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将有多次高考 中国高考制度机构改革六大猜想想

艺考地方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一年将有多次高考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六大猜想
发布时间:
高考要改革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高考以前一直在改革,将来也是要改的。只不过越改越让人不满意,不知道是高考改革的步伐太慢,还是我们的思维进化太先进。总之高考是在骂声中改来改去。
一、高考制度不会取消
  从1950年到2007年,高考制度历经坎坷,高考制度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统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高考制度也走上了艰难的改革之途,大大小小大的改革不断。高考制度内部的改良性的措施并不能缓解对人性压抑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开始振臂高呼,希翼取消高考制度。
  实际上,有关我国高考制度存废之争在1966年就凸现出来了,针对高考分数的唯一性和高考竞争的残酷性,当时有不少教育届人士呼吁取消高考,后来,高考的存废之争已经脱离高校招生的框架,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才有“用对待敌人的办法对待学生”的观点,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以至于形成推荐入学的模式,高考制度已经真正取消了,一直延续到1976年。
  取消高考这种颠覆性的主张,其实是浪漫主义者缺乏科学依据的激情表达,对我国的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有害无益。从纵向上来看,高考制度历经50多年,虽然我国的高考制度问题多多,但并不是百弊无利的,比如,抛开人为的黑幕,高考制度本身是公正公平的。从横向上来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存在高考制度,高考是作为检测中等教育的水平和高校招生的依据而存在。
  也就是说,我国高考制度是不可能取消的,但高考改革是不会终结的,高考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淡化高考的统一性和唯一性。
二、文理分科逐步淡化
  教育部从2004年9月起,高中新课标和各学科标准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区开展试验,200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中“会考”将不再决定学生能否毕业,取而代之的是学分制――最迟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高中学生,只要在3年内修满144个学分即可毕业。到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新的高考方案将和新课标接轨。与高中新课标相关的是新的高考方式。
  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这一次高中新课标改革的亮点。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选考内容基本在选修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完全对应。在传统的教学上,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新课标不同的是,老师不知道该讲哪部分,因为不清楚哪些是必考的,这么改革就是克服应试色彩,把教学和高考脱钩。
  新大纲所选内容均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必须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新大纲不可能包罗新课标方方面面,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一句话,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新大纲吸收新课标能力要求,提倡探究性学习,在试题设计中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的“选考”有两层含义,一是科目的选考,按照新课标高考大纲,以海南为例,文综和理综不考了,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外,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单科属于考生自主选择,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考科目,单科考试科目数量由各地自定。二是试卷考题的选考,考题的选考有两个层次,比如试卷的试题总分是150分,但该科目的标准分是120分,也就是优等生可能会超过120分,具体如何操作有待探讨。另外一种是试卷的分值比如是120分,但考生可以自选考题,比如有一项考题,出了三道题,考生可以自选,但该项题的三道题的分值都是一样的。
  如果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考科目,传统意义上文科考历史、地理、政治,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的分科将会消失,这样改革,将逐步淡化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
三、高中会考将占录取权重
  1983年,教育部提出,毕业考试要和升学考试分开进行,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初中、高中毕业会考,1990年,国家教委发文,决定从1990年起,用2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在全国逐步实行普通高中毕业生会考制度。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会考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是具有不同性质的考试。
  由于高考分数的唯一性,高中会考游离于高校招生的框架之外,成了聋子的耳朵。也就是说,在我国,高校选拔学生,除了高考成绩外,没有其他可参考的依据了。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就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持的统一学力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组织实施的单独入学考试,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考分数的唯一性将逐步淡化,高校招生不但参考统一高考的分数,同时也要参考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那么,高中会考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标准,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将占高考录取的权重。但高中会考所占的权重到底是多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高职院校退出高考序列
  2004年高职教育的规模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增长,高职教育在校生已经占到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7%。后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仍将适度扩大,并要在相对稳定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但是在我国,比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学院和技术大学几乎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扩大高职教育的战略基本和国际接轨。
  目前,高职招生仍然在高考制度框架内进行,高职招生还在通过高考在选拔考生,这是非常荒谬的,高职的发展方向从学历教育中剥离。参考美国高等院校分层招生,第一类院校实行开放性的招生制度,录取所有申请入学者,并且为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补课。许多社区学院和4年制的州立大学采取这一政策。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完全可以取消目前实施的单招单考,学生可根据会考成绩和普通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就读高职院校。
