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199光纤套餐内容新国标和老国标的内容区别?

光纤标准与光纤类型选择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光纤标准与光纤类型选择
&&光纤通信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前言:1966年光纤之父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概念,1977年世界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投入商用,1982年我国首个光纤通信实用工程—武汉“八二”工程顺利实施,直到如今,“光纤到户”让光通信走入平常百姓家。短短三十四年,光通信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光纤光缆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各种理论概念,实验数据逐渐转化为各种标准,为光纤光缆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依据,也为光纤光缆的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光纤光缆标准归类和解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FTTH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FTTH是直接到家庭的外语缩写,中文缩写为到户。具体说,FTTH是指将(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目前传输的复用技术发展相当快,多数已处于实用化。根据深入用户的程度,可分为FTTC、FTTZ、FTTO、FTTF、FTTH等。
FTTH优缺点
FTTH的优势主要是有5点:第一,它是,从到用户,中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源;第二,它的是比较宽的
,长距离正好符合运营商的大规模运用方式;第三,因为它是在上承载的业务,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第四,由于它的带宽比较宽,支持的协议比较灵活;第五,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点对点、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还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到大楼,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SA(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
将直接接至用户家,其、和传输技术种类都没有限制,适于引入各种新业务,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方式。
虽然移动通信发展速度惊人,但因其有限,终端体积不可能太大,显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们依然追求性能相对占优的固定终端,也就是希望实现到户。到户的魅力在于它具有极大的,它是解决从互联网到用户桌面的“”瓶颈现象的最佳方案。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到户的成本大大降低,不久可降到与DSL 和HFC 网相当,这使FTTH 的实用化成为可能。据报道,早在1997 年日本NTT 公司就开始发展FTTH,2000年后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用户数量大增;美国在2002 年前后的12 月中FTTH 的安装数量增加了200%以上。
可对到户的市场,各公司却各持己见:美国A T & T 公司对FTTH 并不看好,在OFC2004,该公司认为带宽不是万能,发展应用和内容才是关键,因此在相当的时间内,FTTH 的市场可能很小;而美国运营商Verizon、Sprint 则比较积极,并且在OFC2004 上介绍了它们发展FTTH 的计划和技术方案 。在我国,到户也是势在必行,光纤到户的实验网也已经在武汉、等城市开展,预计在2012年前后,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从东到西将兴起光纤到户建设的高潮。可以说光纤到户是的一个亮点,伴随着相应技术的成熟与实用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到家庭能承受的水平, FTTH 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此外,FTTH技术还是用来解决中“”问题的。FTTH+比ADSL(ADSL在拨号的时候会建立最高理论8Mbps的下载,这个带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过实际上由于ADSL的噪声检测机制如果线路情况不好那么一开始建立的连接显然不可能达到理论值,可能最后是5Mbps,这个也是不会改变的。)和ISDN(欧洲普及的电话网络形式)的传输速度快多了。
基于MAC限速模式,宽带跑满的时候延迟会升高。
速率方面最大提供4M上行,100M下行,属于不对等线路,属于上下对等,最大提供10M。
FTTH宽带光纤
宽带光纤接入网的优势
就世界范围看,绝大多数公司是以为主发展宽带接入的,然而,ADSL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宽带接入技术,是世界性战略资源,随着国际铜缆价格持续攀升(近几年年均20%-30%的增幅),以铜缆为基础的的线路成本越来越高,而的原材料是,在自然界。事实上,当前的市场价格已经低于普通,并且其寿命还远高于后者。在新铺用户线路或者老电缆替换中,已经成为更合理的选择,特别是主干段乃至配线段。其次,作为有源设备,xDSL电磁干扰难以避免,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作为无源的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最后,随着全网的化进程继续向用户侧延伸,端到端的限制越来越集中在接入段,xDSL的上下行连接速率无法满足高端用户的长远业务需求。尽管和VDSL2技术有望缓解这一压力,但其速率和传输距离的继续大幅度提高是受限的,不能指望有本质性突破。显然,随着在、乃至接入网主干段的大量应用,符合逻辑的发展趋势是将光纤继续向接入网的配线段和引入线部分延伸,最终实现光纤到户。关键的问题是:推进速度有多快?这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的需求、竞争的需要、应用的刺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和配套运维系统的开发等。中国2008年举办奥运会和2010年举办这两个重大世界性事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会推进FTTH的发展。
