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卖当归丸的功效与作用四逆丸?

→ 我是银川人,在哪里能买到当归四逆丸
我是银川人,在哪里能买到当归四逆丸
女 | 43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中药不见效,说是肾阳虚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当归四逆丸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浙江第一附属医院&& 其他
擅长: 对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有特殊的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是的,这个说法都是对的,当归四逆汤是可以试着治疗这个疾病的,但是疗效具体也很难说。&&&&&&指导意见:&&&&&&这个中成药很少见的,市场上可能不一定有,建议你直接吃煎药,这个方子中医师都是知道的,而且有一个药物木通是有毒的,所以这个必须医生开药给你吃安全。
参考价格:300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3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温肾、壮阳、益精、祛风湿。用于肾阳虚,症见神疲乏...
参考价格:¥95
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心肾阳虚,...
参考价格:¥42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当归四逆丸治冻疮
我的图书馆
当归四逆丸治冻疮
陕西中医学院 龚鹏生
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取当归四逆丸,捣碎后放入瓶内,生姜50克,切成薄片,加水150毫升,煎服后弃渣,将生姜药汁加入当归四逆丸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备用。用时,先将皮肤患处消毒,然后将药液涂于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冻疮偏方: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归四逆丸 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火神门微课堂直播群)
我的图书馆
当归四逆丸 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火神门微课堂直播群)
当归四逆丸 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火神门微课堂直播群)[ 10:07:14]
手机访问m.duwenxue.com |
专题分类:&&&
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火神门微信讲座释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还有两天就过年了,提前祝各位春节快乐,妙善吉祥!今天是我们在猴年的最后一课,我继续为大家讲解当归四逆综合法。这个法也是《卢氏医学临证心法》(手抄本)中的一个大法,卢太师把这个立法称之为“温化引通之法”,是该手抄本49个立法之中的第8个立法。关于当归四逆综合法的基本组成,卢太师给出了一个示例,其组成是:天雄片、桂枝尖、茅术、秦归、油松节、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法半夏。这个立法看上去是一个桂附基本法加了秦归、松节、法半夏。那么,这个立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临床上又怎么去实际应用呢?我想,大家可能一下子是看不明白的,在临床上也未必会用。其实呀,这个立法的内在玄机一捅就破!玄机在哪里呢?其实,如果把这个立法改个名字,大家可能在一瞬间就忽然明白了??哦,原来如此!原来就是当归四逆汤呀。对的,这个立法就是《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当归四逆综合法,也就是卢太师的“温化引通”之法。当归四逆综合法比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临床效果也更快更好。当归四逆综合法,是扶阳医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大法系列,与太少综合法、桂枝综合法和虚劳综合法同等重要。下面呢,我们就从《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剂开始讲起,把《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与我们的当归四逆综合法进行对比讲解。这样大家就能更加容易、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该立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了。