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乾嘉是什么意思

《章太炎简介》 www.wenku1.com
章太炎简介日期:
章太炎球助编辑百科名片 章太炎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 章炳麟别名: 字枚叔,名学乘/绛,号太炎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浙江余杭出生日期: 日逝世日期: 日职业: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主要成就: 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代表作品: 《章氏丛书》,《章太炎年谱长编》,《章太炎医论》尊称: 太炎先生 目录 简介生平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革命与讲学讲理学与救学弊思想轶事 梦做阎罗王大师趣事文字学方面医学方面与袁世凯的轶事与刘半农的轶事与胡适的轶事刊登征婚启事政治方面其他方面《申报》报道台湾日本弟子 东京时期北京时期苏州时期儿女著作 丛书、全集类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年谱及学术自述章太炎著作的注疏译作主笔评价馆舍故居年谱《申报》关于章太炎的报道展开 简介生平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革命与讲学讲理学与救学弊思想轶事 梦做阎罗王大师趣事文字学方面医学方面与袁世凯的轶事与刘半农的轶事与胡适的轶事刊登征婚启事政治方面其他方面《申报》报道台湾日本弟子 东京时期北京时期苏州时期儿女著作 丛书、全集类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年谱及学术自述章太炎著作的注疏译作主笔评价馆舍故居年谱《申报》关于章太炎的报道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章太炎于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章太炎(7张)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 章氏丛书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编辑本段生平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时务报章太炎、华夏杰出志士,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光绪十七年(1891年)章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早年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著有《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又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但终因学术意见之争发生与麦孟华等人的“拳殴”事件。此后回到浙江,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等人相往来。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戊戌政变后,章氏仍遭通缉,避地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但章氏仍与康、梁等人保留着联络。革命与讲学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极力牵合孙、康二派的关系。 国故论衡同时通过日本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当年夏回国后,重新改定《訄书》(即《訄书重订本》,1906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并有撰写《中国通史》的计划,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此期间,参加上海爱国学社。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遂发生震惊中外之“苏报案”,乃与清廷两曹对质,入狱三年。1906年赴日本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此期间,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国”国号的创始者。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此前,1903年章太炎与近代古文经学另一重镇刘师培定交,此后因学术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遂发生被刘师培与妻子何震诬蔑叛变事件,又与孙中山、汪精卫、黄兴等因《民报》不合,乃由提倡光复转入专心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讲理学与救学弊 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2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6月与汤国黎结婚。6月,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1913年8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章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在龙泉寺。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木刻本。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恢复自由,前往上海。1917年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护法运动,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18年离开广州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曾遭国民党上海党部通缉。