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和MP3光纤和同轴哪个音质好好

十大功能比拼:论MD与MP3究竟谁更强?
日 00:00&&&出处:&& 作者:中国内海&&
  你用过MD吗?可能回答用过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这些人,是对音质要求比较高、并且口袋里有一定数量钞票的消费群体。  为什么中国MP3市场能在几年内发展得如此之快?无非两条:价格、易用。就像曾经的卡带机一样,数量上占优势的还是国产的中低产品。MD在中国是永远无法普及的,原因也就是那两条:价格,不易用。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离MD还很远。  MP3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更先进的随身听技术没有出现或普及之前的日子里,它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MD已成昨日黄花,不适合现在的局势,罪状十数条,MD可以一边休息去了。理由一:个大!走了传统老路  MD小型化的标准是长宽低于100mm,而这个数字对于MP3来说已经算是“笨重”了。就拿曾经最轻薄的SJ-MJ88来说吧,它的厚度是11mm,已经算是很极致的作品了,重量上低于100克的MD少之又少。&&革命性产品——&N10  MP3方面重于100克便算是失败。看看苹果的吧,仅仅0.69厘米,重仅四十余克,而这还不是MP3的极致工艺,虽说一味地追求轻薄是盲目的,但MD的制造技术已经遇到瓶颈,而MP3还没出现瓶颈状况。理由二:机械部件多,易损坏  能想象一下把MD这玩意儿往地上摔一次后的结果吗?人总有不小心的时候,MD包含许多机械部件,掉到地上后摔坏的可能性要高不少。而MP3掉到地上顶多也就是多几个划伤的痕迹,生还的可能性极高。&&MD能像这么摔么?  这位老兄也真够残忍的,踩、摔、车辗、高抛种种酷刑,才算把nano彻底地折磨致死,虽然这个实验是针对苹果的产品做工,但也可以反映出MP3的优势:生理上要比MD有先天优势。  再者,MD内部部件是会磨损的,和传统播放器一样,而MP3则不然,排除硬盘MP3在外,闪存MP3除了几乎没有机械部件存在,也就不存在机械损耗了。&&大哥,你轻点儿+_+  CD格式革了磁带随身听的“命”,解决的方法却是最简单的,采用0和1来记录一切,彻底实现了数字化,并且以文件格式进行存放。而MD却没有继承和发扬这一数字化革命的成果,阴差阳错地仍旧继承了卡带机的特点,虽然也通过数字0和1进行记录,但却保留了磁带的擦和写这两个过程,从而跟正在潮起云涌的数字革命失之交臂。  虽然MD内置了避震机制,但如果你总是蹦蹦跳跳,那么使用MD显然不适合。理由三:到底谁更耗电?  有许多人会说MD耗电量极小,却忽略了MD在录制音乐时的耗电量是惊人的。索尼已经把硬盘MP3的续航时间做到了40小时,闪存MP3更是达到了50个小时以上。并且MD在录制时是由自身供电,MD在录音的时候,激光头的功率将提高5~10倍,这时候说它是电老虎可一点儿都不过分。&&G3:谁说我不能长跑?&&&索尼啊索尼+_+  MP3续航时间普遍不如MD,但传输文件时却丝毫没有耗电,反而可以进行充电(针对内置锂电池产品来说)。使用碱电池的MP3可以随时更换电池,使用内置锂电池的产品随便往电脑上一接便可以进行充电,数据线也渐渐统一,方便至极。理由四:成本高,毫无优势  MD技术发展了有许多年了,成本已接近极限,而价格始终在元之间,由日系厂商掌握的价格体系没有大幅度跳水的可能性,其消费群体限制在中高端音乐发烧者。&&品牌意义巨大&&& &&这种产品的出现,就意味着MD大势已去  MP3刚上市的价格也很高,但能在三四年间发展到现在的高度普及,跟存储器价格的下降关系非常大。并且MP3产品线非常丰富,可供各阶层消费群体选择。  MP3好处之一便是所使用的存储器类型,具有十分便捷的使用特性,MP3的发展也是存储器容量的发展,可以说是建立计算机技术发展之上的,所以——MD想要在价格上与MP3一争根本就不可能,时间越往后优势越明显。理由五:逃不出框架,多样化难  MD再怎么设计也逃离不了它的框架,总得有碟子能放得下吧?终是逃不过卡带机和CD机的命运。像NET-MD以及再后面的产品,就已经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MD了,不如给他改改名。