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挺早的只记得加拿大留学生电视剧日子不好过,被老师诱奸了

赌书消得泼茶香赌书消得泼茶香一个介绍、推荐优秀书籍的专栏。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为什么我们的人生目标就只剩下了“跨越阶层”?&,&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code lang=\&text\&\u003E凡伯伦的《有闲阶级论》写于1899年,这是一本经济学领域开山著作,这本书很讨人喜欢,因为写的又专业又业余。年代久远,加上作者的一根筋,很多地方需要辩证地去阅读。本书关于闲人的荣誉分析是极亮眼的地方。\n\n有钱人究竟是用怎样的思维方式生活的,他们的存在又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u003C\u002Fcode\u003E\u003Cimg src=\&v2-cfa0dd3db619de75d68c3.pn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44\&\u003E\u003Cp\u003E在历史的最开始,牛逼人士证明自己牛逼的办法是证明自己\u003Cstrong\u003E“很闲”\u003C\u002Fstrong\u003E就可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个“很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绝不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从事贵族特定活动——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比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时候经常打仗狩猎,可以展示男子的英勇,所以生产劳动是受到鄙视的。建立战功,卓越的成绩都是赢得尊敬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为了证明自己很闲,他们浪费了很多精力与时间。表现在贵族繁重的礼节上,他们所用的各种东西也要尽力雕饰,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使用方便,因为只有搞得很麻烦,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很闲,也让他们自己感觉:我真的好闲,我好高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来看两张图:\u003Cimg src=\&v2-8bb0a81c8f1ecdc0b55141.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5\&\u003E\u003Cimg src=\&v2-922dc69bb0dada7a726d.pn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362\&\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服装对比不难发现,《悲惨世界》的两位女主角的身份谁更高贵一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看花纹?看底料?但这都是次要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世界上本没有平庸之人,有了厉害的人,也便有了平庸之人。世界上可能本没有高贵衣服的准则,但只要和工装设计准则相反就可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高贵的服装设计一定要恪守的原则就是\u003Cstrong\u003E反劳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只有复杂,穿上便几乎动弹不得,穿衣的人便能凭借服装来制造她无法从事粗鄙劳动的形象。 中国大家闺秀裹脚大概也是类似的动机——小脚美就美在一旦是小脚便不可能下地,男人炫耀一个有小脚的老婆,便等于在说自己是高贵的有闲阶级。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随着社会的变迁,以金钱为纽带的交往越来越多,财富成了证明自己很有能力、很牛逼的另一个尺度,而且慢慢地打仗少了,宗教崇拜也不狂热了,商业文化私有制的健全,仅仅有钱本身也含有荣誉性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如何证明自己很有钱呢?只有在人面前尽量消费——炫耀式的消费。所以有钱人一改往日的形象——故意装的很闲而使自己陷入赤贫,他们也可以很忙,“有闲”不再是他们标榜自己的方式,现代社会信奉的是消费主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炫耀式消费和炫耀式装闲一样,都造成了很严重的金钱浪费,但的确成为了上层阶级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在本阶层内被普遍接受的礼仪,比如红白喜事中具体的规格决定,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u003Cimg src=\&v2-be396e286aaf45b79ca2.png\& data-rawwidth=\&343\& data-rawheight=\&44\&\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有这么一句话:\u003Cstrong\u003E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有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有自行觉悟之阶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这是很好理解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吃苦耐劳把自己的家产分给穷人,但一个阶级绝不会这样,像人有属性,阶级也有自己的属性。阶级无道德,也无法去指摘。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上层阶级往往相对保守,反对改革,似乎是只有这样,他们的既得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但恐怕又不止于此。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任何社会上认定的正派、光荣的生活方式,大体上是由社会最高阶层决定的\u003C\u002Fstrong\u003E,而绝不是下层阶级,即便上层社会可能存在严重的雕饰、浮夸。这也几乎是消费社会的必然——金钱、消费能力几乎成为一个人本领的唯一证明时,自然是有钱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了被模仿的对象。\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所以,高阶层的习惯、礼仪几乎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而每个人所谓的奋斗,想要到达的目标都是高自己一个等级的礼仪标准、习惯,穷人羡慕小康,小康羡慕中产,中产羡慕精英。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凡伯伦提到一个社会成员\u003Cstrong\u003E直率度\u003C\u002Fstrong\u003E的概念,即一个成员所拥有的荫蔽地带的大小。在消费社会里,面对同样的金钱压力,有闲阶级可以躲避到隐蔽地带中去,而不是遭受压力的直接洗礼而改变本阶层的习惯、礼仪,进而保留本阶级礼仪习惯,所以这个阶层注定保守,而革新的观念就显得粗鄙。\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很可能没有任何人想要反对这个由高层阶级圈养出的文化礼仪,低层次的人之所以要革新,仅仅在于他们缺少隐蔽带,迫于生活压力而寻求革新,他们也很可能接受现存文化、现存制度。在这种文化里,\u003Cstrong\u003E很多人看到了制度给有闲阶层带来的巨大优越性,跨越阶层自然成为了人生奋斗目标。并不是要反抗存在种种制度设计缺陷和不公的制度,而只是寻找一条独自的龙门之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保守的高层文化通过说服、示范而深远地影响着社会,加剧着制度失调的作用。他们对改革的反对只是出于对全社会都会接受的文化本能地庇护。制度的有机性意味着任何革新都可能是颠覆性的,一个革新后的礼仪对他们而言简直接近于“异文化”,而现存文化直接给他们这些人带来了最多的荣誉感。\u003Cimg src=\&v2-6a3cb2781f4cab94d27122.pn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51\&\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仅仅就存在严重浪费这一点,从一个超脱的角度去看,我们便不能认为高层文化是最“文明”的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手工制品为什么能博得高雅人士的垂青呢,即便机器制造可能产出更好的质量?吹嘘手工制品,在于手工制品暗含着更多的人力征隶,意味着使用者更多的荣誉,机器生产却无差别地面对所有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代代的由高层中流传出的文化礼仪在全社会中文化将类似的现象都美化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高贵”人最初通过“有闲”证明自己,在早期那其实意味着性格中更多的竞争性、掠夺性,不从事生产活动,便注定要去侵占。\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最明显的是欧洲人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是对殖民地血腥地屠杀,完全的野蛮,但完成资本积累后,他们迅速建立了更发达的“文明”,所以“文明”究竟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些落后的殖民地人民则被归入“蛮”,难道不是这些人更爱好和平,更多地开展开化后的合作,而不是竞争,这不是更进化的标志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任何社会上站到顶端的人,绝不是绵羊式的人物,而是食肉动物,在有时候是精神相对高贵的豹子,靠真正的力量去称霸草原;世道混乱的时候则变成冷血而奸诈的狐媚豺狼,贻害无穷。\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现代的制度文明下,毫不遮掩的掠夺,被精明、狡狯和诈伪替代,这些食肉动物多少是有些合法地在森林中穿行,但仍然要吃点肉,这在绵羊看来还是有点残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阶级和贫富差距问题、全球问题的进退,很像人性和兽性的较量,是人性占了上风:真正以“文明”的原则而进行合作,消除阻碍个人身份正常流动的障碍。