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两个问题。 本人理科问题生,历史知识匮乏,求解答。 写完发现不知道是不是历史问题。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问:
1、说明了当时出现何种生产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问:
1、说明了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
2、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发展缓慢的原因:
概括地说: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具体地说: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相关信息
上面的回答是依据教材做出的,希望不要在网上找其他研究性文章,那样只会破坏您原有的知识体系,高中文综知识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不能像理科那样随便接受课外说法,在此提出以提醒足下
相关知识如下:
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2)苏州出现了机工机户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发展:在清代继续发展
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评价: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发展缓慢的表现:虽有壮大,却无突破,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发展缓慢的原因:
概括地说: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具体地说: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相关信息
上面的回答是依据教材做出的,希望不要在网上找其他研究性文章,那样只会破坏您原有的知识体系,高中文综知识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不能像理科那样随便接受课外说法,在此提出以提醒足下
相关知识如下:
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2)苏州出现了机工机户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发展:在清代继续发展
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评价: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发展缓慢的表现:虽有壮大,却无突破,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力量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概括地说: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具体地说: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出力的生产关系;
当时仍然是封建社会,这种生产关系只在稀疏的江南一带出现,并没有涉及整个中国
(1)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A.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B.具体的说是因为: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从而影响到手工业的继续发展;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设立众多关卡,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
d.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政策;
答: 汽车定损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是指当参加保险的车辆在发生事故的过程中需要考量其损坏的程度和定价的方法。
其定损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答: 视觉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注意过于敏感,细微的声音刺激也会引起学生的反应,很难将注意力较稳定地、较长时间地集中在目标任务上,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视觉记忆力不好,或是...
答: 专家建议,父母可使用如下方法一:以身作则给孩子树榜样方法例示一个初一的小男孩,偷偷地抽烟,被父亲发现了
答: 请说的明白点啊,你是要什么性质考试的啊,自考?成考?普通?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新约历史与导论讲 义_学霸学习网
新约历史与导论讲 义
新约历史与导论讲 义 内容:沤庑略嫉睦贰⒆诮獭⑽幕⒄蔚鹊缺尘啊H鲜缎略嫉钠鹪矗⒍孕略几鞑糠菁 各书卷的导论,内容结构,主题作概括性的介绍。 课 程 大 纲 课程介绍 新约背景 新约形成过程简介 福音书:符类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 符类福音书的来源 约翰福音及内容结构 历史书:新约教会历史、使徒行传 书信:保罗书信:保罗生平和神学思想 罗马人书 哥林多前、后书(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哥林多教会的问题) 加拉太书 监狱书信: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 普通书信:初早期教会生活 希伯来书、雅各书 彼得前、后书 约翰书信:约翰一书、二书、三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启示录的解释法、启示录图表 作业: 一.在三个月内阅读新约圣经一遍。(30%) 二.完成考试作业。(70 %) 参 考 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1. 陈润棠。 《新约背景》 。台北:校园,1986。 2. 滕慕理。 《新约背景》 。梁汝照,李月娥译。香港:种籽,1985。 3. 腓尔逊。 《新约历史》 。萧维元译。香港:基督教文艺,1968。 4. 谢友王。 《两约中间史略》 。香港:种籽,1978。 5. 查理.斐华。 《死海古卷与圣经》 。袁戎玉琴译。香港:种籽,1978。 6. 麦资基。 《新约导论》 。苏蕙卿译。香港:基督教文艺,1976。 7. 马有藻。 《新约概论》 。台北:中国信徒布道会,1980。 8. 滕慕理。 《新约综览》 。香港:宣道,1976。 9. 米勒尔。 《新约导论》 。萧维元译。香港:浸信会,1978。 10. 周联华。 《新约概论》 。中文圣经注译 27 卷。香港:基督教文艺,1980。 11. 郝思韦恩。 《新约背景与年代表》 。蔡丽贞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 新 约 背 景 我们将从三个层面来探讨新约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和社会的情景,宗教背 景--包括文化和习俗情况,文学背景--包括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想。 历史背景 A.被掳时期(公元前 586 - 516 年) 在公元前七世纪, 近东一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巴勒斯坦地北部有强国亚述, 东部有强国巴比伦, 南部有强国埃及。 这三大强国为了抢夺巴勒斯坦和犹太地而常借这里开 战。以色列就在这些强国之间周弦,时时要进贡并且要附属一方来接受保护。公元前 735 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国侵占,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有机会组合造反,亚述国王把部份的以色 列人移到各国,也把其他国家的人民移进以色列地,导致人种大混杂,人民的合作能力大大 减少,从此以色列人就失去了北国的两个半支派,剩下南国犹太九个半支派独自存在。一百 五十年后,即公元前 586 年,南国犹太因为附和埃及,因此受巴比伦侵占。耶路撒冷的城墙 在当年被巴比伦王犁为平地, 犹大省的人民被掳到巴比伦去。 起初被掳的犹太人皆成为奴隶。 犹太人沦落巴比伦有七十年的时间, 当时只好在异邦之地作亡国奴。 稍后巴比伦王对奴隶政 策开放,让犹太人稍为自由。 在这段七十年的时间中,我们从诗篇中丁口见到犹太人的心情: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 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我们怎能在外邦地唱耶和华的 歌呢?」(诗 137)。亡国及思乡之情激励他们反省和改过,一些新的处境产生了: 1. 犹大省的人被掳, 在巴比伦痛改前非, 不再拜偶像, 因此产生了纯粹一神观的犹太教。 (在 新约不再见到犹太人拜偶像)。 2.国败圣殿亡,人民被迫散居各地。在巴比伦时,会堂(synagogue)成为犹太人的宗教、教 育、政治、福利、社交以及司法中心。(从主耶稣和保罗的行踪中,可以见到各乡村城镇都 有犹太人的会堂)。 3.犹太人在巴比伦是讲亚兰文(亚兰文与希伯来文极相似,是希伯来文受巴比伦的闪族语言 影响而产生)。这时候,许多圣经通俗本是用亚兰文写成;如《他尔谷》(Targums)版本。(耶 稣和门徒交谈是用亚兰文,虽然他也可以用希腊语交谈)。 B.归回时期(公元前 537 - 167 年) 波斯人后来攻占巴比伦国,波斯王古列(拉 1:1-15)大人大量,诏命一出,连在他之后的 王都让犹太人渐渐的归回故土。犹太人感叹说: 「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 我们好像作梦的人。 」(诗 126)。犹太人乘此机会,数次组织回国。 1.多次的回归是以犹大支派(Judas)的人占多数和优势。以后他们就以「犹太人」(Jews)自称 了。(新约时巴勒斯坦地的人被称为犹太人而不是以色列人)。 2.北国以色列的京都撒玛利亚城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公元前 735 年)被亚述掳掠。撒玛利亚 人经过长时期的混种而遭犹太人鄙视。 犹太人回归后, 数次自告奋勇要求与犹太人合作建立 圣殿却遭绝(拉 4:1-24)。后来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Mt. Gerazim)另建敬拜的圣殿, 也自编一本撒玛利亚摩西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 与犹太人的玛琐拉版本(Masoretic text) 对抗。(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就是由这个背景引起)。 