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犯是什么意思,"过犯"的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解释

&有一种投资风险叫&手贱&&&记好下次别再犯了|摩尔金融
有一种投资风险叫&手贱&&&记好下次别再犯了|摩尔金融
日08时04分来源:
在本文之前,先给各位展示一个情景,也许你会很熟悉,说的或许就是你。
例:老王看好后市,在某一价格买入某股10000股,四块一股,总计四万,打算能盈利个4000块就出来,赔个2000块就止损斩仓。
买入后股价迅速拉升,分时线走势发动脉冲拉升,大涨然后回调一点再大涨,不一会就到了老王的止盈价位,老王一看这么容易股价就上来了继续等待高位,可是到了某一高位股价反转向下杀跌,先是跌破老王的止盈线,然后继续杀跌,这个时候老王怎么会甘心卖出的,所以继续持仓,等到老王开始出现亏损到2000块的时候,由于先前股价迅猛的抬升让老王抱有希望所以继续持仓,等到亏损4000块的时候老王坐不住了,老王决定割肉,卖出筹码后股价小跌一把反转向上拉升,几天又回到了老王的价位,老王一看后悔不迭。
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投资者说要知道的执行性风险的重要性。什么叫执行性风险,是我们在股市中都犯过的一种错误,就是明知故犯。理性认识到,但是实践中无法做到,我把之冠以执行性风险之名,俗称“手贱”。
本文作者(摩尔撰稿人@紫色的股 )认为此文对新老手都有极大的价值,执行性风险每个人都必须避免,所以写出来给大家。
什么叫执行性风险,是我们在股市中都犯过的一种错误,就是明知故犯。理性认识到,但是实践中无法做到,我把之冠以执行性风险之名,俗称“手贱”。
执行性风险每个投资人都会遇到过,每个人也都会在这上面吃过亏,而且属于人之本性,非常的难以克服,如果不抑制自己的本性,那注定无法成功。很多人明明看多一个股,盘中看到跳水了,吓的就赶紧卖了,或者小幅阴跌2天之后就受不了,卖掉了。或者看空一个股,结果卖了之后,庄家操盘手直线拉了三四个点,马上后悔的买回来了,第二天跌了之后又后悔莫及,这种人经常说的话就是,哎我本来看好的怎么怎么样,结果一时脑抽就如何如何。这就是所谓的执行性风险。
执行性风险是逻辑和行为的错位造成的。逻辑的认知是理性的,它只对理性负责。而行为是理性和感性统一的,它有时候会失去理性而滑向感性的深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做过很后悔的交易,而且很多时候是买过之后就立刻后悔,俗称的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执行性风险很难克服。傅雷在家书中就写到:在这个年纪,即使理性上认识到,也未必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只有慢慢磨练。傅雷是写给孩子的,其实,何止是孩子,成人也是这样,谁都知道不抽烟不喝酒对运动对身体好,生活作息有规律对身体好,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股市中很多人理性上认识到,但是在交易中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这种风险需要修炼才能克服,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交易程序来避免。
知道基金、私募等专业机构是如何操作股市的吗,他们是如何避免执行性风险的,他们靠管理来解决。现在基金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避免了这一点,这就是靠程序和制度来解决的。比如,决策和执行分开,投资要经过投资委员会,买卖股票的名单要经过委员会讨论,先划定范围。基金经理买卖的时候只能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即使选择后,还要交给另外的下单员去执行。就算只管理区区几千万或者几亿的迷你基金,也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做决策的人,和买卖股票的人,是严格分开的。哪怕这公司只有3个人。
那么对于找不到下属的经理和下单员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执行性风险呢,别人如何我不知道,介绍我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我曾经给很多人说过,我是不看盘的,我从不管盘中波动,这固然有我上班不好看盘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入市之初,很多时候看对了大盘,却被操盘手所左右,从而错过了很多利润的原因。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发现效果非常的好,那就是头天晚上分析好第二天的大盘,制定好第二天的交易策略,若需要执行买卖操作,确定好买点和卖点,然后严格执行,直接挂单或者设好软件预警,然后不再盯盘,每15分钟或者半小时,才看一眼大盘,严格执行自己头晚的操作。
若看错,则反思自己为何错,修正自己的思考模型以及操作策略,直到自己做对。若一直错,则退出股市直到你能连对3天。理由很简单,你头晚花了几个小时分析的大盘和个股,一夜过去,你的水平没变,你看到盘面波动后几分钟就迅速推翻自己的决策重新制定一个策略,那不叫随机应变,那叫送死。若有个别天盘中突然出现了重大消息,那也是极偶然的,只要你分析的模型没错,因为突发消息错了一天,不影响你的总体收益。若你天天“随机应变”,除非你是股神级,否则早晚得死。我坚定的认为,当一个人水平不发生突变的时候,他花2个小时做出的决策,绝对比花2分钟做出的决策,要精确的多。
跌势中最可怕的三种思想:
1、等反弹再减仓;
2、大盘危险,但我这股好没事;
3、赔太多了没法卖,留给后代。
女人炒股的最大缺点是不会空仓,男人炒股的最大缺点是太喜欢买涨幅已经巨大的股。(不管男人女人)割肉疼,准备割肉更疼,割完肉大涨最疼,割完肉大涨再追又被套最最疼,不割肉最后赔80%不敢看帐户最最最疼,不割肉赔80%不敢看帐户最后割在历史大底最最最最疼!