还是兽性占了上风:像野兽狩猎时的那样竞争和排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竞争性强的人显然是比安稳的人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所以也没有义务共享自己获得的资源,这是无关道德的,只是简单的弱肉强食,吃草的应该也没啥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可如果很多食肉动物已经严重退化了,只是他们有幸居住在食肉城堡里,依靠牢固的制度运转,征聘了城堡外的绵羊和食肉动物源源不断地继续给他们供应肉食,那城堡外只能吃草的食肉者便要愤懑无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读书公众号一晌贪欢(id:pereader),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0:49: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29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8:49:2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02b6ad013b6435f6eea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292},&&:{&title&:&这部豆瓣9.7的公开课,其实该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台湾诗人杨牧有首长诗叫《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p\u003E写在一封缜密工整的信上,从\u003Cbr\u003E外县市一小镇寄出,署了\u003Cbr\u003E真实姓名和身分证号码\u003Cbr\u003E年龄(窗外在下雨,点滴芭蕉叶\u003Cbr\u003E和围墙上的碎玻璃),籍贯,职业\u003Cbr\u003E(院子里堆积许多枯树枝\u003Cbr\u003E一只黑鸟在扑翅)。他显然历经\u003Cbr\u003E苦思不得答案,关于这么重要的\u003Cbr\u003E一个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关于公理和正义的问题,一代代人不停地进行着思索,因为永远没有一个已经稳定成形的标准放在那里,可以被我们拿过来衡量一切事情。\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就在几天前,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区域,后台有人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我自然表示滋持,想必你也是这样。\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为什么要支持,一位牧师关于追杀共产党的话,总是被反复引用。\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尽管很多人不是同性恋,\u003Cb\u003E从长远的角度看,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最终会符合多数人的利益。\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不消说,也会有人反对,他们为什么反对,简单地想,应和保守而狭隘的观念有关。\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更深地想,尊重同性恋,和支持同性恋婚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尊重同性恋涉及个人自由,支持同性恋婚姻却涉及到社会契约。\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婚姻制度,是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婚姻的目的并不等于繁衍后代,因为老年人在晚年也还可以领证步入婚姻殿堂,它更像是对一种双方结合的尊重和认可,结合的形式将符合某种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目的。婚姻,是夫妻两个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及与之伴随的长期性各方面的承诺,社会认为这种结合值得尊敬。\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支持同性恋婚姻意味着这部分人除非看法偏颇——婚姻等于繁衍的责任,和封建独大观念残留——不尊重个人自由,便是认为同性恋的结合不应得到和普通婚姻同等的社会赞誉。\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所以支持同性婚姻,其实可以有更加坚定的理由,一种基于公正而不是简单的为了政治正确而支持——同性婚姻没有和婚姻制度的期望相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现成的东西就是公正的吗?现有的婚姻制度和它的期望一定是公正的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有一个很有名的公开课——《公正》,从先贤的政治著作中探讨究竟何为公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571a9ce897ca1f67d2e4aff.png\& data-rawwidth=\&778\& data-rawheight=\&432\&\u003E据称它的公正课是哈佛新生中最受欢迎的课程,学生们没有什么作业,但他们自己也会意识到课程的价值,而不像很多课上的平平无奇的老师只能用点名挂科来吸引学生的零星注意。他们在课下需要阅读公正课中会介绍到的政治著作,思考,课堂上更多的是各种观点的碰撞。事实证明,只有碰撞,才能知道身边那些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人有着怎样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637a776b9dcaec4a1eecfbc.pn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208\&\u003E课程一开始,桑德尔就让学生思考一系列“难题”,如电车难题,把一个胖子从桥上推下去,可以阻止脱轨的电车撞向四五个人的话,这个胖子应该被推下去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正课上大致讲了三种考量公正的标准,第一种是边沁代表的功利主义,认为利益可以像数字一样累积,追求社会最大利益就可以了,\u003Cb\u003E那么就该把胖子推下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功利主义涉及到非常口头层面的复杂推理,推了胖子救了几条命,似乎是做到了功利最大化,但也可以说对胖子的伤害对社会民众造成的恐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总之,满是算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a1d22a32ecf896d975b600ec3f315d8.pn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306\&\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穆勒发展了边沁的思想,认为快乐有质量的差别,在《论自由》中他提出了个人自由的重要原则:\u003Cb\u003E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到他人的那一部分,才必须对社会负责,政府应该尽力保障个人自由\u003C\u002Fb\u003E。这是取得公正的第二条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可是这样以来,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吃掉对方,法律似乎也不该干涉;富人取得的高额合法收入,也不应该被政府拿走一部分做社会再分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样并不利于社会更大的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细论,这牵扯到社会。基于协议的吃人,也会造成社会恐慌;那些取得巨额财富的人, 更不该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u003Cb\u003E一个人在世间的成就和他们所应得的并不完全相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8cf925e773d81a31e1c2.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118\&\u003E\u003Cp\u003E像我写篇文章,一共赞赏2块钱,别人耍猴挣2块5,这说明耍猴应该多得这5毛钱吗?不一定,而是这个社会可能欣赏耍猴多于欣赏破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拿巨额财产的人拥有的是这个社会大环境看重的才能,这样对拥有其他才能的人,必然有亏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康德同志革新了关于自由的定义,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可不是自由,你喜欢吃面条去吃面条,更像是被屈服,屈服自己无法选择的口味。所以基于个人欲望的行动都是不自由的,康德还倒腾出了一个长长的线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吃饭?为了学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学习?为了好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好工作?为了挣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即你所做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这个行为的直接结果,那就是不自由的,自由是自律,自己定一个原则,基于理性的原则,遵守它才是自由,做一件事要是为了它本身的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因为只有这样,人才不会被当做一个手段,作为人的尊严才能得到维护。功利主义利用人去达成一个总目标是不对的,人的行为道德性,意味着其本身就应该具有善,包含善的动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考虑结果,而看原则,只有确保每个行为本身的道德,整个社会的普遍道德才能实现。胖子不能被当作一个手段推下去,是为了每个人过桥不必提心吊胆。\u003Cimg src=\&v2-fefebc38a942a86.pn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71\&\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思想家罗尔斯则提出“无知之幕”这个纯理性的思考方式,假设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性格、偏好,这样来制定一个社会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尽量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规则,而不是说一个高度压榨的社会——很像分食物的人最后一个选来确保公平的寓言。\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政治的动物,结果放到更不重要的位置,而是让人融入参与到政治体中来培育独属于人的本性,培养公共善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他们开辟了通向公正的第三条路,不像功利主义的算计,不像个人自由中的无道德,而是努力培养公共德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桑德尔这样来说明这其中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目前我们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n \n000亿美元。