19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 日因鼻窦癌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编辑本段思想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光绪二十四年)著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学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1]:15-17。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做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的色彩。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编辑本段轶事梦做阎罗王民国四年,袁世凯想做皇帝,深怕章太炎先生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先生忧愤之余,梦做阎罗王。当时有报宗仰和尚书云: 「仰上人侍者:快接复曹,神气为开,所问幻梦事状,今试笔述,愿上人评之。去岁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刺,请吃午餐,阅其主名,则王鏊也。(王,震泽人,明武宗时贤相。)走及门外,已有马车;至其宅中,主人以大餐相饷;旁有陪客,印度人、欧洲人、汉人皆与。各出名刺,汉人有夏侯玄、梅尧臣。余问王公:“读史知先生各德,而素无杯酒之欢,今兹召饮,情有所感。”王曰:“与君共理簿书事耳!梅君则总检察,吾辈皆裁判官,以九人分主五洲刑事;而我与君,则主亚东事件者也。”余问王曰:“生死为寿量所限,轮回则业力所牵;大自在天尚不能为其主宰,而况吾侪?”梅氏答曰:“生死轮转,本无主者,此地唯受控诉,得有传讯逮捕事耳。传讯者不皆死,逮捕则死矣。既判决处分后,至彼期满释放后,又趣生诸道,则示非此所主也。”余念此论,颇合佛法,与世俗传言焰摩主轮回生死者不同。因复问言:“铁床铜柱,惨酷至极,谁制此法者?”皆答曰:“此处本无制法之人;吾辈受任,亦是阎浮提人公举,无有任命之者。法律,则参用汉、唐、明、清及远西日本诸法,本无铁床铜柱事也。受罪重者,禁捆一劫;短则有百年。而笞杖之与死刑,皆所不用。吾辈尚疑狱卒私刑,以铁床铜柱,困苦狱囚,因曾遣人微往视之,皆云无有。而据受罪期满者言,则云确受此痛。”余曰:“狱卒私刑,非觇察所能得,吾此来当与诸公力除此敝何如?”王答曰:“固吾心也。”遂返。明日复梦到署视事。自后夕夕梦之,所判亦无重大案件,唯械斗谋杀,诈欺取财为多。如此幻梦不已,而日曜(星期日)之夜,则无此梦。余甚厌之。去岁梦此二十余日;一日,自书请假信条焚之,夜亦无梦。一夕,尽换狱卒,往询囚徒,云:“仍有铁床铜柱诸苦。”因问此具何在?囚徒皆指目所在,余则不见,归而大悟。佛典本说此为化现,初无有人逼迫之者,实罪人业力所现耳。余之梦此,是亦业感也。今春以人参能安五脏,买得服之,并于晚饭后宴坐观心一小时顷,思欲去此幻梦,终不可得。来示谓不作圣解,此义鄙人本自了然。但比量上知其幻妄,而现量上不能除此翳垢,自思此由嗔心所现故耳。吾辈处世,本多见不平事状。三岁以来,身遭患苦;而京师故人,除学生七、八人外,其余皆俯仰炎凉,无有足音过我者。更值去岁国体变更问题,心之嗔恚,益复炽然,以此业感,而得焰摩地位,固其所宜。息嗔唯有慈观,恐一行三昧,亦用不着。慈观见涅盘经,虽说其义,而无其法;亦如竟无从下手耳。想上人必有以教我也。(所嗔之事,有何体性?能嗔之心,作何形象?未尝不随念观察,而终不能破坏。)......章炳麟和南三月三十日大师趣事章太炎最喜欢吃带有臭味的卤制品。画家钱化佛是章府常客。一次,钱带来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见后大喜,慷慨问道:“你要写什么,只管讲。”钱立时向章索要“五族共和”四个字。后来,钱又不断带来苋菜梗、臭花生等臭物,换得题字一百多张。钱将这些字裱好,挂于自家店中,以每条十元售出,小赚了一笔。[1]文字学方面俞樾因太炎提倡排满革命,曾声言“曲园无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谢本师》一文,收入《訄书重订本》,又有《俞先生传》,收入《太炎文录》。但太炎治学,由小学入门,主张音韵文字相通,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学,恢弘清代诸子学之门户,其方法一本曲园师承,绝非自立门户。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篆书创造记音字母,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民国三年,由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国语注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医学方面章太炎也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章太炎也说过:“我的学问不是经学第一,也不是史学第一,而是医学第一。”与袁世凯的轶事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有时已下午3时,章犹自午睡不醒,听差必联袂入房,就枕畔低语:“大人醒来,打更时间到了!”按例章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举箸。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鲜腴的菜肴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后来钱玄同晓得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与刘半农的轶事“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 章太炎画像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的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与胡适的轶事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出版时特送了一本给章太炎,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人名旁边便用标点符号。章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案此传说实不可信,章太炎在晚清时出版的《訄书》(铅印本)等著作就曾采用旁线作为人名、书名号。所谓新式标点,在晚清以及明治时代的日本就已经发端了,不至于对此感到惊讶。 