个阅读策略单元。 &&以阅读方法与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是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 三年级上册:预测 &&&&&&&&&&&&&&&&&&四年级上册:提问 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2.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加强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以习作能力为主线编排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新编教材的一大创新之处。 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 &&&&&&&&&&&三年级下册:展开大胆的想象 四年级上册: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四年级下册: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 五年级上册: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五年级下册: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 &&&&&六年级下册:表达真情实感 3.从横向上看,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导语中,一般围绕阅读、表达两个方面,明示本单元的重点语文要素,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语文要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重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总结。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环环相扣,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 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作为一个整体,这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又一特色。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1)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 (2)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 (3)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鼓励&海量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也往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量还是不够的。 希望学生加大阅读量,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只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那样不会有长久的读书兴趣。学校以后开展读书活动时尽可能少提一些阅读方面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愉快地去阅读,有一个说法叫&为了写的阅读是无趣的&。 建议与推荐 建议教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一篇带多篇,一文带一本,一课带一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书究竟要读什么书呢?怎么读好书呢?家长有困惑,老师也有困惑,大家都困惑,我的建议就是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那里边的书都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当然多读书、读好书还得要有好的方法来引导。我们的教材在第一学段就推进了读童谣、读儿歌、读情节简单有趣的儿童故事,让学生对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老师们在平时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要关注书的名称、书的作者、书的目录、书的封面,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 人教社近期出版有《语文素养读本》,选文丰富,有导读,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2册,和教材有所呼应,可以作为1加X的选篇参考。 (六)写字识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统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的课文和习题等的设计就注意严格落实300字基本字表。这个字表是王宁教授为主的北师大科研团队研究的成果,从字频的角度来确定那些字必须先学。另外,还要考虑字的结构等,看那些字先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与记忆。这300字都落实在一年级教材中。比起以往经验性的安排,这显然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老师们一定要关注300字教学的问题。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教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 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每次写作课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班。 & 温儒敏老师提出的重要观点 1.识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认识字和学会写字是两个不同目标,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字左右,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 不要回到过去&四会&的要求。认、讲、用、写不能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2.多元认字好处多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的内容,拼音认字只是其中一种,还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生活中识字。 教师要重视反复范读、熟字带生字等方法。 生字复现时,教师多加指导,让学生熟能生巧。 3.重视古诗文教学 &新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的36%,增幅达80%。 教学古诗文,不要摇头晃脑地去读,过分追求形式,因为孩子回不到千百年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必过度地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篇。 不要拘泥于&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的范式,自主诵读要多安排,不要盲目使用多媒体。 要不要把&国学&当作课程? 没有必要。温老师有一段原话:&国学&这个概念很复杂,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的,是当时&国将不国&之学,带有保守主义的意味。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更为恰当。社会上的&三百千&,只是&蒙学&,认字,读一读即可。现在学习可选取精华,去其糟粕。 全套教科书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文视野覆盖,《论语》《孟子》《庄子》《列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晋书》《朱子家训》等,涉及了经、史、子、集各部。 4.慎用多媒体 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看似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运用对语文学习没有好处。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回归语文本真 建议语文教师少看微信多看书,积淀文化从读书开始。(读书特别重要,读书是提高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教师不读书,就不会让学生去读书,自己都没读过的书,如何去跟学生交流书的内容,去产生 共鸣呢。) & 陈先云老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第一,&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端正态度 (首先关键字是&加强学习&每位老师都要自主的不断加强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都在接受新鲜的事物。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也要接受新鲜事物,就比如说威信,这也是接受新鲜事物,但接受新鲜事物不等于整天抱着手机。加强学习就是不能被时代淘汰,要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八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八十岁还在读书学习,九十岁还在写书,因为他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二十岁小伙子就在叹气,唉,老了,真老了,二十岁就老了,我们怎么办,因为他心老了。其实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人的生活质量是由心决定的。所以后面四个关键字就是&端正态度&,要记得自己是个老师,在古时候是叫先生。我们要倡导尊师重教,每个老师走出去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会受到尊重。) 第二,坚持&文道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陈主任提出来,现在我们说核心价值观强调不能走偏,但是不能整天说不能走偏,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还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还是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文道统一主要关注的是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狭义地说,就是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与政治思想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一方面,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得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情感的浸润、熏陶变成生硬、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不要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哪些,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何落实。 第三,立足文本语言文字,实现多重对话。 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文文字兼美例如《匆匆》《荷花》,每句话都是很美,可以去品读赏析,这种课文很好上。但一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没有好词佳句,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的还是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第四,抓住课文关键的词语或句段,&难课文巧教&。抓到教学&点& &&举例:《狼牙山五壮士》 &&战士&&壮士(前面几个自然段是战士,后面几个自然段是壮士。为什么后面变成了壮士呢?这个身份的转变就是由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们冲上狼牙山选择绝路,这个选择就是由战士变成壮士。如果抓住这一点去讲,课文应该也讲得很精彩呀。) &&(第二、五自然段,战斗场面,点面结合表达方法。我们可以抓住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写运动会的场面描写,这也是点面结合。)所以一篇课文抓住一个点,或读懂人物,或读懂事件,或学习写作方法,你总会找到一个点,一课一得。 陈主任要求阅读教学得遵循基本的模式:整体&部分&整体。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学习。我们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而只抓重点词语或句段,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要尊重编者的意图。 第五,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不提倡作随意的多元解读。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有着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最好不要作多元解读,不能因为时代感的要求,随意改变教材编排意图,随意解读革命传统题材课文。 新教材 &&新挑战 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从长远看,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教师自身,这肯定是一个专业成长的一次好机会。也让孩子在歌声与微笑中说学习真好玩,伴随新教材一起成长。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科全书编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