然而它包括空气污染和香烟广告,包括清理高速公路车祸的救护费用。它包括我们用来锁门窗和那些关押撬锁罪犯的监狱的专用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以及他们的教育质量或他们玩耍的乐趣;它也不包含诗歌之美和我们婚姻的力量、公共争论的智慧以及公共官员的正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它能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因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骄傲。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像他的课堂一样,桑德尔并不给出答案,而是让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公民去思考,去思考一个更好的公正,他只是说自己偏向第三种走向公正的方式。现成的结论并不如对社会公正的思考的这个过程重要。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这方面不该是完全空白的,甚至是有点恐怖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方式里,我们多少可以找到一些应对社会争议问题的更妥当的评价角度,是仅仅考虑到宏大的国家叙事而碾压个体的命运?还是无限地尊重个人自由,走向所谓的现代?\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比如,挑动战争的国家后代,要不要为父辈向受害国道歉,自由的观点会认为他们不该受到这种道歉压力的逼迫,这是完全私人的问题;功利的观点会算计如果道歉后国际贸易的收益如果多于去道歉带来的不痛快,那就可以道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但这都是没有太多道德考量的。\u003Cimg src=\&v2-932b4803fce80fa16aebdc.pn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313\&\u003E\u003Cp\u003E一个趋向第三条道路的观点会认为,即便这些后代按理和挑动战争毫无关联,但他们如果道歉也确实可以起到抚慰受害者人心的效果,可以为和平鼓舞,培养更团结的世界公民,孕育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读书公众号一晌贪欢(ID:pereader),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2:32:5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likeCount&:9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32:5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71a9ce897ca1f67d2e4af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likesCount&:95},&&:{&title&:&好多年前,我问,福贵为什么不自杀?&,&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p\u003E高三的时候,全班能找到课外书的地方,估计只有我和几个喜欢充大神的雄踞着班级角落的装逼青年了。一天晚自习,大大咧咧的丹姐也光临敝角,吼道:“给我找本课外书!”毫无疑问,她又开始质疑学习的意义了,上一次我给她找了一本《高考零分作文》,但这次搬出几本书她均看不上眼,这时候前方的小秦同志拿出一本“黑皮书”:“你看这个不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是啥?”我一见黑皮书,也是虎躯一震,便和小秦几人联合向她打起硬广来:“这本书好得很”、“一会就能读完”……丹姐于是把小秦同志赶一边去,看起黑皮书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读书的人都是好看的,丹姐虽自带浪荡不羁之气,但那个晚上,她安静地翻完了黑皮书,貌似还抹了抹泪,这般情景是决计不多见的。之后她对小秦同志也显出尊敬之意来,双手捧上奉还,道了道:“苦啊。”随即扬长而去,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余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本“黑皮书”便是余华的《活着》。\u003Cimg src=\&v2-aa194bb642d09dae92283df.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411\&\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的确是我所见最“亲民”的文本,或许没有之一,不止有一人向我说过,让我推荐书,很多书读不下去,但能读下像《活着》那样的,甚至还可能读出眼泪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我对于《活着》最初的印象竟是2005的电视剧《福贵》,那年我还上着小学四年级,却近乎清晰地记着很多画面:有庆上学走的河堤,逞强的母亲,和美丽的凤霞。而演福贵的陈创,在之后扮演哮天犬等等角色,我的父母叫不出他的名字,只说这个人是福贵演的;在上小学的路上,我甚至听到两个同龄小姑娘也在讨论这部电视剧,她们无限地哀婉着凤霞:为什么她不会说话,他要是会说话云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福贵更像是父辈的隐秘之心\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感觉福贵很像文弱书生。\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从他背了三担子铜币还清了了债务那时起,他便几乎为余生做了彻底的反省,他对这个家是有亏欠的的,在这之后福贵一直是太好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他常常心酸。因为他的一家都太善良,像是有庆凤霞,这是任何类型故事中都会令人心疼的角色设定:懂事善良,甚至像凤霞这样不会为自己说话,但又经受最多的委屈,最后被生活无情地粉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福贵总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妻儿老小受苦,我想这是一种极为隐秘的描写,这种对乡土人对亲人的悲悯情怀的描写是很少见得到。但它的确存在,存在于我们不善言论的父辈内心深处,存在民族的深处。这种感情更像是是悲悯,同情更像是强者对弱者的感情,但悲悯像是弱者,或者说强者面对他完全无法招架的巨大灾难前,才有的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福贵一家从钟鸣鼎食到茅草屋,福贵觉得家珍凤霞他们应该有更好的生活,但他完全解救不了他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悲悯,是我们整个民族固有的但会被磨掉的感情,“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我们有太多的苦难,希冀着美好的生活,但又太无能为力,只被苦磨到麻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凤霞人漂亮,懂事,但因为不会说话,找不到人家的。后来有人介绍一个很能挣钱的搬运工,福贵开始不信,但一说是偏头,他就信了,赶紧对那人说:“你快让他来看看凤霞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段描写,荒诞却真实,令人难过却又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与其总觉得凤霞应该被多好的小伙子娶走,最后都不如找一个二喜这样真正给她幸福的人,这是对生活的妥协,也是和它抗争才有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会说话的凤霞,不就是默默承受着苦难,却不忘与生活抗争的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一个个人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勾连起来的历史,并不是故事的主角\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电影《活着》的待遇,多少和历史事件有关,或者说,主人公太惨,把红日头衬的都有点灰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想《活着》本不在于揭露历史,也许文学作品有更大的野心,历史里的故事可以让一部作品在王朝灭绝多年后依然流传。《活着》故事的展现仅仅像是选择了这段历史,余华也选择了一种微妙的方式,使得展现的方式在这个国家不至于太过锋芒毕露——几次重大历史转折的受害者,都不是福贵本人,甚至福贵都还有侥幸逃脱的味道。打土豪分田地时,龙二替他当地主被枪毙了;文化大革命,春生被整死了……我们的视线放在福贵身上,这样对时代的控诉也就有了婉转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于像福贵这类的中国乡土小人物,其生存法则不如说是朴素,用小人物特有的劣根性和忍耐的品质,努力地一直活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农民群体,根植于土地,四季流转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时代更替,他们居庙堂之远,无力改变任何政治风气,忍耐地活着是他们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姿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然后被解放军救了,福贵想起跟着打仗,但想想家里还是算了,记着恩情,但就不报恩了。这可以说是劣根,但恐怕也真是缺乏家国情怀的乡土人最可能的选择。闹文革,城里人打打杀杀,那我就尽量躲一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福贵的整个故事,勾连了内战、大跃进、文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按说都是巨变,但如同福贵所说“只要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想,怎么做。”如此而已,历史事件像一茬茬闹各种灾害的庄稼,是天灾人祸,农民做的也只能是好好活下去,产多少收多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种朴素自然乃至无意散漫的生存方式。从战争回来的福贵看到赢走自己家产的龙二被当作地主枪毙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想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下可要好好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可要好好活了”\u003C\u002Fb\u003E,似乎生命本来是不值得,可以任意处置的,这当然和个人在洪流中总是渺小的有关,但好好活着更多的是一种向上的态度,它的来源可能很奇妙——生活本身并没有变好,但有了参照,有了一种类似上苍的冥冥相助,有了寄托,也就值得活。