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班买中班图书区观察记录,共1a63b册,不超过15000删

民国时期的武术家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给夸大了,夸大无非是无形之中满足了我们“先前阔”的心态,但是也严重的障碍了后人对武学的探索。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花费大量笔墨去费尽周折的去形容,只会徒增后人之对武术理解的障碍,不如痛痛快快的来点干货————&b&上几个民国时期武术大家的视频。&/b&&br&第一个视频的表演者依次是张之江(冯玉祥的老部下,曾任中央国术馆馆长)何建(曾任湖南省省主席,和毛泽东有挖坟之仇,杀妻之恨)李丽久(杜心五弟子,其身份及最终结局之扑朔迷离,远超薛癫,可参看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0fdb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杜心武弟子—&/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丽久到底是怎么死的?&/a&)&br&&b&视频一:&/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g2Mzc4MDk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旧中国全运会开幕式的表演&/a&&br&这个视频中的张之江和何建,都是军政界的人而非武术界的人,练得一般般我们也无需苛求,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最后出场的这个李丽久,说句“行如鬼魅”似乎过于夸张,但是其身法敏捷,却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并非现代人无法超越。很多人都把民国时期的武术界传“神”了,传的似乎现代人已经无法超越,这是不对的。&br&第二个视频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武术表演,关于这个武术代表团(成员有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翟涟源、傅淑云、刘玉华9人),可参见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60doc.com/content/13/0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武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a&,这次中国武术表演的真实录像如下视频:&br&&b&视频二:&/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M0M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36 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中國武術表演&/a&&br&遗憾的是视频并不完整,传得神乎其神的郑怀贤前辈(孙禄堂弟子)表演飞叉没包括在视频里面。不过没关系,在下一个视频里,将有完整的郑怀贤表演飞叉的视频,视频里面的另外几个武术家姓名不详,不过应该是和郑怀贤水平一个档次的。&br&&b&视频三:&/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UwM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in WWII 成都時期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a&(表演飞叉者为郑怀贤郑怀贤那个视频,我怀疑里面其他几个表演国术的人里应该有朱氏兄弟(朱国福,朱国禄,朱国贞,这哥三个在民国国术界可谓响当当的人物,朱国福还混了个少将的军衔))&br&另外就是现在争议很大的抗战时期大刀队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的问题。正好这里有一个关于大刀队的老视频&br&&b&视频四:&/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gyM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喜峰口戰役後,長城吸引外國旅客觀光&/a&&br&(原标题如此,中国人眼中苦大仇深的艰苦抗战,对西方人来说只是赶来看一场热闹而已。国家衰弱之时,确实不能指望外人来关心自己的死活。老祖宗能够在抗战期间撑到底,实属不易,我辈当怀敬仰)片中曾出现中国大刀队的演习录像,我本人对片中的大刀的实战水平有所怀疑,片中最后吃东西的胖子,大家猜一猜是谁?(答案是宋哲元将军)&br&下面这个视频是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拍摄的原声纪录片,片中有练习传说中“破锋八刀”的镜头&br&&b&视频五:&/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cxNg%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刀队CHINESE RE-OCCUPY GREAT WALL AREA 1933&/a&&br&&br&最后一个视频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士兵在故宫练习国术、大刀和刺杀的原声视频。知乎上曾有人提出在民国时期的军队里,练习的重点是刺杀而非大刀,从我发布的这些视频来看,应该是属实的。&br&&b&视频六:&/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YwO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i-Ping (Cina)
i soldati danno un saggio dell'antica arte guerriera nazio&/a&&br&还有一个枪刺训练的视频&br&&b&视频七:&/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5MDkzNg%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位於成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刺槍教練 ,以及民國三十一由四川省主席張群所主持的國慶&/a&&br&&br&除了第一个视频之外,其余的视频都是前阵子我翻墙从国外一些比较小众的网站上扒下来的,有些还是初次在大陆的视频网站发布,希望大家多多鼓励少拍砖。这些资料,其实对国术爱好者来说,称得上是“珍贵”二字了。&br&小小的傲娇一下&br&咱也是为广大网友奉献过干货的人啦
民国时期的武术家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给夸大了,夸大无非是无形之中满足了我们“先前阔”的心态,但是也严重的障碍了后人对武学的探索。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花费大量笔墨去费尽周折的去形容,只会徒增后人之对武术理解…
以上回答全都弱爆了,还是看看我的吧!&br&&br&&b&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b&&br&&br&&br&在同龄人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已经去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在同龄人还在玩跷跷板、跳皮筋的时候,我正在体验着价值百万的医疗仪器在我身上四处游走。&br&&br&我吃过猪都不吃的药,扎过带电流的针,练过神乎其神的气功,甚至还住过全是弃儿的孤儿院。那孤独的日子,身边全都是智力障碍的儿童。最寂寞的时候,我只能在楼道里一个人唱歌……&br&&br&二十年间,我母亲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医生下给我的病危通知单。厚厚一沓纸,她用一根十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这很有纪念意义。&br&&br&小时候,我忍受着身体的痛苦。长大后,我体会过内心的煎熬。有时候,我也忍不住想问:“为什么上帝要选择我来承受这一切呢?”可是没有人能够给予我一个回答。&b&我只能说,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b&&br&&br&&br&&b&命运嘛,休论公道!&/b&&br&&br&近些年,我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住院的名目也日益增多,什么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等。我曾经想过,将来把自己的全部器官,或捐献给更需要它的人,或用于医学研究。可是照目前来看,除了我的眼角膜和大脑之外,能够帮助正常人健康工作的器官,真的非常有限。&br&&br&我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上过学,当然,遗憾的原因不是什么“自强不息”的狗屁理由,而是遗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朋友,认识漂亮姑娘,谈一场简单的恋爱。但是就像狂人尼采说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正是因为没有上学,我才能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用来读书。让我自豪的是,我曾经保持过一天十万字的阅读量。&b&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我觉得这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b&&br&&br&&br&我不是张海迪女士那样的励志典型,也不是史铁生老师那样的文学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病人”。但是我想说,&b&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b&&br&&br&&br&这是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感谢题主。期待认识更多朋友。&br&&br&&b&PS:俗话说:有图有真相,附赠一个月以前被120拉走,抢救时扎的套管针一枚。此针为软管,可在人体停留一月而不跑针。&/b&&br&&br&&br&&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eda9af340eab0280feb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eda9af340eab0280fe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d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d_r.jpg&&&/figure&=====================分割线=====================&/b&&br&&br&感谢大家的祝福和鼓励。我没想到自己无心的一次回答能够得到这么多赞同和回复。本想对大家的祝福一一致谢,但是发现评论截止目前已经到了220条,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姑且做一下补充,回答其中几位朋友的问题。&br&&br&首先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aoTao& data-hash=&0ecf02d671ee0ac7024975dfb0ae0900& href=&//www.zhihu.com/people/0ecf02d671ee0ac7024975dfb0ae0900& data-hovercard=&p$b$0ecf02d671ee0ac7024975dfb0ae0900&&@Tony An&/a&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轩& data-hash=&7ff123886acc2f08654c& href=&//www.zhihu.com/people/7ff123886acc2f08654c& data-hovercard=&p$b$7ff123886acc2f08654c&&@刘轩&/a&,谢谢你们提出愿意来看我。