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福建惠安女女有没有一起工作的,求朋友一起工作

从“不落夫家”到共同生活&――透视惠安婚嫁习俗的变迁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从“不落夫家”到共同生活 ――透视惠安婚嫁习俗的变迁
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加上整齐的头饰和面纱,无疑给惠安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惠安女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族群,她们以独特的服饰和奇异的婚俗而闻名海内外。
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县东部崇武镇以及山霞、净峰、小龃濉>莸钡厝怂担赴倌昵埃怯芍性凭佑诖耍蛟诤1呱钗婪缍宕骰ㄍ方砗突粕敷遥簧仙泶┳沤粽绦〉囊路律泶┳趴硭煞蚀蟮目阕樱叛
然而现在的惠安,穿戴此服饰的不多,走在路上无一年轻人身着惠女服,只是依稀可见一些中老年妇女身着传统惠女服饰。同样如此,早年在当地流行的一些独特的传统婚嫁习俗如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地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
不再长住娘家,婚嫁习俗变化大
惠安女勤劳贤惠,由于男女分工的不同也造成了当地奇特的婚俗和保守的观念。电影《寡妇村》和《双镯》中对其婚俗有所展示,令人有些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惠安,订婚时,由媒人经手男方给女方12882元,4钱2分黄金,并挑两袋喜糖去女方家,一袋留在女方家,另一袋则由媒人挑回男方家,寓意“双头甜”。
惠安女民俗风情园创建者曾梅霞告诉记者,在过去,新娘出嫁当天要身着黑色衣裤(当地人称为黑凤凰衣),化着精致的妆容,梳着精美的发型,打着黑伞(黑色在当地代表着喜庆、神秘),由娘家的亲朋好友陪送到男方家里,男方并不派人前去迎亲。
为新娘化妆,第一步是绞面,先将香粉涂在新娘脸上,把一条麻线的中间挽成“8”字形活套,右手拇指和食指套进去并撑住,同时左手扯着麻线的一头,口中咬着另一头,将麻线绷紧。随着右手手指一开一合,麻线在新娘脸上来回拉扯,直到额前、鬓角的汗毛被拔光,绞面就结束了。惠安女洪琴珍说:“不会很疼,这寓意着别开生面,婚姻幸福美满。”
梳头也叫“上头”,为新娘绑头发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通常由几个心灵手巧的妇女帮忙3至4个小时才能完成。首先由新娘的弟弟(如果没有弟弟就找侄子等)手持篦梳和木梳,一种梳子梳三下,寓意夫妻白头偕老。头发绑好后,要插上十几个鲜艳的篦子,数量必须是双数。新娘头顶还要系一个红绸球,垂下来的两条布条要遮住鼻子以下的部分。这样,惠女新娘的梳妆打扮才算基本完成。
新娘的发饰对其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据当地人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也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另一边,年长的惠安女们帮忙制作寓意团圆甜蜜的米丸。她们将面粉、糖加水揉成一大块面团,然后抓取一小块放在手心上揉搓成圆形。新娘穿戴整齐后,就吃下一碗米丸。在两个伴娘和两个花童的簇拥下,新娘迈过事先点燃的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跨过事先点燃的炭炉,就表示出嫁了。新娘从娘家出门后,不能回头看,否则会影响夫妻关系。
曾梅霞介绍说,新娘进门的那一天,新郎和公公婆婆是不能和新娘碰面的,要避开。结婚当天,要经历两次往返夫家与娘家之间才算婚礼结束。
新娘到新房后,房门就关上了。新郎要进来就必须把门踢开,如果新娘吓了一跳,就意味着以后新郎不怕新娘。进门首日,新娘不能进食;新婚第一夜,新娘也不能上床,只能站在床边过夜。当地村民说,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习俗规定。
第二天一大清早,新娘要随新郎给各位长辈亲戚们敬茶,这一习俗至今沿用。一周前刚结婚的张小姐说,“结婚第二天要早早地起来敬茶,否则会被人说‘懒惰’。”之后,娘家的亲朋好友会送来早餐,并陪伴新娘一整天,到晚上新郎才能进屋。
据称,结婚三天后,新娘就要回娘家并长住娘家,只有等到一些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以及农忙时候,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里小住一到两日,但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不能超过三天。如此反复,直到妻子生了孩子后,才可以名正言顺地长住婆家与丈夫共同生活。而且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所以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也因此常出现来不及而生子于半路的现象。
故而,惠安女住在娘家的时间至少有两三年,一般五到八年,最长达20年以上。回夫家时,她们多半要用块布遮着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匆忙回家。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是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还互不相识的情况。
据了解,“长住娘家”的婚俗又称“不落夫家”,如今已经没有这一习俗。曾梅霞说,“早期因为男人长期在外捕鱼、打工,女人在家从事副业和农业,从而形成了惠安女长住娘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旧习俗都有了许多变化。社会开放了,时代进步了,年轻人结婚后都是生活在一起的。
一周前刚结婚的张女士,从崇武镇的另一个村嫁入大龃澹嫠呒钦撸礁龃宓幕槔裣八撞畈欢啵暗且恍┚咛宓幕樗孜乙膊辉趺辞宄际前凑粘け驳囊罄葱惺隆!