好,大家先请看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原方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上面这个处方就是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注意了,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法结构的,并不是四逆汤加当归啊,不要一看到四逆两个字就认为是四逆加当归。《伤寒论》的这个方子主要能解决哪些问题呢?上节课讲过了,当归四逆汤主要解决的是血冷、血虚、血不通,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血冷血虚,脉细欲绝,就可以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在作用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点呢?大家都知道甘草、干姜、附子叫做四逆汤,手脚冷得缩起来是“逆”,四逆汤吃了之后,阳气通得出来了,手就暖了,这个是四逆汤证。然而呢,当归四逆汤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当归四逆汤的手指尖冷,是因为阳气从血分跑出去了、抓不回来了,所以虽然手指尖冷,但病人不太觉得冷,所以就要把阳气重新抓回来。怎样才能把阳气抓回来呢?当归四逆汤就是起这个作用的。所以,这两个方子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干姜、甘草、附子的四逆汤是把阳气推出去;而桂枝法结构的当归四逆汤是把阳气抓回来。一个是四顺,另一个是四逆。所以,在唐代方书有的本子里,叫四逆汤的是仲景的当归四逆汤,而甘草、干姜、附子反而叫四顺汤或是回逆汤。如果一个人脉细欲绝,在临床上到底是用四逆汤还是当归四逆汤,辨证是很重要的。但扶阳医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辨证的难点。怎么解决呢?二合一,放在一起解决。两个汤的作用和效果,其方向是相反的,附子、草、姜的四逆汤是把阳气推出去,而桂枝法结构的当归四逆汤是把阳气抓回来。一个推出去,一个抓回来;一个附子法,一个桂枝法;扶阳医学把这两个法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附桂法结构的综合法了。也就是说只要病人是阳虚,就可以用四逆法(附子、草、姜)打底子,然后把经过化裁的(桂枝法结构的)当归四逆放进去,就可以把四逆汤证和当归四逆汤证打包解决。不管你阳气出不去还是进不来,统统可以打包解决。所以,卢铸之太老师把这个立法称之为温化引通之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里的很多医案也是这样用的。桂本《伤寒论》是把当归四逆汤放在少阴篇讲的,宋本《伤寒论》是放在厥阴篇讲的。三阴病的共同特征就是里虚寒,所以当归四逆汤证用到附子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呢,我们把当归四逆汤证放进四逆法的结构中进行处理,当然也有道理的。况且,在《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加减法中,本身就有加附子、姜、人参、吴茱萸的条文。卢太师的这个立法不叫当归四逆汤,它叫做温化引通之法。为什么叫温化引通之法呢?看看这个立法的结构就明白了:天雄、草、生姜,这个是四逆法,主要作用是温化。桂枝尖、茅术、秦归、油松节、淫羊藿、法半夏、炙甘草、生姜,这个结构就是上节课讲的当归四逆综合法,主要作用是引通,把阳气从气分引通到血分。所以,两者合起来,一是温化,一是引通,所以就叫做温化引通之法。《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原方还用了细辛和木通,扶阳医学的当归四逆综合法用到细辛和木通的机会不多,用法夏、松节、韭菜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我们还用淫羊藿替代了芍药。为什么要这样用呢?个中道理我在上节课也已经讲过了,今天不再重复。这个立法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们先重温一下伤寒论。桂林古本《伤寒论》第十一卷第26条说呀:“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身痛如掣”的这种身痛,就是这个人在床上,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会觉得扯着痛,像一根线系着,一动就扯痛。这种疼痛就要用到当归四逆汤,我们扶阳医学就用温化引通之法,也就是当归四逆综合法。临床上是先切脉立法,看看是适合用桂枝法还是桂附法,然后把当归四逆当成一个药,放进我们的立法结构里,就构成了扶阳医学的当归四逆综合法了。少阴和厥阴病的人都偏虚偏寒,如果寒到血分的时候,就会有“身痛如掣”的症状。但是,如果他寒在气分呢?气分是无形的身体,除了十枣汤证的痰水那一类的东西会扯到之外,纯粹的虚寒不太会出现扯痛。只有寒到血分的时候才会有扯痛,血管以及里面的血特别寒的人,只要一动作就会有“身痛如掣”的感觉。我们上节课讲过,《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中用细辛的理由,主要原因是血分有寒,所以病人才出现了扯痛。怎样才能把血管里的寒气逼出去呢?细辛可以去除身体血液里面的寒气,所以就用细辛。细辛还有一个作用,如果从六经来讲呢,细辛是打通太阳与少阴通道的一味药,典型的方剂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吧,太少两感。