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做了小孩拍脑部ct辐射大吗有辐射吗

PET-CT辐射大 体检千万别做?防癌体检要“对症下药” 07:12:55
前几天,50岁的老秦拿着体检报告单向医生咨询。医生看了他的检查结果,又知道他有30年的烟龄,建议他可以考虑做个PET-CT。老秦听了,连连摆手:“都说那个辐射很大,不能做。”
在上周末举行的杭州西湖核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上,杭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春雷表示,PET-CT的辐射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做PET-CT检查要先注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显影剂,而这种放射性元素会参与到人体全身的代谢中去。因为恶性肿瘤的代谢和正常组织不同,在CT扫描时就会被发现。整个过程中的辐射,主要来自CT。至于体内的放射性元素,在五六个小时后就会衰变,并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中国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亚明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指出,PET-CT检查是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它的准确性甚至高过现在普遍被认可的低剂量螺旋CT。
“但对完全健康的人,做PET-CT确实没必要。”赵春雷说。PET-CT毕竟有一定辐射,更多地适用于肿瘤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家族性肿瘤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它对淋巴癌、肺癌、乳腺癌等相当敏感,但对泌尿系统、消化道、脑部等肿瘤敏感性相对偏弱。
关于防癌体检项目的选择,赵主任“支了几招”:甲状腺检查以B超为主;消化道检查先做内视镜,如肠镜、胃镜;肺部如果CT发现结节且风险较高,可选择进一步做PET-CT。来源:每日商报&&&&作者:实习记者 周一 通讯员 李一璠&&&&编辑:郑海云&&&&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您现在的位置 >
ct做一次有多少辐射 头部ct一次辐射剂量
  949健康网 949949.com
【ct做一次有多少辐射 头部ct一次辐射剂量】949健康网编辑组稿: 做一次ct辐射有多大,做一次脑ct辐射剂量,做一次ct有多少辐射,做一次脑部ct的辐射是,做一次ct的辐射量,头部ct一次辐射剂量,一次16排脑ct辐射剂量,一次ct辐射剂量,婴儿一次脑ct辐射剂量。 莫因“粗放式体检”生遗憾
尽管常规体检对癌症的检出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每年一次的体检还是很重要的临床发现,那些有体检习惯且在体检中发现肿瘤的,大都以早期的为主,愈后也相对较好。
此外,体检还能够发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通过把今年和去年的结果进行对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更有针对性。
“像我国发病率比较高的几种癌症,肺癌、胃癌、结肠癌等通过现有体检项目,检出率还是很低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斌坦承,在该中心体检发现的癌症“不是太多”。而原因主要是,很多有价值的检查项目,患者因各种原因限制并没有选择。
专家坦言,在一些时候,选对体检项目,比体检本身更重要。
“现在一般的体检项目中,都有胸片。”韩俊庆表示,虽然也有肺部肿瘤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的,但想通过这种胸片早发现肺部肿瘤有一定局限性,“这种片子,纵膈看不清楚,而很多肺部肿瘤是纵膈型的。”
“胃癌的检出率更低。”作为消化内科的专家,刘斌对我国胃癌的防治很是担心。“在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高达50-60%,而我国只有5%左右。”刘斌说,这是因为日本早就将胃镜等针对胃癌的检查纳入了体检项目。
济南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科主任韩向阳就曾碰到一个让人惋惜的事例。一位39岁的年轻小伙子,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有一天突感不适,很快就因诊断为胃癌而去世。在他生前所做的体检中,从未做钡餐的检查,第一次做钡餐就检查出胃癌晚期,不久便撒手人寰。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而这些癌症通过体检发现的却非常少。这也显示出对体检项目科学遴选的重要性。
特殊群体应增加的专项检查
韩俊庆表示,现在虽然对导致癌症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但像空气、水等环境污染,以及食物中添加剂、辐射等都可能是导致癌症高发的原因。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专家提醒一些高危群体,要想提前发现癌症,可以在体检中增加一些专项检查。
每年一次甲状腺B超
刘斌表示,虽然一些甲状腺病变可以通过触诊发现,但检出率远不如B超。以甲状腺结节为例,据相关统计,甲状腺结节触诊检查的检出率为3%-7%,而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20-76%。
“成人最好一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刘斌同时提醒,因为年龄越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45岁以上的最好半年能查一次。
40岁以上可做胃镜
我国是消化道癌症的高发地区,其中胃癌、食管癌等都居我国十大癌症之列。专家表示,进行胃镜检查对早发现食道癌、胃癌有不错的效果。因为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现在选择这种项目的单
相关资讯????????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一次PET-CT等于30年辐射?危言耸听!但用于体检不合适
日 08:19:2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篇旧文,这段时间又在朋友圈流传,转发的不乏一些公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
  在这篇题为《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的文章中,作者称PET-CT被用于健康人体检,隐瞒和忽略了大量辐射和癌症的风险。
  &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人正常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这个说法靠谱吗?