张女士说,自己结婚的时候并没有穿当地的传统惠安女服饰,而是穿了婚纱。“现在穿惠安女服饰的人不多,年轻人大多都不爱穿,主要看个人意愿。但也有一些比较喜爱复古风格的年轻人会在婚礼当天穿着。”
张女士的婚礼上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当天也没有太多烦琐的细节,“我都是遵照婆婆的叮嘱,她要求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结婚第二天要很早起来去给各位长辈亲戚敬茶,如果起晚了会被人说成“懒惰”。
曾梅霞说,她经常会劝说村里的年轻人在结婚当天一定要穿惠安女特色服饰,“现在婚纱都很普遍,很多人还特地举办汉式婚礼,而惠安女服饰拥有自己的特色,年轻人更应该传承下去。”
异地通婚增多,当地人婚恋观转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除了一些传统婚俗方面的变化外,惠安女的婚恋观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改变。
在过去,多数惠安女都有订“娃娃亲”的习俗,出生后不久即由家人包办订婚,如今只有少数人延续该习俗。崇武镇大龃宕迕裨笠担骸肮サ呐⒆18岁就要出嫁了,而现在大多数都是过了25岁才出嫁的。”他告诉记者,在崇武镇,还是本地女孩嫁给本地男孩的多,与外地通婚的情况只是少数,多数家长都希望女孩嫁到本地。
“80后”妈妈曾梅霞说,未来她不主张女儿嫁到外地。她坦言还是希望她可以嫁到本地,“这样就能够在家长的护佑之下幸福生活。”她说,在过去,老一辈们有一种观念,认为只有在本地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老婆的人才会去外地找对象,“嫁到外地的女孩会遭到不一样的眼光看待。”
张女士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外求学、工作,接触到的人比较多,年轻人的视野会比较开阔,老一辈的观念也慢慢地改变了。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将自己的未来局限于本地,但是父母亲还是希望女儿可以嫁在本地,至少在本市以内。“一方面也是担心女儿嫁得太远以后无依无靠,如果和丈夫有点小矛盾都无处诉苦。”
一位“90后”的未婚女孩表示:现在人的思想比较开放,观念也不那么局限了。谈到自己的未来时,她坦言,如果有看对眼的合适的对象,找个外地人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本地人。“我会勇敢地去追寻爱情。”她说。
然而,与外地人通婚,两地的婚俗差异是一个很难调和的矛盾,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才能和睦相处。
网友“Summer 米米”说:“很是被这些所谓的风俗差别弄得很烦”,她奉劝其他网友还是找个两地风俗一样的人结婚。2013年,“Summer 米米”和前男友在谈婚论嫁过程中,曾因为惠安和南安两地习俗不同而谈出矛盾――尽管两地均属于泉州市。
“Summer 米米”说,她母亲认为南安算是很远了,一开始不同意她嫁给男友,碍于女儿很喜欢,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但是,她的母亲坚持惠安当地的婚俗,即结婚时要求男方给予女方12882元订金和两枚金戒指,而男方的母亲却坚持要按照南安的婚俗来,即男方只给予女方4800元订金。  ■上官晓珍 本报记者 吴军华
(责编:陈蓝燕、施云娟)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推荐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香港(中国):+852-
境外:+86-21-
&&&最佳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景区&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1 天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女的肩膀 (2002年) “惠安女”,指的是福建省惠安县的一个女性群体。她们地居一隅,情风独俏,其“黄斗笠、花头巾、露脐装、灯笼裤”的服饰组合,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堪称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装,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然而,惠安女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们坚强的肩膀。
