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锁好了,都一天内多次解冻要几天了。还不解冻??什么意思,这摩拜越来越垃圾了,用了几年了

支付宝共享单车怎么退押金 支付宝ofo摩拜共享单车押金怎么退_西西软件资讯
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 支付宝共享单车怎么退押金 支付宝ofo摩拜共享单车押金怎么退
1.0.1最新安卓版
类型:生活服务大小:14.7M语言:中文 评分:10.0
宣布和平台达成合作之后,更多的小伙伴开始使用共享单车。那么支付宝共享单车的押金怎么退呢?支付宝ofo摩拜的押金怎么退?限免一起来看看退押金教程。支付宝ofo押金怎么退?支付宝共享单车目前只是两种押金方法,一种是预授权冻结,在你骑行单程的这个时间,系统会冻结你200元,当你还车之后解冻,这个钱是一直在你的支付宝上,只是在冻结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解冻之后就可以使用了。第二种就是将押金交付到共享单车平台,你可以申请退还押金,1分钟左右便可原路退还。各平台的押金退还方法大同小异,这里我们以ofo为例。支付宝共享单车押金怎么退?1、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需要手机验证,然后就开始交押金了,ofo的押金比较低,最贵的押金目前好像是299元,摩拜的。2、点击【押金充值】之后便要实名认证了,各平台都一样。3、实名认证完成之后便可以用车了。4、点击左上角的【个人中心】按钮。5、找到【我的钱包】。6、点击【我的押金】。7、点击【押金退款】即可退还押金,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退还押金的这段时间及退还押金之后你都是不可以使用该平台的共享单车的,除非你的芝麻信用达到650以上。8、0-3个工作日便可以到账,但实际使用情况,1分钟左右就到账了。
08-2208-2008-1408-0207-2507-1306-2704-2704-2604-15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23人给出评价!
名称大小下载    第十三章 黄州出了个苏东坡        这世上有人以好吃出名,有人以好喝出名,孙公素惧内惧出了名。  一般来说,怕老婆无非是下面几种情况:贫怕富,老怕少,丑怕俊,笨怕巧。孙公素一对照,自己一条不占,可就是怕,没办法。  
东汉穷书生梁鸿,家贫但博学,为避乱世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中。夫妻两个生活过得挺简朴,但很恩爱,他的大力士老婆妻子孟光每次在吃饭时都把热腾腾的饭菜举得和眉毛一样高,恭恭敬敬献给丈夫,人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孙公素家也举,而且举得过了眉,只不过是孙公素举过了眉。  孙公素是苏东坡的朋友,有一次他和苏东坡一块儿喝酒,席间有一个官妓说自己最善于  解谜,苏东坡眼珠儿一转,出了一个谜给她猜:“蒯通劝韩信反,韩信不肯反。”  官妓想了想,看着孙公素抿嘴直乐:“我知道了,不知道对不对?还是不说的好。”  孙公素哪知道自己已经掉到坑里了,傻着个脸一个劲的催妓女,你说吗说吗!  官妓心想良言救不了你该死的鬼,这是你自找的,别怪我!纤指指着孙公素说:“这是  一个怕负(妇)汉也!”  苏东坡的朋友里,要找比孙公素更尊敬女性的,只有一个——陈季常,“河东狮吼”说  的就是他老婆。    (一) 河东狮吼    1    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在湖州被捕,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狱,历时一百余天,“乌台诗案”苏东坡大难不死,贬谪黄州。  和正常调任不同,被贬谪的官员必须立刻动身,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出狱三天后,苏东坡在儿子苏迈的陪同下,被御史台差人押解赴黄州。  三四天后,苏东坡到了陈州,他去看望了已经去世的表兄文与可的家人,想起以前欢聚的时刻,想起文同的宽厚仁义,苏东坡泪不能止。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苏东坡说他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文与可说:“世无知我者,唯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文同是画竹的名家,首创写意墨竹画法,为了画好竹子,他住在竹林中,观察竹子从出芽到成长的全过程。文同指点苏东坡画竹技艺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就是“胸有成竹”的来历。  苏东坡到陈州六天后,苏辙也赶来了,数月之间,恍若隔世,兄弟俩手紧握、泪满眼。  文同去世已经一年了,因为家贫无钱,一直无法运送灵柩回四川老家,一家人滞留陈州,如今筹了些钱正打算回蜀,苏东坡和苏辙帮着做了些计划。  和亲人们相聚了三日,东坡父子继续赶路,苏辙则回南都请假,准备护送在他家暂住的哥哥一家人至黄州团聚。  心情沉重,一路无心观赏风景,离京差不多二十天后,东坡父子终于到了黄州境内,心里松了口气。二十日过春风岭,山上梅花开得正盛,苏东坡作诗一首:  
何人把酒慰幽深,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过了麻城,让苏东坡惊喜不已的是,在黄州岐亭以北二十五里遇到个大熟人,故人之子陈季常白马青盖立于路旁,此时他正隐居黄州做隐士。  歧亭梅花怒放,陈季常笑得比梅花还灿烂。  老友意外相逢,皆是惊喜非常,叙旧已毕,陈季常眼珠转转说,子瞻,看你这样子不像是上任啊?旅游吗?现在也不是黄金周啊。  苏东坡一咧嘴,不是我想游,是被人给“旅”了,季常有所不知,“文化苦旅”啊!长话短说吧,一二三四ABCD叽里咕噜如此如此。  陈季常哈哈大笑,老苏啊老苏,我早知道你会有今天,官场岂是你这种人能混下去的?这个鸟官不做也罢!老天有眼哪,把你送到我这一亩三分地,太好了,以后咱们兄弟把酒畅饮啸傲山林,岂不快哉!  这个陈季常绝对是个人物,少时倾慕游侠,长成之后,嗜酒好剑,工于骑射,与苏东坡  “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陈季常年青时纵情声色挥金如土,有一年回老家眉州青神县探亲,他带着两位艳丽的侍姬,让她们满身军装招摇过市。青神县这个小地方的百姓哪见过这时尚?引得一路围观,啧啧称奇。  豪士自然不能和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一般见识,所以陈季常总是让着老婆,从结婚那天  起,陈夫人柳氏就斩钉截铁的给老公立了规矩,下了死命令:“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呢,你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呢,你要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面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  好经典的家规啊!  听说“一世豪士”被老婆管得一愣一愣的,像个小媳妇,连做梦都只能梦到领导,苏东  坡乐坏了,乐完了还有话要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其实人家陈季常家里的“河东狮”远比现在那些横眉立眼嫌老公挣得少官位小的“河东狮”们可爱多了,心甘情愿跟着陈季常在黄州郊外当隐士,还杀鸡宰鸭热情招待这个给自己起外号的落难才子苏东坡。  陈季常的隐居之地就在歧亭附近的山上,与世人无来往,他自题门匾叫作“静庵”,其实只是一个简陋的大院子,几间木屋,满院花木,倒确实是够静的。陈季常修道炼丹读书打猎,在这儿已经住了十多年,平日里虽然素食淡饭,但他的妻子奴婢却皆有自得之意,苏东坡一来,全家上下“绕村捉鸡鸭”以待客。  接风宴上,多年不见老朋友的陈季常高兴,喝多了,晃晃悠悠亲自上场拿起琵琶自弹自唱了一首《菠菜进行曲》以助兴:  来来,我是一个菠菜, 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菜;  来来,我是一片芒果, 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   来来,我是一个竹笋, 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笋;  来来,我是一块菠萝, 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箩;   来来,我是一粒草莓, 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  来来,我是一个香蕉, 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  来来,我是一个葡萄, 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萄;   来来,我是一个琵琶, 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琶;  来来,我是一把荔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枝;  来来,我是一对榴莲,似花貌美如烟……  陈季常可能是绿色食品吃多了,唱的全是蔬菜水果,歌没唱完,人已醉倒,丢了琵琶呼呼大睡。  柳夫人虽然“家教”严,可今天看苏东坡来了也高兴得很,任老公折腾,吃喝完毕安排最好的房子给苏东坡父子居住。  这哪里是悍妇?百分之两百的贤妻!    (二) 苏东坡的“酒囊饭袋”    1    在陈季常的再三挽留下,苏东坡父子在陈家住了五六天,贬官不比正常上任,看看时间实在不能再耽搁了,赶紧起程赴黄州城。  陈季常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可也没办法,摆摆手说那你走吧,过些天我去看你。子瞻切记,到了黄州,别管是有人欺负,还是缺钱少米遇到难处,或者想喝酒想聊天想唱卡拉OK,千万给我来个信,季常在此,有事你说话!   “朋”是两个“月”,一“月”阴晴圆缺,共你悲欢离合;一“月”清辉尽洒,黑暗中为你照明。