3.后来以斯拉和尼希米大量的带领犹太人回归(公元前 450-430 年),以斯拉校订了律法书, 增加了各种条文,树立和巩固祭司制度,文士或律法师的地位也被承认。(以斯拉也被称为 犹太教之父)。 社会上许多条文礼俗皆是由文士或法利赛人来解释(或歪解)。 各人必要谨守律 法。(主耶稣责备说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他们把难担的重挡搁在人的肩上)。 C.希腊时期(公元前 333 C 公元 63 年) 希腊文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在地中海一带兴起,希腊王腓力联盟各希腊地诸王组成希腊 国,后来腓力王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雄心壮志,率兵进攻地中海一带国家,一直攻占至印度 恒河边为止, 统一地中海及中东所有的地方。 希腊人大力推崇自己的文化, 因此希腊的艺术、 文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犹太文化。圣经称这时期为希利尼文化(Hellenistic Culture)时期。 1. 希腊文成为了当时的 「普通话」 犹太人把整本圣经(旧约加次经)由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 。 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LXX)(保罗所用的圣经)。 2.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是比较高级的思想,这两个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 甚至初期教会的神学思想也受它们的影响。另外,斯多亚派人的禁欲主义(Stiocism)和以彼 古罗派人的享乐主义(Epicureanism)也影响了当时一般年青人的生活。(保罗在布道中必须和 这些人辩论福音,徒 17:16-18) 3.希腊文化的入侵,使到保守派的犹太人鼓动了 “反希运动” 。后有希腊王入侵耶路撒冷, 亵渎圣殿。在公元前 167 年犹太领袖马提亚率领五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名叫马加比 (Maccabeus)和一班游击队起义抗希而建立「马加比王朝」 。 马加比的后代却建立了「哈斯摩年王朝」(Hasmoneans)。当时的王也担任大祭司的职任。 (至耶稣时代,许多门徒还希望耶稣可以像马加比一样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致使各人对弥 赛亚的来临有不同的看法)。 4.这时候有一班激进的保守派犹太教徒不愿与希腊文化妥协而分别出来自称「哈西典」人 (Hasideans)。法利赛人(Pharisee “分别出来”之意) 是源自这班人。 「昆兰人」(死海古卷主 人)也与「哈西典」人极相似。另一班人, 「撒都该」人(Sadducee),因为是贵族而比较亲希。 (在新约,我们见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成敌对派)。 D.罗马时期 (公元前 63 年 - 公元 70 年) 希腊国在公元前 63 年被罗马大将庞比(Pompey)所征服,犹太人从此转在罗马铁蹄下苟 安度日。罗马政府并不强迫统一人民的语言、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且透过强大的统治 组织、经济,给人民许多好处。 1.罗马帝国疆土辽阔。罗马人以完善的法律和行政系统统治了地中海一带国家共五百年。 为了便利交通而建大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沿途也屯置兵站以保安全。希腊语仍是普通话。 书卷学术也发达。(这些便利可从使徒行传中见到)。 2.罗马皇帝也准许各地有分封王(如中国的诸侯)与巡抚管治。杀人王大希律是犹太地的分 封王。(他在行将就木之年害怕那「生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出现而杀犹太全地的婴孩(太 2)。 他的儿子希律安提帕任加利利王四十三年(4 BC-39 公元)。他骗了同父异母兄弟的妻子希罗 底作自己的王后。 施洗约翰指责他们而遭斩首示众(可 6:17-29)。因良心作祟,他以为耶稣是复活的施洗约 翰(太 14:1-2)。后来他联合了犹太地的巡抚彼拉多处死耶稣。 3.罗马的统治所产生的冲击和便利,使到许多犹太人(称为犹侨)分居各地 (Diaspora)。这些 犹侨的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些犹侨也比较容易接受福音) 4.民族主义精神仍潜伏在犹太人的血液里。一些热血青年组织了奋锐党(Zealots) 进行颠覆 活动。在公元 67 年,他们带领犹太人与罗马公开对抗而引起王帝的愤怒。于公元 70 年,圣 城被罗马大军犁为平地, 连退兵(游击队)也死在死海边。 (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教会因记起主耶 稣的吩咐(太 24:1-2)而提早退至旷野(Pella 这地方)。(以后犹太人教会就此没有了消息) 宗教背景 宗教集团 1.祭司:祭司在旧约时代都是由利未人来担任,但是归回后,马加比王朝掌权时,大祭司 职份转归其家首领。这时候的大祭司却拥有相当大的宗教和政治权力。在罗马时期,大祭司 成为野心家的对象。(捉拿耶稣和保罗的人,又以公会会长来作审判者,竟是大祭司)。 2.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源自马加比时代的哈西典人(Hasideans)。法利赛人,是分别出来之 意,常以圣人/ 义人为居。他们严守旧约的律法和教义,又遵守许多口传的律法和遗传的礼 制。相信灵魂不灭,死人复活,善恶均在来生得报应。对弥赛亚降世为王的盼望相当注重, 却不相他会肉身受苦。更自夸说: 「若有两个人上天堂,其中有一个必定是法利赛人」 。(施 洗约翰斥责他们为毒蛇的种类(路 3:7)。耶稣却数他们的七祸(太 23:13-36)。 3.撒都该人:撒都该人的起源不能肯定,但是党徒多是祭司和贵族。他们有许多主张与法 利赛人相反。在政治上主张联结罗马政府。在宗教上否认口传的传统,否认死人复活。(相 信圣殿前的买卖是他们联合奸商的所作所为)。 4.文士:文士的工作多是抄誊圣经以及向平民解释宗教律法和生活规矩。如要成为文士, 就得多年跟随拉比(Rabbi 老师)作门徒,并把拉比对他们教授的律法与口头讲解背诵在心 上。公元 70 年圣城被毁,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祭司都被消灭,唯独文士存留至今。 5.奋锐党(Zealots):是一班奋力锐进保存犹太律法及规则者。也是狂热颠覆份子,主张用 武力驱除罗马人, 决心光复祖国。 源自马加比的党余, 常暗杀罗马官员。 灭于公元 70 年。 (有 一使徒,西门,是奋锐党党员(太 10:4))。 6.希律党(Herodians):希律家族任巴勒斯坦地的分封王约一百年(公元前 37 至公元 66 年)。 希律党党员是希律王朝的御用党以及一班拥护者。 他们融合希腊人与犹太教的教训而宣称弥 赛亚的国度已应验在希律王朝里。(他们见耶稣所传属灵天国的道与他们的利益相抵触,却 联合犹太人图谋害耶稣(可 3:6;12:13;太 22:16)。 7 . 爱 色 尼 人 (Essenes) : 在 新 约 里 没 有 被 提 及 。 但 是 根 据 犹 太 历 史 学 家 约 瑟 夫 (Josephus)及犹太哲学家腓罗(Philo)的记载说他们是 “圣洁” 之民。多居住在死海北部与 南部旷野山洞中。他们脱尘僻世生活在一起,纪律严明,自食其力,苦行克制私欲,财物同 用,身穿白衣,每日聚会崇拜读经祷告。近代考古学者发掘他们的许多遗物。与死海古卷主 人(昆兰人)极有密切关系。(学者们认为施洗约翰像是一位爱色尼人)。 8.散居各地的犹侨:犹太地的数次沦亡,造成许多犹太人散居在地中海一带国家。他们的 思想比较开放,也勤力作生意和作良民。(保罗就是一位散居在大数的犹太人。他也喜欢到 各地会堂传福音给这些人听。) 9.犹太平民:他们占约百分之八十的犹太人。在法利赛人眼中他们是不懂得律法的人,也 因此受鄙视,认为是不圣洁的人。不和他们一起用餐和通婚。(耶稣认为他们是 「流离困苦 的人」或「无牧的羊」(太 9:36-38)) 10.神秘宗教(mystery cults)教徒:这些神秘宗教多数由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信奉。有大米底神 (Demeter “五谷丰收之神” 米特拉神(Mithra “生命气息之神” 依斯(Isis “阴间之神” ), ), ), 多尼斯神(Dionysus “动物之神”),希比利神(Cybele “大圣母神”)等等。各乡镇皆有庙堂。 逢是遇到这些神像的大日子,就会演酬神戏。(很明显的,新约的教会是在一个信仰纷乱, 神话充塞和道德低落的环境中生长。在保罗的行踪中,我们可见到各种不同的神庙名称。甚 至还有「未识之神」 。一些在山坡上的神庙竟有庙妓。不同的邪教却不时的产生。占星学的 流行可从钱币的图形中见到) 宗教形式 1.律法:在新约时期,律法已变成了繁文缛节。犹太教把摩西五经的律法与训诲共化成 613 条。 248 条是应当履行的(Mandatory Commandments), 365 条是禁止行的规条(Prohibitory 有 另 laws)。(耶稣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目的不要他们 “死” 守,而是要 “活” 用)。 2.圣殿:圣殿是犹太人的精神堡垒。每逢节期,犹太人从各地来到圣殿崇拜和献祭。圣殿 有东、西、北面的石阶从外邦人院通向内院。内院有分妇女院、男人院、祭司院、圣所和至 圣所。圣所和至圣所之间有大幔子隔开(太 27:51)。内院有十三个钱箱供人捐献(可 12:41)。 东阶是美门,准许乞丐停留在此(徒 3)。 3.节期:节期是犹太人热闹的日子;有逾越节、五旬节、吹角节、赎罪日、住棚节、普珥 节等等。许多散居各地的犹太人都上耶路撒冷来守节。 文学背景 1.希伯来人的圣经和《新约》 :希伯来人的圣经也就是《旧约》 。犹太人的宗教形式和思想 形态都是受《旧约》的教导所“塑造” 。初期教会所用的《圣经》也是《旧约》 。保罗所用的 圣经是七十士译本(旧约希腊文版本)。市面上甚至有许多圣经抄本出售。保罗本人收藏的书 卷也不少(提后 4:13)。在使徒时代,一些新约的书信也渐渐在教会之间通用(彼后 3:15)。 2.次经和伪经:新约的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深深地受《次经》(apocrypha,又称《旁经》) 和《伪经》(pseudepigrapha)的影响。这些书卷多在两约中间时期写成。 次经和伪经又可分为旧约时期和新约时期的。 次经并不是毫无价值。 它们记载着许多历史事 迹,传奇游记; 为沉静的两约中间时期提供了宝贵资料。(我们常说: 圣经是神的话,次经是 人的话,伪经是神话,用来分别各种经书的权威)。 3.宗教法典:犹太法典的律法和教导定形了当时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新约的作者也常常假 定读者们认识这些宗教法典的教导。当以斯拉讲解摩西律法时,文士们就把律法编成 613 条。 后来许多拉比写成了许多片断的笔记来讲解这 613 条的律法。 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录就组 成了《他耳目》(Talmud)。他耳目的数目一直在增加。今天竟有几百册。他耳目又分两部份: 《米施拿》(Mishna “复述”),和《革玛拉》(Gemara “补充”)。