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怎么使用?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全站仪使用教程
我的图书馆
全站仪使用教程
?1) 选取两个已知点,一个作为测站点,另外一个为后视点,并明确标注。 2) 取出全站仪,已知点将仪器架于测站点,进行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 3 ) 将棱镜置于后视点,转动全站仪,使全站仪十字丝中心对准棱镜中心; 4) 开启全站仪, 选择“程序”进入程序界面,选择“坐标放样”,进入坐标放样界面, & & &选择 “设置方向角”,进入后设置测站点点名,输入测站点坐标及高程,确定后进入 & & 设置后视点界面,设置后视点点名,确认全站仪对准棱镜中心后输入后视点坐标及高程,点确定后弹出设置方向值界面并选择“是”,设置完毕。 5) 然后进入设置放样点界面,首先输入仪器高,点确定,接着输入放样点点名,确定后输入 & &放样点坐标及高程,完成确定后输入棱镜高,此时放样点参数设置结束,开始进行放样。
&6) 在放样界面选择“角度”进行角度调整,转动全站仪将dHR项参数调至零,并固定全站 & & 仪水平制动螺旋,然后指挥持棱镜者将棱镜立于全站仪正对的地方,调节全站仪垂直制 & & 动螺旋及垂直微动螺旋使全站仪十字丝居于棱镜中心,此时棱镜位于全站仪与放样点的 & & 连线上,接着进入距离调整模式,若dHD值为负,则棱镜需向远离全站仪的方向走,反 & & 之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走,直至dHD的值为零时棱镜所处的位置即为放样点,将该点标 & & 记,第一个放样点放样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设置并进行放样,直至所有放样点放样结束。 7 ) 退出程序后关机,收好仪器装箱,放样工作结束。 【全站仪坐标放样原理】 (1) 打开电源开关转动望远镜 (2) 按(MENU)主菜单键 (3) 按 F1 放样 (4) 按 F4 确认 (5) 按 F1 测站点设置(6) 按 F3(NZE)(7) 按 F1 先输入 X 坐标(站点)然后按 F4 确认再按 F1 输入 Y 坐标(8) 按 3 次 F4 确认键(9) 按 F2 后视点设置 (10) 按 F3(NE)(11) 按 F1 先输入后视 X 坐标然后按 F4 确认再按 F1 输入 Y 点坐标(12) 按 2 次 F4 确认 (13) (对准棱镜对点)按 F3(是)(14) 按 F3 放样(15) 按 F3(NEZ) (16) 按 F1 先输入需放点 X 坐标按 F4 确认再按 F1 输入 Y 坐标(17) 按 3 次 F4 确认(18) 按 F1 极差键(19) 转动水平度盘使水平角接近 00 旋紧启动微调将水平角 dHR 为 000’0”然后对准方向棱镜(20) 按 F1 测距当 dHD 为 0.000 表示方向距离正确(-数往后+数往前) 注:再下点按 F4 输入错误按 ESC 键 【距离测量 】 (1) 打开电源转动望远镜(2) 按 2 次(DISP)切换键进入平距、高差测量模式(3) 照准棱镜中心(4) 按 F1(测距)键(5) 记录测量数据 注:按(ESC)键测距值被清空。按 3 次(DISP)切换键可将测距结果切换斜距示【斜距测距】 (1) 开机进入菜单界面按(DISP)切换键 (2) 照准棱镜中心 (3) 按 F1 测距键【角度测量】 (1) 开机照准目标 A 点 “ (2) 设置 A 点水平角为 000’0(按 F1 置零键再按 F3 是键) (3) 照准目标 B 点便知水平角和竖直角 【采集全站仪坐标数据】 (1) 开机并转动镜头(2) 按(MENU)菜单功能键 (3) 按 F1 放样键 (4) 按 F4 确认键 (5) 按 F1 测站点设置 (6) 按 F3(NEZ)键 (7) 按 F1 输入站点 X 坐标及 Y 坐标(8) 按 3 次 F4 确认键 (9) 按 F2 后视点设置 (10) 按 F3(NE)键(11) 按 F1 输入后视 X 坐标及 Y 坐标(12) 按 2 次确认键(13) 对准后视棱镜点对点按 F3 是键 (14) 按退出键(ESC) (15) 按 F2 数据采集(16) 按 F2 列表 (17) 按 F4 确认 (18) 按 F3 碎部点(19) 按 F3 测量键 (20) 按 F3(NEZ)键测到该位置点坐标数据 注:需测下一点对准该点按 F3 测量键 【水平角(左右)切换、】 (1) 照准目标水平角置零(2) 按 F4 功能键次(3) 按 F2(左右)键水平角右角模式转换左角模式 注:每按 1 次 F2 键左右角依次转换【面积测量】 (1) 开机按(ENU)功能键(2) 按 F3 程序(3) 按 F3 面积(4) 按 F1 测距 注:每对 1 次棱镜按 1 次 F1 键【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 】 14.放样测量 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 & & &、距 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 & &显示值= 实测值 - 放样值 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14.1距离放样测量 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
1. 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 ,进入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也可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 & & & 样测量”进入坐标放样。2. 选取“3.测站设置” 进行测站数据输入、选取“4.方位角”完成仪器定向,选取“5.仪器棱镜