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认识你们,毕竟一个人的日子,真的很孤独。可惜我们距离相隔太远,我家在新疆,抛去飞机,一个五一三天小长假,坐火车出新疆就要一天半,还得祈祷伟大的有关部门不要晚点。&br&&br&其次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ven& data-hash=&7cc3b11d3aa1d& href=&//www.zhihu.com/people/7cc3b11d3aa1d& data-hovercard=&p$b$7cc3b11d3aa1d&&@Sven&/a&同学,谢谢他愿意和我共享自己的生命长度,即使这很难实现。以前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健康,可能我就不会像今天这般对生活如此认真。&b&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b&假如有一天,我成为不死不灭的存在,那一刻,我猜自己也会陷入空虚与散漫的漩涡之中,虽生犹死。&br&&br&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压泥& data-hash=&cc3d4cfc87c61a7d63bf& href=&//www.zhihu.com/people/cc3d4cfc87c61a7d63bf& data-hovercard=&p$b$cc3d4cfc87c61a7d63bf&&@邓辉&/a&先生。对于您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确实没有统计过具体数字。不过的确花了家里不少钱,我爸妈总说:“别人家孩子是拿饭喂出来的,我们家儿子是拿钱贴出来的。”&br&&br&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程风& data-hash=&e13a8f61c223f1ad08cb1c04& href=&//www.zhihu.com/people/e13a8f61c223f1ad08cb1c04& data-hovercard=&p$b$e13a8f61c223f1ad08cb1c04&&@程风&/a&、&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徐楚& data-hash=&dab1dcfc404b6cf1e546db4614cdcd89& href=&//www.zhihu.com/people/dab1dcfc404b6cf1e546db4614cdcd89& data-hovercard=&p$b$dab1dcfc404b6cf1e546db4614cdcd89&&@徐楚&/a&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ebgeekman& data-hash=&51cddbc0857& href=&//www.zhihu.com/people/51cddbc0857& data-hovercard=&p$b$51cddbc0857&&@webgeekman&/a&三位同学。我第一次回答知乎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实在是非常幸运。以后我会尽量回答知友的问题,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做到每日一答。不过除了自己水平有限之外,我的打字速度会很慢,因为我是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出来的。&br&&br&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曹梦迪& data-hash=&0b353ea41b791415dfe5b& href=&//www.zhihu.com/people/0b353ea41b791415dfe5b& data-hovercard=&p$b$0b353ea41b791415dfe5b&&@曹梦迪&/a&、&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庄表伟& data-hash=&1a027ace78d8ccb77305fc3c& href=&//www.zhihu.com/people/1a027ace78d8ccb77305fc3c& data-hovercard=&p$b$1a027ace78d8ccb77305fc3c&&@庄表伟&/a&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ayScript& data-hash=&172bdd3dc7eb3a6014d4& href=&//www.zhihu.com/people/172bdd3dc7eb3a6014d4& data-hovercard=&p$b$172bdd3dc7eb3a6014d4&&@GayScript&/a&三位知乎大神,你们都是我进知乎关注的第一批BOSS,谢谢你们能够回粉我。还要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阿达& data-hash=&17d1ae0dc9c6dea6ede5ebd& href=&//www.zhihu.com/people/17d1ae0dc9c6dea6ede5ebd& data-hovercard=&p$b$17d1ae0dc9c6dea6ede5ebd&&@阿达&/a&同学,谢谢你的关心,我虽然大江南北跑了这么多年,可是没有一家医院能够明确答复我,我的病因究竟是什么。&br&&br&不少知友提出我的指甲该剪了,在此说明一下,图2中的那只纤纤玉手,并非我本人,而是我老妈。另外,很多知友在评论中回复大量英语,很抱歉,我看不懂,但还是很感谢你们。&br&&br&还有知友说我很励志。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仅此而已,没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b&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狗屁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b&这是每个活着的人(无论健康与否)都应该做到的。这样应当应分的事情,是不值得拿来夸奖的。难道因为疾病,每个人就要活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的吗 ?&br&&br&还有某些人发私信质疑我,说我拿一个“高级针头”在知乎炫富。顺便说一下,那套管针50块钱一个,听说星巴克的咖啡35块钱一杯,前者是救命的,后者是消遣的,不知道性价比如何?还有人质疑我博同情,骗赞同。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不想多说什么了。罗永浩有一句话,深得我心:“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br&&br&本想再和知友们聊点什么,可惜已经很晚了。此刻,窗外的夜空星罗棋布,你们的祝福会像那些明亮的星星一样,闪耀在我的梦里。&br&&br&晚安!&br&&br&豆瓣个人主页:&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ouban.com/people/chenghao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伯爵在城堡&/a&&br&新浪微博:&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now201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bo.com/now20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以上回答全都弱爆了,还是看看我的吧! 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 在同龄人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已经去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在同龄人还在玩跷…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2c7f0ff261bc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2c7f0ff261bc_r.jpg&&&/figure&&p&“西凉锦马超”,经过三国演义塑造,长期以来以“五虎上将”的形象活跃在人们的认知想象中。打在马超身上的标签,大概有这么几个:“骑兵猛将”、“武艺高超”、“潼关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家中屡世公侯”、“威著北土”。然而细看马超的历史记载,却发现这些标签都有认知上的偏差,比如说对武将而言最核心的指标“战斗力”,马超的水分就很大,而且他的战斗力与他麾下的军队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了解马超,还得从“马家军”的历史入手,看看马超与马家,特别是与马腾的关系。&/p&&p&&br&马腾据说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但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没有祖上的萌荫。《典略》中说:&/p&&blockquote&“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br&&/blockquote&&p&从这一背景我们可以注意到两点:&/p&&p&&b&1.马腾在陇西并非世家豪族&/b&,他们家原本是扶风人(长安郊区),只是因为他爸爸在天水任职,后来又丢了官,才留在陇西。而且马腾父亲家中贫困,所以才娶了(低汉人一等的)羌女为妻,生下马腾。马腾从小贫困,没有可以依赖的有力支援,只能卖柴为生。也许在马腾发迹之后,可以吹一吹自己祖上在关陇的功业,但在那之前,他是没有办法凭着自己的姓氏而获得好处的。&br&&br&&b&2.马腾是羌女之子,有二分之一羌人血统。&/b&&br&&br&附【关中与陇西(陇右)地形图】,来自天涯论坛“鄙视抢沙发”&/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323868dbe3d24effdde93f84dc06be2_b.jpg& data-rawheight=&444& data-rawwidth=&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323868dbe3d24effdde93f84dc06be2_r.jpg&&&/figure&六盘山即陇山,陇山以西即为陇右,东汉末年为汉、羌、氐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杂居地。&br&&br&马腾发迹是在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这一年是甲子年,黄巾起义就在一年爆发。可能是受黄巾波及,也可能是凉州羌胡一直以来的反抗汉人统治的斗争再一次酝酿到高潮,“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这一次叛乱规模很大,一度打到长安附近的美阳。&br&&br&当时的名将皇甫嵩、董卓、孙坚,都参加了对这一叛乱的讨伐,虽然击退了叛军对长安的侵犯,但也无法在陇西彻底消灭叛军。由于东汉腹地的黄巾叛乱也声势浩大,所以来自洛阳的汉朝中央军对叛军的讨伐最后不了了之,转而由陇西地方长官组织军队与叛军展开拉锯。&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41cf908ef5baebb76520d43_b.jpg& data-rawheight=&1335& data-rawwidth=&1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41cf908ef5baebb76520d43_r.jpg&&&/figure&画横线的枹罕、河关以及北边的北地郡是叛乱发源地。