惠安有山青水绿的毓秀,有天风海涛的旷放,这块土地养育的惠安女以勤劳、坚韧、贤惠而著称,不论下海、耕田、抬石、挑担、锯木、织网、持家、经商,事事都干,样样出色。在田头她们挥汗扶犁,在浪里她们拉网捕鱼,在工地她们肩扛巨石,在海边她们锯木造船,在家里她们敬老哺幼。她们在承担起贤妻、良母、孝女的三重角色时,又超负荷地承受着男人们留下的那片沉重的空白。惠安山多田少,无地可种,男人们外出做工、下海打鱼,剩下的那半边天就由这些女人们顶起来了。 扁担,这一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在中国从古至今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如今仍然是惠安女的谋生工具。可以这样说,惠安女用她们羸弱而坚强的肩膀担起了生活。渔船归来,她们将大筐的鱼抬上岸,然后一担担挑走;惠安是著名的石雕之乡,那一块块沉甸甸的二三百斤重的石头都是这些女人瘦弱的肩膀抬出来的;谁家造房子,石料和黄沙等建材也是惠安女们一担担地踩着颤巍巍的梯子挑上去;村里谁家要买个大物件、小店要进个货,凡是重的、不好拿的东西都是惠安女用她们无所不在的扁担帮来承担。在惠安,人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两个头戴黄斗笠的女子头靠着头向里斜着身子抬着沉重的石块,在蓝天的映衬下犹如一个大写的“A”字,这一画面被摄影家的镜头定格,已经成为惠安女的典型形象而为人所熟知。凡是看见过惠安女抬石头的人,无不为之而动容。我就见过这一幕:两个惠安女抬着沉重的石头,步履艰难地踩着梯子颤颤地爬上房顶,直看得我心里沉沉的。
在一个初冬的日子,我又来到了惠安的小岞乡。八十年代我曾经访问过这里,如今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小岞乡早已今非昔比了。当年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几步就到了海边。如今那些飞檐翘角、极富闽南特色的石屋已经难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密密麻麻的石砌小楼甚至于豪宅。四周的村庄都连成一片,小渔村早已今非昔比了,而不变的仍是惠安女肩上的扁担。刚走近,便看见路旁一大群黄斗笠,原来村里在整治河道。我们常见的男性壮劳力的活计,这里却都是女人的事。惠安女们用扁担挑走一筐筐的淤泥、用杠棒抬来一块块的石头,一些老妪也在其中干得正欢。她们呼喊着“一二三”的劳动号子,一字排开奋力将河里的草皮拉上来。我被这热烈的劳动场面感染,忙操起相机一通猛拍,惠安女见有人拍照干得更欢了,而我也拍得越发来劲,真是“相看两不厌”。
这边刚收起相机,扭头一看,那边远远的过来了一大群挑着鱼担的惠安女,是渔船回来了。我赶紧迎着这支挑鱼的队伍往海边跑去。顺着一条七弯八拐下坡的小巷子跌跌冲冲从密密麻麻的楼房阵里钻出来,哇!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而又热闹非凡的画面:湛蓝的大海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海面上泊着一排排渔船,渔民们在海上顶着风浪奋力摇着小船向岸边划来,船上满载着从大船上卸下的鱼筐,他们的亲属——惠安女们聚集在岸边的礁石上等着帮男人往岸上抬渔筐。海滩上更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惠安女们选鱼的、抗大筐的、挑鱼担的、抬渔网的、洗渔具的;这边女人们挑着担子一溜小跑,那边男人们“嗨哟、嗨哟”地将渔船抬上岸,“阿红啊――”、“阿华啊――”(闽人习惯用阿×来称呼人名)带着长音的呼叫声在海风中此起彼伏;挑选鱼的女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从高处看下去,鲜黄的斗笠在灰黑的礁石海滩上犹如绽放的黄花,红花的头巾随风飘舞,加上五颜六色的胶靴、人影,海滩上一片姹紫嫣红,准让第一次见到此景的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惠安女挑着七八十斤重的鱼担,紧张地来往穿梭于海边和收购站或晒鱼场之间,每趟要爬上一里多的上坡路,而挑一担只有两块工钱。为了多挑多挣,她们都是一路小跑,令紧随其后忙于捕捉镜头的我,爬得气喘嘘嘘却又敬佩不已。