& & 高”输入仪器及目标高(参阅“13.1输入测站坐标”、“13.2后视方位角设置”、“13.3输入棱镜 & & 高 及仪器高”) 【放样】 ,↓4.方位角 3. 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 】 ,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放样距离角度】 H&m&: 坐标 确 & & 定 &HA: 【放样测量】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 3.测站设置 4.按【坐标】 ,进入放样坐标输入屏幕。在 Np、Ep、Zp 中分别输入待放样点的三个坐 标值, & & &每 输完一个数据项后按【 】 。 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 & & &数据) 。 。? 按【距离】可切换到距离放样模式。? 按【记录】可将输入的坐标数据记录至内存中。 【坐标】? 【放样坐标】 Np&m&: 查找 记录 Ep&m&: 距离 确定 Zp&m& 5.上述数据输入完毕后,按[确定]。仪器计算出放样所需距离和水平角并显示在屏幕上。 当已调整目标及仪器高度,按【高程】可重新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参阅“13.3输入棱镜 高及仪器高”)? 【确定】 【放样距离角度】 H&m&: 226.4854 HA: 79°43′37〃 确定 坐标 高程 【坐标放样】 dN: dE: dZ:6.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确定】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7.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 按“14.1距离放样测量”中步骤7~10操作定出待放样点的平面位 & 置。此时第四行位置上显示 的值为目标点与待放样点的高差。 箭头的含义? :向上移动棱镜
& & 【引导】 【坐标放样】 ←→ 0°00′00〃 ↑↓ 0.001m 0.143m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向下移动棱镜 8.向上或向下移动棱镜至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0m(当该值接近于0m 时,屏幕上显示出 两个箭头) 。 当第2、3、4行的显示值均为0时,测杆底部所对应的位置即为待放样点的位置。 按【停止】可停止测量,完成该点放样。? 【坐标放样】 ▼ ← ↑↓ 0°0′0〃 0.000m 0.000m 改正 模式 差值 停止9. 按【差值】显示坐标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坐标放样】
& & 改正 模式导 测量 【附】坐标放样时 &的距离改化 MTS-800由用户设定改化系数的方式来实现距离的海平面归算 及投影改化。 有此要求的用户 可按下述步骤输入改化系数。(1)投影面上的距离 HDg = HD×改化系数 HDg:投影面上的距离 HD: 地面上的距离 (2)地面上的距离 HD = HDg/改化系数 当改化系数被设定后,适用于包括放样在内的所有的涉及 & & & & &到坐标的 测量程序。? 改化系数输入范围: 0.98-1.02 。缺省值:1.000000(即不进行改化)? 操 & & & & &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示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 置。 【改正】
& & & &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无 棱镜常数 0 确定 】或按【PAGE】移动 & & & & &光标至改化系数输入 行。?】【?2.按【 、 】 【测距条件设置】?】 【?【 改化系数:
& & & & & 1. 确定 3.输入改化系数,【确定】 ,返回测量模式。 【确定】 P1 dN: 0.000m d & & & & & E: -0.001m dZ: 0.001m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 & & & & 112 来源:测量来源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简单使用全站仪测量断面
来源:江华局 作者:颜清成 发布日期:
现在测量断面已经允许对岸上部分使用全站测量,比起之前用水准仪测量,水文职工已经减轻了许多工作量。但是全局仍有不少职工对全站的使用还不是完全熟悉。现在,笔者就从测量、计算、汇编方面分享一下,相互学习:一、全站仪测量:全站仪使用之前应开机检查是否电量充足,以保证测量期间不中断。仪器架设整平就不讲了。1、第一步骤将仪器盘左按照架设规范架好之后,开机后按照图片中的说明操作即可。
2、第二步骤根据第一步骤操作,接下来就能直接测量界面了,按F1键即可。
3、第三步骤按下F1键之后出现成果界面,此时记录HD和VD:HD代表仪器到测点的水平距离,VD代表相对高差,后面会说明如何计算。