北地郡的先零羌比较边缘化,没有影响汉人核心区域。枹罕、河关的盗贼汉羌混杂,也一直努力向汉人政权核心区进攻:他们先背上去金城郡劫持了韩遂,然后东进打到长安附近的美阳。被张温率领的董卓等人打败,退回榆中。&br&在这一过程中,边章、韩遂从“被劫诱”而被迫参与叛乱,到后来真心叛乱,并成为叛军的实际领导者。到中平四年(187年)韩遂杀掉边章和最初叛乱的带头人,成为陇西叛军之主。&br&&br&&b&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韩遂在陇西的资历、声望远高于马腾。&/b&&br&&br&而马腾则大约是在184年-187年之间应征入伍。就像刘备应征入伍讨伐黄巾一样,马腾也是因为陇西地方州郡长官为了讨伐韩遂等人的叛乱而临时征召乡勇,才进入了官兵行列。这之后因为马腾“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而且可能作战勇猛,成为了凉州刺史耿鄙的司马(相当于参谋长)。&/p&&p&187年,耿鄙在讨伐韩遂的途中被杀,州郡长官大都战死,马腾就拥兵反叛,与韩遂合流。叛军基本控制陇西。&/p&&p&&br&这里有2点值得我们注意:&br&&br&1.马腾的价值观不是主流士大夫价值观,对汉朝廷没有忠诚度可言,也没有先祖马援“马革裹尸”的军人精神。&br&&br&2.184年马腾从军而后发迹,而此时马超已经8岁(马超176年出生)。&br&&br&&b&对于第2点,是我们应该额外予以重点关注的信息。马超字孟起,不少人已经注意到这个孟字,也许在揭示马超的一个身份信息——他不是嫡长子,而是庶长子。&/b&&br&&br&《说文》:“孟,长也。从子,皿声”。《礼纬》:“嫡长曰伯,庶长曰孟。”《白虎通义·姓名》:“嫡长为伯,庶长为孟。”&br&&br&不过这一孟字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立刻下定论。我们在这里也只是作为一个推论,并与之后的史料互相印证。&br&&br&在176年马超出生的时候,马腾还未发迹,仍然是“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要说他这时已经娶了老婆还能理解,但是要说娶了妾,就有点难以解释了。但是反观马腾老爸的故事“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我们就可以推测,&b&马腾在娶妻的时候走了他爸爸的老路——“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超”。&/b&&br&&br&换言之,我们可以认为马腾的原配,&b&马超的生母,是个羌人,马超有四分之三的羌人血统。&/b&我们权且这么认为,看看后面的史料有无印证。&br&&br&中平六年(189年),韩遂等人再次进犯关中时,在陈仓被皇甫嵩大败,而后韩遂等人互相攻杀,叛军势力转盛为衰。这段时间里(187韩遂、马腾合流后-189年叛军大败-192年韩遂、马腾进军长安),韩遂、马腾处于互相试探、接触阶段,彼此抱有戒心,主要是合作,但也有矛盾摩擦。&br&&br&就在中平六年(189年),发生了何进被杀,董卓进京事件。《后汉书》里记载:“初,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换言之,韩遂马腾打算趁董卓入洛阳时,作为董卓的盟友再次进军长安。&br&&br&但他们准备(观望)的时间长了点,等韩遂、马腾初平四年(192年)带兵来到长安城下事,已经发生了太多事情:董卓烧毁洛阳迁都到了长安,然后在长安被王允、吕布杀害,随后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占长安,杀死了王允、赶走吕布,控制了汉朝廷。&br&&br&鉴于陇西叛军与董卓西凉军曾经亦战亦盟的背景,李傕、郭汜以汉朝廷的名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br&&br&在汉末,四征四镇将军的地位有些微妙,原则上说它们都是杂号将军,征的地位略高于镇(“汉置四征将军,谓征东、征西、征南、征北也。其后又置四镇将军,有功进号,则自镇为征”)。但具体到李傕、郭汜时期,实际上他们对诸侯性质的地方实权派会加以“镇”的将军号,如“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br&&br&而“征”的将军号则授给听命于中央的中央军将领。换言之,在这次韩遂与马腾的封号中,李傕、郭汜还是相当讲究的,充分考虑到了韩、马的实力与背景,既拉拢又离间。&/p&&p&图中应为公元192年,输入错了。&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d408da637df7c573e965c_b.jpg& data-rawheight=&1142& data-rawwidth=&1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d408da637df7c573e965c_r.jpg&&&/figure&&/p&&blockquote&兴平元年(194年),“马腾私有求于李傕,不获而怒,欲举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从。韩遂率众来和腾、傕,即而复与腾合。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谋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壬申,腾、遂勒兵屯长平观。邵等谋泄,出奔槐里。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击之,腾、遂败走,还凉州。又攻槐里,邵等皆死。庚申,诏赦腾等。夏,四月,以腾为安狄将军,遂为安降将军。”&br&&/blockquote&&p&马腾在郿当了2年了征西将军,为自己的私事有求于控制了汉朝廷的李傕,但没有被答应,于是怒而要与李傕开战。李傕以汉献帝的名义调停马腾,但是马腾不给面子。韩遂看见马腾李傕闹事了,就以调停的名义带兵前来,然后与马腾合兵一处,共同屯兵在长平观,与李傕为敌。同一时刻,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刘范与马腾通谋,欲引兵袭长安,但谋事不密,阴谋败露,刘范一伙人被李傕攻杀,马腾与韩遂退还凉州。不久后,李傕以汉献帝的名义赦免马腾、韩遂的谋反之罪,封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这一次相当于降级成为真正的杂号将军。&br&&br&我们注意到,李傕、郭汜当时被普遍认知为乱臣贼子,但马腾仍“私有求于李傕”,不被满足后又转而相攻,甚至汉献帝名义的调停都不给面子。&b&马腾在里完全是一副“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样子,摸准马腾的这个定位,对后来理解马腾甘愿离开自己地盘,到曹操控制下的朝廷担任卫尉很有帮助。&br&&/b&&br&另说一句,《三国演义》中马超的出场就在这一次与李傕的攻战中。在史实中马超这一年已经18岁了,很可能已经能够参加战斗。&/p&&p&这一年,曹操攻打徐州,吕布偷袭兖州。&/p&&blockquote&(注:《典略》:“是时,西州少谷,腾自表军人多乏,求就谷于池阳,遂移屯长平岸头。而将王承等恐腾为己害,乃攻腾营。时腾近出无备,遂破走,西上。会三辅乱,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可能是这一事件的异样表述)&/blockquote&&p&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内讧,汉献帝逃出长安。这一年,曹操击败吕布收复兖州,孙策在袁术的名义下渡江开始平定江东。&/p&&p&估计是在这一年,马腾、韩遂又闹翻了。&/p&&blockquote&《典略》:马腾、韩遂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征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blockquote&&p&&br&&b&韩遂杀了马腾的妻子(妻子和儿子)。&/b&&br&&br&这又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这里被杀的是不是马超的生母?笔者倾向认为不是。因为后来马腾与韩遂彻底闹翻,但马超却与韩遂一起举兵共拒曹操。《魏略》中还记载马超对韩遂说:“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虽然这句话可靠性不大,但一起举兵的事是确凿的)&br&&br&如果这里被杀的马腾之妻不是马超的生母,那么回想之前的推论——马超的母亲确实是羌人——一切都能够这么解释:&b&马腾年少贫困时娶了羌女,生下马超。发迹之后重新娶了汉女,并聘为正妻,而马超的身份就从长子变为庶长子,弱冠取字的时候定字为“孟起”。&/b&&/p&&p&接下来的建安初年(196年-197年),马腾与韩遂攻战不断。这时发生了一件战场上的事件:韩遂麾下健将阎行与马超对战,阎行用矛刺马超,矛折断了,但阎行仍用断矛击中马超脖子,差点杀死马超。&br&&br&&/p&&blockquote&《魏略》: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blockquote&&p&为什么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马腾是如何使用、对待马超的——&b&自己的亲儿子,却和亡命之徒一样使用&/b&,在战场上直接与敌人肉搏,差点因此丧命。虽然马腾、马超的羌人血统和习性对此有影响,但我们仍能看到马腾对马超的凉薄。至少,我们没看到马腾其他儿子上战场的记录,只有他们跟着马腾去京师升官发财的记录。&br&&br&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已迎奉汉献帝于许都,委派颍川士人钟繇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的统战工作主要靠忽悠,写信给马腾、韩遂,一方面调解二人的争斗,另一方面劝说二人为朝廷效力。马、韩二人都派遣儿子到许昌作为人质(遣子入侍),表示了臣服的态度。&br&&br&遣子入侍,一般都是要求把第一继承人送来。马超继续在马腾身边活蹦乱跳,很有可能因为他不是嫡长子。&br&&br&此后很长一段时间(197年-208年),马腾、韩遂都驻军在关中,他们名义上听从钟繇(曹操/汉献帝)的命令,实际上割据一方,成为地方军阀。&br&&br&马腾在成为关中军阀后,北防胡寇,东备白骑,优待士人推荐贤才,怜悯救援百姓,受到三辅百姓爱戴。&/p&&p&个人认为,马腾麾下马家军的形成,此时是一个关键时期。马腾的军队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凉州官兵,随马腾一起投靠叛军,他们以陇右汉人为主;第二部分是西凉叛乱的叛军,有一部分为马腾接管,他们主要是陇右及附近的汉人、羌人、氐人及混血;第三部分则是马腾割据关中时期招致麾下的新军。&/p&&p&第一部分凉州汉人,跟随马腾,虽无十分忠心,但在马腾不断升官的基础上,愿意跟随马腾旗下。一旦马腾出事,马超在陇右并不能得到汉人的效忠。&/p&&p&第二部分西凉人,就像一群狼,虽然凶猛,但不容易管理,顺风局是利刃,逆风局容易自乱阵脚。&/p&&p&第三部分关中军效忠马腾并延续至马超,但仅限于关中地区。一旦马超被真的赶出关中,这部分军队会投靠新的占领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前奋力抵抗新的占领者)&br&&br&建安五年(200年),袁操官渡之战,关中的马腾韩遂非常安静。钟繇还从关中送了二千馀匹马到官渡前线以实军需,曹操称赞说:“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其实当时的关中钟繇没能完全控制,只是暂时平静罢了。&br&&/p&&p&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其子袁尚与曹操对抗。袁尚派遣高幹、郭援将兵数万人,与匈奴单于一起入侵河东郡,并遣使与马腾、韩遂等连和,马腾偷偷地答应了袁尚。但随后被关中亲曹操的士人一吓唬,就立刻断绝了跟袁尚的关系,并派自己的儿子马超率精兵万馀人,与韩遂等部一起,在钟繇的督率下,于平阳之役中大破袁尚势力。