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军队有能进攻朝鲜美国本土吗?比如入侵洛杉矶 纽约 华盛顿这些 如果要进攻朝鲜的话?美军能坚持多久?

密苏里号战列舰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密苏里号战列舰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百科军事类编辑小组火热招募中。
密苏里号战列舰(英文:USS Missouri,中文:密苏里号战列舰),通常指美国海军于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舷号:BB-63),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以为名的军舰。是美国最后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曾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91年的。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因此而闻名于世。[1]
1999年,密苏里号战舰作为博物馆舰,停泊在福特岛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战列舰因为乘载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闻名于世,同时它更是日本人永远也洗不掉的耻辱。
密苏里号战列舰发展沿革
密苏里号战列舰研制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美、英、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年6月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吨,火炮口径增大到406毫米。
1938年5月,美国海军确定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案(依阿华Iowa Class,因翻译不同,又被译做衣阿华、爱荷华、艾奥瓦)。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衣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衣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
密苏里号战列舰计划确定
日到日,共有6艘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即依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威斯康星号(BB64)、密苏里号(BB63)、伊利诺伊号(BB65)、肯塔基号(BB66)。
1954年,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组成的编队
密苏里号战列舰建造入役
1944年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日,密苏里号下单建设。
日,按照11%扩充法案,于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始建造动工。
日,由哈利?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杜鲁门为密苏里号战舰主持下水和命名仪式。[2]
日,威廉加纳汉被委任为密苏里号的舰长,并在纽约对开海域和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正式服役。[3]
密苏里号战列舰技术特点
密苏里号战列舰舰体设计
1945年10月,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密苏里号是第四艘完成建设的(比密苏里号晚开工的四号舰威斯康星号抢先密苏里号完工服役),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重新设计了舰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而舰体长度和吃水则被加大,舰体的长宽比达到8.2[4]
,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其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成为有史以来舰体最长的战列舰(大和号舰长仅263米)。首舰衣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衣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外舷轴螺旋桨直径5.563米,为4叶桨;内舷为5叶桨,直径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动现象。
密苏里号战列舰动力系统
密苏里号战列舰
密苏里号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水管锅炉和4组通用电气电力式齿轮传动型蒸气轮机组成[4]
,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21.2万匹马力)。Babcock & Wilcox的M型锅炉可提供每平方英吋600磅的压力(4,137 kPa; 42 kgf/平方厘米)、过热器提供最高温度华氏875度(摄氏468度),高压锅炉输出的动力效益与稳定度是二战战列舰中之首,在平常状态仅需4具锅炉便可达到27节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续航距离16600海里(15节),9600海里(25节)。
密苏里号战列舰装甲防护
密苏里号战列舰
装甲防护方面,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07毫米(19度),水平装甲总厚度为222毫米(三层),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顶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导弹轰击到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也会被弹射回来,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5]
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密苏里号战列舰武器装备
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炸药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发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密苏里号主炮结构
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药包室。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炮塔战斗室配备炮塔长和21名舰员。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0马力,超负荷功率10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00马力(超负荷时可达到540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最大旋转速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0马力,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发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0发。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速度可达3发/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供药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药包输送机由100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须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药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最大射速和最大装药射击)。
