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呀,需要会景观施工图设计师的设计师啊,有没有愿意加入的

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今天早上下了一场大雨 哎呀呀呀呀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 童声的 是什么歌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意识流大体在描述上侧重于对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这也导致了意识流小说对于大众来说的晦涩难读,由于人物思想的无拘无束,导致情节反而成为了引起意识描述的工具,再加上回忆和幻想的时间和空间的倒错感,让许多读者根本搞不清小说到底在讲什么。意识流小说的作者又多喜欢在描述时使用象征,这更加削弱了小说的易读性。
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大体在描述上侧重于对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这也导致了意识流小说对于大众来说的晦涩难读,由于人物思想的无拘无束,导致情节反而成为了引起意识描述的工具,再加上回忆和幻想的时间和空间的倒错感,让许多读者根本搞不清小说到底在讲什么。意识流小说…
看你的提问,确定你啥也不知道。&br&如果我是你,我会花三千块钱买个二手的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44cc7f5a948799acaae_b.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44cc7f5a948799acaae_r.jpg&&&/figure&&br&或者一千来块买个二手的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8b9ac98bd6a81b9a059f_b.jpg& data-rawwidth=&729&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8b9ac98bd6a81b9a059f_r.jpg&&&/figure&&br&镜头么?&br&镜头妥妥的二手的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e295fd6d0aad2defcb0b57_b.jpg& data-rawwidth=&755&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e295fd6d0aad2defcb0b57_r.jpg&&&/figure&&br&这样大约4000以内搞定,你拥有:&br&F1.8的最大光圈&br&还不错的画质&br&双拨轮(这个很重要)&br&扎实的做工,你能用到的相机的所有功能&br&前辈摄影师的祝福加成(略)&br&&br&你可以练习:&br&构图&br&后期&br&曝光&br&双拨轮操作(这个很重要)&br&&br&&br&你可以提升:&br&感觉&br&眼光&br&提炼能力&br&表达能力&br&&br&等你觉得以上这些都做得很好了&br&你也就知道摄影大致是怎么回事,以及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器材。&br&你就可以准备两万块钱出来砸进去了。&br&&br&当然,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我知道你不会听的。&br&&br&编辑一下,中午突然有事所以没有写完。&br&为什么要买二手呢?&br&因为新人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会不断的去征求别人的意见,甚至是导购的意见。最终新人会被留下“功能一定要越多越好”的印象,又或者,“XXX功能和XXX功能一定要有,XXX功能也不能少”之类的想法。然而,新人却不知道多少功能就够用了,更不知道这些功能什么样的相机就能满足,往往会跟着各种评测和商家广告走,越看越高端。而推荐相机的人呢,也往往出于各种心理,有些呢是想显摆自己档次高看不起便宜相机,有些呢是想免责——反正我推荐一款超高档的给你,买不起是你的事,买了反正你也不会失望,不管怎样你都怪不着我。在这个心理下,推荐者往往也会往高端推荐,两者一互补,水涨船高,你想下来都难。&br&&br&然而,新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好相机吗?有人觉得,新人不懂,所以一步到位是最好的,省得花冤枉钱——这个道理其实是对的。然而问题是,一步到位,到哪个位置,新人或许不清楚。再有,新人在这时期对摄影往往只是朦胧的感觉,看上去很美,事实上不一定喜欢,买了个全幅旗舰,最终吃灰的情况,也不少见。&br&&br&所以怎么综合这些问题?我的看法就是买二手。道理非常简单:&br&1、二手经典老相机比如D300S,D90,本身拥有足够的相机功能,足够新人练习和体验。相比之下,新人如果抱着宁新不要旧的想法,用差不多的钱去买了个新款的低档相机,功能不全,比如说没有双拨轮,你上哪去练快速使用M档?&br&2、经典老相机都是当年的旗舰或准旗舰,当年的摄影师可是拿它出经典作品的,现在的新人在心理上也不应有“拍得不好是相机不行”的想法。你和当年的大师拿的是同一款相机!这样一想,是不是没有装备借口了?&br&3、经典相机搭配3518G,新人也可以体验到玩光圈的乐趣。当然摄影不止这些,但多一个能玩的更好。&br&4、对摄影有没有感觉,有没有兴趣,用这相机和镜头已经足够体验出来了。&br&5、即使以后要花上万去买新款全幅相机,手头的二手经典老相机也不至于变成废品,它们本身也有收藏价值。D300S是当年的截幅旗舰,D90是陈冠希老师的爱机之一,都不是普通相机。而且这两款相机做工非常扎实,哪怕有一天你不需要了,传给身边别的朋友去当练习用机,也完全够用。&br&6、说个最现实的,买经典的老相机来练习,你不会亏多少。比如说,你买了个D7200,好是好了,过一年,你觉得不够了,要上全幅,手头的D7200要不要卖?这东西跌价多厉害啊,一卖你就亏。而D300S和D90,多少年前的经典了,说白了,价格早就跌到底了。你今天花1500买了D90,过一年,你还能1200卖掉,信不信?你能亏多少?&br&举我自己的例子,以前我练习街头随拍的时候,买的是LX7二手,玩了一年,熟练了,原价卖掉了……原价……卖掉了(其实加100也能卖……)。然后去买了台心仪已久的X100S,正式踏上随拍之路。和盲目的一步到位比起来,哪个更省钱,哪个更高效?&br&&br&所以综上,买经典的跌到底的二手就可以了,D70和D200是CCD,所以就盯着D300S和D90上就行了。一来你能体验和练习,二来,等以后要一步到位上台全幅相机,你有了实战经验,再挑起来就心里有数,而且到那时再要卖手头的旧相机,你也不亏钱。&br&&br&&br&有人说水深的问题。二手是有点深,解决办法很简单呐,找个懂相机的陪你去验货就好了。就那些个推荐你这个那个的朋友,你也别让他推荐了,请他吃顿饭,让他帮你验验货。完事。&br&实在不成的,自己上网搜搜验货教程,这东西也不算复杂,首先要面交,然后验机,无非就是看看快门数,盖上镜头盖拍个全黑照片来检查液晶屏和CMOS,再打开镜头盖拍张白色的照片检查CMOS和灰尘。然后,相机上所有按钮和扳钮都按一下,就算你不知道啥用,按一下看有没有反应哪,没反应叫卖家操作一下给你看哪,只要每个钮都有反应,CMOS和液晶屏没坏点,没有严重进灰,那不就是好的嘛~&br&镜头,拿起来把头部对着光,你从菊花看进去,嘛……看镜头透亮透亮的,这时候看叶片是不是完整伸展着的,排列是不是规整的,看镜头里是不是有黑点啊之类。然后掉个头,镜头冲着自己,向着光亮看镜头上的镀膜反光。看镀膜是不是完整的,如果镀膜有明显损毁,不要放弃,借此砍价。镀膜轻微损伤对成像不会有什么明显影响,但价格可是可以狠狠的压下来~只要镜头对光看没有的黑点和霉点(注意有霉点不能要),叶片也是完好的,就可以要了,再接上相机,让他演示改变光圈和自动对焦,都没问题就可以付钱了。&br&别怕,我以前那台D90就是小白状态下这么验货来的,卖相机的还说我是他见到的验得最细的人……
看你的提问,确定你啥也不知道。 如果我是你,我会花三千块钱买个二手的这个; 或者一千来块买个二手的这个: 镜头么? 镜头妥妥的二手的这个: 这样大约4000以内搞定,你拥有: F1.8的最大光圈 还不错的画质 双拨轮(这个很重要) 扎实的做工,你能用到的…
同一代机器,同样的画幅,低端中端高端的画质,差距极小,有的甚至中端还不及低端。而中端和高端更好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操控、对焦、高可靠、白平衡等软件功能、扩展性。。&br&&br&这似乎和一般大家的认识不一样,相机不就是应该越贵越高级画质越好吗?&br&事实还真不是这样。。&br&原因是,拍出好的照片,瓶颈不在画质。。&br&&br&试想,当远处一头藏羚羊跑过,这个时候你想拍下它,你必须快速切换到连续追踪对焦模式和自动保持高于安全快门两档的ISO,低端的单反操作起来需要按好几次按钮来回进菜单选择,而高端单反直接用快捷键组合就可以盲操作瞬间完成,这个时候,操控的便捷和流畅性就是出片的第一保证&br&&br&试想,当远处一头藏羚羊跑过,这个时候你想拍下它,你的低端单反只有九个对焦点,你的构图很受限制,羚羊跑的很快,你的对焦速度跟不上,甚至镜头来回”拉风箱“,这时候如果你手里拿的是高端单反,五六十个对焦点连续锁定目标,任它飞速奔驰你依然迅速跟进对焦,牢牢锁定目标,这个时候,对焦性能直接影响到成功构图对焦出片&br&&br&试想,当远处一头藏羚羊跑过,这个时候你想拍下它,这个时候你一兴奋,相机啪啦,掉地上水塘里了,如果你拿的是低端单反,基本就进水废了,如果你拿的是高端单反,水?没事,不挡着镜头就行,抢镜头先!&br&&br&大家知道相机这东西是一分钱一分货,两角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越贵,性价比越低,但是为什么还有人买贵的相机捏?&br&商家是最精明的人,他设计产品线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将最能产生商业价值的特性放最高端产品线。&br&&br&单反最常用的商业用途就是体育摄影、纪实摄影、人像摄影,而这些领域都对对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理所当然对焦模块也就是区分高中低端单反的重中之重了,是核心模块&br&&br&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操控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需求是操控的流畅性和快捷,因为他们可能会对一种操控重复很多很多遍,所以他们可以学习复杂的操控,但是学会了以后就可以操作如飞&br&&br&而低端的单反一般都是入门摄影者,他们还没那么熟悉相关参数,最好操作的时候每一步都有提示帮助,烦一点在这里反而是好事&br&&br&高可靠性一般指的是防水防尘防震之类的,这些功能会要求相机用金属等比较扎实的材料,重量之类的都会相应上升,但是高可靠性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恶劣环境下出大片,而普通入门单反的使用群体,他们平时拍片就不多,更不用说在恶劣环境下拍片了,所以轻便才是最重要的&br&&br&&br&好了,总结下&br&&br&高中低端单反的差别主要在操控、对焦、高可靠&br&&br&这三点是出片的关键,而要体会到这点,需要丰富的拍摄经验&br&&br&入门的朋友最佳选择就是选择入门单反,来获取拍摄经验,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相机&br&&br&--------------------------------------------------------------&br&&br&&h2&我的一些其他相关回答:&/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说非专业摄影不需要d810?