患难之中见真情,陈季常的话温暖了苏东坡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得友如此,人生何憾!  歧亭离黄州城大约还有百来里路,离开陈家的第二天夜晚,东坡父子只找到一个荒庙栖身,半夜山风忽起,不一会儿又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刷刷的夜雨声中,苏东坡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在一寺院看到过的一副对联:  夜凉疑有雨  院静似无僧  看看今夜的情景恰如对联所叙,苏东坡感而作诗一首: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知是何人旧诗句”,这个“何人”是诗人潘阆,苏东坡看到的这副对联是根据他《夏日宿西禅院作》诗中的一句略加改动而来,明人都穆《南濠诗话》中早就做了考证:  东坡尝过一僧院,见题壁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坡甚爱之,不知为何人作也。刘孟熙《霏雪录》,谓二句似唐人语,予近阅《潘阆集》见之,始知为阆《夏日宿西禅院作》,诗云:“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通篇皆妙,但坡以“如”为“疑”,“若”为“似”,与此不同。  元丰三年(1080)二月初一,出发整整一个月后,东坡父子终于迈进了黄州城的大门。  黄州,即今日的湖北省黄冈市,现在的名气也不小,绝对的“文化”名城,因为高考成绩好,挂着“黄冈中学”名号的试卷、书籍满天飞,卖得特火,相信这些年来的学生们都见识过。  苏东坡是罪臣之身“黄州安置”,有点儿“监外执行”的意思,公家没有宿舍给他住,“食宿自理”。黄州太守徐君猷可没把苏东坡当犯人看,这是他最敬佩的一位“文化名人”,一来就给了偶像级的待遇,亲自到衙门口恭迎。  在徐君猷的安排下,苏东坡和苏迈在位于城里东南的定惠院暂时住下。定惠院的颖师长老早闻苏东坡的大名,特意将靠近竹林的一间屋子空出来,给父子二人居住,屋子虽小却干净又幽静,名曰“啸轩”。  各路人等都散去了,苏东坡轻轻关上房门,在床上躺了下来,望着屋顶发呆。  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读书、考试、做官、坐牢、获释、贬谪,这十二个字后有过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啊,激动、沮丧、渴望、后悔、狂喜、大悲,如惊涛拍岸如金蛇狂舞,而如今,皆成过眼云烟,一切似乎都归于平静。  心静如水,苏东坡暂时做不到,他的心像是一块冰,冷且脆。  身体有了安顿之所,心也要“安居”也要“解冻”,苏东坡开始“招魂”,慢慢收回那些被惊散被打散的七魂六魄。在《安国寺记》一文中,他写道“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  初到黄州,乌台诗案的阴影仍然重重笼罩着苏东坡,他做梦都怕说错了话,有空就闭门读书或是倒头大睡,晚上才偷偷跑到寺外散散步喝杯酒,还不敢喝多了,怕醉后说错了话。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首最能反映苏东坡当时的心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漂渺孤鸿影。
惊起却  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连用了“缺、断、独、孤、惊、恨、寒枝、寂寞”等字眼,仿如一串丁当作响寒气袭人的冰珠儿,清冷之中,包裹着一种巨大的孤独感。  在苏词中《卜算子》绝对是个“另类”,关于这首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语评曰:“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话说得是不错,然而一向乐观放达嘻嘻哈哈的苏东坡居然作出这么一首寒彻心骨的词,岂只是万卷诗书的堆积?  可悲!可叹!    2    在黄州时间长了,苏东坡有时也到山上溪边转转,钓钓鱼采采药,总之尽量少和外人接触,他在给王巩的信中说:“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感恩念咎之外,灰心杜口,不曾看得人。所云出入,盖往村寺沐浴及寻溪傍谷,钓鱼采药以自娱耳。”  东坡父子住在定慧寺,平时和和尚们一起吃素斋,尽量压缩开支。  作为被贬之人,苏东坡还是有点儿工资的,只是按规定他拿不到现钱,只能折价给他些东西,卖了才是钱。当时在职官员的薪俸多是直接发钱,也有部分以实物折价,名为“折支”,被贬的官员则被“剥夺”了直接拿钱的权利,全部“折支”。  宋朝熙宁年间大涨了一次工资,官员的俸禄在封建社会是最高的,大约是汉朝的10倍,比清朝也高五六倍。有人做过换算,宋朝宰相的月收入能达到50多万文,当时一斗米不过50文,也就是说宰相的月薪可以买12万斤以上的米。  但不同等级间的差别也非常大,宋初高官月俸可达四五百贯以上,而县尉仅有五贯九百五十文,也就勉强能让一家人吃饱饭,要想吃肉那就得等等了,所以当时有新任县尉作诗诉苦说:  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做足钱用。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几时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宋仁宗做了调整后,五贯九百五十文的低工资没有了,但像苏东坡这样被贬的官员工资少不说,再一“折支”,最后到手的更不知道有几折。  “折支”给苏东坡的东西现在听起来挺稀罕,是官酒卖完后退回来的酒袋子,自个儿拿到街上去卖钱,卖了钱才能买米吃。  苏东坡看着这一大堆破酒袋子眼都直了,脑子里“哗拉”一下想起个词儿——“酒囊饭袋”,他不由苦笑一声,天哪,什么人这么有远见这么牛逼啊,居然能“预料”到这“酒囊”,实实在在就是我苏某人的“饭袋”!  在《初到黄州》一诗中苏东坡说到了这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废官家压酒囊。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废官家压酒囊”,苏东坡说你看我在黄州这儿什么事都不干,政府还给我批“酒囊饭袋”,真是惭愧啊惭愧。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这是因为苏东坡此时还挂着个“水部员外郎”的虚衔儿,南朝的才子何逊,唐朝的诗人张籍都在水部工作过,苏东坡一联想,是不是诗人老诗啊诗的,所以老天爷就给个最“湿”的地方待着——水部。  
  3    苏东坡到黄州三个月后,苏辙护送着他的家小到了,有了女眷,再住在寺院里住多有不便,于是在徐君猷的安排下,一家人迁居临皋亭。  临皋亭可不只是个小亭子,那没法住,这是黄州的一个水驿,公家的招待所,专门接待那些走水路的官员。因为接待任务不是很多,特批了几间房给苏东坡一家居住。  此次搬家除了徐君猷关照外,可能黄州对岸的鄂州太守也帮苏东坡说了好话,这位太守不是别人,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那位大孝子朱寿昌,他对苏东坡照顾不少,在给他的信中苏东坡曾说“已迁居江上临皋亭,酌江水饮之,皆公恩被之余波。”  从和尚庙迁到招待所,妻儿又都来到了身边,虽然房屋不够宽敞条件也简陋,可毕竟看着像个家了。此时苏东坡的魂儿也招得差不多了,心态调整得基本到位,他的情绪由痛苦彷徨而转向霍达开朗,还有了心情欣赏风景。  搬新家不久,苏东坡给范镇的儿子范子丰写了封信,把这个“江边别墅”吹得绝美无比,还得意洋洋的要跟范子丰的新宅比美:  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问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熟胜?所以不如君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我们现在知道,临皋亭不过几间陋室而已,如果真的给你看到了一定会失望,远不如苏东坡吹嘘的那么好。然而苏东坡打从心里喜欢,罗丹说世上不缺少美,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苏东坡那双眼睛就最善于发现美。  风景,美在苏东坡的心里。  苏东坡曾经在《超然台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不论到了何种艰难困境,他都能够很快的随欲而安,既而从中找出些乐趣来,这是苏东坡的一项特长,既然不能控制命运,那么就认命,既来之则安之,不亦快哉!  临皋亭“去江无十步”,苏东坡经常到江边去走走,碰到有在江边用石块打水漂的,他也笑呵呵的跟着一块儿玩。一玩还玩越上瘾,路上碰到有薄石头碎瓦片,就跟见到宝贝似的赶紧捡起来,收集得多了,就装袋子里乐颠颠的到江边找人比试。  这个水漂想打得好有两大关键要素,首先用来投掷的石头瓦块要扁要薄,而且大小适中;第二是投掷的角度要选好,石子与水面的夹角越小越好,这一点新手很难掌握,往往出不了几个水漂就沉底了,或者干脆直接就“扑通”了。  比赛打水漂有两个要求,一是看谁打得远,一是看谁打的水漂多,苏东坡很快就成了个高手,跟蜻蜓点水似的,一石头能打出十几个漂儿,又远又多,水花还漂亮。每次都要玩到“弹尽粮绝”,他才意犹未尽的回家。  因为到处留意石子儿,苏东坡发现赤壁附近沙滩上有一种小石头特别漂亮,有的温润如玉,有的五彩斑澜,风平浪静的日子,他经常一个人划着小船去那儿找这种石头。有时侯苏东坡也用点饼干糖果收买几个小孩子帮他找。  最后总共收集到了二百九十八枚,大的像枣栗小的如芡实,苏东坡把这些石头放到一个古铜盆里,然后装入清水,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名之曰“怪石供”,这些石头后来被他送给了佛印。    