密苏里号上的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
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发/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击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后期雷达换为MK22型和MK32型。
密苏里号战列舰对空防御
密苏里号拥有20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49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用于近距离对空防御。[4]
四连装博福斯40mm高炮
密苏里号战列舰舰载机
1944年建成后,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期,改为搭载3架直升机。[4]
1944年,密苏里号上的OS2U翠鸟舰载机
密苏里号战列舰性能数据
舰体数据排水量标准排水量44560吨满载排水量改装前55710吨满载排水量改装后57256吨舰体尺寸舰长270.4米舰宽32.92米吃水10米水线长262.5米动力系统动力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锅炉4座Westinghouse蒸气锅轮机传动4轴 双舵主机设计功率212,000马力载油8765吨航速续航设计航速31节续航力20150海里14节15900海里17节9600海里25节舰员设计编制总数1851人军官91人士兵1760人实际编制二战至越战时期2700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1800人装甲防护主装甲带舰体312毫米(内倾19度)横向287毫米上甲板37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侧舷装甲带307毫米(倾斜角19度)水密隔舱28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侧面229毫米背面241毫米炮座295至439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重量装甲总重18466吨舰体结构总重10252吨各时期武器装备数量二战朝鲜战争越战时期冷战海湾战争三联装Mk.7406毫米/50倍口径9门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20门12门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60-80门0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50-60门012.7毫米单管机枪-8挺BGM-109战斧巡航导弹-32枚RGM-84鱼叉反舰导弹-16枚20毫米密集阵近防系统-4台弹射器2具0水上飞机3架0直升机-3架0无人驾驶侦察机-8架[6]
密苏里号战列舰服役事件
密苏里号战列舰第一次服役
日,密苏里号在纽约对开海域和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正式服役。
1944年7月,密苏里号战列舰
硫磺岛战役
日,施工进度比依阿华级战列舰4号舰威斯康星号延后两个月的3号舰“密苏里”号在新增了大量指挥、通信设备后,到达西太平洋前线,成为中将的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的。
日,密苏里号随米切尔中将的快速航母特混编队(共计17艘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6艘巡洋舰、77艘驱逐舰,被称为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从乌利西出发。
日,该编队出动大批舰载机轰炸了东京地区的机场、飞机制造厂。这次袭击是东京后美国海军首次攻击日本本土。
日,该编队的战列舰群参加了对的舰炮火力准备。
冲绳岛战役
日,密苏里号协同米切尔的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空袭了九州地区的机场和的日本舰船。随后参加了进攻的作战。日本海军组成海上特攻部队,于4月6日出航,准备突入冲绳海域消灭美军登陆编队。正在执行炮击任务的密苏里号和号、威斯康星号被调出准备拦截日特攻部队。大和号被美舰载机群击沉。美、日两国最强大的战列舰进行海上对决的机会永远消失了。
日,日本陆海军岸基航空兵部队开始发动被称为“菊水”作战的大规模自杀性攻击。11日,大批日军自杀飞机围攻在九州以南海域作战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其中一架“零”式战斗机紧贴着海面,冲破层层弹幕,击中密苏里号的右舷3号127毫米炮塔后方6米处的舷侧甲板。该机爆炸后引发大火,右侧机翼还飞落到前甲板上。舰上的损害管制队员迅速将大火扑灭。由于被撞击处装甲较厚,密苏里号仅受轻伤。5天后,密苏里号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神风”特攻队袭击。在激战中,密苏里号击落一架、击伤两架自杀飞机。但是有—架日机撞上了舰尾的水上飞机起吊机后爆炸,大量碎片落在后甲板上,密苏里号再次受轻伤。当天深夜11时,密苏里号发现12海里外有一艘日本潜艇,立即引导“巴丹”号轻型航空母舰和四艘驱逐舰前去攻击,将日军伊56号潜艇击沉。
日,日战机撞上密苏里号前瞬间
日,到达乌利西基地的密苏里号成为上将的第3舰队旗舰。
日,密苏里号率领第3舰队驶向九州海域。
日,舰队在冲绳海域遭到台风袭击,因为防风准备不足,造成严重损失。
日,该编队仍对九州一带的日军进行攻击,于13日返回。
日,随第3舰队北上。
日,密苏里号率领战列舰编队炮击了水产和日立工业区。
日,第3舰队再度空袭本州北部。
日8时4分,正在密苏里号上指挥对东京空袭的哈尔西上将接到了太平洋舰队司令上将关于日本已宣布投降、停止作战行动的命令。
日,进驻横须贺的美国军政要员和200名乘坐密苏里号在依阿华号的伴随下,前往横须贺。
日,两舰驶入。
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日本签署投降文件。
日,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
1949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裁军浪潮,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均被编入预备役。只有名声显赫的密苏里号象征性地保持现役。
1950年,密苏里号发生触礁事故,推进轴被撞伤,后来虽经维修,但是仍然难以达到最大航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密苏里号迅速赶赴朝鲜海域执行炮击任务,掩护联合国军在的撤退,以火炮阻挡进攻。
1950年十月,密苏里号在朝鲜战场
密苏里号战列舰第一次退役
日,朝鲜战争结束后,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役,并被封存在港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中,密苏里号分别获得三枚战斗之星、五枚战斗之星。
密苏里号战列舰第二次服役
1981年,政府上台,并提出六百舰队(600-ship Navy)扩军计划,计划将美军建设成为拥有600艘舰艇海军,以压制苏联。密苏里号因而得以重新复修。
日,密苏里号开始接受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升级。[7]