&/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拥有大三元是怎样一种体验?&/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哪些容易触碰的误区?&/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解 ISO、快门、光圈、曝光这几个概念?&/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选购合适的三脚架?&/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比较好的单反相机包推荐?&/a&&/h2&&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买你能承受的最贵器材”这句话靠谱吗?&/a&&/h2&&br&&br&最后做下小广告&br&王波,网名 &b&一镜收江南&/b&&br&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br&微信公众号id:&b&ilikephoto&/b&&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kPg_O7&/span&&span class=&invisible&&EBLN7raqb9xb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同一代机器,同样的画幅,低端中端高端的画质,差距极小,有的甚至中端还不及低端。而中端和高端更好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操控、对焦、高可靠、白平衡等软件功能、扩展性。。 这似乎和一般大家的认识不一样,相机不就是应该越贵越高级画质越好吗? 事实还真不是…
&p&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虽然我觉得尽量从实际问题说起,尽量不要说的很专业,但有几个词却是谈到摄影无法避开的词,它们是:光圈,快门, 曝光,焦距, ISO,景深。
&/p&&br&&p&&b&&u&ISO(感光度)与图片质量&/u&&/b&&/p&&br&&p&ISO -- 感光度,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CMOS(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CMOS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在CCD/CMOS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CMOS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CMOS的大小。目前而言,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p&&br&&p&&b&&u&快门&/u&&/b&&/p&&br&&p&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 &b&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b&,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p&&br&&p&&b&&u&光圈
&/u&&/b&&/p&&br&&p&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
此树的倒影。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CMOS),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确实如此。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 –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 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这个装置就是光圈。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3ee15fdb4a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3ee15fdb4a3_r.jpg&&&/figure&&p&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我们称成像最好的那档光圈为最佳光圈。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
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
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四千元,重700克;光圈为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这是因为光圈
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p&&br&&p&&b&&u&曝光
&/u&&/b&&/p&&p&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CMOS)。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CMOS),照片就诞生了。此过程就叫做曝光。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p&&p&&b&测光与测光模式&/b&
曝光和测光是一对双胞胎,如果不能准确测定光照强度,正确曝光就无从谈起。1965年以前绝大多数相机都没有机内测光装置,拍照时要另外携带笨重的测光表,或者靠经验来估计光照强度。现在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内置测光表,它能测量光线的强度,自动给出能正确曝光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大大降低了摄影的技术门槛。
相机是如何实现自动测光的?原来每个数码相机里都有一个光敏电阻(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相机内的电脑根据电阻值的变化确定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光圈,快门)。
测光模式主要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平均)测光三种。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一个小点的光线强度(此小点大约为取景框面积的10%到1%,看不同机型)。区域(平均)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5到63块(看机型不同),分别对每块测光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中央重点测光是简化的区域(平均)测光,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分别测光,然后加权平均(中央圆圈的权重为70%左右)。
根据什么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测光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测光即可。在光线明暗反差很大时应该采用点测光。用区域(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也可以,你可根据自己的艺术创意进行曝光补偿。&/p&&br&&p&&b&曝光补偿(exposure compensation)&/b&&/p&&p&到底怎样才算是正确曝光?这个问题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总原则:照片要能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环境亮度。如果一张正午户外的照片被拍得昏暗如夜,这张照片就曝光不足,反之则是曝光过度。曝光是否准确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的。&/p&&p&相机自动确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准的时候,典型的例子是雪景,本来应该雪白刺眼的场景拍出来却是一片灰色;再比如对着一堆煤球拍,本来是纯黑,拍出来却是灰煤。这种失误根源在于相机的反射式测光原理。&/p&&p&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东西,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本身可以发光,比如太阳或灯泡;大多数情况是物体能反射外来光线。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就越亮,反之则越
暗。假设两个极端,纯黑色物体不会反射光线,反射率为零,而纯白的物体反射率是100%。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取中间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称为柯达灰,也