点到点有源以太网系统
历史上,在企事业用户应用环境,技术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已成为仅次于供电插口的第二大住宅和办公室公用设施接口。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网络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所有流行的和应用也都是与兼容的,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容易安装开通以及具有高可靠性等。
对于公用网住宅用户应用环境,点到点有源系统采用有源业务集中点来替代无源点到多点系统的无源器件,使传输距离可以扩展到120km之远。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专用接入,有保证,每用户可以在配线段和引入线段独享100Mbit/s乃至1Gbit/s;简单便宜;传输距离长,服务区域大;成本随用户数的实际增长而线性增加,可预测,无需规划,投资风险低,设备端口利用率较高,因而在低密度用户分布地区成本较低。缺点是两端设备和设施专用,用户不能共享和光纤,当需求快速增长且用户很密集时,光纤和两端设备的数量及其成本以及空间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因而不太适合高密集用户区域。另外,有源要求多点供电和备用电源,的元件(包括电源)多,增加了供电和网管的复杂性。第三,从标准化的角度,有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利用多个相关标准,从而产生多种不兼容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有一个可能影响选择的因素是传统视频业务的提供方式,例如有些美国公司(例如)承诺能提供同样质量的传统模拟射频视频节目,而以太网技术在支持传统模拟射频视频节目的传送方面是比较困难的。
在FTTH应用场合,点到点主要用于多住户单元接入,具体又分为单纤系统和双纤系统两种,单纤系统的上下行分别采用不同,典型上行波长为1310nm,下行波长为1550nm,传输距离为15km,遵循制定的标准TS-1000,因而互操作性较好,网络复杂性较低。双纤系统采用两根,遵循IEEE802.3ub标准,采用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仅为2km。不同运营商为了延长传输距离,增强其管理功能,制定了很多私有标准,使系统的互操作性很差。
无源光网络系统
3.1无源光网络技术
无源光网络()是一种纯介质网络,其主要特点是在接入网中去掉了有源设备,从而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简化了供电配置和网
管复杂性,降低了运维成本。其次,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宽,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能比较经济地支持模拟广播电视业务,具备三重业务功能(triple-play)。第三,其和(从馈线段一直到引入线)由用户共享,因而光纤线路长度和收发设备数量较少,相应成本较其它点到点通信方式要低,土建成本也可明显降低。特别是随着向用户日益推进,其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PON的每用户成本随着分享OLT的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因而最适合于分散的小企业和居民用户,特别是那些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尤其是新建区域。最后,的标准化程度好,基本分为ITUFSAN(全业务接入网络)和IEEE两大类,均可提供独立可行的单一兼容解决方案。因而,多数美国大型公司倾向于选择PON,而不是。 PON的主要缺点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因为局端光线路终端(0LT)很贵,和分路器等无源基础设施又必须一次到位,这样当用户数较少或用户分布超过某一限定距离时,每用户的成本很高,会产生大量沉淀成本。另外,其树型分支使用户不具备保护功能或保护功能成本较高,影响了大规模发展。
从网络,无论哪种PON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即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在OLT和业务灵活点(FP)之间只有一根相连,分路器集中放置在FP处(即传统的交接箱处),从分路器到用户终端之间有一根专用光纤相连。而分布式结构在灵活点处与配线点(DP)处都放置分路器,形成两级分路。分析表明分布式结构在用户普及率接近100%的区域应用时具有成本优势,但是实际情况多半不是这样,特别是对于用户普及率不高的情况,集中式结构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成本可以随着实际用户数的增长而增长,不存在分布式结构的较大初期沉淀成本问题,而且也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如GPON的出现和应用)而需要重新部署。
无源光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提供多种方式,既可以在局端采用与相连,提供传统PSTN语音业务,又可以在局端内置控制模块,支持/H.323协议,灵活适应以为基础的VoIP网络或以为基础的传统网络,其主要发展趋势则是着重支持软交换网。
3.2APON和BPON
早期的窄带是基于的,性能价格比不好,已经自然消亡。化的(APON/BPON)可以利用ATM的集中和统计复用,再结合无源分路器对和光线路终端的共享作用,使性能价格比大大改进,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已经敷设了约150万线。