在A股中,几乎没有人不经历过惨痛教训,但只有极少的人把教训升华为智慧,多数人不但没有把血的教训演化成为自己的血酬经验,反而更加愚昧和心理变态,这势必白白的教了学费,以后还会被同样的石头绊倒,被熊强奸两次,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一个股民,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又没有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即便给你个天大的牛市,你也早晚会毁掉一切,包括自己。
我认为此文对新老手都有极大的价值,执行性风险每个人都必须避免,所以写出来给大家。
(阅读更多撰稿人投资策略文章,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即可随时随地随心查看......)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文:紫色的股
摩尔金融撰稿人、资深投资人士
猜你喜欢:
小提示:商务合作请联系:免责声明: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摩尔金融APP。您好!欢迎来到安全信息网! ,新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安监资讯】市安委会组织企业负责人集中学习&两高&解释
发布时间: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起施行。《解释》全文共17 条,针对刑事案件起诉、审判过程中一些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内容涵盖相关犯罪主体范围、定罪量刑标准、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运用以及相关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认定处理等多个方面。《解释》的出台,对打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推动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市政府安委会于年初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认真组织学习《解释》,深刻领会精神和内涵,突出关键内容,层层宣贯到位,重点宣传生产安全事故量刑入刑标准,让法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倒逼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春节长假刚过,企业陆续复工生产,压力增大。2月25日,市政府安委会专门举办全市重点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其中,学习解读《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由市检察院领导结合事故案例,以案释法,为企业负责人作辅导报告,使大家在案例剖析中感受法律权威和正义,领悟法治精神。
上一篇:[ 02-26 ]
下一篇:[ 02-27 ]展示聪明要有分寸展示聪明要有分寸娱乐明星时间百家号展示聪明要有分寸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最近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其实,那才是科学的做法。  我们不少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不少人具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一般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  &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罗宾森教授所说的&人&确实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久以前,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布置一些窗帘。等到账单送来后,我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我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问起窗帘的价格,我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我吃亏了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了。我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我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有关做人处世、控制自己,加快人格成熟的知识的话,不妨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他在自传中说:  &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5.&模糊&哲学  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万事万物,并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好,也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不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合理恰当,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身边的事理如何看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孔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在评价古代几位名人时认为,伯夷、叔齐是一代贤人,坚持真理,有所不足,但他们&言中伦,行中虑&,说话合乎法度常理,行为经过深思熟虑;虞仲、夷逸的特点则是&隐居方言,身中清&,能逃避现实,隐居下来,放肆直言,洁身自好。