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静脉窦有什么危害具体位置,急急急!!!

健康|静脉与指尖血糖数值不同?糖友别急,血糖值奥秘看这里!
我的图书馆
健康|静脉与指尖血糖数值不同?糖友别急,血糖值奥秘看这里!
糖友许多糖尿病病友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似乎在医院检查抽血的静脉血糖和自己在家用血糖仪测的指尖血糖数值总是不太一致!难道是自己的血糖仪不够准吗?静脉血血糖值和指尖血的血糖值究竟应该信任哪个呢?作者:付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医师)这个问题要说起来,既简单,又复杂,且听我细细道来。首先我们要明确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两者究竟在那些方面有区别,这样的区别又会导致检验结果有何不同呢?简而言之,就是采血部位和检验仪器方法这两方面的不同。顾名思义,静脉血的采血部位是手臂的静脉血管,指尖血的采血部位是手指指尖的毛细血管。相信大家都有到医院就诊抽血的经历,静脉血和指尖血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有许多病友因为觉得静脉抽血用针头太粗、太疼,而主动要求用指血针,扎一下指尖,弹簧一弹一收,再挤一挤血就出来了,方便快捷不少,殊不知,这两个采血部位的不同,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也是完全不同的。静脉血管里流淌的是静脉血,而指血针扎破皮肤采得的血样,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人体的血液循环,简单的来说,就是从动脉血管,流经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管,其中,毛细血管是动、静脉血混杂、交换的部位。动脉血从心脏流出来,携带着新鲜的氧气和能量、营养物质,通过遍及身体各个器官、部位的毛细血管,将这些支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带给各个身体器官、部位,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这些营养、能量物质被消耗掉支撑生命活动,动脉血也就在这一过程中,缓慢的变为静脉血了。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很多生化数据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不是突然就拉开了距离,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就因为混合了二者,而带有了两方面的特性。就拿血糖值来说,糖,也就是一种最基础的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动脉血的血糖值高,经过器官组织的消耗利用,静脉血的血糖值自然就低了,而夹在二者之间的毛细血管血糖值是要低于动脉血,高于静脉血的。这个差别,在空腹时还不太明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空腹检查一般是在早上,经过一晚上睡眠过程中的代谢消耗,又没有进过饮食摄入,血糖值已经趋于一个稳定的低线了,而餐后,毛细血管血糖值和静脉血血糖值的差别就要更明显一些,有研究数据表明,其差别可以达到0.5-0.6mmol/L。另外,从检验仪器方法来说,所谓静脉血糖值这个说法,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讲法,真正在医院抽的静脉血,到了检验科,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化验报告上面的血糖值,其实,是将静脉血经过红细胞分离之后,用血浆作为标本,经过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得到的血糖值。所谓“静脉血糖值”,其实,是“血浆血糖值”。而大家在家里可以自己操作的便携式血糖仪采集的指尖血,没有经过这样复杂的提取处理过程,是标准的“全血血糖值”,其中有血浆、红细胞等成分。因为红细胞里面含有的血糖是很少的,如果用数学里面“平均”的这个概念来解释,应该就很好理解了,血糖值这个数据,对于同等体积的全血和血浆,因为全血中含有红细胞,自然会比没有红细胞的血浆要低。研究证明,全血的空腹血糖值比血浆的血糖值要低约12%,所以空腹指尖血的血糖值乘以112%大致等于静脉血液检查的血浆血糖值。综合考虑上面提到的两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结论,空腹时,指尖血糖值较低,而餐后,静脉血糖值较低。那么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这么复杂的血糖监测数值,我究竟应该信任哪一边呢?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高珊主任提醒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血糖值的控制,您完全可以参照医生在健康宣教中给您设定的标准来进行检测。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对于糖尿病诊断标准指南中提出,对于大部分非妊娠成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的指标:空腹毛细血管血糖 4.4-7.2 mmol/L、餐后 1-2 h 毛细血管血糖最高值不超过 10.0 mmol/L。老年患者,特别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了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风险,血糖控制的指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放松。您在内分泌科复诊的时候,医生们会根据您提供的日常监测指尖血糖值为您调整治疗方案,至于静脉血和指尖血血糖值的差异,内分泌科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都会考虑在内,您大可以不必担心。 (供稿/石景山科协)本期编辑:李晶
馆藏&357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快来救救我,我这是不是静脉曲张,急急急急~_静脉曲张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1,730贴子:
快来救救我,我这是不是静脉曲张,急急急急~收藏
我的腿站立的时候血管都是爆起来的,是不是太瘦了还是静脉曲张。我这个是不是很严重了。
苦命的孩子,去医院拍个彩超
不一定是。你两边几乎是对称的。有没有症状。一般曲张不会两边都一模一样吧
我和你一摸一样,去医院做了下肢彩超一切正常,医生说这是个人体质问题,并不是曲张,所以叫我大可以放一百个心
我发现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有这个毛病,你的可能运动量过大造成的,你去百度看看易建联的血管,也很暴!