&& &MD是无法百花齐放的  围绕着MP3的设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最方便的便是直接设计在眼镜上,甚至已经设计在了耳环上。&&想偷偷问MM:疼不?&&细腰MM专用  &&靓妹啊,MD能这样么?  iPod引导的街头随身听潮流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而这是MD所无法做到的,CD没有过,卡带机没有过,不能、也无法,它们可以成为历史中值得怀念的产品,成为一个名词,但不会成为一种文化。理由六:音质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用采样率和采样方法来对比一下MP3和MD原始音质的好坏。  首先,MP3格式主要有MP3、WMA、WAV、ACC、OGG、MP3 plus以及APE,采样率一般为64Kbps—&#Kbps。MD现在用的采样格式为ATRAC、ATRAC 3、ATRAC 3 plus以及在HI-MD上用的PMC,采样率为48Kbps、64Kbps、312Kbps以及256Kbps、1.4Mbps(1.4Mbps限于HI-MD的PMC)。在采样方法上MP3大部分是CBR和VBR,即静态采样和动态采样,MD为分段采样。&大容量MP3的普及,让MD走投无路  在低采样率上,MP3使用MP3、WMA、WAV,ACC,OGG格式,采样率为64Kbps-128Kbps;采用LP和LP2模式上。MD占有绝对的优势,其52段的采样方式比低采样率上的CBR和VBR要好不少,因为MD在44.1Khz采样频率上的采样点更多,还原起来更为真实。  在中等采样率上,例如MP3的128Kbps-192Kbps和MD的SP模式64Kbps差别并不大,MD还是稍占优势,这个可以在频谱上看出来,MP3的高频去掉的更多,MD则少一些,但是已经不十分的明显了。  高采样率上,也就是使用192Kbpsc以上音频采样和MD的最高采样率相比,MP3便有优势了。此时的MD其52段采样方式,失去了低采样率上的优势了,MP3所使用的音频文件多为VBR采样,对不同频率的划分和适应程度都比ATRAC格式要好,采样位数更多,既使MD使用24bit、采样率达到312Kbps或者256Kbps,MD也是不如MP3的。&&   MP3问世时容量十分小,价格也是高高在上,那时候许多人还在为到底应该选择CD、MD还是MP3而争论不休。随着大容量MP3的普及,特别是苹果革命性产品nano的发布,以及所带来的大容量闪存潮流,ATRAC格式对于MP3的天生优势将慢慢消失,因为容量的增加会让Bit率越来越高,MP3离高音质已经不远。  正是由于技术上和传统随身听有根本的区别,所以MP3发展走的路也不同于传统随身听,受到的束缚也是最少的。  关于两者的音质,本频道将于近日推出相关评测。理由七:爹不疼娘不爱  说起MD,索尼首当其冲,索尼作为世界影音巨人,产业涉及面广,在许多标准上迟迟不肯妥协,就算是妥协了也绝不会一步到位。&& &&记忆棒捞不着钱只好搞闪存了&&   起先索尼还想用记忆棒搞随身听来捞钱(记忆棒这玩意儿的价格小编就不用再提了-_#),想在束缚性极少的MP3领域搞自己的一套标准,但很快便碰得头破血流,没捞到什么好处,只好投奔闪存阵营了。可以说索尼预料错了MP3的发展趋势,这导致了这位随身听巨人至今仍在苦苦追赶,虽说成就不小,但与sony这四个大字显得很不相配。在MD上也是把盟友都甩得老远,在传统项目上一家独大是走不远的。  索尼?还是算了吧,坚持不了自己的atrac,又开始随大流,真是墙头草!  跟着索尼混MD?会累坏人的——洗洗睡吧!&理由八:录制麻烦,贞节牌坊再现  MD主要是从CD播放机上录制CD音乐,也就是通过模拟音频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CD播放机的光纤输出录制无噪声、高纯净的CD音乐。通过声卡的光纤输出也可录制电脑上的CD、MP3以及任何其它格式的音乐,可以与台式音响、LD等进行连接,其中包括了话筒录音。后来MD妥协了,可以直接从电脑上下载歌曲,这时候,MD已经变味。&对于普通用户来说MP3的直录功能足矣  但这些方式到底我们会用上几种?说白了——更多的人买随身听的目的便是“从头到尾方便”,而不是用麻烦的过程换来“方便”。