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或者msi krait gaming主板9 ac主板还需要另外再配声卡吗

这集成声卡有点猛!微星Z97 Gaming 9 AC
查看: 4170|
评论: |来自: techbang
摘要: 微星 Gaming 系列主機板起源在 Intel Z77 晶片組世代,歷經後續 Z87 晶片組的改良,再到 Z97晶片組的集大成產品,目前產品線中屬 Gaming 9 AC 最為頂級,也是微星在主機板上的顛峰之作,將音效部份發揮至極限,將改 ...
微星 Gaming 系列主機板起源在 Intel Z77 晶片組世代,歷經後續 Z87 晶片組的改良,再到 Z97晶片組的集大成產品,目前產品線中屬 Gaming 9 AC 最為頂級,也是微星在主機板上的顛峰之作,將音效部份發揮至極限,將改變一般使用者對於內建音效堪用的看法,微星這次顯然下過一番苦心。主機板不再只是主機板隨著 Intel 將以往超頻功能鎖死後,主機板廠商可以發揮的行銷重點就缺少了一項。一般人可能會發現在 P55 晶片組時,廠商大力鼓吹多相處理器電源迴路,但到了 Z68 晶片組之後就逐漸少了這類型宣傳口號,反而開始主打網路晶片、音效晶片等功能,以往高階主機板上的超頻性能指標從此不復見。這個主要原因也得歸咎於超頻型態的改變,非 K 系列除了不能調整倍頻之外,連帶因架構改變,外頻也沒有辦法大幅度超頻。第一代 Core i 外頻可大幅度調動的傳統並沒有交接給新產品,隨之而來的是僅 K 系列擁有較大幅度的可超頻空間,但超頻樂趣僅止於倍頻有調整空間,外頻調整空間小而變得無趣且耗費鉅資。這時候廠商也看準了超頻不再是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的主因後,將矛頭導向主機板附加價值上,如本來就在主機板上的三巨頭:音效、網路、第三方儲存裝置晶片,廠商漸漸將這些以往不曾作為主打項目的次要賣點提昇地位,隨之而來的則是越來越豪華的音效設計、高階網路晶片,還有更高速的儲存裝置介面。Gaming 設計理念不同於華碩 ROG 系列多面向的客群,微星 Gaming 系列只著重遊戲部分,在處理器電源迴路上並不是以極限超頻的規模進行設計,但也並非完全不能超頻,僅只是沒有 OC 系列的功能多、細。這麼做的用意則是降低主機板成本,同時也將售價壓低,讓僅只是需要單一功能的消費者,能夠以更低廉的花費取得更實用的功能。當然這一點對於廠商與消費者還有其他競爭對手之間,存在一個無形的壁壘,產品定價是個問題,功能性與競爭對手間的差距是另一個問題,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則是最終的問題。▲微星 Z97 Gaming 9 AC 採用黑色系主視覺。(點圖可放大)12 相處理器、1 相記憶體供電迴路在處理器供電迴路上,Z97 Gaminng 9 AC 採取 12 相數位電源迴路設計,藉由 Intersil ISL6388 這顆 6 相控制器,搭配 6顆 Intersil ISL6611A 相數倍增晶片,能夠 1 晶片帶 2 迴路。由於 Intersil ISL6611A 內建 MOSFET Driver,所以主機板上不會看到類似於 IR3535 MOSFET Driver 等晶片。MOSFET 則是採用 NIKO Semi(尼克森)所生產的 1 上橋 PK616BA 與 1 下橋 PK632BA 組成,也是目前微星 Gaming 系列中常見用料,一樣的方案有 Gaming 7 所採用。電容濾波的部份,高壓輸入濾波由 6 顆日系 NCC 270μF 電容,搭配 12 顆 SFC 電感並聯組成,輸出濾波則是 10 顆 330μF 鉭質電容組成。12V 輸入則是單 EPS 8pin,另外也具備輸入電感,用以高壓濾波,並未採取雙電源輸入設計。不過實探整個迴路設計,12 相迴路加上耐電流的元件設計,應以雙輸入設計為佳,但是由於 Gaming 系列並非以極限超頻為主要特色,所以沒有雙電源設計也尚屬合理。記憶體供電迴路則是單相設計,主控晶片為 uPi Semi 生產的 uP1504,搭配 2 上橋 PK616BA 與 2 下橋 PK632BA,輸出、入濾波都是 2 顆 NCC 560μF 電容組成,搭配單顆 SFC 電感。▲黃框:Intersil ISL6388、綠框:12V 輸入電感、淺藍框:高壓輸入濾波電容、紅框:NIKO Semi&PK616BA &&PK632BA MOSFET、藍框:輸出濾波電容。(點圖可放大)▲紅框:Intersil ISL6611A MOSFET Driver。(點圖可放大)▲黃框:uPi Semi&uP1504、紅框:NIKO Semi&PK616BA &&PK632BA MOSFET。