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化脓有炎症了化脓了,会得白血病吗

【转载】常见病自测
我的图书馆
【转载】常见病自测
本文转载自追风Y少年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第一节  发  热第二节  疼  痛第三节  水  肿第四节  咳  嗽第五节  出  血第六节  恶心与呕吐辨病第七节  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第一节  望神辨病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第一节  皮  肤第二节  毛发辨病第三节  头颅辨病第四节  眉毛辨病第五节  眼睛辨病第六节  鼻第七节  口腔第八节  颈部辨病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第十节  脉搏辨病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第一节  汗液异常辨病第二节  小便辨病第三节   大便辨病第四节  鼻涕辨病第五节  痰液辨病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第一节   饮食辨病第二节  睡眠辨病第三节  说话异常辨病第四节  运动异常辨病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第二节  乳房辨病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第一节  全身状态异常辨病第二节  望机体局部辨病第三节  常见症状辨病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在临床上,大多数疾病都有表现于外的症状。而许多病人也是因为有不舒服的感觉时才上医院就诊。因此症状能够很早地提示疾病的存在。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表现,对于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疾病的症状很多,本章主要介绍一些常见而比较重要的症状,以便读者根据症状大致判断自己的疾病,及时至医院治疗。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贻误病情。第一节  发  热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而且以感染性发热为常见。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而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很多,可见于大手术后,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肿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在临床上医生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判断病因,给予用药。近年来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许多病人发热时,存在滥用抗菌素的现象。本节主要介绍正常体温及体温的生理性变异、热度高低、热程分期、发热伴随症状辨病,以利于患者协助医生诊断治疗,并使患者了解发热的原因,避免滥用抗菌素、退热药而干扰医生诊断,贻误病情。一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传统观念所说的正常体温37℃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一般成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舌下)温度波动于一个狭小的范围(36.3℃~37.2℃),且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少数人可低于36℃,也有的人可高于37℃。另外,老年人代谢率较低,其体温低于青年人。体温可因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稍有变动。其常见原因如下:①运动  剧烈运动、重体力运动、劳累、进食后由于机体产热增加,因而体温高于正常。这也正是运动、纳食后能御寒的道理。②环境  长期在热环境下工作、盛夏、或衣着过多,机体散热减少,体温可高于正常。③妇女排卵期、妊娠期  成年女子在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排卵后的体温较排卵前高0.3℃~0.5℃,直到月经前1~2天才恢复正常。许多妇女怀孕后,体温高于孕前。这些现象是由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所致。④手术  许多较大手术后1~2天,无创口感染,体温会升高,一般不超过38℃,这是机体对创伤的反应,可持续3~5天。以上这些体温变化,是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下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治疗。二  热度高低辨病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病人高热不退,不怕冷,多见于里实热证。是正盛邪实,里热内蕴,蒸达于外之象。长期低热原因很多,常在午后和夜间低热,早晨热势减退是阴虚所致。病人常兼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颧红、盗汗、体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气虚也可导致长期低热。气虚发热除表现发热日久不退和热度不高外,并伴有面色?白、食欲不佳、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三  体温上升期分型辨病发热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在临床上表现为疲乏、不适感、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等。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1)骤升型体温在几个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4•给自己看病常伴有寒战,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2)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等。伤寒以阶梯状上升的高热为症状。四  高热持续期分型辨病在高热持续期体温已达高峰,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可伴出汗。按高热持续时间,此期可分为:(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的发热极期。(2)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较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患。(3)间歇热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达数度。无热期持续一天乃至数天。反复发作。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急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各持续几天,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周期热。(5)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注意,以上体温变化,均指未用抗生素和解热剂情况下的体温变化。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和解热剂的应用,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不典型。此外,热型和个体反应性强弱亦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发热可不高或无发热,而致不具有肺炎的典型热型。五  体温下降期分型辨病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和适当的治疗,疾病得到控制,体温恢复正常。体温下降方式有(1)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低于正常,伴有大汗,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2)渐降体温于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六  发热伴随症状辨病(1)发热伴寒战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性疾病。(2)发热伴眼睛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类似兔眼表现。(3)发热伴出血  常见于重症感染和血液病。前者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4)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5)发热伴关节肿痛  可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鲁菌病、结核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6)发热伴有皮疹  常见于出疹性的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7)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  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8)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常见于消化系统疾患。(9)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疼常见于泌尿系感染。如上所述,发热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患者切不可误认为发热都是由于感染引起而滥用抗生素、退热药。尤其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更应及时至医院就诊:高热持续不退;②长期低热;③发热伴异常消瘦;④高热突然下降到正常体温以下;⑤发热伴剧烈头痛;⑥发热伴面色发黄。第二节  疼    痛疼痛是一个常见症状,又常是病人就诊的主诉。疼痛是机体对损害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促使机体迅速避开或除去这些损害。引起疼痛的刺激方式在各组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皮肤对戳刺、切割、挤压、烧灼较敏感;胃肠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较敏感,因而在粘膜发炎、平滑肌紧张或痉挛、肠系膜牵拉等常引起胃肠痛。肌肉痛则多由于缺血、结缔组织撕裂、坏死、出血、注入刺激性液体等引起。长时间的肌肉收缩也可引起疼痛。关节对炎症较为敏感。疼痛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原因也十分复杂,因此如果身体某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出现不易缓解、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千万不要自服止痛药,应立刻上医院检查,以免服药后掩盖症状,耽误病情。兹将临床常见疼痛及观察疼痛时应注意什么阐述如下,以助患者及时掌握病情。一 观察疼痛时注意事项疼痛的定位和病因,必须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甚至经过动态观察才能确定。笔者在临床上常遇上一些病人因疼痛就诊,但他对疼痛发作时的一些细节却忽略了观察,因而给医生诊断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应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才能较好地对疼痛的病因和部位作出判断。一般来说,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下列方面:1.疼痛的部位一般说来,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就是病情的所在。临床上,以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的外伤、发炎或其他病变所致的疼痛,定位最为明确。但是,深部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的疼痛,定位可较不明显。例如少数的急性心肌梗塞,疼痛可定位于上腹部,而被误以为胃疼。(绿叶)2.疼痛发作的特点例如脏器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发作,其特点在不同疾病差别可甚大。胆道蛔虫病的疼痛发作多位于右肋下,可历时数分钟而暂止,休止时安静如正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为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疼痛。大周期表现为每年秋末春初季节发作疼痛,小周期表现为每天空腹和夜间痛。3.疼痛的性质和强度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疼痛发作时应注意疼痛是刺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痛还是胀痛、绞痛、搏动性痛。其强度可为隐隐作痛,钝痛乃至电击样锐痛。痛的经过可以是周期性、间歇性、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强。