章太炎又有一致胡适之白话信,抬头曰:“适之你看”,盖直译旧时信函“某某大鉴”之体也。 受刘歆《七略》的影响,以《国故论衡》中《原学》等篇为代表,章太炎主张“九流皆出王官”说,而后来胡适著《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提出相反的意见。刊登征婚启事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政治方面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据传,章太炎逝世的时候,只愿以五色旗覆盖,不承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其他方面苏州章太炎故居章太炎逝世后,因对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解放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编辑了若干章太炎诗文、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八十年代以后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编辑本段《申报》报道 作为著名的国学大师,当时最重要的报纸《申报》对章太炎颇为关注,甚至有专门的记者记载大师讲课内容,然后发表到《申报》上。 日至6月17日,章太炎应江苏教育会的邀请,到上海演讲国学。 江苏教育会在《申报》刊出的通告中解释其何以会邀请章太炎演讲国学:“借西方之新学,以证明我国之旧学,此即为中西文化 沟通之动机。同人深惧国学之衰微,又念国学之根柢最深者,无如章太炎先生,爰持敦请先生莅会,主讲国学”。 章太炎此次讲学备受上海舆论界瞩目,《申报》进行了全程记录报道。此事之所以受到关注,与此时思想文化界各种学说、思潮 的活跃关系密切。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极大地影响了学界风向,国学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潮 。章太炎背负国学大师的头衔,对许多希冀保存国粹之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章太炎关于整理国学的态度、方法,自然为各方关注 。 关于讲学内容,《申报》派出专门记录人员,大多在讲演后次日即将讲演内容以连载形式刊出。章太炎此次国学演讲共分十讲, 前两讲略述国学之大概与治国学之方法,至第三讲转为阐述国学之派别,继而分经学、哲学、文学三类,详叙派别之分,最终一讲 则对国学之前途作一展望。 这时胡适等新文化派学人一面继续推广白话文,一面又提出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给中国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第二次讲演当日,《申报》又刊出消息:“江苏省教育会敦请章太炎先生主讲国学,第一期已于本月一日举行,嗣因报名听讲者异常踊跃,决定自第二期起,改在尚文门内迎薰路中华职业学校附设职工教育馆内开会,声明扩充坐位至一千人。注意国学诸君,得此消息,争先 前往索取听讲券,至昨日下午,已满足一千人,可谓盛矣。”《申报》日《章太炎今日继续讲学》一文中报道。 《申报》日《章太炎第九次讲学纪》一文中说到:讲演中新旧文学主张的碰撞,体现了两种治学路径的差异。一为向古代追溯,一为向西方借鉴。6月10日,章太炎在讲演中直言:“诗至清末,穷极矣。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在此若不向上努力,便要向下堕落。所谓向上努力就是直追汉晋,所谓向下堕落就是近代的白话诗”。周作人的《思想界的倾向》也对新旧文学的不同 做了评比,恰好从反面印证了章太炎的话:“譬如研究文学,我们不可不依外国文学批评的新说。[2]编辑本段台湾 日,避祸抵台北,主编《台湾日日新报》汉文栏,与日人馆森鸿(袖海)等相往来。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转赴东京。太炎在台论文计有41篇,诗文评、诗16篇,多数刊在《台湾日日新报》,同情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这些论文占章氏著作份量并不多,却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当重要的资料,〈正疆论〉谓“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文中并推崇延平王郑氏,贬抑降清将领洪承畴、李光地,反映章氏虽厕身台湾,反满的汉族民族意识仍甚为急切。在台亦参加玉山吟社的唱和,与法院长水尾晚翠、报馆主笔籾山逸“以文字订交”,来往甚密。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后,章氏写给大众阅览的文字转变为通俗的文笔,曾做为张我军鼓吹台湾新文学运动的理由之一,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时,新旧双方各执章氏文字风格之一端以彰显己方立论的正确性。编辑本段日本 1899年,离开台湾前往日本,在京都、东京逗留。 1902年,第二次渡日本,曾计划在东京举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支那亡国”意指南明永历帝政权的灭亡,预定的举办日期为明思宗殉国之日,但是纪念会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压下被禁止。此次东渡,章太炎住在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馆,为《新民丛报》润色译文,并曾试图调解孙、康二派的关系。当年夏回上海。 1906年,章太炎自上海出狱后,立即由同盟会迎至东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主张发扬“国粹”、“宗教”。编辑本段弟子东京时期 钱玄同(疑古)、许寿裳、朱希祖、黄侃(季刚)、 刘文典(舒雅)、 汪东(旭初)、沈兼士、马裕藻、龚宝铨、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启明)、胡以鲁、易培基、陶焕卿、钱家治、朱宗莱、余云岫等北京时期吴承仕等苏州时期庞俊(石帚)、沈延国、徐复、朱季海、王仲荦 诸祖耿 等编辑本段儿女 杭州章太炎墓章太炎长子章导,经前国务总理李根源介绍,曾娶苏州尚书第彭氏长女为妻,后离异。 次子章奇。 长孙章念驰,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章太炎共育有四个女儿,都是古字命名,艰深难懂。