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追求新闻价值而对社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响的事例

  [摘要]本文通过几起特殊新闻事件分析了近年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新闻娱乐化、策划新闻和虚假新闻倾向,同时给出了治理"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特殊事件看媒体公信力
  [摘要]本文通过几起特殊新闻事件分析了近年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新闻娱乐化、策划新闻和虚假新闻倾向,同时给出了治理措施: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9635625.htm  [关键词]公信力;娱乐化策划新闻虚假新闻      去年以来, 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茶水发炎”、“纸馅包子” “疯狂粉丝杨丽娟”、“华南虎”等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和众多争议的事件,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传媒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在这些众多引起纷争的特殊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损害。   媒体公信力, 是指新闻媒体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为何普利策当年能一呼百应地让纽约市民为自由女神像捐款?为何《华尔街日报》被称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世界金融的指南针?这就说明凡是赢得公众信赖的媒体,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就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因素、立身之本,而它一旦受到损害,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是巨大的,修复也将是长期和艰巨的。然而,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不少有损媒体公信力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不少人对媒体或多或少抱有怀疑甚至不信任态度,也使我们越来越感到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      1.新闻娱乐化倾向      有些新闻报道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惜“为娱乐而娱乐”,制造一些格调不高的“产品”。 就如对追星女杨丽娟的报道,这本是一个极端的个案, 传媒用少量的篇幅报道即可,但《兰州晨报》不仅刊登系列追踪报道,还呼吁全国传媒关注, 推动事件的发展。传媒的参与, 不仅没有把杨丽娟拉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反而把杨一家追星的历程推向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   在新闻传播理念中,新闻和娱乐泾渭分明,而如今两者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这就是20 世纪晚期新闻价值改变的另一个表现:新闻被当作娱乐,娱乐被当作了新闻。”①我国学术界把新闻信息与娱乐信息相融合的趋向称为“新闻娱乐化”,具体是指,将名人趣事、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娱乐信息等软性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事件的煽情效果,用戏剧或文学创作的手法描述新闻过程,追求报道的刺激和趣味。   毋庸置疑,大众传媒具有提供娱乐的社会功能,“娱乐休闲”也是很多受众接触媒介的重要动机。但 “新闻娱乐化”过度会对社会公众产生“麻醉”作用。以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为例,客观上说这是一个社会极端个案,而且刘德华是名人,信息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此后传媒把杨丽娟母女各种琐碎的“小道消息”都当成新闻刊登在每天的重要版面上,就是恶俗的新闻炒作, 严重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新闻炒作产生的“新闻”是一种“垃圾信息”,它会使得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上,而忽视了那些应该受到关注的新闻。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便是:“传媒应该更好地区别花边新闻与重要新闻,去关注那些影响了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或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生活的事件上。”②杨丽娟疯狂追星的行为已经呈现出一种病态, 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展现。正如《人民日报》对该事件发表的时评所说:“众多传媒热衷于报道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事实上,将杨勤冀最终推下大海的,可能有几只兴奋的手掌, 其中一双用力最猛的,正是那些口水四溢的娱记和他们背后渴望吸引眼球、推高发行量的传媒老总。”③这种市场利益驱动下的新闻娱乐化潮流,将基本的新闻道德从根本上消解了。传媒努力制造并贩卖给公众的东西充满了煽情和感官刺激, 却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又何谈其公信力呢?      2.策划新闻倾向      从“茶水发炎”到 “疯狂粉丝杨丽娟”,媒体这一连串的新闻报道活动究竟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还是不负责任的“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本是新闻报道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对已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开发与配置,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其目的是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使报道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策划新闻”,则是为达到商业宣传效果或社会效果而人为策划的可供报道的事件,它完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媒体为“考察”医德医风,假扮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10家医院当作尿水检测,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引起社会轰动。媒体根据自己的主观倾向策划出“以茶代尿”的新闻事件,是典型的“策划新闻”。 媒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基于片面结论的报道已经失去了真实性,而后来许多媒体不加判断就急躁跟进报道的做法更是误导了受众。在杨丽娟事件中,如果说媒体最初是对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那么后来杨丽娟由抛却父尸到接受歌手“捐赠”、再到媒体争掏腰包承担杨家母女的路费以获得独家采访权……,媒体已经转变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参与者,先前的新闻策划就演化成“策划新闻”。