称为18%中间灰。&/p&&p&以一张客厅照片为例,客厅墙壁又白又亮,而电视机的大屏幕又黑又暗,窗帘和家具等亮度居中。要以谁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相机自动测光就是取平均数,最后给出一个让图片达到中间灰的曝光值。&/p&&p&相机内部的自动测光电脑是个死脑筋,它认为全世界所有场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中间灰。好在大部分生活场景都是明暗交织的,平均起来差不多是灰色,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曝光自动测光都相对准确。但在雪景这样的纯白场景(或者煤球等纯黑场景)时,相机依然会给出中间灰效果的曝光值,拍出来就会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此时我们就要对自动曝光值予以修正,对雪景增加曝光,煤球减少曝光,这样才能拍出亮度和色调正确的照片。修正(增减)曝光值就叫做曝光补偿。&/p&&p&曝光补偿的原则:白加黑减。如果构图中有大片白色物体或者有灯等特别明亮的物体,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增大光圈or/and减低快门速度);如果取景框中有大片黑色的物体,则要减少曝光量。 一般来说,在光照比较平均的情况下相机的自动测光和曝光比较准确,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时自动曝光往往不准,需要手动暴光补偿。&/p&&br&&p&之所以需要曝光补偿,是因为相机的小电脑虽然聪明,但还没有聪明到能判断物体到底是什么,如果有一天电脑能辨别出白雪,茶杯,或者煤球,那也就不用人脑来补偿了。不过就算
相机能认识物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还是需要曝光补偿,例如我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故意增加曝光量,把一个深色皮肤的妹妹拍得白白的。这些事情相机的电脑永远学不会,因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们永远需要补偿。&/p&&p&在胶片时代,精确测光和曝光是极其重要的, 负片底片一旦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难看;而反转片一旦过曝一档(1EV),其色彩和层次就消失大半,更何况只有在底片冲印后才知道曝光是否准确。在数码时代曝光的问题变得简单了,拍完之后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准可以马上改,而且如果图片以RAW格式存储的话,其抗过曝/欠曝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没有曝成完全没层次的一片纯白,过曝/欠曝一个EV之内的照片都能在后期电脑处理时调正,而且基本不漏痕迹。但过曝/欠曝太多还是不行,如果相差2EV以上,调正后的图片也会很难看。所以掌握曝光补偿白加黑减的原则依然重要。&/p&&br&&br&&br&&p&本文主要摘自:&/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photo.blog.163.com/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几个必要的摄影名词解释&/a&&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idphoto.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idphoto.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br&&br&&p&最后做下小广告&/p&&p&王波,网名 &b&一镜收江南&/b&&/p&&p&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p&&p&微信公众号id:&b&ilikephoto&/b&&/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kPg_O7&/span&&span class=&invisible&&EBLN7raqb9xb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虽然我觉得尽量从实际问题说起,尽量不要说的很专业,但有几个词却是谈到摄影无法避开的词,它们是:光圈,快门, 曝光,焦距, ISO,景深。
ISO(感光度)与图片质量 ISO -- 感光度,是一个曝光率极…
&p&直方图是数码摄影的核心工具,是“摄影师的X光片”。&/p&&p&掌握了直方图,摄影师就不再为复杂的测光方式所困扰,也不会被显示屏、环境光线和个人喜好所误导,真正做到科学曝光、精确后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a85b62af9faf92075cdc7c2a705f92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a85b62af9faf92075cdc7c2a705f924_r.jpg&&&/figure&&br&&h2&&b&1 什么是直方图?&/b&&/h2&&p&数码时代,直方图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相机的显示屏,还是后期PS、ACR里的窗口,甚至色阶、曲线的工具之中,都可以看到直方图的身影。&/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b7fc8896394eac9fe9ca900d741883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b7fc8896394eac9fe9ca900d7418839_r.jpg&&&/figure&&br&&p&要理解直方图,绕不开“亮度”这个概念。人们把照片的亮度分为0到255共256个数值,数值越大,代表的亮度越高。其中0代表纯黑色的最暗区域,255表示最亮的纯白色,而中间的数字就是不同亮度的灰色。人们还进一步把这些亮度分为了5个区域,分别是黑色,阴影,中间调,高光和白色。&/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ade7db7ecfe389b51202_b.jpg& data-rawwidth=&1468&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ade7db7ecfe389b51202_r.jpg&&&/figure&&br&&p&当我们用横轴代表0-255的亮度数值。竖轴代表照片中对应亮度的像素数量,这个函数图像就被称为直方图。&/p&&p&直方图中柱子的高度,代表了画面中有多少像素是那个亮度,其实就可以看出来画面中亮度的分布和比例。比如下面一个直方图,波峰是在中间偏左的位置(阴影区域),说明画面中有很多深灰或者深色部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2d2ad716a14d6517802_b.jpg& data-rawwidth=&3407&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2d2ad716a14d6517802_r.jpg&&&/figure&&br&&p&上面的这个直方图,准确来说应该叫RGB直方图,因为他是由红、绿、蓝三个通道的直方图叠加后除以3而成的。&/p&&p&我们知道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而相机记录照片的时候,也是分别记录下了红、绿、蓝每个“通道”下的版本,最后再混合成一张五颜六色的照片。&/p&&p&在相机的照片预览模式中,我们可以同时看到R(红)、G(绿)、B(蓝)每个通道的直方图,以及最上面叠加后的RGB直方图。&/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e43d5aa8b8e6d74fb130b11da3cd5f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e43d5aa8b8e6d74fb130b11da3cd5f0_r.jpg&&&/figure&&br&&p&在ACR和Lightroom的直方图面板中,则更加省事儿,连叠加后再除以3都省了,直接把R、G、B三个通道的直方图,用不同的颜色画在了一起。&/p&&p&其中灰色的是三个通道直方图都重合的部分,黄色是绿、红两个通道直方图重合的部分,而红色则是只有红通道直方图的部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15c17ebd9ff459a27d51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15c17ebd9ff459a27d51_r.jpg&&&/figure&&br&&h2&&b&2 直方图在前期曝光中的作用&/b&&/h2&&p&直方图在摄影前期有3大作用:&/p&&p&(1) 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区域
(2) 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能记录下来的宽容度
(3) 帮助我们准确的向右曝光,获得质量更高的信息记录。&/p&&h2&2.1 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h2&&p&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相机会通过快门曝光,把现场环境的实际亮度映射到了0到255的照片记录区间上。&/p&&p&一张理想的曝光应该如下图,直方图堆积在中部,最左侧和最右侧都没有被切断&b&(切断或者溢出,指的是直方图左右两个边缘,有很高的柱子堆积,可以参考再后面两张过曝/欠曝的直方图)&/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2af2fe58ad0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2af2fe58ad0_r.jpg&&&/figure&&br&&p&一旦我们曝光参数设置不对,照片就会欠曝或者过曝。体现在直方图上,就是一侧边缘有大量像素堆积,看起来像被切断了一样。&/p&&p&一张严重过曝的照片直方图会像下图这样,右侧被直接切断,255的纯白亮度值那含有非常多的像素&/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47af1574dbd4_b.jpg& data-rawwidth=&1108&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47af1574dbd4_r.jpg&&&/figure&&br&&p&这意味着天空中红圈里亮度很高的部分,由于相机硬件的原因,只能以纯白色的形式记录在照片里,细节全部丢失了。同时照片的暗部并没有多少像素,说明我们并没有完全利用照片记录信息的空间。&/p&&p&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降低曝光补偿,缩小光圈,降低ISO,加快快门速度的方式来减小曝光时间。&/p&&p&类似的,一张欠曝的图片,最0值的纯黑区域也有大量的像素存在,直方图的左侧切断。