  4    清风明月的日子固然潇洒,可填不饱肚皮也不行,苏东坡的日子过得有点儿艰难,但他肯认命,很快给他“借鉴”了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办法,还迫不及待的想推荐给朋友们。  在给秦观的信中,苏东坡隆重介绍了自己的“持家之道”,每月的月初取4500钱,分为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下一串,当天用不完的就放在竹筒里装着,用来款待来客。  苏东坡说此法得自贾收,少游不妨一试,他还告诉秦观,如此精打细算,估计我的积蓄能撑一年,至于一年之后怎么过,到那时再说吧,老夫我“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得过且过”,这就是苏东坡初到黄州的想法,只要你有苏东坡的心胸,谁说这不是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用得再省,可只出不进也不行,到黄州两年多后,苏东坡的钱花得差不多了,要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了,他偏偏写个《节饮食说》帖墙上,说节食那是因为好处多: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书。  不过在《答毕仲举书》中苏东坡就露了底,其实他也想多吃点儿肉,可是太穷了,所以先饿饿,饿了吃什么都香:  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改,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豚满前,唯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在给张鄂的信中苏东坡开出了养生“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这绝对是苏东坡的大实话,对人对物,他一向如此。    (三) 终于学会“见啥人说啥话,到啥山唱啥歌”了    1    元丰三年八月十五,这是苏东坡到黄州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欢饮过后,大家都睡了,苏东坡睡不着,他独自来至院中把酒对月,想起弟弟子由,想起身不由己的起起伏伏,不由轻吟一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  
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  
怨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中苏东坡说“酒贱常怨客少”,在他写给李端叔(李之仪)的信中亦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没出名的想出名,出了名的想清静,苏东坡说我这个大名人现在终于清静了,混迹于普通老百姓中,不用戴口罩谁都不认识我,喝多了常常对我推推搡搡骂骂咧咧,以前谁敢哪?格老子他奶奶个熊,游山玩水谈天说地喝个小酒发个酒疯,真是花钱不多,开心娱乐!这才是生活,不用担心不用害怕,率性而为,多好啊。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这话让余秋雨先生都“十分震动”,感叹“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我本来也“十分震动”,也想感叹两句,转念一想,不对吧?苏东坡啥时侯也没这么惨过呀。既然大苏一高兴能把一个小招待所吹成“5A级风景区”,想来失意了,三两个人的冷落也会让他觉得天像塌了一块,孤零零只能自己一个人扛着。  其实苏东坡很快就拔开了心头的这片乌云,立马发现绝不是自个儿孤军奋战,天南海北帮他用力的多着呢。  “有书与之亦不答”的倒是苏东坡自己,李端叔三番两次来信请教,他才回了一封,“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中,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初到黄州人生地不熟,可能有点儿冷清,苏东坡后来在黄州的日子绝对过得一点儿也不寂寞,家里有个好厨子的徐君猷太守经常请他到家里喝酒,鄂州太守朱寿昌时不时的送点东西来。  隐居在此,从不“为王公屈”的陈季常更是过几月就跑来一次,他可是武林中的前辈人物,每次来都惹得当地诸豪争相邀请,“州中士大夫闻之耸然”。  追随苏东坡二十余年的马梦得也不计得失特来相助,在附近居住的王齐万、王齐愈兄弟,开酒店的樊丙,有片大竹园的古耕道,开药店的郭兴宗等人,也都把苏东坡视为偶像,经常邀他到家里喝酒游玩。  因为个小被他戏称为“短李”的李常访友来了,年方22岁的米芾慕名来了,同乡的奇人巢谷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来给孩子们当塾师;王夫人的弟弟王箴从家乡探亲来了,苏辙的几个女婿更是一会儿来一个。  杭州的那些朋友们分“上学期”和“下学期”,每年两次凑钱,买好土特产,什么白荔枝干啦红螺酱啦西湖龙井啦等等,然后派人到黄州看望苏东坡。  杭州的辩才大师、参寥和尚也派人来了,参寥自己忍不住,后来还是千里迢迢跑来了,在苏东坡这儿住了一年多,直到他奉命离开黄州为止。  这就是苏东坡的魅力,无论到哪儿,都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    2    在给李端叔的信末,苏东坡说这封信你自己收好,就不要给别人看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后喻此意”。  这是苏东坡到黄州后常常在信中加入的一句话,苏东坡不想再动不动就被人抓住个“小尾巴”。有了血的教训,苏东坡终于学会了见啥人说啥话,到啥山唱啥歌。  苏东坡写给老朋友,现任副宰相章惇的回信,就像是一封悔过书,他说自己到黄州后闭门不出,力求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平时惟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而轼强狠自用,不以为然,及在囹圄中,追悔无路,谓必死矣。不意圣主宽大,得遣视息人间。若不改者,轼真非人也……轼昔年粗亦受知于圣主,使少循理安份,岂有今日?追思所犯,真无义理。与病狂之人蹈河入海者无异。方其病作,不自觉知,亦穷命所迫,似与物使。及至狂定之日,但有惭下,而公乃疑其再犯,岂有此理哉?……  苏东坡也和老朋友聊了聊生活,他说黄州这个地方虽然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但是物价水平低,鱼稻薪炭都便宜得一塌糊涂,我虽然没啥积蓄,勉强也能撑一年。时间再长恐怕就危险,“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  
在黄州,苏东坡和章惇通了好几封信,除了忏悔,大多是讲些杂事趣事,比如:  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章惇这个人豪爽义气,在乌台诗案审讯期间,曾极力为苏东坡开脱。就是对这么个相识二十余年的老朋友,因为政见不同,苏东坡依然“公事公办”,可见他的小心。  而给李常的回信就大不一样了,李常曾写诗安慰苏东坡,可能是觉得世态炎凉人生沧桑,诗写得有点儿太感伤,结果还得苏东坡反过来安慰他:  仆本以铁心石肠待公,何乃尔耶?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兄造道深,中必不尔,出于相好之笃而已。然朋友之义,专务规谏,辄以狂言广兄之意尔。兄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垢病也。  苏东坡说男儿心似铁,何必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男子汉大丈夫,纵横四海,笑看风云,虽然世情不如人意,这次犯事差点儿砍了我的脑袋,但有益国为民之事我还是要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死则死耳,有何可惧!你不就是这样吗?  话说得豪迈,但苏东坡也不想做无谓的牺牲,按“黄州惯例”最后在信中又加了一句,你我肝胆相照,“非兄,仆岂发此”,不过你看完信就烧了,免得又被小人利用。  显然李常没舍得立刻烧掉,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些内容。    (四) “苏东坡”是这样诞生的    1    元丰四年二月,苏东坡四十六岁,他到黄州已经一年了。  此时此刻,苏东坡最大的理想是——当农民!  在追随他二十多年的马梦得(马正卿)的争取下,官府在城东给苏东坡批了一块约有五十亩的土地,让他自种自足,养活一家老小二十余口。  马梦得与苏东坡同年同月生,只比他小八天,他是苏东坡的铁杆FANS,从苏东坡在凤翔当官开始就追随他,苏东坡说:“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苏东坡苦笑说马梦得跟错了老大,二十年来一直希望自己能得富贵,老马也跟着分点儿钱买山当地主,没想到越跟越穷,《东坡八首》之一曰: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君,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马梦得没沾上自己的光,如今反过来要他照应,苏东坡蹲在他给自己谋来的这片土地旁边发呆,当官的时侯动不动就作诗说不如回家种地好,现在地来了,一眼看不到头,可怎么种啊。  诗人就是诗人,种地都比别人种得花哨,开工之前先起名,想到当年白居易东坡种树的故事,苏东坡决定把他的这块在城东的地也名之曰“东坡”,顺带着还给自己有了个号叫作“东坡居士”。  这绝对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以前只有“苏轼苏子瞻”,从这时起,名震天下的大才子“苏东坡”才真正诞生了。  “苏东坡”来到世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当一名光荣的农民伯伯,脸朝黄土背朝天在“东坡”出苦力。  苏东坡的这块地本是军营,荒废已久,野草丛生,瓦砾遍地,不下功夫好好整治整治别想耕种。他先安排家僮放火烧掉了野草荆棘,然后带着一家老小齐上阵开荒。一家人都没怎么干过农活,虽然有乡邻帮助,也累得筋疲力尽,个个一手血泡。  好在老天爷还算帮忙,野草烧掉了,竟然在田间发现一口井,虽然年久有些淤塞,但还是看得到清澈的井水。苏东坡兴奋不已,感叹说“一饱未敢期,飘饮已可必”,能不能种出庄稼养活一家人先别管,最起码有水喝了。  一伙人忙了大半个月,终于开出了十多亩田。咱现在也是地主了,苏东坡兴致勃勃的做了个规划图,这儿种麦种稻,这儿种桑种果。  为了春耕,苏东坡又买了一头大黑牛,家中的几个女人还给这头大牛起了个妩媚的名字叫作“黑牡丹”。