他耳目可说是犹太人无 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另一套称《米特拉斯》(Midrash 解释),是一些注释书卷。 4.希腊文学作品:希腊人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深深地影响整个罗马帝国人民的思想。保罗有 一次引用当时诗人的话来作辩论(徒 17:28)。又有一次保罗在以弗所传福音感动该城的人愿 意把邪教异端的书焚烧掉,书值五万块钱(徒 19:19)。 5.希腊哲学: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不只是影响了初期教会的神学思想,也影响 了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用辩证对话法 (dialectic)提倡说 “真实”(Reality)并不在于形而下(物质的)肉眼可见的物体,而是在形而上 的物体“概念”(idea/form)里。最高的追求是非物质的 “真-善-美” 。另外,以彼古罗派提 倡靠人的感觉来享受这物质的世界。 斯多亚派却认为人要克制自己的肉体, 以便让自己的灵 魂可以过一个调和的 “道德生活” 。 新约圣经的形成过程简介 如果把新约圣经形成的过程按着时间的进展来划分,我们可略略的把它分为五个阶段: (注一) A. 耶稣在世上所教导和所行的事迹(The Teachings and Works of Jesus) 新约的内容可以是开始于耶稣给门徒的教导。虽然耶稣并不像当时的犹太教师拉比们, 过份的注重背诵式的口传教导, 而他是强调一起生活中的应用和活学; 但是耶稣的教导也有 容易背诵记忆的一面。例如:图画景像式的讲论(picturesque speech)(太:7:3-5「眼中的刺和梁 木」 10:37;路 14:26 等), ;太 双关语(puns)(约 3:8 「圣灵等于风」 16:13 等), ;太 箴言(proverbs)(太 7:6;11:17 等),诗句(poetry)(太 5:3-10「登山论八福」;可 8:35;路 6:27-28),比喻(parables)(太 13;可 4 等)。 我们也相信,耶稣是渐渐的把这些教导传给门徒,也重复的讲论。而这些教导的内容和 意义,有许多是在耶稣复活后,使徒们才领悟明白过来。 B. 五旬节后在教会中的宣讲(Apostolic Preaching and Church Pronouncements) 这包括了使徒对外的宣讲(kerygma),信徒聚在一起的敬拜颂歌(hymns),信条(creeds), 使徒讲述耶稣事迹(paradosis),给初信者的要理教导(kathechesis 或 didache)。 上述的宣讲,起初都是由使徒们亲自带领。按着圣灵的感动,以及信徒的需要而讲授。 后才在教会中渐渐形成不同的「口传核心」(oral forms)资料。当教会渐渐增长,教导的有使 徒还加上了执事和宣教士。 后来信徒被逼迫四散, 加上宣教士的布道而把许多积存下来的口 传核心资料传给众教会。这样,多种的口传核心资料便在教会中形成了「传统」 (paradidomi/tradition)资料。(林前 11:23;15:3) C. 教会渐成长,新约各书信因需要而开始被写下来(The Written down of NT Epistles) 这些书信写成时,大约距离五旬节有廿年(约公元 50 年)。书信的内容不是在讲述耶稣 的言行事迹,乃是为着教会当时的需要作教导和劝勉。可见口传传统未被笔录下来之前,已 有写成的书信在教会之间存在(彼后 3:15-16)。 我们也可从这些书信中知道一些口传传统的存在;包括有信条(林前 15:3-6),颂赞诗歌 (腓 2:5-11;西 1:14-20;弗 1:6-10 等),仪文(林前 16:21),协议(加 2:8)等等。 D. 口传传统被笔录下来(The Written down of Oral Tradition) 大约再过多十年(约公元 60 年),新约中最早的福音书(通常被认为是 Q 资料和马可福 音)(注二)才被写成。 后来的福音书直接或间接参考和引用这些写成的资料。 路加特别在序言 中交待说:「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 ,可见在他之前已有人笔录了口传传统,而他也「详 细考察」这些资料后,才「按着次序」写下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在使徒行传中包括了许多 使徒们的宣讲,又描述当时教会的生活情况(德文:Sitz im Leben)。 可见「口传传统」现在在使徒们的监视之下成了「笔录传统」(Written Tradition)。 E. 新约正典在教会中渐渐组成(The Formation of the N.T. Canon) 新约中所提到的《圣经》是指《旧约》(提后 3:16;彼后 3:16)。不过,最早的信徒却是以耶稣 基督为最高权威。 使徒们宣讲的重心是耶稣基督怎样完成了旧约的律法和先知。 后来各教会 之间似乎拥有一些使徒们的书信(彼后 3:16), 也被正视为权威。 在第二世纪时(当时所有使徒 已逝世),有许多新约的经卷已被 -----------------注一: 参黎惠康, 「新约圣经的写作过程初探」 华人神学期刊, , 第二期 (1986), 17-21。 页 他在此文中有讨论以上大部份的资料。 注二:B. H. Streeter,对马可福音为源头的评论和异议,请看最近出版 C. M. Tuckett ed., The Synoptic Gospels (Sheffield: JSOT, 1984). 接纳为“正典” ,虽然有少部份的教会也把革利免一书,巴拿巴书信,黑马书,十二使徒遗 训也列为“正典” 。至第三世纪时,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Eusebius)在他的名著《教会历史》 (Ecclesiastical History,公元 325),把当时教会对新约“正典”的意见收集说:「教会把 「新 约正典」分为三个部份(注三):(一)廿二本已被认定为“正典” ;就是四本福音书、使徒行传、 保罗书信(包括希伯来书)、约翰一书、彼得前书、启示录,(二)有五本是普遍受接纳,虽然 有些教会不接纳:包括雅各书、犹大书、彼得后书、约翰二、三书,(三)有五本是伪造的: 包括保罗行传、黑马书、彼得启示录、巴拿巴书、十二使徒遗训。从亚他拿修的记录中(公 元 367 年),新约正典的廿七卷已被正式接纳。 马 太 福 音 作者: 整卷马太福音书里没有一处说明马太福音是由马太所写。 马太福音(KATA MATHAION) 这标题是在第二世纪时被当时的教会加上去。教会是根据当时的传统确定是使徒马太所写。 马太,又名利未(太 10:3;可 3:18;路 6:15;徒 1:13)。他是一位税吏(太 9:9;10:3)。蒙耶稣 所召(太 9:9-13), 被召后, 立刻邀请耶稣和一班 「税吏和罪人」 回家用餐(太 9:10-13;路 5:29)。 初期教会传说使徒们聚集一起挑选工场时,他被选到印度去开荒传福音。 写作日期:公元 70 年前后,也就是耶路撒冷被毁之前后时间。 写作地点: 相信是在巴勒斯坦或是叙利亚。 4:24 是使用 在 「叙利亚」 而马可(3:8)及路加(6:17) , 却是用「推罗,西顿」 ,这可能证明这卷书是在叙利亚所写成。如果是在叙利亚写成,那受 书人多是一班在巴勒斯坦地的犹太人基督徒。 目的:向犹太人或犹太人基督徒说明拿撒勒人耶稣,借着应验了先知的话,成为那应许的弥 赛亚王。t所带来的天国是一个属灵的国度。 内容大纲:耶稣的生平通常成为符类福音的内容大纲划分次序。常以三点为关键点:(一)耶 稣出身的记录(太 1:1可 1:1路 1:5),(二)耶稣开始传道工作(太 4:17可 1:14ff:路 4:14ff), (三)耶稣预言他的受难与复活(太 16:21可 8:31 路 18:31ff)。 马太福音也显出这三个关键点,但全书有明显段落:有六个述事(Narratives)和五个谈 论(discourses)。圣经学者认为这明显的大纲说明马太是收集了资料,然后才按着各主题来编 写这卷福音书。 更有学者说, 马太在这卷书中出现五个耶稣的谈话是要比较旧约一开始就有 五卷摩西写成的书卷。我们反对这样的说法,因为这五个耶稣的谈话是分开记述的。 述事 1 : 耶稣诞生记录 及 在加利利的传道 1:1-2:23 耶稣诞生事迹描述 3:1-4:11 传道前的准备 4:12-25 在加利利的传道 5:1 - 7:29 谈论 1 : 登山宝训 8:1 - 9:34 述事 2 : 天国里的事奉 9:35 - 10:42 谈论 2 : 宣教的谈论 11:1 - 12:50 述事 3 : 天国的奥秘 13:1 - 52 谈论 3 : 天国的比喻 13:53 - 17:27 述事 4 : 信心与预言受难 1:1 - 4:25 18:1 - 35 谈论 4 : 教会生活与纪律 19:1 - 22:46 述事 5 : 犹大地的传道 23:1 - 25:46 谈论 5 : 末世的吩咐 26:1 - 28:20 述事 6 : 受难与复活 --------------------注三:Eusebius, E. H. III. 25. 马 可 福 音 作者:马可。犹西比(Eusebius: E. H. 3.39)曾记录说: 「马可,彼得的传译者,清楚的写下, 虽然没有按着次序,关于他所记得主所说和所行的事迹。他并不是主的门徒,也没有听过耶 稣的言行。但是,后来他跟从彼得...。 」 圣经有多处提到马可:那「大楼」的马可(徒 12:12;1:13-15;可 14:12-52)。保罗和巴拿 巴的宣教伴伙(徒 13:13;15:37-39;提后 4:11)。 巴拿巴的表弟(西 4:10)。彼得的传译者(彼前 5:13)。教会历史曾记载说他是埃及科普 替教会(Coptic Church)的创始人。 写作日期:公元 60 - 70 年间。相信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 写作地点:罗马。教会记录彼得是在罗马殉道。马吉安,亚历山大的革利免都见证说马可是 在罗马写成此书。 目的:借着“福音”说明耶稣,神的儿子,是弥赛亚。而这位受苦的弥赛亚怎样为人的罪做 了赎价。 内容大纲:通常可把马可福音分成两个部份。第二个部份却由彼得认耶稣是基督为开始 (8:27)。不过,以耶稣工作的“行踪”来作大纲结构是最明显的大纲。1:1-13 是一个序言, 接下来是耶稣早期在加利利的事奉,这里有六个事件(1:14-3:7)。接着,是耶稣后期在加利 利的事奉(3:7-6:13)。6:14-8:26 是耶稣在犹大地的事奉时期。8:27-10:52 是耶稣上耶路撒冷的 路程和事奉。由第十一章开始,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和受难的记述。 1:1 - 13 1:14 - 3:6 3:7 - 6:13 6:14 - 8:26 8:27 - 10:52 11:1 - 13:37 14:1 - 16:20 路 加 福 音 序言:福音的起头 耶稣在加利利事奉前期 耶稣在加利利事奉后期 耶稣在加利利以外(犹大地)的事奉 上耶路撒冷行程 耶稣在耶路撒冷 受难与复活作者: 路加。 通常学者们认为传统(教会的见证)所给我们的证据比书内的注明更重要。 (注一) 路加福音没有注明是谁写成此书。作者本人也说他不是亲眼的见证人(1:1-4)。但在第二世纪 时,幕拉多拉正典,反马吉安路加序言,爱任纽、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俄利根、特土良等学 者皆说路加是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的作者。 路加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可说是上下集,这《路加-使徒》的关系说明了: (一)两本书都是写给同一人,给提阿非罗。 (二)使徒行传是接续路加福音而写。 (三)两本书在用字和形式上相似。 (四)两本书为同一目的而写。 (五)路加福音的事迹也由使徒行传继续下去。 相信路加(Loukas)是安提阿教会的一位希腊人基督徒。 他是一位曾受高等教育的医生(西 4:14),是保罗的同工(门 24),曾忠心的与保罗同工事奉(提后 4:11)。