他们无法找到宗教和伦理上的应然,需要的也只是这种朴素的生命归属感。但究竟什么值得让他们活,四分之三水下的冰山他们看不到,那更像是一种模糊地带,无需去明示,四分之一的水上冰山的风景便能让他们感觉到大地的沉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活着,是一个中性词汇,是一种对状态的描述,人可以好好活着,也可以赖活着。被洪流裹挟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只要还愿意活下去,就会有闪烁出无穷的高贵品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福贵为什么不自杀?\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知道为什么,我最初接触《活着》的时候,总有这么一个问题:福贵为什么不自杀?理由便是他给所有的亲人送了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家乡里,村里总会有各种骗人的宣传队开进来,开讲座,参加讲座送小礼品,无聊透顶的讲座母亲去听了好几场,和她一样的人很多;她身体不好,却还总想找点活干干,直白而不加掩饰地说,想找个说话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是农村太常见的图景,压抑的生活、令人绝望的禁锢,让人无处释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但苦难不会,我们遇到苦难只会更努力的活下去;伤心也不会,只要生活还有一点寄托。或者说福贵的一生,是平静而无需去逃离的一生。“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在我们眼里,福贵只是苦命的幸存者,但在福贵自己眼里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福贵来说,他所经受的苦难,用生活里那一点点希望便能慢慢疏解,我们可以说这是可怜,但这点让人觉得可怜的幸福,真的是我们的活下去的根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又想起看《福贵》的童年,我才明白,对它念念不忘,其实是它真的给我带来了温暖,让我学会了同情,这是福贵也会感受到的温暖,这是他对世界的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吃过午饭,二喜他们用石灰粉起了墙,我家的土墙到了第二天石灰一干,变成白晃晃一片,像是城里的砖瓦房子。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后来过了好多年,村里别的姑娘出嫁时,他们还都会说凤霞出嫁时最气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心里可是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看着苦根一天一天大起来,我这个做外公的也一天比一天放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或许对朴素的中国人而言,为了亲人,带着亲人给的教诲和记忆,也足以让我们好好“活着”。\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好多好多如昨日的往事,真的像雪又像盐。\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读书公众号一晌贪欢(pereader)\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44:5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5,&likeCount&:45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44:5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4c8afed2f3b4f1e6efbcead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5,&likesCount&:456},&&:{&title&:&《内心引力》: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p\u003E有时候我会纳闷,为何连和我一起长大,家境几乎完全相同的孩子,也会慢慢走上一条条截然不同的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郝景芳的《生于一九八四》有一段话这样说:\u003Cstrong\u003E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造物主的浪漫,它甚至连一对双胞胎也要赋予两个相异的灵魂,好来拼凑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可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意志似乎都没能强大到将他们推出去的程度,他们困于厨房鱼案,慢慢多出了几分对不得不忍受生活的接纳,生活当然不是进行不下去,但也总会带着几分不甘,到人生的某个阶段平增出对生活的绮想;会有很多人知道你曾经有梦,但越长大,就有越少的人会提醒你追回自己的梦想。\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b65c4c0de425f1570ff98.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32\&\u003E6月10日在影院上映的纪录片《内心引力》,由MINI发起赞助拍摄,光跟拍了七个独立品牌创始人便长达两年之久。影片在去年便零星地见诸报端,一直到今日才与观众见面,想来其中也是一番漫长的遭折。但其纪录片的形式,并不爆款的题材,恐怕依然难逃“影院几日游”的命运。看到只有零星的两家影院排了一天的场,便早早地一个人观看了。它,很值得你走入影院,因为——它\u003Cstrong\u003E不太像一部纪录片,而更像一部电影;它不是鸡汤式地给你加油鼓劲,而是让你先试着去思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img src=\&v2-cc37ec34eef86c323c3755.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49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些观众所说的“设计感”太强,既可以看作它的缺点,但又何尝不是优点,《内心引力》一改粗糙的现实纪录片传统,它里面有影迷熟悉乃至感到惊艳的电影表现手法,去细微地表现出主人公某一刻的情绪;而那相当精致的画面,则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穿越在壮丽的原风景里,奔向勇气和未知,看到创造的美和纯粹,影片海报上也直接写着“纪实电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许是在生活中看到了太多迷茫的个体,太多力不从心与蜷缩,看到一个个毅然行走在自己划定的轨道上的人,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神清气爽。\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当他们在创业时,他们究竟想要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我对创业一类的词,是有点本能排斥的,毕竟说喜欢励志会显得很没有档次,很弱鸡,显然被我们听到的创业故事,都是已经成功的故事,主人公变得富足体面,这多少让人感到套路和乏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创业故事往往真的不是一个土鳖变成暴发户的二手自传,影片中的主人公,很多可能远没有一个循规蹈矩的店老板挣得钱多,从这七位独立品牌创始人身上,我看到的创业,有着鲜明“创”的姿态。\u003Cstrong\u003E他们要在千姿百态的市场环境中,开创出一种新颖的经营形式,提出崭新且可被传达的理念。仅就这点来说,即便是失败的创业也应该得到一些喝彩,他们至少提出了一种野心和对当下不足的克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a9ccc7f1.pn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284\&\u003E\u003Cp\u003E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是一位探险爱好者,可国内没有类似的文化节,为了把有着共同爱好的人相聚起来,去了解探险运动,经历探险体验后更好地思索生命的意义,带着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的Tina开始单枪匹马地着手创办中国班夫山地电影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澳洲女子可以独自发起本国的山地电影节,但在北京,各种审批和体制限制,让事情变得分外复杂和困难,但Tina没有放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Tina类似的还有张强,他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医生从业和患者就医模式,即如何克服医院公共体制里的弊端,让医生的收入和本领挂钩,医院只是平台,通过改变患者看病全凭运气、时间仓促的现状,来提升患者就医的安全感。为此他建立了医生集团,可依然遭到审批方面的挫折,医疗体制改革缓慢。\u003Cimg src=\&v2-fb40733f20dec29e32d49.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357\&\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都是单独地和落伍的体制对抗着,疲惫的Tina讲过一句话,大致是:\u003Cstrong\u003E很多时候只有一个人做事的时候,结果才会是纯粹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句话似乎点明了他们共有的特点——创业,归根结底是对这种问题的思考:如果面向大众的服务体系必然存在更多的整齐划一、低质和官僚,他们如何提供出更高质量、更多元、更私人、更纯粹的产品或者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这里面有对创造力的思考,对现实的关切,对自我的挑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现在,Tina的班夫山地电影节已经开到数个城市,张强的医生集团甚至影响了当地的公立医院体制的变动,这就是挑战的成果。现实的不美好,并不总是要我们去怨怼,我们可以做出影响和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大学毕业带着仅仅3500块作为启动资金的把文翰,到山林中寻找上等的食材,当他到一家农户收购干幼笋时,因为过分挑拣,老板警戒地不想卖给他了,理由是他不像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不会这样挑剔,还误以为他是新闻媒体的暗自调查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9cbb46daae636e064eebc9a74f57e91.pn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336\&\u003E\u003Cp\u003E把文翰大概是哭笑不得的,这仅仅是收购食材的理念:把最好的提供给顾客。