三个女儿到了适婚年龄,都没人提亲,原是因为想提亲的人不懂读她们的名字,不敢提亲。章太炎得悉此事后,在宴会中有意说出她们名字的念法,三个女儿的婚事才不至于因为“不会念名字”而耽误。 长女,章?(“尔”的古字),女婿龚宝铨。 二女,章叕(“缀”的古字)。 三女,章?(“展”的古字),女婿朱镜宙。 四女,章?(音“吉”)。编辑本段著作丛书、全集类《章氏丛书》,1915年右文社铅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木刻本。章太炎作品(6张) 《章氏丛书续编》,北平1933年。 《章氏丛书三编》,1939年章氏国学讲习会铅印本。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点校本。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东京秀光社。 《国故论衡》,1910年东京秀光社本,丛书增订本。陈平原点校本,朱维铮点校本(《全集》第9集,对照本)。 《国学概论》,曹聚仁笔记本(又有张冥飞本,劣)。1922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菿汉三言》,虞云国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 《国学略说》,涂小马校点,上海文化出版社。 《章炳麟论学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章太炎书信集》,马勇编。 《章太炎的白话文》,1921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影印誊钞本,中华书局,2008年11月。年谱及学术自述《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国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国学讲习会删改排印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 《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学术自述:〈自述学术次第〉,1913年;〈菿汉微言〉末条,1915年;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章太炎著作的注疏《国故论衡疏证》,庞俊注,1940年华西大学铅印本。仅含中、下卷;郭诚永补注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全排印本。 《齐物论释注》,缪篆注,油印本。未见。 《齐物论释训注》,荒木见悟注,九州大学文学部哲学研究会《哲学年报》29-31。未见。 《章太炎选集》(注释本),朱维铮、姜义华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訄书详注》,徐复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文学总略注》,程千帆《文论十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译作英国斯宾塞尔(Herbert Spencer)著,曾广铨、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上海《昌言报》第1至7本,1898年。 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章太炎译《社会学》,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铅印本。编辑本段主笔 章太炎的主笔有《时务报》、《昌言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亚东时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国粹学报》、《教育今语杂志》、《大共和日报》、《华国》、《制言》等编辑本段评价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当年二十七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参见章太炎《与柳诒徵书》)。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强调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对忽略其学术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至1980年代大陆评价与研究章太炎的主调。编辑本段馆舍 章太炎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屏山下,苏堤对面,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环境清章太炎纪念馆(5张)幽,布局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是我国唯一集章太炎生平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名人博物馆。章太炎,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 馆内收藏1000余件文物,其中《流血革命》《狱中联句》《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公墓表》等,系国家一级文物。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太炎墓及夫人汤国梨墓,坐落在纪念馆后面的苍松翠柏之中。 在纪念馆右侧,还有章太炎生前仰慕的民族英雄张苍水的祠墓。张苍水,名煌言,浙江鄞县人,南明大臣, 因抗清不屈被俘而牺牲。编辑本段故居 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南端,余杭区仓前镇的余杭塘河畔,坐落着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故居。故居是章太炎先生出生、成长之地,在此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二个春秋。故居坐北朝故居速览(7张)南,共四进一弄,主体为晚清时期建筑,由前厅、正厅、卧室、书房、厨房等组成,建筑面积811平方米。