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和《手机》(电视剧)和大宅门类似的电视剧中国作品

河南文娱-名人·名企&正文
越南迷妹盯上了《三生三世》 国产热播剧几乎在越神同步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越南人民对于中国国产剧和小说爱得深切,自前一阵子因越南民众过于喜欢看中国网络小说掀起了一阵“严打”的风,越南当局禁止言情小说“毒害”青少年后,国产剧也都一直在越南迷妹的觊觎中愈发不可收拾。越南翻拍中国国产剧数量数不胜数,雷的程度更是不可言说。
延伸阅读:
中国言情小说在越南大受欢迎
26岁的自由职业者阮玉竹(音)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看着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
这部改编自中国同名言情小说的电视剧,讲述了优秀少年和平凡女孩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女孩在海外留学8年回国后,已成为知名律师的男主角仍对她一往情深。最近,这部电视剧赢得了越南观众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
“你可以说我是这种风格的铁杆粉丝,我读过30多部言情小说,而且从不厌倦。我敢打赌许多女士都像我一样在看这部剧。”阮玉竹告诉《越南新闻报》。
喜爱中国言情小说的越南读者不在少数,阮玉竹是其中之一。她补充道,虽然播出仅两个月,这部剧已在越南的家庭主妇和十几岁少女中掀起了收视风暴。在她看来,这部戏之所以如此受女性欢迎,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完美绅士的形象”:英俊、聪明、富有的男主角,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对平凡的女主角痴心不改。
事实上,近3年来,中国网络言情小说在越南的图书市场倍受欢迎。在河内、胡志明市、海防港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热切讨论这一新兴文学流派。
22岁的陶芳丽(音)在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上学,她自豪地向《越南新闻报》记者展示了自己满满一柜子的言情小说:“我可以不上课、不吃饭,但绝不能不看小说。我男朋友甚至让我在他和小说之间二选一。”
不只是年轻人,41岁的家庭主妇张秋银(音)也是中国言情小说的“发烧友”。一开始,她只是出于好奇读小说消磨时光,但现在已“完全无法自拔”。“我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世界,忽略了照顾孩子,熬夜看小说,甚至因此跟丈夫吵架。”张秋银说。
中国小说价格高、销量好
河内一家名叫“Yellow”的书店里,两米长的3层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封面花花绿绿的中国言情小说。“它们卖得最好。”店员说。
这些“畅销书”大多是从中国网络言情小说翻译过来的。正在选书的河内大学学生阿林(音)告诉“Vietnam Breaking News”网站记者,她喜欢读中国现代言情小说,因为它们用很生活化、很“接地气”的语言来讲述浪漫爱情故事。
其实,由于相似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越南的销路向来不错。中国的四大名著在越南的认可度就很高,喜欢传奇英雄的年轻人爱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曾读过这些作品的老年人也愿意购买全套书籍,丰富自己的藏书。
在言情小说之前,几代越南年轻人都对中国武侠小说十分痴迷,“Yellow”书店的另一角摆满了梁羽生、古龙、金庸的小说。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说:“我喜欢金庸小说,因为我向往里面的侠义精神和精妙武功。”