而起了警戒心的老板恰恰说明了,一个传统的市场供应是没办法追求极致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即便看不到太多对抗,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私人理念发扬之后表现出的纯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6c9c46c078.png\& data-rawwidth=\&657\& data-rawheight=\&387\&\u003E\u003Cp\u003E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在这部影片中代表着一种什么精神呢?我想是对城市文化的真正尊重,对文化需求真正的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喜爱《雅典学院》的他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间“方所”,营造出古朴的石墙氛围,把电梯建造成方舟模样,启迪着到这里的人,真正地思考、辩论,去享用智慧,享用越来越罕见的思辨。\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用自己的手法雕刻出属于自己的时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塔可夫斯基认为《火车进站》出现的那个历史瞬间,人类便获得了另一种时间,因为那一刻人类拥有了电影,我们开始能从影像中感受到时光流动,所以他把拍电影比作“雕刻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卖了20年待雕刻时光咖啡的创始人庄崧冽,在用他的方式雕刻时光,并借此邂逅着雕刻时光的人,他来到西双版纳见与他合作的咖啡种植者张老大,而我从这位张老大身上体味到了真正的“雕刻时光”和“内心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ec.pn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439\&\u003E\u003Cp\u003E时光不仅可以用影像雕刻,也可以用一切养育出的东西去雕刻,比如张老大种植的一种咖啡豆。最初别人仅仅送了他几颗种子,他用三年时间在农户家的农田里栽种等咖啡挂果,然后移植到山上再等三年,用结下的果再次栽种,又等三年……为了利用到这种咖啡豆,前后历经长达十几年,可一场霜冻让这种雕刻毁于一旦。十几年了,并未变得富裕的他,依然开着那辆破旧的绿皮,说咖啡是他的梦,他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的父亲临走前送他一本《教父》,在庄崧冽面前,他有一种近乎天然的骄傲感,他不动声色地炫耀着如何独自建造了晾晒咖啡豆的流水设备,如何一株株养育了所有的咖啡,俨然成了一位真正的“教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彩云之南,张老大和妻子儿子站在山顶,看变幻的云彩,由衷地快乐着。是内心的引力,让他倾注了半生的精力到咖啡种植上,获得了常人无法理解,但却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这里,我似乎理解了“内心引力”,它甚至无关创业,影片中的创业只是一个恰当的载体,\u003Cstrong\u003E而是他们对一种被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的出逃,这种生活方式无法再填充起他们。至于逃向哪里?也许是财富、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内心真正的平静,一个人便会有一个标准,外人是无法体会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远赴树木茂盛的国外向一位设计师学习制造一种适合小孩子学习使用的课桌,这些课桌会被送到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学,他始终认为,好的设计,是谁都能领会到的,看到欢快地学生舒适地坐在新课桌上,一旁的吴永红满足地微笑。让更多人用上好的设计而获得的满足感,我甚至想,他的创业目的可以简单到如此纯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4b67fbe2c9e76617ccffd8a04ebac92.png\&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449\&\u003E\u003Cp\u003E而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在一开始被展示时,便几乎等同于被宣告“失败”了,他在一次沙龙上被主讲人介绍,说他为什么能在亏负的情况下依然能得到贷款,因为贷方认为他归根不是生意人,而更像是一个文人,这种贷款更像是对文人的一种尊重和照顾。他将书店和行将消失的古建筑融为一体,发誓自己建造的每个书店都不相同。他的创业理念,像是对古老文化的有力挽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部关于创业的电影,\u003Cstrong\u003E并不是市场上供应给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的刺激性的劣质汽水,鼓励你二话不说一头扎进去去创造人生的巅峰;它像是一杯经过时光浸泡过的咖啡,鼓励你先去品出生活的味道,探寻到内心的呼唤,然后勇敢地对当下安逸又平庸的生活有所舍弃,可以不再功利地只想着把工作当成挣钱,而是先想想你想要改变的世界,你内心始终未被填补的空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纯粹的东西,便不再需要对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让人感动的其实不止这些创业者,还包括这部电影本身,像我开头所说,“\u003Cstrong\u003E其纪录片的形式,并不爆款的题材,恐怕依然难逃‘影院几日游’的命运\u003C\u002Fstrong\u003E”。今天在我所在的城市,已经几乎找不到排片;上映4日,猫眼票房数据仅仅45万,这种票房成绩对于这样一部花费了数年跟踪拍摄的纪录片,恐怕离回本都相距甚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这种市场反应,片方不会一点都预料不到,所以我很好奇,影片的赞助——汽车品牌\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cecea6b3d\& data-hash=\&cecea6b3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cecea6b3d\&\u003E@MINI 中国\u003C\u002Fa\u003E ,为什么还要在自身定位之外,坚持拍这样一部无比小众的电影?在《内心引力》颇为漫长的拍摄过程中,导演甚至被赋予了完全独立的创作空间,这显然不是MINI为了卖车而安排的一项商业宣传任务。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cecea6b3d\& data-hash=\&cecea6b3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MINI 中国\& data-hovercard=\&p$b$cecea6b3d\&\u003E@MINI 中国\u003C\u002Fa\u003E 要不请你们自己来回答下拍这部电影想要干嘛?)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像这些有梦想的人一样,MINI这个小众品牌想做的,是给同样孤独的梦想者传递出一种精神——\u003Cstrong\u003E再渺小的个人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好的可能,即便这只能触动到很小的一部分个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片中有很多优美的航拍和公路镜头,一辆辆小MINI穿越着雾霭和密林,到达岔路和远方。他们像是被上帝瞥到的精灵,行走在既充满了未知又是自由的路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ffb7cf93eb.pn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505\&\u003E\u003Cp\u003E车驶进幽深林荫道的张强,像他面对的现实——一个漫长但终将有光明的远方;在茂密山林中搭乘着各种车辆的把文翰,用他的固执和坚守恪守着品牌形象;停在路口交错的田埂里的庄崧冽,继续用他的专注雕刻着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d8f85db06b114.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499\&\u003E\u003Cp\u003E影片的精神主旨是开放性的,我想已经颇有建树的七位创业者依然是一位位凡人,\u003Cstrong\u003E是平凡到和所创造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人,没有了不匹配所产生的错节的痛苦,创业之中的辛苦也好,喜悦也罢,都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展示,因为都是发自本心地去做的事,应当做的事,一切自然到如同被地心引力吸引入土的秋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fcae16c056338dcd960fe24.pn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501\&\u003E\u003Cp\u003E去看望父亲墓地的张强说,不想和父亲相聚时把自己的故事说的太苍白;如果你在恰当的年纪还有梦想,这部影片也许能给你一份恰到好处的勇气——让你的勇气不强大到敢于直面,那种似乎总是被别人界定为正常的一生;也不小到没有做任何一点尝试的气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重要的是是它会提醒你去思考,去尊重自己,去试着理解人生更丰富的意义,创造你的纯粹。\u003Cstrong\u003E对一个纯粹的东西而言,它的纯粹会自成一个评价体系,成全它独自的圆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趁着影片还未下映,走入影院跟着他们寻找你的内心引力吧。\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2:18:1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2,&likeCount&:7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18:1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e0407dadaa269c6c1de0fb0ffe6231f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2,&likesCount&:75},&&:{&title&:&《大时代》:人物几乎全死光的传奇港剧&,&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p\u003E这部让朋友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停地说“\u003Cb\u003E考验心理承受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暂停了好多次\u003C\u002Fb\u003E”,看完之后“\u003Cb\u003E有种空荡荡的感觉\u003C\u002Fb\u003E”的电视剧,看起来自然是部了不得的剧,在他看完之后,曾表示要写点关于它的东西,但隔了几天,他只好承认还是什么都没写。