1986年,密苏里号完成现代化改装,包括装设及发射器,以及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
1986年,密苏里号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以纪念80年前老罗斯福派遣航行世界。
1986年,环球航行中的密苏里号与小鹰号
日,密苏里号重新加入美国海军现役。
1987年,期间,密苏里号参与挚诚意志行动(Operation Earnest Will),协助保护的油船免遭两伊攻击。
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
1990年11月,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开赴波斯湾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海上封锁。
日凌晨,战斗打响,密苏里号等七艘军舰共向巴格达附近的目标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密苏里号发射战斧导弹
日凌晨,美军舰队开始炮击科威特沿海地区的伊军目标。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装备高级水雷避碰声纳的美舰柯茨号护航下,通过水雷区,到达指定攻击阵位,用9门406毫米大炮将伊军的指挥中枢、、炮阵地、导弹阵地、雷达站等予以破坏,给多国部队地面进攻部队以强有力的。这些舰炮在舰上“先锋”的引导下打得很准。[5]
日凌晨,密苏里号遭伊军两枚“蚕”式岸舰导弹的攻击。该舰发现导弹来袭后迅速进行电子对抗,使其中一枚偏离目标后坠海,另一枚则被英国号驱逐舰发射的两枚海标枪防空导弹击落。
日,美军的军事行动停止,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在行动期间共执行83次炮击任务,发射毫米炮弹。
1990年环太平洋军事演习期间,主炮侧舷齐射
密苏里号战列舰第二次退役
密苏里号转移到珍珠港途中
日,在热烈的礼炮声和号角声中,密苏里号缓缓地驶回到美国洛杉矶港码头,并加州长滩正式退出现役。叱咤风云的一代名舰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他的最后一任指挥官、海军上校A·L·Kaiss在退役当天发表了最后的讲话:“我们最后的时光即将来临。“密苏里”号战列舰的最后篇章将被写下。人们经常说,士兵决定命令。没有再比这更准确的描述了……正是全体人员的努力,才使这艘战舰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你们都是特殊的船员和水兵,我为和你们一起战斗而感到无比荣耀……我要感谢你们。把这艘已经成为你们生命的一部分的战舰送走是军人生涯中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但历史将永远铭记你们和曾经在这艘战舰上战斗过的所有人……愿上帝保佑你们。”[7]
密苏里号与亚利桑那博物馆
日,海军部长John·H·Dalton签署了捐赠协议,将这艘历史名舰转交给位于夏威夷火奴鲁鲁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纪念协会。
日,战舰从华盛顿州的Bremerton转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岛旁。距他1000码处是战列舰的。
日,密苏里号向公众正式开放。[7]
密苏里号战列舰改装升级
密苏里号从1984年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装。
密苏里号上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全数保留。
副炮改为6座双连装Mk.12 5英寸38倍口径舰炮。
拆除4座双联装5英吋两用炮与所有40毫米、20毫米机炮,在原位置安装了现代化武器,包括8座四管箱型BGM-109,共32枚;4座四管MK141储运箱式发射装置的RGM-84舰射型,共16枚;4座20毫米MK-15;12.7毫米单管机枪8挺。
装备上的雷达系统有:AN/SPS-49 防空雷达、SPG-55F型127毫米炮瞄准雷达、AN/SPS-67 地面搜索雷达、AN/SPQ-9 海面搜索 / 火控雷达;电子战系统:AN/SLQ-32 AN/SLQ-25 Nixie 诱饵系统;卫星通信系统。[8]
原来的水上飞机起重机及停放支架被拆除,换装上无人驾驶飞机弹
射器以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新增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9]
冷战及海湾战争期间,搭载8架无人驾驶侦察机。
为了新型舰炮与雷达所需电力,四座涡轮主机舱间内都装设了2具西屋公司制造的船用涡轮发电机,船上共装设8具机组,涡轮动力来源由锅炉提供;每座发电机提供1.25百万瓦特(1.25MW)电力,最大输出电力可到10MW。[10]
改装后的续航力,20节时可达到14800海里。轻装排水量减轻至46324吨。[4]
密苏里号战列舰受降仪式
密苏里号最为世人所了解的,是代表着第二次世界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日,日本正式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任命麦克阿瑟为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并授权由他安排这次受降仪式。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将军对此愤愤不平:“太平洋舰队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扮演了十分突出的角色。如今在凯歌高奏中却让麦克阿瑟唱头牌,岂不让海军将士心寒。”
尼米兹当即向美国政府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以一种适当的形式在受降仪式上体现海军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他将拒绝出席受降仪式。
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的投降书
这时,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给杜鲁门出了一个主意:由麦克阿瑟主持签字仪式,并以盟军最高指挥官的身份代表同盟国签字,而尼米兹代表美国签字,受降仪式在美国海军第3舰队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密苏里号是以杜鲁门总统家乡名字命名的美国最大战舰之一,曾参与过太平洋战争的诸多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建议一提出,立即得到总统的赞许。
按美军的规定,军舰上只能悬挂最高指挥官的旗帜,但麦克阿瑟与尼米兹两人军衔相同。有关人员煞费苦心,终于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主桅杆上,一红一蓝两面将旗并排悬挂,红旗代表麦克阿瑟,蓝旗代表尼米兹。[11]
日,于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进行。8时起,司令官上将、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上将等美方及战胜国代表陆续登舰。8时56分,日方代表重光葵外相、日军大本营代表上将等登上了密苏里号。9时2分,签字仪式开始。此时,各国记者将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
盟国的胜利而告终的消息发往世界各地。密苏里号战列舰从此名扬天下,永垂史册。
密苏里号在改为博物馆舰后,指挥室外右侧上层甲板上的签字地点,搭起了帆布凉棚。甲板上一个玻璃柜子里陈列着几张字迹模糊的纸张,那是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的复印件。作为与日本作战国之一的代表,中国代表将军的名字赫然在列。签字桌、桌布和椅子在多次展出之后,于日,正式被送到海军学院博物馆收藏。[8]
密苏里号战列舰现状
,密苏里号战列舰从美国海军退役,作为历史名舰,作为
二战历史见证者,停泊在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对公众开放,供游客参观。