故居匾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故居前三进为历史原貌的复原和场景再现,展示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故居的风貌;第四进为展厅,展览共四个部分,以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多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故居于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维修改陈后重新对外开发。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4点30分 每周一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 收费情况:免费开放 公交路线: 1、杭州主城区到故居:K349到仓兴街东下车、K313或K348到良渚下车转乘K477到仓前小学路口下车; 2、临平副城到故居:K507或K787到良渚下车转乘K477到仓前小学路口下车。 地 址: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仓前塘路59号编辑本段年谱 1868年 一岁 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即公历1869年元月12日,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父章濬,曾任县学训导,并在诂经精舍担任监院多年,好经术。有子女四人,太炎排行第三。 1873年 六岁 入私塾就读。 1876年 九岁 外祖父朱有虔自海盐来,对章太炎进行系统的文字音韵学教育。 1880年 十三岁 朱有虔归。在父章濬、表兄章篯指导下研读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顾炎武《音学五书》、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引之《经义述闻》等,打下初步汉学基础。 1883年 十六岁 参加县试,癫痫病突然发作,没有考成。从此放弃科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1888年 二十一岁 12月(农历11月),康有为上书请求变法,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京师一时为之哗然。 1890年 二十三岁 父章濬去世,遵父遗训,进诂经精舍学习。时诂经精舍由经学大师俞樾主持,授学者有高学治、谭献等。 1891年 二十四岁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刊行。《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自定年谱》)称本年“始分别古今文师说”。 1892年 二十五岁 纳妾王氏。 1893年 二十六岁 女■生。 这一时期完成作品有:《膏兰室札记》四册及《孝经本夏法说》、《子思孟轲五行说》等。 1894年 二十七岁 与夏曾佑相识。夏氏主《公羊》、《齐诗》之说,与章多有辩论。又好佛学,劝章氏购览佛典。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撰《独居记》。 1895年 二十八岁 四月十七日(3月23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五月二日(4月初8日),康有为“公车上书”。 十一月,寄会费银十六圆,加入康有为在沪设立的上海强学会。 1896年 二十九岁 撰成《春秋左传读》(初名《春秋左传杂记》)五卷及《驳箴膏肓评》、《砭后证》,驳难清代常州今文学家刘逢禄《左传》不传《春秋》之说。 八月九日(7月初1),《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主笔,汪康年任经理。 1897年 三十岁 一月,离诂径精舍赴沪,任职时务报馆。读谭嗣同《仁学》,“怪其杂糅”,不相许。 四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围攻殴打,愤而离泸返杭。返杭后,与宋恕、陈虬等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本年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刊于《时务报》);《变法箴言》、《平等难》、《读管子书后》、《东方盛衰论》(刊于《经世报》);《后圣》、《儒道》、《儒兵》、《儒法》、《儒墨》、《儒侠》、《异术》、《重设海军议》(刊于《实学报》);《译书公会叙》、《论民数聚增》(刊于《译书公会报》)。 1898年 三十一岁 一月,上书李鸿章,末有结果。三月,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戊戌政变后,为躲避清政府迫害,携家避难台湾,于十二月抵达台湾。 1899年 三十二岁 春,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书信往来,在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上发表诗文多篇。六月,应梁启超及留日学生之邀,东渡日东,与孙中山相识。不久离日回国。夏秋间,辑订并出版《訄书》初刻本,收入文章五十篇,由梁启超题名,木刻刊行。冬,在沪任《亚东时报》主笔。 本年发表作品有:《答学究》、《客帝论》、《分镇》、《儒术真论》(刊于《清议报》)和《今古文辨义》(刊于《亚东时报》)等。 1900年 三十三岁 义和团运动兴起。六月,八国联军进军津、京,清廷决定宣战。 七月,参加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断发以表示与清政府决裂。唐才常自立军失败后,思想发生较大转变,撰《客帝匡谬》、《分镇匡谬》,并开始修定《訄书》。 1901年 三十四岁 往苏州东吴大学任教,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苏巡抚恩铭的注意。 发表《正仇满论》批判梁启超《积弱溯源论》;撰《征信论》批判康有为借今文经学以治史。 1902年 三十五岁 二月,为避恩铭等人追捕,东渡日本,暂寓横滨《新民丛报》社,与梁启超、孙中山相会。四月,与秦力山等发起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七月,由日本返回故乡杭州,删定《訄书》重刻本。 本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社会学》,发表《文学说例》,与梁启超通信谈修改《中国通史》。 1903年 三十六岁 三月,在上海爱国学社任教,结识邹容、章士钊等。