祖国医学认为胀痛多因气滞所致;重痛(疼痛并有沉重的感觉)多为湿邪困阻气血;刺痛多是瘀血;绞痛多因有形实邪或寒邪内侵阻闭气机;灼痛多为大邪窜入脉络所致;冷痛多因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使脏腑、肢体失于温养;掣痛(抽掣或牵引疼痛)多因筋脉失养,邪阻筋络;隐隐作痛多见于虚症。4.疼痛的放射部位一些疼痛可向周围放射。了解疼痛的放射部位有助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例如心绞痛病人左侧心前区疼可向左上肢内侧、后背放射。5.诱发与缓解疼痛的因素了解诱发和缓解疼痛的因素,常有助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例如,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疼痛常由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与吞咽有关的疼痛见于口、咽和食管的疾病;与排便有关的疼痛常起源于下段肠管疾病;饥饿时胃痛可见于溃疡病。心绞痛多于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胃溃疡多于进食后或服用碱性食物或药物后缓解。由于疼痛部位常提示病情所在,所以了解临床常见的不同部位的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头  痛头痛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见症状。感冒发烧时可以头痛,睡眠不足时可以头痛,生气烦恼时亦可以头痛。大多数头痛无特异性而且预后良好。例如感冒头痛,感冒痊愈后头痛自然消失。但是有些头痛症状却是严重疾病的信号,例如在临床上许多脑肿瘤患者就是因为以头痛就诊后才发现的。1.头痛发生的原因头痛发生的原因有颅内疾病、颅外疾病、全身性疾病、神经官能症。颅内疾病主要有脑膜炎、脑炎等颅内感染疾病和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此外尚有脑瘤、肿瘤脑转移、脑囊虫病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脑外伤等疾病。颅外疾病包括:骨疾病如颈椎病,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以及眼、耳、鼻、牙齿疾病。全身性疾病包括:①急性、慢性全身感染,例如感冒头痛;②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头痛;③中毒,例如酒精、煤气中毒后头痛;④其他:贫血、月经期头痛,低血糖。神经官能症包括:①神经衰弱,即睡眠不好后引起的头痛;②癔病。2.头痛的缓急辨病急起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急性感染。头痛突然发生呈全头痛,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性加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喷射性呕吐、颈部发硬,严重者可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这是大脑炎的表现。慢性复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3.头痛的部位辨病(1)全头痛  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脑炎等;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2)前额痛  多见于眼、鼻疾病。其中眼病引起头痛多在眼区周围,多伴有视力下降,眼睛不适感。鼻炎和鼻窦炎多有前额痛,但多数情况下伴目眶下痛,流脓鼻涕等症状。中医学中,前额痛多与阳明经病变有关。(3)头侧部痛  头侧部疼痛多与耳部疾病如中耳炎、乳突炎,偏头痛有关。中医学中,侧头痛与少阳经病变有关。(4)头顶疼痛  多见于神经衰弱。中医学中,巅顶痛与足厥阴肝经有关。(5)后头疼痛  多见于感冒、高血压病、颈椎病等。中医学中,后头疼与太阳经病变有关。4.头痛性质和程度辨病(1)跳痛  多见于高血压、血管性头痛、急性发热性疾病、脑肿瘤、神经官能性头痛。(2)电击样痛  多见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放射。(3)炸裂样痛  多见于蜘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有头被猛击一下的感觉,继之出现炸裂样剧痛,伴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烦躁不安。(4)紧箍样头痛  提示为紧张性头痛,头痛发作时头部沉重,有紧箍感,似戴了一顶沉重的帽子。热敷及按摩头部可减轻疼痛。(5)剧烈头痛  多见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蜘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6)轻度、中等度头痛  多见于眼、鼻、牙齿疾病引起的疼痛,脑肿瘤的疼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是轻度和中等度而被忽略。5.头痛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辨病(1)晨起头痛  后脑部位的头痛,特别是清晨痛得厉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可能是高血压的征象。晨间加剧的深部头钝痛可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有规则的晨间头痛可见于鼻窦炎。(2)入夜头痛  疼痛于夜间发生,持续数周至数月后自行缓解,提示为丛集性偏头痛。头痛入夜加重,甚至闭眼,提示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头痛。(3)餐后3小时左右头痛  头痛于餐后3小时以上发生,呈间断性,进食后缓解,多为低血糖性头痛。(4)阅读后头痛  长时间阅读后头痛多与眼睛疾病有关。(5)月经期头痛  多见于偏头痛,贫血引起的头痛。(6)长时间头痛  神经官能性头痛以病程长、明显的波动性和易变性为特点。脑肿瘤的头痛多呈慢性进行性,早期可间以或长或短的缓解期。6.头痛伴随症状辨病(1)伴失眠、焦虑  神经官能性头痛常伴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如失眠、焦虑、思想不集中。(2)伴呕吐  头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可见于急性胃肠炎。头痛伴剧烈喷射状呕吐者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症。头痛伴呕吐,但呕吐不剧烈且呕吐后头痛明显缓解是偏头痛的特点。(3)伴头晕  头痛伴头晕者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4)伴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是指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癫痫样抽搐,说胡话等症状。当急性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伴精神症状。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者必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若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5)伴视力障碍  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某些眼病(如青光眼)和某些脑肿瘤。短暂视力减退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和偏头痛发作开始之时。(6)伴癫痫发作  头痛伴癫痫发作,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寄生虫囊肿、脑肿瘤等。7.激发、加重、缓解头痛的因素辨病(1)直立位加重  多见于腰椎穿刺后的头痛。(2)直立位减轻  多见于丛集性头痛。(3)转头、低头、咳嗽加重  多见于脑肿瘤、脑膜炎引起的头痛。(4)随颈部运动而加重  见于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5)随颈部运动而减轻  见于与职业有关的颈肌过度紧张所致的头痛。总之,综上所述头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只要针对头痛的病因进行治疗,解除病因后头痛即可痊愈。因此,当出现头痛时,患者切不可简单化对待,服用止痛药。对于慢性长期头痛更不应轻视,应及时至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对症下药。三  胸痛胸痛一般由胸部疾病包括胸壁疾病引起。引起胸痛的病因可轻可重,胸痛剧烈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因此,发生胸痛时根据对胸痛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和影响胸痛的因素的观察来判断引起胸痛的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1.胸痛原因引起胸痛的常见原因有:①炎症,例如皮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肌炎、流行性肌痛、胸膜炎、心包炎、纵隔炎、食管炎。②内脏缺血,例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梗塞。③肿瘤,包括原发性肺癌、纵隔肿瘤、骨髓瘤、白血病的压迫和浸润。④其他原因,例如自发性气胸、胸主动脉瘤、过度换气综合征外伤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2.胸痛部位辨病(1)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是指左前胸部,心前区疼痛多见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2)胸骨后疼痛  多见于食道疾患、膈疝、纵膈肿瘤,亦可见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3)沿肋间疼痛  肋间神经痛的部位沿肋间分布,带状疱疹时胸部皮肤上呈现多数小水泡群,沿肋间神经分布,但不过中线,且有明显痛感。(4)胸部肌肉疼痛  胸腹部肌肉剧烈疼痛,向肩部、颈部放射,可见于进行性肌病。(5)1、2肋软骨痛  见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因其多侵犯第1、2肋软骨,患处隆起,疼痛剧烈,但皮肤多无红肿。3.胸痛性质辨病(1)灼痛或刺痛  肋间神经痛时表现为沿肋间分部的阵发性灼痛或刺痛。食道炎或膈疝时胸骨后呈灼痛或灼热感。(2)酸痛  多见于胸壁肌肉痛或骨痛。(3)压榨样疼痛  心绞痛时心前区常呈压榨样疼痛。所谓压榨样疼痛是指疼痛时心前区像压了许多东西,以至觉得有透不过气的感觉。(4)锥痛  所谓锥痛就是如锥扎似的疼痛。可见于主动脉瘤侵蚀胸壁时,或见于骨痛。(5)闷痛  见于原发性肺癌,纵膈肿瘤。(6)胸骨压痛  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时,胸骨压痛是十分重要的症状。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体部,因此对于非外伤引起的胸骨压痛应及时至医院就诊。4.影响胸痛的因素辨病(1)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多见于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每于剧烈运动、生气、兴奋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心绞痛呈阵发性,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心肌梗塞呈持续性剧痛,虽含服硝酸甘油后仍不缓解。(2)运动后胸痛缓解  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的胸痛常因运动反而好转。(3)咳嗽或深呼吸加剧  多见于肺炎、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4)吞咽时胸痛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弥漫性食管痉挛、食道肿瘤引起的胸痛常于吞咽时发作或加剧。5.胸痛伴随症状辨病(1)伴咳嗽  气管、支气管、胸膜疾病所致的胸痛常伴有咳嗽。(2)伴吞咽困难  见于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炎、食道裂孔疝、食道肿瘤引起的胸痛。(3)伴咯血  肺结核、肺梗塞、支气管扩张症、原发性肺癌的胸痛常伴有咯血。(4)伴呼吸困难  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引起的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难。(5)伴冷汗、面色苍白、胸痛、心前区剧痛、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发凉等休克症状  可见于心肌梗塞。(6)伴发热  胸痛伴发热、咳嗽,伴有相应的胸部体征,可见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等。胸痛、心前区疼痛,伴有发热、出冷汗和疲乏,出现呼吸困难及咳嗽,可见于心包炎。(7)伴胸闷、心悸  胸痛伴有胸闷、心悸,与此同时或在此之前,出现发热、身体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炎。四  腹  痛在临床上,当病人以腹病就诊时,医生总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腹痛的部位、剧烈程度、伴随症状等。因此,当出现腹痛时,我们应注意对腹痛性质和变化的观察,这样到医院就诊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协助大夫做出诊断。以临床实际,腹痛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兹分述如下: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可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许多疾病引起。