(點圖可放大)PCH PCI-E 通道分配,簡單但具有缺陷設計各家的 Z97 晶片組上,大多存在一個問題,晶片組原生提供的 PCI-E 通道數不足,僅能以共用甚至是共享頻寬的設計解決。當然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但在以往不常發生的原因在於各家第三方晶片數量不多,並不太會產生這類型問題。目前由於 M.2、SATA Express、USB 3.0 擴充晶片陸續加入,導致了目前通道數量嚴重不足的情形,這也考驗廠商對於裝置間的頻寬分配上的技巧,分配得當使用者使用起來並不會產生太多問題,分配不當則是會造成不小的困擾。Z97 Gaming 9 AC PCI-E、SATA 6Gb/s、USB 3.0 切換關係:PCH 原生 6 條 PCI-E 通道PCI-E #1 接 Killer E2205 提供 GbE 網路PCI-E #2 接 ASMedia ASM1061PCI-E #3 接 ASMedia ASM1042PCI-E #4 接 Intel AC 7260 提供藍牙、無線網路PCI-E #5 接 ASMedia ASM1184e,分配給 3 條 PCI-E x1 插槽SATA6G #5、6 接 Quick Switch 轉 M.2,或者藉由子卡轉為 SATA ExpressUSB 3.0 #5 接 ASMedia ASM1074USB 3.0 #6 接 ASMedia ASM1074可以看到切換關係簡單並不複雜,但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 PCI-E #6 怎麼不見了,原生可是 6 條 PCI-E 通道,這部份純粹是微星沒有將該通道啟用。具體原因編輯猜測設計上原先打算導入 USB 3.1 晶片,該晶片需 2 條 PCI-E 通道連接,而最終產品並沒有辦法搭載該晶片,故最終出現這個通道空餘的問題。至於為什麼說通道分配簡單但有缺陷設計,原因在於 USB 3.0 的設計問題,可以看到微星取了 2 個 USB 3.0,連接 ASMedia ASM1074 這顆 USB 3.0 Hub 晶片,提供 I/O 背板上面的 6 個 USB 3.0 埠。也就是說這 6 個埠將會分別共享 USB 3.0 5Gb/s 頻寬,而原生的 USB 3.0 則是全數用於前置面板上,問題即在這裡。當使用 USB 3.0 硬碟擴充盒的時候,甚至是多項設備時,接入 I/O 背板因結構上為 Hub 設計,效能並不會較高,微星並沒有預留 2 個原生 USB 3.0 埠在 I/O 背板上則是較大的問題。▲PCI-E 插槽可用頻寬為 x16、x0、x4 或者為 x8、x8、x4,全數頻寬皆由處理器所提供。(點圖可放大)▲提供 8 個 SATA 6Gb/s 或者 6 個 SATA 6Gb/s,加上 1 個 M.2。(點圖可放大)▲背板 I/O 提供的輸出、入介面眾多,但 USB 3.0 埠皆非晶片組原生。(點圖可放大)音效處理,不惜成本的灑料大戰在 Intel Z87 晶片組時,主機板內建音效最佳的產品非華碩 Maximus VI Formula 莫屬,但在 Z97 晶片組,這個位置可能要換人坐坐看了。微星在音效部分藉由取消 PCI-E Slot #7 的設計,將空間轉用於音效前置面板輸出的部分,I/O 端由 Realtek ALC1150 搭配德州儀器 OPA1652,與日系尼吉康 FG 電容,前置的部份則是 C-Media CM6631A 加上 Wolfson WM8741 還有日系尼吉康 FG 電容組成。另外在電源輸入的部份,提供使用者藉由主機板上的 DIP 開關,選擇是否由 Molex 4pin 輸入電源。這個設計與華碩目前的 Maximus VII Formula 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相對的 2 間廠商在功能上的取捨上有不同取向,微星主打豪華用料重本設計,華碩則是傾向於跨平台硬體 EQ 切換控制。▲音效區域分為 2 個部分,分別為前置、背板 I/O 部分。(點圖可放大)▲切割線可以看到斷續情況較多。(點圖可放大)▲前置音效的部份由&C-Media CM6631A 負責。(點圖可放大)▲前置音效的背面切割線。(點圖可放大)▲可透過外部電源提供線性電源。(點圖可放大)散熱片簡樸設計,但還能更好在散熱片設計上,微星這一次走的是簡樸設計,不再具備龍型散熱片,取而代之的是類似龍爪設計。以編輯的觀點來看,龍型遠比龍爪來的高竿,原因在於金屬接觸面的細節處理上,龍型具備更大面積且更多切割後所製造出來的接觸面。反觀龍爪則是樸實許多,並沒有太多切割面,也就造成解熱能力上的本質差距。