五月,邹容写成《革命军》,章太炎为其撰序,并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改良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六月三十日(闰5月初6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苏报案”,章太炎被捕入狱。次日,邹容自投入狱。 本年发表:《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刊于《国民日报》)、《与刘师培书一、二、》、《释真》(刊于《国粹学报》)。 1904年 三十七岁 章太炎被判刑三年,邹容被判刑两年。章氏在狱中开始研读佛经。 五月,《訄书》重印本在日本出版。冬,光复会成立,推举蔡元培为会长。 1905年 三十八岁 在狱中继续研读佛经,读《瑜伽师地论》等。 二月,《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邓实主编,撰稿人有章太炎、刘师培等。 四月三日(2月29日),邹容死于狱中。 八月二十日(7月20日),中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1906年 三十九岁 六月二十九日(5月初8日),章太炎出狱,孙中山自东京派人来迎,遂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主办民报。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章氏发表演说,认为当前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 十月,成立国学讲习会,作《论诸子学》等讲演。 清政府下令预备立宪。梁启超在《新民丛报》鼓吹立宪,反对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报》撰文予以批驳。 本年发表:《俱分进化论》、《建立宗教论》、《人无我论》、《无神论》、《革命之道德》、《箴新党论》、《衡三老》、《悲先戴》、《哀后戴》、《伤吴学》(刊于《民报》);《与人论朴学报书》、《古今音损益说》(刊于《国粹学报》)。出版《国学讲习会略说》,收入《论语言文字之学》、《论文学》、《论诸子学》三篇。 1907年 四十岁 继续主《民报》笔政,因《民报》经费问题与孙中山发生矛盾。 二月,康有为将保皇党改为国民宪政会。九月,梁启超、蒋智由在东京筹组推动立宪的政闻社。章太炎撰文予以批驳揭露。 四月,章太炎与张继、刘师培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亚洲和亲会,主张“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 本年在《民报》发表:《社会通诠商兑》、《讨满洲檄》、《中华民国解》、《五无论》、《定复仇之是非》、《国家论》、《官制索隐》。《春秋左传读叙录》在《国粹学报》刊完。撰《新方言》,并开始在《国粹学报》连载。另撰《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双声说》、《国粹学报祝辞》、《与刘师培书六》、《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一、二》等,均刊于次年出版的《国粹学报》。 1908年 四十一岁 光绪、慈禧死去,溥仪即位。 从四月开始,为留学生开设讲坐,讲授《说文》、《庄子》、《楚辞》、《尔雅》等。七月,又为周树人、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等单独开设一班,另行讲授。 刘师培、何震夫妇受清政府指使,于五月二十四日的上海《神州日报》刊登《炳麟启事》,对章太炎进行诬蔑陷害。章太炎登文予以否认。 十月十九日(9月25日),《民报》因宣传革命被封禁。 本年发表:《大乘佛教缘起说》、《辨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龙树菩萨生灭年月考》、《排满平议》、《驳神我宪政说》、《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四惑论》、《五朝法律索隐》、《马良请速开国会》(刊于《民报》);《小疋大疋说》上下、《八卦释名》、《六诗说》、《原经》、《毛公说字述》、《刘子政左氏说》(刊于《国粹学报》)。《新方言》在《国粹学报》续完。 1909年 四十二岁 因《民报》复刊和筹款等事与孙中山发生尖锐冲突。撰《伪民报检举状》,指斥汪精卫等复刊之《民报》为非法,并对孙中山进行攻击。 编订《太炎集》,舍弃了一些曾起了重大政治影响的政论文章,追求“俗或末之好”的“传世”之文。 本年发表:《与刘光汉(师培)书七》、《原儒》、《原名》、《致国粹学报社书二、三、四》、《庄子解诂》(刊于《国粹学报》)。出版《小学答问》。 1910年 四十三岁 一月,黄兴在《日华新报》发表《章炳麟背叛革命党人之铁证》,指斥章太炎为清政府特务、革命党之叛徒。 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于东京重组光复会,章太炎任正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创办《教育今语杂志》作为机关报,与同盟会正式分裂。 夏,黄侃创办《学林》杂志,刊登章太炎《文始》、《封建考》、《五朝学》、《信史》、《思乡愿》、《秦政记》、《秦献记》、《医术平议》等许多重要著作。 本年撰定《文始》、《齐物论释》。编定《国故论衡》上卷小学十篇,中卷文学七篇,下卷诸子学九篇。在《国粹学报》发表《驳皮锡瑞三书》,批驳皮锡瑞所撰《王制笺》、《经学历史》、《春秋讲义》三书。对《訄书》再次修订,原件现存北京图书馆。 1911年 四十四岁 继续在东京讲学。 十月十日(8月19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东京,章氏中断讲学。 十一月三日(9月13日),上海发动起义,次日“光复”。 十一月十五日(9月25日),章太炎回到上海。在上海国民自治会演说:“宜先认武昌为中央政府。”当黄兴就扩大同盟会问题相询时,章太炎以“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告之。 槟榔屿《光华日报》连续刊载章氏政论《诛政党》。 1912年 四十五岁 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月三日,中华民国联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章太炎、程德全被选为正副会长。章太炎发表演说:“本会性质,对于政府立于监督补助地位。”认为“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存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 一月十四日,陶成章在上海被蒋介石刺杀,章太炎与孙中山隔阂进一步加深。 孙中山函聘章太炎为枢密顾问。