临床上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当出现急性腹痛时,应注意观察腹痛性质和变化,并及时至医院就诊,方不至贻误病情。(1)急性腹痛发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类:①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②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  多见于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泌尿道结石、胆石症。腹痛常为阵发性与绞痛性,可甚剧烈。③腹膜急性发炎  最常由胃、肠穿孔所引起,腹痛具有以下特点:A、疼痛定位明显,一般位于炎症所在部位,可有牵涉痛;B、呈持续性锐痛;C、腹部常因加压、改变体位、咳嗽、喷嚏而加剧;D、病变部位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④脏器扭转或破裂  腹内有蒂器官(卵巢、胆囊、肠系膜、大网膜等)急性扭转时可引起强烈的绞痛或持续性痛。急性内脏破裂如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疼痛急剧并有内出血病征。⑤中毒与代谢障碍  如铅中毒、急性血卟啉病、糖尿病酮中毒。常有下列特点:A、腹痛剧烈,但无明显定位;B、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特点。⑥胸腔疾病的牵涉痛  肺炎、肺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食道裂孔疝等,疼痛可向腹部放射,类似“急腹症”。其实并非由腹腔疾病引起。(2)疼痛部位辨病  分以下几种:①中上腹痛  多为胃痛,与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疾病有关。②右上腹痛  与肝胆疾患疼痛有关。可见于胆石症、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③脐周痛  见于小肠绞痛、肠寄生虫病。④下腹痛  见于结肠绞痛、急性盆腔炎。⑤耻骨上痛  见于膀胱痛,如急性膀胱炎等。⑥麦氏点痛  所谓麦氏点是指右髂前上脊与肚脐连线的中外1A3处,即右下腹偏外处。急性阑尾炎疼痛常位于麦氏点。(3)疼痛性质和程度辨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常突然发生,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中上腹痛。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定。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结核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4)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辨病细述如下:①静卧减轻  急性腹膜炎腹痛为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在静卧时减轻,腹壁加压或改变体位时加重。②吃油腻而诱发  多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而致的胆绞痛。③暴食后急性腹痛  多见于急性胃扩张。若暴食后急性腹痛伴发热等,应考虑急性胰腺炎可能性。④不洁饮食后腹痛  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⑤暴力作用后腹痛  多见于肝破裂、脾破裂。⑥排尿时腹痛  多见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⑦酒后或受凉后腹痛  见于胃肠平滑肌痉挛或胃炎。(5)急性腹痛伴随症状辨病  明辨如下:①伴黄疸  所谓黄疸是指全身皮肤发黄、白眼球发黄。若急性腹痛伴黄疸多见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急性溶血等疾病。②伴寒战、高热  提示有急性炎症,可见于急性化脓性胆道炎症、腹腔脏器脓肿、大叶性肺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③伴血尿  常见于急性泌尿系感染。④伴恶心、呕吐  常见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⑤伴腹泻  见于肠炎、肠结核等。⑥伴便血  见于急性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⑦伴无大便  急性腹痛后无大便、不放屁,则应考虑肠梗阻。⑧伴休克  常见于急性腹腔内出血、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道炎症、绞窄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腹腔脏器急性扭转、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型肺炎。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是指慢性长期性腹痛,其腹痛多不剧烈,时轻时重。慢性腹痛起源于起病缓慢,病程长,或急性病转变为迁延性的腹痛疾病。(1)慢性腹痛发病原因一般分7类。①腹腔脏器慢性炎症  慢性腹痛多由慢性炎症所致。如慢性胃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等,呈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或隐痛。②脏器慢性扭转或梗阻  如慢性胃扭转、肠扭转。③腹膜或脏器包膜的牵张  如手术后或炎症后腹膜粘连、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包膜牵张。④化学性刺激  消化性溃疡、食管炎或食管溃疡,由于胃酸的刺激引起疼痛。⑤中毒和代谢障碍  铅中毒、尿毒症等的腹痛可呈慢性过程。⑥肿瘤压迫或浸润  多由发展中的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由于肿瘤压迫或浸润感觉神经而引起。⑦神经精神因素  胃神经官能症、结肠激惹综合征、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等亦可引起慢性腹痛。(2)慢性腹痛部位辨病慢性腹痛的部位多和罹患疾病的器官的部位相一致。①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  多由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受第6~8胸神经支配的器官的病变引起。②右下腹部疼痛  多见于回盲部病变。如慢性阑尾炎、肠结核等。③下腹疼痛  如位于下腹偏左,多见于菌痢、肠炎等结肠疾患。在女性,下腹慢性腹痛多由内生殖器疾病引起,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④广泛不定位疼痛  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血卟啉病、结缔组织病。(3)腹痛的性质辨病可从6方面判断。①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或隐痛  多见于腹脏腔器慢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如慢性胃炎、慢性胆道疾患、慢性盆腔炎、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多于相应部位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或隐痛。②发作性胀痛或绞痛  多见于慢性胃扭转、肠扭转。肠寄生虫病时多呈发作性绞痛。③持续性胀痛  可见于手术后或炎症后腹膜粘连。胃肠动力不足,慢性肝炎时可出现肝区胀痛。④刺痛或灼痛  多见于消化性溃疡,由于胃酸刺激引起。可见到中上腹周期性、节律性刺痛或灼痛。⑤阵发性疹挛性疼痛  结肠、直肠疾患引起的疼痛呈阵发性疹挛性疼痛,排便后常减轻或缓解。⑥难以忍受的钝痛  多见于发展中的腹腔恶性肿瘤。(4)慢性腹痛与体位的关系辨病  可分为:①左侧卧位疼痛减轻  胃粘膜脱垂病人左侧卧位常使疼痛减轻,而右侧卧位时加剧。②站立或运动后腹痛加剧在胃下垂或肾下垂时,病人站立过久或运动出现腹痛或腹痛加剧,而在仰卧位或垫高髋部后缓解。③仰卧位腹痛加剧  胰体癌病人仰卧时疼痛出现或加剧,而在前侧坐位或俯卧位时缓解。膈疝病人上腹痛在食后仰卧位出现,而在站立位时缓解。④俯卧位时腹痛缓解  十二指肠淤滞症时上腹胀痛,并于俯卧位时缓解。(5)慢性腹痛的伴随症状辨病  具体分为:①伴发热  慢性腹痛的伴随发热多为中低度热。多提示为腹腔慢性炎症、脓肿。但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为腹痛伴发热都为炎症引起。因为在腹腔肿瘤、结缔组织病时亦可出现发热。②伴呕吐  慢性腹痛伴呕吐常为上呼吸道疾病、慢性胆道疾患、慢性盆腔疾患等。③伴腹泻  慢性腹痛伴腹泻常见于慢性肠道疾患、慢性胰腺疾患、慢性肝脏疾病。④伴柏油样便  慢性腹痛伴大便黑而稀溏,如柏油一样,多由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所致。⑤伴血便  慢性腹痛伴便血见于肠肿瘤、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慢性溃疡性肠炎、慢性痢疾等。总之,由于腹部脏器较多,再加上胸部一些疾患引起的疼痛亦可向腹部放射,所以当发生腹痛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急性剧烈腹痛,切不可自服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对于慢性腹痛,更不可因其疼痛轻,不影响生活起居而忽略,应至医院就诊,查明病因,采取治疗。五  腰背痛辨病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为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在祖国医学中有腰为肾之府之说,故在中医中腰痛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临床上许多病人以腰痛就诊时总爱向大夫询问:“大夫,我是肾虚吗?”其实,即使在中医学中腰痛也有许多原因。主要由于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外邪阻滞经脉引起腰痛;或因气滞血瘀,跌倒损伤,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发生腰痛;或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房事不节致肾精亏损发生腰痛。所以当发生腰痛时,切不要简单地认为肾虚而滥用补品。现将临床常见腰痛及病因分述如下:(1)弯腰、挑重担、举重物时腰痛当用力弯腰、挑重物或举重物之后,突然发生腰痛,且腰椎两旁肌肉发生痉挛而有触痛,提示可能为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2)腰痛向下肢放射腰痛如“炸裂”一样痛,并向大腿后侧、腋窝、小腿外侧放射、有针刺或电击样感觉,腰痛过后下肢感到麻胀。病人躺下后症状减轻,站立、行走、甚至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时,腰痛加重,提示可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尤以第4~5腰椎旁疼痛明显,并向一侧下肢放射,甚至有明显的麻胀感,平卧时患侧下肢不能直腿抬起,提示可能为根性坐骨神经痛。(3)一侧腰腹突发“刀割”样绞痛一侧腰腹部突然发生“刀割”样绞痛,沿输尿管走行方向放射到下腹部、会阴及大腿内侧,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腰痛发作时病人弯腰拱背、坐卧不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疼痛后多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结石。(4)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伴有小便次数多、小便急、尿痛,提示可能为泌尿系感染。(5)腰痛伴肾区叩击痛腰痛,当叩击腰部时疼痛尤剧,应考虑到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周围脓肿等肾脏疾病。(6)腰痛卧床加重腰痛在卧床时加重,起床后反而减轻,应考虑腰纤维组织炎。(7)腰痛伴白带增多许多妇女以腰酸痛、白带多就诊时,多因生殖系统炎症引起。如子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等。(8)房劳、产育过多后腰痛房事过频、妇女生育子女过多或者流产次数过多后出现腰部酸疼,其他检查均正常,此即中医所说肾气亏虚,腰府失养所致。总之,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腰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上医生除了通过了解症状、体检外,还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因此当出现腰痛时应及时至医院检查,对症治疗,不可滥用补品。第三节  水  肿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吸收至血管中,二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的液体积聚。若由于各种原因,打破这种动态平衡,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称为水肿。水肿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此外还有一类功能性水肿,此类水肿虽表现为水肿,但各种化验和检查结果均正常,且不影响人体健康。现将各类水肿分述如下:一  功能性水肿(1)高温性水肿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炎热的夏季,在户外活动后经常会出现手足轻度水肿。这是由于炎热刺激,引起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或浅静脉扩张,致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体液渗聚于组织间隙而形成轻度水肿,这种水肿易发生在足和手部。(2)旅行者水肿见于久走或久立者,亦见于长期乘坐长途列车的旅客。这是由于下肢长时间处于下垂状态,下肢静脉回流会受影响,形成下肢水肿。(3)肥胖性水肿见于身体肥胖者,水肿部位多位于下肢。