然而,APON/BPON的业务适配提供很复杂,业务提供能力有限,和效率不高,成本较高,其市场前景由于ATM的衰落而黯淡。最后,从业务发展趋势看,APON的可用带宽仍然不够。以FTTC为例,尽管典型主干可达622Mbit/s,但分路后,实际可分到每个用户的带宽将大大减小。按32路计算,每一个分支的可用带宽仅剩19.5Mbit/s,再按10个用户共享,则每个用户仅能分得约2Mbit/s的带宽而已。显然,这样的性能价格比是无法满足网络和业务的发展需要的。
随着IP的崛起和发展,有人提出了EPON的概念,即在与APON类似的结构和G.983的基础上,设法保留其精华部分——PON,而以代替ATM作为协议,构成一个可以提供更大、更低成本和更强业务能力的新的结合体——EPON。这一思想在界获得到了积极响应,在IEEE802.3ah的旗帜下已经形成了EPON标准。在日本为了与以前基于100Mbit/s的非标准EPON区别,将其称为。鉴于基于100Mbit/s的非标准EPON已经消亡,EPON实际即指GEPON,不再专门区分。
EPON主要基于IEEE802.3ah标准,与传统点到点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点到多点通信方式。其下行方向工作于TDM方式,数据流以变长以太帧方式广播到ONU,每个ONU根据以太帧的,决定取舍。上行方向工作于TDMA方式,来自不同时隙的ONU数据流汇聚到公共设施和OLT。此外,工作于连续光传输模式,在收发两个方向都是连续的比特流,因此收端的定时和判决容易实现。而EPON的上行比特流是轮流发送的突发,OLT的接收定时恢复、判决门限设置、测距和延时补偿比较复杂。
从EPON的结构上看,其关键优点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的多层重叠网结构,主要特点有:
●消除了ATM和SDH层,从而降低了和运行成本;
●下行业务速率可达1Gbit/s,允许支持更多用户和更高带宽;
●硬件简单,无须室外电子设备,使安装部署工作得以简化;
●可以大量采用以太网技术成熟的芯片,实现较简单,成本低;
●改进了电路的灵活指配和业务的提供和重配置能力;
●提供了多层安全机制,诸如VLAN、闭合用户群和支持VPN等。
IEEE802.3ah规范的EPON技术的上下行是1310nm和1490nm,上均为1.25Gbit/s,传输距离是10/20km,分路比是32/16,主要业务是数据和语音,增加一个1550nm电视广播波长后,成为语音、数据和电视三合一的所谓捆绑服务。对于传送单一业务而言,EPON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EPON的主要缺点是由于IEEE802.3ah只规定了MAC层和物理层,MAC层以上的标准靠制造商自行开发,因而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造成了设备互操作性差的缺点。其次,EPON的总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采用8B/10B的线路编码,引入20%的带宽损失,再加上其它的额外开销
,可用负荷仅50%左右,而APON和GPON都采用NRZ扰码为线路码,没有损失。GPON的GFP每帧封装4-65535byte,远大于的帧负荷46-1500byte,平均开销少,再加上承载层效率、传输效率、业务适配效率等原因,使EPON总的较低,大约仅为GPON的一半。第三,由于EPON开始主要是设备制造商驱动的标准,因而没有充分考虑的运营需要,管理功能不够丰富,但是比普通以太网有明显改进,可以提供远端指示、远端环回控制和链路监视等基本管理功能,也能满足基本管理功能。最后,EPON的设计没有考虑直接支持以外的业务,因而对于主张多业务支持能力的传统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重要缺憾。 3.4GPON
2001年,在IEEE积极制定EPON标准的同时,组织开始发起制定速率超过1Gbit/s的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随后,ITU-T也介入了这一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3年1月通过两个有关GPON的新标准——G.984.1和G.984.2。
按照这一最新标准的规定,GPON可以提供1.244Gbit/s和2.488Gbit/s的和ITU规定的多种标准,即可以灵活地提供对称和非对称速率。传输距离至少达20km,系统分路比可以为1:16、1:32、1:64乃至1:128,而EPON只提供1.25Gbit/s对称速率,分路比最多为1:32。即GPON在速率、速率灵活性、传输距离和分路比方面有优势。其次,GPON采用了两种适配方式,除了传统的ATM外,还在传输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基于SDH的标准通用组帧程序(GFP),这是一种可以透明、高效地将各种数据信号封装进现有SDH网络的通用标准信号适配映射技术,可以适应任何用户信号格式和任何传输,无需附加ATM或IP封装层,封装效率高、提供业务灵活,而APON/BPON和EPON对每种特定业务都需要提供特定的适配方法。第三,由于GPON采用GFP映射,其传输本质上是同步的,还使用标准SDH的125μs帧,使GPON可以支持端到端的定时和其它准同步业务,特别是可以直接高质量、灵活地支持实时的TDM语音业务,延时和抖动性能很好。而EPON在承载TDM业务方面没有具体规定,导致厂家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来承载,包括一层、二层和三层均可以,较差,性能难以确保。第四,GPON在方面具有丰富的功能,包括授权分配、动态带宽分配、链路监测、保护倒换、交换和各种告警功能等,比EPON考虑周到。不过,EPON在功能上比普通有了明显改进,可以提供远端故障指示、远端环回控制和链路监视等基本管理功能,也能满足基本管理功能。第五,在QoS方面,GPON可以通过使用调整ONU的授权和授权周期来保证业务的带宽和延时要求。而EPON主要采用结合DBA算法来保证和延时,也能基本满足不同业务的QoS要求。
从技术角度,GPON是BPON的继承和发展。GPON继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点,例如两者都使用同样的OLT核心技术,包括ONU的激活和测距等,使用同样的物理设施和光功率预算值,同样的管理软件栈等。另一方面,GPON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除了最重要的GFP封装技术外,还包括等新技术。
从提供的业务看,GPON不仅可以提供10/100Mbit/s、1Gbit/s的业务,而且可以提供VLAN业务和语音业务,事实上可以适应任何现有业务和未来新业务的适配要求。总的来看,GPON不是制造商驱动的技术标准,而是一种运营商驱动的标准,因此具有更周到的运营利益考虑,速率更高,速率灵活性更大;具有通用的映射格式,可适应任何新老业务;具有丰富的OAM&P功能;对各种业务均有很高的,即便对于TDM业务也能灵活高效地传送。可以帮助运营商完成从传统TDM语音电路向全IP网络的平滑过渡。