五、综合科目由大学来组考
  从2003年开始,全国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有53所,在整个高校招生过程中,5%的数量太少了,限定的是某些高校,而且中学也限定在所谓的重点中学。2006年,复旦和上海交大两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最大的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 
  从国外大学的招生制度来看,高考成绩只是大学决定是否录取参考的一个标准,如美国的SAT,大学还要对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
  我国高考制度最荒谬的就是大学招生却没有大学什么事情,大学只能机械地把高考分数作为唯一录取的标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趋势来看,取消高考是不可能的,随着自主招生的院校扩大,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大学的招生自主权逐步扩大,未来的高校招生,高校除了参考统一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外,还要进行单独的面试。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彰显,大学就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招收适合该大学或该学科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单科选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在全国统考中进行,选考科目可以由招生的大学来组织实施。如果所有的大学都自主招生,那么,传统的自主招生已经完成了特殊的历史使命,退出高校招生的舞台。
六、“一年多次高考”是大势所趋
  如果没有对高考激情,那么高考只能在新时代迈着旧时代的小脚舞蹈。有媒体报道高考一年有多次考试,实际上,我们通过“多次高考”在观望高考美丽的海市蜃楼。
  在21世纪教育论坛――“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上。权威人士称,提出,高考改革的方法就是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官方又表态说,“目前还没有地区要在2007年分几次考试”。这使多次高考扑溯迷离。
  其实,官方一直没有停止多次高考的尝试,早在1998年,官方就开始提出一年两次考试的高考方案,对两次高考的模式进行具体的描述,到了2000年,北京、内蒙古、上海等地开始实施春、夏两次高考。但是,到2006年,春季高考大有流产之势,这无疑给多次高考拉响警报。
  春季高考的失败并不是说多次高考就走入了死胡同,这反而促使我们对多次高考进行反思。春季高考是一次尝试,多次高考是大势所趋。
  多次高考并不是21世纪高考改革的独创,从纵向看,我国20世纪60年代就是尝试过,从横向上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模式采用的就是多次高考。
  多次高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春季高考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体制的不配套,汲取经验,我国高考制度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多次高考就指日可待。第一,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上,如果这次新课程改革彻底,摒弃分数评价的唯一指标,大学多元化选择学生的时代就会来临;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高中阶段教育彻底实行学分制,目前实行的两考分离,即会考和高考的分离,依然走的是应试的路子,会考和高考的功能不同,导致前轻后重,取消两考分离,实行学分制,学生凭借高中阶段的学分就可以申请大学;第三,彻底改变大学招生看分数的模式,充分发挥大学招生的主动性,把大学分成不同的层次,实行不同的招生方式,比如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大学,学生拿着学分就可以入学,同时也要设置难度系数很大的大学,除了学分外,此类大学可采取多种方式考察学生,实行淘汰筛选的模式。
  如果高考改革不配套,那么“多次高考”永远都是海市蜃楼。
来源:武汉美术网
标签:教育评论
本文网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一) 本页:一年将有多次高考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六大猜想,标签:教育评论,网址:http://www.027art.com/Article/HTML/23243.html,出处或来源:武汉美术网,更新时间:
(二)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三)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8 -
027Ar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邮箱: - 客服QQ: - 微信公众号:YiKaoChaCha(艺考查查)高考改革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高考改革是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多元化改革的含义,是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和不同大学、不同学科对于学生的招募需求的多样性,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招生录取评价标准。它的目标既包括鼓励学生探索自己想学习的知识,也包括使用更符合具体情况需求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高考改革招生改革
网站获悉,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
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要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要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高考改革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2014年底出台实施办法,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届时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政策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说。
高考改革两种模式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
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2013年有140万人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进入技术技能类型的教育。这140万学生还有三年毕业,他们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的技术技能的学习一定会更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高考改革地方政策
日,2016年北京高考改革要点:
1、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
2、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
3、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
4、数学150分不变。
上海市相关部门向市政协部分委员通报了关于此轮“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  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据此前公布的相关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订方案草稿。
辽宁省将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进行筹备部署,截止2013年12月国家具体政策尚未出台,因此辽宁暂时未进行到落实这一步。即使新政出台,也会有缓冲期,一般新政都是从新入学的一拨开始实行。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广东将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高考改革改革意义