而如果图方便的话,那NET-MD便与MP3没有差别了。&索尼的“贞节牌坊”?!  目前的MP3随身听也具备了直录功能,其性能与MD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是音乐文件的获取速度却是MD所无法相比的,更换歌曲方便到了极点,就算MD可以换碟子又如何?  MD在录制起先是1:1的时间比例,也就是要将一小时的CD音乐转录到MD上也要花相同的一小时时间,后面虽然有了“妥协”式的变动,但NET-MD所带来的音质损失恰恰给了MP3机会。甚至有人说,干脆把它改成“硬盘MD”算了。  MD的音乐版权限制十分的严格,只准录入不准录出,也就是不可能从一个MD碟片向其他的设备录出,MD就是终点。MP3毫无版权而言,网上到处都是MP3的音源,即便现在打击盗版,但是音频抓轨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现在的MP3也有很多支持直录功能,音源就更加的丰富了。理由九:功能单一,自命清高  由于MD走的是传统随身听的路,所以在它在功能上根本就无法与依附于电脑生存的MP3产业为敌,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P3的功能将越来越多,无一不是MD的致命伤。  大屏幕MP3的电子书功能、至今为止最先进的的复读功能、电话本、图片浏览、视频播放。跟着MD玩音质?无聊死,难不成天天只听歌,不弄别的?这样的旅途除了用“枯燥”就再也找不到更适合的词语来形容了。不过MD倒是比MP3更有收藏价值。  显示方面MP3可以同步显示歌词的ID V3 Tag信息,MD则不可能在其LCD上显示歌词,Tag信息也不是很完全。  日系产品容易两极分化:要么极其BT,要么就极其清高-_+理由十:日系独大,人人喊打  日系在视听界的威力可以用“一家独大”来形容,而正是由于这种形势,当各方找到MP3这个突破口后,便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于是,到底谁听谁的,便成了战争的主题。&再继续“改进”的话就被MP3同化了  在MD界斗得最狠的数松下、和索尼了,窝里斗让外人看着热闹,但似乎都忽略了MP3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开放性的领域里的竞争让日系们有点招架不过来。&像一个脑袋刚离开枕头的睡者?!  索尼发布的A3000、A1000系列表明了索尼仍然是被牵着鼻子走。尽管索尼还有着数不尽的拥护者,但在这个领域成为众矢之的的后果便是人人喊打。随身听现在是百花齐放的时候,MD,你已经被索尼抛弃了。  MP3技术是就像洪水猛兽一般,一旦开放,根本无法收拾,日系想用传统的MD来与&对抗,为时已晚。HI-MD能救场?省省了吧。MD经典机型介绍&  2001年索尼推出了NET-MD,通过USB接口,MD可从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大大缩短了制作一张MD碟片的时间,但此举无疑是作了很大的妥协。MD走向终结只是时间问题了,在这里我们怀念一下那些经典的产品。那些经典的产品……&索尼MZ-1(1992年11月)  世界上第一台MD。砖头般的外形体积,690克的重量(未包含极重的电池),没有线控。但是MZ-1的光纤、音频输入和使用方式确实和今天完全相同。MZ-1的音质和CD相比要干涩很多,只能播放一小时。&世界上第一台带线控的MD(1993年1月)&&  夏普自己研发的第一台录放型MD,代表着不再仅仅是索尼有研发的能力。&JVC XM-R2(1997年2月)  少有的用类似PDA手写笔和触摸屏输入和编辑曲目的MD。   世界上首个带收音机功能的MD。&索尼MZ-E35& (1997年10月)  MZ-E35的外形小巧已经很接近今天的MD了。在使用电池盒的情况下播放时间延长到16小时,还是世界上首款有40秒防震的MD。  第一款支持MDLP的MD。MD发烧友心目中的经典。支持MDLP格式进行录音,使得普通的74分钟的盘片容量变为原来的2倍甚至4倍,在LP4模式下居然达到了110小时。&索尼MZ-N1 (2001年9月)  第一款NET MD,面对MP3的压力,NET MD应运而生。MZ-N1是第一款具备了与电脑相连的接口的MD机,可以从个人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到MD碟片上。