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抗癌二折页?

当前位置: >>
>> 内容阅读
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如何科学抗癌防癌?这六个知识点,你不能不关注!
-21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副主题为“抗癌路上 你我同行”。
如何科学抗癌防癌?这六个知识点,你不能不关注!
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2、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4、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二、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
1、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会传染的。
2、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3、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三、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
1、防癌体检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让群众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
2、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检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检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检查消化道癌等。
3、要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
4、防癌体检专业性强,讲究个体化和有效性,应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
四、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1、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2、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①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②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③身体出现的一场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④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⑤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⑥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⑦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⑧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⑨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⑩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⑪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五、发现癌症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1、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
2、规范化治疗是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总结,根据癌症种类和疾病分期来决定综合治疗方案,是治愈癌症的基本保障。
3、癌症患者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六、癌症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1、癌症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两大部分,是临床治疗必要的延续和完善。
2、癌症患者的康复要做到: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
3、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要在医生帮助下通过科学的止痛方法积极处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
4、要正视癌症,积极调整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诸暨中医院 版权所有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IE7.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浙ICP备
技术支持:当前位置:  >
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抗癌路上 你我同行
时间: 10:51:58
来源:互联网
  ——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 肿瘤内科
  日-21日为全国第24届“肿瘤防治宣传周”,中国抗癌协会将每年4月15日定为“中国抗癌日”,本届主题: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将举办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肿瘤科普知识宣教活动及义诊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癌症防控、筛查等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将携手同行,实现对癌症的有效防控。
  首先带大家认识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肺癌: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全球癌症首位,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一位。曾有学者预言:若不及时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肿瘤大国。
  2013年WHO首次明确了大气污染与人类致癌尤其是肺癌的发病显著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哪些致癌物质呢?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肺癌的发生呢?肺癌的早期表现有哪些?我们该如何早诊早治?肿瘤患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肺癌会不会传染?针对层出不迭的疑问,山西大医院肿瘤内科张俊萍教授将逐一科普答疑。
  【大医科普】一、肺癌诱因:诱发肺癌的六宗罪
  1.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和氡气可能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长期做饭时接触的高温油烟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加热的菜籽油及酱油。
  室外空气污染: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含有致癌物质,在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每日吸入的PM2.5含有机苯并芘量可超过20支纸烟。随着污染物的排放,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空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PM2.5)易被人体吸收,可能直接黏附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长期接触会诱发肺癌。
  2.吸烟
  据统计,一支香烟内含数百种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提供癌细胞生长与发展的有利环境。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并且研究表明:吸烟者一年接受的剂量相当于照X光250~300次。吸烟除了容易导致肺癌外,也是诱发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肾癌,肝癌等的因素之一。
  3.二、三手烟
  二手烟:指吸烟者吐出来的烟雾以及香烟本身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三手烟:指无论在何处吸烟,烟雾中的有害颗粒物将吸附在头发、皮肤、衣服、地毯、沙发和汽车座套上,即吸烟后再和家人接触,对方仍然会遭到环境中香烟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的侵害,丈夫吸烟的非吸烟妻子中,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夫妻均不吸烟的家庭中妻子的2倍,且其危险性随丈夫吸烟量而升高。二手烟也可能增加罹患白血病,淋巴瘤,呼吸道疾病等的危险。
  4.职业因素
  许多工作场所因长期接触工业性致癌物质,也是诱发肺癌的因素。例如:石棉,焦油烟气(柏油,沥青),镍,铬,砷等,还是具放射性物质如镭,铀等,美国曾有报道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工70%~80%死于放射引起的职业性肺癌,以鳞癌为主;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患肺癌者显著增加。所以若工作生活环境与上述物质有接触者,应做好防护措施。
  5.遗传等因素
  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心理适应能力差、精神长期压抑、A型性格(指动作快、性急、进取心强、易激动显著)等,都会增加肿瘤的发病危险。
  6.肺部慢性疾病及其他因素
  某些肺部疾病也可能诱发肺癌,例如长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此外,病毒感染,砷中毒、误食黄曲毒素,缺乏特定营养素等,都可能是引发肺癌的众多因素之一。
  【大医科普】二、患了肺癌会有哪些表现?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肺癌并不传染,所以无需隔离或疏远。
  1、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一般不伴有明显的鼻塞、咳痰、喘气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2、低热: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可能是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炎所致。
  3、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可能出现癌症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中带血:肿瘤炎症可致组织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可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大医科普】三、肺癌该如何早诊早治?