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主题为“二战结束”的纪念活动,一些亲身经历过日本投降仪式的老兵作了讲演。
日开始,由BAE系统公司的珍珠港海军造船厂指导进行,共耗资1800万美元。纪念馆的志愿者对上层建筑进行高压清洗。BAE系统公司和子承包商使用电动工具,清除了锈迹斑斑的裸钢、无气式喷涂舰艇干舷与上层建筑,以及多组分喷涂的水下船体上残存的油漆。[13]
日,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重新向公众开放。[7]
密苏里号战列舰影视作品
历经半个多世纪战争的洗礼,密苏里号依旧宝刀不老,偶尔会在一些影视作品露脸。
《》Under Siege
讲述密苏里号参加完海湾战争在退役后的最后航行中被前CIA特工出身的恐怖分子劫持,并用舰上带的对国家进行威胁,索要赎金。前海军成员、舰上的厨师长雷贝克率领一群幸存的水兵在舰上和恐怖分子周旋,最后赢得胜利。该片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对密苏里号上的所有武器系统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表现:包括406毫米主炮、127毫米副炮、密集阵近防炮、鱼叉式反舰导弹和战斧式巡航导弹,还有可起降直升机的飞行甲板;当然最令人激动的还是主炮装填开火的那段情节,是全片的高潮部分。
《》Battleship
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超级战舰》中最后出场。片中讲述环太平洋联合军演中,多国在海上遭遇异星战舰,一场火力全开的之后,前锋驱逐舰队全军覆灭,而外星人也损失惨重。男主角霍伯带领幸存的水兵和二战老兵,被迫启用二战时赫赫有名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凭借人类的智慧,用所有火炮齐轰外星人最后的战舰,用古老的战术顽强迎战外星人,拯救地球。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官网[引用日期]
.密苏里号战列舰博物馆[引用日期]
.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引用日期]
世界舰船.世界近代战列舰史:青岛出版社,2010年
.新浪军事[引用日期]
.三海一核科普网.[引用日期]
.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引用日期]
.全球军事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网易科技[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中国化工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石家庄在线新闻 | 石家庄在线
24小时最新、最热门石家庄新闻资讯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只杀人,不毁坏房屋的神奇武器
  “今天的人们几乎已经忘却了,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增强辐射弹可是一个被‘炒得很热’的国际议题。”
  据称是美国进行中子弹爆炸测试时的场景
  背景概述
  日,美国中子弹的爆炸成功(这次试爆充满了争议)突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上刊登出了“中子杀伤弹头隐藏在ERDA的预算中”这样的文章标题——这里的“ERDA”是“美国能源研究开发署”(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缩写,是美国负责核武器研发的政府机构。
  《华盛顿邮报》上的这篇头版文章——也是记者沃尔特?平卡斯(Walter Pincus)诸多作品中的第一篇——中写道:“美国即将开始生产其首款专门被设计用来通过释放中子的方法而杀死敌人的战场核武器,而非通过高温和冲击波来破坏军事设施。”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纽约时报》报道说:“核武器的使用者们已经展现了一种新理念:中子弹可以在保存建筑物、坦克和大炮的同时杀死人。”
  围绕着中子弹而引发的喧嚣在今天已经几乎被人们所遗忘了,但是在1977年到1978年间(在1981年又出现过一次),有关中子弹的新闻几乎不断出现,这是一个引起美国、欧洲和苏联高层领导人激烈争议的国际问题。
  经过将近一年的踌躇和犹豫,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最终于1978年4月决定推迟中子弹的生产,尽管他并没有彻底取消这个计划。罗纳德?里根总统在1981年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最终选择生产中子武器——但却把它们存放在仓库中。
  “中子弹”实际上是“增强辐射武器”(enhanced radiation weapon,ERW)的通俗说法,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美国陆军的近程火箭和炮弹上的小型氢弹头。其目的是取代已经部署在欧洲地区的战术核武器——这些核武器的战斗部是原子弹,而不是基于氢元素的爆炸装置。
  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的态势简图。富尔达这座城市靠近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并由此将该地区的一处山谷命名为“富尔达缺口”(Fulda Gap)。倘若苏联和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爆发了战争的话,那么该地区是最有可能遭受苏东方面的军队进攻的地点。苏军部队将会试图用其坦克兵力在该地区达成突破,并由此获得一条用于进攻的便捷的地理通路,然后直取法兰克福(Frankfurt)。如果战争爆发,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就有可能发生在该地区
  由于苏联和华约组织在装甲部队方面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因此西方盟军的指挥官是有可能会动用战术核武器(如中子弹)来迟滞或阻挡苏东军队的推进的。使用像中子弹一类的增强辐射武器可以把由冲击波和热效应导致的严重破坏限制在很小的一片区域内,但其产生的致命辐射可以穿透敌人的装甲。相比之下,如果使用普通核武器产生同样大小的辐射杀伤的话,那么其冲击波和高温毁坏的区域要大得多
  许多评论家分享了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这位科幻小说作家兼评论员的判断,即认为中子弹“似乎是那些非常关心建筑和装备却又视人命为草芥的人所希望拥有的”。
  实际上,研发中子弹的目的跟保留武器装备无关。中子弹并不会让武器装备完好无损地留下;它只不过是通过限制附带伤害而尽量减少毁伤的武器装备和建筑物的数量而已。研发中子弹的真正目标是恢复北约方面决心动用“战术核武器”(他们当时的确是这样称呼这类核武器的)的可信度——当时这种可信度正在不断下降——并将其作为对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坦克部队攻击进行威慑的手段。
  在富尔达(Fulda)地区引爆核弹后造成的杀伤范围示意图:其中红色圆表示一枚1000吨当量的中子弹爆炸后对该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的范围非常有限(半径为300到700码,约274米到640米);深棕色圆表示一枚1.3万吨当量的原子武器爆炸后产生的致死性辐射的杀伤范围(半径约1英里,即1.6千米),而如果用中子弹实现同样的致死性辐射杀伤范围的话,只需要一枚1000吨当量的中子弹就够了;浅棕色圆表示的是一枚1.3万吨当量的原子武器爆炸后冲击波和高温摧毁或严重破坏的区域范围,半径接近7英里(约11.2千米)
  不过,当那些评论家们指责说中子弹通过“削弱了‘不愿意使用核武器’这一想法”而降低了核门槛时,他们确实算是说对了。历史学家谢里?沃瑟曼(Sherri L. Wasserman)质疑说:“通过让北约有更大的潜力去打一场有限的核战争,会让战术核武器提高其威慑力吗?还是说中子弹会增加北约真正开打核战争的可能性?”
