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和咽鼓管不通是同种病吗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咽鼓管功能不好老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匿名用户&&&&
| &&&&浏览2597次 &&&&| &&&&提问时间: 17:07:10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咽鼓管功能不好老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有什么办法解决咽鼓管的功能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咽鼓管功能不好,容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可以用麻黄素滴鼻剂,口服阿莫西林治疗,平时可以捏鼻子鼓气。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与咽鼓管堵塞(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抗争的经历
10月23日,又觉得耳朵不太舒服,感觉到咽鼓管又堵塞了,近10年来几乎每1-2年就要犯一次这个毛病,总共算起来应该是第5次了。上次是2009年5月,折腾了1个月才好,这次又来了,痛苦!下面把治疗经过记录一下:
10月23日--10月29日:1、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
&&&&&&&&&&&&&&&&&&&&&&&&2、口服平坦
&&&&&&&&&&&&&&&&&&&&&&&
3、口服龙胆泻肝丸
&&&&&&&&&&&&&&&&&&&&&&&
4、点夫麻滴鼻液
&&&&&&&&&&&&&&&&&&&&&&&
5、每天点完滴鼻液后自己吹张
10月29日,不见好,去看医生,经过一番检查折腾之后,在病历本上写:下鼻甲肥大。医生的意思是有可能是下鼻甲肥大造成的咽鼓管堵塞,让我做7天鼓膜按摩和咽鼓管吹张,上述药物和方法在家里可以继续进行,问医生用点滴吗?答曰:不用。当做到第7天的时候,个人感觉是好了,可是,睡了一宿觉起来又不好了,自己的病自己做主:
11月6号私自到学校医务室去点滴(以前在犯的时候,曾经有个医生让点滴的),点3天头孢曲松、2天左氧氟沙星,点到第5天的时候,似乎是好了,可是,睡了一宿觉起来又不好了,可恶!这次怎么总是反复呀?
11月13日,再去看医生,这次这个医生就是去年犯病的时候曾经看过的所谓专家,去年找过她几次,最后她看到我去了就跑,因为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她已经认识我了,这次,我把10月29日看医生的时候的病历本先给她看了下,这下她可有话说了,直接就说:“哦,你下鼻甲肥大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我看你还是手术吧,切除下鼻甲,不要再吃消炎药了”我问:“如果做了手术,我的这种症状就会解除吗?”答曰:“应该会好一些,没有别的办法。”我的亲娘呦,做了手术还不能确定能不能好!我就在想,即使是做手术我也要多看几家问清楚再做&,回家后,我直接上网查下鼻甲肥大的症状,而且,知道做下鼻甲切除手术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不良后果,我鼻子通气很好,根本就没有下鼻甲肥大的基本症状,真是气得我哭笑不得!简直是庸医!但我自己绝对不能放弃治疗,我在网上不断的查询,看到有个北京某耳鼻喉科医生给一患者建议的治疗方法,我觉得和我先前用的差不多,只是抗生素不能连续用同一种了,所以,我决定再试试。
11月14日开始:&(下面是北京的这个医生开的方子,第6条是我自己加的)
&&&&&&&&&&&&&&&1.强的松
5mg 1片 1天三次连吃三天 ;再变成5mg 1片 1天2次,连吃三天&&&&&&&&&&&&&&&&&&
再变成1天1次,连吃三天。(一定要配合抗生素吃)。
&&&&&&&&&&&&&&&&
2.服用你不过敏的抗生素:头孢克洛,按说明书使用.
&&&&&&&&&&&
&&&3.抗过敏治疗:开瑞坦,一天一次,一次一片。
&&&&&&&&&&&&&&&&
4.改善黏膜分泌的药物:吉诺通(桃金娘)一天三次,一次一粒。
&&&&&&&&&&&&&&&&&5.夫麻滴鼻液:一天3-4次。
&&&&&&&&&&&&&&
6.自己捏鼻鼓气,一天4-5次,每次3-5下;自己做耳部按摩,两手手心按住外耳轮,
&&&&&&&&&&&&&&&&&&
按住-放开,每天三次,每次30下。
&&&&今天,11月19日,症状有所减轻,但还没有完全好,我还要坚持,我相信,只要我积极治疗、不放弃,一定会好起来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昨天,医生说我患了“分泌性中耳炎”昨天,医生说我患了“分泌性中耳炎”豫叙百家号前几天,一多年未见的老友来京办理工作签证,然一切顺利却终未成行,罪魁祸首就是中耳炎,让TA没有办法坐飞机。如果一段时间里突发性耳痛、耳鸣,或者听力下降,一定不要忽视,要马上就医,也许是中耳炎在作怪.....分泌性中耳炎的概念及病因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那么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多久方转化为慢性?一般8周以上,部分在3-6个月以上。医学界尚无定论。急性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时间划分:1、3周以内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2、3周~3月为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3、3月以上为慢性中耳炎。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相似,且治疗具连续性。此病在小儿发病率较高,并且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儿童的高发年龄在5岁,7岁以后发病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具代表性且精准的统计资料。分泌性中耳炎,你走开不要跟着我1、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唯一管道,具备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其与外界气压平衡、情节(引流)和防御、防声等功能。咽鼓管阻塞: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约相等于大气压力。在生理状态下,中耳内的空气虽然会不断的被中耳的黏膜交换和吸收,但通过咽鼓管的间断开放,新鲜的空气又会不断的向中耳腔内输入而加以补充,从而使中耳内、外的气体压力保持平衡。如果由各种原因致使咽鼓管功能发生障碍,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后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即逐渐形成负压。由于负压的影响,中耳黏膜中的静脉出现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于中耳,这便是积液。什么原因可以造成咽鼓管堵塞呢?鼻咽部的病变的可造成其阻塞。