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vivo和oppo和vivo低配高价手机配置那么低价格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人买

为什么oppo vivo手机价格这么高配置很低却很多人都去买?_百度知道
为什么oppo vivo手机价格这么高配置很低却很多人都去买?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广告费砸的太猛,迷惑住一堆厂妹去买
采纳率:22%
谈性价比可能ov还不如苹果,因为苹果有iOS,有A9、A10处理器,ov那烂几把配置还丑得不行,看到就想吐。对对对,楼上说的对,就是骗一堆厂妹
因为大家买手机不是买配置,是买的感觉
明星吹得高呗。
真是高价低配会有那么多人买吗?vivo又不是刚成立的品牌,怎么说也有那么久的品牌历史了,用的人多自然是产品功能体验好啊。我自己用vivo几年了,坦白说前几年确实不一般,但是质量很结实很耐摔,但是近年来的新产品进步是真的很大,vivo x9刚上市的时候我也是一眼就看上了,不管是外观还是功能都很吸引人。上市当天去体验了一下,拍照表现是不错的,其次音质的效果也很棒,用过vivo的hi-fi在用别的是无法满足的。而且系统方面也提升不少,优化的很人性化,功能多但实用率高,操作页便捷。智能手机要不断优化提高不同的玩法才配叫智能手机。至少在同价位里面vivo x9表现是很突出的。
手机各有各好啊,我就是看那些黑的很厉害的好不爽,我就在用oppor9s 朋友都在用,用的好好的, 又多人买难道都是不懂货?才怪,黑别人都是托,看别人手机不爽,当买oppo的都是傻子?别人用的好好的呢,那么喜欢黑别人手机,为何呢!
3条折叠回答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身边用oppo和vivo的人越来越多 是知道原因吗?|手机|oppo|销量_新浪网
为什么身边用oppo和vivo的人越来越多 是知道原因吗?
为什么身边用oppo和vivo的人越来越多 是知道原因吗?
在国内手机品牌的销量来看,ov这两个手机品牌的出货量觉得对视国内前三的存在,能够有那么高的销量当然是有原因的,不过一款手机也不肯能做到完美,毕竟是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卖东西都是以盈利为主的。ov这两个品牌销售量实在太高了,商品太出名了自然是会有人来黑的,最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喷它们高价低配,其实我觉得不然,每个产品都是有自己的优势,而ov的优势就在于主打的拍照和音乐了,还有靠的就是手机超高的颜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最近vivo又新推出了一款圣诞定制版vivo x20。这款手机的颜值网友对其评价颇高,很多人都说好看,作为定制限量版x20,在本月16日完开售的时候一会儿就被抢完了,虽说有一部分是之前就已经预定好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热度。从这里就能够看出ov在手机方面很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能够精准的把控手机发售的时间,每次新发布的手机都有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手机功能,这就是为什么ov能够成功的原因。这几天又听说vivo能够在xplay7这款手机上搭载屏下指纹解锁,不知道全面屏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相信又是下一款手机明星的存在,手机还没有发布之前就已经有那么高的热度,难道销量还会差嘛?再加上多年主打线下的销售方式,想不做爆款都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国产手机格局中,华为、小米呼声最高,品牌响誉度也是最高,而OPPO和vivo市场占有率确实首屈一指,特别是线下市场OPPO和vivio可谓无与争锋。但OPPO和vivo并不是以“性价比”著称。OPPO和vivo价格大多数在2000元以上,几乎没有千元机。特别在2500——4000元档,OPPO和vivo的销量非常可观。其中vivo 9x和OPPO R11销量曾获得同档次冠军。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三式千元去买OPPO和vivo的手机?1.品牌通过渠道下沉更加接地气不得不承认,OPPO和vivo在渠道建设上优于任何一家国产厂商。比如OPPO发布OPPO R11的直播发布暨演唱会上,请到全国代理商近10000余人,足见其线下渠道规模之大。