&/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ecef864ad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20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8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ecef864ad_r.jpg&&&/figure&这一战中,马超脚部中箭受伤,他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率军作战,部将庞德亲手将郭援斩杀,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这次的英勇作战,使得马超被后世称为“虎臣罴士”,其勇猛武将的形象就是在此发迹。&br&&br&这里我们再次注意到,马超作战以勇猛冲锋为特点,是名猪突之将。而其战果则要依靠麾下勇猛用命的军队。将领与军队的关系,会在最后谈及。&br&&br&这之后,曹操表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俱开府。&br&&br&建安十年(205年)高干再次在并州反叛,河东卫固、河内张晟、弘农张琰都起兵响应。曹操使张既征集马腾等关中军阀,击破这些叛乱。&br&&br&《三国志·魏书》:“其后干复举并州反。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太祖以既为议郎,参繇军事,使西徵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琰、固首,干奔荆州。”&br&&br&这次似乎韩遂并未出兵,所以事后曹操以朝廷名义让马腾屯兵槐里(长安附近),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此后马腾在朝廷地位上压过韩遂,成为关中军阀之首。&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d2ea4fda3a75d10853bd08_b.jpg& data-rawheight=&2076& data-rawwidth=&28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d2ea4fda3a75d10853bd08_r.jpg&&&/figure&建安十三年(208年),在曹操南征刘表前夕,令张既说服马腾,让他到邺来任官。马腾犹豫不决,先答应了,然后又要反悔。张既赶紧让沿途郡县做好马腾赴邺的准备,还要求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在马腾经过的时候,都要到郊外迎候。这一下马腾颇觉反悔太丢人,只好前往邺城。到了邺城后,曹操表马腾为卫尉,封马超为偏将军,统领马腾的军队,然后把马腾的全部家属都迁移来邺城。&br&&br&这里马腾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他竟然因为道德绑架就离开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羊入虎口!这说明,马腾不是一个刘备一样百折不挠追求霸业的人,&b&马腾的人生目标和定位,大概与臧霸、李通这些人类似:追求功名富贵而不求霸业&/b&,如果真找到有前途的投资对象,可以考虑把身家性命压上去,换取富贵。&br&&br&这倒不能说马腾愚蠢幼稚,在汉末乱世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以“全都死光就我没死”的态度要统一天下。有的人只是想要割据称王,有的人只是想要求功名富贵。&br&&br&比如董卓,这个曾经执天下牛耳的人,也有“躲进郿坞吃喝玩乐十年再说”的美梦。比如公孙瓒,也有心灰意冷筑起百楼之城,想要龟缩在里面以观天下事的迷梦。&br&&br&这些想法/做法在我们上帝视角看来是非常可笑愚蠢的,但当事人不这么认为。《三国志》中还专门记载:(马)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换句话说,马腾是过刀口舔血的日子过腻了,真想去中央体制内享享清福。&/p&&p&马腾入邺之时,带上全家200余口,只留下马超及其妻族和一些其他疏族(如马岱,估计是马腾弟弟的儿子)统领马腾的军队。这个做法是马腾与曹操互相认可的做法,马腾希望保留这么一直军队增加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曹操也希望通过马腾来控制关中的这支军队,方便自己攻略汉中。&br&&br&但是马腾曹操都错估了马超对于马腾的感情,以及这支军队自己的意思。这支军队的本质是地方武装,以陇右、关中的汉人、羌人为主,很有后世“团练”的味道。谁要来统治关中,他们就会跟谁对抗,但如果谁真的统治了关中,他们又会到其麾下效力。换句话说,他们只服硬不服软。&/p&&p&建安十六年(211年),赤壁之战3年后,曹操基本缓过劲儿来,打算暂时放弃南下意图,而将自己的攻略方向转向西边。&br&&br&这时曹操对关中的形势出现了误判,认为10年前关中军阀势力就已经向自己臣服送质,还出兵帮自己打袁尚,头号军阀马腾甚至亲自来邺城称臣。曹操此时对关中的看法大概和臧霸的青州、徐州差不多,甚至不如青俆难搞。尽管高柔劝谏曹操,关中不稳,不能操之过急,但曹操不听。结果马超、韩遂这一帮关中军阀以为曹操是假借攻打汉中,实际入侵关中的假途灭虢之计,就都反了。&br&&/p&&blockquote&(建安十六年)三月,操遣司隶校尉钟繇讨张鲁,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仓曹属高柔谏曰:“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扇动。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操不从。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blockquote&&p&然后就发生了马超生涯中重要的潼关之役。这一仗,后世传言水分很多,特别是割须弃袍,完全子虚乌有。先看地图:&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decb72cfc8e_b.jpg& data-rawheight=&388& data-rawwidth=&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decb72cfc8e_r.jpg&&&/figure&韩遂、马超堵住潼关,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这一仗的关键却不在潼关,因为要进入关中,不一定需要从潼关走。&br&&/p&&blockquote&《三国志·徐晃传》: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blockquote&&p&也就是说,曹操军可以北渡黄河,然后从蒲坂津西渡黄河,进入关中。&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1529afd344ecfc333cb4ffc96540bf0_b.jpg& data-rawheight=&356& data-rawwidth=&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1529afd344ecfc333cb4ffc96540bf0_r.jpg&&&/figure&于是曹操派遣徐晃、朱灵按此路线,从蒲坂津西渡黄河,在河西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前沿阵地。&br&&br&随后,曹操派遣本军陆续沿此路渡过黄河,但他本人却率亲卫殿后,颇有孙权在逍遥津亲自殿后的风范。&br&&br&于是,马超也老实不客气的像张辽一样带兵打了出来……&br&&br&这便是曹操在潼关遭遇大危机的背景。但是马超军被曹操手下放了一波牛马就引走了,没顾得上捉住曹操,最后只好隔着黄河向船上一阵乱箭,仅此而已。&br&&br&随着曹操军完全渡过黄河,潼关之战结束,关中讨伐战进入第二阶段。&br&&/p&&blockquote&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e34aa546d563_b.jpg& data-rawheight=&616& data-rawwidth=&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e34aa546d563_r.jpg&&&/figure&这一阶段2次战斗,一次是马超夜袭,被曹操伏兵击败,第二次是列阵大战,马超被堂堂正正的击败。割须弃袍从未发生。&br&&br&关中平定战其实是出乎曹操意料之外发生的,所以即便在关中与马超、韩遂打得热火朝天之时,曹操也没向邺城的马腾二百余口以及韩遂的子孙人质动手。&br&&br&但&b&建安十七年春,他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曹操终于对收服马超失去了信心,于是诛杀了在自己手中的马腾父子200余口。&/b&&br&&br&这一事件,我认为对马超军队的凝聚力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马超在陇右未能收服当地豪族、士人,反而在建安十九年被以杨阜为首的当地豪族士人联合击败。他自己的妻子全族被杀。如果说,之前父亲兄弟全家被杀,还是只动摇了老部下的军心的话,这次自己的亲族被杀光,则直接导致了马超无法再快速建立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br&&br&此事额外再说一句,马超在关中的声威人望主要集中在羌人群体,这大概也和他的羌人血统有关。但在真正有统治力的汉人豪强中间,却并非有“信著北土”这么优良。马超在西凉汉人心中反而却是残暴的形象,甚至不惜以死相抗。&/p&&p&这一年,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当年就要求张鲁帮助他重新出兵陇右复仇。顺带一说,他也是出祁山的……&br&&br&这时夏侯渊已经“虎步关右”了,立刻派遣张郃前来迎战,结果“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啥意思?还没交战,马超的军队就自行崩溃了。这和两年前,马超刚打下陇右的时候,夏侯渊亲自来救,“超来逆战,(夏侯渊)军不利”形成了鲜明对比。&br&&br&还是在这一年,马超被张鲁猜忌,于是从武都逃入氐中。这次潜逃,他扔下了自己的军队,孤身潜逃。庞德等一帮能征善战的老部下就这样被他扔下了,以后死也不愿意重回马超麾下,可见人心已经散到什么地步。当然,他也再次扔下了自己另一波妻子,最后儿子被张鲁所杀。&br&&/p&&p&还是在这一年,刘备派李恢与马超联系,马超穷途末路,立刻前来投奔。但是马超此时无兵无将,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了,但人杰枭雄刘备还是有办法让他发挥作用——&br&&/p&&blockquote&“备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城中震怖,璋即稽首。”&/blockquote&&p&马超带着军队来到城下,在那个资讯不发达,且被围城的情况下,刘璋根本搞不清楚马超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在他们看来,意味着马超所代表的的汉中张鲁和刘备联合了!&br&&br&刘璋和刘备死扛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宿敌张鲁能够从背后袭击刘备。这一下,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于是“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br&&br&刘备用马超,是把马超当做了一个信号。&br&&br&马超这时候带兵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了——没根基、没旧部、没血亲(只有一个马岱不顶用),甚至连语言也不通。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所向无前的军队呢?&br&&/p&&blockquote&两年后汉中攻防前哨战,《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二年冬十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blockquote&&p&比军略,马超真连张飞都不如。比冲锋陷阵,身边早已没有那帮和自己有默契有感情的老战士。再加上马超自己身体状况也因为连续挫折打击,变得很糟糕,就更没法发挥战斗力。&br&&br&&b&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军队里的士兵组成对将领及战斗的影响,以为一个将领的属性就代表了一支军队的一切。