这样做,可以说媒体考虑的更多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其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事实的客观公正性,公信力自然受到很大的打击。      3.虚假新闻倾向      真实是指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反映报道事实,真实不仅是新闻的生命, 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核心,它是决定受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树立视真实性为生命的意识。但近年来,一些媒体在不择手段的竞争中, 放松甚至淡忘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使得媒体应有的公信力遭受损失。   尽管“纸馅包子”的始作俑者訾北佳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付出了一年的牢狱之灾,但是这一事件却为媒体如何树立公信力敲响了警钟。通常的虚假新闻往往是由于记者不深入采访、捕风捉影和道听途说导致失实。而“纸馅包子”事件则是新闻从业人员蓄意、恶意的造假,其危害更大。“纸馅包子”事件后, 很多人质疑播出此条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作为首都电视台这一重要新闻媒体, 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不能低估。然而, 为何这样一则事关民生与社会和谐的新闻报道审核把关如此粗放, 致使该虚假报道得以播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样制造虚假新闻的从业人员又是如何进入采编队伍的提升媒体公信力的举措   1.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和功能。   当前, 新闻媒体在改革发展中急需明确其性质和功能,比如主流媒体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应该归属事业抑或企业,在这个本来应该非常清晰的问题上,近年来由于媒体发展较快、政府的投入逐渐减少而模糊不清,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媒体有了自收自支的能力应该完全走向市场,完全企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是事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正在以牺牲公信力来换取广告创收,以牺牲社会效益来交换经济效益。兴许谁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严酷的事实, 但一个个“ 坐台” 节目的存在却证明了这个事实。所谓“ 坐台”节目就是不管谁只要支付一定金额, 媒体就可以拱手让出最重要的阵地―版面或话筒。这是一种什么交易呢?然而正是这一类节目支撑着媒体的收入,而这正是媒体走向市场,在媒体性质功能混淆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出现的状况。媒体的各种功能应该在不同性质的媒体、频道、频率上严格区分。具有喉舌功能的媒体应该以媒体的公信力体现政府的权威力,具有商业性质的媒体应该以社会诚信体现社会价值。让主流媒体在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中屏蔽不和谐音符,其公信力才能得到真正加强,而商业性质的媒体也才能够以真实客观、具有人情味、健康向上的信息赢得公信力。
   2.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感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不负责任的传播只能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就如对杨丽娟的报道, 表面上看, 娱己娱人,无伤大雅,然而究其本质, 却是媒体在娱乐之余, 对这些疯狂行为推波助澜, 竟致杨丽娟家破父亡。在这一过程中, 一些媒体的确是背弃了“社会良知守望者”的公义。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构建媒体公信力的最基本要素,它包括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严守法纪。如果“纸馅包子”事件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能坚持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那么这一虚假新闻也不会堂而皇之的出炉。蔡元培先生曾说:“新闻之内容,无异于史也”。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从事新闻工作。公信力来自于严肃求实的报道态度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它要求媒体必须以客观、理性、善意、公正的立场,给社会大众以正确引导,给政府决策以准确参考,真正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3.正确判断新闻价值,防止过度娱乐化。   对新闻媒体来说,向受众提供具有足够新闻价值的新闻是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当经营理念代替了新闻理念,受众的地位就发生了改变,由新闻理念下的受众变成了经营理念下的消费者,受众和媒体的关系变成了买和卖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新闻价值的评判权完全由受众掌握。因此,为了实现受众数量的最大化,新闻娱乐化、新闻炒作就成了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的法宝。然而过度的娱乐化会对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造成伤害,“杨丽娟”事件本来是个人行为,正确报道和引导后,可以起到对广大受众提醒、教育的作用。但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价值的错误判断,使其过分放大了该事件的娱乐性,而忽视了社会效果。   社会虽然需要娱乐, 但社会被娱乐化了就相当可怕,在浮躁的心态面前,青少年掌握不好“度”, 理性就会被如痴如醉的狂热吞噬, 杨丽娟便是其中的极端代表。因此新闻媒体应当正确判断新闻价值,在满足基本的新闻价值要素之后,还应当超然于现实之上,洞察新闻事件的背景、事物相互之间的关联、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挖掘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茶水发炎”、“纸馅包子” “疯狂粉丝杨丽娟”、“华南虎”等事件虽然已尘埃落定,但是对新闻媒体的警钟却应该长鸣。虚假报道、恶俗炒作、不良广告等侵害媒体公信力的歪风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这就要求应该尽快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抓好新闻队伍建设,塑造媒体的良好形象,使“媒体公信力”这一媒体的立身之本不断得到提升。      注释:   ①[美]小唐尼, 凯泽: 《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 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第278 页。   ②[法]让?贝特朗: 《传媒职业道德规范语责任体系》, 商务印书馆2006 年版,第71 页。   ③李泓冰: 《谁害死了追星女之父? 》, 《人民日报》2007 年3 月30 日05版。      作者简介:许瑞,女,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和新闻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价值要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