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里面有没有长实用知识的书?

【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关于国学的25本书
&&首推于&16.02.25
浏览(534)|回应(0)
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文化,于世界为先进。”又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理解国学,不仅是在了解我们的过去,也是在了解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生命力在于,作为周传统的守护人,他们亦成为中华文明的捍卫者。……儒学将它的所有一般观念根植于对已存的习俗、学问和历史先例的缜密的研究之中,它独自许诺将个体完全一体化于它的文化、社会和宇宙之中,这一定是中国社会得以延续的秘密之一。——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一个人必确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动,多数人也是这样;只有昭苏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才能把生机剥尽死气沉沉的中国人复活过来,从里面发出动作,才是真动。中国人不复活则已,中国而复活,只能于此得之;这是唯一无二的路。——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国史大纲》(钱穆)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钱穆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内容於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开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備,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变作根据之借镜。此书系钱穆先生于抗战期间写成。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无出其右。富于文彩,读之荡气回肠。此书曾被列为国民党统治者史学的代表而受到抨击。史学爱好者亦可一读,高下自然在心。延伸阅读:(1)《先秦诸子系年》(2)《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3)《史记地名考》(4)《国学概论》(5)《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本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3.《国故论衡》(章太炎)首次出版面世的章太炎《国故论衡》先校本章太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书之作,校陈兰甫《东塾读书记》过之十倍,必有知者,不烦自诩也”——章太炎《国故论衡》是章太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自二十世纪初问世以来,备受注目。该书出版的最早版本为日本秀光舍1910版,目前出版的此书多依是书。《国故论衡》“先校本”是章太炎在初版本上作以亲笔批改的版本,改订之处多达二十五处。太炎先生对所注一概蝇头细书,有时朱墨交错,密密麻麻,足见其对著书立说之重视。4.《国学小史》(梁启超)1920 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学小史》手稿及梁启超自述并与胡适通信整理而成。我想孔子若在今日当教育总长,一定要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他若当个教育家,一定是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了。而那位专讲实用主义的墨子,说他教人贪顽费事,做三篇大文来骂他,却哪里懂得孔子人格教育的精义呢?孔子的境遇,很像现今的苦学生,绝无倚靠,绝无师承,全恃自己锻炼自己。我们读释迦、基督传记,固然敬仰其为人,但总觉有许多地方是我们万万学不到的。惟有孔子,他一生所言所行,都是极亲切有味的庸言庸行,只要努力学他,人人都学得到。孔子之所以为大就在此。——梁启超《国学小史》延伸阅读:(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梁启超论儒家思想》(3)《梁启超论先秦政治思想史》(4)《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5)《梁启超论中国哲学》5.《梁漱溟先生讲孔孟》:14种态度乐是在心上,人不要去找。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便是新。要是当真把生活重心——情趣放在生活本身上,那么生活就时时是新。你就是坐在房子里一天都不厌倦。因为是重心在生活本身,完全无所依持。——梁漱溟说”孔子的态度“本书即是梁先生早年讲学记录,由学生李渊庭、阎秉华整理出来的。梁先生讲儒家思想归纳了14种态度:(1)仁(2)乐(3)讷言敏行(4)看自己(5)看当下(6)反宗教(7)毋意必固我(8)非功利(9)非刑罚(10)礼乐(11)孝弟(12)不迁怒(13)不贰过(14)天命并非就《论语》字面上推衍出来的,而是从孔子的生活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这是梁先生与一般研究孔子学者所不同的地方。延伸阅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6.《史记通解》(张大可)《史记通解》的创新价值在于其敢于打破传统的方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不仅以现代的价值观与研究方法反映时代思想,而且创造了新注、语译、集评新的体例,弥补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不足。延伸阅读:(1)《史记论著集成》(2)《张大可文集》7.《国学读本》: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该书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延伸阅读:《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主编:任继愈,副主编:汤一介 焦树安 张明华)国内百余位专家参撰写,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共青团中央“新世纪读书计划”第一批推荐书目8.《国子监官韵诵唸·大学》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推荐传承正统 学习古人读书法诵唸是中国最早的视唱练耳诵唸可以让纸上文字立起来按古人的方式读书——诵唸传承真正的经典,体味古圣先贤的韵致,聆听国学真正的声音。通过“诵唸”,直观地掌握汉语言文字最基础的汉字音韵,它是汉语言文字学“小学”的重要组成,也是进一步学习经史词章的第一块垒厦基石。延伸阅读:(1)《国子监官韵诵唸·中庸》(2)《国子监官韵诵唸·道德经》(3)《国子监官韵诵唸·孝经》9.《三字经》: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蒙学经典之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采用三个字一句的形式,对自然、社会、历史、古代经典、学习的重要性等展开全面的介绍,意思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且易于背诵。