而他自己则不属于这些人,是&无可无不可&。也就是说;对上述这些人的行为,有的他是肯定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有的他则是不赞同的,他本人就拒绝这样做。这种&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哲学,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坚持原则,又必须机动灵活。  不坚持原则,一团和气,就会使我们丧失目标,犯大错误。比如经商,根本原则是为了卖货赚钱,利国利民,这个必须坚持,伪劣商品虽然赚钱,但违法害民。不能干赔本贱卖,虽然能获得消费者欢迎,但不能赚钱,违背经商之道,也不可为。  不机动灵活,生搬硬套,就会使我们失去机会,坐以待毙。再以经商为例,在坚持利人赚钱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价格,决不能一成不变,热情服务,随行就市,才能成功。经商如此,为人处世也不例外。  生活中,凡事不可认死理,大事聪明,小事糊涂,难以下结论、难以辨是非的东西,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品德。否则,聪明过度,妄下结论,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引火烧身。  对&无可无不可&的问题,应作如下理解:  第一,能上能下,随遇而安。  也就是说,自己既可以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也能安心守贫,面对艰难困苦。不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荆棘坎坷,都能以平静的心情,坦然处之。  第二,能贵能贱,入乡随俗。  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对富贵者不卑不亢,面对贫贱者不骄不狂,量体裁衣,不墨守成规。特别是待人接物,要能做到人乡随俗,与人打成一片。因为各个地方生活习惯往往没有什么优劣高低之分。  第三,尊重他人。  这样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因而也就是尊重自己。  第四,能进能退,左右逢源。  为人处世,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进不越规矩,退不丧失志向;令人惊叹而不惊奇,让人尊敬而不畏惧,羡慕而不嫉妒,进退自如。  第五,能争能容,皆大欢喜。  对于该得到的东西,要理直气壮,努力争取,决不客气。优柔寡断,是无能、懦弱的表现,必须克服。同样,要有宽容之心、大度之情,要能容得下别人,理解和体谅到他的难处,力争使每个人都得到满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娱乐明星时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娱乐明星时间为您提供八卦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拒绝访问 | www.zqnf.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zqnf.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2a7c9c4422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Technology(88)
作者:芝麻❤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距离感却越来越强的世界,能被人惦念,是一种值得感激的福气;能对人表达关心,更是一个人善意的表现。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的关心都让人感到舒适、慰藉,很多时候,"关心"传播出的反倒是伤人的负能量。
几年前怀孕时,一位亲戚上门探望,没扯三句,便开始"嘱咐"我凡事小心,之后的半个小时,我一直僵笑着倾听她讲各种孕妇流产的故事:走路可能流产,坐车可能流产,洗澡可能流产,吃东西可能流产……那口气,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总之感觉怪怪的。在迎接新生儿到来时,其实我内心更需要的是一点祝福。
一位朋友经常向我抱怨,儿子功课不好,贪玩不专心,自己是多么苦口婆心地和儿子谈,给儿子报兴趣班,可儿子并不领情,反而和她越来越疏远。
"三娘教子"的情景我看到过两次:妈妈一脸焦虑,儿子木木地坐在那里,"你看人家**,这么下去你就等着吧……"之类的话至少每分钟出现一次。这个妈妈太过擅长"排除法",不断教导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是不对的,却忘了给出如何行动的建议。我不知道十一岁的孩子,内心能强大到什么程度,但如果有人天天这么对待我,我估计已半疯了。❤都是善良的人,关系也很亲近,绝对是百分百希望被关心者一切美好。但这种警告式的、威胁式的关心,激起的更多是反感。这种关心越多,让人越压抑,因为它过度强调你面临的危险,却并没给出什么积极建议。就好比对着一个感冒的人抹眼泪,说"哎呀别发展成肺炎,搞不好最后成败血症"。这种关心,是以善意为名所传递的负能量,有时反倒是很灵验的"诅咒"。
最近一个不太熟的"大姐姐"经常微信联络我,简要寒暄后,问起近况。我也如实相告,其实无非是暂时身居国外,还想与国内的朋友一起做点事情而已。然后她很严肃地提醒我,你这样的想法不对,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接下去根本不听我讲任何话,自顾自就分析下去:你是不是婚姻有问题要和老公分开?孩子不管啦?