  &PET-CT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我也是不赞同的,但关于强辐射的说法,简直是危言耸听。&昨日,钱江晚报记者向李林法求证时,李林法直言。
  李林法是浙江省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的前任主委,浙江省核医学诊治中心主任,他认为PET-CT虽然辐射量是安全的,但也不提倡用于健康体检,而应该针对肿瘤病人的精准治疗。
  所谓PET-CT,其实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PET与CT的融合。
  人们在接受检查时,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PET-CT扫描筛查肿瘤并不靠谱
  医馆君问:做一次PET-CT,到底有多少辐射?
  李林法答:PET-CT的辐射,来自两方面:PET检查和CT检查,其中PET检查的辐射,主要来自检查时注射的显像剂。
  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物理半衰期是110分钟(10小时后衰减到3%以下,24小时后接近于0),注射到人体后,很快能从体内排出。
  做一次全身PET-CT扫描的辐射剂量在7.5~15mSv,而X光胸透是20&Sv,尽管前者是后者的300~600倍,但对人体来说,仍然是安全的。
  我国公众一年中受到的自然辐射量没有统计数据,但来自美国的统计是每年受到的自然辐射量3mSv。那么7.5~15mSv的量,只相当于2.5年~5年,并非30年的总量。
  医馆君问:PET-CT查肿瘤真的很灵吗?
  李医生答:PET-CT扫描,也要等肿块形成之后才能探测到,血液里的癌细胞它是查不到的。而且检查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没有癌看成癌症),比如炎症、结核等一些良性病变也会被视为癌症,仅凭PET-CT筛查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医馆君问:什么时候需要用到PET-CT检查?
  李医生答:浙江有多家医院配备了PET-CT,做一次PET-CT的费用是7500元,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性价比不高,好比高射炮打蚊子,不合算。很多早期肿瘤,通过一些没有辐射、价格便宜的检查也能发现,比如B超可以发现甲状腺或癌变,怀疑有肝癌,首选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做B超。肿瘤病人进入治疗阶段需要确定病灶位置、性质、程度,再进行PET-CT检查,这样更为妥当。
  有位食管癌患者,如果肿瘤在上段,可先手术,如果在中下段,化疗更好。因为患者有肺气肿,无法做增强CT,之后选择PET-CT,发现位置在食管中下段,转移可能性大。综合判断之后,决定先进行化放疗。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专家提醒】去体检,一定要当心高辐射CT!这点不注意,对身体有害
大家应该都去医院拍过“照片”吧
大家排着队
在医院的“照相馆”门口等着
一个照完了一个照
也叫拍片子
是医学检测中常用的技术
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
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
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
清晰的图像可帮助医生
发现细小病变
为诊断提供依据
可是你知道吗
拍这种“片子”
可能对身体有害
“拍照”需谨慎
当心损害你的健康
你也许并不清楚
CT的电离辐射
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这种电离辐射
与人体细胞、体液等物质
产生相互作用
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
某些大分子结构
使蛋白分子链断裂
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
有重要意义的酶等
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
电离辐射还可以通过
电离人体内的水分子
形成自由基
间接损伤人体