  《华盛顿邮报》上那篇由沃尔特?平卡斯撰写的文章产生了强有力的回应,但是,正如沃瑟曼所指出的那样,“对国会或美国公众而言,(平卡斯的文章)对中子弹没有透露任何有意隐瞒或者是特别新的东西。”
  1959年7月的一篇文章颇为详细地描述了“有限当量”(Limited-yield)的核武器,这些核武器主要是通过辐射获得其主要杀伤效应的,而不是冲击波和高温。“中子弹”(neutron bomb)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它被称为“死亡射线”,可以“用有毒的辐射流杀死人类,同时保持机器和建筑物完好无损”。在1960年至1963年,美国国会针对中子弹展开过公开的辩论。
  1976年11月,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在由能源研究开发署提出的一份要求书上签了字,意在为研究和开发中子弹提供资助。1977年初,国会听取了公开的证词,但这一点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到。
  技术官僚们把中子弹视为对战术核武器的直接更新升级。卡特执政时期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Harold Brown)可能是正确的,他说:“如果没有平卡斯的那篇文章(关于中子弹头的),那么中子弹早就会被部署了,而且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战场(战术)核武器
  1950年11月,杜鲁门总统宣布“在朝鲜半岛使用原子弹”一事正在“积极考虑之中”。1953年的美国国家战略中称:“如果发生敌对行动,那么美国将考虑像使用其他弹药一样来使用核武器。”
  很快,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防火墙”就被竖立了起来。氢弹和随之而来的放射性尘埃使遭受核武器威胁的范围被大大地扩大了。而洲际导弹的出现则进一步增加了危险的直接性,并减少了防御一方在对抗攻击时的选择。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制造出的战术核武器又小又轻,已经足可以与战场上的部队一同部署。最先出现的是M65“原子安妮”(Atomic Annie),这是一种尺寸庞大的原子加农炮,需要两台牵引车拉着它进行机动。“原子安妮”发射的是一枚重达803磅(约364千克)的核弹头,有效射程约20英里(约32千米)。同一时期还出现了由火箭弹、火炮和飞机投掷的原子弹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甚至还有以原子弹为战斗部的核地雷。“原子安妮”后来被采用更小型化的核装药的火炮所取代了。
  M65“原子安妮”原子加农炮开火射击后形成的蘑菇云
  当时虽然美国的战略核竞技场由空军和战略空军司令部所统治,但战术原子武器却主要是美国陆军的主宰领域。1956年,陆军参谋长马克斯威尔?泰勒将军(Gen. Maxwell D. Taylor)围绕“五群制原子师”(Pentomic)的概念对陆军进行了重组,每个作战师下辖五个装备齐全的战斗群和低当量战术核武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将一枚1000吨当量的原子弹头发射到75英里(约120千米)之外的机动式“长矛”(Lance)导弹,以及可以将一枚1000吨当量的原子炮弹发射到仅仅20英里(约32千米)之外的203毫米口径榴弹炮。相比之下,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当量为1.5万吨,投在长崎的原子弹的当量为2.1万吨。
  马克斯威尔?泰勒将军,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其在《不定的号角》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灵活反应战略”。前文中提到的“五群制原子师”是美国陆军在年间采用的一种步兵师编制,其特点是用“战斗群”和“五五制”代替了以往师级部队的团、营两级和“三三制”
  北约是无法与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在坦克部队方面的压倒性常规力量优势相抗衡的,因此其将防御的基础建立在了核武器之上。最初,北约方面采取的是“大规模报复”(massive retaliation)战略,在该战略中,华约方面发动的一次袭击就会引发美国战略核武库的自动反击。
  华约组织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冷战期间北约方面的噩梦
  尽管如此,到了1968年,在美国的压力下,北约采取了“灵活反应”(flexible response)的战略,在该战略中,北约方面试图用自己的常规力量和战术核武器来击退苏东方面发起的常规力量攻击,然后才会动用战略核力量。
  欧洲人对此感到不安,因为这意味着要进行“纵深防御”。随着华约集团的攻势向西推进,发生在北约国家领土上的战术核武器对攻战将给其造成严重的破坏。法国人对此表示反感,并退出了北约军事体系,打算依靠他们独立的武装力量对抗苏联。
  塞缪尔?科恩的发明
  此时的战术核弹头正在变得“过时”,而且它们有明显的缺点,但是,北约的威慑力要靠“明确告知苏联北约准备用核武器来对抗攻击”的方式体现出来。
  1973年,美国开始认真考虑如何使部署在欧洲的有限的核力量更加有效和可靠,同时对西欧造成的潜在破坏更小。这一探索活动直接导致了中子弹的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中子弹是由兰德公司的塞缪尔?科恩(Samuel T. Cohen)在1958年担任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顾问时发明的。科恩总是声称,他在15或20分钟内用一把计算尺就计算出了这一概念。
  塞缪尔?科恩(),美国物理学家,被普遍认为是“中子弹之父”