&&索尼MZ-N10& (2002年) MD十周年纪念机型,第二代高端NET MD。经典漂亮的外观和强大功能至今让FANS们难忘。 可录MD集合&MZ-N1&&MZ-R909&&&MZ-N10&&&MZ-N505&&MZ-N707&&&MZ-N710&&&N910&&&S1&  夏普和松下在可录MD上也有出色表现,但玩家所讨论的热点还是以索尼为主流。调查:你用过什么随身听?  数字时代的生活离不开随身听,为了了解网友群中随身听的使用情况,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投票调查。您购买并使用过哪几种随身听?(可多选)闪存MP3硬盘MP3MDNET-MDHI-MDMP3手机磁带机CD机&&你近期想购买的是哪种随身听?闪存MP3硬盘MP3NET-MDHI-MD手机MP3CD机磁带机&
MP3容量:2GB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随身听机皇音质对决:索尼MD RH1与Ipod classic3终极火拼【多图】
27719浏览 / 154回复
据笔者观察,现在随身音乐设备已泛滥严重。在城市的街头与公交上,带着ipod vedio2
MD RH1rh1Ipod classic3ipc3
Ipod vedioipv
ipc3+mx760rh1+ex90
ipc3+mx760rh1+ex90
solorh1+ex90
Ipc3+mx760rh1+ex90SONY
Ipc3+mx760ipc3+mx760……
rh1RH1ipc3 +mx760=rh1+ex90=K
ipod vedioOMX90VS64ipod vedio2
现在基本上都不怎么用随身听啦,不过旁边的那个充电宝宝看起来蛮实用的,能在手机上用吗?
路过,顶一顶
靠 我沙发啊,第一次做沙发的感觉真给劲啊!!!顶!
对 第1楼 xiexieliang 说:=========================可以的,我本来是拿N81做配角的,不过音质确实很让人蛋疼
对 第2楼 z 说:=========================哎。。。水人
对 第3楼 xiexieliang 说:=========================哦,第一次你,做沙发的时候。。。。。
是不是现在用正统MP3听歌的越来越少了啊
IPC3,IPV也不是MOD的,RH1是末代HIMD,那个能跟机皇这个词沾边了。。。。
对 第8楼 yumengqi1988 说:=========================在rh1 在sony md的地位,ipod classic3在ipod都是绝版了,能算末代皇帝了吧
对 第9楼 人谷子 说:=========================要说靠近“机皇”这个词还是EH1稍微贴近一些~
IPC3不是绝唱,上周新闻乔老爷刚说不会放弃IPC系列
对 第10楼 yumengqi1988 说:=========================求:ipc会有什么新突破呢?
对 第11楼 人谷子 说:=========================应该不会有什么新突破,继续提升容量而已,目前已经有了同尺寸的220G还是210G硬盘了
对 第12楼 yumengqi1988 说:=========================哎~~我觉得系统内存应该提升一下,32M用起来还是蛮卡
对 第6楼 人谷子 说:=========================请问,是这个 做
你这样让我怎么想?
对 楼主 人谷子 说:=========================咦?这个电霸这么和我买的不一样?我那个比你的大多了,你那看起来就是个迷你版,是不是新出的还是你买的假货哦?
这个新版的好看点。
对 第4楼 人谷子 说:=========================那你下次给介绍介绍那个移动电源,MP3没有市场啦。
对 第17楼 xiexieliang 说:=========================哦,我有它的一代和二代。。。下次空了写篇对比
买个出去耍,应该还可以
对 第18楼 人谷子 说:=========================靠,你是品胜迷啊。比人家苹果迷精神。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MP3 VS MD 听音乐你会选择谁?
MP3 VS MD 听音乐你会选择谁?