比如:腺样体肥大(小儿多见),慢性鼻窦炎,后鼻孔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咽癌及鼻咽纤维瘤等等。一些比较特殊的疾病亦可造成鼻咽堵塞,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鼻咽白喉,结核,梅毒,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可造成咽鼓管官腔黏膜肿胀而导致咽鼓管堵塞。还有一部分非机械性的阻塞存在,小儿肌肉薄弱,弹性较差,咽鼓管若处于负压状态,软骨段的管壁甚至会发生塌陷,导致中耳形成负压,这便反过来加剧了管壁的塌陷,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而小儿咽鼓管较短且薄弱,在感冒或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感染引发了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可使咽鼓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其表面张力因而提高,这样便更加不利于咽鼓管的开放。清洁功能不良:咽鼓管的黏膜具有呼吸道黏膜的特征,正常情况下,通过纤毛向咽口做连续单向运动,向鼻咽部排除中耳内的异物及分泌物。咽鼓管的底部,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多,而且存在很多黏膜皱襞,故黏膜的表面积比官腔顶部者较大,其主要功能便是清洁,保护中耳的无菌状态。呼吸道的黏膜纤毛如果存在运动不良或者运动障碍,则会不同程度的损害黏液纤毛运送系统的功能,使中耳腔内的分泌物,致病微生物以及毒素等不能有效排出。防御功能障碍:咽鼓管底部的黏膜皱襞还具有单向活瓣的作用,当咽鼓管开放时,能防止鼻咽部的细菌微生物逆行流入中耳鼓室,从而发挥咽鼓管的防御功能。当各种原因引发咽鼓管关闭不全,比如老年人的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咽鼓管黏膜下方的弹性纤维弹性降低,如同一根橡皮水管,使用了十年后其弹性减退一样,或者咽鼓管咽口疤痕牵引,肿瘤的侵袭破坏,或者反射性损伤等等,都可能导致咽鼓管的防御功能丧失,给致病微生物侵入中耳以可乘之机。2、感染曾经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直至后来Senturia等人在1958年,于中耳分泌物标本中检出了致病菌,常见的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等。这些感染菌与鼻咽部检出的致病菌种类相似。细菌的毒性产物,内毒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现在运用PCR等技术还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中检测出了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等。因此病毒也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3、免疫反应型变态反应:研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I型变态反应发病率较正常人高。临床上也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合并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较多,如: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故I型变态反应是中耳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细菌感染引起的III型变态反应神经炎性机制学说胃食管返流学说4、其他被动吸烟,居住环境不良,哺乳方式不当,家族中有中耳炎患者等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请输入标题 abcdefg有开始,总要结束耳朵虽小,作用却大,最主要这一辈子认定了要跟着到老,所以嘞必须好好爱护才是。要定时检查耳朵的内外侧及听力,遇到耳痛、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更要及时治疗。原创文章(配图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豫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叙说一个故事,典藏一段时光记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给咽鼓管“打气” 可治分泌性中耳炎_网易新闻
给咽鼓管“打气” 可治分泌性中耳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王敏)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往往因为咽鼓管堵塞,导致听力缓慢下降,最后发展成耳聋。这一发展趋势有望转变。昨日记者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获悉,现该院尝试一项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细小的管子,往耳朵里面“打气”,使得鼓室腔“充气”,咽鼓管扩张、畅通,从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为什么采用“打气”的方式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还得从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机理说起。耳鼻喉专家、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于锋介绍,分泌性中耳炎是比较难治的,因为病人的鼓膜是完整的,没有明显的流脓症状,只是会出现缓慢的听力下降、耳闷,甚至头晕等症状,患者容易察觉。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为连接鼻子和耳朵的那根咽鼓管,由于炎症或者桃体腺样体肿大等出现堵塞了。鼓室腔里面慢慢被组织吸收,而外面的气体进不来,造成了负压,出现鼓膜内陷。“鼓室里面渗出的水也无法往外泄出去,听力也为此慢慢降下来,而停留在耳朵里面慢慢变粘、变稠,就成‘胶耳’了。这时候就非常难治了。”
据了解,以往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是用抽水、打洞、放管引流来治疗,属“有创”治疗。而现在医生尝试用一个比头发还细的小丝,从鼻子进去,通到咽鼓管;细丝的一头包着高分子薄膜的物质,然后往里面“打气”,将内陷的鼓膜撑起来,同时咽鼓管也被气体“扩张”。“将咽鼓管打通了,里面的水就自然流出来了,咽鼓管的排泄系统功能也得到恢复。”于锋表示,从目前的治疗效果来看,“扩张”咽鼓管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段之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从跟踪病例来看,咽鼓管“通畅”后,暂时并没有“重堵”。
作者:张秀丽王敏
本文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鼓管扩张手术病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