  所谓“增强辐射弹”可以视为是对氢弹或者是热核弹头的“改进”。像所有的氢弹(或者说“聚变弹”)一样,增强辐射弹也使用小型原子弹(或者说“裂变弹”)作为引发氢元素链式反应的“扳机”。
  中子弹更多的是将其能量以致命的辐射的形式释放的,相反,其造成的物理性破坏将被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内,而其辐射则会进一步穿透华沙条约组织的坦克装甲——这些装甲可以有效地屏蔽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由于中子弹几乎不会产生放射性尘埃或剩余辐射,因此目标区域可以在数小时之内由己方军队重新占领。
  1962年,中子弹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但是令科恩沮丧的是,几乎没有人接受这款武器。武器实验室无力说服五角大楼用昂贵的“中子辐射装置”取代原先的战术原子弹所能获得的好处。一款中子弹头在“斯普林特”(Sprint)反弹道导弹上进行了短暂的部署,但是在短短地服役了几个月之后,随着“斯普林特”系统的停用,这款中子弹头也于1975年退役了。
  “斯普林特”反弹道导弹,摄于夸贾林环礁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战术核武器在威慑方面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1976年,美国国防部要求能源研究开发署为陆军的“长矛”导弹配备W70-3型中子弹头,并为203毫米口径火炮配备W79型中子炮弹。
  吉米?卡特的努力
  当1977年6月《华盛顿邮报》关于“杀人弹头”的故事突然刊登出来之后,人们顿时对这一消息感到震惊——此时距离卡特政府执政还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卡特总统等了一个多月才就中子弹发表了公开声明。
  “中子弹的增强辐射作用已经被讨论过了,而且这款炸弹已经研发了15或20年之久”,卡特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这完全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不是一种全新的武器。”卡特说他“还没有决定是否应该主张部署中子弹”,但这“应该是我们的选择之一”。他还向国会提交了能源研究开发署的研发资金申请,并补充说“在他目前看来”批准这方面的拨款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利益”。
  来自政府内部的消息人士稍后向《纽约时报》的理查德?伯特(Richard R. Burt)透露说,“从一开始,卡特先生就对这种存在争议的武器感到不满,因为这显然是对他关于核战争伦理道德的强烈个人信仰的挑战。”
  美国国务院开始就此问题与北约盟国进行了磋商。几个较小的欧洲国家死命地反对部属中子弹,但西德对部属这种武器的意见则莫衷一是——中子弹恰恰是打算部署在西德境内的。由于苏联已经开始部署一种新型核导弹,即多弹头的SS-20,这款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整个西欧,因此西欧对部署中子弹的顾虑心态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抵消”。
  苏联SS-20“军刀”(Saber)机动式地对地弹道导弹的绘画作品。实际上SS-20是北约的称呼,这款导弹在苏军中的代号是RSD-10。这种导弹是苏联历史上第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卡特希望欧洲人在中子弹投入生产之前就承诺部署这款武器,但欧洲人则希望卡特先做出生产中子弹的决定。《洛杉矶时报》称:“实际上,卡特政府决定不让欧洲人‘这两方面的便宜都占’——如果他们认为这种武器在军事上是有用的,那么欧洲盟友就必须公开表态,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任何政治后果。”
  1977年11月,美国国会授予了卡特权力和资金,以推进中子弹项目。这一举措在众议院中仅经过最少的辩论就通过了,而且在参议院中也只进行了口头表决。
  媒体事件
  其他新闻媒体也拾起了“中子弹”这个话题并继续进行了追踪。《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称,中子弹是“军事技术专家道德败坏”的象征;《民族周刊》(The Nation)杂志则说,中子弹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以其最现代化的复杂性表现出来的军事想法”。
  一些新闻媒体持中立观点,甚至对中子弹持支持观点,但总的影响是反对中子弹。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1984年,因为在这一年所有的争议都烟消云散了——哈佛大学开展的一项名为“新闻媒体与中子弹”(The Press and the Neutron Bomb)的研究称,从《华盛顿邮报》的那篇文章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报道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也导致了欧洲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迟至1977年8月,在美国进行的民意调查中,赞成制造中子弹的为44%,其相对于反对者(37%)居优势地位,但到了1978年,赞成者的比例一直在稳步下降,反对者的比例则上升到了47%。
  苏联以“对国际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由对美国研发部署中子弹一事表示了愤慨,并在日内瓦召开的军控会议上提交了禁止中子弹的条约草案。与此同时,苏联方面拒绝考虑任何限制部署SS-20导弹的提案,苏联通讯社塔斯社(TASS)称部署SS-20导弹与中子弹“无关”。