艾玛、静脉曲张有一种就是想蚯蚓似的。不确定就去检查下吧。小心皮肤破皮哦!
不是静脉曲张
登录百度帐号1被浏览129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临床上遇到血管难找的病人,有些护士习惯抓起病人的手背「拍!拍!拍!」。拍打确实能够使静脉充盈,但拍打会刺激血管壁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特别是在穿刺过的手背部位进行拍打时疼痛会更加明显,最终导致患者心理感觉不舒服及对护士穿刺技术的不信任。本文将介绍使静脉充盈的几种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案例分享:如何找到不显露的静脉?
  患者,女性,58 岁。入院诊断:1. 乙状结肠癌术后多发转移(IV 期)2. 左乳腺癌术后(pT2N1M0 IIa 期)。
  此前该患者已经留置过 4 根 PICC,做过多次化疗,包括使用过氟尿嘧啶等药物。最近一次因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于
拔除 PICC。
  本来该患者的静脉就属于细、脆的那一种,留置针留置时间很少超过 3 天,通常可供选择的部位已经很难找到。
  结合该案例,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如何找到不显露静脉的方法。
  两根止血带的方法
  一根绑在肘关节处,另一根绑在腕关节下,如下图,在前臂的背侧可以看到静脉。用右手食指横向来回触摸皮下若隐若现的静脉,能感觉到静脉的弹性。
  2. 选择走向相对来说比较直的一段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要考虑到进针后导管固定的方向和对患者活动的影响,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见下图。
  3. 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生理盐水冲管后接上液体。
  小结:
  肿瘤病人的血管一般细脆,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静脉条件并不理想。在选择静脉时要摸清血管的弹性及深浅粗细,穿刺前要仔细看清血管走向。
  选择静脉的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血管和静脉瓣。在找不到静脉的情况下不妨试试在非常规部位找找静脉,或许可以找到可供穿刺的静脉。
  下图是该患者曾经留置过的部位。
  小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办法
  1. 两根止血带法
  适用于消瘦、血管不固定、静脉不充盈的病人。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
  方法:
  前臂: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
  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上方,另一根扎在 2~5 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上方,另一根扎在足部 1~5 跖骨处。
  扎止血带时也有一些技巧,如可以将止血带置于穿刺点上方 15~20 cm,将要穿刺的手或足置于低于心脏处,指导患者张开和握紧拳头。如果患者血压高,则需离穿刺点更远一些;如果患者血压低,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穿刺点。扎止血带时间不超过 2 min,不宜扎得过紧。
  2. 非握拳穿刺法
  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目的是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
  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
  3. 手指推、压法
  用大拇指轻按穿刺的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按,推行 3~5 cm,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目的是让静脉充盈,易于穿刺。具体操作方法及效果见下图。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取代拍打的方法,而且能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
  1. 用拇指轻压静脉
  2.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压
  3. 推压前后的静脉比较,血管已明显充盈
  4. 局部血管扩张法
  适用于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不显露、衰竭、肌张力下降及无力握拳的病人。
  ① 外涂血管扩张剂法:
  用棉签蘸 1% 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 3 min 左右,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 8~12 次,2~5 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提醒: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棉签蘸 2% 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 4 次,适用于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的血管。
  ② 热敷法:
  使用热水袋外敷,或者用热毛巾湿敷等,热敷时间不宜太长,最多 10 min。热敷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主要适用于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血管。
  5. 血压计袖带法:
  充气至 300 mmHg,尤其对于血管脆弱者。通常需要汞柱血压计可以控制压力和时间。
  对于提高静脉针穿刺成功率的小技巧,你有何见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