而真实的战争进程绝不是这样简略、单薄。&/b&往往一个将军能有什么成就,跟他带领的士兵是有很大关系的,就好像一个文官能有什么成就,跟他的家世渊源很有关系一样。&br&&br&&b&马超是一名猛将。但马超的战斗风格是狂野的、热血的、野性的,他不是以治军、军略见长,而是一名善于在战斗中突阵冲锋的“猪突”之将。&/b&他获胜的战斗几乎都是野战,而且越是突然的遭遇战他越能打得凶猛,相反,阵地战、攻城战则打得磕磕绊绊,常不如意。&br&&br&这种战斗风格要求军队能紧跟将军的战斗节奏,指哪儿打哪儿。中层、底层指挥官对将军的战斗风格要熟悉,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上随时配合、保护打哪儿指哪儿的将军;底层的士兵要与将军有同仇敌忾的决心,在将军带头冲锋的时候舍生忘死地跟上去,死也要死在将军身边,这样的军队才是凶猛的。如果将军冲上去了,士兵都只是原地看着,那么将军就只能送人头了,就算他手持激光剑也会被射成刺猬。&br&&br&举个例子:项羽的8000江东子弟兵,从吴郡带出来,跟着他转战河南河北。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江浙话)、自己人际关系(同乡),跟着项将军到了离家乡千里之外,除了死心塌地跟着项将军打仗,没有别的出路。投降?语言不通,沟通的机会都没有。逃跑?怎么回家都不知道。项将军不仅仅是他们的上级、命令者,同时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回家的寄托。&br&&br&一个将军能有这样的一支以自己为核心的军队是很难得的。除了地缘关系形成的天然纽带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以促成将军与士兵之间的血肉联系。&br&&br&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恩惠关系或利益共同体,比如主仆、师生、旧勋旧部等,这种关系能够辐射到军队的中、底指挥体系,让你对军队的支配更加有力。在利益共同体中,最强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所以常言道“打虎还需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在古代军队中,将领身边有血亲担任近卫队将校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我们可以推测,有更多军中担任将领近卫的血亲没有在史书上留名,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br&&br&此外,还要靠长期管理形成的心理依赖,说白了就是带兵带的时间长了,士兵就会越倾向于形成一种被管理的习惯,在战场上服从你的命令成了士兵的本能之一。也可以理解为将军在一支军队中形成了威望。&br&&br&从马超的相关史料看他战斗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与麾下军队的关系对他的战斗力有直接影响。&br&&br&早年,马超在父亲马腾的指挥下带兵。军队的主帅是马腾,马超作为主帅的血亲,自负勇力冲锋陷阵,相当于偏俾之将的位置。这时军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要由围绕马腾产生,马超顺承了这一向心力,在战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但随着自己的亲族不断被清洗,跟随自己的老兵在战场上不断被消耗,而补充进来的新兵,以马超的带兵能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所以马超后来就成为了一个废将,他在蜀汉地位之所以高,并非因为他能打仗,而是因为他在关中、陇西曾为一地军阀,且马腾曾任卫尉,地位还在刘备的左将军之上。说白了,马超是刘备的一张名片而已。&br&&br&一个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干部,不是一个好干部。一个脱离了自己士兵的将军,只能是一只废汪。&/p&
“西凉锦马超”,经过三国演义塑造,长期以来以“五虎上将”的形象活跃在人们的认知想象中。打在马超身上的标签,大概有这么几个:“骑兵猛将”、“武艺高超”、“潼关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家中屡世公侯”、“威著北土”。然而细看马超的历史记载,却发现…
1.中共高层绝非泥腿子。&br&&br&朱德
云南陆军讲武堂&br&叶剑英 云南陆军讲武堂 &br&彭德怀 湖南军官讲武堂&br&林彪
黄埔军校第四期&br&徐向前 黄埔军校一期&br&聂荣臻 黄埔军校秘书&br&刘伯承 伏龙芝军事学院&br&&br&十大元帅里面七个在军校呆过,另外三个,陈毅罗荣桓也是大学生,贺龙文化相对较低那也是私塾里面学习过的(所以他的军事能力在元帅里也是相对较低的)。&br&&br&至于毛委员……首先他是五百年出一个的bug,不能用常理推论;第二他读书的数量,当今有哪个大学教授敢说自己读的书比老毛多?自学也是学习啊。&br&&br&2.没文化、没学历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是否重视学习,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我们来看看红军对于学习对于文化有多么重视。&br&&blockquote&&b&&u&60%-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这就是说,他们能够写简单的信件、文章、标语、传单等。这比白区中普通军队的平均数高得多了&/u&&/b&,比西北农民中的平均数更高。红军士兵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学习专门为他们编写的红色课本。进步快的领到奖品(廉价笔记簿、铅笔、锦旗等,士兵们很重视这些东西),此外,还作出巨大的努力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竞赛精神。 &br&&br&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这包括从班长直到军长的全部军官,尽管这些人很年轻,平均都有八年的作战经验。&b&&u&所有的连长以上的军官都有文化&/u&&/b&,虽然我遇见过几位军官,他们参加红军以前还不能认字写字。红军指挥员约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国民党军人。在红军指挥员中,&b&&u&有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红军大学毕业生、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前军官、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前国民军(“基督将军”冯玉祥的军队)的军人, 以及若干从法国、苏联、德国和英国回来的留学生。&/u&&/b&我只见到过一个美国留学生。红军不叫“兵”(在中国这是一个很遭反感的字),而称自己为“战士”。&/blockquote&&blockquote&室的另一角是用来学识字的,这里可以看到每个战士的笔记簿都挂在墙壁上指定的木钉上。有三个识字班:识字不到一百个的一班;识字一百到三百个的一班;能读写的字超过三百个的又是一班。红军为每班出版了自己的课本(以政治宣传作为学习材料)。除了政治训练以外,每个连、营、团和军的政治部都负责群众教育。他们告诉我,&b&&u&在一军团中,只有百分这二十左右的人依然在“瞎子”班,这是中国人对完全不识字的人的称呼。&/u&&/b&&br&&br&&b&&u&每个室也都有墙报,由战士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定期出版。&/u&&/b&这至少比一般列宁室的“藏书”要及时得多,后者主要是标准的中国红军教科书和讲义,俄国革命史,各种从白区偷运进来或夺取而来的杂志,以及中国苏维埃出版物,如《红色中华》、《党的工作》、《斗争》,等等。 &/blockquote&&blockquote&红军有他们自己的许多游戏,而且不断地在创造新的游戏来。&b&&u&有一种叫做“识字牌”,是帮助不识字的人学习他们的基本汉字的比赛。&/u&&/b&&br&&br&&b&&u&在红军大学,学员们一天学习十个小时&/u&&/b&,异常努力。城里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群众教育运动,甚至外交部里的小鬼也每天要上文化课、政治课、地理课。 &/blockquote&&blockquote&&b&&u&对共产党来说最珍贵的是书籍。延安新开了一家鲁迅纪念图书馆,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同志都寄了成吨成砘的新书来。&/u&&/b&成百上千的中国年轻的共产党人从大城市来到陕北红色新首都延安。到五月间,已有二千名学员进了红军大学(改名为“抗日大学”),五百名进了党校。其中有蒙古人,回民,西藏人,台湾人,苗族,彝族。还有好几十人在一些技术训练班学习。 &/blockquote&&br&以上这些是在《西行漫记》中随手摘录的内容。斯诺非常惊讶于红军对于学习的重视,在其他军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架势。同时他对红军普通战士的素质也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他们对于女性的尊敬——这可不是妇女们搞女权运动的结果,而是红军自发的行为。&br&&br&那究竟是谁推动红军开始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呢?大家一定已经猜到了,就是那个五百年出一个的bug,从小梦想做一名小学教员的毛委员。他与秋收起义后系统地总结了一次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红军的士兵不仅要做军事工作,更要做政治工作,以此团结群众、瓦解敌军,而做政治工作的前提就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从此,各类学习活动在红军中逐渐展开,红军脱胎换骨。&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8e440a5d8e983cf65435c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8e440a5d8e983cf65435c_r.jpg&&&/figure&这些都是长期重视文化教育的结果。
1.中共高层绝非泥腿子。 朱德 云南陆军讲武堂 叶剑英 云南陆军讲武堂 彭德怀 湖南军官讲武堂 林彪 黄埔军校第四期 徐向前 黄埔军校一期 聂荣臻 黄埔军校秘书 刘伯承 伏龙芝军事学院 十大元帅里面七个在军校呆过,另外三个,陈毅罗荣桓也是大学生,贺龙文化…
眨眼破百赞了!天呀噜!上知乎以来没得过这么多赞!请大家尽可能地继续用赞砸我吧!谢谢大家!&br&&br&破千赞了……我开始方了……&br&&br&以下正文&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742& src=&https://pic4.zhimg.com/6d449d7fe8e7deb2e243fa34ceb421cf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d449d7fe8e7deb2e243fa34ceb421cf_r.jpeg&&&/figure&&br&&br&这时候就得请出这位超级老电池了
眨眼破百赞了!天呀噜!上知乎以来没得过这么多赞!请大家尽可能地继续用赞砸我吧!谢谢大家! 破千赞了……我开始方了…… 以下正文 这时候就得请出这位超级老电池了
叫李向阳!绝对真人真事!绝对童叟无欺!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qiyi.com/v_19rrodoo7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梦想秀第9季
萨苏 公布抗日战争史料&/a&&br&&br&不信者请移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xMDgzNDE1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8bd20d9cac6b5cacd068d980c7f4f45a%26scene%3D4%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扒皮打脸,造谣抗日视频“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真相&/a&(该公众号内观点、文字、图片绝对是百分百原创,绝不是从其他地方杂七杂八扒来的)&br&&br&亲爱的明察秋毫管理员,满意否?&br&&br&月了猫。