我很惊讶,无非是要通过网络和国内继续联系,怎么就扯到婚姻问题了呢?因为和她认识没多久,认为也没必要去解释,就找个借口结束了谈话。晚饭后发现微信上出现她的一堆留言,都是劝我"要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放弃婚姻"。My
god,莫名其妙啊。更莫名其妙的是,过一阵子,我们共同圈子的其他人都知道了我"婚姻出了问题"。
这件事让人很不开心。如果只是曲解我的话倒还说得过去,也许因为我表述不明;但是曲解后再传播,就难以再用善意去解释了。要么是喜欢披着关心的外衣打探别人生活,然后嚼舌根;要么确实是关心,但是用了比较病态的方式,给人的感觉是"生怕别人没事"。❤关心,多么美好亲切的字眼儿。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送去温暖。但是,关心,又是多么考验人情商的一件事。抛去那些本身就居心不良的假关心不论,就算我们真的发自内心地惦记,我们的关心一定会让被关心者感到温暖和力量么?还是更多时候,我们的关心反倒是摧毁对方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心,一不留神就成了诅咒。我们越是在意的人,越是担心他们出事,甚至在内心演练他们出事的场景,然后越想越怕。于是我们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对方。这无可厚非,生活复杂,暗藏凶险,提醒他们前方有雷没问题。
但是,过度提醒,你还让他们怎么走路?而这条路可能又是他们生活的必经之路。这种关心,运用不当,会瓦解被关心者的勇气,甚至颠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信任、兴趣和追求的欲望。不少父母犯过这样的错误,或者更严重,为了让被关心者无惊无险,开始越俎代庖,从替代别人的思想演变为替代别人的行动,最终彻底让被关心者的生活失去意义。❤关心,一不留神还可能成为侵犯。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过度地挖掘打探,也是对别人生活的干扰。人活一辈子,谁都有遇到事儿的时候,能有人关心帮助自是非常幸福。但是,有些难关必须自己度过,有些事情必须自己想清楚,并且不希望别人介入太多。所以,太过任性的"关心",就可能侵犯到别人的隐私和生活的自主权。
还有一种关心,太过作秀作势。比如刻意亲民的"送温暖",或者在关心别人的过程中,始终不忘炫耀自己,"你看看,你没有的我恰好有!你做砸了的事刚好我做成了!"这类"关心",给被关心者传递的,绝对不是真善美,接受其"关心"的人,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虚伪气息。❤这么说来,关心还真不容易。首先要真诚,但仅有一腔热诚,人家可不一定领情,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若是让自己的关心成为打击和刺伤别人的负能量,那就是件悲哀的事了。
所以,关心不能是自顾自的,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一点。有好的建议,可以说给对方听;没有的话,不如沉默,给他们微笑以祝福。❤❤❤❤❤❤❤陶妍妍:
我和芝麻的感受一样,身边有好多"热心人",经常热泪盈眶地说些正确的废话,提些别人根本就不需要的建议,激情澎湃地先把自己感动着,听者站在对面却手足无措。
我的认知是:世上本没绝对真理,但会有相对正确的行为规范。亲朋好友之间也会因为环境的千差万别,而在处理同一件事上观念不同。别人需要你提议时,你的建议才有价值;别人不需要,费半天口舌而于对方不过是过耳云烟,何必呢?
我不喜欢总提"建议"的人,他们往往撒豆成兵,喷完就自High结束,却完全没给别人留下如何解决问题的途径,反而让处在漩涡中心的他人更加糟心。
给别人想要的,才是真慈悲。你说对吗?
访问:50454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693篇
(693)(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解释词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