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顶点为A(2,1,4),B(3,-1,2),C(5,0,6)的三角形顶点坐标求面积各边的长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为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同上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三角形ABC顶点分别为A(1,-1,2),B(5,-6,2),C(1,3,-1) AB=√[(1-5)^2+(-1+6)^2+(2-2)^2]=√41 AC=√[(1-1)^2+(-1-3)^2+(2+1)^2]=5 BC=√[(5-1)^2+(-6-3)^2+(2+1)^2]=√106 可知角BAC为钝角,D在CA延长线上,设BD=X,由勾股定理得: BD^2=(√41)^2-X^2=(√106)^2-(X+5)^2 解得X=4,BD=5 即AC边上的高BD等于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A(3,2,-1)、B(5,-4,7)和C(-1,1,2).求从顶点C所引中线的_百度知道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A(3,2,-1)、B(5,-4,7)和C(-1,1,2).求从顶点C所引中线的
-1),2,-4,7)和C(-1,1,2)、B(5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A(3
我有更好的答案
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daaf451f436dfcedab.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709fa87a0ffa513d51ff64d80d5d79c3/daaf451f436dfcedab.jpg" esrc="http://b.hiphotos.baidu从顶点C所引中线的长度5.466. &如图所示:
采纳率:87%
AB中点D(4,-1,3)CD=√3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2x2+bx+c(b,c为常数)的顶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2x2+bx+c(b,c为常数)的顶点为P,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0,-1),C的坐标为(4,3),直角顶点B在第四象限.(1)如图,若该抛物线过A,B两点,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平移(1)中的抛物线,使顶点P在直线AC上滑动,且与AC交于另一点Q.(i)若点M在直线AC下方,且为平移前(1)中的抛物线上的点,当以M、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ii)取BC的中点N,连接NP,BQ.试探究PQNP+BQ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0,-1),C的坐标为(4,3)∴点B的坐标为(4,-1).∵抛物线过A(0,-1),B(4,-1)两点,∴c=-1-12×16+4b+c=-1,解得:b=2,c=-1,∴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2x2+2x-1.(2)i)∵A(0,-1),C(4,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设平移前抛物线的顶点为P0,则由(1)可得P0的坐标为(2,1),且P0在直线AC上.∵点P在直线AC上滑动,∴可设P的坐标为(m,m-1),则平移后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2(x-m)2+m-1.解方程组:y=x-1y=-12(x-m)2+(m-1),解得x1=my1=m-1,x2=m-2y2=m-3∴P(m,m-1),Q(m-2,m-3).过点P作PE∥x轴,过点Q作QF∥y轴,则PE=m-(m-2)=2,QF=(m-1)-(m-3)=2.∴PQ=22=AP0.若以M、P、Q三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PQ为直角边时:点M到PQ的距离为22(即为PQ的长).由A(0,-1),B(4,-1),P0(2,1)可知,△ABP0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P0⊥AC,BP0=22.如答图1,过点B作直线l1∥AC,交抛物线y=-12x2+2x-1于点M,则M为符合条件的点.∴可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b1,∵B(4,-1),∴-1=4+b1,解得b1=-5,∴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5.解方程组y=x-5y=-12x2+2x-1,得:x1=4y1=-1,x2=-2y2=-7∴M1(4,-1),M2(-2,-7).②当PQ为斜边时:MP=MQ=2,可求得点M到PQ的距离为2.如答图2,取AB的中点F,则点F的坐标为(2,-1).由A(0,-1),F(2,-1),P0(2,1)可知:△AFP0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F到直线AC的距离为2.过点F作直线l2∥AC,交抛物线y=-12x2+2x-1于点M,则M为符合条件的点.∴可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b2,∵F(2,-1),∴-1=2+b2,解得b2=-3,∴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解方程组y=x-3y=-12x2+2x-1,得:x1=1+5y1=-2+5,x2=1-5y2=-2-5∴M3(1+5,-2+5),M4(1-5,-2-5).综上所述,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M1(4,-1),M2(-2,-7),M3(1+5,-2+5),M4(1-5,-2-5).ii)PQNP+BQ存在最大值.理由如下:由i)知PQ=22为定值,则当NP+BQ取最小值时,PQNP+BQ有最大值.如答图2,取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易得点B′的坐标为(0,3),BQ=B′Q.连接QF,FN,QB′,易得FN∥PQ,且FN=PQ,∴四边形PQFN为平行四边形.∴NP=FQ.∴NP+BQ=FQ+B′Q≥FB′=22+42=25.∴当B′、Q、F三点共线时,NP+BQ最小,最小值为25.∴PQNP+BQ的最大值为2225=10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2x2+bx+c(b,c为常数)的顶点..”主要考查你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 (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二次函数的应用:(1)应用二次函数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2)应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即解二次函数最值应用题,设法把关于最值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按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时,要注意求得答案要符合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①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 [,]把三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就能解出a、b、c的值。