  小儿静脉输液技巧
  一 用物准备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除备一般静脉穿刺用物外,还应准备如下物品。
  ①一次性头皮针:选择的原则是根据静脉的大小及深浅、穿刺部位、病人的年龄而定,一般选择4.5~5.5号头皮针。
  ②剃毛刀:用于剃除穿刺部位毛发。
  ③小枕:垫于头颈部。
  ④小号及中号弹力网状绷带:用于穿刺后固定针头。
  ⑤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⑥小毛巾:因小儿血管较细小,可准备用于热敷穿刺处的小毛巾。
  二 病儿准备技巧
  (1)穿刺前,应检查病儿衣着情况,不能穿过厚的衣物,因新生儿、小婴儿头颈部相对较短,当病儿穿刺处于仰卧位时,衣着过多,病儿的头部会悬空,穿刺时病儿头部左右摆动时,头部将会失去支撑点,而变得不稳定,不仅病儿感觉不舒适,而且穿刺时血管容易被刺破。
  (2)准备1块干燥、柔软的小毛巾衬垫在病儿背部的皮肤与衣服之间,因穿刺过程中,病儿哭闹,大量出汗,背部垫小毛巾可保护病儿的衣服不被汗湿,防止更换衣服带来的麻烦。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尽量给病儿穿上胸前开扣的衣服,以避免给病儿更换衣服时,从头顶脱除衣服时可能将头皮针拔出的危险。
  (3)穿刺前,病儿不能进食过饱,以免穿刺过程中病儿啼哭、呕吐,胃内容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可给病儿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橘子汁,以防止病儿在穿刺过程中哭吵而导致声音嘶哑。
  (4)穿刺前病儿往往啼哭,穿刺的最佳时机是小儿刚啼哭时。此时头皮静脉充盈,容易穿刺。对于长期头皮静脉穿刺,血管不易选择的病儿,可选择在病儿轻微啼哭的状态下进行。但若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向,增加穿刺难度,应让家长哄一会儿,待病儿不哭时,隔3~5分钟再穿刺。
  (5)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用剃毛J[J剃除穿刺部位周围约5cm2:范围的毛发,为穿刺后固定做准备,毛发剃除时注意防止剃破头皮,造成感染。
  为了避免剃破病儿头皮,还应掌握以下技巧:首先用温水或75%乙醇将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浸湿,让助手扶好病儿的头部勿左右晃动,操作者左手固定头部,右手小拇指及手掌尺侧紧贴病儿头部做支撑点,大拇指、示指、中指持剃毛刀,与皮肤平行的方向轻轻地剃除穿刺部位的毛发,对皮肤表面不平整的病儿,更要把握力度和角度,避免刺破皮肤。
  三 选择血管技巧
  1.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要鉴别动、静脉 动脉触之有搏动感、较粗,外观呈紫红色,较充盈,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穿刺后回血快,血色鲜红,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呈树枝状立即变白,甚至出现局部搏动;而静脉触之无搏动,啼哭时充盈明显,外观呈浅蓝色,管壁较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液体滴入顺畅。
  2.促进静脉显露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充盈好、弹性较好、不易滑动且较粗直的静脉,对于皮肤黝黑、长期静脉输液显露不清的静脉,可采用拇指推压的方法。穿刺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拇指置于静脉走行方向自左向右横向推压该处皮肤(推压时稍用力)反复数次,直至局部出现一段长约1.5 cm的充盈血管时迅速穿刺。
  3.肥胖儿童 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选择血管时应沿着发际耐心寻找,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75%乙醇棉签反复擦拭数次头皮静脉部位皮肤,刺激血管充盈扩张。
  4.脱水的小儿 按解剖位置用示指触摸静脉,绷紧头皮,局部皮肤上出现一条浅形的凹沟即血管,该部位血管进针感觉好,回血率高,易于穿刺成功。
  5.头皮静脉选择技巧 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保持冷静、沉着,要熟悉病儿的病情及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小儿常选用的头皮静脉有额正中静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其属支等。其中颞浅静脉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其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颞浅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耳后静脉位于耳郭后方,较为固定,且较粗直,显露清楚,也是穿刺时优先选择的血管。
  四 穿刺技巧
  1.选择合适的光源 头皮静脉穿刺时,光线应充足,但应以不刺眼为度,以免过于耀眼的光线导致反光,造成血管选择困难,一般夜晚以60w日光灯为宜,白天尽量选择在自然光线下穿刺。光源应从穿刺部位前方或左侧方向射入,避免直接照射穿刺点,造成反光,影响穿刺效果。
  2.摆放合适的体位 让病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枕头垫于肩背部,使头稍往后仰,充分显露穿刺部位,助手或家长位于穿刺者左侧,协助固定小儿躯干、四肢、头部,以避免病儿头部左右摇摆,身体上下扭动。操作者立于病儿头顶,为保证穿刺时手部力量的稳定,穿刺者可坐于高矮合适的凳子上进行穿刺。
  3.选择好皮肤消毒剂 静脉输液穿刺消毒时,常选择聚维酮碘消毒、75%乙醇脱碘的方法。但头皮静脉穿刺时,只单纯选择乙醇消毒2遍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显示穿刺部位,因聚维酮碘消毒后遗留在皮肤上的色素影响血管的显露,而且75%乙醇有一定的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
