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k像素 画质画质怎么样?

您的位置:
 2015年可以说是4K电视最火的一年。相比曲面电视,4K电视超高的清晰度会为我们带来更为清晰直观的真实感。4K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全高清时代后最重要的技术提升,众所周知相比1080P全高清电视,4K电视的物理分辨率提升了4倍即,这意味着相同尺寸下画面精细度的飞跃式提升。但4K电视的最大问题还是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降低成本。
2015年可以说是4K电视最火的一年。相比曲面电视,4K电视超高的清晰度会为我们带来更为清晰直观的真实感。4K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全高清时代后最重要的技术提升,众所周知相比1080P全高清电视,4K电视的物理分辨率提升了4倍即,这意味着相同尺寸下画面精细度的飞跃式提升。但4K电视的最大问题还是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降低成本。    短期内既然难以解决成本问题,又想加速普及4K产品,目前的解决方案多以另辟蹊径为主,如LG提供的4色4K方案。一般来说色彩乃至画面都是通过红绿蓝RGB三色来组成的,无论是显像管还是液晶都是如此。4色4K面板的关键在于在RGB技术上增加了一个白色像素点即RGBW。这样做的好处增加像素点,客观上提高了面板的精细度,另一个好处是面板亮度的有效提高,使得电视亮度看起来比RGW面板更高。    但RGBW面板的最大缺点是白色像素并不直接参与画面构成的构成,而是通过算法进行模拟显色,所以实际有效分辨率并达不到水平。一般真4K电视的物理像素是830万个左右,RGBW面板显色像素为600万左右,实际效果还是有些许差异。此外由于白色像素自带亮度加成,画面色彩均匀性表现并不如RGB三色面板出众。而实际上RGBW面板本身就是定位就是低成本4K面板,整体精细度接近4K但却不是4K,至于色彩那就厂商自己的调校水平了。    RGBW面板不能说是一无是处,这是一种特定时期内的特定产物,就像当年CD-RW与DVD-ROM争夺市场一样,康宝的出现只是权宜之计,DVDRW终一统天下。RGBW面板正如这些历史产物一样,是这个高成本4K时代的一个廉价近4K解决方案。目前很多廉价4K电视都采用了类似产品,要不是极近距离或用专用图片观看,一般还真不容易发觉。  所以对4K电视的追求完全可以从实际需求来考虑,如果短期内没有大量4K片源,真4K电视就不能完全发挥其出色的精细度表现,总不见得天天看各种4K演示片吧。对于各种伪4K、RGBW面板电视用户来说,伪4K并不一定全是坏事,至少比1080P还是清晰不少吧。  液晶电视的核心在于面板本身,对于没有面板生产研发能力的企业来说外购面板是必须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如LG、三星、奇美,华星光电等就是行业知名的面板制造商。特别是LG不但通过LGD来生产并销售给第三方公司做电视,同时也供应给自家电视使用。  这有点像三菱汽车,给自家的汽车配置MIVEC技术发动机,另一方面又把发动机卖给许多国产品牌,可谓双赢的解决方案,而对于LGD乃至三星等面板厂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所谓真假4K,只不过是厂商的营销手段而已,当然如果把这类面板卖到真4K价,多少就有点不厚道了。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小米电视4画质怎么样"的糗事
11875 好笑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小米电视4画质怎么样的糗事,各种关于小米电视4画质怎么样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小米电视4画质怎么样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什么叫画质好? - 知乎23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分享邀请回答5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高像素 高画质 相机和人眼之间还差多少个哈苏?(全文)_网易数码
高像素 高画质 相机和人眼之间还差多少个哈苏?(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高像素 高画质 相机和人眼之间还差多少个哈苏?)
