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为什么有的不需要引流袋,有的要

您的位置: &
腹腔镜术中安全经济的取标本方法
优质期刊推荐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与分析
作者:严得庆,安华轩
【关键词】& 胆管损伤
&&& 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32例,均为胆囊切除手术及胆总管探查手术术中损伤所致,均行CT+PTC检查证实胆道狭窄和梗阻,现将患者再次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1996年2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胆管损伤病人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8~79岁。
&&& 1.2& 损伤分类& 低位胆管损伤(Ⅰ级)18例,占56.25%;高位胆管损伤(Ⅱ级)6例,占18.5%;肝门部损伤(Ⅲ级)2例,占6.17%;肝管损伤(Ⅳ级)1例,占3.09%;副肝管损伤5例,占15.65%。
&&& 1.3& 损伤原因& (1)胆囊切除术尤其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者过于自信,麻痹大意,操作不仔细,动作粗暴,在胆囊三角区内大块组织结扎、止血,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胆囊,使胆总管和肝总管位置改变成角,容易引起结构误认,在未辨清“三管”之前,盲目切断胆囊管是引起胆管损伤的直接原因。(2)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游离胆囊层次过深,伤及肝床下肝内血管,使用电凝、电切不当,解剖关系辨别不清时,尤其对于有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操作困难时,过于牵强、自信,不能及时中转开腹,酿成错误。(3)手术时,胆囊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组织粘连,胆管壁脆性增加,这时,术者动作粗暴,解剖过大时容易损伤胆管,即便是术中发现而行修补,也易形成纤维疤痕,使胆管狭窄。(4)胆囊三角结构复杂,而术者对变异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损伤。
&&& 1.4& 手术方式& (1)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的处理:适当游离胆管断端,保证吻合口无张力,血供良好,行黏膜对黏膜间断缝合,吻合口放置适宜的“T”管支撑,放置3~6个月,此种术式,我院的再手术率为0;(2)术后发现胆管损伤:24~48h以内:行Ⅰ期缝合,方法同上,再手术率为20%,48h以上:先行胆管引流,同时加强抗感染、支持、改善全身营养等治疗,3~6个月后再行重建,再手术率为20%;(3)胆管损伤严重,无法行胆管断端吻合者,行Roux-en-Y吻合术,再手术率为15%[1]。
&&& 2& 讨论
&&& 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是普外病房诊治的主要疾病,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医源性胆管损伤随病例的增加和手术的增加而增加,已经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依笔者经验,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及损伤后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2.1& 加强认识,提高术者的技术水平& 要认识胆囊切除手术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手术,要强调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充分显露术野,麻醉满意,不要过分追求小切口,掌握胆囊三角区正确的解剖变异,做到心中有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除过程中,紧贴胆囊壁分离,注意不要过度牵拉胆囊以免造成胆管成角或者损伤血管,切断胆囊管之前,再次确认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之间的关系。
&&& 2.2& 正确选择切口& 对于肥胖、胆囊积液、需行胆总管探查的病人,笔者采用Mirizzi切口:经腹直肌垂直切口切开皮肤至腹膜,然后采用肋缘下切口切开腹膜。该切口的优点是:既避免切断腹直肌,又可充分显露肝门、胆囊三角区术野,操作方便,术后引起切口疝的机会大为减少。
&&& 2.3& 解剖胆囊三角& 将胆囊三角分为:右三角和左三角,左三角构成为:肝脏、肝总管、胆囊管,右三角构成为:肝脏、胆总管、胆囊管,遵循先右后左的解剖原则,充分显露哈氏袋,进而更清楚三管之间的关系,能够有力的杜绝胆管的损伤。
&&& 2.4& 对于胆囊处于急性水肿期或是胆囊已萎缩& 胆囊与肝门、肝总管紧密粘连,使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者,可先行胆囊大部切除,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再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对胆囊管内结石嵌顿的应采用用手捏、挤的办法,先取出结石,再结扎胆囊管,尤其要注意避免紧贴胆总管切断,而导致结扎胆囊管残端后引起胆总管狭窄。对于一些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若胆囊炎症严重时,应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降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几率,可采取化学切除法:次全切除胆囊,残端用碘酒、乙醇烧灼胆囊黏膜[2]。
&&& 2.5& 对于胆囊三角内变异性出现的管道& 不要轻易下迷走肝管的结论,应充分重视右肝管变异的可能性,不能盲目结扎,防止损伤,要尽量追踪其汇入胆管处,明确走行的来龙去脉,一般讲,进胆囊的管道可结扎,而从肝脏出来的管道不可轻易结扎。若损伤后应行胆总管探查,辨明是否是右肝管,最好行Ⅰ期吻合、修补加支架引流。笔者曾遇到1例行胆囊切除术时,发现从肝脏出来一约0.2cm粗细的管道,考虑为迷走胆管,予以结扎后,术后出现黄疸而行二次手术的病例。