上面咱们看到,苏东坡给章惇的信中提到过这头牛,还说老妻王闰之特能干,会给黑牡丹接生,还会给牛治病。  万事俱备,只欠雨水。  在田里发现的水井尚未整治,那点儿水只够人喝的,可是地里早就旱了,老天爷却不落雨,根本没法耕种。苏东坡做过地方官,知道春雨对于农民的重要,在凤翔、密州、徐州,他都求过雨,这回他算是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了,眼巴巴的盼着老天爷开恩。  就冲着苏东坡,黄州今年也不能旱!  三月初,连下两场透雨,苏东坡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冲到田里又蹦又跳。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大雨过后,又发现岭上有道泉水流下来,正经过他的这块田。  看着打扮得跟农民一般,正在田里忙碌的夫人,苏东坡不知是喜是悲,“农妇、山泉、有点儿田”,千年后的人们追求的伟大理想就这么实现了?人家那是时尚追求,到了自己这儿,怎么有点儿“劳动改造”的意思呢?  唉,改造就改造吧,劳动最光荣。  雨一停就赶紧犁田播种,苏东坡这个大外行开始时连牛也玩不转,邻居们手把手的教他,耕地施肥育种除草,没过多久,苏东坡终于被调教成了一个合格象样的新农民。  有时侯聊天时大家会说先生作首诗吧,苏东坡就笑咪咪的说:“作啥诗呀,我现在是农民,作诗那叫不务正业。”  玩笑归玩笑,诗自然是少不了的。  像在田里耕种了一辈子的老农一样,苏东坡也很快习惯了没事就到自己的地里转转,他写了首名为《东坡》的诗曰: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农民们司空见惯的事对于苏东坡来说都是新鲜的,地上冒出了针尖般的绿苗,新苗一天一个样,齐刷刷的长起来了,稻子抽穗了,收获的季节到来了,每个过程都让他欢喜不已。在一天天的期盼中,苏东坡第一次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农家的喜悦: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垅间,蚱蜢如风雨。  新春便入甑,玉粒照筐
。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我们看苏东坡这首诗,没有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优美意境,因为这全是苏东坡一粒一粒种出来的,陶渊明当年可没这么辛苦。    2    在和友人孔平仲的一首诗中,苏东坡写道: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看看生活步入了正轨,苏东坡营建家园的本性再次现身。  元丰五年二月,为纪念当上农民一周年整,苏东坡决定搞个基建工程。  在“东坡”顶上本来有三间旧房,后面还有个亭子,苏东坡打算在田地附近再修筑五间房子。大半年之后,新房在大雪纷飞中完工,苏东坡亲自动手刷漆装饰,在堂屋的四壁绘满了雪景,自谓“起居偃仰,睥睨无非雪者”,乃名之曰“雪堂”,然后自书了“东坡雪堂”四字的匾挂在门上。  在雪堂的壁上,苏东坡写下了32个大字,以便能时时看到,提醒自己: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雪堂新居落成,邻近的朋友百姓听说后纷纷送酒祝贺,苏东坡不管是茅台还是二锅台,他将所有的酒都倒到了一起,称之为“雪堂义樽”,与大家开怀畅饮。  在给李常的信中苏东坡说自己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虽然种田有些辛苦,但也乐在其中,现在又有了雪堂五间,果菜十数畦,桑树百余株,非常不错了。  看着这两年置下的产业,苏东坡高兴,想到自己越来越像偶像陶渊明看齐,忍不住填《江城子》一首,说或许陶渊明是自己的前身: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  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  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层城。  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然而苏东坡毕竟不是陶渊明,苏辙就说他不过是随口一说:“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雪堂一成,简直成了聚义大厅,来的都是些奇人异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话还用问?一杯如何能够?雪堂热闹得很,道士、和尚、逃犯、画家,再加上个侠隐陈季常,围着苏东坡一坐,红红火火的小火锅一涮,谈笑间纵横天下,唇齿间翻滚江湖。  四川绵竹的道士杨世昌在雪堂建设中就来了,这位道士就是苏东坡《前赤壁赋》中吹笛的那位。杨世昌元丰五年五月到的黄州,一直住到元丰六年的五月才离开。  元丰五年底,雪堂刚成,巢谷来了,身份是——逃犯。  巢谷也是苏东坡的四川老乡,文武双全,奇豪之士。这几年他一直在韩存宝军中做幕僚,去年的七月,韩存宝因平叛不力、欺骗朝廷之罪被逮捕杀掉,事发前他让巢谷先跑了,委托他把数百两银子送给自己的妻儿。巢谷受人之托,历尽辛苦,一文不少的把银子送到了韩家,此后他隐姓埋名,在江淮一带逃亡了一年多,听说苏东坡在黄州,于是前来避难。  苏东坡安排巢谷在雪堂居住,平时就教苏迨、苏过读书习武,在写给亲戚的信中苏东坡说“巢三现在东坡安下,依旧似虎,风节愈坚,师授某两小儿极严。”  雪堂虽非“家徒四壁”,也基本上没啥东西,床上就一条破棉被,巢谷也不在乎,煮个猪头啦灌个血肠啦,经常弄几个小菜,跟苏东坡喝上几杯。  巢谷住了没几个月,参寥来了,一直在雪堂住到苏东坡奉旨离开黄州,才跟他一起走。  还有一位年青的书画家米芾也慕名来访,在雪堂住了几日,与苏东坡谈诗论画,相见恨晚。  地有了,房盖了,朝云长大了,唇红齿白,亭亭玉立,王闰之做主,苏东坡纳为妾。元丰六年,朝云生了个儿子。48岁的苏东坡老来又得子,自然是非常高兴,写信给友人蔡承禧说:“凡面如常,至后杜门壁观,虽妻子无几见,恐他人也。然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   “云蓝小袖”是朝云穿的衣服,蔡承禧肯定对她这身打扮印象比较深,所以苏东坡这么写。  孩子的乳名“干儿”,长得极像你亲,三天洗礼时,苏东坡赋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就是苏东坡那张惹祸的嘴,又“愚”又“鲁”的傻蛋儿才会“无灾无难到公卿”,试问当朝官员谁听了这诗会不恨得牙根发痒?    (五) 从“东坡肉”到“东坡宴”    1    苏东坡跑了!  徐君猷傻了!  绝对不可能!不会的!不会吧?去看看?……一二三,跑!  徐太守吓坏了,车都忘了坐,撒腿就往临皋亭跑。车夫在后面赶着车咕噜咕噜追老爷。一边跑一边还没忘了职业语言:“上车的乘客请往中间走,车上的乘客请您坐稳站好,车外的乘客请往两边靠。”  徐君猷那个气啊,老爷我都急成这样了,你小子还敢搞笑!  虽然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但苏东坡政治上仍然是罪人身份,地方上负有监管责任,要是他跑了或者出了什么事,地方官员罪责在逃。  子瞻啊子瞻,你不会害我吧?  徐君猷不信,要跑早跑了,还会等到今天?可是无利无起早无风不起浪,满城百姓起这么早掀这么大的浪,一定有原因!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人又不吃虫起那么早干啥,苏东坡不会真的夜不归宿吧?  徐君猷不知道想说些什么,到了到了,他冲到门前,举起手来还没敲,笑咪咪的又放下了,同时放下了一百二十个心。  呼噜!  苏氏大呼噜!!  多么美妙的苏氏专利大呼噜!!!  屋里传来一阵雷鸣般的呼噜声,苏东坡同志睡得多香啊。  徐君猷坐门口喘匀了气,吩咐气喘吁吁刚追上来的衙役,去,赶紧给我打听打听,到底是哪个王八蛋造的谣?我不打他个屁股开花我不姓刘!  车夫说,老爷,你姓徐。  徐君猷说,我知道我姓徐,我是用“气得都不知道姓啥了”来表示我的气愤,好让大家知道我刚才下的命令的重要性。  州里的一把手都气成这样了,命令执行得绝对彻底,气喘吁吁的衙役跑走了,很快又气喘吁吁吁吁的回来了,老爷,造谣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个苏东坡,有《临江仙•夜归临皋》词一首为证: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  时望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  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徐君猷气乐了,你说这帮人都是什么文学修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是坐着小船满世界漂流?哪有这么赏析诗词的!  苏东坡虽然没跑,可这故事长了腿,居然传到了京师宋神宗的耳朵里,这位皇上也有点半信半疑的,派专人调查清楚了才放心。  虽然远离京师,苏东坡那真真假假的故事还是源源不断的传到皇上耳朵里。第二年宋神宗又听到一个,苏东坡死了!  当时宋神宗正在用餐,听了这消息不大口吃饭了,大吃一惊,赶紧招来一位苏东坡在京任职的亲戚蒲宗孟询问。蒲宗孟说我也听说了这件事,可能是真的吧。宋神宗伤心得再也没心思吃饭,叹气说:“以后难得再有此等人才。”离桌而去,整日不乐。  没多久,“纠错”信息又来了,苏东坡没死,而是病了,先是手臂麻木,接着眼睛红肿,所以一连三个多月没出门,有人以为他死了。  对于这些八卦消息,苏东坡只有苦笑,他在给范镇的回信中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2    苏东坡才不死呢,活着多有意思啊;他也不跑,好好的地主不当,去做通缉犯,那不是傻吗?  黄州这地儿不错啊,猪肉便宜牛肉便宜羊肉便宜鹿肉便宜,鱼虾便宜得简直像不要钱,原材料充足时间也充足,我不作诗了,我做饭!  苏东坡写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二措相与言志,一云:“我生平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饱吃饭,饱了便睡,  睡了又吃。”一云:“我当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革命虽然不是请客吃饭,更不能像上面这两个“吃了睡,睡了吃”“吃了又吃,没空睡  觉”的饭桶,但是人生在世,吃是活着的一大享受。就像有人说一个特讲究保养的同志,你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那你活着干啥呀!  苏东坡爱吃,也会吃,如今他发明的“东坡肉”比他所有的诗词文赋都出名。有位书生动不动就对人自称是苏东坡的超级崇拜者,一日不见和他有关的东西都难受,一天有个人问他,那你是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呢,还是喜欢他的书法?书生张开血盆大口说:都不是滴,我最喜欢吃东坡肉!  说了这么多,口水都快出来了,请大家备好料,东坡肉来也:  名称:东坡肉  特色:色泽红亮,味醇汁浓,口感Q,香而不腻   主料:五花肉 400g  配料:生抽100ml 黄酒500ml 香葱200g