此外,“Yellow”店主告诉“Vietnam Breaking News”网站记者,鲁迅的著作销量稳定。“经典作品读者群体广泛,年轻人则更喜欢浪漫。”他说。鲁迅的《阿Q正传》和《药》出现在越南的中学教科书中,莫言则在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知名度见涨。
不可忽视的是,尽管言情小说往往在红极一时后销声匿迹,但总有新的作品不断出现,占据读者的视线。
近年来,“晋江文学城”、“榕树下”等中国原创文学网站成了越南文学爱好者的“心头爱”。言情小说的爱好者们随时紧盯中国网络小说的更新情况,用翻译器在第一时间了解大概内容,然后等待中文爱好者翻译的越南语版本细细阅读。
据越南《青年报》介绍,这些不拿一分钱报酬的义务翻译通常是性格内向的年轻女孩,即使是篇幅动辄数百万字的超长篇小说,她们也不会望而却步。
从2009年到2013年,越南翻译并出版了841种图书,其中617种都是网络文学,几乎所有被翻译成越南语的中国网络小说都能以实体书形式出版。2012年,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向越南输出《穿Prada的王妃》、《大姑子北北小姑子南》等7部小说,由当地出版机构百越文艺出版图书。
书店工作人员阮明洪告诉《越南新闻报》,购买中国言情小说的顾客数量一直在增长,主要是16~25岁的年轻女性。传统书籍越来越滞销,而这些书却令人惊讶地吸引了很多顾客。二手书店中也常见中国言情小说的“身影”。
阮明洪补充说,尽管这些中国小说的价格远高于越南书籍,但它们常会占据畅销榜好几周,年轻粉丝们似乎毫不吝惜钱财。
越南当局禁止言情小说“毒害”青少年
18岁的越南高中生阮琼庄(音)站在书店里,依依不舍地看着书架上中国言情小说色彩鲜艳的封面。
“我们学校图书馆也有,但和书店的不一样。我求妈妈允许我买些小说,但被拒绝了,她认为这些书不适合我。”她沮丧地说。
在越南图书公司Thai Ha Books的主管陈孟雄(音)看来,中国言情小说征服越南市场的原因很简单——写出了年轻人的感受、幻想、好奇心和内心深处的偶像。
“我个人不支持这样的书。我不能说它们涉及色情,但它们催生了错误的性意识。”他告诉《越南新闻报》,“许多学生受言情小说影响,对两性关系不负责任。在书中看到符合想象的完美人物,他们会因无法在现实中找到类似对象感到失望、沮丧,甚至反社会。但出版商不管这些,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
越南图书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杜翠洋(音)也表示:“我们公司有很多言情小说,但我认为重要的是了解读者为何喜欢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不受控制的交流,年轻人迷失在这些小说中,不懂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据《青年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越南媒体严厉批评中国言情、特别是耽美小说,认为它们以“可疑”内容吸引青少年,让他们对爱和性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导致强奸,“特别危险”。
最近,越南通讯传媒部出版、印刷和发行局向各出版机构发出公文,停止出版“毒害”青少年的耽美小说,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
公文称,一些来自外国的言情、耽美小说“内容空洞、无益,涉及低俗、暴力”,出版商应仔细审查所有出版书籍,删除“不雅”内容。相反,只有“健康、符合越南生活习惯”的内容才能通过层层筛选。
“在当今时代,书籍应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一本书无法教会你任何重要的人生经验,那就尽量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越南新闻报》如是写道。
“年轻人有权选择读什么书”
对言情、耽美小说“说不”的公文发布后,迅速在越南社会引起不小的反响。依靠出版发行这类“低俗颓废”作品牟取暴利的出版商和经销商对此提出质疑,也有媒体给这一行为打上了“反华”的印记。