需要我们在拍摄时增加曝光量。&/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5a3e28fcde51dc8c2cb3d38cc0c5145_b.jp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5a3e28fcde51dc8c2cb3d38cc0c5145_r.jpg&&&/figure&&br&&h2&2.2 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的宽容度&/h2&&p&如果直方图左侧和右侧都被切断,同时出现了上面说的过曝和欠曝现象,(或者一侧接触边缘,另一侧切断)则意味着环境里的亮度差别太大,相机已经难以记录下全部信息了。&/p&&p&这个时候直方图提醒我们,需要使用渐变灰滤镜或者包围曝光再后期合成的办法,来平衡光比了。&/p&&p&例如这张马六甲清真寺的照片,如果想记录下暗部区域的枯木细节,则亮部的太阳周围天空全部过曝溢出,一片死白。直方图上看,左侧接触边缘,右侧切断,很明显环境光比超出了相机的宽容度,我们不可能在一张照片中记录下所有细节。&/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7e213062daaf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7e213062daaf_r.jpg&&&/figure&&br&&p&因此我们如果要记录亮部的细节,必然超出相机宽容度的暗部又全部以0值的死黑色记录了下来,丢失掉所有的细节。&/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d93d5d661a72c09d445df51bf8f238c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d93d5d661a72c09d445df51bf8f238c_r.jpg&&&/figure&&br&&p&这个时候,我只能用包围曝光的办法同时拍下上面的两张图片,这样图片亮部和暗部被分别记录在了两幅图里。后期再用蒙板合成两张图片,这样亮暗部信息都被反映在了新的图像中。&/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80ffbbffbc9edcc98a5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80ffbbffbc9edcc98a5_r.jpg&&&/figure&&br&&p&关于如何前期进行包围曝光拍摄,以及在后期合成,可以参考托马斯的教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4NDA5MzE5NQ%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0f7ecdededd9b92e54f0bf%26chksm%3Deb81f64adcf67f5cd0f231e30be4ec6c2b867d0eb797a1%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再大光比也不用怕 - 包围曝光与曝光合成技术详解&/a&》。&/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bfb8292c7edadacac6d0a10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bfb8292c7edadacac6d0a10_r.jpg&&&/figure&&br&&h2&2.3 帮助我们向右曝光&/h2&&p&相机记录信息的时候会同时产生噪点。在较亮区域,因为记录下的光线多,所以噪点并不明显。而在较暗区域,相机记录的光线信号很少,噪点就会一下子突显出来。&/p&&p&特别是如果后期再对暗部提亮,噪点就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信噪比”(芯片收到的光线信号与芯片本身噪点数量的比值)太低。&/p&&p&为了提高照片的“信噪比”,2003年摄影师 Michael Reichmann提出了“向右曝光”的概念。即&b&在照片亮部不溢出的情况下&/b&,让照片中的像素尽量的记录在更亮的区域内。也就是直方图尽量的靠右,让高光白色区域总是存在一些像素。&/p&&p&比如这是一张蒲甘照片的最终成品,像素主要是分布在直方图的中间,体现晨雾的朦胧。&/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200cad26c26f4f2fe900e_b.jpg& data-rawwidth=&1102&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200cad26c26f4f2fe900e_r.jpg&&&/figure&&br&&p&但拍摄的时候,我使用了向右曝光。原图的直方图有点“偏右”,我强制让直方图进入了右边区域,&b&但是没有在最右侧被切断&/b&。肉眼看起来原图是有点轻微过曝的,但后期压暗后我却获得了噪点数量更少的优质照片。&/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9f1a2eaf090a5a1fc7e6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9f1a2eaf090a5a1fc7e6_r.jpg&&&/figure&&br&&p&因为相机显示屏的效果局限,以及人眼对亮部的特别敏感。一般向右曝光的照片直接看起来都是感觉过曝的,很难与2.1中提到的难以挽救的严重过曝区分开来。&/p&&p&此时只有直方图才能帮助我们准确的掌握曝光信息,只要直方图最右侧纯白色的位置没有堆积大量像素,照片就是“向右曝光”,而不是难以挽回细节的严重过曝。&/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491ab350df10ed135ab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491ab350df10ed135ab_r.jpg&&&/figure&&br&&h2&&b&3 直方图在后期影调调整中的作用&/b&&/h2&&p&&b&一张照片的明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曝光。一种是艺术的方式,也就是我接下来会讲到的影调。&/b&&/p&&p&影调,指的是照片明暗所表现出的层次、变化和气氛。一张照片,或许从科学的角度,我们会说它是欠曝的。但换成艺术的角度,我们却会说它的影调是低调深沉的,长调有对比的,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深不可测、变化多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f46aaafbdf70b3118e52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f46aaafbdf70b3118e52_r.jpg&&&/figure&&br&&p&影调按照类别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
&/p&&p&(1)低调,中间调,高调&/p&&p&(2)长调,中调,短调&/p&&p&(3)硬调,软调&/p&&p&每张照片在这3类中都各自对应着1个风格,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就同时属于低调、长调和硬调3大风格。&/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ece5236dcb7f1b0e5eb23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ece5236dcb7f1b0e5eb23_r.jpg&&&/figure&&br&&p&一张照片的影调和直方图是紧密相关的,接下来托马斯就将谈谈每种影调分类各自对应的直方图和调整方法。
&/p&&h2&3.1 低调,中间调与高调风格&/h2&&p&低调、中间调与高调风格,主要是谈的照片的整体亮度。所以从直方图里像素聚集的波峰在哪个亮度区域,就可以知道一张照片是低调还是高调了。&/p&&p&低调照片画面里黑色深色占的面积大,白色浅色占的面积小,整个画面的影调比较浓重深沉。从直方图上看,像素波峰应该堆积在阴影和黑色区域,而高光和白色区域只有很少的像素。&/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3d7ccb159cc8f_b.jpg& data-rawwidth=&1103&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3d7ccb159cc8f_r.jpg&&&/figure&&br&&p&高调照片恰恰相反,画面大部分是高亮的白色影调,给人以清纯、阳光、明朗的感觉。从直方图上看,像素波峰主要堆积在右侧的高光和白色区域。&/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e1f0ff1cd742b58bb9fcf0af7edb3ef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e1f0ff1cd742b58bb9fcf0af7edb3ef_r.jpg&&&/figure&&br&&p&而中间调的照片是最常见的,画面中既有黑又有白,但大部分像素都分布在直方图中间的区域,给人一种正常、中性的感觉。&/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c417c64c8f03b7544a3c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c417c64c8f03b7544a3c_r.jpg&&&/figure&&br&&p&不同的影调对应着不同的氛围,没有哪个最好之说。我们后期的目的,就是依据直方图,重新调整照片的亮度分布,达到我们想要的气氛。&/p&&p&例如下面这张冰岛照片的原图,白色的冰川和天空使得像素波峰集中在了高光区域,是一张典型的高调照片。高调照片给人阳光、明快的气氛。但是我想赋予照片中这个徒步者,在广袤天地里非常孤寂、渺小的感觉。&/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a7a954df1e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a7a954df1e_r.jpg&&&/figure&&br&&p&所以我在Lightroom里直接把曝光度-2,高光-100,同时使用渐变滤镜进一步压暗天空。把直方图的像素波峰压到了阴影区域,一下子照片的风格就从高调变成了低调,给人一种压抑、阴沉、世界尽头的感觉,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ece5236dcb7f1b0e5eb23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ece5236dcb7f1b0e5eb23_r.jpg&&&/figure&&br&&h2&3.2 长调,中调与短调风格&/h2&&p&长调,中调与短调风格,主要是谈的照片的亮度分布广度。