二月七日,章太炎应邀赴南京。在建都问题上,支持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旋即返沪。 三月一日,中华民国联合会改名统一党,选章太炎、程德全、张謇、熊希龄、宋教仁为理事,后又与民社等合并为共和党。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总统职位。冬,任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 1913年 四十六岁 章太炎在长春设筹边使署。 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 四月十七日,章太炎从长春赶回上海,受到孙中山的欢迎。又前往武昌见黎元洪,“以为联合之图。”五月上旬,通电袁世凯,要求罢黜四凶:梁士诒、赵秉钧、陈宦、段芝贵。下旬,由武汉返回北京。袁世凯授与二级勋章一枚。六月,由京来沪,由蔡元培主婚,与汤国黎在哈同花院举行婚礼。 六月十九日,袁世凯通令各省尊孔祀孔。孔教会成立。章太炎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七月,二次革命爆发,不久失败。八月,章太炎昌着危险返回北京,为袁世凯幽禁。 1914年 四十七岁 被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手定《章氏丛书》,并将《訄书》定名为《检论》,从分卷到内容,都有很大变动。 1915年 四十八岁 仍被幽禁。 四月,《太炎最近文录》出版,钱须弥编,收录章氏辛亥以来电文演说。章太炎对此书深为不满。 五月,《国故论衡》增订完毕。《检论》定稿,共分九卷,正文六十篇,附录七篇,大半为新写或据《訄书》旧稿重新写定。 七月,上海右文社出版《章氏丛书》,铅字排印,两函二十四册,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一卷、《刘子政左氏说》一卷、《文始》九卷、《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小学答问一卷》、《说文部首韵语》一卷、《庄子解诂》一卷、《管子余义》一卷、《齐物论释》一卷、《国故论衡》三卷、《太炎文录初编》文录二卷别录三卷。 冬,章太炎口述,吴承任笔述整理成《菿汉微言》。自述“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 十二月,袁世凯复辟称帝,申令明年为“洪宪元年”。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1916年 四十九岁 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愤怒讨伐中死去。 六月,章太炎恢复自由。七月,抵上海,受到热烈欢迎。九月,出国赴南洋考察,十二月,回国。 1917年 五十岁 三月四日,章太炎在上海发起亚洲古学会。 七月一日,张勋等拥立溥仪复辟。十二日,复辟覆灭。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掌中央大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 九月一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组织护法军,讨伐段祺瑞。章太炎被任为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前往昆明争取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支持,因唐缺乏诚意末果。 1918年 五十一岁 赴四川,到邹容祠行礼。在重庆等地讲学。又赴湖北、湖南,十月归抵上海。 十一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把一九一三年拟定的注音字母公布,注音字母采自章太炎。 四川观鉴庐出版《太炎教育谈》。汪太冲编《太炎外纪》出版。 1919年 五十二岁 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刊本问世,较上海右文社版新增《齐物论释》重定本、《太炎文录初编》、《补编》、《菿汉微言》三种,校勘颇精,改正了右文社版不少错误。 1920年 五十三岁 一月至三月,身患黄疸,病卧。六月,热病大作,几死。 章太炎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提出“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 1921年 五十四岁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夏,主张“武力统一”的吴佩孚率军南下,打败主张“联省自治”的湘鄂川军,“联省自治”运动遭到打击。 《太炎学说》上下卷由四川观鉴庐出版。上卷为章氏一九一八年在四川讲演记录,下卷为一批书札。《章太炎的白话文》出版,吴齐仁编,泰东图书馆铅字排印本。 1922年 五十五岁 黎元洪就职总统,章太炎受勋一枚。宣讲“联省自治”,还主张“南迁武汉”。 四月至六月,应江苏教育会之邀,主讲国学,每周一次,共十次,讲题为《国学大概》、《治国学方法》、《经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国学之进步》。讲演记录有两个版本,一为曹聚仁所编《国学概论》,一为张冥飞所编《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集》。 柳诒徵对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诋孔”的观点提出批评,章太炎公开答复,表示接受,还懊悔“前声已放,驷不追舌”。 《章太炎尺牍》出版,上海文明书局铅字排印本。 1923年 五十六岁 三月二日,孙中山在广东宣告大元帅大本营成立,章太炎以为“广东帅府之欲以武力统一西南,亦西南之吴佩孚也”。 九月,《华国月刊》在上海创刊,章太炎任社长,欲发扬“国故”,挽救“人心”。 1924年 五十七岁 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发表宣言,实现国共合作。 在国民党右派冯自由、居正的怂恿下,章太炎发表公函,反对国共和作。 《章氏丛书》上海古书流通处印本出版。 1925年 五十八岁 三月十二日,孙中山逝世,章太炎撰文祭悼。 五卅运动爆发,章太炎发出通电,欲“使水深火热之民,早登衽席”。 1926年 五十九岁 三月二十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纂夺北伐军领导权。 四月七日,章太炎在上海组织“反赤救国大联合”,任理事。发出通电,叫嚷“反对赤化”。八月八日,章太炎应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江苏省长陈陶遗聘请,到南京任“修订礼制会会长”。