&&& 2.6& 行二次胆道手术时应遵循& 先从右肝脏面胆囊床开始解剖,依据肝圆韧带,触摸肝固有动脉,定位肝门,细针穿刺确定胆管,肝门部粘连的肠管,应予剥离,剥离后可清晰显露肝门解剖,但应坚持“宁伤肠管,不伤胆管、血管”的原则。
&&& 实际上,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包括术中、术后早期发现的,行Ⅰ期缝合及相应修补是非常困难的,要坚持两个原则:(1)所修复胆管必须要支架引流;(2)修复后的胆管附近必须放置适宜的引流管,便于术后观察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1& (美)埃塔拉(Etala.E)(著),刘青光(译)胃肠手术技巧图谱.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10,ISBN:7-.
&&& 2& 石景森,王炳煌.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ISBN:7--X.
&&作者单位:810000 青海西宁,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外一科
 & (编辑:张& 彦)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作者:张洪,周晓凤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结石;胆道探查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技术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放T型管引流26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胆瘘2例。手术时间1~3h,术中出血30~100ml,住院时间5~14d。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结石;胆道探查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ZHANG Hong,ZHOU Xiaofeng
  Yue lai center hospital in DaYi country,Sichuan,6113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asi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rom May 2004 to May 2005 was performed.Results:34 cases succeed in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8 cases with primary suture,26 cases with Ttube drainage.A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made in 2 cases.2 cases suffered from bile leakage.The operative time was between 1~3h.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was between 30~100ml.Inhospital days were 5~14d.Conclusions: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should be the safe method to treat gall stone concomitant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for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ain,more rapid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Key words】& LCCholedochoscopy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也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生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我院在成功开展LC的基础上,于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共施行LCBDE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6岁~76岁,平均49岁。病程3月~10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例,胆总管术后结石复发1例。临床上都有腹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入院时伴黄疸11例,无黄疸25例。有黄胆病史6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反Trendelenburg体位,腰部垫高5~8cm。常规Olson四孔技术。分离出胆囊管后近端钛夹夹闭,以防止胆囊内小结石坠入胆总管。暂不切断,留作牵引胆总管。对胆总管直径>1.5cm的用针式电钩直接切开,胆总管直径<1.2cm的用剪刀切开。对于明显结石可拔除剑突下Trocar,直接用胆道取石钳从穿刺孔进入腹腔取石;细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用冲洗泵和10号导尿管反复冲洗胆道并将其下插通过Oddis括约肌。对于取石顺利、胆总管炎症轻、探查胆道下端通畅者用3-0可吸收缝线于胆总管切口下端缝合1针,腔内打结,剪线时线尾稍留长一点以备牵引。胆管扩张不明显或胆道炎症较重者,放置Fr14~16T型管。T管长臂7号线扎闭,横臂修剪后放入腹腔。提起胆管缝线将T管短臂置入胆总管。腹腔镜下缝合胆总管切口上下各1~2针,短线腹腔内打结,常规切除胆囊。肝下置乳胶管引流。