  4.选择良好的进针点 选择易于固定、针柄可架空的进针点,在血管最清晰处向后移0.2~0.3 cm,让针尖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同时要注意保护血管,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
  5.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因小儿头皮静脉细小,对有一定穿刺难度的头皮静脉,可以采用“一压、二温、三穿刺、四回抽”的方法穿刺。
  (1)一压 即用左手示指或中指在穿刺静脉的向心方向,离穿刺点3—4 cm处压住穿刺部位,拇指、示指相对推压数次,以充分显露血管,但松紧要适宜,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过紧时易压瘪血管,降低穿刺成功率。
  (2)二温 即以50℃左右的热毛巾对选定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热敷3-5分钟,使血管充盈扩张。
  (3)三穿刺 右手拇指、示指前后夹住针柄或拇指、示指上下夹住针柄,使针尖和皮肤呈60°角,迅速刺人皮肤,针尖刺入皮下后,将针梗放平,用几乎与皮肤平行的角度在皮下移行0.2-0.3cm后刺入血管。
  (4)四回抽 将头皮针与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相连接,在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由助手将注射器活塞轻轻回抽,使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有利于回血的观察。若为一人操作,则在进针前将针管反折后夹于持头皮针之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快速松开反折的输液管,使输液管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此进针手法适用于儿童,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不适。
  6.不同病人静脉穿刺技巧 (1)对血管粗而明显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活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人血管,此法易成功。
  (2)脱水病人 由于组织间液量和血容量减少,病人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角快速刺人皮肤,然后减少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针梗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肥胖儿童 穿刺时进针角度稍大一点,穿刺时应选择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尖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病人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菲滴管下端,以距针头60 cm效果更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着向后挤压头皮针管,使头皮针管内形成负压,若仍无回血,却感觉针尖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入顺畅即可固定。
  (4)水肿病人 皮下组织积水及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减少。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因此应选择粗血管,沿着血管的走行,用手按压肿胀的组织,将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使血管暴露后,消毒皮肤25。角快速进针。
  (5)新生儿病人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所以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更清晰,而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感时再平行潜行2~3 mm,操作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角进皮肤,随后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以1°-2°角进人血管,这种血管由于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五 固定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相对其他部位虽较易固定,但往往由于病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较大,或哭闹导致汗多,造成胶布松动引起渗液,因此固定的好坏也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1.头皮固定法
  行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剃净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固定。固定时必须使针头顺血管方向,针柄位置略高于针尖。第1条胶布横贴于针柄处,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尖滑落或刺破血管。第2条胶布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不能让针柄架空。第3条胶布在针头前方加固固定,同时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弧度要小,以不打死折为宜,弧度过大,易使小儿手指套入抓脱针头。第4条胶布将硅胶管固定在针头的旁侧、耳郭或颈后,防止其在针尾处摆动,摩擦挤压针头,致使针尖刺破血管发生渗液,同时可以避免因不小心碰触或被小儿拽出针头。如果小儿哭闹,满头大汗,应把汗液擦干,再贴胶布,以免胶布不黏。也可选用胶布将针头环形固定头部1周。
  2.耳郭固定法