正因为其在渠道上的优势使得其产品宣传、品牌落地具有其他厂商无法企及的优势,这样一来,OPPO和vivo在三四线城市品牌到达率更高,更能接地气,更有传播力。2.外观上融合前沿设计的用户心众所周知,不管是OPPO还是vivo,其设计理念较前沿,甚至一度被认为是iPhone、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翻版”,设计时尚、耐看,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喜爱。特别是iPhone手机设计的大行其道时,OPPO和vivo最先看到iPhone手机设计带来的益处,并对iPhone设计方案进行吸纳、创新,特别是vivio将iPhone与三星的设计元素融合,获得了颜值控们的喜爱。3.在拍照上下功夫俘获少年少女心拍照是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硬功能,是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而vivo和OPPO更是将拍照功能放在比处理器、屏幕更重要的功能点进行优化、宣传与强调,获得了爱拍照一族的喜爱。OPPO率先推出前后同像素摄像头,2013年OPPO推出了国产首款旋转摄像头手机OPPO N1,前后双摄均是1300万像素,以及后来OPPO R9前后同像素摄像头,获得了巨大成功。而vivo则是在摄像头进行探索性的推移,比如前后2000万柔光双摄功能等。4.快速充电技术解决用户痛点OPPO和vivo事实上在快速充电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已成为业界经常提及的营销案例,这为vivo和OPPO,特别是OPPO带来了不少销量。VOOC闪充是OPPO独立自主研发的快速充电技术,并申请18项专利,将最快充电速度提升了4倍以上,并有无懈可击的智能全端式五级防护,是全世界最快最安全的手机充电技术。vivo和OPPO通过以上几点成功突围,其在线下市场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深得用户喜爱。即便vivo和OPPO动辄3000元到4000元的手机,凭这些优势获得了大量订单。其他手机可以学vivo和OPPO取得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vivo和OPPO利用线下渠道在低配高价上取得了成功,其他手机厂商可以直接学习模仿吗?显然是不可以的。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与高口碑同等重要。vivo和OPPO在这条路上已经开始布局,在其强大的渠道优势上,走质量优化之路,其他手机厂商没有这个基础,跟随只能死路一条。其二,国产手机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颜值、配置、设计、营销并没有更多的矿产可挖了。因此,在这些方面无法形成自己的优势。反而,品牌价值沉淀与增值服务将是竞争的主要因素。话又说回来,在vivo和OPPO转型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并进的当下,线下渠道的争夺白热化的同时,线上渠道的竞争更加惨烈。如果线下渠道较弱的厂商再像vivo和OPPO学习,是倒退的表现。所以说,其他手机厂商无法通过vivo和OPPO之前的道路取得成功,不仅仅是成本高昂的问题,还由于缺乏创新而被用户嗤之以鼻,实在是不可取。智能手机要用差异化战略抢占高价市场才是王道很多厂商看到vivo和OPPO在三四千元上的成功分外眼红。但是要在高价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要走差异化的道路,用技术创新征服用户才是长久之计。这其中的成功者主要是华为和小米。华为靠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海外技术引进,在处理器上和系统上做到了差异化,有独一无二的产品,获得了海内外用户的青睐。小米也一样,也在循着华为的路子前行。而其他手机呢?仅仅靠拼凑高配置是无法成功的。但锤子手机可能是个例外,其在系统上的优化、设计获得了一部分市场。但依然还不够,还需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增值服务。未来智能手机的竞争不是渠道的竞争,也不是价格的竞争,更不是营销方法的竞争,而是差异化的技术与独一无二的产品。特别是在高价市场上,尤其如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一文看懂OPPO手机低配高价为什么销量依然好!
我的图书馆
一文看懂OPPO手机低配高价为什么销量依然好!