这是因为肥胖者皮下脂肪丰厚,血管易扩张、血液瘀积,加之下肢静脉压升高,水肿便会发生。(4)晨起眼皮肿有的人晨起眼皮肿,随起来活动后水肿逐渐消失,且各项检查均正常。其出现的原因是睡眠时眼睑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局部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液体从血管进入疏松的眼睑组织而引起水肿。(5)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分,几乎只发生于妇女,与情绪和体位有关,直立位时加重。是内分泌功能失调和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6)月经前水肿约25%的妇女于经前10至14天出现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疼及小肛子沉重感,月经后水肿自然消退。(7)妊娠后期水肿妊娠后期孕妇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病休息后稍退,尿内无蛋白,血压亦不高。这是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二  全身性水肿辨病全身性水肿时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当液体相当多时则出现压陷性水肿。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全身性水肿,除泛发水肿外尚有其他伴随症状可资鉴别。故现将临床常见全身性水肿病因分述如下:(1)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的临床表现为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继而逐渐出现全身性水肿,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胸腹水等。在临床上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各种原因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时,均可出现心源性水肿。(2)肾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发展常较迅速,水肿软而移动性较大。伴有其他肾病病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多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继发性肾病所致。(3)肝源性水肿失代偿期肝硬化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伴有肝掌、蜘蛛痣、肝区隐痛、乏力、面色灰暗黝黑、食欲减退、进食后饱胀、恶心、呕吐,门脉高压症的症状。(4)营养不良性水肿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伴面色苍白、乏力,查血则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缺乏。(5)药物性水肿可见于服用强的松、可的松、避孕药、胰岛素、萝芙木制剂、甘草制剂、消炎痛的疗程中。(6)妊娠中毒性水肿常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多见于第一胎、双胎、羊水过多或有高血压病、高龄产妇。其特点是:水肿较严重,且为全身性伴有高血压、蛋白尿。(7)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部位皮薄而光亮,按压而不凹陷,颜面及下肢出现水肿,严重时全身累及,同时伴无力、畏寒、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反应淡漠、便秘、贫血、性欲减退,女性月经紊乱。三  局部性水肿疾病局部水肿主要表现为机体局部水肿,不向全身蔓延,其病因多为局部病变所致。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兹分述如下:(1)局部水肿伴红、热、痛多见于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罹患部位潮红、灼热、疼痛。(2)局部水肿伴发凉、静脉曲张这是由于局部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可见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3)局部水肿伴患处皮肤粗糙、增厚主要见于丝虫病引起。这是由于丝虫病引起淋巴回流受阻所致。表现为患部皮肤粗糙、增厚,如猪皮样,并起皱褶,皮下组织也增厚。(4)突发、无痛的局部水肿突然发生的、无痛的、硬而有弹性的局部性水肿,多见于面、舌、唇等处,是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特点。属变态反应疾病范畴,患者往往有某些药物和食物的过敏史。(5)手术后局部水肿一些病人手术后出现手术侧肢体肿胀,这是由于手术后局部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四  水肿伴随症状辨病(1)水肿伴肝肿大水肿伴右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常见于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而心源性水肿同时伴有颈静脉怒张。(2)水肿伴蛋白尿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多为肾源性水肿。伴轻度蛋白尿除见于肾源性水肿外亦可见于心源性水肿。妊娠期水肿、蛋白尿多见于妊娠中毒症水肿。(3)水肿伴呼吸困难、紫绀所谓紫绀指嘴唇、指甲颜色紫暗。水肿伴呼吸困难与发绀者提示由于心脏病、脚气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所致。(4)月经期水肿见于特发性水肿。以上介绍了水肿自测的各种方法。在临床上常遇到的情况是由于60年代自然灾害期间许多人因为营养不良发生水肿,所以许多患者出现水肿时常误以为营养不足而片面增加营养。其实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水肿发生原因是很多的,当肾源性水肿时,片面增加营养,进食过多的蛋白质,甚至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重病情。所以发生水肿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其次对于功能性水肿的判断尤为慎重,只有在排除了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而水肿本身又不伴其他明显不适,也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才能判断出功能性水肿。第四节  咳  嗽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饭粒、瓜籽或饮水进入呼吸道时,我们应会发生呛咳,通过咳嗽将这些异物排出。其实当肺部和呼吸道感染时,咳嗽亦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因为通过咳嗽可将病理性分泌物——痰排出体外。可是如为频繁的刺激性咳嗽而致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失去其保护性意义。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只有区分生理性咳嗽和病理性咳嗽,并据咳嗽性质,出现时间,节律音色,伴随症状辨清咳嗽病因,才能知道对身体的利弊及病情程度。一生理性咳嗽生理性咳嗽通常是为了排除呼吸道异物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措施。通常生理性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1)异物进入呼吸道如包括饭粒、瓜籽、水、药粒等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呛咳,通过咳嗽排出异物。(2)挥发性气体和有害空气如汽油、硫磺、煤烟尘埃等进入呼吸道。(3)呼吸道有不适感当呼吸道有不适感时,我们一般会有意地适度用力气做几次咳嗽动作,俗称“嗽嗓子”,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二  咳嗽性质辨病(1)干性咳嗽咳嗽而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常见于急性咽喉炎与急性支气管炎的初期、胸膜炎、轻度肺结核等。在中医学中认为干咳与津液不足有关,在外感病中可见于燥邪伤肺,在内伤病中见于肺阴不足,阴虚燥咳。(2)湿性咳嗽咳嗽伴有痰液时称为湿性咳嗽,常见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与空洞型肺结核。在中医学中湿性咳嗽多因痰湿、痰热阻肺引起。三  咳嗽出现的时间与节律(1)骤然发生的咳嗽多由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特点是刺激性气体吸入所致者)及气管或支气管内异物引起。(2)长期的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3)阵发性咳嗽多见于百日咳、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或癌瘤压迫气管分叉处等情况。(4)清晨起床或夜间卧下时咳剧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患者往往于清晨起床或夜间卧下时(即改变体位时)咳嗽加剧,并继而咯痰。(5)夜间咯痰明显入夜咯痰比较明显的可见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肺结核等患者,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四  咳嗽的音色辨病这是指咳嗽声音的色彩和特性,对提示诊断可有意义。(1)咳声嘶哑是声带发炎或肿瘤所致。可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等。(2)犬吠样咳嗽咳嗽声音如犬吠,多见于会厌、喉头疾患或气管受压。(3)咳声低微咳嗽声音低微,可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的患者。(4)金属音调咳嗽可由于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五咳嗽伴随症状辨病(1)伴发热常由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胸膜炎等。(2)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癌、自发性气胸等。(3)伴体重减轻咳嗽伴体重减轻者须注意肺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4)伴呼吸困难咳嗽伴呼吸困难者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5)伴哮鸣音咳嗽伴哮鸣音者可见于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气管内异物。(6)伴杵状指所谓杵状指是指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咳嗽伴杵状指可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脓肿。总之,当咳嗽发生时,只要仔细观察,对于咳嗽种类、性质是不难判断的。对于剧烈的咳嗽,一般人均会因其影响生活、工作、学习,而及时至医院就诊。对于那些慢性咳嗽,特别是那些不剧烈的慢性咳嗽,许多病人往往不重视它。其实慢性咳嗽的病因往往比急性剧烈咳嗽的病因要重。特别是慢性咳嗽伴发热,消瘦时要警惕肺结核、呼吸系统原发肿瘤的危险性,应及时至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病因,早治疗。第五节  出  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出血病证,例如无明显诱因或不小心碰撞硬物后皮肤出现大片紫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这些出血症状提示内在器官和血液系统病变存在。引起出血的疾病可轻可重,所以根据出血及伴随症状判断病因,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一  皮肤粘膜出血辨病皮肤粘膜出血是以皮肤粘膜的广泛或局限性出血,或受伤后出血不止为临床特征。出血如为帽针头大,直径在2mm以内者称为出血点,3~5mm大者称为紫癜,大于5mm者称为瘀斑。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血肿。皮肤粘膜出血是因机体的止血与凝血机理障碍所引起。1.皮肤粘膜出血原因(1)血管外因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面部外伤时眼睛周围较其他部位容易青紫;老年人碰撞硬物后较年轻人更易出现青紫现象。这是因为止血过程的完成受到血管周围组织的影响。如果出血面对坚韧的组织,由于组织压力,一般易于止血。血管周围组织变性、萎缩和松驰,则支撑力量薄弱,易发生出血。由于眼睛周围组织松驰,老年人较年轻人组织松驰,所以眼睛周围较面部其余组织,老年人较年轻人受外伤后容易出现青紫。(2)血管因素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后血管立即反射性收缩,局部血流变慢,促进止血。血管因素所致出血可见于过敏性紫癜,由于感染、维生素C缺乏,化学因素所致的症状性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出血点、紫癜、瘀斑等,很少有血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但出凝血时间正常。(3)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聚集在损伤部位的血小板在止血栓子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紫癜。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均易致出血。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血小板减少。