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如何快速学好拼音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教材改版,为什么要先识字再学拼音?
日期:   
责任编辑: 小螺号  
阅读: 11252  
字号: 、、  
摘要小学一年级换教材啦,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可是为什么现在改成先识字再学拼音呢?
新教材五个新变化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几位接触过新教材的老师,帮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些新教材的变化——比以往更关注儿童的需求,先从常用字学起,再学拼音。另外,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 & &&1.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
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2.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3.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4.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邻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5.语文园地里,新增一个“书写提示”的栏目。
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
为什么要先识字后学拼音?
一位语文教研员说,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
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的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
大约一半课文被替换,新增几首儿童诗
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四季》《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课文保留,大约有一半的课文被替换。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版本,新课文有《秋天到了》《江南》《明天要远足》《小蜗牛》《升国旗》等。
一位教龄20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说,简单从这些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内容,不少都是儿童诗。比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一年级课本里放这么多儿童诗,一是因为短小精悍,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减少阅读难度;二是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兴趣会比较浓厚。一首诗学会了,孩子总会时不时背背读读,有时不由自主哼出来,慢慢就建立起语感,觉得语言文字有意思。”一位老师说。
在老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我多想去看看》,和新教材中的《升国旗》,表达的感情有些相似。《我想去看看》说的是一个遥远小山村的孩子,想去北京看升国旗,这篇文章稍微有点历史感。再看《升国旗》,写的是孩子们站在广场上看升旗的过程。两篇文章的替换,可以看出社会在发展,新课文和现实更贴近了一些。
& & &&口语交际不仅关注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
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刚教过一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这个经典游戏在教学时自己在班上用过,这是第一次收入课本。
游戏虽然简单,但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来心做事。
再举个例子,另一期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小山羊”,要求孩子们不仅要仔细听故事内容,能复述出来,还要求有想象力,边听边想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以前口语交际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但从新课本看来,除了说,还关注孩子们怎么想。
这样的变化,一年级小学生能适应吗?
新生家长的顾虑相对要多一点,主要是担心拼音还没学,立刻识字有困难。
其实,在新教材问世前,已有学校在尝试“先识字再教拼音”的教学法了。据说,效果还不错。
负责课程研发的语文教研组长说:
我们绘本课的教学内涵很丰富,最主要是完成始业教育,让孩子学会看书,爱上阅读,通过阅读绘本,亲近学校和老师,喜欢学习,养成一些基本习惯。然后,再根据绘本内容适量识字,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另外,已经看过新教材的老师表示,绝大多数孩子肯定能马上适应——识字表上的都是常用字,孩子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而且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不同,会认就可以了,至于写字量,一年级上只要求100字。
关于认字,资深语文老师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刻意教学前孩子认字,但生活中要有认字的意识。
原因很多家长喜欢买一大堆认字卡片,教孩子认字,或者让孩子上学前班学四书五经认字。学习和使用汉字都是需要语境的,这么刻意而且机械的教法,只会让孩子反感,失去认字的兴趣。不像在学校里,语文老师教孩子认字会用儿歌、顺口溜等有趣的方法。
办法不要刻意教认字,和拥有认字意识并不矛盾。爸妈们可以这样做:
陪孩子看半小时动画片,边看动画片边读字幕,读着读着,一些反复出现的字,孩子对照画面,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而然就认识了。
让孩子坐在腿上,拿本书来读故事,让孩子慢慢意识到汉字很神奇,能变出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自然而然跟着爸妈一起念。
去逛超市,小朋友要买蛋卷,可以把不同品牌的蛋卷拿给孩子看,告诉她这个牌子叫什么,那个牌子叫什么……
总之,在生活中多制造特定语境,让孩子多看看,会有意外收获。
来源:今日教育传媒
?????????????????????????????????????????
如果您也有幼升小相关升学问题可以关注北幼升小网微信账号“北京幼升小(bjysxwx)”,回复“咨询”二字获取留言咨询页面。我们将尽力为您分析解答。
扫一扫|二维码
来源: |  | 
北京幼升小网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北京幼升小领域最具影响力升学服务平台
○ 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幼升小」或「bjysxwx」关注查看: 2293|回复: 21
小学开始教拼音了还要预先学吗?
新闻里说小学会教拼音,那还要事先学吗?求助!谢谢!