从直方图上看,就是直方图最左边到最右边的距离有所不同。&/p&&p&长调照片是最常见的,照片亮度从最暗的黑色区域一直延伸到了最亮的白色区域。由于亮度分布非常的广,长调照片一般都是非常有层次感的。比如下面这张挪威布道岩的照片,前景悬崖的深黑色,中景峡湾的中灰色,和背景天空的亮白色,亮度一下就分开了,显得层次分明。&/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063caeb8f53b97eddd069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063caeb8f53b97eddd069_r.jpg&&&/figure&&br&&p&中调照片一般更加的朦胧淡雅,从直方图上看,最左侧到最右侧的长度只有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6e356c3acb75c2a3c7e82b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6e356c3acb75c2a3c7e82b_r.jpg&&&/figure&&br&&p&&b&夜景照片很多都是中调照片。&/b&夜晚本身给人环境黑暗、光线柔和的感觉,如果照片中高光区域太多,对比太强,就会让照片失去这种气氛。很多把夜景调的跟白天一样的片子,就是犯了影调上的错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34f29a86e7fac7ed57f4d696ad7444b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34f29a86e7fac7ed57f4d696ad7444b_r.jpg&&&/figure&&br&&p&短调的照片非常少见也非常的难以把握,直方图上最左和最右边的距离在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有很强的雾霾感和压抑感。&/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dfb0ff38ff556f37d8b_b.jpg&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dfb0ff38ff556f37d8b_r.jpg&&&/figure&&br&&p&调性越长,照片越有层次,调性越短,照片更加压抑。下面这张新天鹅堡的照片,由于隔着缆车毛玻璃拍摄,照片显得灰蒙蒙的。从直方图上看,原因一清二楚,直方图的白色和黑色区域缺少像素,照片亮度压缩在中间,是一张中调的原片。&/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eaece51b9edcc4c26c05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eaece51b9edcc4c26c05_r.jpg&&&/figure&&br&&p&所以我在Lightroom里把白色提高到了+56,黑色减少到-37,让像素进入纯黑纯白区域,充满整个直方图。照片从中调变成长调之后,我想要的丛山峻岭的层次感就出来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e5cf13d64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e5cf13d647_r.jpg&&&/figure&&br&&h2&3.3 硬调与软调风格&/h2&&p&软调照片朦胧而清新,有一种柔光下宁静的氛围,细节非常的丰富。从直方图上看,软调照片像素亮度分布比较均匀,像梯形一样,所以细节过渡非常的细腻。&/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f8637ecb4b79bb6fc1f1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f8637ecb4b79bb6fc1f11_r.jpg&&&/figure&&br&&p&硬调照片对比强,反差大,通过隐去不必要的细节来突出主体。从直方图上看,硬调照片在高光和阴影区域会各有一个波峰,像素分别聚集在较亮和较暗部分,拉开了照片的反差。&/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1acbad44db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1acbad44db9_r.jpg&&&/figure&&br&&p&下面这张马特洪峰的照片,本身就是一张硬调的照片了。但是我觉得它还不够“硬”,特别是山体暗部还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山峰那种雄壮的感觉。所以我需要进一步的拉开直方图中较亮和较暗部分的差距。&/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7e9b30f7c2e6d13fca291f8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7e9b30f7c2e6d13fca291f8_r.jpg&&&/figure&&br&&p&下图是降低照片黑色和阴影,以及加大对比度过后的效果,可以看到直方图阴影部分的那个波峰更高而且更靠左了,同时高光的波峰也右移了一些。较亮和较暗部分波峰差距拉开之后,照片更加的硬朗、雄壮、威严。&/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ac91bdbf7e444fa750e1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ac91bdbf7e444fa750e19_r.jpg&&&/figure&&br&&p&硬调片子细节不够丰富,在拍人的时候一般需要避免。但是在下午或者中午的阳光下拍人,一般都是下面的这种硬调效果,人物黑乎乎的,背景也缺失细节,一点都不好看。从直方图中我们会发现,两个波峰分别聚集在阴影和高光区,反差很大。&/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0cc691cef2af9cb4c26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0cc691cef2af9cb4c261_r.jpg&&&/figure&&br&&p&所以我在ACR面板中把高光-100,阴影+53,让两个波峰更靠中间,直方图趋近于梯形。我们知道中间的曝光度区域细节和影调是非常细腻丰富的,所以这样调整之后无论人物还是背景都更加好看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b9edae87ffad852fc89c982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b9edae87ffad852fc89c982_r.jpg&&&/figure&&br&&h2&&b&总结&/b&&/h2&&p&一张照片的明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也就是曝光。一种是艺术的方式,也就是影调。无论是曝光还是影调,我们都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那就是直方图。&/p&&p&直方图在拍摄前期有三个作用:&/p&&p&(1)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区域
(2)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能记录下来的宽容度
(3)帮助我们准确的向右曝光,获得质量更高的信息记录。&/p&&p&影调按照类别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每种影调也对应了不同形态的直方图:&/p&&p&(1)低调,中间调,高调&/p&&p&(2)长调,中调,短调&/p&&p&(3)硬调,软调&/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a74bfd63f4ce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a74bfd63f4ce_r.jpg&&&/figure&&br&&p&如果你对其他摄影话题,比如曲线、星空后期、进阶降噪锐化技术等等感兴趣,可以关注托马斯的公众号 thomaskksj,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得到全部90篇教程。&/p&&p&公众号:thomaskksj&/p&&p&微博:&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eibo.com/thomaskks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eibo.com/thomaskksj&/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
直方图是数码摄影的核心工具,是“摄影师的X光片”。掌握了直方图,摄影师就不再为复杂的测光方式所困扰,也不会被显示屏、环境光线和个人喜好所误导,真正做到科学曝光、精确后期。 1 什么是直方图?数码时代,直方图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相机的显示屏…