姜适量  作法:  1、 五花肉洗净,擦干水分,将四边切整齐,再切成3cm宽5cm长的方块。   2、 香葱洗净,切去根部,整把放入砂锅底部盘好。   3、 五花肉皮面向下,整齐地码放在香葱上,随后放入黄酒、生抽、姜片和冰糖。   4、 盖上盖子,用大火烧沸后转小火,慢慢烧煮90分钟。   5、 接着将五花肉翻面,使五花肉皮面向上,再继续用小火烧煮60分钟。   6、 最后将东坡肉取出,整齐地码入盘中,将香葱和姜片挑出,把剩余的少许汤汁淋在东坡肉上即可。   就像弗莱明忘了盖上培养葡萄球菌的盒盖,结果发现了能杀死它们的青霉素一样;就像法利德别尔格玩过化学物质忘了洗手,结果发明了糖精一样,苏东坡看书上瘾,忘了火上的肉,好在他加的水够多,于是熬啊熬啊,熬出了一罐阿香婆……不对,没阿香婆的事,是熬出了伟大的东坡肉。  等家人们回来赶紧把肉端下来,一开盖,那叫一个香!皇上吃了都说好,他爷爷的爷爷也说好。  苏东坡后来又兴致高昂的做过几次炖肉实验,发现炖三个时辰时肉的味道最美,一道苏氏名菜就此诞生。  苏东坡不保守,不申请专利,也不搞连锁加盟那一套,喜欢吃的就来,东坡先生免费提供艺能培训。为了更好的推广自己发明的这道菜,他还写过一首《黄州好猪肉》的诗专门介绍他的炖肉诀窃,供那些希望自学成才的参考: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  待它自熟莫相催,火侯足时它自美。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那年头胖子少,怕吃肉长胖的不像现在这么多,不过考虑到有些同志喜欢素食,于是苏东坡又改进配方,加进竹笋,来了个“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私房菜:“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说了这么多,各位食客想必已经看出来了,这东坡肉其实就是挂了苏东坡品牌的红烧肉,在黄州时它就叫炖猪肉,有了“东坡肉”这个名字是在杭州。  多年以后,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对于朋友之间的馈赠他来者不拒,但让他很为难的是逢年过节时百姓们送来的年货。老百姓辛苦一年,好不容易酿了坛酒、杀了头猪,也给自己送来,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有一年眼见猪肉越来越多,苏东坡灵机一动,动员家人,又组织官府人员一齐上阵,苏东坡亲自传授烹调方法,指挥大家把肉切成大方块,然后架起大锅,将洗净的肉块文火煮成八分熟,打捞起来晾干,再放在油锅中炸黄,最后加上葱、姜、盐、糖,再用文火炖半个时辰,浓浓的肉香味就散发开来。  苏东坡命人将这些红酥酥、香喷喷的块肉按浚湖民工的名册分发,每人一块,作为太守给民工们的过年礼物。吃得嘴角流油的老百姓们感念苏太守的赏赐,都把这种肉叫作“东坡肉”,后来家家户户过年时都要做一些。  吃肉不忘发肉人,百姓们把这肉叫作“东坡肉”当然是好意,不过有一次却险些被人用作苏东坡为害民间的证据。  有一年有人偷偷跑到苏东坡任职的杭州调查他,一看满大街都挂着“东坡肉”的招牌,如获至宝,马上急奔回京禀报说:“皇上啊,可不得了了,苏东坡这人太坏了,杭州的老百姓都恨不能吃他的肉,满大街挂的都是东坡肉的牌子!”  还好皇上吃过东坡肉,没被他糊弄住。  如今 “东坡肉” 的名气远远大于“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如果东坡居士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妙语?    3    实际上苏东坡发明的或疑似苏东坡发明的或挂名苏东坡发明的菜品,远不止东坡肉一种,整理整理完全可以弄桌“东坡宴”,其他像“东坡鱼”、“东坡羹”等等虽然没有“东坡肉”的名气大,也都各具特色。  “东坡鱼”的作法是选一条新鲜鲤鱼,杀好后用冷水洗净,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到煎锅里。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进去,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汗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再放上几片桔子皮,趁热端到桌上吃。  “东坡羹”无论从原料还是作法,根本就是穷人吃的,苏东坡也推荐给和尚吃。先来看看苏东坡的“菜谱”——《东坡羹颂并引》: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苦蔓青、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汗。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许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辄下,又为碗所压,故终不得上。不尔,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熟矣。饭熟羹亦烂可食。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煮菜法。应纯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  简单点儿说,就是用两层锅,下面的汤里放洗干净的菜,萝卜白菜、茄子冬瓜都行,然后一点点米,再放点儿姜,而米饭放在菜汤上层蒸,这样能饭菜齐熟,省事又省时。  上点儿岁数的中国人对红米饭、南瓜汤都不陌生,苏东坡煮过《二红饭》: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春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近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  整了这么一桌“东坡宴”,有人说了,“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苏东坡这个四川娃子怎么回事?菜里从来不加一个辣子?  没办法,苏东坡一辈子没吃过一口辣椒。  辣椒这种植物16世纪才引入中国。我国栽培辣椒的历史不过四百年,有详细关于辣椒记载的资料都在明末以后,最早的是成书于1688年的《花镜》,这本书辣椒除了食用,还是观赏花卉:“番茄,一名海疯藤,俗称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秋来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以代胡椒。”  经常看到有人发表些“忆苦思甜”的文章,我们现在生活得多么幸福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前的人哪见过这个呀!别不知足了,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  从这点上说,苏东坡就没赶上吃辣的好时侯,只要喜欢吃辣,现在是个人就比他幸福。  有些人做统计对比不喜欢横向比,而是热中于“纵向”,一铲子挖到原始社会,跟元谋人比,那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美得鼻涕冒泡。  这玩意儿有意思吗?    4    怪话说完,我们还是得承认,苏东坡那个年代,物质确实不像咱们现在这么丰富,有些地方都溃乏有点儿不像话了,比如惠州公立屠宰场每天就杀一头羊,还得把上等的羊腿羊排先供应那些公款吃喝的,再照顾照顾暂时轮空没酒场儿的公务员同志们,剩下点儿骨头杂碎才轮到老百姓一哄而上“挑肥拣瘦”。  苏东坡嘴馋,嘴馋的人一般脑子都聪明,有时侯馋虫上来,他因陋就简,发明了不少新吃法。在惠州苏东坡就发明了一种烤羊脊的美味,为此还得意洋洋专门写了篇“众狗不悦”的文章作纪念:  惠州市寥落,然每日杀一羊,不敢与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间亦有微肉。熟煮  熟漉,若不熟则泡水不除。随意用酒,薄点盐,灸微焦食之。终日摘剔,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率三五日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堂庖,所食刍豢,灭齿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此虽成语,极可施用。用此法则众狗不悦矣。  苏东坡把“羊骨蟹吃”的新方法介绍给苏辙听,无比享受的说那种剔肉的乐趣,就像吃蟹螯一般,那是“丝丝香浓,意犹未尽”啊。子由你这个肉食动物,一口下去满嘴流油,见肉不见牙,哪儿能体会到“骨头里挑肉”的独特美味啊!要说我这个私房菜有什么不好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实在对不起食物链中那些等着吃骨头的狗狗们啊,作为“剥削阶级”,我完全可以理解它们的郁闷白眼和不高兴。  都到了从狗嘴里夺食的地步,苏东坡还有心思开玩笑,难怪大家会这么喜欢他。  苏东坡发明的这种羊脊食品,有点儿像“羊蝎子”,不过现在的加工方法一般不用烤的,而是煮。  看来这个惠州的副食品局大有问题,我们上面看到了,人家黄州是敞开供应,而且羊肉便宜牛肉便宜鹿肉便宜鱼虾便宜。苏东坡最喜欢的原材料猪肉,上等的五花肉,便宜得像猪屎!(呸,这话有点儿恶心人,那个小谁,把它掐了别播。)  