在豆瓣15个看过这部剧打出9.3分的友邻,仅有5位做出了文字评价,2位的评价都是“\u003Cb\u003E无话可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待自己也看完了这部剧,千头万绪,也是无从提起。就像少年走出故乡的少年在外漂泊尽了一生,回到故乡大概也是一句话也不想向别人解释自己——漫长的一生的喜怒哀乐,如果三言两语就能给别人解释清楚,才是对不起这一生。这部让人无法评价的《大时代》就像这位出走的少年,带着复杂到繁复的纠葛在观众面前走完,让想要发问的人也失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优秀电视剧常常有的特点:人物多而又不脸谱化,节奏极快,你不知道它究竟想表达哪一点,哪一点又都表现的可圈可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a7e94afbee0e6.pn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33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丁蟹父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时代》由韦家辉指导,作为无线92年的重头戏,汇聚了郑少秋、刘青云、周慧敏、蓝洁瑛等人,2年前它还在翡翠台重播,它的开头就石破天惊般,郑少秋扮演的父亲带着四个黑社会儿子跳楼自杀,而刘青云扮演的股票经理人大仇已报后,祭奠的却是整整一家人的遗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的整个故事听起来并不复杂:曾为故交的方进新和丁蟹两家,有着冒失冲动性格特征的丁蟹打死了方进新,潜逃台湾。和方进新相爱的罗惠玲一人抚养大了方进新的4个遗孤,而丁蟹的四个儿子则成为了黑社会。当丁蟹重新回到香港被方家报警再次入狱后,方家惨遭灭门,仅剩下的大儿子方展博最终通过股市报了大仇,但此刻所有的人几乎全死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仔细追溯里面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但就是造就了无法回头的大悲剧,每个人都是在他的角色定位里努力地活着,无奈因为性格、无法回头的路、代际间的纠葛,而越来越阴差阳错,共同被包裹进这桩没有出路的悲剧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d6a3a72c39ade3d7ac616a.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23\&\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部剧是由非常成功的角色推动的,剧中的关键人物丁蟹塑造的更是前无古人,几乎在所有影视作品中都找不到这种角色,可他却又如此真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极度自恋、偏执、冲动,永远活在自我的刻度里,完全无法理会他人的感受,犯下的所有过错都能会被自我合理化。他让前妻宁愿离开他去做妓女,害的朋友和他分道扬镳。连打死人他都听不得埋怨:不能都怪到我身上,别人死是解脱,我坐牢相当于受到了更多惩罚。和他短暂在一起的罗惠玲恐惧了他一生,当他失手打死方进新后,罗惠玲选择抚养方家的四个遗孤,丁蟹竟认为这是罗惠玲对他过失的变相赎罪,不管罗惠玲怎么解释,想要他死,他依然固执地认为:你只是自己在骗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丁蟹这种人物出现在金庸笔下应该是是大侠级的人物,郑少秋在之前出演的也一直是绝对正派的大侠,在这部剧里他依然有相关的特质:武功了得,几拳就能打死别人;一直都希望世界是道义分明的,他觉得自己一生对得起良心,是道义的化身,恩怨分明。可他的愚钝和偏执都让他无法看到事实的真相,然后用暴力来使一切归顺于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e0eea5e0bbab9a.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67\&\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丁蟹的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孝顺,给人的感觉简直是孝顺老爸是唯一的信仰,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丁蟹某些“优良”的品质,但正是这种有着偏执梦想的人,在自我合理神圣化的路上永不知反省,也成为所有人的噩梦,连自己的一生也被葬送大半,成为推动所有人死亡结局的最大动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我辩护心理学上很常见的自我服务偏见,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只是无关痛痒的小缺陷而已,丁蟹却将这种思维放大到了极致。所谓“大时代”并不是说时代多么伟大,而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毫无约束的资本伦理下的浊流丛生,正是在这种时代里,有了方进新和黑社会的猛烈对抗,也让丁蟹的缺陷性格无限放大,也让这种悲剧有了更多警世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伴随着丁蟹彻底打破的平衡,两家人都被迫卷入对立阵营,他们同样并不好说有绝对的好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edc91f0ae8e3.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21\&\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成为黑社会的丁家四兄弟,他们的老大丁孝蟹却出演的像一个悲情英雄。丁孝蟹警告弟弟永远不要动方家的人,他的悲情冷酷又不失体贴的一面让方家二女儿方婷忍不住倾心,跟随着动心的方婷我们又看的他也照顾着一对失去丈夫的母子长达数年,他向方婷无奈地承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b0df797cbb922fc0da20a0e86f366e5.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21\&\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父辈间无法化解的仇恨让方婷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出,丁孝蟹把方婷带到山上,说愿意抛下香港的一切,仍然被拒绝后,终于狠下心,也再没有回头路。当心爱的人被他下手处理,他留下最后的泪后,便愈发变得铁石心肠。 他们奶奶曾对方婷说:老大要照顾三个弟弟,自然哪里有饭吃往哪里去,小孩子哪里分得清黑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一旦进了黑道,就泥足深陷。这种人物,是让人恨不起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剧中的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佬龙成邦和周济生,在年老之后,一个是被子女遗弃的孤独又愤怒的老人,为年轻的风流和刻薄付出代价;一位则和妻子一样退出江湖,感恩最后仍得以安享晚年,但仍躲不过江湖的厮杀。到最后,他们也不过是恳求最平凡幸福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爆发战争,出现绝对的坏人,当然可以酿成悲剧,但整部剧选择让丁蟹的性格成为一切的肇始,展现更多的人性挣扎,几乎每个人的离去都让人唏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剧中的几条感情线,刻画的更是不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方进新从丁蟹那里解救出来的罗惠玲,自己用二十块钱买了一个戒指,请方进新给她戴上,方进新因为大战在即,犹豫了片刻,让她等他回来,可再回来时,他已被丁蟹打成重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玲姐这个不比方家孩子大多少的女孩就等着方进新从漫长的昏迷中醒过来,鼓励变得痴傻的方进新一点点想起往事;方进新死去,玲姐开着小巴养大方家的孩子,在一群中年同事大叔里自嘲自己已经成了老太婆;当觉得孩子不再需要她时,她望着那个熟悉的胡同独自搬出去;当方家被灭门,她开着那辆小巴撞向丁家四个儿子所乘的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c740d97bce004a713b7.pn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414\&\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监禁的她为了不再得罪丁蟹而让他放过展博,一次次强颜欢笑去见丁蟹,独自一人时痛苦的几近疯癫;为了夺回丁蟹夺去的戒指,她甚至抢到警察的枪暴打丁蟹,泡沫纷飞,如落雪一般,中枪的玲姐捡起那枚20元的戒指,戴上死在展博的怀里。(联想到演员蓝洁瑛的遭遇,更让人心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76ccf478fb1fa3891abb7f0.pn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333\&\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全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杭州姑娘阮梅,为了担心生病没人照顾,总是吃剩菜,年纪轻轻得了霍乱。被展博抱了一下,便为不懂她心思的方展博买了昂贵的鸡鸭鱼,方展博苦闷时放飞的满地飞机,把她一个个叠好装进一个土气的编织袋里要带回杭州;找到人间蒸发的方展博,把省吃俭用的五万元一下子交过去让他投到股票上。最后为了救方展博,她竟然像个大男子一样一下子揪住丁孝蟹的领子怒吼……她一直记得方展博要娶她的许诺,每一次都带着期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5fb528ab7d.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的贪污警察探长龙成邦德女儿龙纪文,开着豪车,鲍鱼海参,却也爱上了穷小子方展博。慢慢的我们知道这也是个太孤独的小孩儿,父亲一生娶了七八个老婆,生下23个孩子,却是一个个吸血鬼,龙成邦分了财产之后和子女断绝关系。多常见呀,世态炎凉的社会总有完全不在乎高堂的子女,可龙纪文却想要有个家,有个父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2b5eeb700caee6bffe3f8.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2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那个顽固的老父亲,而爱上方展博,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便是一直地跑来跑去,哭天喊地,为了方家一家的安危,她一次次像一条狗一样求父亲、周济生,然后再在方展博面前强颜欢笑。在适当的时候,又黯然退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d26f67c25b67e73cafac.pn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469\&\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在《大时代》之后,周慧敏的撮和下,刘青云和这位龙纪文的扮演者郭蔼明结为伉俪,这却乎是一个合乎《大时代》的结尾:他们是几乎仅剩的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上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会怎么样呢?