高考改革总体目标
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等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两方面:一是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高考改革改革时间
2020年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各省(区、市)最迟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高考则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确保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七条改革路径
避免择校热 直升或学区化入学
一是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刘利民表示,小学对应初中或者学区化,这样就减少盲目择校,保证大家入学公平。
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二是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政府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
减少考试科目 外语一年多考
三是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这一次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基础。刘利民表示,高考改革基于学业水平考试,要减少考试科目。对于大家关心的外语考试,采取社会化的办法,给学生一年多考的机会。
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四是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五是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六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七是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高考改革改革方案
教育部部长日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至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轮廓已大致清晰。研究统一语、数、外高考内容。
各省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相关省份和高校要于上半年出台试点“实施办法”。
“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根据此前一些专家的描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教育部将抓紧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高考改革学生作弊
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今后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
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高考改革的风险评估。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今后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将“以纪实方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逐步使之成为评优升学的硬性要求”。
高考改革初步确定
,朱永新透露,全国的高考方案的确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一般来说是一年考两次,也有建议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次数。另外让学生选三门最擅长的课去考,按等级来评价,分为五级。
高考改革改革措施
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考改革试点实施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出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据了解,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对例如英语是否将退出高考等问题都做了详细规定。
高考改革改革时间表
上海 浙江2014年试点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2014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日公布了上海高考方案: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高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
浙江深化改革
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7﹞45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学考选考工作的通知》浙教考﹝号文件的推出宣告着浙江新高考进入到第二阶段。
通过全省30余次座谈会,三次共约2.5万人的问卷调查,多次向教育部汇报,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方案论证,认真研究分析家长、教师和专家通过来信来电等各种途径反映的意见建议,出台的《意见》,让学考选考安排、报考规定和选考机制更加完善。初高中学生和家长,需要如何理解此次政策变动呢?
健全选考机制单次物理选考人次保底6.5万;高校选考科目范围设置中建议理工科要求物理;16级学选考科目可以更改。2.考试试卷及时间变化学选考时间改为1月、6月;学选考分卷;17级学生开始实行。
“从2017级高中学生起,学考与选考实行分卷考试;考试安排在每年1月、6月举行。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高一第二学期参加学考 的科目不多于3门;学生须于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各科目学考,每科1次机会,不合格可继续报考;学生高三起参加选考科目考试,相应科目学考合格方能报考 该科目的选考。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学业水平等级又用于高考。2015级、2016级学生学考选考办法保持不变。”
本次的保障机制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如果单次单科选考总人次小于6.5万人,按6.5万人计。其他科目暂时不太可能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没有给出对应的保底人数。2017年第一段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考生占59%。 在985、211高校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4% ,特别是选考物理考生本科录取率为72%,比不选考物理考生高21个百分点。选考物理考生的总录取率也高于不选考物理考生。可见,无论是报考高水平大学, 还是报考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选考物理考生都有明显优势。大白我给大家做了一个6.5万人的赋分名次表,大家可以进行参考判断。
《意见》明确指出“从2019年高考招生起,全省高校要参照指引,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选考科目,增强人才培养要求与选考科目的关联度,尤其是理工科相关专业一般应把物理作为选考科目。”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高考改革.[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录取啦.[引用日期]
.网易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中国西部报道.[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高考改革[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大改革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