恶心是恶心,不能怪咱们,是苏东坡先把“进口货”与“出口货”混一块儿说的,他感叹“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食”,黄州城里稍微有点儿小钱有点儿地位的人都不好意思吃猪肉,丢不起那人。  至于京城的副食品供应,那就更不用提了。  京城殿帅(估计相当于国防部的头儿兼京城警卫局局长,高俅就是殿帅府太尉)姚麟十  分喜欢苏东坡写的字,不惜成本四处高价收购。苏东坡调京任翰林学士时,姚麟很快和苏东坡的一位朋友韩宗儒拉上了关系。  韩宗儒是个美食家,人生最大的爱好是吃,两个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韩宗儒每给姚麟一个苏东坡的短简便条,他就给十来斤羊肉作谢。  这事被黄庭坚知道了,跑来对苏东坡说,老师啊,王羲之的字能换鹅,你的字也不赖啊,能换肉。苏东坡听了大笑。  这天,韩宗儒又谗了,随便写了封信让仆人拿去给苏东坡,好拿他的回信换羊肉吃。苏东坡正在办公室写公文,忙得一蹋糊涂,看完信就撂一边了,韩宗儒连着派人催了好几次。苏东坡想起黄庭坚的话,就想跟韩宗儒开个玩笑,乃“口授之”,只给回了个口信。  一看十斤羊肉要没了,韩宗儒急了,马上又派个人说:“不行,我家主人说了,一定要个书面答复。”  苏东坡大笑说:“回去告诉你家主人,本官今日禁屠!”  好吃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河豚,河豚味美,内脏却有巨毒,烹饪者要极其细心,稍有不  慎,食者就可能中毒身亡,故此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北宋有一名士被州官邀请到家时吃河豚,临走前这位老兄交待家人说:“河豚有毒,可领导请我去吃也不能拒绝,我回来你们一定要好好看看我有没有中毒,要是觉得不对头就给我灌解药,记住,只有人粪可以解毒。”  名士舍生忘死的去了,没想到州官不知道是考虑到了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是怎么回事,总之最后没上河豚,就弄了一桌普通的鸡鸭鱼肉,喝了点儿小酒。  看看没有河豚,名士放心了,敞开量喝多了,歪歪斜斜的回了家。家人不知道啊,以为  他中毒了,二话不说,掰开嘴就往里灌大粪汤。  同志们救人心切,足足灌了好几斤才罢手。(呕,写到这儿都要吐了)    第二天早上,名士醒过来了,特纳闷,怎么这么臭呢,跟掉粪坑里一样?家人说你是不知道啊,太危险了,昨儿晚上你吃河豚中毒了,咱们给你卯足了劲灌解药,堪称“有屎以来,粪量最重”。  名士都快哭了,他奶奶的,官僚主义害死人哪,我昨天晚上没吃河豚啊,却白喝了一肚子粪汤!  苏东坡嗜食河豚如命,一天有长于做河豚的人家请他至府食用,苏东坡当然不会错过这  美味。看看苏东坡来了,做河豚的妇人躲在屏风后,希望能听到一两句赞美的话。谁知苏东坡只是埋头大吃,一言不发,让偷听者大失所望。  等到吃得差不多了,苏东坡放下筷子,一挑大拇指,豪气万丈的说了一句:“好!就算是一死也值呀!”于是全家大悦,原来并不是做得不好吃,而是“一嘴不能两用”!  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诗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于苏东坡这首写河豚的诗还有个持续了几百年的争论故事。  毛奇龄《西河诗余》言及与汪蛟门论宋诗,汪举东坡 “春江水暖鸭先知”,谓:“不远胜唐人乎?” 毛奇龄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间觅路鸟先知’,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以鸟习花间故地,此‘先’,先人也。若鸭,则先乎谁?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先及鸭? 妄矣。”
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挖苦毛奇龄说:“鹅也先知,怎只谈鸭?”  针对此类其近似小儿斗嘴般的东西,袁枚《随园诗话》亦驳之曰:“若持此论诗,则三百篇句句不是。”    (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无官一身轻,苏东坡这个官跟没有也差不多,黄州捧场的人多,都奔五张的人了,有时还疯玩。他那此朋友也大都是好事的主儿,心甘情愿跟着他疯陪着他疯。  有一天晚上,城门关了,苏东坡和一帮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居然半夜偷偷爬城墙出去玩。他在文中记下了这件事:  今日与数客饮酒而纯臣适至,秋热未已而酒白色,此何等酒也?入腹无几,任见大王。既与纯臣饮,无以侑,西邻耕牛适病足,乃以为肉。饮既醉,遂从东坡之东,直出春草亭而归。时已三更矣。  “秋热未已而酒白色,此何等酒也”?私酒也!东坡在城内,春草亭在城外,更是谁都知道,半夜偷爬城墙那可是违规违纪的大事。  范纯臣是谁啊?范仲淹的儿子,纯臣同志吓坏了,别介呀,哥哥,你这个“犯官”不怕犯规,我可还在职呢,伙同一般群众喝私酒宰耕牛爬墙头,这不是明知故犯带坏群众吗?得了,您这篇大作还是我自个儿拿走欣赏吧。  元丰五年的一天,苏东坡做了个黄州小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到黄州已经两年多了,朝廷没有任何新说法,看来这黄州没准儿就是自个儿的埋骨之地。东坡固然苗壮树茂,可毕竟没有土地证,不是自家的地,徐君猷的任期快满了,下任太守不知是什么人,到时能不能继续耕种还两说着。如今看来,恐怕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得买块自己的田才行。  苏东坡把自个儿的想法跟左邻右舍说了说,大家都说好,经过一番打探,得知三十多里外的沙湖有块好田。三月七日,在古耕道等“农业专家”的陪同下,苏东坡兴冲冲前往沙湖看田。  田是一户何姓人家的,确实不错,但价钱太高,每亩要40千,苏东坡买不起,一行人悻悻离去。行至半路,看看天空一团漆黑,马上要落雨,大家就在路边一户人家暂避,主人好客,好酒相待,冲去了些许的不快。  酒喝完,雨也停了,苏东坡一行谢了主人,赶紧回家,家僮腿快,转眼跑得没影了,余下几人晃晃悠悠说说笑笑走走停停。  三月天孩子脸,没走一会儿,大雨又来了,众人慌了手脚,可雨具都在家僮身上,大家只得抱着头往前跑,找躲雨的地儿。  苏东坡不跑,在雨中缓步徐行,正事没办成,洗个澡儿也好。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停了,众人个个淋得像落汤鸡,笑骂不停。苏东坡放声吟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前有小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风雨之中,昂首挺胸;风雨过后,天下太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看似风平浪静,然而人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的风起云涌,才能到达此等境界。  大风大浪之后,苏东坡成熟了,任你风狂雨狂,我自能定住风波!    2     三月的雨凉意甚浓,苏东坡第二天便觉左臂酸疼难忍,打听得蕲州麻桥有位叫庞安常的大夫医术颇高,遂前往求诊。  见到医生,苏东坡说:“大夫,我胳膊疼。”  庞安常医生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取过纸笔就开方。  苏东坡眼都直了,听说二十一世纪的医生能三两分钟看一个病人开一堆药,咱们这才刚刚十一世纪啊,医生的工作效率咋也这么高呢,一句话不问就敢开药方?  他这儿琢磨,庞医生把纸条递了过来,还是不说话,一努嘴,呶。苏东坡接过来一看,这医生的字儿写得真不错,不是常见的那种鬼画符“医生体”,工工整整楷体四个大字——“我是聋子。”  苏东坡笑了,我就说吗,还没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他提起笔来把自己的病情和生病原因都写在纸上,庞医生一番“望”加“切”,没“闻”也没“问”,已经有了结论,他取出一根银针,给苏东坡针炙。  大半个时辰,苏东坡感觉酸疼感渐去,打手势让庞医生过来给他起了针。  苏东坡前后左右甩甩胳膊,完好如初,他特佩服庞医生的技术,在纸上写道:“先生真神医异人也。”  庞医生可能是想存档,拿过来张纸让苏东坡填,就跟咱们在医院买的病例一样,头一排是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苏东坡一一照实填写,庞医生一看“苏东坡”仨字儿,特激动,原来是你老先生啊,早说啊,咱也好给你个贵宾待遇!庞安道写道:“先生文章泰斗,真神人异士也。”  苏东坡笑哈哈的又写一句:“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医患双方握手大笑,大书法家苏东坡出院前,还应邀为庞氏诊所写下了“何日君再来”和“医院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等热情好客的标语和温馨提醒。  仅仅半天时间,大家就从工作关系一变而成为哥们儿,庞安常特关门歇业半天,陪着苏东坡到附近的清泉寺景区去游玩。  清泉寺始建于唐德宗年间,寺临兰溪,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兰溪却相反,从东向西流。这一奇景让苏东坡感慨不已,填《浣溪沙》一首:  
山下兰芽浸短溪,松间沙土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  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鸡。  玩了一下午,庞医生回家了,苏东坡没玩够,租了匹马骑着,继续沿着蕲水看风景。眼见太阳快下山了,便下马到路边一小店要了壶酒,炒了几个菜,自斟自饮起来。  夜色渐浓,月儿升上了天空,清光四射的月光下,河水亮亮的流淌,那潺潺的水流声,还有细细的虫鸣,勾着苏东坡出了小酒店的门。马儿驮着他沿着河水慢慢走着,不知道走了多久,在一座溪桥边苏东坡下了马,躺在桥上睡着了。  直到天光拂晓苏东坡才醒来,见眼前景色绝美,乃作《西江月》一首: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  
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