  音乐自从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喻为是净化心灵的良药。也正因为如此,音乐拥有着庞大的受众人群。而喜爱音乐的人们为了能更便捷,随时随地都能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便发明了随身听设备。记得几年前的随身听设备无非就是迷你,这种随身听虽说解决了携带问题,但由于采用的是为存储媒介,在音质和歌曲容量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往往大家还没有尽兴歌曲就被听完了。为了突破这两个限制,新一代的随身听诞生了,一个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是不广为人知的。而现阶段,这两款设备,都被大家所熟悉,可到底选择谁才是真正适合自己呢?在做出回答之前,首先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两种播放器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这两款播放器前,我们先简单认识一下这两款产品。MP3播放器:是利用一种音频压缩技术,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用MP3形式存储的音乐就叫作MP3音乐,能播放MP3音乐的机器就叫作MP3播放器。
&&&&& MD播放器:所谓MD,就是指可以应用MiniDisc(中文意思即迷你)的机器,MiniDisc是由SONY于1992年正式量产上市的一种音乐储存媒体。采用的压缩算法是ATRAC技术(压缩比是1:5)。再有,MD又分可录型MD,和单放型MD。
&&&&&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MP3播放器和MD播放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毕竟采用的压缩技术不一样。接下来,进入主题看看这两款产品本质上的区别:
1、音质方面:由于MD采用的是ATRAC压缩技术,应用人耳的遮蔽效应来压缩那些声压小的音乐信号,对音乐本身的噪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实际的收听效果很好。MD动态范围是105dB,音频S/N达到了120dB,平均压缩率为292Kbps。MP3采用的也是有损压缩的MPEG 1 Layer 3方式,数据率114―128Kbps,但MP3技术简单了些,压缩时直接将16KHz以上的音乐完全截掉,因此高音的损失远远超过了MD。虽说大部分人对13KHz以上的单音并不敏感,但音乐信号中大量存在的泛音频率都很高,而且对声音的音色和定位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完全截去则会引起收听效果的变化。因此从技术上来看,MP3比MD逊色的一些。
2、音乐容量方面:MD之所以可以获得好的音质,主要在于其付出了大体积的代价。它的体积只能压缩到CD音乐的1/5,而MP3则能压缩到CD音乐的1/10,体积大为减小。不过,MD在采用了ATRAC3后加大了压缩率,在一些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录取人声时能延长录音时间。
3、录音时间:MD的录音时间受MO磁光盘的限制,目前的MO磁光盘上可录制74分钟的立体声音乐,如果选择低音质录音,录音时间可以加长数倍。MP3录音的长度受存储器容量的限制,可以达到3小时左右。再有要考虑的是,供电系统的支持,MD都采用设计,连续使用时间长,而MP3多应用,在连续工作时间上,没有保证。
4、抗震性能:MD播放器虽说了SRM机制来避免突发的震动对播放的影响,但如果震动的时间超过了SRM存储时间,也会影响播放,因此现在的MD都采用了40秒的SRM存储器,目的就是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你总是蹦蹦跳跳,那么使用MD显然不适合。MP3播放器天生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电子放音的优势正在于此,除非你蹦得连电池都脱落了。但有一点要说明,那些使用大做存储媒介的MP3播放器,抗震性就很差了。
5、音乐的获取方面:MD的音乐的获取,主要是从CD播放机上直接录制CD音乐,即通过模拟音频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从CD播放机的输出来录制无噪声、高纯净的CD音乐。不过现在方便了,因为Net MD的出现,让MD也可以直接通过上的口拷贝MP3、WMA格式的音乐,大大节省了时间。不过弊端在于,这样拷贝的音乐无法和录制的音乐音质相媲美。MP3音乐的获取,由于MP3播放器绝大多数没有高档的,只能播放MP3、WMA和VQF等格式的音乐,所以必须靠将CD音乐用专用软件转换成MP3格式,或者从硬盘、光盘和互联网上下载已经制作好的MP3格式的音乐文件,然后再通过串口或USB口拷贝到MP3随身听内的存储器上。
6、价格方面:MD播放器已经诞生近9年了,现成本又进一步下调,元之间就能买到一款性能不错,可应用容量MO的MD。MP3播放器的售价,现阶段更是低的惊人,一般好些品牌的价格在600元左右。不过像的mini iPIO、和那些采用微硬盘的MP3,价格就贵了去了,一般要在。
  怎么样看过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已经对MP3和MD之间的区别有所了解的呢?相信大家应该多少心理有数了。下面,这里笔者将向大家推荐几款性能不错的MP3和MD播放器,让大家在选购这两款产品时,做个参考,避免JS所骗。
1(作者:萤火虫责任编辑:王威)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笔记本手机数码家电博主最新文章
博主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昔日王者渐没落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昔日王者渐没落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作者: 责任编辑:王乐 【原创】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 在前几篇的评测中,我们用到了一款看似很“新潮”的前端设备——MD。似乎在当道的今天许多新烧友对MD机充满着好奇,可以说作为CD机之后产物,MD播放器在整个播放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但不得不说的是,如今MD早已停产,最后一台MD索尼RH1也已经淡入人们的视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帅气的播放器走向没落?我们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说到MD,从名称上来讲MD是Mini Disc的缩写,也就是迷你光盘。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2批量生产的一种储存介质,而播放这种介质的设备就要MD播放器。MD在设计之初一方面是解决CD播放器体积过大而出现的,另一方面则是满足新闻参访时的需要,毕竟在那个闪存还是天价的年代一张MD光盘的容量足以录下几小时的内容。
&&& MD是一款成功的,它是集光、磁、机、电多种技术的产物,技术成本很高。而在记录格式上,早期小容量的MD光盘显然不能1:1的将CD上的内容复制过来,这就衍生出了索尼独家的音频格式ATRAC/ATRAC 3,它和MP3的原理类似,同样是将听者很难察觉到的音乐部分进行压缩,与CD的压缩比为1:5和1:10。个人认为,ATRAC/ATRAC 3格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不输给MP3格式,但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
索尼MZ-RH1播放器
& MD播放器为何失宠?