(4)凝血因素此类出血性疾病比较少见,病因多为先天性、少数为获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出血的表现以外伤后深部组织出血与血肿形成,或发生非损伤性关节腔积血为特征。病人常在轻伤后出血停止几小时后又再次出血,持续时间长,止血后易复发。例如血友病。2.皮肤粘膜出血伴随症状辨病(1)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易皮肤粘膜出血,伴有轻微创伤(如拔牙)后出血不止,应注意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2)伴关节痛、腹痛、血尿对称性紫癜伴关节痛、腹痛、血尿者,常为过敏性紫癜。(3)伴牙龈出血、血尿、血便泛发性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伴牙龈出血、血尿、血便者,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伴黄疸紫癜伴黄疸者,提示肝功能不全导致凝血障碍。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皮肤粘膜出血时,虽然依靠症状能大致判断病变,但血液学检查是确诊依据。所以上医院血液科检查是必要的。二  咯血辨病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前有喉部痒感、胸闷感、咳嗽等,咯出的血颜色鲜红,血中混有泡沫痰,无柏油样便,出血后痰中常带血。从咯血这些症状足以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大量咯血时还须与呕血相鉴别。呕血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方式为呕出,可为喷射状,血的颜色为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鲜红色,血中混有食物残渣、胃液,可有柏油样便。1.咯血发病原因(1)支气管疾病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等。出血主要由于支气管粘膜或病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或粘膜下血管破裂引起。(2)肺部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的有肺瘀血、肺梗塞、恶性肿瘤转移、肺囊肿、肺真菌病、肺吸虫病。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3)心血管疾病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由于肺瘀血所致者常表现为小量咯血。由于支气管粘膜下层静脉曲张破裂所致者出血量较大。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肺动脉高压时也可发生咯血。(4)其他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急性传染病(如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咯血伴随症状辨病(1)伴发热咯血伴发热可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癌等。(2)伴胸痛咯血伴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肺结核、支气管癌等。(3)伴呛咳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癌、肺炎支原体肺炎。(4)伴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伴皮肤粘膜出血,须注意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5)伴黄疸咯血伴黄疸须注意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塞。三  呕血辨病呕血是指患者呕吐血液,多为棕黑色或暗红色,夹有食物残渣和胃液,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柏油样便。是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1.呕血发病原因(1)食道疾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道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裂孔疝、食管外伤等均可致呕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严重。食管异物刺穿主动脉可引起致命的出血。(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溃疡、胃癌、胃粘膜脱垂症、胃动脉硬化等常可致呕血。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重,应激性溃疡和胃动脉硬化出血也较严重。(3)肝胆疾病如肝硬化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性胆管炎、壶腹癌等。(4)胰腺疾病如胰腺癌。(5)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何杰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6)其他原因尿毒症、结节性多动脉炎、血管瘤、抗凝剂治疗过量。2.呕血伴随症状辨病(1)伴黄疸呕血伴黄疸者可见于肝硬化、出血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壶腹癌。(2)伴肝掌、蜘蛛痣呕血伴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怒张者,提示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伴皮肤粘膜血管瘤或毛细血管扩张提示可能为上消化道血管瘤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出血。(4)伴皮肤粘膜出血须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5)在急重病后呕血在休克、脑血管意外、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脑外伤后发生呕血应考虑应激性溃疡。(6)伴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须考虑胃癌与胰腺癌。(7)伴寒战、高热须注意急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总之,呕血的病因很多,但主要的是三大原因①消化性溃疡②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③急性胃粘膜出血。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除外口腔、咽、喉、鼻出血以及咯血。呕血时患者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出现黑便。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如出血量较多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量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以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呕血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四  便血辨病消化道出血时,血从肛门排出,色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色、或粪便带血,称为便血。1.便血发病原因(1)上消化道疾病凡是能引起呕血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均能引起便血,详见呕血。(2)小肠疾病肠结核、局限性肠炎、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血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3)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血吸虫病等均可引起便血。(4)直肠疾病直肠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癌。(5)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等可引起便血。(6)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重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钩虫病等。(7)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亦可引起便血。(8)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2.便血颜色辨病(1)暗红色或柏油样便所谓柏油便是指大便色黑而表面光泽,如柏油一样。暗红色血便或柏油便提示食道、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其便血颜色呈暗红或柏油便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的硫化铁。(2)暗红或鲜红色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当小肠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便血呈暗红色、甚至呈较鲜红的稀便。结肠、直肠、肛管疾病,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的血便。3.便血的季节辨病(1)夏秋便血夏秋季节突然便血多见于伤寒和副伤寒。(2)秋末春初便血秋末春初便血伴胃脘刺痛、灼痛、恶心、呕吐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4.便血年龄辨病(1)儿童少年便血多见于肠套叠、直肠息肉、Meckel憩室炎与溃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等。(2)青壮年便血应多注意消化性溃疡、肠结核、局限性肠炎、伤寒与副伤寒、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中老年便血应考虑结肠或直肠癌、肝硬化、胃癌、缺血性结肠炎。5.便血伴随症状辨病(1)伴发热便血伴发热(应注意急性传染病、恶性肠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2)伴急性腹痛可见于急性胆管炎、膈疝、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3)伴皮肤粘膜出血应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4)便后滴血便血量少、血色鲜红、在便后滴下或射出,提示为直肠肛管疾病。(5)伴慢性腹痛便血伴慢性腹痛,但出血后疼痛减轻者常见于消化性溃疡;便血后疼痛无减轻者常见于胃癌。(6)伴里急后重所谓里急后重是指便意急迫,但入厕后解不痛快之感。便血伴里急后重多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总之,便血对消化道出血反映是灵敏的。一般认为上消化道出血量在5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所以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血液病及处于癌症高发年龄的中老年患者,观察便血具有重要意义。五  尿血辨病正常人尿液为淡黄色、清彻透明的液体。尿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2个以上,可称为血尿。血尿轻者尿色正常或偏黄,重症者尿呈洗肉水样甚至血色,称为肉眼血尿。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即使是微量也应加以注意,因为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的一个信号。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发生血尿时要做大量实验室检查才能诊断病因。对于患者,根据血尿的颜色、性状、伴随症状以及出血先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及时就诊显得尤为重要。1.出血的先后辨病(1)尿初血尿前段尿中含有血液,以后变得清晰,提示血液来自尿道。尿道口滴血则血来自前尿道。(2)终末血尿排尿开始时清晰,结束时尿血,提示血液来自膀胱颈部和三角区、后尿道或前列腺。(3)全程血尿一次排尿从始至终都见血尿,提示血液来自肾脏、输尿管或膀胱内弥漫性出血。2.血尿颜色辨病(1)淡红、鲜红血尿血尿呈洗肉水色乃至鲜红色,静置后容器底出现一层红色沉淀,提示出血部位较低,有可能在膀胱。(2)红葡萄酒色、酱油色血尿是由于红细胞溶血引起。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等。3.据血尿中血块形状辨病(1)条索状或细丝状血尿中如混有血块,呈条索状或细丝状,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肾脏或输尿管。(2)圆球状血尿中混的血块呈圆球状,提示血来自膀胱。4.据血尿年龄辨病(1)小儿尿血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可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2)青少年及中年人尿血以感染(女性尤多)、结石、损伤、结核、肾炎、异物多见。(3)老年人尿血以肿瘤、前列腺增生多见。5.尿血伴随症状辨病(1)伴腰部胀痛或一侧腹部绞痛以肾、输尿管结石可能性最大。亦可见于干酪样物质、血凝块等尿路梗阻。(2)伴尿频、尿急、尿痛尿血伴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隐痛不适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或结核。(3)伴高血压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高血压病、先天性多囊肾、肾动脉栓塞、结节性多动脉炎。