在村里拍照采风甚是兴奋,可到哪里去吃午饭呢?一个开小杂货店的惠安故娘――阿红,不但热情地招待我吃饭,还让我住在她家里,几天的吃住均免费招待,她吃什么我吃什么。阿红年方25,一身黑皮夹克与城里的时髦姑娘别无二样,在惠安女里早已是过了婚嫁的年龄,不甘心现状的她一心想着嫁到城里去。阿红告诉我,她爸爸在深圳做建筑承包商,家里她和小弟陪着母亲守着家业,由于家道殷实,所以她家无需出海打鱼。经我一再游说,阿红同意给我充当模特,去海边拍照。在渔村的另一边有处寥无人跡的海滩,湛蓝的大海殷勤地向金黄色的沙滩送来一弯又一弯洁白的波涛,天际下空旷的海边停放着一条只剩下骨架的破渔船,它的主人早已将它忘却。岁月在它身上刻下道道无情的沧桑,它只能每日里孤独地望着曾经无数次搏击过的大海,回忆那已远逝的辉煌。这样的场景是拍摄人物的好地方,人物的脸庞、鲜艳的服饰与破旧斑驳的渔船相映衬又相对比,既体现出渔家姑娘的特色,也很好地表现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有趣的是,打扮齐整的阿红在渔村里穿行招来许多好奇的目光,而当她来到海滩时,那就更热闹了。等候渔船的女人们把她团团围住,热心的大嫂们纷纷围上来指出这里头巾系得不对那里腰带挂得太松,而后又帮着给纠正整理,还把自己头上的发夹摘下别在她的头发上。惠安女看惠安女,真让她过了一把明星瘾,就因为她穿的是婚嫁时的服饰。正当我全心投入拍摄时,没料想涨潮时的海水阻断了站在礁石上阿红的退路,正在无计可施,还是这些大慈大悲的大嫂们过来救苦救难,趟着水将她背了回来。
我天天在海边看着渔民们顶风冒雨出海打鱼,不由萌生一种冲动,何不跟船一起出海打鱼,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好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于是就跟了阿红邻居家的渔船出了海。在渔民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先乘坐小划子,然后再爬上大机帆船在船尾找个角落坐稳。起航了,船工奋力拉起一张大帆,朝上仰望,一张巨大的白帆映在蔚蓝天空,煞是壮观。出海时,因是顺风,海上风平浪静,机帆船一路“突突”地高歌向前,因是第一次跟随渔船出海打鱼,坐在船上环顾辽阔的海面:海鸥与白云齐飞,海水共蓝天一色,心情十分兴奋。蓦然回首,只见后面远远的跟上来一支船队,原来渔民们都陆续出海了。到了作业区,渔民们先是寻找原先下网处的浮标,然后齐心协力把网住了许多小鱼的网拉上来(近海已经没有大鱼了),从海里起网是整个捕鱼过程中的华彩段。渔民们在船老大的号令下,攥紧尼龙网绳,齐心协力,呐喊着号子,双目怒眦,血脉喷涌,领头的渔民两脚死死抵着船帮,一排人全都往后仰倒,奋力将满满的一网鱼拉上船倒进一个个硕大的竹筐里。这一场面颇具视觉冲击力,是力量的张扬、是劳动的壮美,令在一旁作壁上观的我也亢奋了起来。捕鱼时,因船大幅度摇晃,为了安全,渔民要求我老老实实呆在船尾处不要乱动,但这样就只能拍到他们的背影,后来我不管死活爬到船头等浪头把船头高高扬起时往船中正面俯拍。开始我还小心翼翼地蹲坐在船头那小小的三角空档里不敢乱动,一方面海上风大浪大,要命的是,船在海上不但左右摇摆,而且还随着浪涌船头船尾前后上下高低起伏;另一方面渔民在把网拉上船帮时,船向一边呈大幅度的倾斜,人不抓紧随时都会甩下海去。我为眼前这一幅激烈而又紧张的劳动场面感动,也顾不上危险,每当他们后仰倒下拉网时,我便起身站在尖尖的船头,拍下这幕壮观的场面。几下一来,我胆子大了也能适应了,两条腿分开用膝盖紧紧抵着两边的船帮,身体随船一起上下左右起伏摇摆。只是当网绳在绞盘上飞转时溅起的浪花让我无处躲藏,只好把照相机紧紧捂严,淋得一头是水。我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渔民们的好感,夸我是好样的,并邀我到家里去喝酒。以前我总觉得惠安女太辛苦,而男人却不干活。通过这次出海,我才认识到这是误解。出海捕鱼是力气活,且顶风冒雨太阳晒还有风浪危险,从早到黑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男人也同样承受着生活的重担。 返航时,因是顶风而行,所以渔船大幅度地颠簸,溅起的浪花不时打在身上,甲板上滑漉漉的站不稳,从船头到船尾也就七、八米的距离,可我无论如何过不去,最后还是在几个渔民的前拖后拽一个个像接力似的把我“传送”过了这道坎,挂在脖子上的照相机差点被甩到海里去。回去的路上再也没有来时的浪漫和兴奋了,太阳晒得毒辣辣的,海风吹得冷飕飕的,我又是咬牙又是攥拳用了十二分的努力,还是没能忍住反胃。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看完要吐,一位渔民怕我趴在船船舷边太危险,竟然拿出自己带饭的保温桶来让我吐!太让我感动了,这些没有多少文化却极富感情的淳朴渔民。当船抵港湾,我想总算熬到头了,但渔民先要把鱼用小船驳上岸,等卸完鱼再送我下船。最令人扼腕的是,我冒着危险拍下的画面全都化为乌有,因为我用这卷胶卷又拍了第二次,重了!