但是在我们的当归四逆综合法里面呢,由于我们是在用四逆的条件下立法的,因此我们可以不用细辛。这是因为,寒到血分的时候呀,我们的综合法中的四逆结构就已经可以温通血脉了,就已经解决温化少阴的问题了,所以用细辛的机会不多。除非少阴受寒到了暴聋暴哑的程度,那个时候才用细辛祛少阴之寒,一般情况还用不上。虽然细辛可以打通太阳与少阴的通道,但桂枝同样也可以打通,而这个立法里面呢,用的就有桂枝。大家还记得吧,卢太师在谈到桂枝的时候,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桂枝尖拨动太阳,透达少阴。”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后天八卦扶阳图,一看到这张图,桂枝尖拨动太阳(艮)透达少阴(坎)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当归四逆的伤寒原方为什么用木通呢?因为木通是典型的导赤药,上节课也讲了,它可以把心火压到小肠,再从小肠通到膀胱,然后一泻了之。所以呀,用了木通之后,尿出来的尿是很黄很红的颜色,这样病人的心火就泄掉了。木通呢,就是这样一味典型的、引心火入小肠的药。有些医生不用木通,用通草,临床效果也是一样,在过去古代,木通本来就叫做通草,现在的通草不是木通。卢太师的温化引通之法用的是四逆法的结构,没用木通。因为,四逆法本身纳下的力量就很强大。刘力红说四逆法是归根之法、是纳下之法,是阳行阴令之法,对不对?附片用到60克以上,再加上草、姜,就是四逆法了。刘博士还认为四逆法是最大的降,上热下寒都可以纳下归根,何况这么一点心火呢。所以,卢太师的这个立法没用木通是有道理的。即使病人出现了不通的地方,我们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随症化裁。比如,可以用法夏;可以用硃茯神;可以用石菖蒲;可以用松节;可以用韭菜;可以用川芎。还可以用杜仲、木瓜等等这些七经八脉的引经药,这就叫法无死法。比如卢太师这个温化引通之法就用了法半夏。为什么可以用法半夏呢,因为半夏也可以通心降心火。《内经》为什么要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呢?主要就是用半夏的这个通心作用,所以内经说胃络通于心,还通少阴,可以入肾。半夏降胃,自然也降心火并通肾。另外,我们再看这个方子的结构。半夏配桂枝、甘草,就成了半夏散及汤,可以治疗少阴咽疼。为什么会出现少阴咽疼?一是少阴受邪,二是虚火上炎。少阴受邪呢,在上咽痛,在下吐利。那么这个方子里面呢,上有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下有四逆汤:附子、生姜、炙甘草。咽痛用半夏,吐利用生姜,半夏配生姜又成了小半夏汤。所以这个处方呢,上取桂枝,下取附子,一上一下,交通心肾,心火自然就被拉下去了,因此这个方子的综合作用是可以纳下的,当然就不需要用木通了。还有就是,心下以及中脘(也就是胃)都是心管辖的区域,半夏散及汤主治少阴咽喉疼的同时,桂枝的挥发油还可以健胃,也就是说桂枝可以帮助半夏健胃。反过来,半夏还可以帮助桂枝温心。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呀,扶阳医学的立法兼顾得都很全面,立法都是非常棒的,加一味药、减一味药,或者剂量变一下,方子的格局就不同了,处理的症状也就不同了。再加上活用甘草的剂量,就可以让处方中的药去主动找病、主动抓病,可以去根据需要而自由组合地对人体进行治疗。甘草的这些功用呢,在我们讲“太阳桂枝”的时候已经讲过了,今天不多说。在这个立法结构下,淫羊藿还替代了芍药的作用。大家听清楚啊,我说的是在这个立法结构下,淫羊藿是可以替代芍药的作用的。为什么能替代呢?因为芍药在当归四逆汤的原方里面,主要是配合桂枝和当归把阳气从卫分拉入到血分,也就是引阳入阴。而淫羊藿在温化引通之法里面同样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同样可以引阳入阴。我们在讲“太阳桂枝”的时候讲过,桂枝是飞奔在营分(血管内)的导弹,生姜是将桂枝的能量从营分(血管内)横切到卫分(血管外)的炸弹,而芍药是调节爆炸范围的一味药,主要作用是协调营卫之间的能量分配。大家看图:但是,在伤寒原方的当归四逆汤里面,芍药的作用就不是去调节爆炸范围而分配能量了。因为当归四逆汤并不是一个治感冒的处方,因此这个方子里面也没用生姜,不需要用生姜把能量由营分横切到卫分去抗风邪。所以呀,芍药在这个处方里的作用,与在桂枝汤里面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个处方里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这几味药,看上去好像是桂枝汤治感冒的结构,但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把阳气从卫分拉回到血分,并不是治感冒。芍药在这个处方里面的作用是引阳入阴,主要作用于血分,因此用到赤芍的机会更多些,因为赤芍主要是作用于血分的药。扶阳医学的当归四逆综合法用淫羊藿引阳入阴,可以将阳气从卫分抓回到血分。从六经角度上来讲呢,淫羊藿可以将阳气从三阳引到三阴。在这个立法里面,淫羊藿就可以起到白芍引阳入阴、沟通阴阳的作用。而且,淫羊藿又是一味填精药,可以在补强少阴的同时再帮助一下肝。所以,在当归四逆综合法里面,我们选择用淫羊藿而不用芍药,而且也更能体现出扶阳的思想。当归四逆汤的伤寒原方还用了大枣,大枣的作用就是补血,把吸到的营养带到血分去。大枣是脾胃通往血分的通道,多一个大枣就多一点能量到血分。我们过去还讲过,生姜是从血分往气分走的通道,多一点生姜就多一点能量到气分。