对此,出版、印刷和发行局局长朱文和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年,各家出版社登记出版的言情类小说骤然增加。其中,暂停发行的言情类出版物大多来自中国,其中有不少涉及同性恋题材、不伦恋、鼓吹性侵等内容。不过,来自欧美的作品也有相似内容,越南同样禁止。
朱文和强调,这一禁令只是暂时的。“我们不会彻底禁止任何类型的书籍,但政府需要调解有关文化和人民思维方式的活动,这样民众才会受益。”他说,只要出版商证明他们有能力选择“好书”,就可以再次出版言情小说。
虽然很多人对言情小说的流行提出质疑,但阮玉竹不愿苟同。在她看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读者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样的东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品味,年轻人有权自己选择读什么书。”
“和中国言情小说一样,美国的电影和小说也有不现实或不和谐的场景。不要从封面去判断一本书的内容,也不要为整个流派贴上不好的标签。”她告诉《越南新闻报》,“我们需要做的是教育年轻人,让他们作出更好的选择。”(&国搜河南综合报道 )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白阳
点击加载更多
河南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中国1921》:千万别当历史剧看
《中国1921》剧照
  《中国1921》故事从毛泽东1918年“北漂”开始,正好上衔止步于1918的《恰同学少年》,颇有几分俊俏摸样的谷智鑫继续他的伟人梦,要不是毛泽东留法不成,在北大打工当起了图书管理员,完全可以称作《恰同学少年2》。“毛头小子”进京后成熟了不少,加上()、于和伟、()、杨立新和叶大鹰等各大“政治势力”坐镇,《中国1921》比《恰同学少年》稍显稳重,然而由谷智鑫、()、袁文康、徐百卉和刘希媛等俊男靓女的组阁,依旧难以掩盖它“红色偶像剧”的外衣。
  憋出来的“红色偶像剧”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所谓“红旗下的蛋”,打小吮吸“红剧”的乳汁长大。至于“偶像剧”,那是近十几年的事。没想到的是,这两个不搭嘎的家伙一合欢,下了一个叫“红色偶像剧”的蛋。
  第一次听说《恰同学少年》,是从当时上初中的小妹口中,小妹是个剧迷,为此耽误不少学业,我本欲阻止,一听是讲毛泽东的,就打消了念头。小妹的偶像是()尚雯婕之流,突然对伟人也感兴致,令我刮目相看,《恰同学少年》功德无量。
  “红色偶像剧”随着《恰同学少年》呱呱坠地,湖南借势推出了《血色湘西》,此后()和()领衔的《战北平》也欣然效法,而由()领衔的抗战剧《杀虎口》,更是大张旗鼓地把玩酷耍帅的偶像剧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中国1921》作为“红色偶像剧”又一力作推出并不孤单,几乎同时在各大卫视推出的《烈火红岩》也一改“红岩”系列作品的“脸谱化”做派,江姐和刘国志等革命青年不仅性感时髦了,还揉入了偶像剧期期艾艾、悠悠怨怨的缠绵。
  纵观“红色偶像剧”的催生,貌似并非天作之合,而是逼出来。为何这么说,原由很简单。尽管电视剧市场早已商业化,但任何题材的剧集都可能随时倒在血泊,除了“红剧”之外;谁也无法撼动“红剧”的位置,甚至只能从“红剧”的碗里舀口汤喝。于是乎大伙都开始在“红剧”篮子里动心思,于是就憋生了“红剧”和“偶像剧”苟合之作。
  血统论者自打“红色偶像剧”从娘胎里呱呱坠地就看不顺眼,高举伟人和历史的两杆大旗口诛笔伐。当年的《恰同学少年》就没少挨板砖,同样的砖头势必在《中国1921》头上重演。
  毕竟“红色偶像剧”是逼出来,是编剧们在条条框框的制约下憋出来的,多少会显得有点畸零。憋得好的,美其名曰另辟蹊径,憋得不好的,一旦观众无以承受,大伙就要说你“憋出了一个屁”。
  我们都是奋斗的“北漂”
  1918年,本想取道北京留学法国的毛泽东滞留京城,意外地成为一个“北漂”。“北漂”这个词非常好,一下就拉近了当下年轻人和毛泽东的距离:原来这小子当年在北京混的和我差不多!