有记载说他卸下家庭的 担子一直在教会事奉至八十四岁。 ------------------注一:I. H. Marshall, Commentary on Luke, NIGNT (Exeter, 1978). 日期地点:通常接纳是写在马可福音之后,使徒行传之前。 第一个建议是公元 60-64 年间。认为路加没有提起公元 64 年及 70 年基督徒受逼迫 的事件。第二个建议是公元 70-90 年间。认为 21:20-24 是形容耶路撒冷(公元 70 年)被毁的 情景。 关于地点,我们知道路加一直留在罗马直到保罗殉道为止(提后 4:6,11)。相信他后 来回到希腊或安提阿写此书。 「提阿非罗」(希腊文名字,意思是爱神的人)是一位希腊官员。 目的:按着次序说明耶稣降世拯救的事迹,而基督教是一个历史的宗教。有四大特征: 一.综合性的福音书。既然路加是「从起头」「详细考察」「按着次序」 所以是最详尽 , , 的福音书。它是新约里最长的一卷书;甚至到最后还讲不完,要接下集写使徒行传。 二.它是一本历史书。书内的所记载的历史过程最长阔。书内的「救恩历史」是最详细 的。 三.表达耶稣人性的福音书。耶稣从马利亚生,耶稣的童年,耶稣对人的注重;包括社 会中的基层人士,妇女,小孩。 四.普世性的福音书。天使报「给万民」的佳音(2:10)。西面说t是「照亮外邦人的光」 (2:32)。引用以赛亚书 40:3-5 形容施洗约翰说: 「凡有血气的都要见神的救恩」(3:6)。好撒玛 利亚人的比喻(10:33)。筵席的比喻(14:16-24)。还说「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 神的国里坐席」(13:29)。 内容大纲:路加福音可算是新约最有次序的一卷书。几乎是按着历史的事件去排列资料。第 一和第二章是关于耶稣诞生的事迹。在加利利的传道事迹之前(4:14-9:50),是耶稣传道前的 准备(3:1-4:13)。9:51-19:27 是一个从加利利至耶路撒冷的长篇记述。路加也用了两章的篇幅 来记述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事迹(19:28-21:38)。最后是耶稣的受难和复活(22:1-24:53)。 1:1-4 1 : 5 - 2 : 51 3 : 1 - 4 : 13 4 : 14 - 9 : 50 4:14-44 5:1-6:16 6:17-49 序 耶 耶 在 言 稣 诞 生 记 录 稣 传 道 前 的 准 备 加 利 利 的 传 道 初期的传道事迹 呼召门徒 平原宝训 7:1-8:56 9:1-50 9 : 51 - 19 : 27 从 9:51-10:37 10:38-11:13 11:14-54 12:1-53 12:54-19:27 19 : 28 - 21 : 38 在 22 : 1 - 24 : 53 受 符类福音书的来源(文学批判问题)在迦百农的传道 十二使徒事迹 加 利 利 至 耶 路 撒 冷 耶稣与撒玛利亚人 祷告的谈论 耶稣与法利赛人 耶稣对门从的劝告 其他的讲论与事迹 耶 路 撒 冷 难 与 复 活 的 记 录自从教会的初期, 前三本福音书的现象就引起过议论。 通常马太被视为是第一本福音书, 而其他二本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是从马太获取资料。 「符类福音书」(Synoptic Gospels 是从希腊文συν-οπτικ “共观”而来)。但在 第十八世纪,学者们对符类福音的研究发生了许多的改变。有几种现象引起这种改变。这是 因为他们从符类福音中的在文学方面发现了许多现象: 一. 程序上的相同。在这三本福音书的谈论中有相同的程序。它们都以施洗约翰的传道、耶 稣的受洗、受试探来作开始。它们都对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有详细的记载。大家都以彼得认 耶稣为基督作关键点。都记录耶稣上耶路撒冷的路程,并在耶路撒冷受难、被钉、及复活的 事...等等。 二. 形式和用字上相同。 内容形式和字汇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洁净长大q疯的人(太 8:1 可 1:40路 5:12ff), 约瑟向官员求安葬耶稣(太 27:58;可 15:43;路 23:52), 耶稣为小孩祝福(太 19:13-15;可 10:13-16;路 18:15-17),耶稣与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太 22:23-33;可 12:18-27; 路 20:27-40)等等。 三. 有时只有其中两本福音书有相同之处。有时马太与马可有相同之处而路加却没有记载。 比如马太和马可有同一样的注解(太 24:15;可 13:14)。 四. 许多不相同之处。有时候有许多不相同的记载。不只在用字上有分别,而且在历史的程 序上不相同。 如马太福音的 「登山宝训」 是那么的长篇大论, 而路加只有简短的 「平原宝训」 。 也因为以上的现象, 引起了圣经学者们对符类福音书的资料来源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和建 议。 一. 口头的传说。学者们认为初期教会中流传着许多的口头传统。一些教会也只收到一些或 是部份的资料。福音书的作者也常按着他所处环境的需要而“编修”入他所写的书内。因此 有许多相同资料。 二. 互相依赖的建议。认为福音书的作者们互相的依赖资料。 A. 「两源」(马可居先说)和「四源」说。学者们认为马太和路加以马可为根据,因为 在 661 节的马可福音中,有 500 节(75%)在马太中出现,而 350 节(53%)在路加中出现。而马 太和路加中有相同的,但马可所没有的资料,就建议说是从 Q(德文 Quelle“来源” ,只是一 个假设的代表号)而来。而马太独有的资料却叫 M。路加独有的资料却叫 L。 这理论辩证说: a. 马可是最短的福音,马太和路加中多数有马可的资料, b. 马可的用词 造句粗糙,这显出马可为最原始,而马太和路加参考马可然后修饰辞句后写成,c. 马可对 耶稣生平的记述简短,神学思想也不深入。 B. 马太居先说。这理论说明马太是最早的福音书。而路加参考马太,然后马可参考马 太和路加。这理论也被称为「基里斯巴特」假设(Griesbach Hypothesis, 1783)。这假设最大的 辩证是说马太和路加有许多资料是马可所没有的。 结论:以上的全部都是学者们的建议或是假设,今天没有办法证明。 (注:详细讨论,参 R. H. Stein, The Synoptic Problem (Nottingham: IVP, 1988).)约 翰 福 音 作者:传统的看法认为约翰福音是约翰、西庇太的儿子,主所爱的使徒所写。(注一)但是初 期教会并没有说明约翰福音书的作者身份。最清楚的资料是爱任纽(Adv. Haer. 3.1.1)说: 「后 来约翰, 主的使徒, 也是依在主怀的那一位, 发表了这福音书, 当时他住在亚西亚的以弗所」 。 耶柔米(De Viris Inl. 18)说约翰二,三书是长老约翰写的。 学者们都不能肯定到底约翰福音是使徒约翰或是长老约翰所写。 或是使徒约翰等于长 老约翰。 书内的证据有说 「主所爱的门徒」 (13:23;19:26;20:2;21:7,24)。 更认为最后一章(21:1-23) 足够证明是使徒约翰写约翰福音。 日期地点:一般所认为的日期是公元 100 年。 以弗所是最多人接受的地点。许多文件有记录使徒约翰老年时是住在以弗所。 目的:说明上帝爱世人,差遣t的独生儿子(3:16)道成了肉身(1:4)成为了人子,以致借着这 道路,真理,生命(14:6),叫凡是信耶稣是基督的就可以因t的名得永生(20:31)。 内容大纲:(详细大纲请参后页) 1 : 1 - 18 1 : 19 - 4 : 54 5 : 1 - 12 : 36 12 : 37 - 17 : 26 18 : 1 - 20 : 31 21 : 1 - 25序 准 冲 会 受 结言 备 突 议 难 语时 时 时 时期 期 期 期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书的分别 一. 在记载耶稣传道的事工上有差别。符类福音记载多数是在加利利的事工,而约翰福音却 大部份记载耶稣几次在耶路撒冷的传道事工。 二. 资料方面的分别。约翰福音缺乏了一些符类福音中重要的资料:例如耶稣的诞生、受洗、 登山变形、赶逐污鬼、客西马尼园的痛苦挣扎、最后的晚餐、橄榄山信息等。 三. 文体上的差别。符类福音中最杰出的文体形式是比喻,也有许多精简、生动、易记的话 语, 和许多简短的故事连带着一些教训。 可是在约翰福音里, 耶稣教训的风格却是长篇大论, 比喻大部份被长篇信息所取代,而言简意赅的箴言却不见了。 四. 神学上的分别。A. 二元论: 约翰常用两件东西或两种观念来作比较。黑暗与光明,肉体 与灵被看为是彼此相争的法则。约翰的末世二元论也不像在符类福音中那“现在 -- 末来” 的,而是“上头 -- 下头”纵向的。B. 注重基督论。深邃的道成肉身解释。形容耶稣为神 的儿子共有 106 次。耶稣为基督为弥赛亚也早早直接的说明(1:41,49)。C. 圣灵被称为是保 惠师在 14-16 章有独特的讲解。 约翰福音书内容结构: 序言 准备时期 1:19-4:54 1:1-18 “第一日” 1:19-28 伯大尼 “次日” 1:29-34 “再次日” 1:35-42 “又次日” 1:43-51 “第三日” 2:1-11 迦拿 “这事以后” 2:12 迦百农 “住了不多日” 2:13-22 耶路撒冷 “当逾越节” 2:23-3:21 耶路撒冷 “这事以后” 3:22-36 犹太地 “就离开...到了 一座城” 4:1-42 撒玛利亚 “过了那两天” 4:43-54 加利利 冲突时期 “这事以后” 5:1-47 耶路撒冷 5:1-12:36 “这事以后” 6:1-21 加利利外 “第二日” 6:22-59 迦百农 “这事以后” 7:1-13 加利利 “到了节期” 7:14-36 耶路撒冷 “节期的末日” 7:37-10:21 耶路撒冷 “修殿节,是 冬天的时候” 10:22-39 耶路撒冷 “又往外去” 10:40-11:16 约旦河外 “耶稣到了” 11:17-52 伯大尼 “从那日起” 11:53-57 以法莲 “逾越节前六日” 12:1-11 伯大尼 “第二天” 12:12-36 耶路撒冷 会议时期 “隐藏了” 12:36-13:1 ? 12:37-17:26 “逾越节以前” 13:1-17:26 城中一屋子 受难时期 “耶稣...出去” 18:1 耶路撒冷 18:1-20:31 “进了...院子” 18:15 “往衙门解去” 18:28 “那日...午正” 19:14-27 “这事以后” 19:28-37 “七日的第一日 清早” 20:1-18 “那日晚上” 20:19-25 “过了八日” 20:26-29 结语 “这些事以后” 21:1-23 提比哩亚海边 21:1-25 按这样的大纲, 有学者说约翰福音是一个 “报时” 的福音书。 另外, 似乎看见约翰不是按 “次 序”来编写,而是要按“事件”来编排资料,因此她与符类福音资料的次序有差别。 -----------------------注: 资料取自 M. C. Tenney, John: The Gospel of Belief - An Analytic Study of the Text. 新约教会历史年代 新约教会历史, 也称使徒时代, 可由公元三十年的五旬节开始算起至公元一百年使徒约 翰逝世为止。这时期也是新约正典文件写成的时期。 这时期的历史资料多来自三方面:一.新约文件,尤其是路加-使徒行传;二.犹太历 史学家资料,尤其是约瑟夫的记录;三.一些早期教父及罗马拉丁史记。 这时期也分为三个段落: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 30 36 37 40 42 44 48 50 51 52-53 54 55 58 61 64 70 耶稣被钉十架、五旬节、教会的开始。 司提反殉道。耶路撒冷教会遭逼迫,门徒四散。 保罗归主。 外邦人哥尼流信主。 教会兴盛在安提阿。 使徒雅各殉道。彼得脱监。 保罗第一次布道行程。 耶路撒冷大公会议。 