她们为方展博做了太多,也都甘愿退出过,但爱,就是爱,谁都不愿意真正退出,却也无法共享;爱,还是爱,连方展博也不愿在两个重要的人里面做出选择,于是阮梅和龙纪文成为了红颜知己,浪迹天涯,七年之后,对着方展博合唱一曲《似是故人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b1c64c80c49e4b173bf97bc.pn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354\&\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过去\n总是最登对\n台下你望 台上我做\n你想做的戏\n前事故人 忘忧的你\n可曾记得起\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1e560b23eb8675acafe44d.pn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286\&\u003E\u003Cp\u003E这张全家福最后也仅仅剩下了方展博一人而已,相比一个个离去的亲人,他是不是最痛苦的呢?他目睹了所有人的最后一面:看着父亲被人打死,妹妹跳楼,被人灭门,玲姐在他怀里撒手人寰。他也曾昏迷在梦里再不愿苏醒,浑浑噩噩地生活着全然不提起码的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家的遭遇对于他而言,只剩下了两条路可走,\u003Cb\u003E要么像一条虫,要么像一条龙\u003C\u002Fb\u003E,方家的崛起只可能落在他身上。那个坐在外面扔了满地纸飞机哼着歌的方展博,像极了《小王子》里看日落来慰籍自己的小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导演太敢煎熬观众了,他崛起的太慢了,连一些零星的反击也只是让人更担心他们遭到更狠的报复。等全家都已撒手人寰,最终报仇却又花了他好多好多年,漫长的我忍不住想,如果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没有电视剧里必须该有的惩恶扬善,那又是怎么沉重的一生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丁蟹一家没戏了,龙纪文最后也退出了,兜兜转转许多年的方展博和阮梅终于在了一起, 方展博带着阮梅开着玩笑,用一辆汽车换了一辆单车,两人坐在山坡上,可谁想到,阮梅却在这时悄然西去,手中的红色手绢也随之飘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070adf1fba.pn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2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编剧要是不这么残忍,《大时代》也就不会存在了。全片的疯子数不胜数,又可以都追溯到“股市”二字,剧中的股市从来不是一种正常的协助市场有效运转的工具,而是贪赃和操纵,无信仰的世界里来改变身世的工具,大佬扩充资金的工具,在这个已经完全烂掉的世界里,谁也不可能逃生。变疯的师傅最后领悟出的“股票必胜法”归于:\u003Cb\u003E及早离去。连\u003C\u002Fb\u003E方展博最后战胜丁蟹的办法是放手一搏,期盼比总走大运的丁蟹更好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生是为了什么呢?方展博会不会想这个问题呢,你没办法选择的时代和命运设定里,却必然有你要完成的使命,没得商量。至此,所有人和那个时代一同被埋葬,一个个小人物挣扎的时代,通往一个全然没有明天的未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24:5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4,&likeCount&:17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24:5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c070adf1fb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4,&likesCount&:174},&&:{&title&:&在《血战湘江》面前,《战狼2》值得多得多的尊重&,&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每一个爱国者背后都有一个商人。”\u003Cbr\u003E——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如是说。\u003Cbr\u003E“是否正因为如此,爱国者满脑子想的都是指控别人叛国,并且相互指控?”\u003Cbr\u003E——诗人如是问。\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吴京《战狼2》的评价,很可能像它的第一部一样,热门影评也被争吵所包剿,究竟是爱国者还是披着爱国壳的商人?究竟是真实的历史与自我的意淫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ba81c0df61bd688aebba7.pn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174\&\u003E\u003Cp\u003E《战狼2》的豆瓣讨论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几天某团为《血战湘江》站台惹得人犯恶心,就说明了粘上“爱国”,虽然是政治上的免死金牌,但在市场上可能适得其反,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的不争气和不思进取,爱国电影用廉价的情怀和生硬的表现手法就试图收买人心,简直是智商筛选机。另一方面是各种原因吧,社会不公,言论自由,对“爱国”二字敏感的人也不少。爱国电影的操作,并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剧即便是极为相似的剧情,用不同的文化背景表现出来,给人的观感往往决然不同,很多国外剧集受到追捧,是吃了文化环境的光——国人对另一种文化环境的模糊认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队长》、《神奇女侠》里的飞天入地,和抗日剧里的飞檐走壁、手撕鬼子表面也极为相似,只不过美国的确充当过世界队长性质的角色,中国在抗日战争里却极少像电视里那么荣光。在中非友好合作的政策环境之下,中国对落后战乱国家的援助、维和,让《战狼2》当然是基于史实的截取创造,无可厚非的同时,也准确地找到了军迷引以自豪的G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普通电影往往一千多个镜头,《战狼2》有四千多个镜头;从开头看起来就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水下长镜头,到大尺度的屠杀、拦炸弹镜头等等,都达到了西方舶来大片的水准,至少说明主创是尊重市场的。尽管它依然是包裹在一个绝对政治正确之内的创造——强大中国在维护侨民安全\u003Cb\u003E这一方面\u003C\u002Fb\u003E表现出来的力量,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一部分,至于别的不值得自豪的东西,不在讨论之列,但评价它的人,却往往不会忽视别的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7c5ddf31baab5e89bacbc1.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24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剧情很简单,冷锋碰到了一次国家叛乱,因为国际规定等原因,\u003Cb\u003E只能孤身前去救人\u003C\u002Fb\u003E,于是影片进入了个人主义的展示秀场,吴京也成了一位某种意义上的超级英雄,放弃拷问影片中夸大个人能力的意淫倾向,是该为出现在《战狼2》中的种种讨巧的设计叫好,有魅力的个人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国家强大的宣传任务,正是超级英雄电影在营销国家魅力的惯用做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我不是什么军迷、兔子迷,在国家宣 传
部似乎混进卧底的当下,对于这样一部成熟的主旋律电影,多少又有了点欣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它的用心,似乎是为了说明,民众中那种朴素的爱国感并没有那么理所应当和廉价,一部电影好看了,才会有人试着接纳里面的价值内核;社会生活同样如此,太多政治口号的空洞重复,给人的感觉不是坚信,而是自己都怀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影片又不可避免地发展出了英雄探险电影的标配:俊男靓女,装逼又有人物弧光的猪队友,偏执的对手;英雄蒙难又侥幸逃脱,生死患难萌生情愫,是俗,可观众就是爱看套路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要夸一下选角的,连张翰这种出现就有些灾难的演员,也因为出演了可本色出演的装逼性角色,而导致看起来都相当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可再挖出深度的战争片相比,这部《战狼2》在激烈的炮火声中,也用持续不断的廉价煽情音乐来给多数观众打鸡血,警醒着观众看的是一部有着导演个人秀倾向的商业片,这让很多本可细挖的地方都浅尝辄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样谈论着和平,谈论着非洲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它欠缺了一道平和诉说的气质;没有太多人性的转折,一切都能归到无可辩驳的动机上去,会留下几个有印象的典型画面,然后遗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它就只是这样一部似乎不需要太多解读影评的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42:4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4,&likeCount&:10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42:4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dcb54febc1e8042ddbe52e8daac0f73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4,&likesCount&:104},&&:{&title&:&如何评价“无法评价”的《建军大业》?&,&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p\u003E早些年拍了一系列政治批判向的高分电影的黄建新,即讥讽官场的《背靠背,脸对脸》、《黑炮事件》、《错位》;这些年呢,却导演、监制了无法评分的“大国三部曲”,在《我不是潘金莲》里面还演了一个脸谱化的官员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6bb1b67b3b4e5c8c90e.pn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391\&\u003E\u003Cp\u003E短短不到二十年,一位导演完成了华丽的蜕变,这也没什么,这个时代的有名的艺术家基本上都这样了。