&&& 今天,我们就从产业方面、MD播放器本身结构以及品牌等因素对MD播放器没落进行一个分析,如果你还是个初烧,对于这款陌生的播放器不太熟悉或者你也曾经是MD的拥护者,那就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我们希望能够听到您对MD播放器的看法。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 &&&& &
MD失宠原因一:MP3价格不断走低
&&& 一款不会无缘无故的停产,并且还是整个系列的消亡,这其中一定有另一个幕后推手,那就是我们熟悉的。前文中提到,MD是为了解决CD机得体积和大容量记录的一种产品,然而在随着MP3闪存的不断走低,人们没有理由再去选择容量仅有几百兆,最多一个G的HI-MD。这种现象从2005年开始尤为明显,为此我们找到了当时MP3播放器的价格走势图,供大家参考。
2005年第一季度MP3播放器价格走势图
&&& 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MP3的价格就有很大的一个降幅,还记得当时那个时候MP3的容量还仅有区区几百兆,同时也是MD与MP3共存的年代,MZ-N10、N910等成为发烧友的热衷选择。但此时,MD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压力。
2006年主流容量MP3价格指数走势
2006年主流容量MP3市场均价走势
2006年主流容量MP3关注比例
&&& 2006年,也就是MD开始逐渐走向停产的年代。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到,包括容量的MP3已经跌破700元大关,而且还有继续走低的趋势。另外,人们对于大容量的渴望也逐渐显著,而此时的索尼正在干什么呢?刚开始认识到MP3的设备的重要性,不过为时已晚,它的增长速度比不上另一个崛起的巨头——苹果。
年度六大国外MP3厂商市场增长率情况
& MD与MP3播放器内部结构左:MD播放器右:MP3播放器&&& 在面对外界的威胁时,索尼MD依然表现的很坦然,但是内在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它。首先就是容量,这是根本上技术瓶颈,在那个年代几个G容量的小盘是很难实现的;其次就是成本,光、磁、机、电必然会造成价格的上涨,这也是导致MD播放器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原因。
MD失宠原因二:意想不到iPod播放器
&&& 在播放器一片迷茫的时候,行业出现了“”这个名词,人们开始意识到苹果文化即将袭来,紧接着iPod mini、iPod nano、iPod Video、iPod classic一整个线陆续出现给随身市场很大的冲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苹果公司奠定了iPod播放器的基础。
&&&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预料之中,首先MP3闪存的逐渐“白菜化”,而在大容量方面厂商找到了新的思路——。闪存与硬盘的夹击下,光盘储存变得不再具有性价比,MD用户也开始向MP3设备靠拢。此时索尼虽然推出了几款MP3产品,但是在推广力度上显然没有那么大,RH1的推出似乎还给MD用户一丝希望。
iPod video
iPod classic&&& 不过,我们认为Hi-MD在当时显得有些消极,没有正面的与iPod进行对抗,毕竟PSP所采用的UMD同样是小尺寸光盘,但容量却是远远超过Hi-MD。索尼如果及时分别从MD和MP3两线进攻,或许还是有希望重夺便携播放器市场。
&&& 当然,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格式上抉择性的失误也是让MD最终停产的因素。这就是ATRAC3格式。
MD失宠原因三:ATRAC3格式的失误
&&& 从ATRAC 3/ATRAC 3 plus这种格式上来说,它的实际性能是要强于的,无论是失真度还是压缩比都是MP3所不能及的。曾经有人做过实验,64Kbps的ATRAC 3与128Kbps不相上下,而在体积上却仅有MP3的几分之一,可以说,ATRAC 3具有与生俱来的音质优势。听起来ATRAC 3极具竞争力,但和MP3相比,多了一项版权保护机制OpenMG。
&&& OpenMG限制了用户对歌曲的拷贝,也就是不能随意对歌曲进行拖拽,这是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相违背的。尤其是在购买到有版权保护的歌曲时,拷贝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版权保护是每个品牌都应当重视的,但在今天它依然是和用户之间矛盾的。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一张普通MD格式容量