叫李向阳!绝对真人真事!绝对童叟无欺!详见 不信者请移步:(该公众号内观点、文字、图片绝对是百分百原创,绝不是从其他地方杂七杂八扒来…
半夜来聊几句。&br&&br&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后方中央局不信任,甩手回去了。周恩来一人面对内外交困。外面蒋介石嫡系部队分三路合击江西中央根据地,内部老毛甩手不干,周说要不留下来打个辅助,毛连辅助不愿意做,周只好一个人担着,他和当时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用&只有自己干&来互相勉励。&br&&br&因为之前宁都会议上周对毛有所袒护,后方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成员集体向临时中央告状,指控他没有站在坚定的立场,集中火力反对以消极等待为中心的右倾主要危险,苏区中央局之前也认为周斗争不坚决,这次又旧病复发,显然是要给刚上任的周一个下马威,从而把前方作战的决定权掌握在后方手里。&br&&br&周恩来当然明白这一点,在随后的作战指挥中十分注意向后方请示报告,军机大事尽量征得他们的同意。一九三三年二、三月间,在指挥红军强攻南丰不成后,周恩来与朱德临机应变,采纳林彪的建议,改强袭为佯攻,用大兵团伏击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接连在黄陂和草台冈打了两个大胜仗,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br&&br&要知道朱德,林彪都是军事家。&br&&br&确实,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周都是那个拍板的人。&br&&br&遵义会议扶了毛一把,但当时毛打了个败仗,叫上城战役,损害了威信。后来讨论打仗的时候出现分歧,毛用辞职相威胁...结果大家都同意了...&br&&br&后来周是这样回忆的:&br&&br&&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有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br&&br&周恩来在说这番话时是在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的威望虽然已经大为跌落,其权势却还是如日中天。因而他有意回避了毛当时以辞职叫要挟,结果弄假成真,骑虎难下的窘境。不过,我们仍可以从小看出两点:其一,周恩来当时的地位依然在毛之上,仍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在当时有关军事行动方针的决策中,周是最终拍板的。其二,毛当时在党内的地位还是很脆弱,个人的权威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仍然有可能被人轰下台,如果党内有人蓄意找碴作对的话。&br&&br&实际上,毛泽东本人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对林彪在随后召开的会理会议上提出由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由彭德怀任前敌指挥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了,乃至在二十多年后斗彭德怀的庐山会议上还旧事重提,因为他怀疑是彭在背后搞鬼,趁自己接连在指挥土城、鲁班两战失利之机,鼓动林彪写信,企图取而代之,就像他在湘江大败后乘机发难,取代&三人团&一样。&br&&br&虽然后来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全权指挥今后的军事作战,周是拍板的人,但实际负责具体指挥作战的是毛。周在党内,军内更多地是发挥组织才干,具体作战指挥更多地是依赖于职业指挥家。
半夜来聊几句。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后方中央局不信任,甩手回去了。周恩来一人面对内外交困。外面蒋介石嫡系部队分三路合击江西中央根据地,内部老毛甩手不干,周说要不留下来打个辅助,毛连辅助不愿意做,周只好一个人担着,他和当时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参…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25f916fa4a_b.jpg& data-rawwidth=&920& data-rawheight=&5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25f916fa4a_r.jpg&&&/figure&&p&今天是,周公忌辰四十一周年。&/p&&p&他老人家日逝世的。那一年风云变幻,天摇地动。将相帝星纷落,郭沫若先生也很忙:写了好几首《水调歌头》,真辛苦他了。&/p&&p&周公是那年年初去世的。但若从谱系看,他是那年的赢家。他那一批人,那年赢了,然后,有今日之天下。&/p&&p&作为一个对现状颇有微词,但大体想不出更优解,因此也确实得益于他的人,我很佩服周公。&/p&&br&&br&&p&我年纪小时,不太佩服他。概因我少年时,课本里说周公,无非是“日理万机”、“握了一位清洁工的手给了他温暖”、“穿一件带补丁的睡衣”。&/p&&p&那时他的形象,勤勉、简朴、温厚、亲民、敞亮、干净,仿佛慈父。&/p&&p&1992年有一部以他命名的电影,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另一面的他。那部电影主要描述了他最后十年。许多事当然无法说得太明白,但波谲云诡,见出来了:他在那部电影里,也有疲惫、苍老、踌躇、痛楚的一面。那时我九岁,就寻思了:他果然还有另外一面么?&/p&&br&&p&之后接触了多一些史料后,自不免感慨万千。有些视历史为黑白脸谱的人们,自然还会震惊:“哎呀原来他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p&&p&本来嘛,他老人家本就不是小白兔或小绵羊。夫白兔绵羊,如何活过乱世呢?&/p&&br&&br&&p&历来对他老人家的塑造,其实风格有些偏了。就仿佛诸葛亮本来是不世出的战略分析家,是比肩管仲萧何的政治家,“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是治军严整如神的英霸之器。《三国演义》将他描述成了一个能掐会算,擅长埋伏和火攻,喜欢分发锦囊的智多星。鲁迅先生所谓“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p&&br&&p&周公他老人家,本来该是另一个形象:&/p&&p&少年时奋战天津,之后闯荡欧洲,扬名黄埔,斡旋江西,遥控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情报人员;随长征、助移权、平大局。外交、内政、上佐霸主、下抚将帅,屈伸自如,概有英奇之略。建国后,内则日理万机,外则纵横天下,“哪个国家我没有去过”,出入机枢,终于邦宇敬爱。&/p&&p&这样一个剧情,简直像开了修改器,编都编不到这么华丽的履历。&/p&&p&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跟老百姓直接宣传。&/p&&p&比如,他和他那位著名搭档,并不是始终生死与共。在江西,在延安,在柯庆施事件,在1974年上半年那一波批判里,周公都有过危险。&/p&&p&但他站住了,没倒。人只要还活着,总能做一些事的。&/p&&p&后世没法直接夸他只好说他公忠体国,说他日理万机,说他勤勉简朴,睡衣打补丁,“又说了几句机智的话引得记者们鼓掌”。&/p&&p&他本就不是老好人,可惜,也只好把他往老好人方向塑造。&/p&&br&&br&&p&唐德刚先生说,中国近百年,两个半外交家:他、李鸿章各一个,顾维钧半个。别的不说,从背靠苏联抗美援朝,到与尼克松会谈反制苏联。这二十年间风云变幻的三国志,拍出来就是一部史诗。他与尼克松那一握手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我小时候的历史课本都没太讲清楚——冷战期间,处于两超级大国夹缝间,还能反客为主换边。想起来,很神奇。&/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fd9da17c096fefd41ce0_b.jp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figure&&br&&p&若将他领导了中国史上最杰出的情报人员的传奇拍出来,够一百部007——现在的一切解放前谍战片,严格来说,都是他的手下。&/p&&p&萧何为贤相,屈身事刘邦。摇摆不倒,开创基业。这一点,周公做了。&/p&&p&陈平帮助老帅周勃,平了吕后之乱,立了汉文帝,已被描述为社稷之臣。这点事,周公也做了。&/p&&p&中国古来贤相,追求的无非是佐王霸之业,救黎民于乱世,平天下,存社稷,给后代朝廷留几个邦国之才。这些,周公都做了。&/p&&p&还善饮酒,千杯不醉,知识分子都喜欢与他结纳——这还自带周瑜属性:“与公瑾交如饮美酒不觉沉醉耳。”&/p&&p&以及……还长这么帅。&/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99c7d6ae3da2d915bd9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3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br&&br&&br&&p&他老人家,虽然没有长篇大论诗词歌赋留世,但传闻里他那位亲密搭档说过,周公是位“狡猾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我看来,这算是赞扬了。&/p&&br&&p&中国历史上,多草莽英雄。最后得能长久者,多半是英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英雄负责霸的一面,英锐、犀利、果决、狠辣、大气纵横。士大夫负责王的一面,仁爱、绵密、平衡、斡旋。&/p&&br&&p&有人会说,我们这位周公,晚年不够强硬——比起彭将军这种好汉,周公的举措没那么刚烈。他没有臣死谏一头碰死,然而,不让保的,他确实没保,没要杀的,他确实也救了不少。&/p&&p&他这一生,除了病魔,没人斗得倒他,搞得掉他。他实在够聪明,一个生前当情报人员,见识过世间各色伪装,死后连骨灰都洒掉的人,其实是什么都看透了的。他一个人下面,担着无数干系。&/p&&p&1975年6月他住院后,叶、邓、李等不断来与他商量。那时江王张姚们,未尝不痛恨周公当日保下来的三老四帅。周公所谓“要保护老同志”,因为另一位也明白,“我在,部队跟我走;我不在,部队跟老帅走”。&/p&&p&最后,老帅们还是擒下了江王张姚。成王败寇,是他们赢了。&/p&&br&&br&&p&他老人家年少时写:“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p&&p&他人生最后十年的事,一言难尽。他的骨灰处理方式众所周知:最后,他还是以另一种方式蹈海了。&/p&&br&&br&&p&唐德刚先生在美国,旁观者角度,当年如此悼周公,说他晚年在动乱中忍辱:&/p&&blockquote&&p&保护千百位无辜人士的身家性命,保护动乱中嗷嗷待救的亿万生灵……固亦大丈夫之行也。&/p&&p&&b&岂忧邦国成孤愤?究为黔黎辱此身。&/b&&/p&&/blockquote&&br&&p&四十一年都过去了。只回头,远远地看这个人:&/p&&p&明明可以靠脸当明星、靠机智当007、靠口才当发言人、靠智谋当外交家,靠干略当贤相、靠个人魅力就让那一代知识分子倾心、靠资历就能压服天下的人,最后在风云激荡中,忍辱负重,兼济天下,狡猾得除了病魔谁都对付不了的非凡士大夫。&/p&&p&何等传奇的一生,却总被拿来夸俭朴节约、苦心孤诣、工作勤勉……真也是没夸到点上。&/p&
今天是,周公忌辰四十一周年。他老人家日逝世的。那一年风云变幻,天摇地动。将相帝星纷落,郭沫若先生也很忙:写了好几首《水调歌头》,真辛苦他了。周公是那年年初去世的。但若从谱系看,他是那年的赢家。他那一批人,那年赢了,然后,有今日之…