②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③交点式:y=a(x-x1)(x-x2) (a≠0)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时的抛物线,即b2-4ac≥0] .已知抛物线与x轴即y=0有交点A(x1,0)和 B(x2,0),我们可设y=a(x-x1)(x-x2),然后把第三点代入x、y中便可求出a。由一般式变为交点式的步骤:二次函数∵x1+x2=-b/a, x1?x2=c/a(由韦达定理得),∴y=ax2+bx+c=a(x2+b/ax+c/a)=a[x2-(x1+x2)x+x1?x2]=a(x-x1)(x-x2).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能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在几何领域中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其他表达形式:①牛顿插值公式:f(x)=f[x0]+f[x0,x1](x-x0)+f[x0,x1,x2](x-x0)(x-x1)+...f[x0,...xn](x-x0)...(x-xn-1)+Rn(x)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x·x)(y为截距)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双根式y=a(x-x1)*(x-x2)若ax2+bx+c=0有两个实根x1,x2,则y=a(x-x1)(x-x2)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x1+x2)/2。③三点式已知二次函数上三个点,(x1,f(x1))(x2,f(x2))(x3,f(x3))则f(x)=f(x3)(x-x1)(x-x2)/(x3-x1)(x3-x2)+f(x2)(x-x1)*(x-x3)/(x2-x1)(x2-x3)+f(x1)(x-x2)(x-x3)/(x1-x2)(x1-x3)与X轴交点的情况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 (x2,0);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b/2a,0)。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二次函数解释式的求法:就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而言,其中含有三个待定的系数a ,b ,c.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时,必须要有三个独立的定量条件,来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联立求解,再把求出的a ,b ,c 的值反代回原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巧取交点式法:知识归纳:二次函数交点式:y=a(x-x1)(x-x2) (a≠0)x1,x2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用交点式比较简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和第三个点,可求出函数的交点式。例: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和1 ,且通过点(2,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1),∵过点(2,8),∴8=a(2+2)(2-1)。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x-1),即y=2x2+2x-4。②典型例题二: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称轴,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解。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2),并且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在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和顶点坐标的情况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由顶点坐标为(3,-2)的条件,易知其对称轴为x=3,再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5,0)。此时,可使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得出函数解析式。
2.巧用顶点式: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是抛物线的顶点。当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能够先求出抛物线顶点时,设顶点式解题十分简洁,因为其中只有一个未知数a。在此类问题中,常和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起来命题。在应用题中,涉及到桥拱、隧道、弹道曲线、投篮等问题时,一般用顶点式方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顶点坐标和另一个点的坐标,直接可以解出函数顶点式。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且通过点(1,10),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顶点坐标为(-1,-2),故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2 (a≠0)。把点(1,10)代入上式,得10=a·(1+1)2-2。∴a=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2,即y=3x2+6x+1。②典型例题二:如果a&0,那么当 时,y有最小值且y最小=;如果a&0,那么,当时,y有最大值,且y最大=。告诉最大值或最小值,实际上也是告诉了顶点坐标,同样也可以求出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析解∵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顶点坐标为(4,-3),对称轴为直线x=4,抛物线开口向上。由于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得到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是(1,0)和(7,0)。∴抛物线的顶点为(4,-3)且过点(1,0)。故可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2-3。将(1,0)代入得0=a(1-4)2-3, 解得a=13.∴y=13(x-4)2-3,即y=13x2-83x+73。③典型例题三:告诉对称轴,相当于告诉了顶点的横坐标,综合其他条件,也可解出。例如:(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和B(1,0),且对称轴是直线x=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图象交y轴于点(0,2),且过点(-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通过点(1,4)和点(5,0),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x=-4,且过原点,它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④典型例题四:利用函数的顶点式,解图像的平移等问题非常方便。例:把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 所得图像的解析式是y=x2-3x+5, 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点拨:解先将y=x2-3x+5化为y=(x-32)2+5-94, 即y=(x-32)2+114。∵它是由抛物线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得到的,∴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32+3)2+114+2=(x+32)2+194=x2+3x+7。
发现相似题