和其他品牌比,OPPO手机实在是低配高价的典型,却依然保持着销量。表示不太能理解购买OPPO的人,选择OPPO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路?OPPO 、VIVO 应该是互联网印象与行业内评价反差最大的两家公司大街小巷的广告,会让人人都觉得OPPO很近,但是除了产品广告似乎又没有多少人能把OPPO讲个明白,“最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 OPPO真的很贴切。为了便于阅读,本文将围绕以下3点来说:OPPO是怎样的公司,技术储备在国内什么水平。也许你不喜欢OPPO和VIVO,但是越来越多的厂家在学习O/V的模式到底是谁在买OPPO大多数眼中的O/V 和行业人眼中的O/V华为的崛起并不意外,但是OPPO 和 vivo 都以千万销量盘踞在前三名这件事,使得最近 关于OPPO的问题非常多。
如果你曾经连续观察过近几年的中国手机销量的数据的,第一名有中华酷联这样的老集团,也有这个行业里代表“新”玩法的小米。但是 OPPO和vivo 几乎永远在2 、3的位置,偶尔顺位到3、4 。而很多人去统计这个排行榜的时候,会把2、3的 OV 数量加在一起比较,而结果就是中国销量第一的手机厂商可能是O+V的「段氏企业」,这颇有点货币战争的“罗斯柴尔德”阴谋梗,而据我得到的消息,今年OPPO的销量有可能逼近华为,利润上更不会差太多。O、V两家公司的确都和段永平有着非常深的联系。但是无论是从研发、市场,甚至财务上,两家公司其实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独立。而这两家中国前三的手机公司,都遵循同一个企业理念:本分。所以,当你问OPPO某个工程师“快充”是怎么做出来快充时,一串经历里总会蹦出:我们公司讲本分。后勤部长会在新生培训上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们公司就讲究一个本分,我们产业园的食堂油用XX油,米是用谁家的米,肉用的是XX的肉。听到HR说宣讲时,告诉你无论你什么时候离开,我们OPPO,都会在年终的时候,把你离开之前的年终奖补给你。无论你在哪,离职了多久。「本分」两个字,笔画不多,。但是会是我在OPPO两年里听到最多的词。后来出来创业,才慢慢意识到,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互联网上的诱惑太多了,当整个部门的人为一个方案会带来更多争议还是非议的时候,你会发现在OPPO,一个“本分”就能快速结束关于大是大非的争论,这不仅是一个效率问题,也是一个自然筛选,价值观同步的过程。它不是一个企业走向行业顶端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对于所有可能和这家公司产生交集和买卖的人来说,你会从心里有一个安全感:这家公司的所作所为,有一个很高的底线。无论是对外营销,还是内部对产品的要求。小米也有类似的口号,但喊得并不多,是厚道。几年之后我有问过以前魅族的同事,有人回答“梦想?”,然后一笑而过。
是,你本分,你本分为什么不把做广告的钱做研发?每一个新员工去深圳前,都需要在东莞的总部办理相关手续,应届毕业生还需要参加3个月轮岗,和厂妹肩并肩的在流水线上做手机,在喧闹的专卖店向顾客卖手机。虽然也是毕业生,但是社招进入免去了“这个麻烦”。第一天的下午空闲在万人的产业园内闲逛时,意外的看到了一个小型内部技术展。进门时两张简陋的纸条,把纸条投给你觉得黑科技的应用,最终统计结果评奖。这种“校园式“的小活动在厂家里的确没见过。然而在2013的年的这个夏天,一群OPPO工程师按照项目组成的小展览上,我看到了,超窄边框(破掉当时记录的最窄),只在科技新闻上看过的京瓷骨传导、类似lumia系列的弧面玻璃、当时并没有什么概念的快速充电、根据手机后盖弧度做出来的异性阶梯电池、悬浮手势、指纹解锁等等 才能看到的新闻里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已经被工程机上被正常体验着。等待着员工评选。我的日记里写着当时写着这么一句话 “我曾经幻想过走进一个很多黑科技的房间,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是的OPPO大楼里。”而后,随着工作原因有更多机会结识开发部各个环节的工程师时才发现内部技术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信号方面」,OPPO竟然有几个百万、千万级别的信号暗室,在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在那里做完了 魅族/小米和三星机器的3G信号大部分频段的数据,我需要的只是谁好谁坏,但是但是对于工程师而言,所有频段的量化结果快速指导的指导天线的设计,最终反映到产品上就是,这在2013年很多手机足够“智能”,但却因为信号问题很不“手机”的时代,你几乎没有听过OPPO的用户抱怨过信号问题。这样在信号方面的投入,在业内并不常见,O/V 华为 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不过华为的努力的方向是信号性能上向上试探,O/V更多的是做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这的确是公司技术基因决定的。 