  肺癌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大于55岁,吸烟指数≥30包年,正在吸烟或戒烟<15年;(2)经常接触煤烟,煤焦油和油烟者;(3)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采矿工等);(4)长期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者;(5)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等患者;(6)慢性咳嗽,痰中带血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根据肺癌发生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筛查,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肺部小结节,从而大大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肺癌治愈率。
  【大医科普】四、癌症可以预防吗?癌症三级预防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三级预防包括: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包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感染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如:幽门螺旋杆菌、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病毒、EB病毒等)。
  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规范化的治疗及全程管理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保障,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及广告而贻误治疗时机,在癌症患者长期治疗中要注重生理康复及心理康复两方面,正视癌症,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疾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
  【大医科普】五、防控肿瘤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什么?
  1、应具有自我保健责任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保健、预防知识,定期体检。
  2、摒弃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最佳睡眠时间:晚10点至清晨6点。
  3、加强室内通风,尽量避免“二手烟”、燃烧炉灶、炒菜油烟、家庭装修等对居室的污染。特别提醒:不分场合随意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自己的健康,而且还使家属或周围不吸烟者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消除被动吸烟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4、加强环境保护及自身职业防护意识,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自身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5、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1)以谷类为主的膳食结构,同时增加豆类、豆制品和蛋、奶、禽、鱼类的摄入量,并适当减少主食;参照量:谷物类每天300-500克为宜,肉类70-100克左右,蔬菜400-500克,新鲜水果100-200克。
  2)增加新鲜蔬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C的黄绿色蔬菜,以及水果的摄入量,同时改变烹调方法,以减少由于加热过久而使蔬菜中大量维生素C遭受破坏,适当增加生吃新鲜蔬菜如黄瓜、蕃茄、胡萝卜等。
  3)避免高盐饮食,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克。
  4)不吃霉变的食物,尽量少吃腌、腊、熏制食品及油炸食品。
  6、适当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使人体力充沛、身心愉快,而且可以改善身体素质。
  7、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面对压力及挫折,正确认识并解决,尽量摒弃悲观、失望、恐惧的心理,做到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
  8、积极防治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有皮肤、粘膜的白斑、溃疡、糜烂、黑痣、结节、角化症等;消化道的溃烂、息肉、炎症等;子宫颈糜烂、息肉、炎症等;乳腺囊性增生,卵巢囊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对于这些疾患都应积极预防、定期复查、尽早治疗。
  【大医科普】六、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肿瘤?
  对于肿瘤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及心理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摒弃悲观、失望、恐惧的心态,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5天),怀疑和否认(怀疑是误诊或是和别人的病情混淆了),表现为:恐惧/绝望(认为患了绝症、没有治愈的希望)、自责、负罪感(尤其吸烟患者)。
  第二阶段(6-14天)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紧张、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失去活力、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情绪低迷。
  第三阶段:持续时间:>14天或延长数月,为适应期,开始正视病情,适应目前情况找到乐观的理由,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第三阶段需要注意患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情绪随治疗效果波动很大,担心疾病能否治愈,对症状过于敏感,对于肿瘤病情,是该对患者隐瞒还是告知?这是许多家属感觉困扰的问题,其实,随着治疗的推进是无法完全隐瞒病情的,事实上,患者知情更有助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实施,只是要注意合适的告知时机,恐癌心理是正常的反应,只有积极配合治疗与合适的亲情关怀才是消除恐惧的根本。
  关怀是帮助患者战胜癌症的强有力的“药物”,家属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坚定患者的意志、耐心对患者进行护理、加强患者的营养状态,注意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携手同行,战胜病魔才是正确的态度。
  【大医科普】七、什么是“肺癌全程化管理”?