  北约的主要领导人比他们公开表示的更倾向于使用中子弹。在西德,赫尔穆特?施密特总理(Chancellor Helmut Schmidt)支持部署中子弹的想法,但由于政治原因而受到了限制,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左)和西德总理施密特在一起,照片摄于1977年7月
  到1978年3月,谈判人员就制造和部署中子弹达成了协议。这项安排将避免使用荷兰的否决权,并允许意大利、丹麦和挪威默认接受。该协议将于日在北大西洋委员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布。
  卡特审查了协议草案,他对此感到不满意并取消了会议。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卡特先生拒绝盟国计划的确切原因仍然不清楚”,但据说他认为保证是“模糊的”,而且承诺是不可靠的。
  卡特推迟了中子弹的生产
  日,卡特宣布他决定推迟中子弹的生产。他同时表示,五角大楼将“继续实施对‘长矛’导弹核弹头和203毫米口径火炮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为增强辐射战斗部单元的安装留出空间”。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日宣布推迟生产中子弹时的场景
  事实上,卡特的这一立场是两项独立决定和很多幕后争吵的结果。卡特在佐治亚州钓鱼休假期间独自做出了第一个决定——不生产中子弹。据称,其内阁高级官员和白宫顾问们被这种“最后关键时刻的逆转”所震惊,并导致了第二个决定的出现——在卡特的声明中增加了“推迟生产而不是彻底取消生产”这样一条预防性的条款,以此来对卡特的公共声明进行了“重新包装”。
  曾私下获得内阁支持部署中子弹的西德总理施密特据称对卡特的表态“感到非常不安”,并觉得美国人在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违背了自己的诺言。美国前总统福特也抨击了卡特的决定。参议员萨姆?纳恩(Sam Nunn,佐治亚州民主党人)是武装部队委员会中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称卡特的决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并将会伤害到北约的团结”。
  卡特的这个决定对美国国内外的中子弹反对者和反核活动家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说,苏联也不会开始生产中子弹。他还邀请卡特与他一起禁止使用中子武器。卡特拒绝了,并指出“中子弹对苏联而言是没有用处的”,勃列日涅夫的提议“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人会用庞大的坦克部队去威胁苏联。
  1979年6月,卡特在维也纳会晤勃列日涅夫并签署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时的情景
  1978年,美国开始为“长矛”导弹和203毫米口径火炮升级原子弹头,升级后的原子弹头在设计上可以通过插入一个“特殊部件”而转变成中子武器,这个“特殊部件”在做出单独的“要这样做”的决定之前是不会被制造出来的。同样是在1978年,一直置身于北约有关中子弹的争议之外的法国人透露,他们正在考虑研制自己的中子弹。
  美国陆军装备的MGM-52“长矛”战术导弹,可以把1000吨当量的原子弹头发射到75英里(约120千米)之外
  里根总统让中子弹“复活”
  1981年2月,即在里根政府上台执政后的第一个月,国防部长温伯格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很可能”会在欧洲部署中子弹。然而,欧洲各盟国却不确定他们是否想再次走上这条道路,部分原因是他们在1978年与卡特的那次“不愉快”的经历,部分原因是他们现在专注于美国方面提出的要部署美国空军的陆基巡航导弹(Ground-Launched Cruise Missile,GLCM)和美国陆军的“潘兴Ⅱ”弹道导弹以对抗苏联的SS-20导弹——当时苏联方面正在以每周一枚的速度部署这款导弹。
  美国空军研发的BGM-109G陆基巡航导弹发射车
  像中子弹一样,陆基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弹道导弹在欧洲也遭到了左派示威者的反对。北约方面的官员们倾向于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淡化”他们在倡导中子弹方面的努力。
  几枚正在准备发射的“潘兴Ⅱ”导弹,地点位于布里斯堡(Fort Bliss)的麦克格雷格靶场(McGregor Range),时间是1987年
  里根总统通过自己决定的方式为所有人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没有要求任何欧洲国家做出承诺。1981年8月,他宣布美国将为“长矛”导弹和炮弹生产中子弹头,但将把它们储存在美国,而不是部署到欧洲。里根总统的决定遭到了“长期持反对意见”的团体的谴责,但施密特总理和北约秘书长约瑟夫?伦斯(Joseph Luns)对此表示赞同。
  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设计了第三种中子武器,一种用于陆军155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弹。这种炮弹比203毫米口径火炮使用的炮弹小了三分之一,射程为18英里(约29千米)。最后,美国方面决定研发一款改进后的155毫米口径原子炮弹,这种炮弹可以通过增加一个特殊部件而转变成中子武器。