  初到北京的毛泽东身无分文,仅剩的3块钱在临行前给老娘抓了药,还欠药店老板4块。也就是说,毛泽东是负债“北漂”的。法国一时去不成了,毛泽东成了打工族,和我们毕业当初一样,一穷二白,两手空空。还好毛泽东恩师杨昌济已在北大授业,帮老师做做案头工作还能蹭口饭吃,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何况毛泽东身后还有一同“北漂”滞留下来的24个同学。倘若毛泽东生在当下,一定是个很好的商人。在北大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营生的手段,即帮不会洗衣和不愿洗衣的师生们浆洗衣物,“毛氏洗衣店”很快经营起来。
  生活所迫,毛泽东带头干起了替人洗衣这样婆娘的营生,这故事要不是央视播出,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敢相信。吃苦耐劳的毛泽东很快等到了一个正式的工作,李大钊所在的红楼第二阅览室缺个图书管理员,在蔡元培的推荐下,毛泽东又成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月薪是少得可怜的8元。之后,时常蹭课的毛泽东又偶得新闻学先驱邵飘萍的赏识,受邀成了《京报》的特约记者。“北漂”短短数月,毛泽东身兼三职,一边当着图书管理员,一边给《京报》撰稿,回到住处还要和杨开慧等一起浆洗衣服,眼看就奔着小康而去。
  看到这样一个奋斗的毛泽东,至少本人备感亲切。大学时,“北漂”的我也没有消停过。最早出去当电话推销员,因为不知道北京号码升8 ,被北师大的美女工头骂过“吃屎长大的”;后来在学校办公楼当收发室小工,日薪12元;此间还不时给驻扎在学校的广告公关公司做临时工;毕业前夕还差点被学校里一家由八十年代朦胧诗人创建的出版社聘为图书编辑&&咱和亲爱的毛主席一样,“北漂”工作之后,干过若干工作:记者、编辑、文学统筹、主编、策划&&咱和亲爱的毛主席一样,“北漂”工作之后,没有索取家中分文赞助&&
  除了同为奋斗的“北漂”,咱和亲爱的毛主席还都曾是“北大追梦人”。
  最早知道毛泽东“北漂”事迹,还是1996年在《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当时一个叫“北大追梦人”现象。当时无数没有机会考取北大的年轻人成天苍蝇一样围着北大转,蹭课、蹭讲座、蹭食堂、蹭澡堂、蹭自习室、蹭图书馆&&俨然一个“北大人”,其中大篇幅提及毛泽东当年北大追梦。1996年整个冬天我都围着北大转悠,蹭课、蹭讲座、蹭食堂、蹭澡堂、蹭自习室、蹭图书馆、蹭篮球场等等各种蹭,尤其是讲座,听得懂听不懂的都去凑热闹,只要时间不冲突一个不落。那年冬季时常躺在冰冻的未名湖上,遥想当年毛润之“恰同学年少”。
  1918年对毛泽东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北大追梦人”或者“北漂”的毛泽东在这里蹭课、蹭食堂、蹭讲座、蹭社团&&蹭课他认识了讲易卜生的胡适,蹭“新闻学会”他得到邵飘萍前辈的赏识,蹭“平民教育演讲团”他结识了四处演讲的进步青年邓中夏&&(可怜俺谁也没有结识)
  千万别当历史剧来看
  《血色湘西》也好、《杀虎口》也好,《战北平》也好,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人物或有原型或纯属杜撰,毕竟都不是什么要害人物,编得好歹完全用可视性来衡量,毛泽东的故事则不然,作为当朝创始祖,被高呼万岁的主席,由不得你天马行空的杜撰。
  《恰同学少年》截取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时的经历为截面,着力于毛泽东的授业恩师杨昌济、孔昭绶以及同学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师生在革命洪流中的群像,主要卖点是授业启蒙与毛泽东个性,在历史的框架中稍微有所游离,结果引得板砖和棒喝一片。
  《中国1921》从1918跨越1921,虽然还是以毛泽东为主线,但从标题上就已经跳脱了个人的框框,把家国命运和人物命运紧紧关联,并以五四运动、反军阀独裁、建党三大史实为经线,以徐世昌、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蔡和森、张国焘和段祺瑞等一干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为纬线,试图还原那个奔腾的革命年代,故事的背景是冲着1921年南湖的中共小船而去的。