  2& 结果&&&   本组36例LCBDE中,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T管引流26例。胆总管直径8~22mm。手术时间1~3h,术中出血30~0ml,住院时间5~14d,平均8d。2例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为结石嵌顿无法在胆道镜下取出。术中结石消除率为944%。术后胆漏2例,为胆总管I期缝合术后胆漏1例,T管引流胆漏1例,均在1周内自愈。无切口感染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8个月至20个月,无胆道狭窄病例。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和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探查术越来越普及。2006年发表的一项对美国普外科医生的调查表明,45%的普外科医生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1]。国内自1992年胡三元首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以来,该技术逐渐推广[2-3]。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及内窥镜下奥狄(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并发症少,对胃肠功能干扰小以及保持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等优势。特别对复杂胆道结石,ERCP不能治疗的患者,LCBDE仍是良好的选择[5]。本组36例病例中34例患者成功施行LCBDE,术中结石消除率为94.4%,与国外报道的术中结石消除率在85%~98%之间相符,远期效果肯定[6]。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发生短期胆瘘,均引流自愈。分析胆瘘发生的原因除与胆管的结构中平滑肌及弹力纤维少,管壁薄等自身解剖因素有关外,还与粗针粗线缝合,缝合不够严密等有关。2例胆瘘均发生在早期开展LCBDE的病例中,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腔内、缝合打结技术的不断提高,近期没有胆瘘的发生。因此,只要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LCBDE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LCBDE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术相对较高。术者应该具备基本的腹腔镜腔内缝合技术和打结技术。我们在开展LCBDE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如下。先处理胆总管结石后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总管暴露困难,特别是Calot三角粘连时更是如此。胆总管显露切开前如胆囊未切除,术者可提拉胆囊哈氏袋,助手下压十二指肠有利于沿着胆囊管向下分离显露胆总管,可明显缩短暴露切开胆总管的时间。万一胆管损伤胆囊可用于修补胆管。另外,胆总管壁自身血管丰富,在十二指肠上缘胆总管血管更为丰富,处理不当易致胆总管出血。术中,我们把胆总管的切开部位选在靠近胆囊管处,该处血管较少。在胆管切开前先行浆膜电凝后再切开胆管,切开处不出血有利于术野暴露。若发现胆囊动脉横跨于肝总管前面可将其解剖出来,上钛夹后剪断。放置T管时,将T管远端在位于胆总管开口垂直位置腹壁戳孔引出。夹闭远端以防气腹内气体外溢。T管另一端置入胆总管,并拉直T管。这样既有利于T管的放置,又有利于胆总管的缝合。胆管下缘先缝扎1针,提起缝线等于提起胆总管前壁,也有利于T管放置。此外,导尿管冲洗胆管和通过Oddis括约肌,便于碎石胆泥的清除和了解胆管远端有无狭窄。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还是放置T型管,目前尚存在争议。一方面,放置T型管可以有效地防止胆瘘,更有利于术后的胆道镜检查和处理胆道残石。另一方面,LCBDE下腹腔粘连较少,窦道形成迟,T型管放置时间延长,而长久T型管放置可能导致胆汁丢失,消化功能不良及增加胆道感染机会等,引起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有学者主张一期缝合胆管。但2004年HaJP等报道LCBDE后一期缝合与放置T型管同样安全。本组报道病例中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T管引流26例,术后随访均无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故一期缝合或放置T型管,应视术中患者胆道情况选择。对于胆总管探查后确认结石已取净,胆管无狭窄,胆总管无明显炎症,胆总管下端通畅者,行一期缝合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Bingener J,Schwesinger WH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a rural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a survey[J].Surg Endosc.2006 Jan 25;[Epub ahead of print].
  [2]& 胡三元,牛军,姜希宏,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3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5:131―132
  [3]& 王存川,姜洪宇,陈銮,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71―73
  [5]& Tai CK,Tang CN,Ha JP,et al.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in diffcult choledocholithiasis[J].Surg Endosc.):910-914.
  [6]& Keeling NJ,Menzies D,Motson RW.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beyond the earning curve[J].Surg Endosc,):109-112.
  [7]& Robert J,Fizgibbons Jr,GlenncG Laparoscopic surgeon and common bile duct [J].World J Surg,7-1324.