十三日,通电全国,反对蒋介石组织北伐。 1927年 六十岁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 五月至六月,被上海市党部临时执委会指名为第一号学阀,呈请国民党中央加以通缉。 七月至十一月,居同孚路赁寓,终日宴坐,兼治宋明儒学,借以惩忿。 1928年 六十一岁 写《自定年谱》,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十五岁止。 1929年 六十二岁 终年闭门杜客,对国事、学术俱保持缄默。 1930年 六十三岁 撰《春秋左氏疑义答问》。自称“为三十余年精力所聚之书,向之繁言碎辞,一切芟■,独存此四万言而已 ”。 1931年 六十四岁 五月一日,《国学丛刊》由中国大学出版,章太炎弟子吴承仕编辑。章氏在该刊发表文章有:《与吴承仕论宋明道学利病书一、二》(1917年撰)、《论古韵四事》、《汉儒识古文考》上下等。 “九·一八”事变后,通信中多次议论时事,对蒋介石、张学良拱手将奉、吉让予日本不满,也不满粤方乘机倒蒋。 1932年 六十五岁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章太炎愤怒之下,北上见张学良。在燕京大学演说,号召青年拯救国家的危亡。 秋,赴苏州讲学,组织国学会。章太炎亲撰《宣言》,主张“范以四经”。四经指《孝经》、《大学》、《儒行》、《丧服》。 1933年 六十六岁 民族危机严重。二月,章太炎与马相伯联合宣言(“二老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领土。 《章氏丛书续编》于北京发行,章太炎弟子吴承仕、钱玄同校刊,收录著作七种:《广论语骈枝》一卷、《体撰录》一卷、《太史公古文尚书说》一卷、《古文尚书拾遗》二卷、《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五卷、《新出三体石经考》一卷、《菿汉昌言》六卷。 1934年 六十七岁 秋,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因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讲习会。 1935年 六十八岁 三月,蒋介石派丁维汾(鼎臣)慰问,并致万金为疗疾费,章即将此款移作章氏国学讲习会经费。 四月,开办章氏星期讲演会,共九期,讲题为《说文解字序》、《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论读经有利而无弊》、《论经史实录而不应无故怀疑》、《再释读经之异议》、《论经史儒之分合》等,一一都有记录单行出版。 九月,《制言》半月刊创刊,由章太炎主编。其宗旨是研究中国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 1936年 六十八岁 冬、春间,于章氏国学讲习会授《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学略说》,俱有讲演记录刊行。夏,给国学讲习会学生讲完《尚书》。六月十四日,于苏州病逝。时人评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国民政府令以国葬,葬杭州西湖畔张苍水墓侧。 注释: [1] 我国标年方法,辛亥革命以前,用帝王年号计年与干支计年;辛亥革命后,用公元计年。今均采用公元纪年,而于重要事件同时标明农历计年。编辑本段《申报》关于章太炎的报道 章太炎作品(6张)章太炎纪念馆(5张)故居速览(7张)词条图片(11张) 参考资料1. 民国大师们的趣事 .智通人才网.[引用日期 ].2. 《申报》与民国大师 .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引用日期 ].3. 申报与民国大师 .青苹果数据中心[引用日期 ].扩展阅读:1《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2《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3《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4《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章太炎评传》,姜义华,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阅世品人录:章太炎家书及其他》,陈存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章太炎晚年为何被流氓利用?经济太不宽裕:http://www.lishi.net/html/mingren/1.html8民国轶事:http://huawenku.cn/html/baokandieshi/baokandieshi/开放分类:辛亥革命,革命家,国学大师,白话文 我来完善 “章太炎”相关词条: 袁世凯孙中山汪精卫梁启超康有为胡适邹容读陆放翁集陶成章李根源陈独秀孙诒让刘师培 黄侃钱玄同蔡元培杨度宋教仁蔡锷朱执信章士钊弘一法师秋瑾刘半农杜月笙邓之诚秦政记 刘学民张勋复辟阿Q正传鲁迅文章鲁迅肖复兴左春和谢婉莹张大复吕山峰冰心陈贤望袁世凯 孙中山 汪精卫 梁启超 康有为 胡适 邹容 读陆放翁集 陶成章 李根源 陈独秀 孙诒让 刘师培 黄侃 钱玄同 蔡元培 杨度 宋教仁 蔡锷 朱执信 章士钊 弘一法师 秋瑾 刘半农 杜月笙 邓之诚 秦政记 刘学民 张勋复辟 阿Q正传 鲁迅文章 鲁迅 肖复兴 左春和 谢婉莹 张大复 吕山峰 冰心 陈贤望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2412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更多合作编辑者xiaguangcheng ,譬如霜 ,wanqinwen ,duzhilei_1988 ,w_ou ,庆云乐寿李保坤 ,lewjawell 更多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词条统计浏览次数:约 688179次编辑次数:92次 历史版本最近更新:创建者:RobinLiang更多贡献光荣榜辛勤贡献者:锡林行 版本回族佛教 版本半月沙川 版本zdy2278231 版本wanqinwen 版本查看更多贡献者 最新动态词条图片活动: 百科消息:百科android客户端升级1.1版贴吧搞笑专题:刺瞎双眼自带墨镜求知:太空里的糖或有生命价值百度文库:2013考研必备材料百度校园 看见你的光芒百科航海日志-船长分享成长点滴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宫珍本丛刊 术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