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个银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没有最低起投限制的

观理财万象 察事件真相
  【编者按】一年下来,当你美滋滋的拿着合同,去银行兑现收益的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有时这种理财产品别说收益10%,亏都亏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亏了50%以上。傻了眼的你,只能找银行要求赔偿,但银行总能找到自己的说法。
  有消息称有客户通过银行购买的宣称收益率高达11%的投资产品在到期后不仅没有获利,上亿元的投资反而血本无归。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对该事件立案侦查,涉案的通商国银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已经被拘留。【】
理财观察【当事人】被开除员工向银监会举报
华夏银行12月2日宣布,因违规私下参与推介北京中鼎系列理财产品,该行员工濮婷婷已被经侦立案。她本人已被拘留。
濮婷婷此前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高级理财经理。她参与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上月被华夏开除。据濮婷婷的家人称,在聘请律师的同时,已向银监会正式递交举报。
对华夏银行“违规私下参与推介该入伙计划”的说法及此后的行为,濮婷婷的丈夫许先生认为此事不公:“总行和分行层面不知道,也许说得过去。支行行长不同意,濮婷婷敢卖吗?产品销售期半年,不是趁行长出差时偷偷卖的。如果这不是支行行为,至少也是集体行为。”
理财观察【微博爆料】人群集会喊“华夏银行骗钱”
有一位名叫“虫子-PANDA”网友在微博中爆料说,“华夏银行门口一群人,喊华夏银行骗钱”,虫子还在微博后面配了图,显示出一群人聚集在华夏银行门口,看上去是出了事。
据媒体报道,这群消费者之所以聚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口,是因为他们从这家银行的理财经理手上,购买了一款名叫“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达到12%以上,但是一年过去了,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却不尽如人意,根本无法到期兑付。
理财观察【各执一词】银行与投资者说法不一
对于此事,投资人和银行各执一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及时发布微博表示:“近日,有投资者到我行嘉定支行要求兑付‘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
对于银行的说法,投资人也提出了质疑:当时是在华夏银行的贵宾室里购买的理财产品,且由银行员工推荐并提供的“一条龙”购买服务。此外,根据相关投资人提供的资料显示,华夏银行的员工在聊天记录中表示是“”的产品。
理财观察【三大疑点】私卖、贵宾室、监管
网友“揭幕者”提出质疑:“华夏银行说这并非华夏银行产品,是理财经理私卖别家的信托产品,可见华夏银行对理财经理的管理多混乱。”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目前银行对内部一线员工的管理只注重考核业绩,而忽略对员工行为合规性的检查。
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客户在银行贵宾室签了与该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的合同,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并且在该银行员工的陪同下,多人通过该银行柜台将大量款项转到同一账户,经办的柜员为什么不遵循可疑交易监控的工作原则立即向领导汇报?
监管当局为什么也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对私募基金的宣传和发售过程进行管理,在银行购买一个低收益的普通理财产品都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购买私募基金的人难道就不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吗?
理财观察【媒体观察】高额回报与热情推销背后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这款产品确实不是我行发行的,也不是我行代理销售的。所有我行发行的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的第三方产品,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查和批准。该款产品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该计划各当事方中没有华夏银行,华夏银行亦从未与该公司签订任何协议。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我们已经从微博上看见了这个帖子,内部调阅了相关记录,当天这位客服代表在投资人的一再追问下,凭印象回答是“我行代销的”。客服代表立即意识到该表态未经核查,反复建议投资人向当地分行确认。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据了解,该“入伙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是通商国银资产管理公司,去年该公司通过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上海分公司员工张某向社会公众宣传、推荐、销售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该入伙计划分为四个有限合伙入伙计划,包括中鼎财富一号、中鼎财富二号、中鼎迅捷和中鼎财富通航,投资用于河南某典当行和汽车销售公司等项目。因该“入伙计划”涉嫌违法,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更多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我们理解投资人的情绪,与投资人一直保持着沟通。上海分行多次与投资人代表进行了正面的交流,认真倾听了投资人的诉求,也向投资人传达了我行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次事件中,我行前员工濮某牵涉其中,违规私下参与推介该“入伙计划”,公安部门已经立案。我们全力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协助资金追偿。同时,我行已对该支行这一事件进行专门调查,如果一旦查到有违规行为,也会严肃处理。这次的事件,不但投资人受伤害,也损伤了银行的声誉,我们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相应工作。
理财观察【专家观点】或掀银行营销岗整顿风暴
这个产品很可能是私募基金,并有涉嫌非法集资,该私募基金肯定不是银行的产品,银行也不可能代销这么不靠谱的项目,作为金融机构、一家上市公司,银行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期的华夏银行理财产品事件,无疑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关注的大事。投资者上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监管层震怒,各家机构严查产品风险,这件事件如何收场,无疑会对中国未来的投资市场游戏规则产生影响。
需审视销售管理制度,完善销售流程和风险管控,严格要求职员,树立职业道德标准,将维护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策划制作:金融界理财部
联系电话:
眼下,电子银行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手机银行的普及更是方便了消费者。然而,手机银行的弊端有时也让消费者很无奈...
近年来,服务水准薄弱,收费强悍,这是银行的现状,对此消费者诟病不少,而建议银行晚两小时关门...
近年来炒房人越来越少,另一样东西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那便是“炒金炒银”。对不少市民来说还真是一个新鲜玩意儿...
Copyright & 2012 JRJ.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京公网安备蜂投网:银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吗?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蜂投网:银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吗?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蜂投理财百家号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是存款本质来说上是一款投资产品,它具有明确的投资方向与它所对应的风险。就算最小风险级别的R1谨慎型产品,它的风险也只是小,而不是零风险,投资的时候须谨慎。但是有一些投资朋友就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下面就跟着蜂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投资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关系,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不要一味的追求收益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哪些系统性的风险,在投资之前都要了解清楚。这里说的系统性风险是指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具有的,并不包括那些骗投资人去购买保险和制造假理财产品的个别现象。投资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包括:第一:政策的风险。理财产品都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来设计的,当国家宏观政策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相关的法规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也有可能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降低甚至本金的损失。第二:管理的风险。理财产品管理人的经验、能力、技能等因素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是亏损本金还是获得回报与管理人有着很大的联系;另外,管理人故意违背协议或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资金损失。 第三:延期的风险。理财产品因客观原因导致暂停交易或暂时无法变现,会造成理财产品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理财期限会相应的延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蜂投理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理财知识,分享最新的理财案例和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投资理财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