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俗语中,从物质变化的月亮角度变化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图文】物质的变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物质的变化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选择题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 3.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4.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
B.世博会开幕
C.电解水探究
D.相互划刻
比较硬度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抗震性 6.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 A.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烟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8.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9.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10.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某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1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1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13.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物质的变化。下列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汁
B.冰块化成水
C.木柴劈成快
D.粮食酿成醋 1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融化
B.酒精挥发
C.光合作用
D.矿石粉碎 15.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食物腐败
C. 磨制石器
D.酒精燃烧 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木材制成桌椅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 1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
B.光合作用
C.海水晒盐
D.白磷燃烧 18.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房屋倒塌
C. 火山喷发
D. 山体滑坡 1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 20.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过程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
B.食品发霉
C.水分蒸发
D.煤气中毒 21.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化学变化的是(
A.房屋倒塌
B.山体滑坡
C.森林失火
2 D.树枝折断
2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硬度最大
C.常温下呈气态
D.会生锈 23.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 2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5.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26.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27.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28.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29.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3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D. 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3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红磷燃烧 32.下列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Pt 铁丝 氧气 CO2 Pt
紫色石 蕊试液
A.O2性质验证
C.用玻璃刀裁划玻璃
D.CO2性质验证 33.下列过程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食物腐烂
C.冰川融化
D.高炉炼铁 3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海水晒盐
C.煤气燃烧
D.干冰升华 35.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天然气燃烧
36.下列变化中,善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空气液化
C.钢铁生锈
D.电灯发光 3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您现在的位置是: >>>
2016年国考常识判断模块专训(55)
【发布日期:】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字体:
】 【】 【】
&&& 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广义上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
&&& B.早在西汉时期,该地区已经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主要生产稻米和丝绸
&&& C.阉闾、顾恺之、黄道婆、孙权、苏轼等都是该地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 D.该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 2. 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 A.苏绣
&&& B.顾绣
&&& C.粤绣
&&& D.蜀绣
&&& 3.在我国古代,常把楼阁看作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许多文学名篇由此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江南三大名楼&。以下诗句不属于咏叹&江南三大名楼&的诗句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D.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4.下列俗语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B.酒香不怕巷子深  &&&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D.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 5.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波炉可以加热封闭容器盛装的食物  &&& B.鳄鱼吞石块是因为鳄鱼的胃很柔软,它要借助石块来磨碎食物  &&& C.&昙花一现&的说法是昙花花期短的真实写照  &&& D.水对所有色光都不吸收
&&& 1. B[解析]西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黄河流域的西安、洛阳一带。长江三角洲一带尚属荒蛮之地。而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始于东汉三国时期,在南宋时期才基本完成。故本题选B。
&&& 2. B[解析]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所以不包括B项顾绣。
&&& 3. B[解析]&江南三大名楼&包括: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B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歌咏凤凰台的。A、C、D项的诗句分别出自《黄鹤楼》《登岳阳楼》《滕王阁诗》。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 4. A[解析]A项中,烧柴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项体现的是分子扩散现象,C项体现的是水结冰的凝固现象,D项体现的是水蒸气变成水滴的液化现象,此三项均属于物理变化。
&&& 5.A[解析]A项,微波炉不能加热使用封闭容器盛装的食物,因为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的压力过高,容易引起爆破事故,A项说法错误。B项,鳄鱼的胃很软,它要借助石块来磨碎食物中的骨头和硬物等,鳄鱼吞食的石块重量约为其体重的1%。C项,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朵非常美丽,但是开花时间却只有3至4小时,花朵很快就凋谢了,可谓十分之短。故而&昙花一现&是昙花的花期之短的真实写照,后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不持久。D项,水是透明的,正是因为它对所有色光都不吸收,色光穿过水时不遏任何阻拦。故本题选A。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号-3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司马光砸缸
C.凿壁偷_百度知道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司马光砸缸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司马光砸缸
C.凿壁偷光
D.火烧赤壁
我有更好的答案
A; B、司马光砸缸,也没有新物质生成
试题分析、火烧赤壁,是燃烧,所以的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属于物理变化C. 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铁杵磨成针
采纳率:7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铁杵磨成针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6年化学复习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化学复习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俗语与对应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