  (四川省大邑县悦来中心卫生院,四川& 成都,611330)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翁盈洁&&&&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余姚,余姚市人民医院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通过对电视腹腔镜系统的操作进行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结果
在精确的配合下,2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4h,术中出血量约250ml,术后住院时间7~10天,无手术直接导致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效果较好。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全面地、精确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2
&&& 腹腔镜下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近年来普通外科微创手术发展应用的新技术,具有无腹部切口,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LS可用于治疗需行脾切除的血液病患者,脾外伤,门静脉高压伴脾脏肿大等多种脾脏疾病[1]。本院自2008年9月起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3岁,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前B超和CT检查示脾长径20.5~22cm,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35&109/L。例2,&男,49岁,反复皮下瘀斑,牙龈出血史3年, 双下肢水肿1年,内科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失败,术前B超:脾脏中度肿大(16.5cm&8cm)。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43&109/L。2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毕脾窝处均放置橡胶引流管1根。手术时间分别3h、4h,术中出血量约为250ml,术后疼痛轻,术后最高体温37.7℃,无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术后7天、10天痊愈出院。
2& 护理配合
2.1& 巡回护士配合
2.1.1& 访视患者& 术前1天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临床诊断,病情,既往史,术前准备情况。查看各项检查等,向患者解释介绍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优点,基本步骤,麻醉方法,做好心理护理[2]。解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仪器及物品准备& 电视监视系统,冷光源,CO2气腹机及气腹管。300& 10mm镜头,超声刀,电刀,冲洗吸引装置。
2.1.3& 手术配合& 患者入室后,及时做好保暖措施,核对姓名、手术名称、住院号等无误后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术中用药和输液、输血。全麻插管成功后协助手术医生安置手术体位,左侧腰背部用软枕垫高10&~30&, 头高脚低10&~30& 的右侧斜卧位,注意患者的卧位舒适与安全,避免肢体受压或过度牵拉。脚跟部使用抗压软垫。连接腹腔镜手术装置,调节气腹压力(13~15mmHg),CO2流量(10~15L/min)。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补充术中用物并调整手术体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手术进程,便于做好充分的中转开腹应急准备。负责腹腔镜手术系统及超声刀的启动和管理,熟悉掌握各种仪器的名称、性能、使用步骤、注意事项和保养要求。
2.2& 器械护士配合
2.2.1& 手术前配合& 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和器械使用。提前洗手上台,整理并检查器械的完好性。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和敷料。协助医生铺无菌巾,精确快速地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2& 手术中配合& 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取脐下,剑突下与脐的中点,左锁骨中线,左腋前线两点根据脾脏大小定于脐或脐下水平戳孔。常规探查腹腔,检查腹腔其他脏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副脾情况。切脾方法:松解脾结肠韧带后显露脾脏下极,离断胃结肠韧带左半侧和脾胃韧带中下段后在胰腺上沿寻找,分离结扎脾动脉主干。紧靠脾脏自下而上分离脾脏二级血管分支,根据血管分支粗细选用适合的血管夹,近端上双夹,远端上单夹后剪断。脾蒂处理完成后将体位转向右侧,分离脾肾韧带,脾胃韧带上部,剩余的脾蒂及脾膈韧带,游离完成切除脾脏。将切除脾脏装入结实的标本袋中,扩大腋前线戳孔到2cm后将标本袋由戳孔取出。在袋中将脾剪碎后分次取出。用水冲洗腹腔,检查脾脏无出血后在脾床放引流管一根。缝合戳孔。器械护士把器械按顺序摆放,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所需的器械与用物。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手术方式,对病人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既担心手术效果,又担心手术不顺利中转进腹,同时手术后的疼痛,恐惧心理对患者造成困扰,因此,术前访视非常重要,向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优点,麻醉方式,术前术后健康指导,通过与病人亲切的交谈减轻病人紧张、焦虑心理,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使手术顺利进行[3]。器械护士应熟练掌握所有器械的功能,使用方法。手术过程中准确及时传递器械,确保超声刀,气腹机,冲洗吸引装置,显示器,光源正常运转,另外,脾脏质地脆,血运丰富,脾脏血管粗大,尤其病理性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血供更加丰富,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因此,器械护士应常规准备开腹器械,争取在最短时间提供相应器械中转进腹。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最大的风险是术中大出血,因此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最好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输液安全及CVP监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门新技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妇科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脾脏血供丰富,质地脆,邻近胰腺,结肠和胃,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性,更需要手术医生精细的操作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都必须认真负责,业务熟练,反应敏捷。熟练配合手术者,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王卫东.冯剑平.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岭南现代临床外科,3-334.