  《中国1921》政治背景决定了它的色彩远比《恰同学少年》浓厚,然而“红色偶像剧”的外裱装又不能脱,所以我们又看到毛泽东和杨开慧大量的言情戏。这已是李沁继《建党伟业》之后第二次饰演杨开慧,情窦初开的杨开慧就像是我们邻家小妹,浪漫的一塌糊涂。她总是绞尽脑汁找由头与帅哥毛泽东一同出行,给父亲买新鞋故意买大两号,父亲穿不了她转手就送给了父亲的爱徒毛泽东。杨开慧还玩了一段颇为80后的“雨中告白”,对着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虽然是接受了新学潮的进步女青年,虽然也许有史实可依据,但这样的台词显然是冲着观众的板砖去的。
  《中国1921》涉猎人物众多,涉猎史实也是颇为繁复,特别是关于国民党与日本人的那些勾当。编剧知道的未必是当下能写进来的,能写进来的又未必是事实的真相,越是年代靠近的历史,越是容易“混淆”和“遗忘”。相信《中国1921》的创作者们为此承担了不小的心理包袱。低级的纰漏有时会摧毁你所有的努力,《中国1921》播出第一集就闹出了笑话。当孙中山出场时,屏幕右上角出现一行字幕,上面分明写着:“孙中山,字孙文”。就连稍有常识的观众也知晓,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1921》这样的开画局面,固然是要讨口舌的,补充任何解释都是徒劳。
  《中国1921》前承《恰同学少年》,用的又都是帅哥谷智鑫,如果说《恰同学少年》是“红色偶像剧”的开山之作(野孩子虽然可能很多,但都无法和这部以头号伟人为原型作品PK正室地位),那么《中国1921》则是“红色偶像剧”的基石之作,两部作品一前一后在央视推出,也就确立了中国“红色偶像剧”类型的主流地位。
  既然打的是“红色偶像剧”招牌,偶像剧的诟病势必会影响到《中国1921》的历史性,我的建议是,《中国1921》可以当偶像剧看,甚至可以当励志剧看,但千万别当历史剧看为妙。
  曾念群(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11-05-26·
11-05-12·
11-05-06·
11-04-26·
11-03-09·
11-01-27·
11-01-26·
11-01-04·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高清影视剧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大家有兴趣的,请来一一列举有关中国各朝代的影视。
比如:汉朝《大汉天子》唐朝《隋唐英雄传》等等,越多越好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其实跟西游记一样也就是个后人根据一段历史搞的一场同人秀,跟时下玩古今穿梭的玄幻是一个路数。好笑的是网上居然还有那么多拥护者为老版新版吵破天打破头。其实,就是一神魔小说,小说者,小说家之流逗人开心解颐之小道也。不必太...
1、空缺(如同其历史上的地位,遥远而模糊,穿凿附会的多,不过“大禹治水”倒是神话剧的好题材,还有他老爸“鲧”窃息壤的故事也比较有料)
2、还有哪个,当然是现在闹的沸沸扬扬的〈相关信息〉,其实跟西游记一样也就是个后人根据一段历史搞的一场同人秀,跟时下玩古今穿梭的玄幻是一个路数。好笑的是网上居然还有那么多拥护者为老版新版吵破天打破头。其实,就是一神魔小说,小说者,小说家之流逗人开心解颐之小道也。不必太认真,何况是其改编一电视剧了。真经一部,流传千古。改编无数,哪得算数?诸位看官,且请息怒。(原著:封神演义 作者:许仲琳)
3、周:开始多起来了,其实春秋属于东周,西周不多,故以东周为主,只列比较流行的:春秋列国志;孙子兵法;前不久的争霸传奇、卧薪尝胆;香港的青史义侠,关于刺客的比较多。
4、战国更多,近年也还有很多热点剧目:寻秦记,秦始皇,都是以统一前的秦为主视角;荆轲传奇,英雄,刺客题材还是热点
5、秦 :以秦统一前后为界
后有:神话、秦俑,古今大战秦俑情,西楚霸王、楚汉骄雄等。楚汉三年相争天下,是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一段下酒菜。
6、汉:汉武帝,正史野史一拍再拍,懒得列举一二三,总之镶金镶银镶钻都有,管他怎镶,他总是我心里那个扼杀太史公(他老人家可是历史这一题材的最大贡献者啊,建议后辈同行每日烧香祭拜)逼死亲生子,老来忏悔还要拉个替罪羊任安腰斩的老暴君,满脸褶子也休想冒充慈祥,最终传位还断送一位美貌佳人兼可怜母亲。唾弃!!!汉宫飞燕(比较老了但很有印象)、昭君出塞、三国(前段)
6、三国、洛神
7、期待黄易小说改编〈的边荒传说〉,想象谢安的儒袍丰采,南朝的金粉风流能真实再现!(因为俺是金陵人!表个私心先)至于整部世说新语,那都是纸上经典,不容玷污,尤其是被眼下的影视人玷污!