  肺癌已成为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确诊肺癌似乎就宣布了死亡,但事实上,很多患者在确诊肺癌后,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即使晚期肺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也达10%左右。因此,在2013年第十五届肺癌大会上,提出“肺癌的全程化管理”这一理念,即“全程化管理的综合治疗”。
  该治疗模式就是把肺癌当作慢性病对待,在肺癌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多学科共同协作,肺癌患者一经确诊就应纳入全程管理状态,而慢性病的关键就是要进行长期管理;在长期肺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随访每一位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或突发情况,从始至终,针对早期、中期、晚期不同阶段的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基因类型、药物特性、生存质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全程治疗;针对早期、中期、晚期不同阶段的患者,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提高早期肿瘤治愈率、使晚期肿瘤患者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宗旨。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省优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擅长肺癌、消化道肿瘤、肾癌、乳腺癌、黑色素、肉瘤等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及免疫治疗。
  2003年在我省率先引进肿瘤生物治疗,将肿瘤传统内科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相结合,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中肺癌联合DC-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课题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调至山西大医院组建肿瘤内科及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并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获得“山西省科技厅平台建设项目——山西省生物治疗基础建设示范平台”;2015年牵头在省内首家开展肿瘤MDT门诊;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山西省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学习班,与国际、国内十余家肿瘤生物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多次举办国际肿瘤生物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及国内肿瘤MDT学术交流,紧跟肿瘤学科发展的步伐,进取创新!
  学术任职:现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控与研究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单位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委会常委;全国老年医学会和缓治疗专委会常委;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协会精准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MDT委员会委员。山西抗癌协会肿瘤转移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委;山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山西生物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山西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细胞免疫分会常委;山西老年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完成省科技厅攻关课题及省青年科技研究课题多项,其中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3篇,参与著书3部。
  社会职责及公益:担任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 “多吉美”、“索坦”、“安维汀”、“艾坦”、“伊瑞可”、“爱必妥”等靶向药物的慈善赠药专家。
(责任编辑:落叶)  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 I can)。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防癌抗癌知识,2月2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组织肿瘤专家和肿瘤护理团队在西关大街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以专家义诊、宣教、演绎互动等形式开展&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活动,约1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人们对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比如忌讳谈癌症、认为癌症发病没有明显信号、如何面对癌症等,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推动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让全社会共同关注确保更少的人患上癌症,更多的患者能得到成功的治疗,继而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调研员刘建华出席此次活动。他表示,癌症防控需要全方位一体化防控体系,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应携起手来,开展广泛合作,大力推进防癌控癌工作,提高防治水平,不断增进青海百姓的健康福祉。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闻讯而来的市民络绎不绝。张成武副院长、赵君慧主任、陈凡主任等专家认真仔细地为前来参加义诊的群众诊治、答疑。肿瘤护理人员一边给义诊群众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和注意事项,一边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讲解科学预防治疗知识。