保罗第二次布道行程。 革老丢年间犹太人被令离开罗马城。 保罗带捐款上耶路撒冷。 保罗第三次布道行程。 保罗在该撒利亚受监禁。 保罗在罗马受监禁。 火烧罗马城,基督徒被喂狮子。彼得、保罗殉道。 耶路撒冷被毁。 大都斯(Titus)统治期间。教会平安增长迅速。 使徒约翰被放逐至拔摩群岛。 使徒约翰逝世。新约正典文件完成。公元 79-87 公元 90 公元 98教会与当时社会的对抗背景 我们不能完全了解是什么原因致使耶稣或是基督教与当时的犹太社会对抗。 教会历史学 者提出了三个对抗的原因: 1.耶稣对当时律法的革命性教导。就如亚摩斯一样(摩 5:21-24),耶稣指责他当的犹太教徒 只注重守许多仪式的细节,却忽略律法的中心伦理道德要求。 2.耶稣坚持接纳和教导许多平民,包括许多虔诚犹太人不接纳的罪人(不守律法的平民)和 税吏。 3.另外,耶稣不认为信奉上帝(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就是信奉犹太教)就要接纳遵守犹太教 的律法,尤其是行割礼。 即使基督教信仰是与犹太教互相冲突,可是基督教却在地中海一带迅速的散布开来。以 下是初早期教会的发展事迹: 公元 30 - 50 年 一.门徒返回耶路撒冷:耶稣被钉十架后,彼得带头与一班门徒到加利利海重操打渔生涯。 复活的主耶稣到海边向他们显现并激励他们负起托付的使命(约 21:1-20)。 在主复活的第四十 天门徒见证主耶稣升天(徒 1:3)。 可是耶稣升天后, 一班门徒却不知所从, 也不知道如何要组织起来去实行耶稣生前所吩 咐的教导,更不知那里可以得到力量来实行。 二.五旬节:使徒与门徒,共一百二十人,在常聚集的「大楼」(注一)内等候。就在五旬节 (注二)当天, ------------------注一: 「大楼」也就是马利亚(马可母亲)在耶路撒冷的屋子。耶稣与使徒的最后晚餐就 在这屋子里举行。 大家正当把遇见复活主的感受分享时, 圣灵如火焰般落在各人身上。 2:1-2) 借着这力量, (徒 门徒就走到来过节的人群中见证复活的耶稣基督。 他们遇见不同地区来的人就放胆用他们的 方言来为主作见证。(徒 2:3-13) 后来彼得起来证道,多次引用旧约证明耶稣是基督弥赛亚 (徒 2:14-36)。当天就有整三千人信主而受洗。在地上有形的基督国度(教会)就在这天诞生。 三.耶路撒冷教会生活: a. 当时的信徒多是犹太人。在各家里或圣殿空旷处聚会。他们「遵守使徒的教训,彼 此交接(团契),擘饼,祈祷」(徒 2:41)。 b. 因着一些信徒生活上的需要,许多信主的人都愿意变卖产业捐给教会。 c. 他们常向人作见证,并且有神迹奇事随着使徒们发生,犹太公会或官府也暂时为着 众人的原故而没有捉拿他们。 d. 为着牧养许多信徒,有多位执事被选出来为打理教会事工。使徒们这时虽受恐吓, 但仍放胆传道。 四.司提反殉道:几年来,这班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基督徒与犹太教徒都形成一个紧张的局 势。 而基督徒当中却有许多受希腊文化影响从外地来的人。 这班犹侨与犹太地的犹太人隔膜 极深。司提反就是一位希利尼化的犹太人基督徒。他富有口才,常讲激烈的布道信息。公会 的人一天买凶告他。在混乱中,他被石头打死。扫罗(保罗)却是帮凶之一。这是第一次的逼 迫记录。 五.门徒四散:因着司提反的死,当时在耶路撒冷的教会立刻受到逼迫。导致门徒四散。四 散的多是希利尼化的犹太人基督徒。 扫罗, 本身是一位希利尼犹太人也正在耶路撒冷受高等 教育,却借着大祭司的令,四处捉拿希利尼化的基督徒收入监里。使徒却到外地去,一方面 可能是要避开这紧张的逼迫,也藉此把福音传到各地去。(注三)也因着这样,教会开始在各 地兴盛,尤其是安提阿。本来彼此称为「弟兄」或「拿撒勒之人」 ,但是在安提阿, 「基督徒」 这名称却包括了犹太人,甚至外邦人的基督徒。保罗也在这期间归主。 六.第二次的逼迫:约在公元 41-44 年间,当时希律安提帕仍任犹太地分封王,不只把施洗 约翰治死,彼得、雅各也被捉在监里等候治死。雅各提早被拉去斩了。彼得却由天使救出, 也趁夜逃到外地。 七.保罗第一次布道行程:相信保罗是在公元 37 年信主。在亚拉伯退修三年, 在大马色工 作三年,并上耶路撒冷探访使徒们。后在基利家数年(加 1:21;2:1)。安提阿教会听闻保罗的 热心,就差遣巴拿巴和保罗往外地布道。第一次行程比较短,从居比路岛到南加拉太(注四) 约有一年九个月的时间(徒 13,14)。 八.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外邦人归入教会对犹太人基督徒来说常引起一些问题。犹太人基督 徒从小就受了割礼,也守许多洁净礼。与外邦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常存在着。一天,保罗与巴 拿巴从布道行程归回安提阿, 发现许多人在教会里争吵, 也见到犹太人与外邦人基督徒分桌 而吃饭,连彼得和巴拿巴也跟著作(加 2:11-14)。(注五)为了把问题解决,安提阿教会就派保 罗,巴拿巴等上耶路撒冷总会去开会解决。在会议中,保罗先述说神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后 来有犹太人基督徒就要求外邦人信徒受割礼(徒 15:5)。后来彼得发言述说神怎样恩待外邦人 如哥尼流像犹太人一般。后来雅各(耶稣的弟弟,相信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主任牧师或执事部 主席)结论说话。他引用了旧约说明神的救恩要给外邦人,并议结如下:a. 外邦人基督徒不 必受割礼。b. 守洁净礼如:不可拜偶像,不可犯奸淫,不可吃血(这可能为了许多在教会中 的犹太人基督徒)。(注六)议会也发公函由特使派往各地教会告知以上的决定。 公元 51-70 年 一.保罗第二次的布道行程:耶路撒冷会议后,使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雄心更大。第二次 的行程还是由安提阿出发。在出发前,保罗与巴拿巴的意见不合而折伙另与西拉同行。在路 司得时, 提摩太也加入了队伍。在每西亚的边界, 本有两条路可通往以弗所,但圣灵的指 引使他们来到特罗亚。在这里见到「欧洲(马其顿)呼声」的异象而航海到驻防城腓立比。在 腓立比, 因福音引起的社会变动导致保罗与西拉被诬告下监。 但他们因是罗马公民而被释放。 在帖撒罗尼迦一连三个星期在会堂里讲道而被指说是「传另有一个王」而逐出城。庇哩亚的 人却「天天查考圣经(旧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 。在雅典,保罗不只要应付一个拜偶像的 社会,而且要与当时的哲学家们辩论。(徒 17) -------------------注二:五旬节是逾越节的第五十天。也称收获节(出 23:16)或初熟节(民 28:26)。是犹太 人用来记念他们出埃及后第五十天。约瑟夫说: 「有上万的人聚在耶路撒冷过节...」 (Ant.14.13.4)。 注三:教会历史学家相信这是主使门徒四散,使福音传到外邦。 注四:南加拉太或北加拉太,学者们不能肯定。 注五:相信 加 2:11 是保罗归回安提阿后去信加拉太教会述说此事。 二.犹太人被逐离罗马城:在革老丢(Claudius,公元 52)年间犹太人与犹太人基督徒被逐离 罗马城。 (注七)保罗来到哥林多后却遇见被逐出境的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 18)在这城市, (徒 布道队有保罗、西拉、提摩太、亚居拉、百基拉等;也在此工作了一年半。哥林多城是一个 道德败坏的地方,教会里也发生不道德的事情。 三.保罗上耶路撒冷:相信保罗离开哥林多后曾到耶路撒冷去。(徒 18:22) 携带捐款,也顺 便向耶路撒冷教会问安,然后上安提阿。 四.保罗第三次布道行程:在第三次布道行程中,保罗在以弗所住了三年(徒 18-19),相信 启示录所说的七间亚西亚教会是在这时期建立。我们也见到「长老」被按立作牧养的工作。 在这里也遇见从亚历山大来的犹太哲学家亚波罗。 五. 保罗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 第三次布道行程后, 保罗再到耶路撒冷, 虽受到教会的欢迎, 却受到犹太人的谋害。(徒 21) 可见保罗在各地间与犹太人的” 过节”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 有所闻, 也等着他上到京城才捉拿他。 保罗为罗马公民而不得不要遣送他到罗马王帝面前受 审。 六.保罗抵达罗马:很明显的,当时罗马教会已很强盛。从罗马书中,也可见保罗与一些领 袖们已很熟悉。保罗约在公元 60 的二月初到达。在等候审判前,相信他是被“保释”出来, 因此有路加等陪伴他们。(徒 28:30) 有文件记录说保罗在两年后被释放。后来到西班牙去传 福音。(注八)再回罗马时才殉道。 七.罗马大火:在公元 64,罗马发生一场大火。谣言立刻传开说有一小撮人放火烧城,后 基督徒被嫁祸成为代罪羔羊。(注九)因此,成群的基督徒被拉到斗兽场去喂狮子。相信这时 基督徒的逼迫只限于罗马城内。传统记载保罗与彼得是在这时殉道。从历史的文件中,这时 候的教会已遍布了整个罗马帝国中。远至法国,英国都有许多人信主。 八.耶路撒冷被毁:犹太人复国的运动一直来都没有平息。犹太地有许多青年成了抵抗罗马 的游击队。大祭司见情势不妙就求助分封王亚基伯二世(Agrippa II)派兵征压。但是在公元 66,加利利,约旦河一带都落入游击队的控制中。后来罗马王帝在公元 68 派兵攻打耶路撒 冷。 依照犹西比的记录(H.E. 3.5), 在大战之前,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因记起主耶稣的吩咐就散 至约旦河外的 Pella 地方。后渐渐与外邦人教会失去了联络。另有一班律法师却散至巴勒斯 坦西部的 Jamnia。在公元 70,泰土斯大将带领大军进攻。一批游击队逃到死海边的马塞大。 泰土斯另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这班残遗份子完全消灭。 公元 71-100 年 这段时期是教会历史中最模糊的,通称为「次使徒教会时期」(Sub-apostolic period)。这 是因为只有很少的资料记载这段时期的教会情况。 一. 教会平安发展时期: 在威斯巴先(Vespasian, 公元 68-79)和泰土斯(Titus, 公元 79-87)的统 治时期里,教会是一个平安发展的时期。有几件事值得我们注意: a. 基督徒开始在每个城市中增加起来。基督徒的聚会也没有像谣传中的神秘。一些地 区的教会甚至有 “会督” 式身份的牧者。 甚至有记录指明一些城市中祭过偶像的肉畅销不出。 (注十) b. 基督徒也不只是属于低下阶级的人。许多学识之士,政府官员,甚至王帝的亲戚(注 十一)都有基督徒在他们当中。 c. 教会的势力和产业也越来越多。如在罗马就有基督教的私人坟场(Catacomb)。大的教 堂也在各地被建立起来。 d. 新约的书信开始在各教会之间流行和传递。诗歌、赞美词、祷告文、或崇拜仪式也 有一定的形式。初信班资料也有一定形式。 e. 教会的组织也开始强大起来。 「二分级」(长老、执事)和「三分级」(会督、长老、执 事)也有出现。 ---------------注六: 详细讨论, F. F. Bruce, The Spreading Flam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8), pp. 参 106-112. M. Hengel, Acts and the History of Earliest Christianity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9), pp. 99-126. 注七:在 Suetonius 的信(Claudius 25)中说:是把 “Chrestus”(相信是 Christus,基督 徒)逐出城。可能王帝把基督徒与犹太教徒混在一起都赶出境。 注八:Clement, Letter to Corinthian Church 5:7. 注九:见 Tacitus Annals 15.39, Life of Nero 38. 