&p&&b&万万没想到 原来构图这么简单&/b&&/p&&p&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摄影笔记 欢迎关注&/p&&br&&p&&b&三角构图法——帮你实现画面中的稳定与不稳定&/b&&/p&&p&所谓三角构图指的就是画面中的元素或者线条形成了三角形。三角形本身是一个很稳定的结构。当三角形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或者方式也很稳定的时候,整个画面就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f7aa6975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f7aa69756_r.jpg&&&/figure&&p&比如这张照片中,冬天雪原上的牧羊人,整个画面体现了三角形的结构。人物与羊群就形成了三角形关系。&/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fe812f872d0a4c705ab82d6fb86032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fe812f872d0a4c705ab82d6fb86032b_r.jpg&&&/figure&&p&三角形底边稳稳地处于三分线上,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比较稳定。&/p&&p&同样地有一个较高建筑或者景物的画面都符合这种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7f6d6fc908a0c1c1816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7f6d6fc908a0c1c18169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50ad99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50ad99a_r.jpg&&&/figure&&p&这类情况都是三角形的底边是与画面的底边平行的,直白地说就是,三角形是坐在画面中的。如果你希望画面看起来稳定,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构图方法。&/p&&p&如果画面中有一个主线条斜穿过画面成为对角线,也是这类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f18bbcbed9f1aec8448b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f18bbcbed9f1aec8448b9_r.jpg&&&/figure&&p&这个画面中一半是冰,一半是鱼,分界线就是画面的对角线。实际上对角线和照片的两个边也形成了三角形的结构。所以看起来稳定。&/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c5b437d6f40b55810ee6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c5b437d6f40b55810ee6a_r.jpg&&&/figure&&p&
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在画面最下面,如果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在最下面呢?三角形的角出现在画面中最下面会给人不稳定的感觉,会让人觉得三角形会向一边倾斜,或者“扎”下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6addef3a6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6addef3a6f_r.jpg&&&/figure&&p&比如对于这张人像来说,人物趴在钢琴上,显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以钢琴为底边的三角形,显得稳定。但是钢琴本身又形成了一个角在画面下面的三角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952bb8c477d3e634b5d672accf52de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952bb8c477d3e634b5d672accf52deb_r.jpg&&&/figure&&p&这样的“不稳定”会让画面显得有冲击力,更有“侵略性”。让你有一种画面扑面而来的感觉。&/p&&p&如果画面中的元素造成了只能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在画面最下面,又想要稳定怎么办?&/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aeb1b5eadf3ef00b1c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aeb1b5eadf3ef00b1c4_r.jpg&&&/figure&&p&其实也很简单。上图中显然盘子的一角在画面最下方,只要我们让三角形的一条边搭住画面的边就可以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ebd5bcfef3fac288ce91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ebd5bcfef3fac288ce919_r.jpg&&&/figure&&p&一条斜线放在画面中间会显得不稳定,但是如果将其搭在照片的边上,仿佛有了依靠,看起来也就稳定了。&/p&&p&对于三角构图来说,重要的就是如果你想稳定的话,一定要想想一个画面,你画面中重要元素构成的三角形是不会在画面中摇摇晃晃的。如果你照片的主题是需要稳定性的话,那么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反之,就反用。&/p&&br&&blockquote&&b&隐藏在画面中的引导线能让主体更加突出&/b&&/blockquote&&p&如果我们不将主体放在三分线的焦点上,也同时不是那种能够居中的很大的主体。怎么做能够引人注目呢?&/p&&p&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线来帮忙了。&/p&&p&在我们拍摄的画面中,经常能够找到一些汇聚起来的线条。比如公路的两条边线,比如隧道的四条线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线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b85f9a973c529adaea2c563cdca66d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b85f9a973c529adaea2c563cdca66d2_r.jpg&&&/figure&&p&线在画面中可以起到分割的作用以及引导视线延伸的作用。当画面中有明显线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般会很快地找到这些线条。如果这些线条有交汇,继而我们的眼睛会顺着这些线条找到交汇点。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我们会因为看线条交汇点,而忽略1/3线交点。这时将主体安置在什么地方更能够突出主体呢?显然是在画面中主线条的交汇点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3b25b63ef4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3b25b63ef48_r.jpg&&&/figure&&p&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画面中的主要线条汇聚到一点时,会容易被人眼捕捉到。有了这个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依靠线条对于视觉的汇聚作用来突出拍摄主体。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经验的摄影师在利用汇聚线的同时,也会让汇聚线交汇在视觉中心点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126e1fdd364c8211c2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126e1fdd364c8211c22_r.jpg&&&/figure&&p&拍实实在在的主体,就找个拍摄主体来体现你的意图。三分法构图是利用人关注的习惯来将主体摆放在人眼会关注的地方。如果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汇聚,尽量将主体放在线条的汇聚点上,这样同样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最终以突出主体来体现拍摄意图。&/p&&p&拍小文艺的,就是没必要非要找个拍摄主体出来,随着线条的汇聚点消失,会让人产生自然的悠远的感觉。而这个就恰恰是你要表达的拍摄意图。&/p&&br&&blockquote&&b&重复法构图——一种表现一群东西的构图法&/b&&/blockquote&&p&在我们的画面中有时候没有单一一个明确的主体。主体可能是一群同样的东西。那么在画面中将这一群主体拍摄下来其实就是利用重复主体的构图方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fc7c7c3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fc7c7c36_r.jpg&&&/figure&&p&比如这张照片,如果宁老师问大家,这张照片拍的什么,相信大家都会说拍的郁金香啊。虽然每朵郁金香在画面中占的面积不大,但是胜在多,一直重复出现。那么主体自然也就被突出了。&/p&&p&对于这样的画面,我们很难定义到底哪朵是主体,我们会认为这一大片都是主体。这就对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86cccaa95c7f67a220b1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86cccaa95c7f67a220b17_r.jpg&&&/figure&&p&单调的重复一个物体,占据了整个画面并且没有明显杂乱的其它物体出现,同样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效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7a46bdd274c592aa7b4a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7a46bdd274c592aa7b4a2_r.jpg&&&/figure&&p&这类型的照片其实很常见。这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里拍摄的一个摊位。尽管这个摊位上的瓷器制品种类繁多,但是因为没有特别突出表现某一件单一的瓷器制品,所以也可以看做是通过重复来突出主体的,而主体就是这一片瓷器制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45bab4e2a906d5f0dcc42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45bab4e2a906d5f0dcc42b_r.jpg&&&/figure&&p&有的时候,我们在运用重复法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虚实关系突出其中某一个单独的物体。但是尽管在焦外,只要是不断重复这一同类的物体,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重复法。而重复法突出的就是这一群主体。