(4)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尿血不过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5)伴发热、关节肿痛、皮肤损害血尿伴发热、关节肿痛、皮肤损害、多脏器损伤时可能为结缔组织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6)伴排尿不畅、小便滴沥不尽血尿伴排尿不畅、费力和小便滴沥不尽,在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肥大,在中年男性则要考虑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膀胱肿瘤。(7)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后血尿对于这种情况应考虑肾下垂、泌尿系结石或者运动性血尿的可能(在男性多为结石或运动性血尿、在女性多为肾下垂或结石)。(8)无痛性血尿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或者说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的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重要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尿液变为红色并不都是血尿,它还可能是因为服用药物或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服用泻药酚酞、抗结核药利福平,止痢药痢特灵以及驱虫药山道年等药物都会使尿液变红。其次,由膀胱癌、肾癌引起的血尿因其是无痛性血尿且血尿可时有时无,所以许多病人放松警惕,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导致癌症进入晚期。所以中老年人如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应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六  鼻出血辨病鼻出血在医学中称为鼻衄,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鼻衄。大量鼻衄可发生休克,如不及时控制,可危及生命,反复鼻衄可引起贫血,少量出血一般对身体无害,但有时少量鼻衄也可能隐伏着如鼻咽癌那样的危险疾病。1.单、双侧鼻衄辨病(1)单侧鼻衄一侧鼻孔出血,见于外伤、鼻腔感染、局部血管损伤、鼻咽癌、鼻中隔偏曲。(2)双侧鼻衄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某些发热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高血压、肝脾疾患,维生素C或K缺乏等。2.不同年龄鼻衄辨病(1)小儿小儿一侧鼻孔流脓血涕,且有恶臭,要考虑到鼻腔异物。因某些小儿有将黄豆、花生米、钮扣等异物纳入鼻腔的习惯。(2)青年期青春期女性周期性鼻衄,应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即中医的倒经(月经表现为鼻流血形式)。青年期大量鼻衄,要虑及鼻咽纤维瘤。(3)中年以上中年以上鼻衄,不能忘记鼻咽癌。(4)老年人老年人的鼻衄多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关。老年人在血压急速升高时会发生鼻衄,可视为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的信号。鼻衄在日常生活中正因为其常见,所以往往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出血不止的鼻衄,人们往往因出血太多而会去医院就诊。而对于出血不多或鼻涕中带血丝者,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以为“上火”,而不予理睬,或自服清热祛火药。其实对于血性鼻涕尤其要警惕鼻咽癌的可能性。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华人罹患鼻咽癌的机会是白人的5倍。此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其发病原因与遗传、病毒、环境等因素有关。鼻咽癌早期症状为:吸涕带血或擤鼻涕出血,特别是早晨起床第一次鼻涕中带血丝或小血块,颈侧肿块、耳鸣、听力减退、头痛。所以当发生血性鼻涕,应尽早做鼻咽部检查,以明确诊断。第六节  恶心与呕吐辨病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平常吃东西不合适可引起呕吐,喝酒过多亦可引起呕吐。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从而起反射性保护作用。但实际上呕吐往往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情况。一一  恶心与呕吐关系辨病呕吐是由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反射动作所组成。呕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恶心、干呕与呕吐。但有时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1)呕吐不伴恶心呕吐突然发生,无恶心、干呕的先兆,伴明显头痛,且呕吐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常见于神经血管头痛、脑震荡、脑溢血、脑炎、脑膜炎及脑肿瘤等。(2)呕吐伴恶心多见于胃源性呕吐,例如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等,呕吐多与进食、饮酒、服用药物有关,吐后常感轻松。二  呕吐时间辨病(1)清晨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和酒精性胃炎的呕吐。(2)食后即恶心、呕吐如果食物尚未到达胃内就发生呕吐,多为食道的疾病,如食管癌、食管贲门失驰缓症。食后即有恶心、呕吐伴腹痛、腹胀者常见于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3)呕吐发生于饭后2~3小时可见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4)呕吐发生于饭后4~6小时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5)呕吐发生在夜间呕吐发生在夜间,且量多有发酵味者,常见于幽门梗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三  呕吐物数量辨病(1)大量呕吐呕吐物如为大量,提示有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淤滞。(2)少量呕吐呕吐常不费力,每口吐出量不多,可有恶心,进食后可立即发生,吐完后可再进食,多见于神经官能性呕吐。四  呕吐物性质辨别(1)呕吐物酸臭呕吐物酸臭或呕吐隔日食物见于幽门梗阻,急性胃炎。(2)呕吐物中有血应考虑消化性溃疡、胃癌。(3)呕吐黄绿苦水应考虑十二指肠梗阻。(4)呕吐物带粪便见于肠梗阻晚期,带有粪臭味见于小肠梗阻。五  呕吐伴随症状辨病(1)伴眩晕、眼球震颤常见于前庭器官疾病。(2)伴剧烈头痛头痛剧烈时突然发生喷射性呕吐,可见于颅内高压症。头痛剧烈、眼痛、眼部显著充血发红,瞳孔开大,应警惕青光眼。呕吐伴头痛亦可见于偏头痛,急性全身感染的早期。(3)伴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呕吐伴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者,多见于休克、前庭功能障碍。(4)伴腹泻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甲状腺危象、霍乱和副霍乱。(5)伴高血压呕吐伴有高血压的老人、没有头部外伤史的人,如发生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颅内出血或感染。(6)伴腹痛突然持续性腹钝痛,呕吐早期吐出物有胆汁,后有肠内容物,恶臭并发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呕吐伴有上腹剧烈疼痛与发热,且在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史,应考虑急、慢性胰腺炎。呕吐伴阵发性剧烈腹痛,大便秘结应考虑肠梗阻。(7)伴黄疸呕吐伴发热、黄疸、阵发性腹部绞痛、或持续性剧痛,疼痛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急骤发作,且向右肩背放射,应考虑急性胆囊炎或结石症。呕吐伴黄疸、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应考虑传染性肝炎。(8)伴昏迷呕吐伴昏迷,应考虑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等。(9)伴停经已婚妇女月经突然停止将近2个月后呕吐,应考虑妊娠呕吐。总之,若没有明显饮食因素而呕吐时,迅速查出呕吐的原因,对症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病人,仔细观察呕吐时的症状,呕吐物性状,无疑对大夫诊断具有很大帮助。第七节 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温度觉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生物哨兵”。感觉器官在外界刺激下,将信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当感觉功能异常时,就会切断或歪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人体某一内脏病变的存在。一  皮肤感觉异常辨病(1)瘙痒一般认为是皮肤疾患引起,但有些瘙痒,无任何先行或同时发生的皮疹,呈明显持续性,往往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例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可引起皮肤瘙痒。既往有肾病病史,出现皮肤瘙痒应警惕尿毒症。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常可出现阵发性瘙痒。(2)痛觉异常痛觉减退常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骨髓病变。局部疼痛则为炎性病变,影响到该部末梢神经。(3)温度觉障碍常人能明确辨别冷热感觉。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囊损伤。二  视觉异常辨病(1)视力下降青少年长期看书后视力下降,应考虑到近视眼的可能性。成年人视力下降可见于维生素B2缺乏。中老年人视力下降要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老年人视力下降还应想到白内障的可能性。夜间视力减退,俗称夜盲,由维生素A缺乏所致。(2)视力“好转”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其实这并非一个好兆头。是白内障从初发期发展进入膨胀期。病人有时会自觉视力好转,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到近处细小的东西。病人会很高兴,以为病情好转,殊不知这时易并发青光眼。所以有这种“好转”现象,必须及时至医院眼科检查。(3)复视复视即两眼所看的物像不能重叠在一起,看东西呈双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眼眶外伤、眼肌手术等情况累及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另外,复视也可见于脑肿瘤。起初只有当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视时才会出现,以后可发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现,最后当两侧眼球的位置已显著不对称时,复视反而减轻或消失,这往往是脑肿瘤复视的特征。(4)斜视健康人眼球转动灵活,可向任何方向圆滑自如地转动。成人双眼外斜可见于癌症和一氧化碳中毒,单眼外斜可见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双眼球内斜,多为发生脑溢血的先兆。此外,维生素B1缺乏也会引起斜视。(5)视物变形所谓视物变形即所看的东西比原物或大或小,或扭曲变形。这种症状多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常为单眼发病,也偶有双眼发病。(6)眼睛发花常见于老花眼,此外,血压升高也会使眼睛发花。故眼睛发花时应测量血压。(7)眼前发黑眼睛的血液主要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如果大脑后动脉栓塞,病人往往有一时性视力下降(眼前发黑)。此外低血糖反应时亦有心悸、饥饿感、冷汗、眼前发黑等现象。(8)眼前飞蚊眼前一闪一闪如蚊虫飞过,医学上称为“飞蚊”症。常见于: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及其他视网膜疾病。高度近视时,眼前也会出现飞蚊症。(9)眼前雾感一时性视物模糊,好像雾中看景物一样。可见于青光眼。(10)色觉异常辨色是视网膜锥细胞的一种功能。正觉人能辨别120~180种色调。但是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就会出现辨色失误。①红视  是指看光源时会在光源周围出现像彩虹一样的光晕。青光眼时由于眼压升高,常有虹视现象。故中老年人出现红视应考虑青光眼的可能性。此外,长期接触短波光线的人、白内障初期患者都可发生虹视。②紫视  所谓紫视是指眼前发生冒紫烟之感。多见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人。另外,毒品“大麻”中毒的早期表现亦是紫视。③绿视  绿视多由于大脑视常皮层受到某些直接刺激或出现病灶。绿视是癫痫发生的早期症状。某些心律失常患者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亦可出现绿视。④黄视  可见于一氧化碳中毒、强心药洋地黄中毒、驱虫药山道年过量、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及抗结核药乙胺丁醇过量等。是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视锥细胞所致,若“中毒”症状治愈,黄视也会消失。