前不久,哈苏发布了拥有1亿像素传感器的中画幅相机H6D-100c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数码相机时代之前,我们并不谈像素,最早的数码相机也不过百万像素,而人眼据称有5.76亿像素,所以才会有人说不管多好的相机都比不过人眼来的精准。因此当哈苏H6D-100c这拥有1亿像素的“怪物”出现后,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在谈相机好坏,画质优劣的时候只有高像素才是一切?!为什么我们对高像素情有独钟如果高像素并不能代表一切的话,那我们又为什么对高像素的追逐那么浓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什么的像素,从定义上看,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编码,通常以像素每英寸PPI(pixels per inch)为单位来表示影像分辨率大小。哈苏H6D-100c数码图像具有连续性的浓淡阶调,如果把图像放大数倍来看就会发现这些连续的色调其实是有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组成的,而这些小方点就是像素,像素在屏幕上显示通常是单个的染色点,越高位的像素他拥有的色板也就越丰富,对于颜色的反映也就越真实。(哈苏H6D-100c样张,黄框为100%截图) (在1亿像素的哈苏H6D-100c里的100%截图其效果表现相当惊人)除了对颜色更为真实的反应外,高像素的图像在后期处理上变得很便捷。拍照片时难免会有构图不合适的情况出现,能避免自然好但如果避免不了,就要靠后期裁切来拯救了,而裁切的代价就是像素的牺牲,这时候裁切高像素的图片相比低像素的图片就有优势多了。如果是用于网站上的图片,可能高低像素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用在印刷、大幅面输出的话,裁切以后保持较高像素的图像就显得很重要了,像现在不少相机中有截幅拍摄模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在相同的传感器下,不同画幅模式就等于将照片裁切掉一部分,就好像你1000万像素和5000万像素的图像都裁切相同的尺寸大小,肯定5000万像素留下来的细节和内容会更多,也更便于照片的使用。决定画质表现不能只看高像素有高像素当然好,但决定画质的好坏并不是高像素一个人说了算。通常来说判断相机的画质好坏有三大要素,即像素密度、图像处理器性能以及镜头分辨率。像素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就比如说半画幅相机2000万像素的像素密度和全画幅5000万像素的像素密度大致相同,在密度同等的条件下,而此时只要图像处理器性能和镜头分辨率相同的话,那就不能说全画幅相机的画质更好。而图像处理器性能就更不好说,因为不同厂家所开发的图像处理器偏重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注重分辨率有的更注重高感,还有对色彩还原或者曝光宽容度的重视,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看自己更倾向于哪个点。镜头分辨率就更是如此,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但如果是全画幅的镜头搭载在半画幅相机或全画幅相机上,很显然,半画幅相机的优势更大,一是可以获得更远的长焦,二是高分辨率能表现的更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高像素≠高画质的原因了,再来说一个理由,像素密度过大的话,可能会造成噪点过多。因为在同一块大小的CMOS上,像素越多就靠得越紧,采光面积就越小,曝光宽容度不好,灰阶层次的细节也体现不出来,噪点由此而生,这就好像1个人住100平米的房子和100个人住100平米的房子舒适度显而易见。
所以,不是所有高像素的都是好相机也不代表你能拍出美得上天的照片来。别说相机和人眼之间还差多少个哈苏,就算多他几个哈苏,大概也无法真正比较,因为画质再好,也比不上按快门后面那个愚蠢的脑袋来毁照片。
本文来源:爱活网
作者:弱鸡13
责任编辑:张一丁_NT411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画幅与像素、画质和分辨率的关系
我的图书馆
画幅与像素、画质和分辨率的关系
看看这篇博客,作者理论和数学功底很强,也是非常值得认真研读,慢慢消化的,我看了以后,得到如下的结论,非常值得盲目崇拜全副的摄友做一下认真的思考。