&&& 既然不能随意的拖拽歌曲,那就要通过一个软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SonicStage。SonicStage是集音乐管理、音乐播放、音乐转码、设备连接等功能于一身的管理软件。有点像今天的,但它的历史更为悠久。NetMD用户在传输歌曲时,必须通过SonicStage软件进行导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体验。加之,SonicStage的性能优化并不是很好,对系统资源耗费很多,许多用户在使用时都会出现卡顿现象。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在随后的Hi-MD中,索尼MD开始加入对MP3的支持,这也算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不过总整体的解码效果来看,同样在MD下MP3的效果远不如ATRAC 3 plus。
MD失宠原因四:MD不符合当今HiFi理念
&&& 如今提到MD播放器大家还是对其音质有一定的肯定,从音色上看,MD和Hi-MD的声音纯净,适合搭配各种类型的。但是在几年前,各大厂商展开了续航之战,动辄几十小时的续航十分常见。提升续航的方法不多,格式优化、电池容量、电路优化还有就是降低输出功率。后期的Hi-MD输出功率均为5mw+5mw,这和今天动辄几十mw的推力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 推力大不一定好,但却是提升音质的一种方法,大推力下驱动高阻抗耳机的效果远比小推力推小耳塞的效果好,同时当下的HiFi风潮就是以谁家的推力大而优先选择。这种现象不是好事,但却是趋势。为此,我们特地对Hi-MD RH1进行了一次小的测试。
&&& 为了证明一下Hi-MD的具体推力,我们选择了低阻耳塞和高阻耳机进行试验,通过各种搭配也试探一下RH1的具体推力。
● 低阻测试环节
测试组合:MZ-RH1+Westone UM3X
& MZ-RH1+Westone UM3X
测试结果:
&&& 众所周知,UM3X是一款相当容易驱动的耳塞,在RH1的驱动下UM3X的中频非常细腻,并且三频衔接也很出色,可以说低阻耳塞与RH1搭配是相当默契的,我建议用户在挑选耳塞时选择16欧姆左右的,个别容易驱动的除外。
● 高阻测试环节
测试组合:MZ-RH1+
& MZ-RH1+森海塞尔
测试结果:
&&& 这个环节不用多说,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结果了。面对300欧姆的HD600,RH1很显然是输出功率不够,仅能推出3成实力,和目前主流的大功率输出设备相距甚远,例如索尼神器PCM-D50。如果用户真的想用RH1搭配高阻耳机,不妨采用RH1+耳放的组合,毕竟不要浪费LINE OUT的作用。
写在最后:
&&& MD已经停产多年,但目前仍有许多烧友依然热恋着它,MD是随身听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推动音频技术发展的一个环节。虽然MD在当下有些水土不服,不过它精细的做工、纯净的音质以及极高的收藏价值相信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烧友手中的利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香港还有一定的RH1库存,并且回落到了一个理想的价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这款经典的设备。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的厂商能够吸取MD播放器的教训,推出下一个经久不衰的产品。
& &&&&&&& &&&& &
&相关阅读:
·享王者之音 惠威X8&Alienware梦幻组合
&&·千元内之王者? 漫步者B3电视音响体验
&&·小升级带来大不同 看魅动MD-5115的变化
&&·全国抢先曝光 升级版魅动MD-5115上市
&&·赠电源还返现 魅动MD5110蓝牙音响特价
相关搜索:&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音频新闻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耳机排行榜
商家报价:
15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0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3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94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7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5用户点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ifi和无损哪个音质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