可惜一  
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前有小序,完整记录了这首词的创作过程:“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醒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词桥柱上。”  从苏东坡在黄州的诗文来看,他醉的时侯可不少,好几回喝多了找不到家在野外过夜。    3    现在有些人在酒桌上喜欢来几个荤段子,唐朝宋朝的爷们儿,还有泼辣点儿的娘们儿也一样。  《唐才子传》中就有一个典型案例,刘长卿得了疝气,要用个兜子把“那话儿”托起来,才能减轻痛苦。刘长卿这病身边的男同志都知道,可这隐私不知道怎么被女道士李治李季兰给听了去,有一次在酒桌上公然拿老刘这见不得人的毛病开玩笑,这位才女别有用心的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  刘长卿真是才子风流,既然你这个小姑娘知道了病情,那咱就把辅助疗法告诉你,也雄纠纠气昂昂回了一句陶诗——“众鸟欣有托”。  这男女搭配,不但干活不累,黄起来更如双剑合壁,威力无穷,刘长卿和李治一男一女这黄段子直讲得满桌人兴奋不已嗷嗷直叫。  可能有些比较纯洁的同志看不懂这笑话啥意思,李治说听说有个同志“疝气”越来越厉害啊;刘长卿说那就是我啊,不过没关系,咱这小鸟儿已经有了支架。  “鸟”这个字儿最常说的当然是天上飞的小鸟,不过“鸟”在古代还有另外一种不雅的意思,《水浒传》的李逵嘴边常常挂着这个词儿,具体啥意思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常用的一个词是“鸟人”。  “鸟人”可不是养鸟的人,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大师开玩笑时就说:“老佛,古人真的是很有见地啊,你看,大家常以‘僧’来对‘鸟’,比如‘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等,不知你这个‘僧’有啥高见啊?”   佛印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时两个人对坐,佛印就笑着回答苏东坡:“所以我这个‘僧’来对着你!”  苏东坡拿贾岛“鸟宿池边树”这句诗开佛印的玩笑,结果一不留神反而掉到自己挖的坑里了。  就像上面这个一样,苏东坡偶尔也讲讲黄段子,不过一般不像李才女那么生猛无忌,年龄大了,妻妾都有了,对这话题不再像精力旺盛的小年青那么“性趣”十足。在黄州,关于男女之事,他更多的时侯是调笑,点到即止,或者是听别人说。  一日,黄州杨太守和张公规通判邀苏东坡出游安国寺,中午吃饭时大家聊到了养生的问题,这方面苏东坡有经验,说道:“养生没什么难的,难在去欲。”  张公规马上接口道:“就是就是,比如说苏武苏子卿先生,吃雪吹毡,蹈背出血,无一语稍屈,可谓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最后还不是没撑住,娶了个胡妇,生了个胡子。立场坚定不动摇的苏先生在冰天雪地里都没能做到清心寡欲,更别说洞房花烛夜的小青年了,去欲?欲火焚身还差不多!”  苏东坡说:“老张,我们家苏武前辈是这样,你们家张子野同志都八十多了,还纳一十八岁的小妾,你怎么不说?”  众人皆大笑。  有一天徐君猷请苏东坡喝酒,一左一右两个美妾侍侯着太守,苏东坡心情不错,戏题小词一首: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  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  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怀。更问  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双花不向别人开”,苏东坡这话说得太早了。  多年以后,苏东坡有一次在张方平家暂住,此时张方平已去世了,张方平的儿子张厚之  (就是当年在鼓院前转悠了半天也没敢投状子的那窝囊小子)设宴热情款待他。  没上菜前只有秀色可餐,苏东坡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了张熟面孔,厚之的一位侍妾,竟是已故黄州太守徐君猷原来最宠爱的小妾胜之!  苏东坡愣了,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没错,就是她,当年徐太守常请自己过府饮酒作诗,  所以经常见到胜之,还为她写过好几首词,没想到太守刚死没多久,胜之即改嫁他人。  苏东坡对徐太守有感情,他曾对弟弟子由说:“轼始谪黄州,举眼无亲,君猷一见,相  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突见故人,苏东坡瞪着眼睛不看厚之看胜之,胜之比以前还漂亮,只是所依非人,苏东坡心念故友,不由掩面泪下。胜之一见,撇着小嘴觉得苏东坡很可笑,毫不在意地和别人谈笑风生。  此后,苏东坡常劝人少纳妾婢多养猪。  
女人薄情尚有可恕,朋友寡义实不可饶。大画家李龙眠在苏东坡得势时和他常有来往,苏东坡被贬岭南后,李龙眠在路上碰到苏门弟子,竟以扇遮面,装作没看见。晁补之为此非常鄙视他,将所藏李龙眠画一件不留全部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谁也想不到会冷漠到这种程度。苏东坡说过这样一句话:“处贫  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像这样的“有道之士”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七) 大江东去 千古之音    1    苏东坡谪居黄州,王安石非常关注他的情况,有友自黄州来,必问:“东坡近日有何妙语?”一次,有客人带了苏东坡的手稿,王安石等不及回屋,就着月光站在屋檐下读起来,读完赞不绝口曰:“子瞻人中龙也!”  无论前人还是来者,都只能望其项背,并非历朝历代都有此等绝类拔萃者。  诸葛亮火烧赤壁,那熊熊烈火也点燃了苏东坡的万古豪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相断出炉,千年来一直照亮着黄州的上空。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诸葛亮、周瑜统率蜀、吴五万联军,火烧赤壁,打败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据说曹孟德撒了个小谎,八十万大军是他说出来吓唬人的,实际上只有二十万),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正式形成。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夕阳西下时,苏东坡和从四川来的道士朋友杨世昌泛舟于赤壁,两个人在舟中摆酒小酌,且喝且唱。夜色渐渐弥漫开来,水天一色,清风徐来,杨世昌倚舷吹了一曲洞箫,那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箫音在寂寂的夜色里听起来别有一番情味。  杨世昌一曲终了,余音不散,两个人在舟中静静的相对而坐,而那清风明月在心底激荡升腾的怀古之悠思却绵绵不绝,一切似乎全在不经意间,成就了苏东坡这篇千古流传的《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个月后,元丰五年十月十五日夜,时已初冬,苏东坡与两位朋友从东坡雪堂到临皋亭去。途中经过黄泥坡时,但见白霜满地、万木萧疏,举目而望,明月当空,苍穹如洗,令人心旷神怡。三人行歌相答,乐而忘返。  月白风清,良夜岂可虚度?苏东坡忽然酒兴大发,欣然与友携酒登舟重游赤壁。  这一次苏东坡的兴致更高,小舟到了崖边他建议大家弃舟攀岩,可惜两位友人都没这个胆量,不敢相从。于是苏东坡一个人摄衣而上,到得崖顶他划然长啸,一时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东坡不由“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于是又有了一篇与《前赤壁赋》风格迥异的《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让苏东坡从此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流文学家的行列,他的弟弟苏辙读了兄长在黄州时期的作品以后,不由慨然叹曰:“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聘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苏东坡这前后《赤壁赋》实在是强啊,不但让苏辙瞠目,还能让小偷儿罢手。  有个老师大舌头,还爱读别字,一天晚上他给学生讲《赤壁赋》,先学的是《前赤壁赋》,到了这位老师嘴里就成了“前拆壁贼”。  屋外窗子下面正躲着个小偷,准备等师徒睡了打洞进去偷东西,一听老师这话,暗地叫苦,这老师会透视啊,他怎么知道前边有个“拆壁贼”?我还是到后边拆去吧。  小偷转到了后窗户下面,又趴那儿等着,过了好久,《前赤壁赋》讲完了,《后赤壁赋》开始,到了老师嘴里自然就成了“后拆壁贼”。一听此语,小偷叹道:“拆前墙拆后墙,都被识破,谁家请了这样的先生,连看门狗都不用养了!”  此笑谈也。    2    如今赤壁之战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甚至已经超越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历代歌咏赤壁的诗词更是有千首之多,李白、杜甫、杜牧、范仲淹、辛弃话等诗人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范仲淹《剔银灯》曰: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  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思,   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  ,老成  悴。只有中间,些子少  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  如何回避?  