注十:见当时教会文件, Epistle of Pliny. 注十一:相信 Dio Cassius 所记录(History 67:14)的 Flavius Clemens 和妻子 Flavia Domittilla 是基督徒。 f. 教会之间的联也强大。教会与教会之间也常有书信来往。(注十二) g. 教会中开始要应付许多问题和异端。相信乐斯底主义是在这时流行。 二. 第一世纪的结c:在多米先(Domitian, 公元 88-96)时期时有些少的逼迫。相信使徒约翰 是在这时期被放逐到拔摩群岛去。然后在下一任王帝(Nerva, 公元 96-98)时被释放。 使 徒 行 传 作者:很多时候,讨论使徒行传的来源与作者是要和路加福音一起讨论(请看路加福音的作 者讨论)。 在公元 180,爱任纽曾说使徒行传的作者是路加。他是一位在安提阿的叙利亚人,职 业是医生,一直至保罗殉道他都与保罗在一起,他写下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 日期地点:学者们多认为《路加-使徒》写作的日期只相隔几年吧了。约在主后七十年(公元 70)。写作地点多在安提阿。 目的:继续说明主耶稣升天后怎样差派圣灵引导使徒接续t在地上的工作建立教会。 使徒行传的特征: 一. 接续了耶稣工作的记载。 我们可以从书中知道使徒们怎样继续耶稣的工作。 学者们常说, 如果没有使徒行传,书信的重要性就大大的减少了。 二.最初期教会的生活和活动。使徒时期教会的背景,信徒的生活,道德纪律问题,大公会 议情形,所受到的逼迫,宣教的方式,教会的发展过程等等,都一目了然,如身在历,栩栩 如生。 三.最初期教会的神学教义。书中记载着许多神学的资料,虽然这些教义不是一套完整的系 统神学。 四. “圣灵行传” 。书中记录着圣灵怎样充满犹太人(第二章),也充满了外邦人(第十章)。圣 灵使使徒们行异能,也感动多人信主。圣灵不只引导教会作差遣宣教的事工,更证明了基督 是掌管教会的主。 五.教会发展历史的记录。我们见到教会怎样从耶路撒冷扩展至罗马。为最早期的教会史提 供了最准确的资料。 六.护教的情况。书中多次形容教会怎样向当时的社会解释以及作护教的工作。 内容大纲: 使徒行传的内容大纲可算是新约书卷中最容易被构划出来的。 第一章是交代清楚 使徒如何继续耶稣的工作。 第二至第五章是叙述耶路撒冷教会的生活情况。 由第六至第九章, 路加先指明教会受了逼迫,然后福音才开始传到外地去(9:32-12:25)。接着是保罗多次的宣 教路程,中间(第十五章)交代耶路撒冷会议的情况。 1:1-5 序 言 1 : 6 - 26 起 初 的 事 件 2 - 5 耶 路 撒 冷 教 会 的 诞 生 6 : 1 - 9 : 31 受 逼 迫 的 情 况 9 : 32 - 12 : 25 福 音 传 至 外 邦 13 - 14 第 一 次 布 道 行 程 15 耶 路 撒 冷 大 公 会 议 16 : 1 - 18 : 23 第 二 次 布 道 行 程 18 : 24 - 20 : 6 20 : 7 - 21 : 17 21 : 18 - 23 : 35 24 - 26 27 - 28第 上 保 保 至三 耶 罗 罗 罗次 路 在 在 马布 撒 耶 巡 的道 冷 路 抚 行行 的 撒 前 程程 行 程 冷 的 分 诉----------------注十二:见伊格拿丢(Ignatius)所写的书信。 保 罗 生 平 保罗,一个基督徒中家闻户晓的名字,是新约中最大篇幅的作者。以下我们不只要认识 保罗的生平,也要认识保罗的神学思想。 童年时期 一.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孩童时期是在叙利亚省北部(今天的土耳其)的大数城渡过, 少年时期则在耶路撒冷成长。 大数是一个希腊学术和商业中心,保罗在此接触到许多异教的思想。 在保罗的传道中,不时引用希腊人的思想来与他们对驳。(徒 17:28;多 1:12) 二.相信保罗的父母亲是优秀的犹太人,也领取了罗马公民权。这使保罗在长大后得到许多 便利。(徒 16:38;25:10) 学生时期 一.生长在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就要学习律法。在大数时期,也在犹太会堂中学习犹太人 的传统。从会堂和附近的学习,保罗不只学习到希腊文,也懂得希伯来文。因为是住在巴勒 斯坦地以外, 保罗所用的圣经 - 希腊文旧约圣经 - 就是七十士译本。 作为犹太会堂的学生, 每人都要学习一门谋生手艺。 保罗却是学习帐棚。 本来保罗也以织帐棚来维持他的传道工作。 二.在少年时期,保罗也被送去耶路撒冷 - 犹太世界的中心 - 受更高的教育。在那儿,他 成为著名的拉比(教师)迦玛列的门生。迦玛列是犹太伟大教师希尔列(Hillel 公元前 60-公元 20)的孙儿及继承人。希尔列的教导比较自由和开放,与保守的沙麦(Shammai)派对立。 相信保罗也受希尔列的影响主张接纳外邦人, 对许多律法规条也更加自由。 保罗在耶路 撒冷的学习也出类拔萃。甚至可以得到犹太最高法庭(犹太人大公会)的授权去执行逼迫基督 徒的任务。 对以上他还没有信主前的生平,保罗自己的形容如下: 「我本是犹太人,生在罗马省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我自幼完全依犹太方 式被抚养长大,又幸得罗马公民权。我在耶路撒冷受教育,拜师于著名的迦玛列门下,按法 利赛人所定的规条受教。我为宗的遗传非常热心,在信仰上比大多数的同辈更为激进。甚 至可以说, 在顺服律法的事上, 我几乎亳无瑕R。 (徒 21:39;22:3;22:28; 加 1:13-14;腓 3:5-6) 」 保 罗 的 神 学 思 想 保罗书信占了新约的最大篇幅,其中的教导和神学资料也是最丰富。历代以来,许多伟 大的神学家都受其影响深远。奥古斯丁的悔改,是由于读了罗马书 13:13-14。十六世纪的改 教运动,是因为马丁路德在罗 1:16-17 发现了因信称义的道理而引起。廿世纪初期,新正统 派神学家巴尔特在一九一九年发表了罗马书注释而引起了新派一场的革新。加尔文的预定 论,倪柝声的「属灵人」的分析,也主要是取材于保罗的教训。 论到保罗的神学,学者们的意见则相当分歧。我们尝试作一个综合的讨论。 一. 基督的影响 近代学者们研究保罗的神学思想,多是先从犹太背景来着手。这有其对的一面,但犹太的影 响并不能成为保罗神学的中心。 根据保罗的生平而言, 他一方面是纯正犹太法利赛门的人(腓 3:1-6),另一方面又出生于外邦之地(徒 21:39;22:3),也认识许多希腊思想(徒 17:28),最后长 期作「外邦人的使徒」(加 1:6;罗 11:13;提前 2:7)。但是论及他的教导和神学,基督的教训和 初早期教会的传统才是真正的保罗神学背景。在腓立比书,他也提到心目中最要紧的,并不 是犹太背景,而是作为一个基督徒所相信的耶稣基督(腓 3:4-8)。当然,保罗对这个背景的启 迪却是来自那“大马色路上的经验”(徒 9:1-22)。基督的影响可从两个方看出来: A. 旧约的基本教训 许多保罗所教导的资料可说是以旧约圣经作为根据与基础。 他经常引用旧约经文来支持 他的论点。可是取用旧约的手法和目的却与当时的犹太拉比有异。几乎都是以基督为中心。 例如,在谈论亚当所犯的罪时(罗 5:12),他并不因此停在罪的来源,而是把亚当所带来的罪 与基督所带来的恩典作比较,以此指出基督的恩典才是最重要的。又例如,虽然保罗在亚略 巴古的讲章中(徒 17)没有引用旧约的经文,反而引用希腊诗人的谈话,但是在讲道中却是充 满旧约的教导和思想,并且到最后还是总归基督。 B. 基督的救恩 保罗的神学是以基督为中心。从哥林多前书的谈话中,保罗重申他的神学内容: 「第一, 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 前 15:3-7)。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讲论神与以色列人在历史上的关系时,也提及耶稣的降 生、先锋、受害、死亡和复活(徒 13:23-31)。 虽然保罗在书信中,看重的并不是耶稣的历史性,而是这历上的耶稣的生、死、复活, 但是看见他不否认耶稣的历史性, 并且直接的接纳初早期教会所认识的耶稣, 指明耶稣是一 位历史人物。 二. 神作为基本精神 论及基督与救恩的事时,保罗自然而然提及神的工作和时间表。在他看来,神有一套计 划。 启示和权柄都是从神而来:保罗谈及他所传的福音时,坚持说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加 1:11-12)。而是神「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加 1:16)。 神爱的心意:在保罗的教训中,整个救恩实在彰显出神的爱和主动。罗 8:29-30,说: 「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 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这两 节经文中所提及的救恩程序,事实上都是以神为主词。也就是说,救恩是神所作的工作,而 在这工作中,保罗所看到的,是神爱的彰显。 恩典:这是保罗用来形容福音最重要的字眼。在他来看,神救恩的特性,便是恩典。救 恩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罗 11:6)。人的得救和被拣选是基于神的恩典(罗 11:5;弗 2:8)。而且保罗也认为因信称义(罗 3:24),在基督里的盼望与安慰(帖后 2:15-17;林前 1:4), 甚至行善的力量(林后 8:1),都是神的恩典。甚至信主后,信徒也是「站在的恩典中」(罗 5:2;12:6)。 三. 救恩的途径:信心和圣灵 A. 律法与信心:根据保罗的教训,信心并不是一种具有功德性的行为,因此不是得救的根 据,而是得救的途径和工具(弗 2:8)。保罗会说信心是称义的条件(罗 5:1;加 2:16),并不是得 救的根据。 保罗是在这样的思想之下反对犹太人以律法作为得救的根据。 另外他也说出律法 的许多好处;律法指出甚么是罪(罗 5:13;提前 1:9-10)。 保罗强调信心,同时并没有否认行为的重要。他提到「信心所作成的工夫」(帖前 1:3)。 「信心会产生爱心」(加 5:6)。 信心也不是迷信,它有历史的根据 - 神在耶稣身上的作为是信心的凭据。 B. 肉体和圣灵:在加 3:2-5 保罗谈及行为与信心的对立,也将肉体与圣灵对比。在他看来, 若有人要靠律法的行为称义,这人便是「靠肉体」 。但是信徒拥有圣灵,并不需要遵守律法, 而是借着信心,体贴圣灵的律/感动。可以图表来形容: 靠行为 &--------& 信心 | | |