第一,对于标准焦距是50mm的系统(也就是135全副),理论上长焦焦段范围是50mm到无穷大。而对于标准焦距等于35的系统(也就是aps-c画幅),理论上长焦焦段范围是35mm到无穷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幅面越大就越损失了长焦,幅面越小就越赚了长焦。所以在形成更优画质范围上赚了。而在广焦端画质下降的速率也较低,所以撇开画幅加大有利于加大总像素数的因素(目前的情况是,135全副基本都在2400万像素,而aps画幅最高像素只有1800万,暂时假定这个因素不影响,比如像素都是1200万像素,可以类比D700和D90,同样的1200万的总像素,一个全副,一个aps-c),只要像素密度足够高,小画幅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画质范围。
第二,如果要使大画幅的系统和小画幅的系统拥有相同的分辨率画质的照片,必须使大幅面系统的总像素数达到小幅面系统总像素数的([大幅面标准焦距]/[小幅面标准焦距])平方倍。注意,上面是指两个系统绝对焦距相等的情形(比如都使用85mm焦距的镜头),没有对拍摄焦距进行等视角折算。如果大画幅和小画幅相机的总像素数一样,则不同幅面焦距折算后形成的等视角画面的分辨率画质和透 视将相同。所以像素密度才是王道!大画幅和小画幅,只要总像素相同,对同一对焦主体,在相同的对焦距离,拍摄同样取景内容的照片,最后出来的画质的分辨率和透 视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只有镜头焦距,因为大画幅要使用更长的焦距,在大画幅和小画幅使用相同光圈的前提下,导致了大画幅的景深更浅了,这是唯一的不同了。
第三,而目前来看,除了尼康的全副,其他的全副都在2400万像素以上,而aps画幅目前最高像素也就在1800万像素,因此目前来看,拍摄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还是全副的画质好,也因为这个结论,尼康的1200万像素的全副是忽悠人的,非常不值得购买。
理论上,如果aps在增加像素密度的同时,能保证高感的画质不降低,保证更好的宽容度的话,那么如果增加到2400万像素,比如传说中的A77,那么拍摄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画质就可以达到全副的水准(跟2400万像素的全副,在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上,拥有同样优秀的分辨率,高感,和宽容度),而唯一不同的是景深,在同样光圈下,全副景深更浅。而如果全副用的不是最大光圈,那么aps画幅的相机通过调整光圈,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景深。但是在最大光圈下,全副的景深肯定更浅,而这是全副和aps唯一的不同了。
再说说景深,控制景深对于摄影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都知道,
景深与这三个因素有关:光圈、焦距、拍摄距离,
控制景深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想要的景深。
粗略地可以说,对于中远距离的摄影(非微距近摄),景深与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大致为:
一、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也就越大,比如光圈16就比光圈4的景深大4倍;
二、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16米处的景深就比4米处大16倍;
三、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50mm镜头的景深就比100mm镜头大4倍
有了上面的基本知识,我就说说下面的具体例子,
假定如下条件
1) 135FF, 使用135mm焦距的镜头
aps-c,使用85mm焦距的镜头
2者大概是1.5的比值
2)相机的总像素相同,比如同样为1200万像素(比如尼康的D700和D90)
3)拍摄距离相同(只相机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
4)光圈不同,让135FF镜头使用的光圈是aps-c使用光圈的1.5x1.5=2.3倍(拍摄距离比值的平方),比如如果aps-c的镜头使用的是1.4的光圈,那么135FF镜头则使用2.3的光圈,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将是完全相同的,包括相片大小,画质分辨率,透 视,景深,都是相同的。
因此,目前看只拥有1200万像素的尼康的D700和D3s的全副相机是不值得购买的,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更好的高感和宽容度,还有景深,画质和分辨率未必好于aps画幅的优秀相机。而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总像素,总像素太低导致了照片分辨率的降低和画质的下降。而他们的价格是aps画幅单反的好几倍,非常不值得拥有。
而拥有2400万像素的佳能5DII, 尼康D3x,索尼A900等等,在拍摄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的时候,毫无疑问,还是画质(主要是分辨率,也包括高感,宽容度等等)最好的,肯定好于所有的aps画幅的相机拍摄的照片。