潘玉琳,白世芳,马秀芳,等.开展术前访视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57-58.
曾玉.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配合.江西医药,):.
(本文编辑:张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鼻胆管治疗胆道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小健,马茂源,夏存智&&&&作者单位:姜堰市人民医院, 江苏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鼻胆管治疗12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胆漏全部治愈,随访1~12个月,无再发胆漏。结论:内镜下治疗胆漏具有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胆瘘;鼻胆管治疗
  胆漏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肝外胆管漏为常见,以胆囊切除术为最多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开腹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院行内镜鼻胆管治疗胆道术后胆漏1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50岁,病因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迷走胆管漏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颈管残端漏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拔&T&管致胆漏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针眼致胆漏1例。发现胆漏的时间为术后1 d~14 d,平均为4 d。12例均行ERCP,造影剂自胆管外溢处为胆漏部位。
  1.2 诊断标准&&&
  根据胆道手术史,临床表现拔管后立即或延时出现持续性腹痛、腹胀及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有胆汁或B超探及腹腔积液。
  1.3 方法&&&
  本组患者均常规行ERCP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一般步骤为,经口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找到乳头后,用造影导管或切开刀,行胆胰管造影确定胆漏部位,将导丝插至胆漏以上胆管,选择引流范围最丰富的胆管,将7Fr聚乙烯鼻胆管顺导丝插入到引流部位,退出导丝,然后在X线下退出十二指肠镜,导管的另一端由口腔引出,选择一根腔径大于引流管的吸痰管自鼻腔插入口腔,将引流管的出口端插入吸痰管的进口端,自鼻腔引出,并固定于颊部,外接引流袋,每天引流胆汁。其拔除鼻胆管指征:经过ENBD管胆道造影,无胆汁外溢,再留置ENBD管2 d~3 d后拔除
  2 结果
  12例胆漏中,均行EST及ENBD,ENBD管放置时间2周~5周。住院15 d~42 d,均痊愈出院。12例随访1个月~12个月,无再发胆漏,术后无胆管狭窄。
  3 讨论
  胆漏常由于手术失误导致胆道损伤所致,常伴有胆道狭窄。LC术后胆漏主要由于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副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电凝热灼伤导致肝外胆管的继发性狭窄和组织延迟性坏死、脱落穿孔,而引起胆漏[1]。降低胆管内压力、引流胆汁是治疗胆漏关键。使用内镜行EST,使胆汁排泄通畅,减轻胆管内压力;再行ENBD,将有多个侧孔的鼻胆管前端置于漏口处或上方并持续负压抽吸,减少胆汁从漏口流出,也可以减少胆管外胆汁的集聚,这是由于鼻胆管引流有良好的虹吸作用[2]。内镜治疗仅须常规咽部麻醉,无须开腹,对机体干扰小,术前准备时间短,一旦内镜治疗成功,引流效果好,见效快,起到内外引流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而言,ENBD具有微创的特点,病人痛苦小,避免短期内再次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和不能耐受手术者应用ENBD引流减压更为安全、且疗效满意。与ERBD相比,ENBD引流效果好,并发胰腺炎和胆管炎几率小,并且不需再次行内镜取支架[3]。
【参考文献】
&   [1]巴明臣, 毛静熙, 陈训如,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77-78.
  [2]张啸,张筱凤,李国雄,等.内镜治疗术后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4-15.
  [3]傅继宁, 姚礼庆, 周平红 ,等. 内镜治疗中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5-8.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