三  听觉异常辨病耳部常见的临床自觉症状有耳鸣、耳聋、重听等,皆为听觉异常的病症。其中耳聋和重听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不闻外声为全聋。耳聋可由耳鸣发展而来,所以古人有“耳鸣乃耳聋之渐”的说法。1.耳鸣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中鸣响,如闻蝉鸣或潮水声,或左或右、或两耳同时鸣响,或时发时止,或持续不停,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耳鸣常为耳部或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常见病因有:(1)耳部疾患这类耳鸣多有耳病史,且在夜间呈加重趋势。耳部疾患引起的耳鸣可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传导性耳鸣特点为病变一侧耳鸣,耳鸣音调低。传导性耳鸣多因外耳道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腔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症引起。耳的感应部分是内耳。当内耳震荡、水肿(例如美尼尔氏症),听神经瘤等会刺激内耳产生感音性耳鸣。此类耳鸣一般为双侧性,若只累及一侧耳蜗,亦可为单侧耳鸣,耳鸣音调较高,呈间歇性,时有时无。(2)全身病变肾脏病、肝胆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气管炎、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当它们在全身功能紊乱时会出现耳鸣。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具有音调高,呈双侧性的特点。(3)药物中毒性内耳损伤大剂量使用奎宁、奎尼丁、氯奎及常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会对内耳引起损害,发生药物中毒性耳鸣,甚至导致耳聋。药物中毒性耳鸣的特点是高音调和呈双侧性。不少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早期中毒的病人都会出现这种耳鸣。因此服用以上药物的病人在出现耳鸣时应立即停药,以免进一步损害听力导致耳聋。(4)颈部疾患颈部肿瘤或颈部疾患如颈椎病等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同侧耳蜗供血不足而导致耳鸣。其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同时随体位变化耳鸣程度可有变化。(5)神经衰弱大多数神经衰弱病人在头痛、头昏、失眠的同时多伴有耳鸣。这种耳鸣具有高音调与低音调不恒定、大多是双侧性。在中医学中认为耳鸣多因气血不足、宗脉失养,或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搏,故发出耳鸣声。临床有虚实之分。一般说来暴起耳鸣声大,用手按耳而鸣声不减,如蛙聒或潮水声多为实症,多因肝胆火盛所致。渐觉耳鸣,如蝉鸣或蝇蚊声,常鸣而声音细小,以手按之,鸣声暂止或减轻者,则属虚症,多由肾阴虚或精气不足,耳失所养所致。2.耳聋耳聋是指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均表示听力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正常情况时,外界声音经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传入大脑。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疾患,均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聋按其程度轻重不同可分为:①轻度聋  听远距离的一般语音或近距离低声谈话有困难者。听力计检查,听阈在10~30分贝之间。②中度聋  听近距离一般语音有困难。听力计检查,听阈在30~60分贝之间。③重度聋不能听到一般语音,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呼喊。听力计检查,听阈在60~90分贝之间。④全聋  对大声呼喊或其他巨大声响,完全不能听到。听力检查,听阈在90分贝以上。根据耳聋发生的时间,可将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获得性耳聋。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现按耳聋分型,将引起耳聋的常见原因分述如下:(1)先天性耳聋  常见于①遗传因素:可以为显性遗传,也可以为隐性遗传或伴性遗传。部分患者常有内耳结构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伴有外耳、中耳畸形。②孕产期因素:孕期3月以内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早期先天性梅毒,妊娠后期毒血症、分娩时外伤、胎儿窒息等。(2)后天性耳聋①传音性耳聋:由于外耳或中耳病变,使传至内耳声能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弱,从而听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常见原因有:外耳道畸形,外耳道阻塞(可见于肿瘤、耳垢栓塞、外耳异物、闭锁等)、中耳外伤、中耳急慢性炎症、中耳结核、梅毒、鼓膜破裂、听骨链中断、耳咽管阻塞等。②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是由于耳蜗螺旋器、听神经或大脑听区病变引起的耳聋。而其中最常见的是螺旋器的损害。常见原因有:急性传染病所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损伤、颅脑外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病变及噪音损伤。老年性听力减退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机体衰老,螺旋器的毛细胞和神经节可发生变性,中枢神经系统也逐渐衰退,因而导致听力减退。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肝、肾疾病引起血管硬化,产生内耳血循环障碍,致使内耳器官退变,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在中医学中耳聋可分虚实。新病突发耳聋,多属实症,多因肝胆火盛,上壅于耳,清窍失灵所致。耳聋见于温病多由热邪蕴结上焦,蒙蔽清窍所致。还有外感风湿而致耳聋,并有鼻塞、头重、发热等兼症者,也属实症,较为易治。久病、重病、老年人出现耳聋、多属虚症,多因精血虚衰,不能上充于清窍所致,比较难治。所以有“新聋多实,旧聋多虚”的说法。四  嗅觉异常辨病嗅觉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嗅觉能辨别数万种气味。通过辨别不同气味,使人们加深对事物性质的认识,从而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嗅觉异常,常常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常见嗅觉异常有:(1)嗅觉减退、丧失嗅觉减退、丧失常见于感冒、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轻者会出现嗅觉明显减退,重者嗅觉完全消失。但病因消除后,嗅觉即可恢复。嗅觉减退或丧失还可见于萎缩性鼻炎。此外,鼻腔息肉、肿瘤、鼻甲骨肥大,以及颅内长了肿瘤均可引起嗅觉减退。判断嗅觉减退、丧失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嗅觉具有适应性。较长时间处于一个特定气味的环境中,会对这种气味产生耐受性。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不能把嗅觉的适应性也看作是嗅觉减退或丧失。(2)嗅觉过敏是指当空气中存在少量不被正常人所感知的气味时,患者即会闻到,并感到极度不安或不适。多见于神经过敏体质和一些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此外神经衰弱、妇女绝经期、妊娠期均可出现嗅觉过敏。如对香臭都感到不舒适或难受的嗅觉过敏,则可能是癔病或癫痫的先兆。(3)嗅觉倒错把一种明显的气味误认为另一种气味,称为嗅觉倒错。多见于头部外伤者、脊髓结核、精神病、癔病、神经衰弱等病人,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五  味觉异常辨病味觉异常是指有人在进食时,口中有异味感,或不进食口中也觉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在中医中,因脾开窍于口、胃、心、肾等,脏腑之气亦循经上至于口,故口中气味异常,则是上述脏腑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1)口苦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中医认为口苦者多属热症,常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症,尤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的病症。(2)口咸口咸是指自觉口中有咸味。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和神经官能症等。在中医中,口咸展寒、肾病较多见。同时伴有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等症。(3)口酸口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时时泛酸。多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胃不和或肝胃蕴热所致。(4)口甜口甜是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口甜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者。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口甜是因为患者血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糖分增高所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时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即会出现口甜。中医学认为口甜多为脾胃湿热熏蒸和脾胃气阴两虚所致。(5)口辣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感或舌体麻辣感。辣味是咸味、热觉、痛觉的综合感觉。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低热者、观察患者舌体可见舌质红而表面无舌苔,由于舌体表面无舌苔覆盖保护,故病人对咸味和痛觉、温度觉敏感,自觉口辣。中医认为口辣多为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所致。(6)口淡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淡而无味,或无法品尝食物的滋味。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口淡。口淡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尤以消化系统炎症常见。还可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因这些疾病使味蕾敏感性下降,故表现为口淡。中医学认为口淡是由脾胃气虚所致,伴食欲减退,乏力。以上,我们讨论了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临床上引起感觉器官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也可以是局部病变,甚至是神经系统病变所致。所以当感觉器官功能异常时尤宜慎重。例如临床上许多病人因耳鸣就诊才发现高血压;有的病人因四肢疼痛麻木就诊而发现糖尿病。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感觉器官功能异常时,至医院检查是很必要的。六  心悸辨病心悸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自觉心慌、心跳,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只有在分清生理性心悸和病理性心悸的基础上,并结合心悸伴随症状,才能大致判断心悸原因所在。及早就医治疗。1.生理性心悸(1)强烈活动或精神紧张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后常觉心悸。这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所致。(2)摄入兴奋性食物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出现心悸。(3)药源性心悸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类、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素片的人,常有心悸。且常和摄入量大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2.病理性心悸的原因(1)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脚气病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明显而强烈。克山病、心肌病,心悸可为首发症状,在劳动后尤为显著。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可因心室增大而出现心悸。(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病变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风湿性心脏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低血糖发作等均可引起心悸。(3)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均可引起心悸。