8、南北朝:木兰从军、花木兰,(还有什么吗?就这最经典了吧?还是个人物传说题材的,管他呢,只要古装就算吧!)南边也就一莫愁女属于南朝的,还是梁皇帝的劣迹之一。拍摄的戏曲片就完全不是原来那回事了,不过很美!
9、隋唐英雄传,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还有80集的长篇巨制贞观长歌,武侠的大唐双龙传,戏说情爱的大唐歌飞,大唐芙蓉园,大唐情史,早期的武则天,一代女皇,前不久的至尊红颜,狄仁杰系列,唐明皇,杨贵妃,大明宫词等等等等。
10、水浒,英雄本色林冲传,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岳家小将(这么古老的东东还有谁收藏心中念念不忘?)神雕侠侣
1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新孟丽君、倚天诸版本。电视剧可能还有很多,题材种类不过以上几类:正史、野史、武侠史、情爱史。归类笼统,大方之家莫要笑掉大牙!
12、下面就来了:传奇皇帝朱元璋、乞丐皇帝朱元璋,大脚马皇后,穿越时空的爱恋;碧血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萍踪侠影;大明王朝。
13、清最多(亦罪多?!),还成系列,一串一串的,择其要列如下:少年天子系列;尤小刚秘史系列;康熙微服私访系列;二月河小说改编所谓正史系列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及其衍生物李卫当官系列;铁齿铜牙系列;还有最排山倒海、波涛汹涌、推波助澜、群情激奋重播重播再重播之小燕子还猪系列,(吗高的,自从有了她,世界从此没有一天清净!)
结语:以上便是我归纳的历史影视剧,肯定不全,这是首先要说明的,中国是“制造历史”的大国,希望这历史是催人奋进的,而不是只创造精神垃圾、荡起几个经济泡末的赢利工具,其实我觉得我们回望辉煌已经有些不合时宜,目前要做的应该是超越明天,展望世界!
8、
春秋《春秋战国》
秦朝《秦始皇》
西汉时期《汉武大帝》
东汉时期《昭君出塞》
三国时期《三国演义》
两晋时期《晋文帝》
隋朝《隋炀帝》
唐朝《武则天》《大明宫词...
:每天晚上12点会刷新粮草,刷新120点,有一个每日任务完成可以再得120点,一天只能有240点粮草,用完就没了
16集,但事件过程从15集开始,到16结束。
需要使用最新版的暴风影音2009或RealPlayer11.0版,它们在遇到中间空缺的一段都会自动跳过,不会卡也不会中断。
谋杀似水年华
该书作者蔡骏的小说很多是悬疑系列的
答: 穹顶之下哦
答: 第一个节目叫:生活八点半,这样既点明了主题,又告诉大家播出时间。朗朗上口。可以深入人心。
第二个节目叫:清晨流行风,清晨意味着新人新歌,而且清晨和流行风结合在一...
答: 靠个彩超根本看不出来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转载]推荐一部拍摄比较接近真实的抗战历史剧——《黄土岭一九三九》
《黄土岭1939》四集版一直缺第四集,六集版有全集收藏。
推荐一部拍摄比较接近真实的抗战历史剧
有人问:你介绍一下,有没有拍摄比较接近真实,基本上很少胡编乱造的抗战历史剧?