               二、数据的计算若已知A点(水准点)高程,求B、C点(测量点)高程。高程=H(后视水准点高程)-h(后视高差)+h(前视高差)+i(后视棱镜高)-I(前视棱镜高)。 注:一般前后视棱镜设置同样高度,简化公式可以去掉最后两项;若前后视棱镜高不同,则需要最后两项。假设A点为已知高程点(水准点),高程为10.000m,全站仪对A点的读高为1.234;B点为未知高程(测量点),全站仪对B点的读高为3.456;C点为未知高程(测量点),全站仪对C点的读高为-2.345。则B点高程=10.000-1.234+3.456=12.222m则C点高程=10.000-1.234+(-2.345)=6.421m假设A点为已知高程点(水准点),高程为10.000m,全站仪对A点的读高为1.234,棱镜高1.68m;B点为未知高程(测量点),全站仪对B点的读高为3.456,棱镜高2.88m;C点为未知高程(测量点),全站仪对C点的读高为-2.345,棱镜高4.02m。则B点高程=10.000-1.234+3.456+1.68-2.88=11.022m则C点高程=10.000-1.234+(-2.345)+1.68-4.02=4.081m断面起点距记录多数为缆道控制及直接量距,如果此时将全站仪架设在断面的一个点上,即可省去起点距的测量:若架设在起点距零点上,全站仪读的每一站HD数据即为起点距,根据方向,有些岸上部分需记为负数,保留到0.1m;若不能架设在起点距零点上,用HD数据加上所架设的起点距即可。三、成果与汇编现在暂未出全站仪测量断面的记载与汇编的标准,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按照桩号、间距、起点距、高差读数、仪高、镜高、河底高程、采用高程顺序记载。举例按下表进行成果汇编(记载方式不一定一样,只要成果资料正确,可以不必使用单一记法):&&&&&&&&&&&&&&&&&&&&&&&&&&&&&&&&&&&&&&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记载簿&&&&&&&&&&&&&&&&日 期:日&&&&&&&&&&&&&&&&&&&&&&&&&仪 器:全站仪&&&&&&&&&&&&&&&&&天 气: 晴&&&&&&&&&&&&&&&&&&&&&&&&&&&&&&&&&&&水准尺:六棱镜&&&&&&&&&&&&&&&& 观 测:颜清成&&&&&&&&&&&&&&&&&&&&&&&&&&&&&&&&&计 算:颜清成&&&&&&&&&&&&&&&&&记 录:廖旦英&&&&&&&&&&&&&&&&&&&&&&&&&&&&&&&&&检 查:廖旦英 &&& 桩号&& &&间距&& &&起点距&&& 高差读数& && 仪高& & & 镜高&&&& 河底高程&&&&采用高程&&& 基1  &&&&&&&&&&&&&&&& &&&&&&&1.046&&&&&&1.60&&&&& 2.88&&&&&&10.000 &&& 右岸&&&&&1.8&&&&&&&1.8&&&&&&&&2.535&&&&& 1.60&&&& &2.88&& && 11.489&&&&&& 11.49 &&& 右桩1&&&&6.0&&&&&&&6.0&&&&& &&1.067&&&&&&1.60&&&& &2.88&&& &&10.021&&&&&&&10.02 &&& 右桩2&&&10.4&&&&&&&10.4&&&&&&&1.028&&&&&&1.60&&&& &2.88&&&&& 9.982&&&&&&& 9.98 &&& 右桩3&&&14.6&&&&&&&14.6&&&&&& 0.848&&&&&&1.60&&&&& 2.88&&&&& 9.802&&&&&&&&9.80 &&& 右桩4&&&17.8&&&&&& 17.8&&&&&& 0.786&&&&&&1.60&&&& &2.88&&&&& 9.740&&&&&&& 9.74 &&& 右桩5&&&18.0&&&&&&&18.0&&&&&& 2.277&&&&&&1.60&&&&&&2.88&&&&& 6.677&&&&&&& 6.68 &&& 右桩6&& 21.4&&&&&&&21.4&&&&&& 2.935&&&&&&1.60&&&&& 2.88&&&&&&6.019&&&&&&& 6.02 &&& 右水边&&24.7&&&&&&&24.7&&&&&& 3.238&&&&&&1.60&&& &&2.88&&&&&&5.716&&&&&&&&5.72 &&& 左水边&&127.3&& &&127.3&&&&&&&3.237&&&&&&1.60&& && 2.88&&&&&&5.717&&&&&&&&5.72 &&& 左桩1&&&128.8&&& &128.8&&&&&& 3.005&&&&&&1.60&&&&&&2.88&&&&& 5.949&&&&&&&&5.95 &&& 左桩2&&&131.4&&& &131.4&&&&&&&2.163&&&&&&1.60&&&&& 2.88&&&&&&6.791&&&&&&& 6.79 &&& 左桩3&&&133.8&&& &133.8&&&&&& 0.583&&&&&&1.60&&&&& 2.88&&&&& 8.371&&&&&&&&8.37 &&& 左桩4&&&137.0&&& &137.0&&&&&& 0.746&&&&&&1.60&&&&& 2.88&&&&&&9.700&&&&&&& 9.70 &&& 左岸&&&&137.1& &&&137.1&&&&&&&2.682&&&&&&1.60&&&&& 2.88&&&& &11.636&&&&&&&11.64 &&&&&&&&&&&&&&&&&&&&&&& 备注:仪器架在零点桩上&&&&&&&& 基1为已知高程  
浏览次数:1946
】【】【】
地址: 永州市冷水滩区育才路368号 电话: (水情) 8379000 (办公) 邮编: 425000纪检监察邮箱: 纪检监察电话: Copyright◎ 2004 湖南省永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湘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站仪的用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