就成本分析而言,PON的成本大约为设备成本的20%-30%,主要成本是各种电接口和协议处理转换等,而这方面GPON和BPON要比EPON复杂很多。其次,就而言,由于GPON要满足很高的突发,对于模块的和前后放大器芯片要求很高,还要满足较高的功率预算,只能采用(DFB)发送机和(APD)接收机,其成本要高于EPON模块的法布里-珀罗腔(FP)发送机和光电二极管(PIN)接收机,成品率
也较低,因此整个成本较高。再加上EPON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而GPON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导致EPON在成本上有明显优势。 就而言,则GPON无论在扰码效率、传输效率、承载协议效率和业务适配效率方面都是最高的,因此其总效率最高。例如假设TDM业务占10%,数据业务占90%,则GPON的总效率为94%,而APON和EPON分别为72%和49%。
GPON的主要缺点是尽管ONU只需要支持ATM和GFP适配中的一种,但是OLT必须同时支持两种,即必须保留有复杂的ATM层功能,再加上的技术难度较高,使设备成本较高。另外,GPON成熟度不如EPON,尚无专业芯片厂商推出真正商用的GPON核心芯片和,而EPON已经有多家提供商,核心芯片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单片系统(SoC)阶段,光模块的成本也已经降到接近普通吉比特的水平。
总的来看,在产量不太大的情况下,GPON和BPON的设备成本要比EPON高很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大规模提高,成本差异将会逐渐减小,总成本将可能最终取决于产量大小,即市场的选择。
GPON和EPON面临的共同挑战有:怎样才能在Ethernet/GFP上有效承载TDM业务并能提供级的服务质量;其次,由于GPON和EPON是点对多点的星形或,需要通过一个1+1并经过不同路由的来实现电信级的保护恢复,网络成本将非常高;第三,GPON和EPON设备成本主要受限于突发光发送/以及核心的控制模块/芯片,这些模块要么尚未成熟,要么是价格太贵还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第四,GPON和EPON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不太适合逐步投资扩容的传统电信建设模式,最适合完全新建或改建的密集用户区域。
FTTH发展的思考
FTTH并不是一种新概念,已有27年历史,二次发展契机。第一
次1978年是、和,第二次1995年左右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两次发展机遇全都由于成本太高,缺乏市场需求而夭折。由于技术的进步、某些国家的宏观信息社会发展政策和监管政策的驱动,2004年起FTTH进入了第三次发展机遇期。 FTTH
然而,尽管FTTH的设备价格已有大幅下降,但依然高达300美元/户左右,几乎是ADSL的10倍,经营视频业务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依然很大,因而中国尚不具备FTTH大规模商用的条件,主要处于现场试验和试商用阶段。事实上,FTTH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成本、业务和商务模式。
对于处于企业整体转型的中国而言,FTTH已成为影响未来网络和技术业务转型的重要领域。中国将本着“加强领导,积极试验,适时总结,有序推广”的指导方针,在四个省市开展FTTH现场试验,为今后的大规模应用积累技术、规划、业务、商用模式和运维等方面的综合经验。2013年8月,我国发布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光纤入户,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因而,到家的理想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远景,但是足够的耐性和全面扎实的准备不仅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通向成功的惟一道路。
FTTH发展阻力
到户是公认的理想接入网,但分业经营模式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这并不完全是价格、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步调不一影响到了FTTH的发展进程。因此,合适的政策支持,有利于缓解发展压力 。
遗憾的是,前进脚步一直较为缓慢。根据FTTH Cou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FTTH/B普及率超过1%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4个,相比2007年7月增加了3个国家,但中国依然没有位列其中。
“这不完全是价格、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步调不一致也影响到FTTH的发展进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发展到户乃大势所趋
在国内市场上,ADSL仍然是宽带接入网的主流,这是由成本和业务需求所决定的。从ADSL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接入方式确实很好地解决了大众的宽带上网问题。然而,在宽带接入层面,下一代的网络必然是到户。
“这主要是因为融合性业务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频、容量大、单位带宽成本低、可承载高质量视频、绿色环保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在接入环节更好地适应融合性业务发展需要。”研究院专家续俊旗说。换句话说,FTTH接入方式比现有的DSL宽带接入方式更适合一些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和应用,这些新业务和新应用,包括、可视电话、、、网上游戏、远程教育和等。
另一方面,到户不仅能提供更大的通信,且能让多个运营商通过一根光纤平等接入到用户,这既可以让用户拥有真正自主选择网络运营商的权力,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发展到户已是大势所趋。