我们扶阳医学的桂枝法不用大枣,用白术与淫羊藿的配合作用同样可以达到补给血分的目的。淫羊藿的这个作用,我们在“太阳桂枝”和“少阳桂枝”那两节课已经讲得很仔细了,今天也不再多说。最后我们看松节,上节课我们讲油松节可以自动调节阴阳。松树为什么可以四季常青呢?再冷的天气,那怕是白雪皑皑的隆冬,松树都不会凋零,就是因为松树有自动调节阴阳的作用。所以,我们这个道派在练法的时候呢,师父都要让我们去采松木之气,然后用吸入到体内的松木之气去给人治病,调节病人的阴阳。当归四逆综合法里面用松节呢,同样用的是松木之气,以此去实现自动调节人体阴阳的目的。所以,卢太师说松节可以“通百节,行滞机,导经络,联肌肉,护骨节,引阳出阴,引阴归阳”。在当归四逆综合法里面呢,油松节与当归配合不仅可以引血归营,自动调节阴阳,还可以将阳气引到经络骨节,引阳出阴,引阴归阳。所以呢,卢太师说二者同用可以“润经络,联骨节,而弛长软短之病能医”。好,下面呢,我们开始学习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运用。这个立法能够解决临床上的哪些问题呢?今天,我先为大家介绍三大类疾病的治疗,并通过具体的医案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先看当归四逆综合法能够治疗的第一类病:第一类:冻疮、坏疽、脱疽、手足溃烂、雷诺氏病、白癜风这一类病在《卢氏临证实验录》那本书上有很多医案,都是用了当归四逆综合法,或者叫做温化引通之法。我们今天讲五个医案,第一个卢铸之医案我们详细讲、展开讲;第二个医案大家自己看,参照第一个医案的讲解,大家自己归纳总结。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医案是王献民老师、闫文静师姐的医案。他们是把当归四逆汤的伤寒原方,放进了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中加以使用,效果也非常好。好,下面开始讲第一个医案,请看示例一。示例一:卢铸之医案(《卢氏临证实验录》第55个医案)杜某某 &(女 &17岁)病状:从16岁起(即1953年)就时常流白带,月经一直没有动过,服中药有半年多,未得效果,随后头部太阳穴痛,周身及心腹均痛,怕寒冷,胸满不思食,夜难安眠等病。到1954年4月左手虎口上同右脚涌泉侧,突然起了包,初不觉痛,到6月间,手脚的包就溃穿了,约二寸多深,流脓很多,到腊月初,背上又起了一个包,不到半月,接连起了五个,疼痛难受。经过两位中医诊治,曾经服药、上药,历时半年有余,仍无效果,始于1955年1 月11日来此就诊。诊断:此病缘因气郁于中,又伤饮食,寒热不节,阻碍脾胃,以致经水不调,医又用寒冷收涩克伐之品,一阻运化,一伤元气,阻碍气血之交流,酿成阴阳不协,由内而外,凝结于肌肉筋络之间,竟成刚柔不协,凝而成疮,成为流痰结瓜,复外用清凉之品,内用凝滞之物,未溃者不溃,已溃者肌肉难生,实阴盛于阳,气血为之更伤,竟成食眠行动不足之至,枯瘦如柴,面色无神,精神不振,黑黄布于面。此时亟宜大温气血,化阴为阳,使阴阳协和,气血得以交流,清浊得以分明,使内安外攘,亦强生生之本也。初方:天雄片一两五钱(先煮二小时),桂枝尖六钱,茅术四钱,秦归五钱,松节五钱,淫羊藿八钱,法半夏四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一两五钱。方解:用天雄大辛大温之品,与桂枝尖为先锋,引入气血凝聚之处,使阳能化阴,凝能流动,积去而瘀凝得化,阳达而气血可行,是引通气血交流之意。茅术泄脾土之湿,法半夏降膈中之凝,使脾胃通达,更与桂枝尖偕行,一切凝滞污秽之物,渐渐化归于下焦决渎之处,膀胱气机,推行无阻,肾中微阳,升举有力。淫羊藿引微阳通达于筋络骨节交会之处,使秦归以润之,松节以达之,如此桂附之辛,更大起作用。借生姜宣通心阳,下归于脾,又得炙甘草以奠之安之,心脾上下相照,而五行之大运,处处皆通,一切凝结不通之瘀,自然渐渐而消,是温化引通之大要法也。反应:服初方后,痛减,余症平稳。火神门辨析:上面的病状、诊断、初方、方解、反应等内容,都是原书的描述。大家请看,卢太师在诊断中说:“阻碍气血之交流,酿成阴阳不协,由内而外,凝结于肌肉筋络之间,竟成刚柔不协,凝而成疮,成为流痰结瓜??”。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就是当归四逆汤(伤寒条文)上说的:“此荣卫不和故也。”这里讲的荣卫不和,指的是血管外的卫分与血管内的血分不和谐,这个不和谐也就是厥阴篇里讲的阴阳分离。能量都在气分那一边,血分这边已经冷到整个没有能量了、快冷死了。“阻碍气血之交流”也就是气分与血分之间有阻碍,交流不畅,从而就“酿成阴阳不协”。卢太师接着说:“由内而外,凝结于肌肉筋络之间”。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由内而外就是由营分到卫分。营分(血管内)是“内”;卫分(血管外)是“外”;由内而外讲的就是由血管内到血管外的这个范围。大家注意了,《伤寒论》上说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里的“脉”指的不是经络,而是血管。再看:“凝结于肌肉筋络之间,竟成刚柔不协,凝而成疮,成为流痰结瓜”。这句话描述的症状,就是典型的当归四逆汤证的辨证要点了。凡冻疮、坏疽、脱疽、手足溃烂等等,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有当归四逆汤证的可能。然后再看脉象,假如脉象又是脉细而弱,或者脉细欲绝,那就是标准的当归四逆汤证了。当归四逆汤原本是桂枝法的结构,那么,这个病人为什么要用附桂法的结构来处理呢?因为能否用附子的依据主要靠脉象,特别要由肾脉来一锤定音。