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听力损失比较重,是老人戴助听器好不好还是耳蜗好?

宝宝听力不好,是戴助听器,还是做人工耳蜗?
宝宝听力不好,是戴助听器,还是做?
如果小孩的听力损失属于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不理想或者是听力损失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比如前庭导水管扩张),为了孩子的语言发育建议做。如果听力损失通过助听器能够得到很好的矫正,病情又比较平稳,听力损失没有波动,建议佩戴助听器。对于小孩来讲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做一个病因的排查,根据病因做出决定。
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通过对声音进行分频段多通道的放大,开启降噪等,使聋人听到了原来听不清楚,听不到的声音。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一般听力损失达到重度或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考虑人工耳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人工耳蜗刚开机要不要戴助听器? 怎样尽快适应?
人工耳蜗刚开机要不要戴助听器? 怎样尽快适应?
很多老师或家长说,开机三个月或半年后才能给孩子带助听器,原因是如果开机后一直戴助听器的话,孩子就会依赖助听器的声音,不去用耳蜗听声音,助听器一摘取,人工耳蜗可能会像个废物一样。也有少数老师说,耳蜗后可以直接一起戴助听器,不需要摘取。
综合两种观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助听器和耳蜗的工作原理有本质的区别,助听器的作用是放大声音,而耳蜗是作用是重建听力,两者的刺激方式工作原理和音质都不同。对于极重度听力损失来说,两者比较起来,耳蜗的声音应该会更清晰、舒服,从我们的经历来看孩子习惯耳蜗的声音后,会更愿意听耳蜗的声音,而不愿意戴助听器,只依赖助听器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助听器还是有些许效果或是良好效果的孩子来说,双耳配戴不但能使声音更有立体感能定位方向,还能保护好残余的听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某一侧助听设备有问题的情况下始终还有另一侧能听到声音,哪怕只是听得到而听不清,也不至于完全又回到无声世界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过,因为两者本质上存在诸多的区别,两者听起来可能使患者有些混乱,在初期助听器可能会干扰到用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
苗苗右耳全聋,左耳各频率损失90-100不等,之前补偿得不太好,可以理解和表达但发音很不清晰。
根据她的情况,我认为在耳蜗开机的三个月或半年左右,除了要帮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听觉习惯(熟悉的声音、陌生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音乐等等,都得让她去听),还得学会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详细的佩戴情况如下:在开机后,我给苗苗选择全天双耳配带(一个半月左右),我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助听器能提取大脑已经学会的东西给耳蜗,帮助耳蜗更好、更快地感知并学会听各种声音,而且也可能继续做耳蜗前为助听器制定的康复计划,根本不用单独为了耳蜗从头开始学。
但每三天左右,抽一点时间来取下助听器单独观察人工耳蜗的听能发展情况,进步与否也都了如指掌,还能视情况更为合理的安排双耳谐调佩戴。观察到孩子单独利用耳蜗能懂得简单的交流后,我就选择给苗苗安排为半天单独耳蜗,半天双耳(一个月左右,单独耳蜗时当然也要有适当的计划去训练听能),这样每天能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其去适应耳蜗的声音,每天都能观察到耳蜗的进步与否。双耳配戴时,能帮助孩子去学习并理解单独耳蜗时没有听到或听好的也或是听懂的声音。
观察到孩子单独利用耳蜗和戴助听器效果差别不是很大的时候,可选择单独佩戴耳蜗一个月左右。这期间,每三天左右还是应该让助听器和耳蜗有个半天时间同时配戴来促进磨合。这样经常的刺激,不但能使家长排除孩子听神经不刺激导致听力会下降的顾虑外(确实有个别人是没有任何病情的情况下下降的),还能使孩子习惯两者的同时存在。既使耳蜗完全适应后,双耳配戴时,也不会因为耳蜗后三个月不戴助听器使得重新需要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听力损失重的孩子,更不会因为习惯了耳蜗的清晰声音去讨厌助听器的吵杂而不愿意戴助听器了(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孩子能比较顺利地与家人交流后,多多鼓励她,支持她去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交流,多锻炼,多实践,直到耳蜗几乎完全适应(这个完全适应,会因为人的听觉年龄,实际年龄以及耳蜗开机前的语言基础等等的不同,而有时间上和程度上的差距,我感觉应该都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就双耳正常配戴。
苗苗在开机三个月后开始坚持双耳配戴的,因为通过之前的适应那时,我观察到她只戴耳蜗效果已经超过了只戴助听器时的效果,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就是适应了。
孩子的个体的差异非常大,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所以我们要仔细的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充分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语言基础以及个性与爱好,在耳蜗开机后的适应阶段,综合这些因素找到更为适合孩子的方法来决定助听器的摘取与配戴,使两者能更为谐调,做到能更快更有效的度过耳蜗的适应期。
根据我的经历和理解,其他情况的孩子我觉得可以这么做:
1、如果没有助听器配戴史的,且双耳听力非常重的,或是戴了助听器双耳也补偿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基本说来,孩子除了能察觉到有较低沉的声音外,不能对任何声音进行分辩)根本也没开过口说话的,这种情况下耳蜗开机后可能在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对声音有明显反应。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耳蜗开机后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戴或不戴。如果想戴的话,就先给准备带助听器的一侧做个行为测听(检测裸耳听力一定记得行为测听更为准确),如果根据听力损失估算助听器能补偿,家庭条件也允许的话,可以选择个较好或是更好的助听器,如果因为听力损失太重,家长也对助听器不报以什么希望的话,也可以选择个便宜的或者是二手的助听器。但个人还是赞同双耳同时戴。
2、如果没有助听器配戴史,但双耳听力损失不是特别重的平时较大声能听到的)或是已经戴过助听器且双耳补偿良好的,这两种情况下都打下了不错的语言基础的话,开机后可能马上或三天内就会有反应。没有戴助听器的情况下,要及早根据另一侧实际听力损失验配更适合孩子的助听器,这样及时利用起另一侧(通常是较好耳)的残余听力,双耳同时配戴孩子会很容易适应且康复效果会更好更快。
3、如果有助听器配戴史但只是单耳补偿效果较好,或没有带过助听器但有一只耳残余听力还不错的(平时较大声能听到),靠单耳积累了较好的语言,能理解也已经开口说,但清晰度不好的,耳蜗开机后可能六天左右会对声音有明显反应,苗苗就是这种情况。
可能好多家长还会考虑到一些问题,耳蜗是适应了,但助听器配戴有效果的人同时带耳蜗和助听器,会不会因为助听器的嘈杂继续影响耳蜗对声音的听取和判断呢?孩子以后会不会因此慢慢不想戴助听器呢?是不是要换个更清晰点,或是更接近耳蜗声音的助听器孩子才会更适应呢?