&/p&&p&重复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是同一元素重复,或者极为相近的元素重复。一旦画面中有明显的不同的元素出现,不同的元素会被当做主体,大量相同的元素就变成背景了。&/p&&p&所以重复法一定记住要元素单纯。&/p&&br&&blockquote&&b&三分法构图——摄影中最常用的构图法&/b&&/blockquote&&p&构图问题本是我不想讲的。因为讲这个很容易固化大家的拍摄思维,不过在我再三斟酌之后,觉得如果说我讲构图表现意图,对于大家来说还是百利无害的。总比我一开始学摄影的时候看到不少网络教程说,拍什么什么就要用什么什么构图法来得好得多。&/p&&p&说到构图,就不得不说三分法(三分之一法则)。&/p&&p&三分之一法则是摄影构图中最重要的一个准则,没有之一。运用三分之一法则,能够让你的构图有一种平衡感和宽松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fe72b04ca500fa3576b3_b.jp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figure&&p&使用三分之一构图法的要领就是:重要的线放在四条三分之一线上,重要的点放在四个三分之一线的焦点上。&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78f15aa58f3e6d9e6b4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1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figure&&/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10aa928ebe8ed1dc8f43_b.jpg& data-rawwidth=&188& data-rawheight=&1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8&&&/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78f15aa58f3e6d9e6b4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1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figure&&p&而放置的具体位置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假设拍海上日出时,海平线放置于上1/3线还是下1/3线则完全取决于海面和天空的景致。如果海面恰好有渔船形成很好的画面,就可以让海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海平线处于上1/3位置。如果天空有着美丽的朵朵浮云,则要做另一番考虑了。&/p&&p&同样地,如果一个人从左往右走,将人放置于左1/3线,则人的行进空间比较大,感觉会比较宽松。如果放置在右1/3线,则会让人感到压抑。这个要为你所表现的主题服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7b2ed14bfca3b3aebb4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7b2ed14bfca3b3aebb40_r.jpg&&&/figure&&p&人脸冲左,那么就将人放在右边。看起来就会宽松,舒服。&/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ab4b4f0fdfb563ba12e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ab4b4f0fdfb563ba12ec_r.jpg&&&/figure&&p&人脸朝右,还将人放在右边,就显得人堵得慌。&/p&&p&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大部分照片会运用三分之一构图法。&/p&&br&&blockquote&&b&居中法构图——你一定要有个大主体&/b&&/blockquote&&p&三分法构图是构图的最普遍方法。但是新手往往还是会居中构图。其实三分法是符合美学原理,也符合人眼视觉焦点的。而居中构图是拍摄者的生理第一反应,就像给你一张纸,让你写一个毛笔大字,你往往会写在正中间。&/p&&p&所以学习了三分法,就是让你压制住生理反应,达到美学标准的。&/p&&p&不过居中真的不可取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很多场景,我很都要居中构图。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什么时候居中构图。&/p&&p&下面列举一些场景,这些都是以居中构图拍摄的。&/p&&p&&b&&&&&&/b&强调对称的时候&/p&&p&当你强调对称的时候,画面的主体往往是要居中的。&/p&&p&正面拍对称的建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4a324ebcfb3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4a324ebcfb3c_r.jpg&&&/figure&&p&对称的主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39f899e1a4450ca05cfe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39f899e1a4450ca05cfeb_r.jpg&&&/figure&&p&俩主体对称存在的时候&/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efdbce73dad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efdbce73dade_r.jpg&&&/figure&&p&&b&&&&&&/b&依靠放大突出主体&/p&&p&如果你有一个大主体,居中也是比三分法构图要好。
&/p&&p&一个大主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afe3a957d3d1c4f3f02bcb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afe3a957d3d1c4f3f02bcbf_r.jpg&&&/figure&&p&一个不小的主体在一个几乎没什么的背景上也是这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ac1ffaa3f8f6171bcbf9e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ac1ffaa3f8f6171bcbf9ed_r.jpg&&&/figure&&p&被构图裁切放大的主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27ee7ecb6f430eea74026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27ee7ecb6f430eea740260_r.jpg&&&/figure&&p&&b&&&&&&/b&竖构图上下呼应的时候&/p&&p&在竖构图中,上面有个主体,下面有个主体,两者还相互呼应的时候,居中也是正确的。比如海上日出,下面有船。
&/p&&p&上面一个主体,下面一个主体相呼应:&/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2c7fec11f1d179f3f8f0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2c7fec11f1d179f3f8f07_r.jpg&&&/figure&&p&&b&&&&&&/b&拍大圆形主体的时候&/p&&p&圆的主体放在中间比较稳固,放在那边都有会滚动的感觉,不稳定。&/p&&p&大圆形的图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77ae5aae0645ced2c1bd6098addf6d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77ae5aae0645ced2c1bd6098addf6d6_r.jpg&&&/figure&&p&仰拍的树:&/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cdaffa53c196dddc964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cdaffa53c196dddc9641_r.jpg&&&/figure&&p&&b&&&&&&/b&拍摄道路时&/p&&p&拍摄道路的时候,路要放在中间,形成一个梯形或者三角形的构图。&/p&&p&一条大路通远方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1ff224bb944c0fe0fa30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1ff224bb944c0fe0fa309_r.jpg&&&/figure&&p&总结一下:&/p&&p&?1、对称的时候可以居中。&/p&&p&?2、一个大主体的时候可以居中。&/p&&p&?3、圆形主体的时候可以居中。&/p&&p&?4、竖构图上下呼应的时候可以居中。&/p&&p&?5、有道路的时候,道路的线条成A或者X排列的时候,可以居中。&/p&&p&最大的两个原则:&/p&&p&1、对称可居中。&/p&&p&2、够大可居中。&/p&
万万没想到 原来构图这么简单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摄影笔记 欢迎关注 三角构图法——帮你实现画面中的稳定与不稳定所谓三角构图指的就是画面中的元素或者线条形成了三角形。三角形本身是一个很稳定的结构。当三角形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或者方式也很稳定的时候…