原书诊断中虽然没有脉象描述,但既然用了附子,倒推病人的肾脉肯定是弱或者紧,再加上病人“怕寒冷”,所以用附子就理所应当了。由此,这个处方就形成了附桂法结构的当归四逆综合法,也叫做温化引通之法。桂林古本《伤寒论》上说:“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加人参、附子,这一条是桂林本独有的。接下来,桂本又讲到“内有久寒”的人“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其实,到底什么时候加人参、什么时候加附子、什么时候加吴茱萸、或者什么时候三味药都加,我们扶阳医学处理得更加细腻,过去我们都是讲过的。好,下面我们看次方的处方、方解和反应。次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桂枝尖五钱,白芷四钱,秦归四钱,松节五钱,淫羊藿六钱,杜仲五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一两,炒陈艾一钱。方解:借白芷清香之品,化瘀浊并通九窍,陈艾化气中之血,血中之凝,结而为痛之病可消。用杜仲引桂附温化之气,通行于筋络百脉骨节之内,使阳行而阴凝全消之意也。反应:服二方后,背上包块溃胀流出,痛大减。食纳增加,睡眠好转。火神门辨析:次方加用了白芷,白芷的作用非常广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有消炎生肌的作用。黄芪、人参、白芷,都是愈合伤口的专药。黄芪的作用主要在于愈合,人参的作用主要在于生肌;白芷的作用主要在于消炎;所以当伤口还在流脓的时候,此方先用白芷消炎。杜仲是带脉的引经药,可以将桂附的温化之气引入带脉,并交通任督二脉,使阳行而阴凝全消。杜仲是当归四逆综合法中常用的一味药,本方加杜仲可以透达筋络薄膜,引气血交通于筋骨之间,使肌肉筋骨溃烂更加容易愈合。好,下面我们看三方的处方、方解和反应。三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桂枝尖八钱,秦归五钱,茅术四钱,松节六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二两,炒西茴香五钱,五甲皮四钱。方解:用西茴香之甜香,领导五甲皮通达于周身筋络薄膜,无纤毫之蕴余,与桂附大化大行,气血即源源而通,凝瘀即渐渐而消。反应:服三方后,包块已平,脓液很少。火神门辨析:三方还是当归四逆综合法,加用了茴香和五甲皮。茴香可以暖脾胃,五甲皮可以祛肌腠之寒。又由于脾主肌肉,因此茴香与五甲皮配合使用呢,茴香可以带领五甲皮通达于肌腠皮表。所以卢太师说呀:“用西茴香之甜香,领导五甲皮通达于周身筋络薄膜,无纤毫之蕴余”。本方为什么要祛皮表之寒呢?因为凡肌肤外伤(含手足溃烂)皮表均会有寒(这个时候肺脉也会有紧象,因为肺主皮毛,皮毛受损会反传到肺脉),茴香配五甲皮就可以解决肌表之寒。这个处方用茴香可以带领五甲皮通达于皮表。过去我们还讲过,如果五甲皮与川芎配合呢,就可以活血化瘀。因为川芎是入血分的药,可以带领五甲皮入血分祛血中之凝。所以,药物的配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五甲皮到底是走卫分还是走血分,就看用什么药与之配合。也就是说,处方中如果换一味药,方子的格局就变了。比如,本处方如果把茴香换成川芎,就不能走肌腠祛皮表之寒了,而是进入血分了。还有就是我们的桂枝基本法类型二,也用了茴香,基本法的组成是:桂枝、术、草、茴香、姜,对吧。这里为什么要用茴香换南楂呢?因为风邪侵入卫分之后,卫气就被搅乱了;卫气乱了卫分中的生命能就弱了;卫气中的生命能一变弱,表阳也就虚了;表阳虚了,汗也就流出来了;这就是太阳伤风易流汗的原因,也就是桂枝汤证。如何才能增强卫气强化固汗能力呢?当然就要健脾。因为脾主肌肉,脾的功能强大了,肌肉中的生命能(也就是卫气)也就强大了。卫气强,表阳就强,表阳强就能够固住汗。因此在临床上,扶阳医学就用白术健脾,然后把南楂换成茴香,茴香也健脾胃,从而就能增强卫气达到固汗的目的。从脉象上看呢,如果病人的脉象主要是浮脉,由于浮脉主风,那么这就是太阳中风的脉象,风伤卫,用茴香。假如病人的脉象是以紧脉为主呢,特别是膀胱脉出现了紧脉,那就是太阳伤寒,寒伤营,用南山楂。为什么呢?因为南山楂替代了桂枝汤中的白芍,可以调节卫分和营分的能量分配,我们在“太阳桂枝”那节课讲得很详细了,不再多说。好,现在我们看第四方。四方:制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秦归五钱,桂枝尖八钱,潞党参八钱,杜仲六钱,西茴香五钱,筠姜一两,炙甘草三钱,韭菜十根。方解:用潞党参助肺液,韭菜清血中之瘀,与潞党参随化源流行于五脏之间,使精津气血液,处处充分。反应:服四方后,包块已不流脓,不痛,溃烂口已缩小。火神门辨析:四方用了潞党参。人参类的药是生肌的,长新肉的,各类参都可以生肌。由于脓流完了,这个时候需要生肌肉,所以用了潞党参。潞党参助肺液,滴滴归根。但是,肺呢,是主皮毛的,可以促进生肌长新肉。前面处方因为还有脓,所以用白芷消炎,这一方因为“包块不流脓”了,所以就可以加入党参而生肌了。四方还用了韭菜。卢铸之太老师说韭菜“上青下白,通上通下,阳易生,而阴易长,更能调四时生长收藏之能,使人身阴阳之气血交流无间,循环无断”。韭菜是入肝而主血分的药,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的行气药。心主血,专理血分,故曰归心,五脏之结滞去,则气血条畅而自安。故,在我们的当归四逆综合法里,常常用韭菜十根,是基本法中的一味药。好,下面看第五个处方。五方:制附片二两五钱(先煮二小时),筠姜一两五钱,砂仁四钱,桂枝尖一两五钱,淫羊藿一两,炙甘草五钱,韭菜十根,陈艾一钱。