童声初啼,便是向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延伸阅读(其他蒙学经典5种):(1)《千字文》(2)《弟子规》(3)《幼学琼林》(4)《增广贤文》(5)《笠翁对韵》10.《周易》: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中国典籍中,世界各国学界翻译和解释《周易》的数量仅次于老子。推荐版本:(1)《周易今注今译》(简体版)(陈鼓应)(2)《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冯国超译注)“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本书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该书选用最权威的《周易》版本,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古代绘画插图,采用导读加图说的全新经典解读方式。11.《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推荐读物:(1)《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钱穆)(2)《论语初级读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3)《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4)《论语(中日文对照)》刘德润 刘淙淙 编注(5)《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6)《论语集注》12.《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注译)《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陈鼓应先生的注本是今人注释本中影响最大的。该书除原文外,均是简体横排本,便于今天的普通读者阅读。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本书是以王弼本为主,参照其他各古本进行校释的著作。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13.《庄子今注今释》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延伸阅读:《自然与自由:庄子哲学研究》14.《吕氏春秋》(诸子现代版丛书)一人之立,尚需精神;一国之力,何能无精神而自行?耽于功利,惑于途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所谓中国者竟何谓乎?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吕氏春秋集释》自序诸子百家之学,源远流长,实为中华文化与精神之活水源头。揆诸当今形势,中华文化之复兴,既要植根于传统,又须着眼于世界。当代诸子之学,实已步入“新子学”阶段,当汇纳百家以成不朽,淘沙取金以锻精神,引领文化、学术之走向,助推民族、文化复兴之实现。15.《列子》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事之破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列子》坦然面对生死,认为万物出于机,入于机,生则顺之,死则捐之,落实在人间,不求任何虚幻。《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本书是对《列子》八篇的全面解读。每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鉴赏。题解点明本篇主旨脉络,注释简明,译文严谨,鉴赏优美流畅、见解独到。书后附有《寓言鉴赏》,对《列子》中的经典寓言进行赏析。16.《孙子兵法》:兵学圣典“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万事无常法,应变为最上。该书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同时参阅了有代表性的各家研究成果。延伸阅读:1.《绝代兵圣:银雀山&孙子兵法&破译记》岳南著2.《孙子兵法》漫画 蔡志忠著3.《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17.《史籍举要(修订本)》《史籍举要》经过此番之修订,既完整地保留了柴德赓先生原著无可企及的厚重的学术分量,又因增添若干弥足珍贵的研究资料,不仅使旧日整理本更加完善,而且亦成就了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柴德赓,字青峰,浙江诸暨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时历任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柴先生的一生,有将近四十年从事于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是陈垣史学的主要传人之一。18.《谈艺录》(钱锺书)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谈艺录》是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书中对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19.《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朱自清代表著作《诗言志辨》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经典常谈》是对古代典籍的概论性著作延伸阅读:(1)《诗经词典》向熹 编著(2)《中华山水掌故词典》(3)《唐宋词举要》 彭玉萍 撰20.《诗经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重回“诗经世界”,再塑民族精神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李山四注《诗经》选者从诗三百中精选了一百一十首最具代表性和评赏价值的诗作,其选篇既包含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化涵义的《文王》《时迈》《七月》《生民》《武》等,也包含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如《关雎》《桃夭》《硕人》《氓》《鹿鸣》《采薇》等,可谓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延伸阅读:“古代诗词典藏本”以“阐释经典本身也要成为经典”为追求,“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先生担任主编(1)《李清照诗词选》(2)《柳永词选》(3)《晚唐五代词选》21.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等原编著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分启蒙、童趣、歌谣、常识、故事、修身六本。22.《古今名人读书法》:国学阅读必备教材23.