当前,尽管、中天等厂商在FTTH推进方面竭尽全力,但仍显得势单力孤。与此同时,较高的建设成本,依旧不够丰富的内容,尚未规模化的产业环境等都成为FTTH不能与3G媲美的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在FTTH已经开始预热的大环境下,尽早抓住这个市场机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共识。
当前发展动力不足
现如今,到户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建设成本、政策制约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建设成本较高被认为是影响FTTH大规模商用的一大因素。一方面,从设备和布线施工等方面的综合建设成本来看,FTTH是ADSL方式的1.5到2.5倍。仅仅依靠运营商的力量很难启动到户市场。
另一方面,只有当到户在市场上被普及使用之后,它的成本才会下降。但前进的速度依然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投入太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专家朱金周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FTTH与之间是良性互动,互为补充、互为发展的。一方面,能够促进发展演进,通过市场的发展自下而上地推动体制的变革,因为统一的网络需要统一的监管;另一方面,发展FTTH需要丰富的,,三网融合性质的多媒体业务,否则,FTTH也很可能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续俊旗说。
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与的有线宽带接入网,在短时间内互相进入存在很大的难度。再加上体制、政策、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原因,必然造成这两类业务体系长期并存的事实,这直接导致了三网融合发展缓慢,也成为了影响FTTH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众多专家认为,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已经成为FTTH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牵引加快推广步伐
据介绍,全球到户发展比较好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这三个国家到户发展之所以较好,是由于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不仅列出总体发展规划,而且还在财政的扶持、税收的优惠等方面进行了倾斜,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各方投资兴建工程。
由此可见,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到户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领头羊,与当地政府重视FTTH的推广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据了解,武汉每安装一户,政府都会补贴一定的政策资金。因此,到户亚太区委员会常任理事认为,政策原因往往比价格和内容应用更重要。“像武汉等地方性的相关政府机构会积极推动FTTH应用,这无疑将促进该区域FTTH发展,但真正促进到户产业大发展是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规划。”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宽带中国建设”、“加快普及光纤入户”的要求,推进光纤到户建设,工信部通信发展司组织编制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项国家标准,并定于日起实施。
标准主要规定了以下强制性要求:(1)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3)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制定并发布实施光纤到户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是破解住宅小区宽带建设难题、促进住宅小区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光纤到户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宽带网络发展、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标准的贯彻落实工作,实施监督等工作。
据C114了解,在国标正式发布之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做了相关规定。国标的发布,有望解决FTTH建设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接入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FTTH的发展。
FTTH发展现状
根据FTTH亚太,欧洲和北美协会的联合统计数据,过去18个月来FTTH在全球的部署翻了一倍。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FTTH欧洲年会上,三大FTTH协会联手发布这一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已经有20个经济体的FTTH部署超过了1%用户家庭数的门槛。
2007年7月只有11个,2008年7月为14个。这一增长主要来自FTTH在欧洲部署的加快,截止目前全欧洲范围内已经有200万FTTH用户。
韩国继续以44%的普及率领先世界其他地区,香港,日本和台湾各以28%,27%和12%的比例居于第2到第四名的位置。
在总用户数上,日本继续以1320万用户的规模领先其他地区,紧随其后是美国605万,中国大陆596万。
.腾讯[引用日期]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标和国标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