有,当然有,这就是1995年拍摄的电视剧《黄土岭一九三九》,——第五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第十六届“飞天”奖,获奖作品。
朋友昨天给我介绍的时候,我查遍互联网也找不到它的出处,只找到零散的几集。今天早上,我才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部电视剧改名了,现在改名叫驴头不对马嘴的《平原大决战》。为什么改名叫这个怪名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冀中地区才叫“平原”,而黄土岭那个地方是山区,地地道道的冀西山区。
&&&&&&&&&&
& 最初的名字《黄土岭1939》
&&&&&&&&&&&&&&&&&&
改成了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这部电视剧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摄制单位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北京军区战友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张子申、刘星、沼雷;导演:王小列;摄像:韩川。主要演员:王玉璋、马绍信、魏金虎、陈渝生、杨立山等。
为什么这部电视剧拍得基本上比较接近真实,没有像十年后拍的电影《东团堡》那样与历史事实偏差较大,我认为此电视剧在1995年上映时,还有相当多的参加过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一分区老同志在世有关。
1995年仍在世的一分区部分干部:罗元发(2010年去世)、袁升平(2003年去世)、宋玉琳(2001年去世)、马辉(1998年去世)、张英辉(2000年去世)、赖庆尧(1996年去世)、郭延林(2004年去世)、张杰(1996年去世)、纪亭榭(2009年去世)、史进前(2008年去世)、郑旭煜(2002年去世)、潘永堤(2000年去世)、邓经纬(1998年去世)、李尚德(2010年去世)、张如三(2003年去世)、周自为(2005年去世)、李振军(2008年去世)、蔺柳杞、魏巍(2008年去世)、彭澎(2013年去世)、王星(2009年去世)、罗拉(2005年去世)、高粮(2006年去世)。
1995年以及前几年刚去世的一分区部分干部:陈正湘(1993年去世)、熊奎(1994年去世)、曾雍雅(1995年3月刚刚去世)、李青川(1992年去世)、朱遵斌(1990年去世)、郑三生(1990年去世)、黄文明(1995年去世)、董永清(1995年去世)、杨卓(1995年去世)、罗胜旺(1993年去世)、宫呈祥(1990年去世)。
1990年以前去世的一分区老同志,因为人数众多,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参加过1939年黄土岭战斗的原贺龙特务团和三分区二团的同志,因为我不熟悉这部分同志,恕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我以电视剧的画面来说话,一一讲解。
这部电视剧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军区联手摄制,北京军区驻保定地区的三支部队联合参加,在涞源县黄土岭旧址拍摄,而且在道具、枪械、地方政府和群众演员紧密配合,战斗场面所产生的焰火效果都是第一流的,这是一般的抗战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无法比拟的。
一般的抗战题材电影和电视剧,顶多在横店影视城拍个大概,在河北随便找个地方拍几个外景,用人数不多的群众演员拍个八路、鬼子打仗什么的,很粗制滥造的木制枪械,不靠谱的服装道具,焰火效果也不真实,处处都透着“假”,情节当然就更假了。
这部电视剧中担任历史顾问和军事顾问的,都是清一色的一分区军队干部;电视剧中所介绍的参战部队干部,没有一个是虚构的,都是真实可信的一份区干部。
&&&&&&&&&&&&&&&&&&&&&&&&&
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
剧中演员的岁数普遍偏大,也是缺陷之一。当时的八路军主要干部都只有二十多岁
这部电视剧,如果要我为它的真实性打分,我可以打上90分。其中有许多非常真实的历史镜头,难得一见。
& 一分区南管头司令部:杨成武、高鹏、黄寿发,没有罗元发
&&&&&&&&&&&&&&&&&&&
杨成武和极其信任的助手参谋长黄寿发
&&&&&&&&&&&&&&&&
一分区司令部许多作战命令是通过黄寿发下达的
&&&&&&&&&&&&&&&&
&& 一分区司令部参谋长黄寿发
&&&&&&&&&&&&&&&&&&&&&&&&&
纪亭榭和曾雍雅,不大像
&&&&&&&&&&&&&&&&&&&&&&&
当年的一分区司令部开会景象
&&&&&&&&&&&&&&&
& & 非常真实的涞源县山区景象
&&&&&&&&&&&&&&
战斗前夕的山村景象,军民都在转移,但方向不同
&&&&&&&&&&&&&&&&&
八路军在山村集结,服装、气质都非常真实
&&&&&&&&&&&&&
一团长陈正湘和一团政委王道邦
&&&&&&&&&&&&&&&&&&&
& 匍匐在山上等待鬼子进入伏击圈的八路军
鬼子进涞源县城后驻扎在当地名胜阁院寺
鬼子在黄土岭(不愧是军队的,比临时拉来的群众演员强上百倍,鬼子1939年的那股气势给体现出来了)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要扣除10分?