惠安女的传统婚俗也是奇特的。从前,惠安女结婚后不能在夫家生活,要生育后方能住到夫家。平日里只有在节日才能到夫家与丈夫团圆,且只能在天黑后去,天不明就要离开。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影片《寡妇村》里的镜头:端午、中秋、春节到来时,夜幕下,一个个惠安女打着火把穿行在崎岖小路上赶往夫家与心爱的丈夫团圆,东方既白就得挥泪离去。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生育的机率就小,生不下孩子的女人被人看不起,长此以往,许多惠安女因不堪忍受这种上下两难的生活,便投入大海以求解脱。可怜的惠安女除了要挑起沉重的生活重担,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煎熬,因此惠安就流行着女子跳海的现象,且时常是几个同命相怜的女子一起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由此推开,以至一些女子遇有因其他伤心事也会选择跳海这条路。世世代代,美丽的大海吞没了多少美丽的惠安女的美丽的梦啊!庆幸的是,这样的故事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
也许是因为边远,也许是因为靠海,社会真正关注和研究这一女性群体的时间并不太长,然而,当她们的形象开始出现在银幕、舞台和画报上,便形成了以惠安女为主题的文化热。当年我国第一部“少儿不宜”电影《寡妇村》就是以惠安女的婚俗为题材的,表现了惠安女的心酸史。面对这群色彩艳丽的女子,文学家放飞的是浪漫的遐想,美学家追溯的是美的渊源,人类学家落入了深层的思考,服装设计师撞击出灵感的火花,摄影师捕捉着她们婀娜而坚强的身影。惠安女的的独特服饰吸引了许多中外社会学者的浓厚兴趣,但纷至沓来的学者们始终弄不明白的是,惠安女的服饰在汉族中独一无二,即使在惠安县,也只是局限在几个乡里,但惠安女并不是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今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我在渔村里几乎看不见年轻姑娘,她们也不愿穿传统服饰,若干年以后不知是否还能看见在蔚蓝色的大海边黄斗笠下飘舞的花头巾了。不过姑娘们再时髦,结婚时还须着传统的正装:戴斗笠、裹头巾、批花衣、佩银链、穿拖鞋。依靠节庆活动来传承民风民俗,这恐怕也是当今全人类社会的无奈吧。
惠安也是个旅游胜地,坐落在县城东南24公里的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城建于明代,是用来对付当时活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倭寇的。当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亲临崇武,指挥剿寇。历经风雨硝烟的古城,如今依然威武,每当浪起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令人惊心动魄;而当风平浪静时,几星鸥鹭、三五桅帆点缀在烟波浩淼的海面上,更让人心神飘扬,画一样的美景使人赞叹天地日月的造化。在崇武古城徜徉,经常可以看见早起的惠安女在海边的礁石上挖海蛎。黄斗笠下的花头巾在海风中飘舞、短衣宽裤的身影在扁担下摇曳,与蓝天白云相印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 惠安女,惠安的魅力。
请输入评论内容!