就这几个问题,我问过很多老师,家长,我比较倾向的答案是,孩子适应了耳蜗后,她会自己慢慢的整合得到最想听的结果,整合好就不会影响。如果影响了,那么四岁左右应该会懂得自己听得不舒服时要求大人摘掉助听器。小年龄的孩子不太懂得反馈,就得家长去仔细观察了,观察下来确实影响耳蜗效果的话,就直接摘掉,过几天再适应下。
至于换不换助听器,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助听器配戴史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残余听力选择个更为适合孩子的助听器,有助听器的可以尽可能让原来的助听器充分发挥作用,做好调机和保养。因为再好的助听器,工作原理和耳蜗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声音的听取也是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或是接近的。
康复路上,我们一要学会坚持细细去观察孩子各方面细节,多总结,思考,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做好每个决定,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以上只是个人的思考和看法,为大家提供个思路,有不足和不同见解欢迎指正或探讨。
(耳朵树独家专稿,如需转载请联系耳朵树)
还没有账号
科普阅读排行
小组热门讨论帖我今年31岁,右耳听力85分贝,左耳90分贝,问一下是佩戴助听器效果好还是做人工耳蜗效果好?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我今年31岁,右耳听力85分贝,左耳90分贝,问一下是佩戴助听器效果好还是做人工耳蜗效果好?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您的听力佩戴助听器完全可以,不需要考虑人工耳蜗,不过最好要双耳佩戴,人工耳蜗一般都是极重度聋患者佩戴不成助听器的才会考虑。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现在的助听器可以做到110DE,如果助听器能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还是配助听器吧,人工耳蜗要做手术,费用也比较高,是极重度的听力损失,配不了助听器的解决方法。
佩戴助听器就可以了,不需要做人工耳蜗,建议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根据你具体的损失和需求,验配师会推荐合适的助听器给你
佩戴助听器交流是可以得到帮助了,无需做人工耳蜗。建议你到专业的验配中心做一个听力检查,验配师会根据你的听损情况给予推荐合适的助听器。
这种听力可以配助听器,还没有必要做人工耳蜗。
听医生的,你这个属于临界点,要看听力图。
助听器原来配过吗?何时听力下降的?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3岁儿童极重度听力障碍戴助听器可以仿说,可以不做人工耳蜗吗?_百度知道
3岁儿童极重度听力障碍戴助听器可以仿说,可以不做人工耳蜗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具体是多少分贝呢?可能需要佩戴人工耳蜗,但即使做人工耳蜗,之前还是要带一段时间的助听器的。
一只100一只90
采纳率:4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_百度知道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余元不等。相比之下。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选择。<iframe map="iknow/page,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而配戴传统助听器的孩子;newmap=1&l=15&amp,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99,4621101&b=。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外耳。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品质的不同。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后,强化辨听声音。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html?iknowflg=1&amp。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如果高频声音辨听不好,发不清相应的声音,在选择时一定要听取专业的听力师的建议,无论是助听器验配师还是耳蜗调机师在给患者进行推荐时,都应充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可以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纠正发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虑做人工耳蜗手术。因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高端的电子技术产品,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尤其是人工耳蜗,给家长或其本人做有参考价值的推荐,而不应因商业目的;t=B_NORMAL_MAP&c=,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
采纳率:44%
来自团队:
3;而助听器是通过放大听到的声音,增强音量来补偿听力。2、人工耳蜗是需要通过手术植入到皮下的;而助听器通常只需要塞入耳道等佩戴方式1、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直接刺激耳蜗的听觉毛细胞,传递电信号到大脑,形成声音、人工耳蜗是补偿重度至极重度耳聋的听力损失;而助听器最多只能补偿到重度听力损失。
选择植入人工耳蜗还是选择验配助听器
很多人认为人工耳蜗就是高级助听器,其实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助听器的原理将声音放大,从而听到声音,而人工耳蜗可以绕过受损的内耳,直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使患者重获听力
建议咨询耳鼻喉科的医生。他们给出的建议更中肯。
建议上Hysound官网查询更多资料!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戴助听器利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