  耳郭因汗腺极小,出汗极少,即使炎热酷暑、病儿哭闹不安时,也难见出汗,且耳后无毛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不能达到耳郭皮肤表面。因此,皮肤表面无皮脂以及由皮脂汗液共同形成的薄膜,胶布易固定。另外,头皮针塑料管弯曲固定于近侧耳郭,此种固定法根据力学原理,可使针头免受外力牵拉,不易脱出,并且此固定法可以使输液管置于病儿脑后或一侧,避免输液管在病儿面前晃动,减少病儿对输液的恐惧感。
  3.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法
  头皮针穿刺好后,将弹力网状绷带撑开,从病儿前囟区中心套人,网状绷带上端撑头顶及前额,下端撑下颌,两侧露耳郭,使头皮针穿刺部位于网状绷带固定范围内,调整位置至病儿舒适。对头颅较大病儿,也可将弹力网状绷带下端沿枕后固定,以减少病儿不舒适。
  在对小儿静脉输液技巧认识后,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要根据以上方式进行,而且输液过程中,如果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说明,避免对孩子身体有太多影响,这点家长也是要注意的。
  来源:护理时间 (ID: dxynurstoday)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首页:)
睢宁县2018年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去除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2)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几天后,乙装置中的肉汤不容易腐败,原因是微生物不能通过弯管进入肉汤中.(3)实验后,将肉汤依旧新鲜的一组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将试管及其中的肉汤放入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据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温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4)根据上述探究实验的原理,科学家提出了保存牛奶和酒的方法:巴氏消毒法.(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保持低温、干燥、隔绝空气.
如图是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变质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问题:(1)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的肉汤煮沸,目的是________.(2)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几天后,________装置中的肉汤不容易腐败,原因是________.(3)实验后,将肉汤依旧新鲜的一组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将试管及其中的肉汤放入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据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4)根据上述探究实验的原理,科学家提出了保存牛奶和酒的方法:________.(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如图是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变质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问题:(1)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的肉汤煮沸,目的是&&& .(2)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几天后,&&& 装置中的肉汤不容易腐败,原因是&&& .(3)实验后,将肉汤依旧新鲜的一组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将试管及其中的肉汤放入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据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上述探究实验的原理,科学家提出了保存牛奶和酒的方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下图是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变质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问题: (1)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的肉汤煮沸,目的是_____。 (2)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几天后,____装置中的肉汤不容易腐败,原因是____。 (3)实验后,将肉汤依旧新鲜的一组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将试管及其中的肉汤放入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据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根据上述探究实验的原理,科学家提出了保存牛奶和酒的方法:_______。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
有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寄生,利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的疾病.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臂上静脉血管不明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