方解:加砂仁引五脏之气,归纳于肾与坎水相合,反起微阳,化精为气,使气化大行,布满于全身。反应:服五方后,包块溃烂口更缩小,有二个已完全愈合,精神好了很多,面色也转红润了。火神门辨析:五诊处方有二个变化:一是桂枝的剂量,一下子加大到一两五钱,也就是45克;二是去掉了当归;五诊处方出现了这两个变化,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有这两个变化呢?病人出现了什么症状呢?我想先请同学们思考,下节课我再为大家讲解。不过可以给大家一点提示,钦安祖师说“桂枝彻上彻下,能内能外。”这个彻上彻下和能内能外,主要靠桂枝的剂量和药物的配合,大家从这个方向去先思考吧。好,下面我们看第六诊。六方:制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桂枝尖六钱,秦归五钱,西茴香五钱,砂仁四钱,制黄芪五钱,筠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三钱,韭莱十根。方解:更借黄芪引泉水升于艮山,由震而巽而离,成为天地交泰,乾坤和合之用也。按语:此病服药至六方后,各病均渐渐告愈,后以末药及炖肉方服,其人遂康复如常。火神门辨析:六诊处方已经为收功做准备了,加了黄芪。我们前面讲了,黄芪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人参可以促进生肌,也就是长新肉;白芷可以消炎;白芷又可以把太和之气带到三焦网膜,促进伤口愈合。本医案先用白芷消炎;再用潞党参滋肺液而生肌;最后用黄芪促进伤口全面愈合。整个治疗一步一步往前走,按次第循序渐进,最后以炖肉方而收功。好了,第一个医案我们就讲完了。下面第二个医案呢,与第一个医案很相似,用的还是当归四逆综合法。请大家自己看,自己总结,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提问,我把第二个医案全部发群里。示例二:卢铸之医案(《卢氏临证实验录》第56个医案)周某某 (女 & 31岁)病状:内有带症,经期不正常,每经至微热微寒,外则眼红胀,生翳子,手臂痛,发小包块,一身发痒,腿脚皮肤起黑瘢,生疮流黄水不止,溃烂成翻花疮。已患二年,屡医未效。诊断:此病系产后所得,因生育过多,气血内亏,生冷食饮所伤,阻碍气血运行而致凝滞,时有带症,每经期时,手足乍冷乍热,久久未治,凝瘀浸入筋络,由筋络而皮肤,为手足常起黑瘢,痒痛异常,挠甚皮破成疮,周围黑浸色,疮口似蜂窝状,二年之久,中西医外治无效,求余诊治。余细考之,是阴毒阳毒为害,应宜分化清浊,温气活血为主,外用嫩丝瓜皮和菜油薄薄凃之,内服温化之药,消化阴毒阳毒,是为正治之法。方列后。这个“手足乍冷乍热”,这一点在临床辨证上很管用。厥阴病,阴阳不相顺接还不是很严重的病人,他手脚阴经、阳经相通的地方,就是要通不通的状态、通一下又堵一下,堵一下又通一下,所以是乍冷乍热,一会儿冷,一会儿又热。如果你过一下子去摸一下他的手指,他在一个钟头内手指头可以忽热忽冷好几次,这就是当归四逆汤的乍冷乍热。我们看卢太师的处方。初方:桂枝尖五钱,茅术三钱,西茴香三钱,松节四钱,芡实四钱,陕茵陈四钱,木瓜四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一两。方解:用桂枝尖宣化太阳,茅术燥土泄水,使阴毒阳毒由内而外。木瓜、茵陈分理肌腠,清化湿热。松节、芡实调理筋骨,通达肌腠。西茴香理肝调脾,炙甘草温养水土,生姜引通血脉,使阳气与桂枝尖相合,成为辛甘化阳之旨,阳动而阴凝可消,毒气自然外流。反应:服初方后,身痒稍减。次方:天雄片一两五钱(先煮二小时),茅术三钱,松节五钱,白芷四钱,赤芍四钱,南藿香五钱,花椒一钱,甘草二钱,陈艾一钱。方解:用附子刚烈之性,鼓动肾阳,与脾土相合,使水土温暖,气凝血滞可消。藿香、白芷,搜罗网络,凡隐忍于气血间之凝毒,以香散之。更用赤芍,调达肝木,使血液畅流,筋得其养,肤得其润。花椒、陈艾,杀毒中微虫,清浊可分。反应:服次方后,身痒、流黄水都减少,手臂不痛了。三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秦归五钱,桂枝尖五钱,香白芷四钱,茅术三钱,炙甘草二钱,韭菜十根,花椒一钱。方解:用秦归清风润木,韭菜涤浊生新,使筋络肌腠柔和自然。反应:服三方后,白带减少,皮肤仍痒,流黄水更少。四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白芷三钱,秦归四钱,茅术三钱,桂枝尖三钱,蛇床子五钱,炙甘草二钱,花椒一钱,陈艾二钱。反应:服四方后,流黄水已很少,溃烂皮肤已干,开始结痂,黑瘢已变淡,已不痒了。方解:用蛇床子透达皮肤筋络肌腠之中,引瘀浊外出,挠痒可平。五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茅术三钱,杜仲五钱,秦归四钱,桂枝尖五钱,香白芷四钱,松节五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一两。方解:用杜仲透达筋络薄膜,引气血交通于筋骨之间,使肌肉筋骨皆成自然。反应:服五方后,全身溃烂的疮都结痂,有的已脱落,露出正常皮肤。六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桂枝尖五钱,秦归五钱,茅术三钱,炙甘草三钱,淫羊藿八钱,生姜二两,韭菜十根。方解:用淫羊藿引肾中之微阳,与桂、附、姜、草联合起来,透达于元阴元阳交会之处,使内外畅通无阻。反应:服六方时,月经潮,未发寒热,眼未发红发胀,翳子已消。这个未发寒热,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是不一样的。这个“寒热”并不是指小柴胡汤的那个“往来寒热”哈,不是那种发烧又不发的寒热;或是一般感冒的先恶寒再发热。