杜牧《赤壁》曰: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而要说气势最豪、影响最大,当然还得说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王世贞《龠州山人评说》有言赞曰:“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  宋人《燕喜词序》说读苏东坡《哨遍》,“使人甘心淡泊而有种菊东篱之兴”,而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使人抵掌激昂而有击楫中流之心”。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  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和柳永,一为豪放派的鼻祖,一为婉约派的宗师,历朝历代的文化圈都喜欢把他们拿来比较,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评论出自俞文豹的《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问曰:“我词孰与柳七?”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俗话说文人相轻,苏东坡虽然并不欣赏柳永的词风,但他不像一些卫道士一样只看到柳词中的风花雪月,从苏东坡对于柳永某些词的评价来看,还真称得上是知音。赵令畴《候鲭录》引苏东坡语曰:“世言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首《八声甘州》也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  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犹望,误几回,天际  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当然,苏东坡和柳永无论是生活阅历,还是文学创作,都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弟子们尽量不要走柳永的路子。  从“组织关系”上来说,秦观是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实际上他的创作风格却更接近柳永,苏东坡有一次就戏称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高斋诗话》中也有一则类似的记载:  少游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东坡曰:“ ‘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夏敬观说:“少游学柳,岂用诲言?稍加以坡,便成少游之词。”  婉约路线,谁也超不了柳永,苏东坡自己又何尝不是把豪放推到了顶峰。    3    苏东坡词文中所写的赤壁都是指的湖北黄冈赤壁,位于黄州城西门外。据当地县志记载,黄冈赤壁原名赤鼻山,因有赭色石崖直伸江边,形如悬鼻,故得名赤鼻矶。后来因为读音相近,而赤壁之战又极其出名,所以读来读去人们就把“赤鼻”叫成了“赤壁”。  据专家考证,黄冈赤壁其实并不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习惯上称黄冈赤壁为“文赤壁”,不是诸葛亮的大火而是苏东坡的歌咏让它名扬天下。  有意思的是,自南北朝以来,长江与汉口之间总共出现了七个赤壁,分别是汉川赤壁、汉阳赤壁、钟祥赤壁、嘉鱼赤壁、黄冈赤壁、武昌赤壁、蒲圻赤壁。这七个赤壁古籍上都有记载,都曾被说成是“赤壁之战”古战场。  自苏东坡《东坡志林》中首次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围线着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大多数人认为蒲圻赤壁才是当年三国大战的真实战场,为了和黄冈赤壁相区别,蒲圻赤壁就被人们称为“武赤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蒲圻赤壁出土了两千多件三国时期的刀剑、弓箭等武器,进一步证实蒲圻确实是个三国古战场。其中最珍贵的是1986年发现的吴国大将吕岱的手下使用的远射武器“弩机”,原件为铜制,上有“上大将军吕侯都尉陈文和”等十字铭文。  苏东坡著名的一词二赋中,都把黄冈赤壁当作“三国赤壁”来描写,明人李占解针对苏东坡的这一误识,专门写了篇有趣的文章叫作《真赤壁赋》,开篇说:“秋江月下,客有歌苏子两赋而过祭风台下者,飘飘然自以为欲仙。渔父闻之曰:嘻!赋美矣,景则非矣,苏子其亦未审中原形胜南北之分。”  李占解嘲笑苏东坡分不清东西南北,其实苏东坡有考证,“当时曹公败归由华容路……今赤壁少西对岩即华容镇,庶几是矣。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  苏东坡也怀疑这里并不是当年的战场,之所以还这么写,不过是为了借景抒情,清代诗人朱日浚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八) 辞别黄州    1    苏东坡自言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吾文如万艟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曰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此语配合那篇只有21个字的《醉书》小品来看最妙:  仆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  人生淡泊宁静,文章信手拈来皆为佳作,黄州,给了人们一个“快乐的天才”苏东坡。这里我们特别要说一下苏东坡在黄州的小品文。  这些小品,大多是随手写下的信札、便条、日记、题跋,苏东坡自己并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编自选集时,甚至不把这些收入。然而正是这些小品文,让我们看到了苏东坡的真性情,甚至比他那些长篇大论更得人喜受,袁宏道就曾感言:“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则苏东坡创作于黄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品文,一篇是《书临皋亭记》: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岳坌入,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一篇是《记承天寺夜游》,短短八十五字,写出了一种淡泊空明的心境,让人读来如入其境,是苏东坡小品文中的名作,对后世创作影响极大:  
元丰六年十月二十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张怀民和苏东坡一样,都是被贬到黄州的官员,他就住在承天寺里,苏东坡经常去找他聊天。为了方便喝酒观景,张怀民在承天寺西南侧建了个亭子,东坡为之命名曰“快哉亭”,并题《水调歌头》一首: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  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  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  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欣舞,一叶白头翁。堪笑  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  气,千里快哉风。  这个“快哉亭”,和“超然台”,简直是天生一对,用来形容苏东坡最合适。    2    元丰七年三月,苏东坡收到了朝廷的调令,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仍然“不得签书公事”。  虽然还是个挂名的武装部副部长,但汝州离京城近得多,而且这个调令是神宗皇帝亲自参与拟的稿,中有“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之语,已经有重新起用他的意思。  其实神宗早就想用苏东坡了,但是屡屡被朝臣们阻止,这回为了办事顺利,神宗不再和大臣们商量了,直接下了“皇帝手杞”。  这个“皇帝手札”可不是闹着玩的,表示皇帝急了,这事一定要办,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来劝谏或是拖延。  苏东坡感谢皇上的厚爱,可也有点儿舍不得在黄州置下的“家业”。这五年来整点儿田盖几间房,容易吗?说丢就丢了?脚下的地在走身边这水在流,这一“调任”,岂不又是一无所有?  然而皇帝亲下了圣旨,走是必然的。  听说苏东坡要走了,黄州的友人百姓无不觉得可惜,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主题就一个字——喝!这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传统方法。  马上要离开住了五年的地方了,苏东坡的词中也充满了惜别之意,《满庭芳》是他在黄州创作的最后一首词:  归去来兮,吾归向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  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  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  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  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  渔蓑。  跟着苏东坡千古留名的最后一位黄州人是歌妓李宜。  李宜生性害羞胆小,从未敢向这位文化偶像开口求诗,在为苏东坡离开黄州兴办的送别筵席上,李宜不想错过这最后的机会,于是走到苏东坡面前,求他在自己的披肩上题诗。苏东坡满口答应,立即吩咐她研墨,然后提笔写道:   东坡五载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宜。  苏东坡只写了这两句就停下来,接着和朋友说话,在座的人都等着看苏东坡的妙句,见到这两句平常的句子,而且全诗尚未完稿,都很奇怪。  李宜也颇不解,心想“何事无言及李宜”,你问谁呢?这得问你这个大胡子!于是上前求他把诗写完,苏东坡又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杜甫很喜欢海棠花,但他一生中却从没写过一首咏海棠的诗,苏东坡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赞美之情溢于笔端,从此后李宜名闻天下。  元丰七年四月中旬,苏东坡一家终于要走了,前来送别的黄州百姓在路边排着长长的队伍,王齐万等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侠士陈季常、和尚参寥、道士乔同等更是一直送他到九江。  参寥和陈季常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乔同就少有人知,他是个动物爱好者,到哪儿都带着他的飞禽走兽,后来乔同被一头驴子踢死了,也算是死得其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出了书,一定买本仔细看
  《印象苏东坡》之13“黄州出了个苏东坡”
  好帖,看好,快点占位得分:)
  亲切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账号一天内多次解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