《新批校注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程乙本是程伟元、高鹗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整理的“定本”,也是目前流行版本的底本。本书是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批点”形式,在注释、校订之外,每回附以回批、夹批。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两代学者披阅十余载而成。让《红楼梦》不再“死活读不下去”!延伸阅读:1.《红楼梦辨》 俞平伯 著2.《论红楼梦思想》 冯其庸 著3.《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尹伊君 著4.《红楼梦风情谭》 马瑞芳 著5.《红楼梦人物画集》 谭凤嬛 著24.《辞源》(第三版)沈从文说:《辞源》是宝贝,天下什么都写在上面,你想知道的各样问题,全部写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季羡林说:我就靠一部《辞源》和过去读的那一些旧书,堂而皇之当起国文教员来。王蒙说:我不管想一个什么问题都先查《辞源》,查完以后,我的学问立刻就大了。《辞源》作为“中国现代辞书之母”的地位不可动摇。——《光明日报》随时随地查《辞源》《辞源》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必备,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辞源》第三版在纸质图书出版基础上面向未来,启动《辞源》出版的数字化工程,同步发行网络版(http://ciyuan.cp.com.cn/)、优盘版。25.《漫画儒家思想》(台湾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编绘)延伸阅读:(1)《漫画佛学思想》(2)《漫画道家思想》以上三本被称为“漫画儒释道三部曲”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本公司位于西安市航天大道,是一家批发零售维修为一体的全自动麻
轩友麻将机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其他图书相关: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怎么读好它?这本书告诉你
[摘要]《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都出于此书。本文摘自《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汪思源 编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图源于网络1.佚名——《山海经》汉武帝在位时,曾有人向他进献了一只奇异的鸟。可是不管朝臣们用什么东西喂它,它都不肯进食。当时东方朔以才气学识闻名,皇帝就让他来看看这只鸟。结果,东方朔不仅一下说出了鸟的名字,还说了它是吃什么食物的。朝臣们又把东方朔说的东西放到那只鸟跟前,它果然开始吃了。汉武帝问东方朔,他是怎么知道这种鸟的。东方朔说,《山海经》里有详细的记载。为什么一只奇异罕见到连见多识广的文武百官们都不认识的鸟,《山海经》中却有详细的记录呢?那是因为《山海经》中就记录着形体各异的诡异怪兽。实际上,《山海经》记述的内容不仅神奇,而且非常丰富,不仅有奇形怪状的异兽,还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美食灵药、日月异变以及上古帝王谱系等等,堪称一本知识庞杂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描述的内容涉及天南海北,包罗万象,但是因记录的大多是光怪陆离之事,历来被斥为荒诞不经,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公之于众。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但司马迁也只是感叹:“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直到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经传诸子诗赋,这本书才真正得以问世。这之后,围绕此书的内容和成书时间而展开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关于它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是学术界的千年未解之谜。最早的“正统”说法是《山海经》为大禹和伯益所著,后被人们以“在《山海经》中有发生在大禹、伯益之后的史实”推翻。隋朝的颜之推虽然坚持旧说,并以“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掩饰,但是无法平息后人的种种猜测,各种假说也流传了下来。如:有人说是夷坚所著,有人说是邹衍所著,有人说是后人根据炎黄两族的传说所著;也有“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非同一时期一人所著,因此并无一个确定的作者。流传至今的《山海经》主要由《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组成。其中《山经》涵盖了山川地理、动植物以及矿物的分布情况;《海外经》记载了四海之外的东西南北以及各个国家的奇风异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发生的奇事、存在的奇物;而《大荒经》则记载了女娲、黄帝、大禹这一时期的神话故事,也是中国神话遗存、发展的源头。《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都出于此书。还有很多民间习俗在此书中也有迹可循,比如“为什么晚间要收回小孩子的衣服”等。《山海经》不仅仅是神话传说,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史实。例如《大北荒经》里有关黄帝大战蚩尤的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排除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两大部落之间的一场残酷战争。《大荒西经》中记载了黄帝的一个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这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以及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基于它浓郁的神话色彩,几乎没有人相信它在忠实记录以往的真实历史,同时也给真实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神话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基本特色,其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而《山海经》这部最早保留大量神话的古籍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可见一斑。例如《诗经》《楚辞》中都有古神话的影子,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神话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等,这些以《山海经》为文学母体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山海经》是广大读者朋友们了解神话传说,体会古人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的宝藏。