&--------& 圣灵。靠肉体四. 在基督里的丰盛 「在基督里」可说是保罗最常用的神学词句。总共在保罗书信中出现 164 次。可从两个 角度来理解这观念:在基督里的关系,在基督里的福气。 A 在基督里的关系:在基督里就先说明那生命的转捩点: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 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 5:17)。与亚当比较,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 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 15:22)。基督里「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 奴的、或男或女」(加 3:28)。 B 在基督里的福气:弗 1:3-11 形容信徒在基督里的八个福气:称义、赎罪、救赎、和好、 圣洁、成为后嗣、智慧、荣耀。 五. 在圣灵里的新人 保罗谈论信徒的实践生活时是从在圣灵里的新人来看。 关于在灵里的矛盾和得胜:一方面保罗强调说: 「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 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 5:24),另一方面又说, 「要治死你们地上的肢 体,就如淫乱、污琛⑿扒楹吞袄贰(西 3:5)。甚至指明肉体和灵命的相争, 「立志由得我, 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的苦境(罗 7:14-15)。保罗并没有否认这矛盾,而继续指示人要「靠我 们的主耶稣基督」 7:25)就能得胜了。 (罗 保罗也特别形容这圣灵在信徒灵命生活中的力量说: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我们四面受 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林后 4:7-10)。 属灵的生活最终目的是要与主耶稣一样(罗 8:29)。 保罗书信格式 保罗的书信(Pauline Epistles)占了新约圣经最大的篇幅。这说明保罗喜欢写信给他所关 心的信徒。他的书信也是按照当时通用的格式来书写。书信格式约可分为三大部份: 一.署名和问候:a. 首先,信的开头提出写信人的名字,然后是收信人的名字。 b. 接着是问安的话。保罗的问安方式稍与一般的不同,他把传统希伯来 人的问安, 「平安」(Shalom),再加上基督徒式的希腊问安, 「恩惠」(Grace)。 c. 为收信人的健康感谢。保罗也时常将收信人一切可称赞之处向神献上 感谢。 二.书信内容:保罗也把它分为两个部份: a. 教义性的教导:通常是为了回答读者的问题,或是把福音讲解。 b. 谈论基督徒的实践生活。 三.结语:a. 个人的消息和问安。多半是教会或教会中人的消息。 b. 祝福。 罗 马 书 作者: 保罗的书信形式正符合当时希腊人写信的格式: 开头是注明作者的身份、 问安、 目的, 接下来是内容讨论,最后以结言问候作结束。 可以肯定的说,保罗的书信一早就在教会之间流行,彼得也曾接触过这些书信(彼后 3:15)。 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写给哥林多的信中(公元 96),罗马书是他引用最多的 书信。第二世纪初时,保罗的书信是被聚合起来在教会之间传递阅读。 马吉安(公元 140)所编的《新约正典》(不被正统教会接纳,但是含有参考价值)含有 十卷的保罗书;少了提摩太书信和提多书。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保罗书信文件是 P46(Chester Beatty Papyri,公元 180)(注一)。但是在第二世纪尾的《幕拉多拉》(Muratorian Canon)(不被 正统教会接纳,但是含有参考价值)含有十三卷的保罗书信。 日期地点:从罗 16:23 和林前 1:14,保罗是在哥林多写此书。从罗 16:1,非比姐妹可能是此 书的携带人,而坚革里就是哥林多城的港口。 按徒 19:21-20:6 的记录,罗马书是写在以弗所工作之后,在下耶路撒冷之前写成,因 此大约是公元 58 年。 目的: 写罗马书的目的也在 1:10-15(保罗想到罗马去); 15:22-32(保罗想经过罗马到西班牙去) 说得清楚。 保罗也借着这目的作系统性的阐明他所坚持的「因信称义」的福音。 神学主题:历代神学家如保罗、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巴尔特等等都以罗马书作为他们神学 巨著的基础。历代基督徒也以「因信称义」的道理作为信仰的基础。我们可从罗马书中引申 出五个神学主题: -------------注一:见 G. Zuntz, The Text of the Epistle (London, 1953). 一.神的义:保罗一开头就以主题申言说明神的义是显明给凡是相信的人(1:17)。我们可以 从四个角度去看罗马书中“神的义”的意义。第一是神的信实。指明神的应许必要实现,不 管人的信与不信(3:3-4)。第二是神的忿怒。神的忿怒并不与他的义互相矛盾。忿怒也是神的 义的一种彰显(1:18;2:5)。 第三是义的彰显在耶稣基督的受死上。 基督成为赎罪祭是表明了神 的义(3:25ff)。第四是信心。神容许人因信耶稣基督而可以称义,这信心也完成律法的功用。 二.神的慈悲:神的容忍、宽恕是他的慈悲(2:4)。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说明 了神的爱和慈悲(5:8)。关于以色列人的离去,神整天伸手向他们招呼(10:21),这也显出神的 慈悲。 三.神的主权:在第九至第十一章里,保罗特别说明神的主权。以色列人的被弃并不是神不 公平,而是神的公义;t可以自由的拣选,就如陶匠和瓦器一样(9:19ff)。外邦人被拣选也 是神的主权。 四.神的恩典:人的罪与神的恩典成为了罗马书的基本讨论。保罗不只指出外邦人的罪恶, 更说出犹太人的罪恶即使他们有神的特权。 但神的恩典使罪人不至于死(5:21; 23)。 神的恩典 使t先主动的来拯救罪人(5:8)。神的恩典永远大过人的过犯,因此,更多的罪就显出神的恩 典越多(5:15,20)。 五.神的律法:保罗对律法有许多好感;他称律法为「圣洁、公义、良善」的(7:12)。律法 的目的是叫人知罪(3:20;7:7),也叫人不致犯罪而称义。但因信基督可以称义,因此“因信称 义” 也坚固了律法(3:31)。 人的软弱使律法失去了它的功用(7:18)。 基督徒有圣灵的律法(8:2)。 内容大纲: 罗马书的内容大纲算是清晰易明的。 只要跟随着保罗的思路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整 个内容的大纲构划出来。起初是问候和提出写书的目的(1:1-15)。然后,借着一个主题申言 (「福音本是神大能…」1:16-17),就直接的去证明有律法的犹太人像没有律法的外邦人一样 都犯了罪(1:18-3:20)。接着是讲解因信称义的教义(3:21-5:21)。在第六章,保罗集中的讲解 称义以后要过的圣洁生活(6:1-8:39)。在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保罗特别分出来讲论犹太人的 问题。由第十二章开始,保罗的谈话是比较实践性的。 1 : 1 - 15 1:1-7 1:8-15 1 : 16 - 8 : 39 1:16-17 1:18-3:20 3:21-5:21 6:1-8:39 9 : 1 - 11 : 36 9:1-10:21 11:1-36 12 : 1 - 15 : 13 12:1-21 13:1-14 14:1-15:13 15 : 14 - 16 : 27 哥 林 多 前 书 序 言 问 候 保罗与罗马教会的关系 教 义 的 解 释 主题申言 因信称义的必需 因信称义的途径 称义成圣的实践 历 史 性 的 问 题 以色列人被弃的原因 以色列人不全被弃 实 践 生 活 的 劝 勉 一般性的责任,品行 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对软弱弟兄的责任 结 言 作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序言中所给的证据已足够说明此书的权威和真实性。 罗马的革利免(公元 95)曾记录说: 拿起圣保罗的信, 「 他写给你们什么关于福音的事? 说实话, 他责备你们是因他的名、 矶法、 亚波罗而分党。 (I Clement 47:1-3)。 」 伊那丢(Ignatius of Antioch, 公元 113)常常提起哥林多前书的事(Ephesians 16:1; 18:1; Trallians 12:3;Romans 4:3; 5:1; 9:2; Philadelphia 3:3)。 日期地点: 保罗是在第二次布道行程中到达哥林多(公元 50)。 逗留一年半后才离开回到耶路 撒冷,答应再回哥林多(徒 18:18)。在第三次布道行程中,保罗再到以弗所(公元 52),在那 里逗留了两年三个月(相信此书在这期间写成)。 目的:责备和指正哥林多教会所引起的知识、道德、社会和属灵的问题。 内容大纲:哥林多前书的内容大纲显而易见,可按书中七大教会问题来划分。前两个 (1:10-6:20)问题(分党结派和淫乱(附有法律讼诉的问题))是保罗先回答报告中听来的问题。 然 后,才逐一的回答(第 7 至第 15 章)(五个问题:嫁娶、吃祭偶像之物、混乱崇拜(领受圣餐问 题)、属灵恩赐的事、复活的事)哥林多人提出来的问题。 1:1-9 1 : 10 - 6 : 20 1:10 - 4:21 5:1 - 6:20 7 : 1 - 15 : 58 7:1 -40 8:1 - 10:33 11:1 - 34 12:1 - 14:40 15:1 - 58 16 : 1 - 24 问候与感谢 保罗从报告中所知道的问题 分党结派的问题 淫乱的问题 哥林多人提出的问题 嫁娶的事 祭偶像之物 混乱崇拜的事 属灵恩赐的事 复活的事 结论哥 林 多 后 书 作者:哥林多后书内所含的证据已清楚说明保罗的作者身份。 《幕拉多拉正典》也有收纳哥 林多前后二书的记录。再早的《马吉安正典》也纳入哥林多后书。特土良(公元 Adv. Mar. 5:11,12)也多处引用哥林多后书。爱任纽也常引用林后经文,并说明是出自哥林多后书。 日期地点: 大约在哥林多前书之后。 详细情况请参哥林多前书的日期地点和保罗与哥林多教 会/书信的关系。 目的: 除了誊清保罗的职位和提倡乐捐的事以外, 还安慰哥林多的信徒因前信所带来的痛苦。 内容大纲: 哥林多后书主要的内容是保罗谈论个人的事奉和为使徒的权柄的辩护。 第一至第 七章是保罗谈论自己的事奉。 第八至第九章是保罗向哥林多信徒讲论金钱奉献的事情。 最后 四章几乎是保罗为使徒的职份的辩护。 1 : 1 - 11 1 : 12 - 7 : 16 问候与感谢 使徒保罗的事奉 1:12 - 2:17 3:1 - 7:16 8 : 1 - 9 : 15 10 : 1 - 13 : 10 13 : 11 - 14他的计划 事奉的特征 提倡乐捐的事 保罗为使徒职份的辩护 结论哥林多前书七大问题 一.分党结派:哥林多的会友以「保罗」(可能代表自由/无律法派), 「亚波罗」(可能代表知 识派), 「矶法」(彼得,可能代表律法主义者)三位不同时期任职牧师时信主受洗来分成党派 (1:12;3:4-6)。这导致教会分裂。还有「基督派」(可能代表偶像派)。他们是凭「世人的智慧」 这样分优次。保罗责备这样的纷争。然后说传道人的工作(栽种,浇灌)不算得什么,只有那 叫教会生长的神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应该把传道人摆在第一位。而且基督十架的智慧(神的 智慧)不在乎「世人的智慧」 。接着,保罗用“立根基”来建立教会和“忠心的管家”的观念 来讲述事奉观。保罗也指出分党结派的根源是在于信徒「自高自大」 。 二.淫乱的事:保罗指责淫乱的事是严重的,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旦」 ,因为淫乱的事就 如「面酵」可以败坏整个教会(5:1-8)。保罗也藉此誊清前一封信,说明「相交」是指不可与 淫乱的人或事有分,而不是与世界上的人完全隔绝(5:9-13)。道德事的判断,必须要分清楚; 为肚腹的食物只是人肉体的事,但淫乱的罪是「败坏圣灵的殿」(6:12-20)。 另外,教会中的罪恶事情应该由教会来解决,不必到外界的法庭去求审判。因为教会中 必定有人有足够的智慧能解决问题(6:1-6)。从另一面来看,保罗难过的说为什么教会中会有 争执发生。而是应该效法基督的榜样: 「宁愿受委屈」(6:7-8)。 三.嫁娶的事:保罗说出了基督徒的嫁娶观。详细分清那些是主的教导和他自己的意见(因 着他当时社会背景和环境)。他首先回答说基督徒可以结婚(7:1-9)。他禁止离婚(7:10-11),除 非是基督徒被异教的丈夫或妻子遗弃了(7:12-16)。 他也建议, 不论是还没有嫁娶的, 或寡妇, 或结了婚的, 或结了婚但另一方未信主的, 都应 「蒙召的时候是甚么身份, 仍要守住这身份」 (7:20-24),直到「自由」时为止。如果是为了性欲的事,可以嫁娶。 四.祭偶像之物:关于祭过偶像之物: a. 基督徒是自由的,但不会乱用自由:战士都有「节制」 ,更何况基督徒是为「不能坏 的奖品」而争战,因此甚至可以「攻克己身」 。 b. 偶像算不得什么,而万物都是神造的(8:4-6)。