这个“寒热”讲的是身体里面“阴邪跟阳气纠结在一起拆不开”,而当归四逆综合法呢,它能把这个寒热交争的现象分拆开,所以才说当归四逆可以治寒热,不能别理解为小柴胡的往来寒热。七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秦归五钱,桂枝尖六钱,黄芪五钱,茅术三钱,油松节五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二两。反应:服七方后,全身长疮的皮肤都与正常皮肤无异,黑瘢已消十分之九,饮食、睡眠均好。八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秦归五钱,茅术三钱,泡参八钱,桂枝尖五钱,补骨脂六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二两。方解:用参芪内外相合,用补骨脂脾肾相交,与辛温之药措成一法,使阴阳气血处处达到无微不至炖肉方:天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泡参一两,秦归八钱,生黄芪一两,苡仁一两,核桃米三两,老姜二两,韭菜二十根。(炖肉服)方解:再用柔以养筋,肉以滋润,用核桃、苡仁通肺达脾,与肾精相合,与肉食炖服,是润筋润骨,充肤热肉,使内外安和之旨也。示例三:王献民医案本示例三呢,为大家介绍一则王献民老师治疗雷诺氏病的医案。这个病人是十余年的雷诺氏病,西医治疗没什么好办法。雷诺氏病的危害很大,多发生于女性,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不同时期雷诺氏病的特征有哪些呢?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苍白期。也就是初期。病人受到寒冷刺激之后,指(趾)端皮肤苍白,此一变化呈过程性发展,即首先是自指(趾)端开始,而后向指根部及以上部位发展,一般不会超过手腕。皮肤苍白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再逐渐累及其他手指,有的几乎可以累及所有手指,由于大拇指血液循环较丰富,所以只在病情较重时才会累及。第二阶段是青紫期。也就是苍白期出现几分钟后,细小动脉痉挛自行解除,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阻碍血液流动,此时静脉丛和毛细血管出现缺氧性麻痹,血流缓慢或淤滞,致使血中氧含量减少,于是出现皮肤苍白后的青紫现象,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第三阶段是潮红期。也就是青紫的指(趾)得到温暖之后,寒冷刺激解除,可使血管痉挛缓解或消失,此时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反应性充血,使皮肤出现潮红现象。此时局部温度增高,可有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下面,我们看看王献民老师的诊断和治疗:赵某某&(女 & 54岁)初诊:脉沉、细、弱、无力;舌淡暗红,苔水滑白腻;患雷诺氏病十余年,治疗效果欠佳;也服用过扶阳药物,效果不显著;手指脚趾头青紫,热水浴后缓,冬重夏轻,左小指已有溃烂,夜间时痛如针刺,体瘦。处方:桂枝尖30,当归头(秦归首)50,赤芍30,细辛15,通草15,大枣25,炙甘草15,干姜45,乳香15,没药15,炒杜仲30,川芎30,三七15(另炖),炙黄芪50,天仙子3(微循环),新会陈皮15。十五付。火神门辨析:首先呢,王老师将这位病人辨证为当归四逆汤证,所以处方用药是当归四逆汤的化裁。王老师用的是当归四逆汤的伤寒原方,也就是桂枝法结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加减。当归四逆的伤寒原方是:桂枝尖、当归、赤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干姜。王老师在本方基础上加:炒杜仲配川芎,主要作用是疏通微循环和毛细血管。乳香,主要作用是消肿行气、止痛生肌,痈肿疮疡正当其用。没药的作用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同样可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天仙子可以加强微循环,对痈肿,恶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西医改善微循环的6542注射液,用的就是天仙子的药用成份。用黄芪补气,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三七补气,一切血分的病,必用三七。新会陈皮醒胃走表,与卢太师用的茴香配五甲皮作用基本相同。这个医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辨证的重要性。只要辨证准确,你用扶阳医学的温化引通之法也好,用伤寒原方的加减化裁也好,都能解决问题,大家可以对比学习。现在我们看二诊处方。二诊:服上方诸症有减,手足指青紫未作,暗痛无;溃烂处已愈结痂;脉沉细缓滑,而紧滞稍弦;舌淡苔薄白腻,中有裂纹。处方:上安桂(后下)25,当归头(秦归首)50,赤芍30,细辛15,通草15,大枣25,干姜45,龟板?(烊化)25,鹿角胶(烊化)25,炒杜仲30,川芎30,白芥子15,天仙子3,炙黄芪75,新会陈皮15,乳香15,没药15。20付。火神门辨析:二诊在初诊的基础上加入龟板胶和鹿角胶,补阴血,其他未变。