已经学完的是大部分吧
肯定要学点 学的七七八八了去学校查漏补缺。
学校是集中快速教的 所以最好还是先学一下的 到学校里面教的时候就当复习了
实在不放心可以学一下,也要看小学是否很鸡血
如果今年换新教材不知道什么情况,沪教版肯定是需要先学的,拼音穿插在课文里教,提前没有学过跟起来会有点难度。
可以在家里先熟悉下,外面学就没必要了。我家2个都这样,一点问题都没有。
先学一下吧,声母韵母总要认得吧,一遍学不会的,到学校里面再查缺补漏
已经学了,进去再滚一遍更扎实
个人觉得,拼音是工具。你提早学,就能通过工具学会更多的东西。比如,学会拼音,孩子可以自己看书。学会拼音,可以用微信和你打字聊天。&&如果孩子已经认字无数,阅读无障碍,个人觉得学不学也无所谓的,毕竟也只是工具而已。
公立学校,一二年级拼音占分值比较高,但是到了高年级,也不是重点。
私立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在低年级,拼音在考试中的分值也就0.5分
这新政策制定的含含糊糊的,有什么意义
幼儿园已经都教完了,建议你还是提前学吧,听JW的肯定要后悔
大多开始学拼音?外面报的都是多少次课的?学完效果如何?&
我们家的已经在外面快学完了
大多开始学拼音?外面报的都是多少次课的?学完效果如何?&
不建议学,学校里拼音一直都是从头开始教的,家长实在太焦虑,也不要把钱浪费给机构,找个拼音软件自学。
另外外面学很可能学坏了,我们老师说过如果和学校教的不一样,矫正过来的过程更加痛苦。
所以学前没必要参加拼音班,多认字倒是真的。
大多开始学拼音?外面报的都是多少次课的?学完效果如何?
我们中班的学的,一共16次课。是机构里的小学老师教的。学完可以自己拼了。现在完全可以自己借着拼音看书(原本也有一些识字量的)
幼儿园已经都教完了,建议你还是提前学吧,听JW的肯定要后悔
我们是中班开始学的,在家多练习,学得比较扎实,能自由拼读。
学吧,学校教学快速小学第一课不再是学拼音,先学的竟然是…
小编点评:1、人教版《小学语文》稍稍作了微调,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是好的苗头,拼音法学语文,建国初期扫盲的作用很大,但现在它的历史使命基本已经完成,应该回归到次要的位置。2、迎合政策,根据2016月4月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要求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开篇学习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汉字。3、从400字减到300字,完全没必要,专家说儿童手部肌肉未发育成熟而减少汉字,理由很可笑。4、学习方法没有太大改变,课纲变革流于表面。
开学第一课你准备好了吗?
一、书本大小不同
从外观上新版的语文课本(左),比旧版(右)那可是“胖”了一圈
估摸有A4纸大小
估计又有小盆友要哭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内容也变多了呀…”
咱继续往下看
二、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
新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旧版教材的学习顺序“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转变为新版教材的“我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
70后、80后、90后
都应该记得自己小学语文第一课
学的是a、o、e这三个拼音
但是从今年起
一年级小学生学语文
就要先认“天、地、人”这三个常用字
新教材改为先识字再学拼音。
三、识字量由旧版的400字减少到300字
在识字量上,新版教材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了300个。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所学习的40个常用字,也相较于旧版第一单元有所减少。除了“天、地、人”,还有“你、我、他”等等,孩子们在童话书、绘本,包括动画片里都可以看到。与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基本上没有出现在新版语文第一册上。
四、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和“和大人一起读”
主要讲解笔画规则。有老师认为: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书写已经不那么熟悉,所以就更加需要在书写方面给孩子们做一个强化。
有老师认为:新教材此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不同的“大人”讲述的故事、表达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五、新增“快乐读书吧”栏目
这一栏目设在新教材第一单元末尾,有四幅图画,分别是和爸妈阅读、和同伴讲故事、在书店看书和在图书馆看书,主题是“读书真快乐”。
&这是入学教育中
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
把阅读习惯提升到
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阅读
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
也能增强对文字的敏锐度
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
改版后的教材比旧版更好
有许多与时俱进的地方
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在于“新生怕上学,爸妈会焦虑,毛病多半出在拼音环节上”。有小学语文老师分析,原因在于拼音内容枯燥,而且作为一个符号,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一上学就让孩子学,不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反倒是汉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拼音教学往后面挪,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
先识字再学拼音,孩子跟得上吗?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副校长谢荣斌认为,先识字再学拼音,这将能够帮助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字,而将拼音这一难点后推,会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业上有一个更自然的过渡。”
 新教材识字量怎么减少了?
谢荣斌分析,新教材识字量任务的减少,是由于目前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渠道多元化。“识字现在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新的字词放到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去认识,课内的识字量就会降低一点,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而这并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和学习的效果。”
&(转自梅州日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学打拼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