而OPPO又是怎么做「相机」的呢?很多用户都非常在意的功能点上,OPPO的投入可以用夸张来形容。 先不说OPPO影相团队的人数规模,OPPO内部很早已经结合很多专业测试工具搭建了一整套相机的客观评测标准。可以用一套非常客观专业的权重打分体系告诉你三星的旗舰能到多少分,苹果能到多分,当前OPPO自己的最新的固件还差多分,是差在镜头模组炫光还是差在阴天的白平衡,还是照片本身不错,但是在屏幕上显示的时候丢了分。这套标准,拿到今天来看不仅比2016年的今天比国内所有评测机构的都要完整,权重也更加贴切用户体验。评测同行的仪器和测试方案都是OPPO出资搭建的。在一款产品的生命后期内,相机的优化基本在模组确定之后逐渐开始,延续到产品上市的几个月根据市场反馈后修补之后,基本上就会处于停滞阶段。所以即使使用同样的coms 镜片组,OPPO也有更加科学和系统方式,在同样的优化时间内压榨出相机模组的更多潜能。这并不是说OPPO多有实力,多有良心,而是可以为OPPO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点稍后解释。一整层研发大楼的「测试」,包含跌落、机器手、老化、温度、防水、抗湿度的实验室,很多测试方法和工具机械都是单独设计制造的。在MX2的发布会上的工艺视频是我拍摄剪辑的,应该算是国内第一个手机工艺视频,随后到OPPO 一加也全程参与了很多工艺视频的拍摄,我当时在OPPO经历的项目 R5 和 N1,仅在跌落环节,就有几千部机器参与测试,哪怕按照成本价算,也是百万级别。用百万的资金做跌落测试,这点国内能做的,用罗老师的话就是:不多~低于行业平均的返修率,反映到一个细节就是,如果你想看一家手机专卖店,询问区域经理或者对接人时问道售后问题,他们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卖了多年OPPO,售后真的不是问题。曾经聊天时,我很认同某个产品经理的一句话:走到今年,中国手机销量的排名,基本上就是各家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的综合排名。 但是这有点从结果找原因的嫌疑。换句话说,“对于野蛮成长的手机行业,打广告可以成为一部百万销量手机的保证,但想过千万的槛,考验的仍旧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么做也不是在说OPPO有实力,有良心,因为这符合线下渠道最根本的利益,讨好一名老用户所付出的成本远低于说服一个新用户。我已经记不得把手上的两张票投给了骨传导还是窄边框,但是我肯定没有投给后来人尽皆知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快充。关于研发,有两个公开的新闻都可以被检索到,一个是2015年国产手机厂商专利数量,我记得OPPO应该是超过了华为,当然含金量应该还是华为第一。一个是O/V是目前完全自主研发产品不依赖ODM的厂商,这点其实在O/V如今收缩产品线,只出单款爆品的当下,并没不是很值得说道的地方,有些吹过了。厂家选择ODM,很多时候是精力顾不过来,一个更加经济的选择。没有ODM 不能说明这个厂家多强大,比较准确的解读是,这种厂家规模体量很大,你可以认为 OPPO和 VIVO 是在一个手机设计、研发的公司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日产量接近15w台起步 的小富士康。
那买OPPO的人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可以约等于,买O、V的人的人,上一部手机是什么,这个数据来源于“叙旧”。所以做一些模糊处理“苹果10%+,三星10%华为占到不到10%而小米魅族用户大约20%上一步还是OPPO的用户 20%+ ”VIVO的数据应该和OPPO比较相似。这个数据结合中国不同价位的市场占有率的话,会看到用户是在流动的。 元档的O/V 向上接住了很多来自 三星、苹果中端产品的市场份额(iPhone 4S 一度是这个价位卖的最好手机 )。向下争取到了不少用千元机的小米用户。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消费升级。很多人说买OPPO的人,是人傻钱多,人傻不傻,等会我们单独讨论产品。但是仅从售价来说,O/V、华为抓住了“质量很高“的一群用户。愿意为品牌也好,为宣传也好,或者真的为产品本身也好,他们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购买一款手机,而不是单纯追求性价比,O、V,尤其是华为的崛起,有很大程度上都是接住了从三星和苹果的中高端掉下来的用户,他们拥有充足的购买力。这也不是在夸华为 OPPO 和VIVO有眼光,而是他们所信奉的一条基本原则。硬件必须盈利!如何在中国卖好一部三千元的手机?罗老师在T1的发布上给出的答案是,把4000块钱的手机卖到3000。这个答案一下击中了很多人,笑声不断。的确,经过小米文化的熏陶,整个互联网上做任何时间,卖任何产品,都是要讲性价比的。