當然另外一點則是紅色龍爪的部份,由於是可與黑色散熱片分離的設計,其中並沒有加入散熱膏或是導熱填充物。這造成金屬熱阻問題,在效果上面肯定是造型大於實用,也是龍爪遜色於龍型的主因。當然以目前 MOSFET 與抽載電流上的發熱量,龍爪也是足夠應付,但編輯認為在產品設計上,實用與造型,兩者的優先順序上並不存在可排列組合的因素。▲Z97 世代散熱片從龍型改為龍爪散熱片。(點圖可放大)誠意十足,但小問題改掉更好雖然微星在這一次的 Z97 Gaming 9 AC 音效部分誠意十足,不過整體設計上面仍然存在一些小問題。如 PCB 切割線不夠完整、USB 3.0 的小問題,還有散熱片上的設計思維等,這些都是造成這張原本可以跨越原先與華碩間存在的高牆壁壘,到僅能並行為目前 Intel Z97 晶片組中佳作產品。這一點也是這次微星最大的利基點,從以往的學習,改轉為新創,當然在這次 Intel Z97 晶片組中各廠的戰爭,也隨著華碩 Maximus VII Formula與微星 Z97 Gaming 9 AC 的推出而告一個段落。或許在 9 月份的 Intel X99 晶片組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廠商的崛起,或者是這 2 家產品的精進。▲背板 I/O 的部份還有加上金屬蓋,不過因懸空問題而彎曲。(點圖可放大)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All rights reserved.技嘉GA-X99-UD4与微星X99 gaming9 AC比,哪个更好?_百度知道
技嘉GA-X99-UD4与微星X99 gaming9 AC比,哪个更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提供玩家更高的绘图效能。我自己是做美工的,技嘉 X99主板采用独特的PCI Express设计,通过外加的频率产生器以直接连通处理器提供PCI Express X16线路(不需切换开关),并完整地解放全部可用带宽,最高支持到64 GB,支持non-ECC内存,Extreme Memory Profile (XMP)内存以及RDIMM 1Rx8内存(non-ECC模式运作)。另外我觉得定位不一样这两款主板技嘉 X99-UD4 支持LGA2011-3插槽Intel Core 至尊i7处理器,内存方面技嘉X99-UD4支持8个DDR4 DIMM插槽
实两块主板都是支持X99平台最新的主板,你硬要我说的比较的话,那我会觉得技嘉的四年保质那个会靠谱点,价格也差不多,就是我自己一直用技嘉,都是顶级的主板
个人认为,技嘉GA-X99-UD4会比较好,先不说做工那些,技嘉 X99-UD4支持LGA2011-3插槽Intel Core至尊i7处理器,具备双M.2接口、支持固态硬盘与WIFI无线网卡,配备独家APP Center、整合超频EasyTune与云端Cloud Station软件。另外还支持Thunderbolt高速传输接口,微星最近已经不作为,我对它已经没爱了
其实2个都是一线主板 具体来说看你的需要了微星论坛上说起好点!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于小白求问雷蛇迪亚海魔7.1耳机用微星gaming7或者gaming9 ac主板还需要另外再配声卡吗
按时间排序
不需要,这款主板集成了不错的声卡,支持HIFI,声音效果很不错,不过如果你是音质发烧友的话那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了。
您可以邀请优质答主更快回答您的问题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6850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6507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5475个回答
疯狂的制帽匠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71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074个回答
windcircle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461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b250f gaming主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