而将来索尼要发布的aps画幅的A77,据说拥有2400万像素,那么像素密度更大了,如果能解决高像素密度下的高感和宽容度问题(假设好于目前的A55的高感和宽容度),那么画质(主要是分辨率,也包括高感,宽容度等等)将会达到目前在售的2400万像素的全副的水准,那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而未来的全副要想继续领先aps画幅,必须开发总像素3000万以上的传感器,否则将无法继续领先aps画幅,而全副在同样拍摄距离,同样取景范围条件下比aps更浅的景深,除非在最大光圈下,否则aps可以通过光圈调整(比如比全副更大的光圈)来弥补景深的不足,而最终出来的照片的画质,透 视,分辨率,景深,可以达到全副的水准。
因此,不要迷恋全副,全副的领先仅仅是一个阶段的,目前看,3年前的全副的画质水准(不包括D700, D3s),aps目前还达不到。而如果A77真能放出2400万像素,并保证高感和宽容度不降低,那么真正达到了3年前全副的画质了。也就是说,全副不是一定好于aps,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大部分aps可能是好于更早的全副 佳能5D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拥有1800万像素的佳能550d的画质,应该也是好于拥有1200万像素的尼康D90的,特别是拍摄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的时候,佳能550d应该拥有更多的细节。
因此,在保证高感和宽容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像素密度才是王道。因为大画幅往往容易拥有更高的像素密度,宽容度和高感,因此目前说大画幅才是王道,但是根本的还是像素密度。准确的说,在同一个时代,大画幅才是王道,因为同一个时代,如果aps可以做到2400万像素,并保证高感和宽容度,那么135全副拥有更大的感光元件的面积,就可以做到更高的像素密度,比如3500万,因此同一个时代看,大画幅的确是王道。但是如果拿现在的aps(比如佳能7d, 宾得K-7,索尼A580, 尼康D7000)跟3年甚至是4年前的大画幅比(比如佳能的5D,尼康的D700等等像素很低的全副),未必画幅就是王道了,毕竟那时的技术和像素密度太低,导致了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分辨率的降低。一句话,数码产品肯定的是新的好于旧的,千万不要认为全副的画质一定好于aps,要看是哪个时代的了。
[ 13:05 补充如下]
4)光圈不同,让135FF镜头使用的光圈是aps-c使用光圈的1.5x1.5=2.3倍(拍摄距离比值的平方),比如如果aps-c的镜头使用的是1.4的光圈,那么135FF镜头则使用2.3的光圈,
4)光圈不同,让135FF镜头使用的光圈是aps-c使用光圈的1.5x1.5=2.3倍(拍摄距离比值的平方),比如如果aps-c的镜头使用的是1.4的光圈,那么135FF镜头则使用1.4 x 2.3 = 3.2的光圈,由此可见,全副的景深优势还是明显的
[ 14:11 补充如下]
更正部分表述如下,
而未来的全副要想继续领先aps画幅,必须开发总像素3000万以上的传感器,否则将无法在画质上大幅度继续领先aps画幅的,但是全副的大光圈下面的景深优势是aps无法达到的。也就是说全副如果不能继续开发像素更高的传感器,在不是大光圈下的画质完全可能被aps的相机超越,但是在接近最大大光圈下的成像,还是全副的无法替代的优势。
全副在同样拍摄距离,同样取景范围条件下比aps更浅的景深,除非是在全副所用镜头的光圈大于aps所用镜头的最大光圈的2.3倍的情况下,否则aps可以通过光圈调整(比如比全副更大的光圈)来弥补景深的不足的(暂时不考虑大光圈导致的画质下降对成像的影响),而最终出来的照片的画质,透 视,分辨率,景深,可以达到或者接近全副的水准(因为大光圈往往都不是镜头的最佳光圈,因此考虑这方面影响,要达到同样的景深,全副光圈更小,必然有更好的画质)。
总结:同样拍摄距离,拍摄同样取景范围的照片(同样视角的照片),并且全副的镜头焦距是aps的1.5倍,要得到同样的景深(如果有可能的话,因为如果全副的光圈大于aps镜头最大光圈的2.3倍的话,那么aps是无法达到全副的景深的),那么,135FF镜头使用的光圈 = aps-c使用光圈的1.5x1.5=2.3倍(拍摄距离比值的平方),因此全副的景深优势是aps没法超越的,特别是在大光圈下面,因为往往大光圈都不是镜头的最佳光圈,因此考虑这方面影响,要达到同样的景深,全副光圈更小,必然有更好的画质。
但是不考虑大光圈对画质的影响,aps的画质(主要是分辨率,也包括高感,宽容度等等),是可以通过不断改进cmos的像素水平,高感,宽容度,达到或者接近同样像素的全副的画质水平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素和画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