当一部手机值4000,卖3000,在中国怎么会卖不好?但是笑过之后,这件事在商业上成立么?小米的玩法,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把3000成本的机器卖3000,利润怎么办?利润=激活量(销量)*软件盈利这个公式完美的契合了互联网改造万物的历史进程,当“互联网”=“硬件免费”时,性价比的时代来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和枪炮替代木棍、石块一样必然。所以过去的几年里,整个手机行业都在有意无意的学习小米模式。而2016年的销量排行榜上的前三O/V/华为,当时在干什么?难道没有做电商,难道没有互联网模式?有,当然有,只不过这三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参股或者单独成立独立互联网品牌。然后呢?然后该干嘛干嘛!在人人性价比的时候说华为的任总要把手机卖贵,画出了硬件必须盈利的底线,继续把品牌往上打,OPPO和VIVO,在人人都抛弃线看好电商的的时候去养渠道,深耕二三线城市。直到今年的榜单,小米已经跌出前三,红米系列开始寻找代言,新增高端品牌Pro,主打线下。不止红米,很多品牌开始效仿 O/V的模式,重新重视线下积极布局。从今年很多互联网品牌开始偷偷调高售价开始,其实已经标志互联网这性价比路线的全面失利,为什么?对于市场来说,OPPO的手机很可能就是出色的产品所有对O/V两个品牌的不满,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把1000块钱的配置,卖到了2000块钱。更具体点,这里的配置指对就是最方便比较数字大小的处理器。无论是刚刚发布的X7的 骁龙652,还是上市有段时间的 OPPO R9的MTK P10,都有互联网品牌拿出了千元售价的型号。手机处理器到底有多贵?纯BOM成本 目前高通顶级处理器套片价格大约在60~70美元,联发科顶级处理器只需要一半30多美元。所以处理器最大的价格差不会差到300人民币,300人民币对于成本而言非常多,但是对于售价而言,甚至无法区隔出一个价位段。不论中高低端,手机中最昂贵的部件已经不再是处理器,而是屏幕 和 内存。但是在占成本最高的4GB内存、64GB储存和三星的OLED屏幕,和比较贵的外观结构件上,R9 和X7 在这个价位绝对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我问过几家的粗算,O/V的机器bom真的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高。 所以华为和O/V的商业逻辑其实古老且实用,抛开品牌的话体验—硬件成本=利润如果我能用2000元的成本做到 3000元的体验,那么利润就可以做到1000元。如果你觉得这句话看着辣眼睛,试试看换个主体:苹果的商业逻辑是把2500成本的东西,做到体验值6000,利润就是3500。 如果你还觉得辣眼睛,要么是O/V和华为广告投入还不够,要么就是性价比癌晚期。华为的优势在于,海思处理器只有自家采用,定价权自己手里,这就好比苹果A9在对比时,永远是和A8比。但是OPPO 和VIVO 的高通MTK,就又会被参数党拿去比数字大小,所以名声上,O/V实不占优,但是占优的地方是,线下的用户并不在意参数,他们比参数党更关注真机的体验。所以OPPO和VIVO在所有能影响到体验的地方几乎都压榨除了所有处理器的全部潜能,甚至做到比很多互联网品牌的旗舰都要好,不信? 在去年7月份,我们的两个主笔写OPPO VIVO被骂到死,但是今年换了个方式,来评测OPPO R9和 VIVO X7 却得到了几乎一边倒的好评。听说,国内某厂家的老总有段时间很苦恼,因为他的朋友跟他说,你们家的东西真是“物美价廉”,老板听着很值得开心,但为什么他们家的美物,就要价廉?我想这很好的解释了行业里很多对O/V推崇备至的原因,因为O/V 以一种最简单最传统的方式实现了他们心中的野望,把自己拼劲全力的产品,在消费者面前卖出个好价格。手机行业过去的7年里,无数次证明,中国从来不缺乏产品变便宜的产品人,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经过爆发沉淀和洗牌,最终留下来的,只有那些有本事把产品卖贵的企业家。不怕你不喜欢,只怕你拒绝去了解。来源:知乎一牛网在线一牛网是由一群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共同创建,目前已聚集了主流移动通讯平台、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硬件、物联网等其他相关领域技术工程师,帮助各行业技术工程师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前沿技术,抢先知晓最新行业资讯,占领牛人视觉。长按二维码关注:一牛网在线
合作方式1.合作推广(QQ:)2.投稿/爆料(邮箱: )
馆藏&366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o oppo高价低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