谢邀。&br&&br&初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难。&br&为什么说难?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书(实际上现在也有N本关于构图的书了),我要用很短的篇幅向大家介绍如此庞杂的构图系统,难!&br&&br&所以,我的这个回答就不向大家介绍具体的构图方法了,我只给大家讲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br&&br&这个问题看似非常非常简单,但谁能具体的说出构图的作用?人们常说构图是照片的骨架,但骨架的作用到底在哪里?骨架支撑起人,所以构图支撑起画面,那么,构图是怎么支撑起画面的?构图为什么能支撑起画面?各种构图是如何支撑起画面的呢?&br&&br&其实,再往下深入,你会发现,【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复杂与深奥的。&br&&br&&br&&b&一: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b&&br&&br&先给大家看一幅照片&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f84eeefcd31d1d01a6260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f84eeefcd31d1d01a6260_r.jpg&&&/figure&&br&大家告诉我,你看见这幅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在哪里?&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我想,绝大部多数人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都是停留在远方的万缕霞光那里。&br&&br&&br&再给大家看一幅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e66e5e4181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e66e5e4181_r.jpg&&&/figure&&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在画面下部的海螺,但不仅限于此,你还会观察到远方的霞光,实际上,你在欣赏这张照片的时候,你分了两个步骤,拥有两个层次,而摄影师可以通过他的构图来影响你的观测顺序和观测层次,这就是所谓的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br&&br&&br&再比如:&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7a09aa8db7d48ca7b92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7a09aa8db7d48ca7b92a_r.jpg&&&/figure&&br&大家告诉我你的第一视觉落脚点。&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停留在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br&&br&&br&&br&&br&&br&再看这幅&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93f590ecad4f5e6ccf6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93f590ecad4f5e6ccf6_r.jpg&&&/figure&&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是在花海中的小径,然后顺着小径延伸到天空。这亦是摄影师通过他构图的变化来告诉你:来,你应该这样看!&br&&br&&br&通过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构图就是摄影师的武器,你要通过构图来告诉观者: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br&&br&&br&无论是前景构图,延伸线构图,透视构图或者渐变构图,实际上都是在起着这样一个作用: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br&&br&&br&这就是第一个作用:&b&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b&&br&&br&&br&&br&&br&&b&二:构图能主动表明主次。&/b&&br&&br&有时候我们仅仅告诉观者该怎么看还不够,我们还要告诉他们:来,我的这幅作品的主角是这个!&br&&br&&br&&br&大家随便浏览一下下面这张图片,然后回想一下画面留在你脑海内的东西&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07e9d2ffceb6ba453a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07e9d2ffceb6ba453ab_r.jpg&&&/figure&&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那盆摆在左下角的花草,然后是大环境(准确的说是那把伞)&br&&br&&br&&br&&br&大家再看这幅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ebbfd6a45ed5bd22f37b9d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3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留在大家脑海内的东西应该只有两样:一盆花草,和另一盆花草&br&&br&&br&这时候你是愿意人们记住大环境呢,还是记住另外一盆花草呢?这完全由摄影者决定,也就是说,你能通过构图去决定你的主次内容,让观者记住哪些信息,然后过滤掉哪些信息。&br&&br&&br&&b&三:构图能主动表达情绪。&/b&&br&&br&&br&给大家看一幅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7a09aa8db7d48ca7b92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7a09aa8db7d48ca7b92a_r.jpg&&&/figure&&br&&br&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平和与美好&br&&br&&br&&br&再看这一幅&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590512acd66afe17d72dffa905ffd1a_b.jpg& data-rawwidth=&1232&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590512acd66afe17d72dffa905ffd1a_r.jpg&&&/figure&&br&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是尖锐与不稳定。&br&&br&&br&画面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下图采用倾斜构图,加剧画面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这就是构图的第三个作用:主动的传达情绪。&br&&br&&br&你要告诉观者:我这幅图片想传达的是喜悦,或悲伤,或落寞。画面内容是情感的一部分,而构图亦是。&br&&br&&br&&br&再比如:&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2d5a9bafd197b14b3d212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2d5a9bafd197b14b3d212b_r.jpg&&&/figure&&br&这幅图就是纯风景,表达的是自然的美,没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br&&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eee92eab115b7fedfc710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eee92eab115b7fedfc710e_r.jpg&&&/figure&&br&但这一幅的构图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并且能十分迅速的集中人的视觉焦点)。&br&&br&你到底是想要传达自然之美,还是苍茫寂寥的感觉,构图可以帮你。&br&&br&&br&&br&&br&&br&————————————————————分割线——————————————————&br&&br&&br&所以,当我们明白构图的三个作用:主动引导观者,主动表明主次,主动传达情绪&br&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构图无非是在做这样几件事:&br&&br&&b&你要这样看这幅图,我这幅图的主角是他,我这幅图想要表达的是这个。&/b&&br&&br&我们用三分构图,是为了不让主体过于集中,让画面有层次感和主次感,用居中构图,就是为了让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而黄金构图既有引导观者的作用,还具有表明主次关系的作用等等。&br&&br&&br&&br&&br&图片虽然不能发出声音,但我们用构图替我们向观者发出声音。&br&&br&所以,我最终的答案就是:&br&&b&当你在构图的时候,你要思考的是:我是要引导观者去看图,还是想要告诉观者这幅图的主角,或者是想通过构图向观者传达情绪,当你选中其中一个或数个的时候,你再去想具体的构图方法。比如通过引导线构图来移动观者视线,通过三分法来平衡主次角色,通过倾斜构图来表达强烈情绪等等。&/b&&br&&b&总而言之,构图实在是博大精深,但当你知道你想要的效果是什么的时候,比掌握一万条具体的构图法则都来得重要与容易。&/b&&br&&br&&br&&br&&br&&br&&br&&br&&br&——————————————————再分割————————————————————&br&&br&&br&给别人预览了这个答案后,有人问我:什么构图更美呢?&br&【构图本身】实际上是不存在美丑的,构图是一种方法,一种抽象出来的思维,它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能说三分构图法美,不能说对比构图法美,甚至连黄金构图法本身都不能称之为美,当你把黄金构图展现在我面前,按着我脑袋对我说:这还不美吗?我也只能抱歉的回答:对不起,这只是黄金构图示意图,并不是黄金构图本身,一旦黄金构图本身被我们窥探到,它便马上消失于无形了。所以只有当这些构图法与具体的景象相结合时,才会有一个美的存在,但构图法本身并不存在美丑之分。
谢邀。 初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难。 为什么说难?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书(实际上现在也有N本关于构图的书了),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工图设计师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