借着谢恩,所吃的都不怕被人毁谤 (10:30)。 c. 但是,为「软弱人的良心」是基督徒运用自由所要考虑的,自由不致使别人跌倒。 d. 不可参与祭偶像的宴会,不然就如以色列人一样。这样的宴会也不能与“圣餐”相 容。 可见运用自由的原则是「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和造就人」 。 五.混乱崇拜的事:这里有两件事。蒙头和圣餐。关于蒙头,保罗劝告他们要遵守当时的社 会次序,也不要在教会里引起混乱,即使基督徒有这样的自由。 关于圣餐,每个人都要在主的台前省察自己。这是主的餐(Lord Supper),不是世俗的餐 饮。在教会一起用餐时(爱筵,Agape),也要照顾到一些没有得吃的弟兄姐妹。总之,不可 在教会中引起混乱。 六.属灵恩赐的事:首先,保罗讲述有不同的恩赐,都是随神的意思分给不同的肢体。就如 一个身体有不同的肢体,因此各肢体有不同的功用,也互相的配搭适当来使用,为的要身体 成长的更美好。没有说任何一个肢体比其他的更重要。 「爱心」比一切恩赐更大,如果要比 较,那「作先知讲道比说方言」更胜一筹(14:1-25)。恩赐的真正目的和功用是要造就教会。 总要先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恩赐。保罗也提醒他们,运用恩赐时不可引起混乱: 「神不是 混乱的,而是和平的」(14:33)。 七. 复活的事:在他们当中有一些人不认为有死人复活的事。保罗提出四点: a. 否认信徒的复活就是否认基督(因基督是复活的),也因此否认我们的信仰(15:1-19)。 b. 因基督的复活,信徒也有了复活的保障,而以后万物也要归基督(15:20-34)。 c. 关于复活的身体,是一个属灵的身体,是不朽坏的(15:35-49)。 d. 复活的事要发生在末世,因此「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作主工」(15:50-58)。 保罗与哥林多教会/书信的关系 从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可以让我们认识哥林多前书和后书的关系。 一. 第一次的探访:保罗是在第二次出外传道的旅程中来到哥林多(徒 18)。在这城市逗留了 一年半。后提摩太带来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消息,因此写了帖前书,数月后,又写帖后书。 犹太人逼迫保罗, 他就离开会堂到外邦人提多犹士家另开布道所。 所以保罗是哥林多教会的 创办人(林前 3:6,10;4:15)。 二. 哥林多前前书(?):保罗曾给哥林多教会写过信。叫他们不要与淫乱的人相交(林前 5:9)。 但哥林多教会的人却误会了保罗的意思,以为要与世俗的人隔绝(林前 5:10)。 三. 哥林多前书:保罗告诉哥林多信徒说,他从革来氏家人那里得知他们有分争。后来又有 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亚代表团来访保罗,加上前前书(?)的误会,就写下了哥林多前书。 保罗也说他会派提摩太(林前 4:17-21)去哥林多,而他稍后也会去(林前 16:5)。 四. 第二次探访:也就是痛苦的探访。不能肯定这次的探访。只是从哥林多后书 12:14 与 13:1-2 推论出来。在保罗第三次行程中,他曾逗留以弗所有三年之久(徒 19:10;20:31)。以弗 所与哥林多之间常有船只来往。以上两卷书(林前前,林前)也多在以弗所写的。 五. 痛苦的一封信:从痛苦的探访回来后,保罗再(?)写信回去(林后 2:4-9)。这是一封「心里 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的信。(有学者认为林前就是这封痛苦的信)。 六. 哥林多后书:我们知道这卷书是从马其顿写来的(林后 2:13;7:5-7)。保罗在五旬节左右离 开以弗所,在特罗亚逗留一个时候,就往马其顿去了。后来提多把好消息带来。这时约在主 后 57 年。保罗就写了哥林多后书,缓和之前那封痛苦的信,然后叫提多与两位弟兄一起回 去哥林多,要办完一年前在哥林多所开始捐款的事(林后 8:10;16:24)。 七. 第三次探访: 保罗回耶路撒冷之前,曾到哥林多去渡过一个冬天,目的是把哥林多信徒 的捐款带回耶路撒冷(林后 1:15-17;9:1-5;徒 20:3)。 加 拉 太 书 作者:历代以来加拉太书的权威很少令人怀疑。它是保罗的“四大”主要书信之一(其他的 有罗马书,林前,林后)。马吉安、幕拉多拉正典、特土良等都有论及加拉太书。从书中, 我们见到保罗一开始就自称为「作使徒的保罗」 ,也特别在 1:11-2:10 为他的使徒身份申辩。 日期地点:公元 49 年或 57 年,在乎是持守南加拉太说或是北加拉太说。 如果是写给南加拉太教会,那应该是在第一次布道行程之后。支持者认为:(一)保罗 只是写给人口繁密,在第一次布道行程中建立的南加拉太一带的教会,(二)由于没有提及耶 路撒冷会议所作的决定(公元 49 年),因此这卷书应该是写在会议之前。 如果是写给北加拉太教会,那应该是在第三次布道行程之后。支持者认为:(一)保罗 不可能称南加拉太那些吕高尼人和彼西底人为「无知的加拉太人」 ,(二)路加没有提及保罗 在第一次行程中患病(比较加 4:13),而保罗也没有提及他在路司得所受的逼迫。多数的圣经 学者支持南加拉太说。 目的:辩护说明在基督里的自由不在乎律法和血气,仍是借着主的恩典因着人的信,在圣灵 里的生命。 内容大纲(注一):按加拉太书的语气,它似乎是在忽忽之间写成,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散乱, 但并不表示杂乱无章。 1:11-2:10 明显的是保罗在为自己所传的福音辩论。 接下来, 2:11-5:12 在 是一大段的教义讲解。最后的一段(5:13-6:10)才是关于基督徒生活的谈论。 1:1-5 问 候 1 : 6 - 10 对 离 正 道 者 的 责 备 1 : 11 - 2 : 10 保 罗 个 人 的 申 辩 1:11-12 保罗所传福音的来源 1:13-14 保罗归主前的情况 1:15-17 蒙召作使徒的经历 1:18-24 首次访问耶路撒冷 2:1-10 第二次访问耶路撒冷 2 : 11 - 5 : 12 教 义 的 辩 论 2:11-14 安提阿的冲突 2:15-3:4 因信称义的辩证 3:5-14 信心与律法相比 3:15-29 律法与应许 4:1-11 奴仆与儿子 4:12-20 个人的呼吁 4:21-5:1 两约的比喻 5:2-12 基督的自由 5 : 13 - 6 : 10 生 活 的 教 训 5:13-26 在圣灵里的生命 6:1-10 实际生活的劝勉 6 : 11 - 18 结 论 保罗为“真自由”辩驳的理由 一. 首先,保罗指明他所传的福音不是从人领受的,是直接从基督而来,因为他亲眼看见复 活的基督,所以带着基督的权威。(1:11ff) 二. 接着他辩证,如果使徒的权威是出自耶路撒冷,那保罗说他在信主后也上过耶路撒冷, 后来使徒们见到保罗向外邦人所传的福音也蒙神的祝福,因此更差遣他往外邦人那里去。 (1:15-2:10)保罗为这权柄辩证,是因为犹太信徒的指责和怀疑。 三. 保罗按着圣经回答,如果称义是借着割礼或律法的礼节,那基督的死就是徒然的了。 (2:21) 四. 既然加拉太的信徒知道他们领受了圣灵是靠福音入门, 那又怎能再靠律法过活呢? (3:2ff) 五. 神一早就要外邦人得救。亚伯拉罕既是因信称义,那凡因信称义的人(包括外邦人) 都是 亚伯拉罕(以他为信心的父)的子孙了。(3:6-9, 15-22) -------------注一:参考冯荫坤, 《真理与自由》(香港:证道,1982)。 六. 律法会咒诅那些在律法中又不守律法的人。但是基督既然为我们在十字架上受了咒咀, 就把我们赎出来并且脱离了律法的咒咀。所以不要再回到律法的咒咀中。(3:10-14) 七. 我们若一天在律法这师傅之下,就仍然是孩童(不成熟的人),不过从律法之下赎出来的 人,就是神的儿子,成熟了,并且不在师傅之下。(3:23-4:7) 八. 在律法之下的人,就如奴仆受轭的挟制,仍在西乃山(旧约)之约中。所以现今既然已经 认识神,就不要再回到那懦弱的小学,情愿再作奴仆。(4:8-5:1) 九. 福音真理的自由与割礼没有连带关系和功效。在基督里的信心是用爱来完全基督的律 法。(5:6-6:10) 另外,保罗也辩明基督徒虽然没有遵守旧约的律法,也一样有好行为。保罗提出四个宣告: 十. 在基督里的自由不是指自由去为所欲为,乃是指在爱中彼此服侍的自由。这是圣灵在生 命中的自然表现。(5:13-15) 十一. 虽然基督徒的福音没有列出可行与不可行的事,但是「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 体和邪情私欲都钉在十字架上了」(5:24)。因此,基督徒的生活应当有圣灵的果子为标记。 (5:16-26) 十二. 基督徒是靠圣灵的力量来「成全基督的律法」(6:2)。这与靠自己的努力遵守外在的规 条截然不同。(6:1-6) 十三. 若要收割永生,就不要顺着情欲(按自己的喜好)撒种,而是要顺从圣灵(按基督耶稣所 赐给我们的新生命)撒种。(6:7-10) 以 弗 所 书 作者:保罗在第三次的行程中(徒 18:18-19:41)在以弗所住了三年。相信启示录所说的 七间亚西亚教会是在这时候建立。 以弗所是亚西亚最大的城市。 主的道也在这里 「大大兴旺」 , 有一次还焚书五万块钱(徒 19:19)。 爱任纽(公元 Adv. Haer. 5.2)说这是保罗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亚利山大的革利免也 曾这样说。 日期地点: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都被称为「监狱书信」 ,因为它们是 保罗“被囚”时所写的信。 学者们不能肯定是保罗那一个坐监时期所写。有两个可能性:该撒利亚或罗马时期 的监禁。一般的意见是认为是保罗在罗马时(公元 62)写成「监狱书信」 ,因为这时期中保罗 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写书。 该撒利亚的监狱时期(公元 58)也比较严禁和短促。 目的:以「在基督里」的道理说明以弗所人的信仰以便坚固他们的信心。 内容大纲:以弗所书的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份:一个教义部份(第二至第三章),一个实践生 活部份(第四至第六章)。前面有一小段经文是谈论在基督里的福气(1:3-14)。 1:1-2 1 : 3 - 14 1 : 15 - 23 2 : 1 - 3 : 21 2:1-22 问候 在基督里的属灵福 为信徒的感谢和祷告 教义部份 得救宏恩 3:1-21 4 : 1 - 6 : 17 4:1-6 4:7-13 4:14-16 4:17-32 5:1-14 5:15-21 5:22-6:9 6:10-17 6 : 18 - 24 腓 立 比 书教会的大使命 实践生活部份 合一的劝勉 不同的恩赐 怎样维持合一 新旧生命 当作光明的子女 当爱惜光阴 家庭生活 基督徒的争战 结论作者:腓立比书的权威极少令人怀疑。在序言中(1:1f),保罗署名他是著作者。罗马的革利 免(Clement of Rome)和士每拿的伊格那丢(Ignatius of Smyrna)都有引用腓立比书。玻利甲的 《致腓立比书》有说: 「他[保罗]在你们当中的时候,清楚的教导你们...当他离开你们后,他 写信[众数]给你们...。 」学者认为这些“信”应该是指保罗的书信。(注一)马吉安也说: 「腓 立比人是马其顿人。他们坚守信心...使徒称赞他们,并且通过以巴弗提,他从罗马的监狱写 信给他们。 」 腓立比教会是保罗在第二次行程中在欧洲所建立的第一间教会(徒 16)。 从第四章的名 字中,我们也知道这是一间外邦人的教会。保罗也在第二行程的回程中,曾到腓立比住了三 个月。也拿捐款上耶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科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