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对射线比成人更敏感,短时间内若多次接受放射检查,容易对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腺、晶体、甲状腺造成损害,致癌效应发生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
孕妇就别“照相”了
卫生部明确要求,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去医院“照相”
可别只为了图便宜
一些体检中心
拿CT吸引眼球
推出低价体检套餐
价位确实很诱人
但是进一步了解后
会发现这些CT检查的
清晰度和精准度
还可能对身体有影响
本来是为了健康选择体检
何苦为了低价又寻烦恼呢
要想“拍照好”
好的设备那可少不了
摄影界非常看重设备
做CT检查也是一样的
除了要看设备的精准度外
还要注意它的辐射量
Force开源CT是德国西门子公司2015年推出的全球顶级CT设备,也称“双源Turbo Flash超炫速CT”,该CT在安全无创和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堪称为业内的标杆和典范。
怎么形容呢
大概就是CT界的
高配版本吧
用它做检查
也就相当于做一次飞机
所受的辐射量
具体来讲,Force开源CT在肺部筛查方面,平扫剂量可低至0.06mSv,其辐射剂量甚至低于乘客坐飞机从上海飞往纽约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这是CT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飞跃。
心脏CTA检查平均剂量低于0.1mSv水平,远远低于人群自然条件下每年接受的本底辐射剂量(本底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正常普通人群平均接受本底辐射剂量为2.4mSv),较常规CT辐射剂量降低90%。
这种“高配版”CT
好处还有很多
除了辐射低
还有下面几个优点
造影剂用量少
Force开源CT还可以用常规CT一半甚至更少的造影剂用量即可完成冠脉检查,突破了造影剂禁忌患者的限制,大幅度降低了造影剂肾脏毒性及过敏反应的可能。
扫描速度快
心脏冠脉CTA检查一直是评价CT扫描速度的标杆,Force开源CT通过0.25秒/圈的业界最快扫描转速,完全冻结心脏运动,不需要控制心率即可进行心脏冠脉检查,高心率及心率不齐患者也可轻松应对检查;最快0.13秒即可完成心脏检查,清晰显示心脏冠脉等细微结构,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成像水平高
Force开源CT可以超越常规CT检查实现全身双能量成像,如痛风石的检出、结石成分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评估等等。
这种“高配版”CT
适用范围很广
心脏低剂量
Force开源CT完成全心扫描只需0.13秒,整体人群平均剂量降至0.1mSv左右(达到DR胸片水平),是业内领先的以胸片剂量实现心脏绿色筛查的CT。
使用Force开源CT进行肺部筛查,可自由呼吸,无需憋气,仅0.4秒即可完成全肺检查,仅需0.06mSv,超低剂量扫描实现了CT筛查早期肺肿瘤与胸片检查接受一样的辐射剂量优势。
头颈心一站式
使用Force开源CT,0.7秒完成头颈心血管检查,及时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存在头颈动脉斑块等,超低辐射剂量(1mSv)则避免了检查者对辐射的疑虑。
心胸腹大范围血管检查
Force开源CT可达到60cm扫描范围,0.8秒完成。实现一次注药即可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长成像检查,可以及时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存在肺动脉栓塞,是否存在主动脉夹层等,堪称急性胸痛患者的“福音”。
如此精准安全的CT
为更多的被检查者
提供了优质微辐射检查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东院区
以岭健康管理中心
面向公众开放
以中华传统养生八字文化为指导
与现代科学健康新技术相结合
开展健康体检、慢病管理
抗衰医美等健康管理服务
引领国际化、智能化
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管理新模式
尊享更多健康服务来这里!
地址:石家庄天山大街与珠江大道交口以岭健康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症状需要做脑部c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