《山海经》也有一些科学的影子,它记载了一些古代科学家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和创造发明,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后稷时开始播种百谷,叔均时开始用耕牛耕种。在《大荒北经》中记载,叔均为耕田业的鼻祖,还有《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巧发明了世间的各种工艺技巧……这些都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规律。《大荒西经》中记载:帝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撑着地使劲朝下按。于是黎来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处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着太阳、月亮和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这反映了当时天文、历法的发展状况。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一些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如《海外北经》中记载:钟山的山神,名字叫烛阴,他人面蛇身,全身通红,有一千里那么长,居住在钟山之下。他睁眼是白天,闭眼是黑夜。所处的地方“积冰”“不见日”“天白皓皓”“寒凝凝”。这种貌似神灵般的生物其实是先民根据北极极光塑造出来的形象:将绚烂如长龙般显现在天上的极光想象成一条巨大的烛龙。这便是古时候关于极光的记载,在其他古代文献资料中却很难找到。经过历代学者们对《山海经》的探究、解析,发现它对民俗、古代历史、文学、科技、地理、文化乃至中外交通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山海经》流传至今,由于其浓郁的娱乐性和故事性,有好多神话故事被印成白话文版本的儿童读物。所以《山海经》在作为一部研究古文化的古籍的同时,作为一部少儿启蒙读物也未尝不可。 图源于网络 2. 周公——《周礼》西汉初年,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集到了一批古书,其中有一部叫《周官》,也就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周礼》。但此后这本书一直被藏在秘府中,无人问津。直到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在校对秘府中的文献时才发现了它。在西汉年间已经出现的儒家经典,如《诗》《书》《春秋》等,史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周礼》从未被提及。因此,此书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都成了谜。刘歆认为,此书出自周公之手,记录的是西周的典制。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辅政七年。其间,周公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乐制度,主要包含嫡长子的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以及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刘歆据此推测《周礼》是周公的作品是很有依据的,后世普遍接受了这种说法。但除此之外,还有春秋说、战国说、秦汉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两千多年来,史学家们一直为此争议不断,难有定论。《周礼》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冬官篇已经失传),而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也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其中,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官中的每一官都统领六十个官职,全书共计三百六十个官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官制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隋朝年间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便是仿照《周礼》中的“六官”设置的,唐朝又将六部定名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共同构成了中央政府的主体官制,被此后的历朝历代沿用。在阐述这种官制体系的同时,《周礼》还建立了一整套礼的体系,既包含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又包含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制,还包含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名目繁多,内容丰富,为后世所借鉴,也为今人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除此之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篇将这些思想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十大法则,其后各篇更进一步做出了阐释,既严谨又翔实。比如其中对官员、百姓采取的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政策,就展现了当时执政者非常成熟的政治思想与管理技巧,值得此后的历朝借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变革,如西汉的王莽改制、北宋的王安石变法等,都是从《周礼》中寻求的指导思想。时至今日,周礼中记录的很多治国思想依然毫不过时,不光能用于治国,还能用于企业管理。 作品简介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汪思源 编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本书推荐的古书, 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汪思源,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本文为腾讯文化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mandasp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每天学点小知识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游逛的青春)
(意大利milan??)
(东丽的小点点)
(马克斯庄院)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学书法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