示例四:闫文静医案赵某某 (女 & 23岁)初诊:每年手冻疮甚,从十岁开始,那一年冬天走亲戚,坐着三轮车抱着弟弟,手没有保暖,一直在外面冻着,回家后手都冻僵了。从那之后,每年到冬天就复发冻疮,一直到次年天气变得很暖了,冻疮才有好转。手背胖胀,裂着口,甚是痛苦。嗜食生冷,大便可,整体脉沉滞紧,舌淡苔白。拟四逆汤加当归四逆,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处方:制附片60,干姜30,炙甘草15,桂枝15,炒白术20,茯苓20,细辛10,麻黄10,砂仁10,茴香15,潞党参20,陈皮15,高良姜15,当归15,吴茱萸10,白芍15,通草10。五付。反应:五付后大有好转,效不更方,续服五剂,现在一直很好。火神门辨析:这则医案的特点是,以伤寒原方(当归四逆汤)与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进行了结合运用。也就是说,辨证之后,把当归四逆汤的伤寒原方当成一个药,完整地放进了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之中,效果也出奇地好。在本处方中,桂枝、当归、白芍、细辛、通草、加干姜、吴茱萸、潞党参、附子,属于桂林古本《伤寒论》原方当归四逆汤的基本结构。桂本《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证,在厥阴篇的第十一卷第七十二条中说:“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所以,闫文静老师的这个当归四逆法,首先运用了桂本伤寒的结构。此基础上,闫老师又把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运用其中。附片、桂枝、白术、茯苓、茴香、陈皮、炙甘草、姜,形成了扶阳医学的附桂法结构。示例五:白癜风案李某某&(女 &23岁)初诊:白癜风(腰背及前胸);食可、口干、大便可、睡眠好、腹胀、肾弱、心弱、肝紧、整体脉细弱。这个辨证点就是脉细欲绝,基本上把不到脉。十六诊(日):四肢冻疮、食可、大便可。处方:制附片60,干姜45,炙甘草10,桂枝30,细辛10,当归15,川芎10,生姜50,白芍20,大枣10枚,吴茱萸10,通草10。反应:四肢冻疮痊愈、白癜风也好了,治疗过程中用火针针了几次。火神门辨析:这个处方是第16诊,同样运用了扶阳立法与当归四逆汤的结合。前面一诊到十五诊基本上都是按脉处方,也就是有外邪祛外邪,没外邪就建中理中,用的基本上是扶阳医学的桂枝法和桂附法,我就不把处方发群里了。从第16诊开始,本病案就开始运用当归四逆法的立法处方了。制附片、炙甘草、姜,是标准的四逆汤;桂枝、当归、白芍、大枣、细辛、通草,是标准的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加上桂枝法结构的当归四逆汤,就形成了扶阳医学的附桂法结构。按语:通过学习上面五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治疗同一大类的病,在临床上运用伤寒原方加减也好,或者运用扶阳立法与伤寒原方进行组合运用也好,或者运用卢太师经过改造的温化引通之法也好,都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我要选择卢太师的医案、选择王老师的医案、选择闫老师的医案,将三位老师的医案进行对比讲解呢?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想学好扶阳医学,就必须要学好《伤寒论》。因为,卢太师的很多立法都来自于伤寒,很多伤寒论的精髓、经典的精髓,都被抽出来放进了扶阳医学的立法处方里。如果对《伤寒论》不熟悉,你就看不出卢太师的温化引通之法来自于伤寒的当归四逆汤。而当你一旦明白了温化引通之法就是当归四逆综合法的时候,那么《伤寒论》中所有当归四逆的适应证,你都可以放在温化引通之法的框架下去处理了。而当你把《卢氏临证实验录》运用温化引通之法的全部医案和处方归纳到一起,并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之后,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立法可以治疗这么多病。这,就是我学习扶阳医学的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和总结出来的。所以,通过这样的学习呢,火神门团队把《卢氏临证实验录》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的版本以立法为纲目,以法统病,以病统方。全书按立法、组成、功用、法解、主治、加减、疗效、医案等八项内容进行排列。比如,我们把属于当归四逆综合法的全部病案全部归纳到了一起;把属于太少综合法的虚劳病案也全部归纳到一起。还有真武汤法、硃茯神法、白芷法,广紫菀法,麻黄附子细辛法,等等病案都归纳到了一起,然后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以法统病、系统讲解、条分缕析,井然有序。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归四逆综合法能够治疗的第二类病:血管扯痛、四肢痛或全身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大腿骨坏死。后续讨论:
专题导读:&&&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丸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