  M110A2式203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照片中所示的这些火炮正在西德维特塞恩(Weitershain)附近沿着一排树木展开,照片摄于“重返德国′85”(REFORGER′85)演习期间。M110A2榴弹炮可以把核炮弹发射到20英里(约32千米)以外
  陆基巡航导弹、“潘兴Ⅱ”弹道导弹和SS-20导弹的部署仍在继续,但是1987年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很快将这三种类型的武器从欧洲撤了出去。
  1982年,法国在社会主义者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担任总统的情况下开始生产一种中子武器,但该计划在1986年被取消——在这一年,密特朗的总统一职被其主要竞争对手、戴高乐主义者雅克?勒内?希拉克所接替。
  大裁军
  1990年5月,随着冷战即将结束,乔治?布什总统取消了为部署在欧洲的“长矛”导弹和核炮弹上的核裂变战斗部进行升级替代的计划。1992年,布什全部撤走了战术核武器。他在1991年9月时说:“苏联在几乎或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入侵西欧已经再也不是一个现实的威胁了。因此,我指示美国取消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陆基短程(也就是在战场上使用的战术性质的)核武器。我们将把我们所有的核炮弹和短程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运回本土或销毁。当然,我们将确保我们在欧洲维持一支有效的空基核力量。”
  1981年9月,以西欧为假想敌的“西方-81”(Zapad-81,Zapad是保加利亚语,意为“西方”)大演习结束后列队接受检阅的苏军T-72A主战坦克。将近10万名官兵参加了这次演习,这次演习展现出了苏联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所拥有的巨大数量优势。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这一切也不复存在了
  1995年,美国陆军将他们的核弹头交给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销毁——美国能源部是美国能源研究开发署的继任者。美国能源部位于德克萨斯州潘特克斯(Pantex)的工厂在干其他工作的间歇时间里“抽空”完成了核弹头的拆解工作。美国的最后一枚核炮弹(一枚W79核炮弹)于2003年被销毁。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潘特克斯核武器工厂
  在20世纪60年代的巅峰时期,美国仅在欧洲一地就拥有7000枚战术核武器。只有极少数这类武器留存了下来——目前对这类武器的叫法是“非战略核武器”,而且这些留存下来的“非战略核武器”中没有一种是中子武器。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在2017年早些时候报告说:“美国现在大约有760枚‘非战略弹头’,其中大约200枚部署在驻欧洲的战机上,其余的储存在美国。而就俄罗斯而言,虽然各种估计数据有所不同,但专家们相信,俄罗斯在其军火库中仍然拥有枚‘非战略核武器弹头’。”
  重大转变
  中子弹在今天已经很少被提及了,除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其中一次“特殊的情况”就是在2012年,约翰?吉尔伯特(John Gilbert)在英国上议院中提议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上投下一枚中子弹,以便为恐怖分子设置一道“屏障”。吉尔伯特说,没有人住在那里,除了“几只山羊和一小撮牧羊人”。不过他并没有解释他期望一枚中子弹究竟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根据诸多记录,以色列和中国已经测试并拥有了中子弹。但最奇怪的是俄罗斯。根据中央情报局在200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在进行了广泛的修正后又于2005年重新发布),俄罗斯方面从已经解体的苏联继承了一种“亚千吨级当量的核弹头”,这种核弹头增强了特定的辐射输出,并且只伴有“最小的生态后果”。这种武器的当量约为一千吨的三分之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的模拟美国中子弹杀伤效果的试验的成果”。
  测试中子弹时的照片,左边那张照片是在装置爆炸后几百微秒内拍摄的,可见明亮的火球;右边那张照片是在第一张照片后约一毫秒拍摄的,可以看到火球的圆顶,以及中子撞击地面后形成的特殊图案。(资料来源于网络)
  俄国人已经不再拥有苏联人所拥有的那种压倒性的常规兵力优势了,现在他们的脆弱性与上世纪70年代的北约类似。根据中央情报局的说法,苏联人“可能会对低当量核弹头感兴趣,因为他们担心未来的冲突可能会发生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俄罗斯的新弹头将产生更少的附带损害。”这听起来非常像曾经被苏联谴责为是“资本主义炸弹”的那款武器(中子弹)的能力和用途——是为了杀人和保存财产设备而制造的。
上一篇:下一篇:
婚嫁 · 摄影
旅游 · 美食
免责声明:站内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若无意中侵犯你的权利请来信说明,本站查明后将及时删除!
联系邮箱: &&Powered by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http://www.sjzzxxw.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12月18日进攻朝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