  讲座宣传现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护士长冯莉萍代表临终关怀护理参加义诊活动,阐述宁养院服务。领导亲临现场、特别详细了解宁养院之工作、关怀宁养同仁,认可宁养院工作给青海癌症晚期疼痛贫困家庭带来福音,并鼓励宁养院继续发扬李嘉诚先生精神,发扬慈善事业发展。
  最后部分癌症患者及志愿者为大家表演了诗歌朗诵、舞蹈、等节目,鼓励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抗癌。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调研员刘建华 (左二)
宁养院护士长宣传宁养
诗歌朗诵 &&
民族服装秀表演& & &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科学抗癌】癌细胞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的
癌细胞的转移,如同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样复杂。
1.离家出走
在正常组织中,细胞和细胞间是互相黏附的,细胞又黏附在一些“基底膜”上,不然细胞就无法构成组织。就像一个家庭,由父母、子女、上一辈等组成,相互依存,又各有各的位置。由于细胞遗传特性改变,获得侵袭表型,成为转化的癌细胞 。从而改变了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癌细胞首先要失去黏附性才能侵犯邻近组织。
大家知道,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一些所谓“黏附分子”才能不掉下来;同样,所有细胞又要和它们基底“细胞外基质”粘在一起。有一种细胞间的黏附分子叫E—钙黏蛋白,如果封闭它的功能,就可能使非侵袭性的细胞变为侵袭性的细胞。相反,癌细胞如果恢复这种分子的功能,则侵袭性大大降低。科学表现,细胞黏附在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生存和增殖是十分重要的;在试管里养细胞,除非细胞“贴壁”(附在试管壁上),否则是不能增殖的。细胞附着在细胞外基质,是依靠一种细胞表面分子,称整合蛋白。通常没有附着的细胞,不但不能生长,而且最终将凋亡(老死)。再者,不同的细胞还有不同的“住处”,如果地址错了,细胞也同样会凋亡。然而,癌细胞则可以完会不理睬上面所说的“规矩”,即使不附着,也能照样生长,增殖。如同离家出走的人,必然具备了各种生存的本领,才能在外生存下去。
2.穿墙而过
细胞遗传特性改变还使癌细胞能分泌一些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以降解细胞外基质,这样癌细胞就能“穿墙而过”,穿过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侵犯间质)。另外,由于遗传特性改变,使癌细胞提高了运动与增殖能力,从而能侵犯邻近组织。正像武侠小说中“飞檐走壁”,这种能力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现在认为,有这种能力的癌细胞是肿瘤干细胞或干细胞样细胞。“离家出走”后,癌细胞就有可能为所欲为。
3.进入血管
这步至关重要,癌细胞一旦能够进入血管内,就如同坏人登上了飞机,就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作案。癌细胞所以能进入血管,仍然是故伎重演,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破血管壁而入,进入血管,周游全身。当然这些癌细胞穿入血管后,还要能抵御“人体卫队”(如T淋巴细胞)的消灭,才能安全到达靶器官。
4.上岸落脚
到达靶器官(如肺、肝、骨等)后,还需要有码头才能上岸。为什么肝容易转移到肺,为什么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骨等等,也许和“码头”是否匹配有关。癌细胞“上岸”后先在血管壁附着,然后分泌金属蛋白酶,再穿出血管,落脚到打算定居的地方。但至此仍未能形成一个置人于死地的转移病灶。
5.血管生成
直到癌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使“肿瘤血管”形成,提供了足够的养料,此时转移灶才能加倍地生长。正如战争中,即使顺利登陆,如果没有解决弹药粮食的补给,还是站不住脚的。顺带说一下,血管里查到癌细胞,不等于发生了癌的转移。因为只要癌细胞不能“落脚”,不能“上岸”,转移灶就无法形成。这些在血液里游走的癌细胞如果不能落脚,最终逃脱不了“凋亡”或被人体卫士消灭的命运。据统计,1万个癌细胞进入血液,大概还不到1个癌细胞能够最终形成转移灶。
6.形成转移灶
这些成功登陆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肿瘤干细胞或干细胞样细胞,还要经过一番努力,和岸上业已存在的“坏分子”相互勾结,然后最终增殖形成转移灶,并危害机体。而炎症细胞就是这些“坏分子”中的一员。
通常转移多发生在“下游”。譬如肠癌,癌细胞进入血液后,首先是到达肝脏,所以大肠癌肝转移最多。其他癌症常最先到达肺部,故肺转移多见,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例如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骨,可能是两者有一定的亲和性,或者有一定的受体。
总之,“转移”包括了细胞黏附、癌细胞运动、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机体免疫、与肿瘤血管生成等环节。这里只是比较通俗地说个轮廓,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所有上面有关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是用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电话、还是手机,即“信号通路”问题。干预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包括“信号通路”,都有可能改变肝癌转移的进程。
笔者研究所对上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一些研究,证实文献所提到的诸多因素,在肝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几乎都存在。
这一段是要说,癌转移是复杂的,如“过五关轩六将”一样。过去认为,只要一关失败,转移就不能成功。但现在看来,此路不通还可走别的路,正如我们将供应肿瘤营养的血管堵住,肿瘤还可能开辟另外的通路。所以我们既要切实加强某一关,还要想到癌细胞走别的路径的可能性,才可能阻止癌转移。
另外还要说,很多癌症病人,包括一些早期癌症,血里找到癌细胞并不稀奇,血里找到癌细胞不等于转移。如果我们能使血里游动的癌细胞不能“上岸落脚”,癌转移也可避免。
文章来源:汤钊猷《院士抗癌新视点--消灭与改造并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科学的抗癌果蔬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