啊啊,这个问题简直是为昨晚我在清华的演讲量身定做的。简而言之,北洋没有政治纲领,而从北洋到国民党再到1949年,政治脉络可以简化为少年中国学会这个100多人的团体内部矛盾。理解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分裂史,就能读懂民国政治史,下面是全文:&br&&br&晚上好。感谢大家在周五的晚上来给我捧场。十月初,我的朋友邀我来谈谈历史,出的题目是重庆谈判,因为10月10号是重庆谈判签订协议七十周年。&br&&br&在座各位大多应该是20出头,我今年34岁,比各位大10岁左右。谈七十年前的事情,这10年时间不能算明显的优势,我同样要通过读书来了解历史,其次是向别人请教,这次来之前,我就向一位叫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af47be5f5bcc89e0e00& data-editable=&true& data-hash=&faf47be5f5bcc89e0e00& data-title=&@穆好古& data-hovercard=&p$b$faf47be5f5bcc89e0e00&&@穆好古&/a& 的朋友请教了许多问题。但他也是个80后,不可能有很直观的印象去谈70年前的事情。所以,为了增加我谈历史的资本,在讲正题之前,我先讲几个我家传的老段子,拉近一点我和历史的距离。&br&&br&&p&第一个故事来自我的母亲。她今天也在这里听我讲历史。40年前,也就是离重庆谈判30年左右的时候,她是一名北方山区的乡村教师。在我家乡那个穷县里,她工作的地方也是最穷、最闭塞的几个乡镇。在我的记忆里,直到80年代,她还经常用一个问题来测试小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如何。&/p&&br&大家猜猜是什么问题?非常简单,就是问小孩子:&br&&br&&blockquote&&strong&你是哪国人?&/strong&&/blockquote&&br&你们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在落后的山村,在那些父母文化水平一般的城市工人家庭里,这个问题能难住很多学龄前的孩子。甚至许多一二年级的农村小学生都会被这个问题难住。这些孩子既不会说我是中国人,也不会做出错误的回答,而是一片茫然。因为这个问题完全超越了许多孩子的知识水平,他们所在的教学点往往只有民办老师教简单的算术和写字,根本不会介绍外面这个大世界。&br&&br&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两个问题:&br&&br&首先,国家概念不是一种天生的意识,也不会自然而然地从家庭传承里面产生。从本能来说,父母并不认为知道国家存在是生活必须的知识。&br&&br&其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承认国家的存在,一个必要条件——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就是普遍的义务教育。最早形成现代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国家是法国,这个国家也是通过把公立小学推广到每一个社区,才最终确立了法兰西民族国家。法国这个制造国家主义的时间是19世纪中前期,比中国,比我母亲那一代乡村教师深入每一个山村来制造现代国家早了100多年。&br&&br&那么,在这之前,中国人对国家、对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再谈谈我家再往前两代人的故事。&br&&br&(本处简述,详情参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MaPing/_16145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朝鲜战争相关的记忆碎片&/a&》)&br&&br&日,我曾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父亲正当壮年。他在我老家门前的大路上看见了两辆非常罕见的汽车,两辆卡车。这不是我们现在路上常见的载重十几吨几十吨的重型卡车,也不是前几年常见的那种5吨中型卡车。而是载重一两吨的日本仿制美国卡车,装上十几个人就接近了载重极限。在土路上开几百公里,坏不坏全靠运气。我曾祖父看到这两辆车的时候,车灯已经坏了,是把手电筒绑在车头上凑合用的。车上装了十几个日本兵,这是日本正规军第一次到我的老家。&br&&br&这些日本兵来干什么呢?他们是去攻打省会的。我是河北承德人,当时的承德、加上辽西、内蒙古很大一片地方合起来叫热河省,省会是承德。热河省人口不多,但也有600万人,驻军很不少,差不多13万。这些日本兵路过我家门前的时候,距离县城还有2公里,县城前一天还驻扎着一万多野战军,司令是中将万福麟,他在附近一共有6个旅的部队,两三万人。&br&&br&结果呢?结果这17个日本兵和两辆卡车直接就进城,因为几万中国军队没有任何抵抗,全体逃了,没有一个将军,没有一个团长营长甚至连长认为自己应该抵抗一下。几十万老百姓也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统治了这个县。&br&&br&中国军队的无能激发了日本人的想象力。他们3月3日用17个人拿下了县城,在县城吃了午饭,后面又有几十个骑兵跟过来,下午就一起去攻打热河省的省会承德。这里离承德还有200里路。&br&&br&3月4日中午,按照正史记载是100多个日本人占领了承德。按照我曾祖父的记忆,应该还没有这么多,从他眼前过去的日本人合计也就是七八十个。这不到一个连的兵力,2个昼夜奔袭200公里,吓的热河省主席还有十几万军队不战而逃,回头跑到古代中国的长城沿线,才借助地形做了一点抵抗。&br&&br&&p&这不是说当地任何力量都对付不了几十个或者说十几个日本人。实际上不要说正规军,当地的土匪都绑架过日本领事要钱。但绑架是生意,是赚钱的,等到日本人不谈生意,认认真真来打仗的时候,没有一个军官或者说地方武装的首领觉得自己有义务抵抗一下。&/p&&br&对于这些军官或者说军阀来说。军队是自己的本钱,把城市让给日本人,自己留在本地的乡村里,只要不反日,日本人未必不会容忍,跑到内地其他地方占一块地盘,自己还是能过富贵日子,为什么要和日本人硬拼呢?&br&&br&&p&对于当地的普通农民来说,谁来都是一样的种地交税。几十年来换了太多的统治者,再换日本来也未必就更坏。日本人征购所有的大米,不许本地人吃,但是我家本来就只有高粱米可吃,所以也无所谓。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许多地区的普遍情况,是日本人可以用一小部分力量压制大半个中国的原因,更是几十年后共产党政府把我母亲那一代乡村教师派到每个山村去搞普及教育的原因。&/p&&br&当然,抗日战争最终是中国赢了。虽然不是我们打败了日本主力,但中国至少坚持抵抗到了1945年,保持了成型的政权和军队,如果中国一直是前面说的那个样子,17个日本兵就敢攻打一万中国军队,显然是顶不到1945年的,更不会有重庆谈判这回事。所以说,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已经在逐渐改变了。今天我谈历史,就从这个改变的开端去谈。&br&&br&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一个多月忙于讨价还价。期间参加了许多政治性活动和宴会,但以私人名义发起的聚会就一次,是以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的身份,宴请在重庆的少年中国学会其他成员。周恩来也出席,但也不是以中共副主席的身份出席,而是以觉悟社会员的身份出席,因为1920年周恩来参与的觉悟社曾经和少年中国学会联合过。&br&&br&这次聚会有20多人到场,而1925年解散的少年中国学会最高峰的时候也只有107个会员。1919年到1945年是26年。100多人的团体,经历了20多年的战乱,七个发起人已经死了4个,大多数成员都从军打过仗,在中国首都还能轻松地聚起20多个会员,这说明少年中国学会这个小团体始终保持在中国政治的中心。&br&&br&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于1919年7月,发起人有李大钊。大家都知道,1919年就是五四运动那年,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运动,这个少年中国学会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治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诱因是巴黎和会,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依然要把青岛送给另一个战胜国,所以对世界有所了解的知识分子率先站出来表示不满,抗议现政权无能。&br&&br&当时读书人少,受过现代教育的读书人更少,读过大学的人,迈入社会的起点比现在的博士还高一些,一般情况下就算对政权就算有什么不满,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怨气,可以忍的下去。但有两个原因让他们到1919年忍不住了&br&&br&首先是发现国家并没有什么未来。本来清朝退位,中华民国诞生,普通的读书人有一个虚幻的想法,就是我们国家也“文明”了,原来基于血统的少数贵族没有了,皇帝没有了,我们也可以像其他文明国家那样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当时放眼亚洲,除了日本之外,大多国家都是殖民地,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皇帝和贵族,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还是共和国,的确可以比他们多一点自信。&br&&br&同时,中国也的确做了一点给国家涨面子的事情,让大家增加了一点“文明人”的自信。比如说1918年,北洋军出兵俄国,干涉俄国革命还参与了俄国内战,也被俄国列为帝国主义之一。同样在1918年,中国拆了东单的克林德纪念牌坊,拿到中山公园搞了一个公理战胜的牌坊。这个纪念碑是怎么来的呢?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军队杀了德国公使,八国联军强迫中国签辛丑条约的时候有个附加条件,在克林德死的地方立牌坊纪念,表示对中国这种野蛮行为的惩处,提醒中国人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br&&br&在191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算高,多数知识分子也把义和团看成野蛮人。虽然克林德在被杀之前主动开枪射击了中国军队,但一般舆论还是认为他死于野蛮人之手。现在中国结束了帝制的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民国时代,自然也要继续承认文明人的规则。所以这个牌坊在民国时代也一直留着。甚至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了也留着。意思是虽然德国是敌国,但那些野蛮中国人这样杀文明人还是错的。&br&&br&直到一战结束,德国投降,中国人得到了战胜国的身份,才觉得自己也是文明人了,可以和过去的落后历史划界限了,这才拆了克林德牌坊。有意思的是,中国把克林德牌坊重新组建成中山公园的公理战胜牌坊,这件事是和法国外交官一起干的。这一方面说明中国需要法国人壮胆才敢真正当战胜国,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当时的中国自认为进入了列强定义的文明社会,认为今后这个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br&&br&结果呢?巴黎和会的结果一巴掌砸在中国人脸上。青岛归日本人,中国这个战胜国是假的,文明国家身份也是假的。民国六七年了,你在外国人眼中还是义和团时代的那个又野蛮又无能的国家。稍有风吹草动,外国人就商议着要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列强共管。1923年,山东的土匪兼军阀孙美瑶截了京沪线的火车,抓了一批人质,包括外国人,作为筹码和中央政府谈判。英国政府就对列强的外交使团发出公开提议,商量国际共管中国。主要提案包括4条:&br&&br&&blockquote&1出动国际军队占据京津铁路;&br&2任用外籍人员编练中国警队,归中国政府管辖,但若中国政府不负责任,则归列强管辖;&br&3 在中国口岸举行国际海军示威行动;&br&4征收赋税以支付国际共管下的军民行政经费等。&/blockquote&&br&虽然这个提议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没成为现实,但中国人都能理解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即中国的事情不需要问中国人自己的意见,洋人做决定,中国人接受就好。