惠安女的肩膀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官方从优质游记作者中择优授予
完成昵称/头像的设置
发表任意一条游记/点评/回答
发表的游记被加典藏标签
惠安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惠安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惠安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惠安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泉州旅游攻略导航:惠安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妇女的骄傲,独具魅力风情的惠安女
服饰独特而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惠安女,是福建惠安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
人在旅途、梦在远方,已经走过中国全部省(区)和包括南北极在内的七大洲100个国家(地区),在行走中感悟人生与分享快乐。
分享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
分享此页至
复制成功,去粘贴吧
其他人文服饰独特而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惠安女,是福建惠安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
在福建泉州辖下的县,有一道远近闻名的,那就是服饰独特而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女。
很多人都在照片上见过女奇特的服饰,一首诙谐的打油诗勾画了女传统服饰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女的头部用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很多时候还带上斗笠,谓之“封建头”;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腰、腹部暴露无遗,谓之“民主肚”和“节约衣”,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并长至脚踝,谓之“浪费裤”。于是,所谓“封建”与“民主”,“节约”与“浪费”, 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女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传统服饰的女女的服饰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惠女服饰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融民族、民间、地方和环境特征于一体,既有少数民族特点又独具地方特色,可以说是古代闽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产物,是研究闽越文化传承变迁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珍贵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文化的研究价值。女勤劳而贤惠我曾与几个朋友一起去福建霞浦采风,顺道去了崇武,那里不仅是抗击倭寇的著名古城,更是闻名遐迩的女的主要聚集地。那天是个好日子,正好有两家人办婚事,其中一家就是我们预定住宿的地方—女创作基地的主人张老师的家,张老师的侄子结婚,在他家摆婚宴,除了新娘穿着新潮的婚纱外,出席婚礼的妇女大多都穿上传统盛装出席,让我们大饱眼福,得以近距离欣赏她们独特而艳丽的服饰。除了衣服,女腰上银光闪闪的银腰带特别引人注目,据说银腰带是结婚时男方必送的聘礼之一,每条价值2000元左右,而在重大节庆时她们才会戴起来。主人家办喜事银腰带是结婚时男方必送的聘礼之一第二天,张老师聘请了当地四位女给我们做模特,这些模特都是业余的,不做模特的时候,就干其他的活,因此她们织网、抬石头、收拾渔具等劳作都是自然娴熟,完全是本色表演。
现在一般的女劳作时,穿的都是普通的衣服,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大多是较为年长的女,年轻的女多数已不再是穿着短到露出肚脐的上衣,裤子也不再是宽大的灯笼状,只是金斗笠和五颜六色的花头巾依然如故,仍旧是一道独特而流动的风景,那种奇特的格调和韵味依然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现在穿女传统服饰的人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是,惠女服饰作为一道历史风情,正在以另一种形式留传下来,通过影视/等文化载体走向全国和世界,让不同文化的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业余模特完全是本色表演女除了独特的服装,更以吃苦耐劳的精神闻名,经济以渔业和石业为主,当男人出外谋生或出海打鱼时,女便顶起了半边天,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无论下海、耕田、开路、修水利、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锯木、裁缝和经商做买卖,不管粗活、重活、细活、针线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不让须眉,在家孝敬公婆、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善做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女能吃苦耐劳最为突出的是,1958年修筑乌潭水库时,1.5万名民工中,妇女占了1.2万人,她们无论是挖土、挑土、打夯、推车、打石、驾船,还是紧张惊险的抢险,样样都干,劳动强度不亚于男人。经过两年多日夜奋战,1万多名妇女用“锄头、畚箕加地瓜干”,靠着挑战身体极限的惊人毅力,流大汗、出大力,一锄一铲,建成了一座库容达1.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使以前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仓,谱写了“万女锁蛟龙”的壮丽诗篇。乌潭水库50多年来依然是泉州不竭的财富,至今仍然惠泽着周边几个县(市、区)数十万群众。这个水库后来被命名为“惠女水库”,以纪念女的突出贡献和辉煌业绩。在,现在还能看见“伟大的妇女万岁”的标语,她们是无愧这个口号的!里里外外一把手干重活也不输给男人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的服饰而著名,艰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泯灭她们爱美之心,她们总是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清爽,洋溢着健康之美,她们不仅成了的一道独特景观,更为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把美名传播到四面八方。
女用柔弱的躯体,担当起劳作和的重担,在繁重的劳动中,她们依然美丽乐观,笑脸如花对待生活中种种困苦,以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追求和营造着美好的生活,她们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保持爱美之心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梦在远方的晨依
您已经喜欢过了~
已钉到灵感墙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仅自己可见
更多的灵感
惠安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风情 惠安女 崇武古城
请填写验证码: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马上点亮世界万千旅游灵感
来成为一名有态度的灵感导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安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