所幸,前几天草草翻了一本花千芳《做个幸福的中国人》,真被恶心的五体投地,对黄建新这种创作者平白增了一丝敬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并不是单纯地颂圣,那些历史上的开国元勋本就是魅力十足的人物,民众也会抱着各种沉勾野史还原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被他们所抱持的那种信仰所感动,我想也并不奇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如何评价“无法评价”的大国三部曲呢?它们到底拍的怎么样?在豆瓣上,它们是空空的一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a292feec6.pn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334\&\u003E\u003Cp\u003EIMDB的评价当然带着“极大的恶意”不具有参考价值。\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b9dd361e32bcbd3bd1c2c6.pn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107\&\u003E\u003Cp\u003E从技术品质上来说,三部曲都有着极为精良的制作,也留下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弱意识形态的电影能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到电影技术层面本身,但强意识形态往往压过了技术层面,主旋律不能再主旋律的三部曲如果出现评分,也将是一笔糊涂账,杂糅着观众对价值体系的态度和对影片本身的评价,对价值体系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又太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换句话说,这一系列最大的不是,就是它被政治权力护体(到今天豆瓣剧照的图片评论也已经关闭),它表现出的纯真的信仰,有些成了空允诺,无法再顺利嫁接到这块土地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执导《建军大业》的是执导过《无间道》系列的刘伟强,留给他的自由创作空间也不多,因为事件和人物形象的确几乎都是固定的了。仔细看了一下说得出名字的演员有60多位,建国、建党却有100多位,如果顾不得去辨认鲜肉的脸,整部剧更显得迷你,主要描绘的也就只剩下了“南昌起义”和“三河坝战役”。两场战役里的细致布局,出色的人物刻画,让可能惹人厌恶的政治口号并没有过多的出现,你看到的是一部精良的战争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两场战斗中很容易从中读到刘伟强的个人印记,多次出现的烟雾缭绕镜头下的孤独剪影,让人恍然以为这是一部描绘宿命的港片,它尊敬每个英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d979a7db0ea49bc0668d8.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6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周一围饰演的国民党官兵陈峰,人在历史的隘口前是看不到未来的,陈锋让老六跟对人的时候,自己却站错了船头。卧底朱德宴请南昌所有的官兵,唯有陈锋一人有所警觉,回到兵营叫醒昏睡的士兵负隅顽抗。看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陈锋,贺龙眼里也是怜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类似的一幕也出现在三河坝战役上,朱德留下的蔡晴川率领的敢死队全数阵亡后,追击的钱大钧也让手下厚葬这些死去的黄埔旧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德也会发出上帝视角的自我悲悯:我到底该怎么办啊?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历史人物不再是一个太遥远的角色,而是一个可以让观众产生共情的电影人物,影片不再是通过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勾连而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b8cb59ab64f7b8151f28c.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56\&\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片的惊喜是小鲜肉带来的,像刘昊然扮演的粟裕,年轻人的那种孩子气和血气方刚,十分出彩。最大的败笔也还是几位小鲜肉了。刺头欧豪在南昌起义胜利时撅起了桀骜不驯的小嘴,来了一阵漫步到宇宙的舞步,眼神中的胜利却像是见到了女朋友,而他整个人像是站立在中学校园的文艺演出晚会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e8fbf3a0a0acb5f1e0c66.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6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于剩下的几位偶像明星,演技先不说,这顶着莫西干头的瞿秋白,染发烫发的何长工,临死前像做洗发水广告耍头发的卢德铭,我……你们行军打仗搞成这个样子不累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a94a70bedb9d1a6f7ff8f8e.png\& data-rawwidth=\&691\& data-rawheight=\&238\&\u003E\u003Cimg src=\&v2-d67a51b827adb66e4d027.pn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431\&\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院里很多都是孩子,成人对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相当不感冒了。或者说,迷惑,到底该怎么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朋友聊天,说年轻人现在也都迫处在一个战斗的状态,要么成为龙,要么成为虫,想做个普通人那就是条虫。地主、军阀消失了,但一个个转战城市的工薪组,不也还是被土著民将每个月的工资剥削的所剩无几呀。看了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的《建军大业》,突然更加爱国?好像不大合适。在暗夜中冥思一条路出来?并无路可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解放四万万被地主财阀压迫的劳苦大众,在民众的拥护下壮大了起来的共产党人,到如今拍了一部追忆荣光往事的电影都要关闭评分,就当这部电影是一种变相激励吧:勿忘初心。无路可走时,是抱着怎样的愿望建立自己的军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法评价的三部曲,是有司愿意把观众视为“带有恶意”的,这恶意可能只是无望和不满吧,他们对自己都愤懑失望,这恶意,民众自己也真是没办法消除的。\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37: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2,&likeCount&:24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37:0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ea292feec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2,&likesCount&:248},&&:{&title&:&“如果你不停追问人生的意义,你将不会生活”&,&author&:&liu-xiao-liu-9-24&,&content&:&\u003Cp\u003E如果还没有发明照相术,我们到户外、相聚会做什么来替代拍照呢?常常是,我出去转了一天拍下一堆照片,然后用更多的时间裁剪修整它,用另一种眼光看它总是显得有些病态的;电影《白日梦想家》里,西恩·潘饰演的摄影师尚恩在山中隐藏着拍摄罕见的雪豹,但当雪豹短暂地现身时,摄影师却没有忙着按下快门,而是屏住呼吸地观察这种山中的精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9b43d0d46ee02dd825eca3b5dea9e14.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068\&\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不想让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u003C\u002Fb\u003E他这样解释。那个死在荒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什么让我很难再沉浸当下了?拍照是为了什么,珍藏“时刻”。但也曾经常和人讲,我不喜欢拍照了,因为没人看。一个需要按下快门的摄影师,是为了把眼前的景像传递给更多人,这剥夺了本属于他自身的快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与剥夺掉现代文明、与他人的关系对我们的馈赠与剥削,是永存的矛盾。为了不受外界影响,那一个人就应该孤零零地突然诞生在一个绝对空白的空间内,只有那样人才能完全自由地行事吧(但空白又何尝不是一种环境?),而荒野就是一种更可见的“空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扮演摄影师的西恩·潘还指导过一部很著名的文艺片《荒野生存》,爱这部电影的人会说:这是一部不管和什么人什么时候讲起来,我都最爱的电影。不喜欢的人讨厌的要命:矫情,傻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b3a6c13a853daea02f3cd.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251\&\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像《冈仁波齐》,有着宗教信仰的老人孩子,三跪九叩前去冈仁波齐朝圣,整部影片极弱的剧情冲突,戛然而止的结尾都在告诉观众朝圣的极度单调重复。他们是未开化的,有人会这样想,毕竟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想出科学、明晰的办法来应对生活的困境,而不是寄希望于高高在上的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3efb1bbaeaaceebb6e12e0.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20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除此之外呢,填充起他们一生的东西,和用金钱物质填充起的一生,仅仅从个人感受上来说,孰优孰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荒野生存》是根据真实的人物原型克里斯·麦坎德利斯为基础的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留学生电视剧国语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