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心率突然转慢时更易引起心悸。(4)心脏神经官能症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绝经期综合征等。3.心悸伴随症状辨病(1)心悸伴心率大于100次A分当发生心悸时,患者可自测脉搏,若每分钟心跳大于100次,则应考虑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悸。(2)心悸伴心率小于60次A分当发生心悸时,患者自测脉搏,每分钟心跳小于60次A分,则应考虑心动过缓引起的心悸。(3)心悸伴心跳时有一止心悸时患者自测脉搏,若心跳不规律,时有一停,则心悸可能与心律不齐有关。(4)心悸伴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者,患者以青壮年女性多见。除心悸外,患者常有心跳快、胸闷,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5)心悸伴高血压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悸、头晕、头痛、血压高,应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阵发性血压升高,心悸则与嗜铬细胞瘤有关。(6)心悸伴消瘦、腹泻、烦躁易怒心悸同时伴有消瘦、多食、大便次数多、眼球凸出、烦躁,应考虑甲亢引起的心悸。(7)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心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血色素低,应考虑贫血引起的心悸。(8)心悸于饭后3小时以后出现心悸于饭后3小时或空腹时出现,伴头晕、饥饿感、出冷汗,应考虑低血糖,对于那些已经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是否药物过量引起的低血糖反应。(9)发热、咽痛后胸闷、心悸先有发热、咽痛等症,3周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应考虑心肌炎。多见于青年人。以上讨论了生理性心悸、病理性心悸及从心悸的伴随症状推断心悸的病因。临床上,病人需要注意的是心悸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和注意力有关。身心健康者在安静状态并不感到自己心在跳动,但在情绪激动或强烈体力活动后常感心悸。然而为时短暂,静息片刻心悸消失。而神经过敏者则不然,一般心率突然加快或偶发过早搏动也可感到心悸。此外,当患者注意力集中时,如夜间卧床入睡前,或在阴森的环境中,心悸往往易出现而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逐渐适应了而不常感到明显的心悸,易致延误就诊。此时自测脉搏跳动是很有必要的。当心跳过快(大于60次A分),心跳过慢(小于100次A分),心跳不规律时有一止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另外,当患者自觉心悸,并据伴随症状推断出大致病因时,也应及时至医院做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神就是人的精神状态;色就是指面部皮肤的颜色与光泽;形就是指人形体的强弱肥瘦及机体各部的形态;态就是指人的姿态,包括动静姿态,异常动作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神色形态,都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古人常说:“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意思就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可以通过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来了解其本质的一面”。具体到一个人来说,我们便可以通过观察他全身的神、色、形、态的变化来了解他的健康与否。一个健康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动态都有其正常的表现,一有反常,便是病态。医生对病人疾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在病人走进诊室时所表现出来的神、色、形、态来获得的。比如一个病人捂着肚子走进诊室并呻吟不止,这时医生会马上想到这个人可能是腹痛,便将注意力集中到腹部疾患上,再通过其他诊疗方法为病人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所以,无论是中医或是西医都将观察神、色、形、态摆在诊断的第一步,可见神、色、形、态的观察在对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愿读者通过以下关于如何观察神色形态的介绍,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节  望神辨病望神,应重点观察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而眼神的变化则应是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重点观察眼神。另外在望神时,还应注意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等不同情况。一、得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呼吸调匀,肌肉不削,肢体活动自如,反应灵敏,大小便顺畅,这些情况,称为得神或有神,它表明一个人的正气未伤,脏腑功能良好,即便此时如为病人,预后也大多良好。我们说了,要重点看眼神的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患近视眼,当他们摘去眼镜时,却看不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多少显得有些别扭,这时我们应侧重于他们的眼球活动灵活性及其他方面的观察,综合评定,不难得出他们与那些无神的目光相比,仍有很大的区别。二、少神就是说神气不足。大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疲倦嗜睡等,如能除外一些外界因素,如劳累、开夜车、情绪等,多表示有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等。如长期如此或新近出现,则需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有某种疾病正悄悄侵入您的身体,这些往往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三、失神往往表现为目无光彩,瞳孔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胡言乱语,二便失禁等。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危重病人,说明此时已精气大伤,预后多不良。平常我们所见的一些癌症晚期病人或一些脑血管病意外的病人,多属此类。四、假神这是说一些病人在垂危阶段出现的貌似有神的一种假象。比如久病之人很久不能饮食,突然想吃东西;原来神志极度颓丧,突然清醒,目光炯炯,想做某些事情;这种情况往往给人以错觉,以为病情好转。殊不知,这正提示病情恶化,危在旦夕。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回光返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见到这样一些情况。如表情淡漠,沉默少言,随之却出现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或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摔物;或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口中发出怪叫,而醒后却如正常人一样;以上这些神志异常,多提示病人有精神或神经方面的疾病,需注意并及时进行检查或治疗。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本身的气血都上行于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泽可以直接反映内脏气血的盛衰与否;而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上看,面部的血管丰富,皮肤薄嫩,一些色泽变化也容易显现出来,方便观察。望面色时需从气与色两方面着手,而气又较色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精气盛衰的标志,气主要通过光泽表现出来。简单地说,只要是明亮光泽,隐然含于皮肤之中的即为有气之色,无论其颜色如何;相反者一个人面色无光,则为无气之色或者说“恶色”。如针对某个病人来说,有气之色往往说明病人精气未衰,病情不重,预后好,无气之色则说明病人精气已衰,病情重,预后差。举例来说,黑得像乌鸦羽毛一样有光亮的是有气之色,而白得像枯骨一样的是无气之色。气色的善恶判断对推断一个人健康状况或疾病轻重及预后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下面就面色做一些简单地介绍。一、正常的面色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人类有不同的种族区别,所以每个人都具有或黄或黑或白不同的肤色,在这一基础的肤色上,有的人可能有略白、略黑、略红等差异,另外根据四季变化及环境变化还会有些变化,如夏天略黑,冬天略白等,中国人属黄种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黄色。但不论怎样,只要面色是明亮润泽,隐然有生气的就是正常的面色。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出下面我们所要重点介绍的有病的面色即病色。二、病色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的称“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种:(1)青色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中医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症及肝病。值得一提的是小儿在高热之时,面部尤以鼻柱及印堂处出现青紫色,这是惊风发作的预兆,需即刻进行有效治疗。现代医学中,缺氧是导致面色发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氧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色出现,活动后更为明显。还有一些疾病,如痛疼包括平滑肌痉挛,胆绞痛,虫痛等也会引起,但此时病人已有严重症状,颜色的变化只是一个伴随现象而已。(绿叶)(2)赤色即红色,是血液充盈于皮肤的表现。中医多见于热症。现代医学则可发生于许多疾患中。如结核病人特点为两侧颧骨发红,以下午明显。而两侧面颊部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可见于某些红斑狼疮患者。(3)黄色是脾虚湿郁的表现。中医多见于湿症及虚症。与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如黄如橘黄色为阳黄,因湿热熏蒸所致;黄而如烟熏者为阴黄,因寒湿郁阻而致。现代医学最常见于黄疸病,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某些贫血病人也会出现面色发黄,且无光泽。另外某些食物也可引起面色发黄,如胡萝卜、桔子等,如少食或停食后,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4)白色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中医多见于虚寒症、血虚症和虫症。如白而虚浮无光,多为阳气不足;白而瘦,多为营血亏虚;如面部表现白斑或白点,多见于某些肠道寄生虫病人。现代医学中的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脏疾患等都可见苍白面容。另外经常不接受太阳光的人,面色亦较正常为白,但这与病态的白不难鉴别。(5)黑色是肾精虚衰的表现。中医多见于肾虚症、寒症及瘀血。如面色焦黑,多为肾精虚衰;妇女如面部出现蝶形的黑斑,多是由于肾虚血瘀而致。西医则多是一些慢性病的征象。如慢性心衰、肾功能不全、肝病等,都可出现黑色,则随病情加重而加重。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面部所出现的病色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而有时因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等造成的一时性面色改变则不属于此列,它们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情绪的平稳而趋于正常,另外,常见于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块——老年斑、及怀孕妇女面部的棕色对称斑片——妊娠斑,则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引起大惊小怪。三、面容辨病望面容是指望面部的表情神态。人的面部肌肉及血运十分丰富,十二对颅神经集中在此。健康人应是表情自然,神态安怡,各组织器官比例适中,分布合理。而当机体患病时,则会由于病痛的困扰,特别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所以观察面部面容与表情无疑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1)急性面容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许多急性热病,如高烧、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慢性病容表现为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呆滞。多见于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即通常所见的如恶性肿瘤,严重结核,以及许多疾病的晚期等。(3)甲状腺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肚脐有点化脓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