&br&&br&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可能依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就像我前面说的,日本来与不来,我家都是吃红高粱度日,区别不大,更何况此前改朝换代也没人问过他们的意见。但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是要做管理阶层的,几千年来的传统就是士大夫阶层要靠做决定吃饭。现在西方要让他们下岗,和普通人一起去吃高粱米,怎么能接受呢?所以知识分子第一个不答应。&br&&br&另外,列强共管的提议虽然没有落实,但日本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日本要把中国从列强共有的殖民地变成独占的殖民地。咱们客观地说,独占殖民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比共有殖民地要好一些,因为殖民者打算长期占据,不是捞一票就走。比如说中国人口比印度多,面积是印度的三倍,但印度在刚建国的时候,铁路、工业都远远超过中国。这就是因为中国是列强争夺,印度是英国独占。&br&&br&进一步说,咱们中国被日本视为长期独占殖民地的地方也比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好。比如东北和台湾,40年代的工业基础就远远超出上海之外的所有中国地区。我老家1933年被占,1938年就通了铁路,比绝大多数中国的县城要早得多。国民党政府1945年接收台湾的时候,台湾人口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一,发电量几乎和整个大陆相等,这就是后来国民党能守住台湾,发展经济的根本原因。朝鲜作为日本早期的独占殖民地,以中国1/50的人口,也有1/8的发电量。当然,这些建设首先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普通的中国农民享受不到多少福利,但至少在战乱过后,日占区的平民并不会比大多数中国军阀控制的地区差多少,大家都看过《1942》那部电影吧。&br&&br&但是,独占殖民地对于中下层知识分子来说是灭顶之灾。如果国际共管,各国意见不一,必然还要用中国读书人管理基层组织,允许中国文化继续传播,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有出路的。但如果中国成了某个强国的独占殖民地,殖民者可以从本国送几十万人过来,占据所有管理岗位,同时用独家的文化来改造中国。这意味着你读新书、学现代知识当不了工程师和律师,读传统的书根本就没地方用。&br&&br&我举个实例。日本占了东北,搞了傀儡政权满洲国。按照伪满学制,初级学校(初小)四年,优级学校(高小)两年,国民高等学校(初中+高中 简称国高)四年,大学一般三年,部分专业4-5年。在这个学制下,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总共受教育年限是13年,日本本土学生则需要18年。仅从教育年限上来说,完全可以说伪满教育只是日本教育的一个“山寨版”、“缩水版”。&br&&br&在这个体系下,绝大多数中国精英终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职业教育,也就是国高级别的教育,其中65%是农科,21%是商科,剩下14%是工科,还特别集中于采矿和土建,完全处于产业链低端,再往上的通道基本封闭。1943年满洲国有6000个在校大学生,在东北的日本子弟占了55%,剩下45%还要优先给朝鲜台湾等老资格殖民地用,真正留给东北中国人的只有不到1000个名额。&br&&br&这说明,如果说被列强殖民算是飞来横祸,那被日本单独殖民就是受教育阶层的灭顶之灾。当时朝鲜和台湾已经被日本占了,已经给中国做了榜样,所以知识分子对日本入侵,独占中国的行为有超出一般的警惕性。日本的威胁比任何国家的威胁都能激发中国知识分子的潜意识反感。在1918年前后造成了知识分子的全面激进化,下定了抛弃旧中国的决心。新文化运动就是这么开始的。这个转变非常的快。快到什么程度呢?&br&&br&1917年,康有为搞了一个孔教会,北京的大学生踊跃加入,清华还有一半学生加入,燕京大学也有三四成。虽然这其中有反感教会的原因,但也说明当时的年轻人对旧中国文化还是有很高期望的。到了第二年的1918年5月,日本和北洋政府签订了密约,取得了在中国境内调遣军队的权利。北京的学生就在五四运动前一年展开了一场2000人的抗议,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废除日本特权,而是要求公布协定,不要搞秘密政治。即新知识分子对清朝留下来的军官集团已经很不满了,不再敬重任何既有的权威,不再信奉儒家的长幼尊卑之说。&br&&br&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日本拿了青岛,知识分子已经不仅是站出来反对政府的决定,甚至不仅仅是像戊戌变法那样要改变政权,而是打算清算整个旧秩序,自己重新搞一套新体系。他们不信任现有的政府,不信任把青岛送给日本的列强,只相信自己,这在近代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现在通行的历史书把五四运动作为现代史的开始。&br&&br&于是知识分子们就集合起来,打算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我们后来习惯把这个前所未有的中国叫新中国,当时大家常说少年中国。因为中国受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多数还是第一代读新书的人,陈独秀、胡适这样的人也才二三十岁,所以知识分子运动往往意味着学生运动。学生们是少年,当时就盛行少年中国的说法。&br&&br&五四运动开始后几十天出现了一个组织叫少年中国学会。这个学会,前面说了,最高峰时有107人,但它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不要看他人少,这100多人如果都活下来的话,可以给不同时期的政府搭建几套内阁班子,还能再搞一个社科院的架子。&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1c5f558e40b4bf5dfe56e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1c5f558e40b4bf5dfe56e_r.png&&&/figure&&u&毛泽东入会申请&/u&&br&&br&比如说共产党这边,除了李大钊之外,还有毛泽东、张闻天这两个总书记,有策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恽代英,有政治局成员邓中夏,孙中山的秘书高君宇,搞上海工人起义的赵世炎,茅盾的哥哥、张国焘的副手沈泽民,还有那个先是一大代表,后来作为托洛茨基的第一个中国同志的刘仁静。国民党那边,有中央执委周佛海,后来是汪伪政权人物。杨亮功当过考试院院长,吴宝丰是教育部次长,沈怡是南京市市长。其他的名人还有民生集团的创始人卢作孚,国歌歌词的作者田汉,《辞海》的主编舒新城,主持北京猿人考古的杨钟健,中国博物馆里大多数你能看见的恐龙化石都和他有关系。至于朱自清、张申府那些文科教授,我今天在清华,就不用详细说了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110e9d046eee727f2aca94fd525e083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110e9d046eee727f2aca94fd525e083_r.png&&&/figure&&u&少年中国学会年会合影,右三是李大钊,其他青年党成员居多&/u&&br&&br&此外,少年中国学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批人物,就是后来青年党曾琦、左舜生、李璜、陈启天、何鲁之、张梦九等人,这个党相当不小,而且重要性超出它的规模,我们一会要着重来提。总之这个100多人的组织,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第一大帮派,40年代曾有一种说法,说当今中国,已成“少年中国学会”的天下了。&br&&br&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里面确实是人才多,李大钊有识人之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当时中国极端缺乏受教育的人口,尤其缺乏对整个国家有一定了解的受教育人口,无论哪个政治势力上台,最后都免不了在这批人里面选骨干。总之这个学会内部囊括了从五四运动到建国的政治发展史。接下来我来谈谈这个学会内部的问题。&br&&br&少年中国学会的历史并不长。1919年成立,1924年年会是最后一次还算团结的年会,分裂的原因是内部关于政治立场的分歧。实际上,1921年第二次年会就已经吵的一塌糊涂,关于学会是否需要有个“主义”是否需要参加政治活动的问题,左翼代表认为需要,右翼代表认为不需要,中间派则不置可否。最后投票,23个代表,17人主张要研究“主义”问题。但并没有确定要搞社会主义。&br&&br&到了1925年,学会内部已经因为是否要搞阶级革命的问题而水火不容。恽代英、邓中夏、张闻天等几个共产党和前面提到的曾琦、李璜、左舜生几位青年党元老从讨论升级为打架,后来的中央大学哲学系主任方东美夹在中间,挨双方的打才劝开。临道别的时候,邓中夏过来和左舜生握了一次手,说“舜生,谈是谈不到一起了,以后战场上见吧”。所以,毫不意外,1925年年会之后,少年中国学会就等于不存在了。再聚会,就到了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请吃饭的时候。&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28b35824bae102b9bfe8db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28b35824bae102b9bfe8db_r.png&&&/figure&&u&毛泽东填写的改组学会意见征询表&br&&/u&&br&接下来,我着重说说前面提到的青年党。这个党很有意思,成立于1923年,仅比共产党晚两年,成立地点是巴黎。最初的一批成员和周恩来那一批留法共产党很熟,有很深的交情,也几乎都按照各种排列组合打过架,还在咖啡馆里像黑帮一样谈过停战。青年党对内的政治纲领很少,就是要求肃清政治,坚定地搞民主,几乎不谈经济问题,主张中国不存在什么阶级矛盾,全民一致就能搞定所有问题。对外则是坚定的国家主义,以强军为本,驱逐一切外国势力,建设强大的中国。文化上,青年党论述不多,总的来说是介于法西斯、儒家和法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属于政治上最保守的极右翼。&br&&br&共产党与之正好相反,对内谈政体不多,可以争民主也可以是党领导国家,但经济上坚决要搞阶级斗争,要依托穷人搞革命,要剥夺富人的资产,要平分土地来动员农民,然后再谈解决中国的其他问题。对外方面,共产党也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但同时承认自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主张国际主义,只要有共同目标,欢迎别国支援中国革命,也乐于支持其他落后国家落后民族搞革命。文化上,共产党毫不留情地批判旧文化,对孔子和儒家不屑一顾。这是标准的激进左翼。&br&&br&因此共产党和青年党水火不容,青年党把反共当成自己的第一纲领,青年党1923年成立,在中共党员只有几百人的时候开始专心反共,这个时候,青年党的核心成员和共产党的核心成员几乎都彼此吵过架或者动过手。接下来几十年,可以说,无论共产党做什么,青年党都必然反对,甚至不惜和投日之后的汪精卫集团合作。同时青年党还看不起任何和共产党合作过的党,比如国民党。&br&&br&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少年中国学会的七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青年党党魁的曾琦派人刺杀蒋介石,以阻止国共合作的北伐军前进。刺杀计划到中途,青年党发现国共分歧很大,即将分裂,蒋介石可能会站在反共的一面,就迅速叫停刺蒋计划。当然,国民党和国民党左派也发现了青年党的敌意,在南方对青年党下手,关闭了十余所青年党控制的学校,连抓带杀,干掉了100多青年党成员。可见前面邓中夏的临别赠言不是开玩笑。&br&&br&等到国共分裂,青年党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级文化图书角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