我的理由如下:真实的黄土岭战斗,杨成武一支坐镇在南管头,并没有亲临黄土岭战场。可是这部电视剧呢?美化了杨成武在炮火硝烟中亲临战场,直接下令指挥炮兵对日军轰击,明显违背了真正的历史现实。将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放在最后一集被炸死,也明显违背了历史真实性。
下面的几个镜头均与事实相违。
&&&&&&&&&&&&&&&&&&&&&&&
杨成武出现在了黄土岭指挥战斗的陈正湘身边
&&&&&&&&&&&&&&
&& 杨成武在黄土岭战场上指挥战斗
&&&&&&&&&&&&&&&&&&&
&& 一分区竟然有如此众多的迫击炮
1993年,黄土岭战斗中的实际指挥者、当时的一分区一团团长陈正湘去世,在悼念陈正湘的仪式上,以王平上将为首的一批晋察冀干部站出来说话,主要就是确认陈正湘才是当年黄土岭战斗的真正指挥者。
这是历史的积案,与后来人无关。但牵出这个积案的引子,就是《黄土岭,1939》这样的抗战历史剧中对历史真实性的篡改。
最后,我再说几句。黄土岭战斗,实际上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场景,参战的有八路军五个团,约万余人,从上庄、寨头,到黄土岭,战场蜿蜒数里;其余配合作战、担任掩护、阻击鬼子援军的部队还未计算在内。依我之见,这拍成一部类似三大战役那样的宏伟电影都不为过,现在所看见的电影或电视剧,实在难以展现出全部动人的战斗场景。
&&&&&&&&&&&&&&&&&&&
上述四个人物分别是陈正湘、杨成武、高鹏、曾雍雅
仅以这部受到我称赞的电视剧为例,也只是讲了参战的一支部队:一分区一团和曾雍雅游击支队的战斗故事,其余几个团都没能涉及到,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黄土岭战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并不像电视剧中的结尾那样体现出一场“完胜”,而是很有限的胜利。按照当年晋察冀八路军的作战水平,参战部队基本上都已尽力了,尤其最后撤退的一团和特务团,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到最后一刻。打到最后的时候,八路军已经丧失了连续进攻的能力,弹药紧张、没有补充;参战部队半数已自行退去,给战场上的鬼子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一团战至最关键时刻,连魏巍这样的高度近视的书呆子都端着刺刀冲上去了,可见当时战斗人员的缺失是不容小视的。
由于鬼子援军的逼近,特务团撤走之后,黄土岭战场上只剩下陈正湘这个一团,陈正湘不能不撤。这是一个惨淡的胜利,来之不易。夕阳西下时分,一团撤出阵地,穿山沟向东转移,快速避开黄土岭战场,进入易县。
让我们完整记住当年参加黄土岭战斗的一团领导干部:团长陈正湘、团政委王道邦、副团长熊招来、团参谋长杨上堃;一营长李德才、营教导员朱遵斌(年底改任总支书记),二营长宋玉琳、教导员郑三生,三营长张英辉、教导员邓经纬。
当年有谁可曾知道,半个世纪后的1995年,黄土岭战斗会被拿出来代表中国抗日军人的神威。
最后,由一个非常重要,但是我极力回避不谈的问题,就是:1995年,总政为什么要拍这部抗战电视剧?这个问题这一次不谈,以后,中国大陆的社会政治环境宽容到可以谈这个问题的时候,那时候我再来回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大宅门类似的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