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2x2+bx+c(b,c为常数)的顶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5069153598151010153226113917163204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13306所
24小时更新:3567
总量:6744095

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同步学习课件:第4章 圆与方程 4.3.2
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同步学习课件:第4章 圆与方程 4.3.2
时间: 11:13:05
下载量:38次
大小:1.82M
所属资料: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在手机端浏览文档
* * * * * 2 3 4 5 1 2.已知点A(x,1,2)和点B(2,3,4),且|AB|=
则实数x的值是 A.-3或4
B.6或2 C.3或-4
D.6或-2 √ 答案 解析 解得x=6或x=-2. 解析 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 3 4 5 1 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2,-1,4),B(3,2,-6),C(5,0,2),则过A点的中线长为 √ 答案 解析 解析 ∵BC的中点坐标为(4,1,-2), 4.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A′C的中点E与AB的中点F的距离为 答案 解析 √ 解析 ∵A′(a,0,a),C(0,a,0),A(a,0,0),B(a,a,0),
2 3 4 5 1 5.已知点A(1,a,-5),B(2a,-7,-2),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2 3 4 5 1 规律与方法 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它可以求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其推导过程体现了化空间为平面的转化思想. 2.若已知两点坐标求距离,则直接代入公式即可.若已知两点间距离求参数或点的坐标时,应利用公式建立相应方程求解. 本课结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四章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题型探究 问题导学 内容索引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思考  知识点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其对角线AC1的长等于多少? 答案 梳理 题型探究 例1 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AN|=2|CN|,|BM|=2|MC′|,求|MN|的长. 解答 类型一 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解 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过M作MF垂直BC于F,连接NF,显然MF垂直于平面ABCD, 所以MF⊥NF, 因为|BM|=2|MC′|,所以|BF|=2|FC|. 又|AN|=2|CN|,所以NF∥A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性质,但这些性质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并不能全部都适用.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类比到三维空间中,而对直线方程及一些判定定理、性质则在三维空间中不适用. 反思与感悟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1C|=|CB|=|CA|=2,AC⊥CB,D,E分别是棱AB,B1C1的中点,F是AC的中点,求DE,EF的长度. 解答 解 以点C为坐标原点,CA、CB、CC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1C|=|CB|=|CA|=2, ∴C(0,0,0),A(2,0,0),B(0,2,0),C1(0,0,2),B1(0,2,2),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1,1,0),E(0,1,2),F(1,0,0), 例2 已知点A(4,5,6),B(-5,0,10),在z轴上有一点P,使|PA|=|PB|,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 类型二 求空间点的坐标 答案 解析 (0,0,6) 解得z=6. ∴点P的坐标为(0,0,6). 解析 设P(0,0,z),由|PA|=|PB|, 引申探究  1.若本例中已知条件不变,问能否在z轴上找一点P,使得△ABP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解答 解 与例2的结论一样,P(0,0,6). 2.若本例中“在z轴上”改为“在y轴上”,其他条件不变,结论又如何? 解答 解 设P(0,y,0),由|PA|=|PB|, (1)若已知点到定点的距离以及点在特殊位置,则可直接设出该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点的坐标. (2)若已知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的一些条件,则可以列出关于点的坐标的方程进行求解. 反思与感悟 解答 跟踪训练2 设点P在x轴上,使它到点P1(0,
,3)的距离是到点P2(0,1,-1) 的距离的2倍,求点P的坐标.
解 因为P在x轴上,所以设P点坐标为(x,0,0). 因为|PP1|=2|PP2|,
所以x=±1,所以点P的坐标为(1,0,0)或(-1,0,0). 例3 已知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且平面ABCD⊥平面ABEF,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 (1)求|MN|的长; 类型三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答 解 ∵平面ABCD⊥平面ABEF, 平面ABCD∩平面ABEF=AB,AB⊥BE, ∴BE⊥平面ABCD,∴AB、BC、BE两两垂直. 过点M作MG⊥AB,MH⊥BC,垂足分别为G、H,连接NG, 易证NG⊥AB. ∵|CM|=|BN|=a, ∴以B为原点,以BA、BE、BC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 (2)当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解答 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问题,无论是在几何问题中,还是在实际问题中,都会涉及距离的问题,它的命题方向往往有三个: (1)求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2)判断几何图形的形状; (3)利用距离公式求最值. 反思与感悟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正方体棱长为1,以正方体的同一顶点上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P在正方体的体对角线AB上,点Q在正方体的棱CD上.当点P为体对角线AB的中点,点Q在棱CD上运动时,求|PQ|的最小值. 解答 ∵Q点在CD上,∴设Q(0,1,z),z∈[0,1], 当堂训练 2 3 4 5 1 1.坐标原点到下列各点距离最大的点是 A.(1,1,1)
B.(1,2,2) C.(2,-3,5)
D.(3,0,4)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览已结束,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哦~
&#xe6热门推荐
&#xe6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求生记顶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